昨天朋友隆重推荐,于是就看了。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需要点耐心才能看下去的电影。
不同于那些前5分钟就能揪住你神经的商业大片,这部俄罗斯电影的节奏有点慢,看起来也没什么视听享受,故事的铺垫用了近一个小时,我耐心地等到素食店老板的出现才明白导演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我认为它既不能算科幻片,也不能算营销题材的智力片,只不过借用了一点点科幻的手法,以市场营销策略为支点,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也都想尽我们所能去改变这个世界并让它更美好,可是我们真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吗?
米沙说,他20年前想发财,结果让一个无辜的人送了命,十年前想发大财,结果让一个女孩昏迷不醒,现在,他自以为找到了世界堕落的根源,想从根上去治,让它变回美好。
于是他用自己天才的营销伎俩试图让人们明白:欲望是万恶之源,广告是唤醒欲望之祸首,应该禁了它!
结果世界陷入混乱。
暴乱当头,他连自己的小命都差点不保,也只能“相信”总统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政府先是为了保护商业链的正常运作,否决了禁止广告的提案,然后,场面失控,政府又为了维稳,只好做出全面禁止广告的决定。
什么是“正确”?
什么又是美好?
如果人们真的回到没有新产品,没有品牌宣传,没有对新事物的渴求的无欲无求的境界,就美好了吗?
让我们设想一下穿越回原始社会的滋味吧。
虽然对这部电影的拍摄水平没法恭维,但它依然是一部能让我看完了以后想坐下来静静思考的电影。
突然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出于本能,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基于他所站的那个点,从而也被局限于那个点了。
相信观众从这部电影里受到的刺激也一定基于自己的需求而五花八门。
也许有人突然就不带儿子去肯德基了;也许有人改吃素了;也许有人为抑制消费冲动找到理论依据了;也许有人因受到点拨而蜕变成营销精英了……站在卫星地图前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站在天桥上看到的确实不一样。
作为营销天才,米沙认为,禁止了广告,就能避免人们受到销售谎言的刺激而产生对己不利的消费冲动,可是暴乱因此而出现;政府,为了维持他所管辖的那个系统的稳定,做出前后矛盾的决策,情非得已,但也别无选择。
世界大乱之时,米沙似乎开始觉醒:“我希望把世界变得美好,结果是变得更糟,这都是我的错!
我真傻,我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去看医生了……”这部影片,最值得看的大概就是最后的30分钟,帮他解开这些困惑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米沙,你真的错了吗?
表面上,世界因你而乱,其实,世界也并非因你而乱。
别想了,我们都是世界生物链的一部分,伏特加、减肥、快餐、牛肉、素食、尿布、手机、电脑、奢侈品、广告和品牌战争、商业圈和政府,营销奇才和总统……一个都不能少。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直到永恒……永恒又是什么呢?
如果脑子已经爬到了这个节点,那就不妨再去读读霍金吧。
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要明白这部电影,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品牌。
百度的解释,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
】而如果商品没有品牌,没有自己的视觉识别系统那可行吗?
显然不可行。
如果没有品牌我们则无法选择性的购买自己信任的产品。
但是,品牌的价值和口碑本应该是通过人们日积月累而自然形成的。
比如我们都说凤凰牌自行车质量好,那是长久的实践证明的(抗两个煤气罐都木有问题)。
但是,随着营销术的发展,这种原始的口口相传、缓慢成长的品牌价值被彻底颠覆了。
取而代之是商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广告而灌输了品牌价值。
也即是说,即使你的商品并不怎么样,只要营销得当也能获得成功。
这正是现代营销术的价值观——你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卖!
只要营销得当,即使粪便也能卖出去!
打个比喻,麦当劳怎么营销?麦当劳打的是亲子关系的营销。
这本来和快餐垃圾食品一毛钱关系都木有!
可是通过长期的广告效应,灌输给了小朋友们和父母吃麦当毛就是一种温馨的体验这种概念。
于是麦当毛在中国就成功了!
