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灵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水中工作者。
刚开始看完这部德国电影我是有很大疑惑的,因为我不知道温蒂妮这个神话的存在。
影片开头温蒂妮对前男友说“如果你离开我 你知道的 我会杀了你”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女人爱而不得的气话,没想到这是真的。
她的前男友没有很快被杀死,因为她遇到了克里斯多弗。
他们真的互相相爱,温蒂妮夜晚工作背稿,他不仅没有嫌弃枯燥,反而和她一起准备。
我觉得真正的相爱就是在任何时候你都能够陪伴我,而不只是在我需要你的时候。
后来温蒂妮遇到了她的前男友,前男友要求复合,又相约在电影开头的那家咖啡馆。
可是温蒂妮从坐下到离开没有说一句话,这充分展现了她现在对前男友的蔑视和讽刺。
至于后面的情节,我觉得与那个古老的神话有关。
温蒂妮与克里斯多弗初次相见时呼唤温蒂妮的那个声音到底是谁。
既然克里斯多弗下午就已经出海了,那打电话的到底是谁。
为什么温蒂妮可以一个人轻轻松松杀死前男友。
为什么克里斯多弗会突然醒来。
我的理解是:温蒂妮既然是一个水精灵,对于背叛她的男人都要杀掉,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她的爱情克里斯多弗,呼唤她的声音以及给她打电话的声音都是在催促她杀死前男友。
直到她知道克里斯多弗被判定脑死亡以后她才决心杀了前男友,克里斯多弗也突然醒了过来。
温蒂妮就这样又回到了水中。
后来在克里斯多弗工作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温蒂妮,所以在凌晨起床站在水中呼唤着温蒂妮。
可是她终究是归于水的。
水的灵魂,那就让他们在水中相爱!
柏林的城市规划局里,温蒂妮的指尖在地图上划过,像一条鱼在深水中游弋。
她的工作是讲述城市的历史,却始终避开水系图——那些蓝色的血管里流淌着她的前世今生。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的镜头像一面被水汽模糊的镜子,映照出爱情与神话交织的倒影。
工业博物馆的玻璃柜里,温蒂妮的解说词在潜水员模型前突然卡壳。
那些关于煤矿与钢铁的官方叙事,在她口中变成了一则水妖的寓言:工人不是开采能源,而是在挖掘被掩埋的河流记忆。
当现任男友在电话里提出分手时,鱼缸里的金鱼突然跃出水面——这是神话对现实的第一次入侵,也是温蒂妮体内水妖基因的觉醒。
潜水员约翰内斯的出现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溺水事故。
他的氧气面罩后藏着温蒂妮前世的记忆:不是浪漫的水下邂逅,而是工业文明对自然神话的暴力征服。
当他们在水族馆约会时,鲨鱼在防弹玻璃后逡巡,像被困在都市传说里的水妖之魂。
温蒂妮的吻既是爱情的誓言,也是诅咒的开端——她注定要用死亡来终结这段关系,就像所有水妖故事里的悲剧结局。
柏林的城市景观在佩措尔德的镜头下显露出双重性:施普雷河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水妖的领地;地铁隧道既是现代交通的动脉,也是通往水下世界的密道;建筑工地的深坑既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吞噬爱情的漩涡。
温蒂妮在工地与博物馆之间穿梭,像在两个时空里寻找平衡点——一边是工业文明的理性秩序,一边是神话传说的混沌水域。
当温蒂妮最终将约翰内斯拖入水底时,施普雷河的波光突然变得温柔。
这不是谋杀,而是水妖对爱情的终极献祭:她用死亡完成了对现代性的祛魅,让神话重新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中流淌。
片尾温蒂妮独自站在河岸,水面倒映出柏林的霓虹灯——那是工业文明的光污染,也是水妖眼中破碎的月光。
佩措尔德用这部现代神话解构了都市爱情的本质:在理性至上的现代社会,浪漫主义只能以诅咒的形式存在。
温蒂妮的悲剧不在于她是水妖,而在于她试图用人类的身份去爱——这种身份的撕裂感,恰是当代都市人的集体困境。
当施普雷河的潮汐拍打堤岸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所有被压抑的浪漫主义者的叹息:在这个祛魅的世界里,爱情是否也成了一种濒危的神话?
水精灵的名字,和威尼斯旁的小城是一样的拼写,生活就是不断地在重复自己。
我想我还没有失去爱的能力,那种青涩的冲动,奋不顾身的幻想,放肆的奔跑,写作的欲望。
那时候,你会在纸上一遍遍地写一个人的名字,用夸张的字体表达疯狂的情绪。
那时候,完美好像近在眼前,完美的面孔,完美的性格,充满希望的未来,如同第一批居民在河边搭筑的草屋,还尚未被蚂蚁侵蚀。
实际上,美好爱情的幻想是货架上唾手可得的商品,由巨型工厂流水线生产后销至世界各地。
但它们只描述了对爱情的想象,并未捕捉到动人的情感内核。
一些观察者们将目光转向完美爱情的不存在,围绕于此的神话与迷思,其中的风险与后果、牺牲与斡旋,而往往是在对爱情的否定中,观众一步步靠近爱情本身,并在他人的故事中感受到自己过往的生命体验。
说了那么多,就是在告诉自己,亲吻不需要思考,拥抱没有代价,岁月无限好,世界任我行。
Cover Art 中作品:Neo Rauch(新建筑) / Der Neubau / 布面油画 / 1996 / 215.9×287 cm葆拉·贝尔凭借《温蒂妮》(UNDINE)获得了柏林影后的肯定。
看似有点离奇,有点超自然的爱情电影,《温蒂妮》其实是一部非常柏林的电影。
对于不那么了解德国过往的观众,这是一部有点“不容易看”的电影。
《温蒂妮》是欧洲古老神话之一,导演将“水精灵温蒂妮”的命运放在当代柏林,与即将在2020年底开放的“洪堡论坛”的往事交织在一起。
“洪堡论坛”倾注了德国将柏林打造为文化中心城市的野心,它的前身是柏林城市宮(Berliner Stadtschloss)。
柏林城市宮最初是普鲁士王国的王宫,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被拆毁,同址东德政府建造了共和国宫。
两德统一,随即“新德国”决定关停共和国宫,之后决定完全拆除,经历20余年,共和国宫最终被夷为平地,同址复建柏林城市宫。
城市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与历史的象征关系,个体与历史微妙的投射关系,意识形态的承诺像爱情一般难以捉摸。
爱,有过去,爱,有现在,爱,有没有未来?
收听 👉http://www.theviewtalk.com/60 网易云 👉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7933381 喜马拉雅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2628486/313688941 lizhi 👉https://www.lizhi.fm/137760929/5120535631612445318勘误:影片第一个场景的取景地并非“柏林城市博物馆”,而是“环境交通及气候保护部”的展厅。
主播 杨老师 湖底幽灵Song List Víkingur Ólafsson - Concerto in D Minor, BWV 974: 2. Adagio Bee Gees - Stayin' Alive延伸阅读 老柏林的新回响,明年开幕的“洪堡论坛”将如何造就一张德国的新名片?