又比如某牌子的手机,其实功能不咋地,但灌输了是只要拥有了,即为时尚潮人这种概念。
它营销成功了,于是人们争相购买。
于是我明白了这个电影的想说什么。
这个电影分明就是在讽刺这种社会现象。
营销术的发展,信息的爆炸,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迷失了选择的方向。
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标榜自己,混淆了我们的视听,我们甚至不知道那样商品是最好的选择。
大概电影所想讲述的就是一种让商品和品牌重新回归自然的理念吧。
听到男主持人的俄语就被吓尿了。。。
莉莉·索伯斯基长得蛮漂亮。。
我是真看不惯这种不俄不美的尿片。
说得好听点,说是角度新奇,说的不好听就是胡闹。
各种莫名其妙。
电影前半段,完全是一种商业的氛围,广告的作用,市场如何营销,苏联解体后的商业蓬勃发展,影片发展到中间段,主人公突然祭奠了一头红牛(感觉也是在做广告),突然有了特异功能,肉眼能看到凡人体内流露出来的品牌标志,这种标志是用怪物的方式来表现,体现每个人的欲望,主人公用直观的方式,让你感觉到商业广告对人影响之深所带来的恶果,然后,被影响的人类毫无感觉。
当他引导的活动,让人们发现快餐商业的恶果时,发现这些并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 ,人类社会到处充斥着广告,每个广告的背后都是一种让你陷入其中的欲望,他的作用就是勾起你的欲望,从而到达赚取利润的目的,甚至不惜输出错误的价值观。
影片接近尾声,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认识到欲望与人本身的需求的区别,开始清楚掉大街小巷的巨幅广告招牌,穿着白色衬衣的女子走在其中,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视觉污染没有了,回到了朴素简单的时代,这样的城市看的真的很舒服。
这应该是本片带给我们的观点。
但客观评论这种观点,应该是从正面和反面分析,正面看,城市整洁干净了,人们认清了自己的欲望,确实有种洁净的美感,本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但现代社会正在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必然要求商业的繁荣,以及追随于商业而产生的各种生产活动,包括营销/广告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可以比较一下现在的朝鲜,两者外观看上去很像,这就是最好的吗,也未必。
所以本人认为,减少欲望,真正认清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最重要。
而外在的形式,也不必千篇一律,广告的存在,某种程度也象征了社会的繁荣,看看美国时代广场就知道了,为什么很多国家在那里打广告表达诉求。
在该有的地方让它存在,在不该有的地方,让它消失。
人的内心如果找到了自己,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个电影大概很多人是看不懂的,因为观众大多数人的现实就是导演想表达的对抗的东西。
这个电影大概很多人是看不到最后几秒的,因为观众大多数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放弃了这个没有刺激,然后中段只有5分钱特效的伪科幻。
很多人把这个电影定义成一部科幻片,其实这是一部现实世界的童话片。
天朝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既社会又原始,既现代又魔幻,既现实又童话,既苏联又世界,既隐晦又明显。
我们是被欲望圈养的动物,是被广告和营销洗脑的受害者。
这就是商业世界的可怕之处。
我们的文明世界是商业世界。
而我们文明的两个可怕之处,一是娱乐,二是消费。
这和老子德道经中宣扬的思想完全违背,消费的越多,越伤害自身。
娱乐和消费,这两个怪物,在阉割人性。
这部电影像极了《天使爱美丽》的风格。
米沙编造的小卖部是黑社会的故事,把这个当做材料,被鲍勃卖到了美国。
这是俄罗斯和美国,社会文化的冲突,像一个政治片。
米沙和艾比的相识,分离,重逢,又分别,又团圆,又像一个爱情片,爱情和家庭给人的救赎。
米沙从真人秀的节目失败后,梦中梦见真实存在的红牛祭祀仪式,又像是宗教片。
米沙从郊野回来后变成了能看到各种商业怪物的怪胎,又变成了奇幻片。
米沙靠着能看到怪物的能力,想挽回妻子和家庭的,打败商业世界的广告,引发社会变革,又成了一部励志片。
商业,欲望,竞争,金钱,宗教,科幻,爱情,救赎。
应该说,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却并不乱,因为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东西。
当最后,米沙以为自己做的一切没有意义的时候,绝望的给艾比打着没有人听的电话时,艾比出现在了她面前。
米沙为了保护艾比,被他自己引导的社会变革(暴力)伤害昏迷(当时的场景可能是死亡),变革成功了,很讽刺。
而最高潮的时候,来自于最后没有台词的静默的几秒钟,几年前因他诱导一个胖女人参加真人秀,争夺整容后最美的节目,在昏迷多年后,她醒来了,变得苗条美丽,她变瘦变美的梦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实现了。