http://www.tanchinese.com/news/40630/Humboldt-Forum 洪堡论坛 https://www.humboldtforum.org/en/about/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 https://www.preussischer-kulturbesitz.de/?L=1Berlin’s Stadtschloss and the trouble with history https://www.ft.com/content/3b93a910-d42b-11e9-8367-807ebd53ab77Finally - Berlin has its palace again! https://www.dw.com/en/finally-berlin-has-its-palace-again/a-45176364New museum to show 'how Berlin is connected to the world' https://www.dw.com/en/new-museum-to-show-how-berlin-is-connected-to-the-world/a-19410632Symbol of a Brutal Regime? Or a Fun Place to Party? (共和国宫)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07/arts/palast-east-germany-kunsthalle-exhibit.html石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6%A3%89
今年二月的柏林影展出了不少爆款。
挑战伦理边界的《列夫·朗道》系列争议不断。
拥有神颜女配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频上微博热搜。
但让前线影评人统一给出超高评价的,不是它们。
而是一部柔情似水、情意绵绵的奇幻爱情片——温蒂妮Undine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编剧: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主演:葆拉·贝尔 / 弗兰茨·罗戈夫斯基 / 玛丽安·扎瑞 / 雅各布·马琛茨上映日期:2020-03-26(德国)片长:90分钟
影片入围第70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终斩获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手捧“银熊”的女主演葆拉·贝尔当时有幸在大银幕“尝鲜”的中国影迷也无不对之施以盛赞。
有人含情脉脉地将其比作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有人简单粗暴地称其为高级版《水形物语》。
语言风格虽不尽相同,字里行间却都流露着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喜爱。
《温蒂妮》是德国当代电影柏林学派领军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导演策划的“元素精灵三部曲”的开篇之作。
顾名思义,聚焦水之精灵温蒂妮的古老传说。
佩措尔德获银熊奖最佳导演奖(2012)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温蒂妮多半是个陌生的名字。
但在西方世界,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欧洲古典神话中的一位女神,温蒂妮是水元素的主宰。
无奈的是,她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德国,有关温蒂妮,流传着一个悲伤而恐怖的诅咒。
据说,温蒂妮本身没有灵魂。
与凡人男性结缘是她获取灵魂的唯一手段。
但倘若与她结合的男子背叛了她,她就得杀死男人,回到水中。
本片便是对这一中世纪传说的现代改写。
主人公温蒂妮虽然生活在21世纪,却和水精灵一样,背负着永恒的厄运。
这一角色由德国新晋女演员葆拉·贝尔饰演。
1995年生人的葆拉在《弗兰兹》《无主之作》等作品中的表演已经相当亮眼。
此番“封后”,可谓实至名归。
《弗兰兹》(2016)和她搭配对手戏的男主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也颇具魅力,与迈克尔·哈内克、泰伦斯·马力克等名导演均有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葆拉与弗兰茨就曾在佩措尔德执导的《过境》中饰演一对恋人。
而今两人再续前缘,默契丝毫不减当年。
深情的演绎依旧让人心动不已。
故事始于一场令人心碎的背叛。
在咖啡厅,喜新厌旧的男友约翰纳斯提出分手。
温蒂妮不肯接受现实,便直截了当地撂下了一句狠话:“如果你离开我,我会杀了你。
”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无足轻重。
可在温蒂妮身上,却一定会应验。
可惜,约翰纳斯没把温蒂尼的话当回事儿,自然也没有遵守两人的约定。
待到温蒂妮完成讲解,咖啡厅早已没了约翰纳斯的踪影。
温蒂妮不知该如何抉择。
她不想失去爱情,也不愿杀死爱人。
但天意难违,就连一旁水族箱里的雕像也隐隐呼唤着她的名字,提醒着她的使命。
此刻的温蒂妮,手足无措,局促不安,惶恐至极。
工业潜水员克里斯托弗出现得颇为及时。
尽管不善言辞、其貌不扬,但在恰当的时候,他的现身足以“拯救”左右为难的温蒂妮。
一股莫名的吸力在二人之间迅速弥散开来。
神秘莫测的精灵和平平无奇的凡人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热恋。
不论是在站台、床边还是街头,他们永远黏在一起,大方、深情地拥抱和亲吻彼此,从不顾及旁人的目光。
两具肉身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任谁也不能将他们分离。
不得不说,在充满柔情蜜意的同时,这段恋情也常常让人感到不大真实。
果不其然,当消失的约翰纳斯再度闯进温蒂妮的视线,一切重新变得真切而刺骨了起来。
寻常的一天,温蒂妮和克里斯托弗依偎着走在路上,一抬头却看见约翰纳斯和新女友迎面走来。
躲在克里斯托弗的肩头,温蒂妮没忍住,向后瞥了一眼。
她本以为偷偷的一瞥不会掀起任何波澜,却不料,人是可以被心跳出卖的。
电话那头儿,克里斯托弗说——“那个男人经过的时候,你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那一刻,他明白了自己为何会在咖啡厅与温蒂妮相遇。
原来,由始至终,他都不过是别人的替代品。
温蒂妮想要当面解释,没成想却接到了克里斯托弗遭遇事故的噩耗。
这难道是上天对她忤逆命运的惩罚吗?