很像一部童话,现代世界的童话。
围绕着米沙讲述了一个关于社会救赎的故事。
这种想象力,类似于守夜人,守日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前几十分钟的铺垫,只是为了用最后的几分钟而存在的。
这个电影没有说的话,很深刻。
就是:商业社会用广告,媒体和营销手段在洗脑,操纵人的价值观,在圈养人的欲望,让更多人去娱乐和消费,从而远离了很多人性本质的东西。
这才是商业社会的可怕之处,而这些都是名正言顺,合法合理的。
整部影片为了让营销主题凸显,不惜动用一些看似荒唐的理由来修补剧情,但该片反映的营销概念却始终未变,所以定义它为科幻片是不准确的,该片一直讲述的是营销广告的作用,对科幻没有任何的畅想,所以抱着看大片心态的观众自然会心灰意冷,而该片反映的品牌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手段和理念确实的的确确的存在,虽然在高科技的21世纪,面对新产品的激烈竞争,这些手法在现实中仍然隐约可见。
2012年《莫斯科2017》,中文译名又意义不明,本来就是不容易看明白的电影,用《Branded》不好吗。。。
还能深思一下。
电影的一半,我已然快睡着了,铺垫太尼玛长了吧,后半段正片来了,但是特效有点惨啊,这就是想告诉我们天才就是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表现的太具象化了,太抽象了吧。
其实想表现出来的意义非常好,就是本片没有撑起整个概念,太无力了,创意当然是非常好的说。。。
推荐指数:★★★☆,(3星半,满分5分),还可以吧 不过要坚持看。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要从头到尾开完才会懂,影片讲述的是广告业的可怕力量,操纵消费者相信品牌实力以牟取利益。
有了品牌就有竞争,大家互相抹黑,直到整个市场经济崩塌。
而主角在这片子里扮演的角色是“高级黑”,通过一次红牛祭祀(看快片的可以从50分钟开始看,前50分钟讲的是主角的失败经历,50分钟才是开始),获得了一种能洞穿别人欲望的邪恶力量,通过这种力量,主角开始让各个产业的品牌开始互相黑,来恢复自己想要的世界。
然而最后发现黑来黑去,大家都成了失败者。
世界本来就应该是清净的,人们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万恶的资本主义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腐朽。
信不信广告又有什么用呢?
见不得光的商业竞争才是罪魁祸首。
令人值得深思的一部电影,很有深度。
整个电影已经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了最深层次的思想,至于大家的不能理解,一方面有碍于专业限制,另一方面有碍于智商了;杀牛的故事不是荒诞,是寓意很丰富的,故事告诉人类和牛将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人类被四面的谎言遮挡后,向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只回没有一点能力来面对外界环境而做出改变,最终的结果,也将是人类杀掉人类。
对于广告业,最高的境界也是用广告扼杀广告,用广告结束广告,让人类回归自己最原始的状态。
这部电影的贡献将超过以往所有广告和营销的书籍。
莫斯科2017乃他妈的神作也,retards不知道,就像片中的retards一样,,导演简直戳中笑点
非常奇怪且无厘头的所谓科幻片。。。。。
本来以为是说广告营销改变世界,没想到过了一半,突然变成奇幻片了...
说广告思维的片子,挺棒。
中间那一大段神神叨叨的玩意儿是想表达什么?不过对于零崎这个曾经的广告人来说他倒是觉得这片子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一个被胖子逼疯的人的故事?
某果和某软躺枪了
哪个2B翻译的片名和简介?还以为是怪兽大片。不过当作另类电影看其实还不错,idea还是很牛B的,奇幻的手法探讨品牌和营销与人的关系。虽然怪兽太卡通,但毕竟不是怪兽片而仅是品牌的形象化和男主的幻觉,太真了会喧宾夺主。
讲些什么玩意啊,一开始我以为是人物传记片之类,后来我才发现是魔幻非主流片。★☆
什么科幻啊,象征而已...喜欢硬科幻的我受不了
广告,里面很多映射的品牌。。。
每天都能看到糟糕恶心的广告,现而今电视开机广告,视频网站开会员还有会员专属广告,莉莉·索博斯基看起来挺好看。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这什么片子。。。想表达啥
这个……真的不是法国人的片子吗,一股法式奇幻即视感……点子不错,但是这个故事真的……不咋地!如果只是想讲哲学思辨为啥不去写小说呢……
十分难懂。。
看不懂
所谓商业逻辑,究其根本,还是对人欲望和心理的深层次把握,视角很独特,叙事很无力,那么好的题材,却被拍成了电视剧集的水平
佩服营销的伟大,只是无法接受这种奇幻的拍摄手法,太扯了
啥玩艺啊。。。
有点意思&啊等等突然想起来查了一下这个妹子果然是大开眼界中惊艳的俄罗斯妹子!
虽不明但觉厉啊什么的- -虽然想的角度比较有特点但是实在是吧世界想的太简单了的感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