冥冥之中,温蒂妮察觉到,久远的诅咒即将降临。
生于1960年的佩措尔德对柏林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青年时期就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的。
他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戏剧和日耳曼文学;又在柏林电影学院结识了柏林学派的伙伴。
柏林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着力刻画的对象。
其最为人所熟知的《不死鸟》和《芭芭拉》都以柏林为背景。
年代或许各异,空间却从未改变。
《芭芭拉》(2012)
《不死鸟》(2014)《温蒂妮》延续了这套传统,依旧选择在柏林展开叙事。
于是,每当身为讲解员的温蒂妮口述着城市的规划、建筑的形制,历史与当下的交错总是叫人恍惚,也更令片中的爱恋显得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确实,从不期而至的初见到猝不及防的分别,妙不可言的一个又一个魔幻时刻贯穿了这段感情的全程——咖啡厅,破裂的水族箱打湿了两人的身体。
他们的面庞沾满了水滴。
细碎的玻璃碴儿,透过白色衬衫扎进温蒂妮的腹部,映出点点血迹,还有绿色的水草点缀其间。
水下,两人手牵手遨游在深不可测的水域,偶然发现一处墙壁印着温蒂妮的名字。
可转眼间,温蒂妮却被鲶鱼带走。
下一秒,又了无生气地漂在水面。
泳池里,温蒂妮溺死了再一次背叛了自己的约翰纳斯,然后浑身湿漉漉地从夜晚走到黎明。
她穿过树林,迈向另一片水域,彻彻底底地没入了水中。
另一边,昏迷的克里斯托弗猛然苏醒。
影片在叙事层面保持着奇幻和悬疑的调性,始终虚实难辨。
关于温蒂妮是否溺了水,克里斯托弗是否打过那通电话,以及约翰纳斯是否被温蒂妮轻而易举地谋杀,其实没有定论,全看你是否愿意相信。
温蒂妮被告知,克里斯托弗死于通话之前说到底,这些叙事上的策略不必深究。
单纯地把《温蒂妮》理解为一则唯美而哀伤的爱情寓言也未尝不可。
最初,是克里斯托弗给了被抛弃的温蒂妮一线希望。
最后,是温蒂妮牺牲自己,赎回了克里斯托弗的生命。
最大的疑团早在温蒂妮心跳漏拍的刹那便明了了——克里斯托弗并非逃避诅咒的借口,而是她的心之归属。
那么,为了这个给予她无限温柔的男人,她情愿放弃所有。
片尾,当温蒂妮沉入水底,以幽冥的视角与爱人诀别,观众固然可以认为她死去了。
但我更愿意相信,她成为了真正的水精灵。
在水下世界,她永远地珍藏着一段纯真无暇、有始有终的爱情。
*本文作者:kiwi
(XX年X月X日)据德新社报道,一名为温蒂妮·韦布的柏林女子,于前日发现自溺于柏林近郊XX湖中。
当地居民发现其尸体,具法医鉴定,死亡时间约为前日下午X时。
据警方调查,得知死者韦布系近日发生的自家游泳池溺杀案的主要嫌疑人。
死者约翰尼斯被其女友发现两日前晚间身亡于位于德国市中心XX区的自家游泳池内,而在场并无可疑人士或目击者。
韦布与约翰尼斯系前男女朋友关系,两人于数月前分手。
令人惊奇的是,推算出的韦布死亡时间,正是韦布现男友克里斯托弗在医院醒来的时间。
克里斯托弗于两日前由于潜水工作事故导致脑死亡,彼时正在医院接受护理。
克里斯托弗的同事莫妮卡告诉本报,韦布曾在事故次日前来探访,神情激动,言语混乱。
两起奇情事件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警方正在进一步追查之中。
柏林灵媒协会会长戴茨·卜希特告诉记者,女性报复性的谋杀着实具有灵魂转移的神力,不排除一命换一命的可能性。
温蒂妮·韦布系柏林城市规划局的顾问兼研究员。
对于此事,城市规划局没有发表看法。
德国知名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对此事件表示高度兴趣,其工作室称,改编剧本正在创作中。
我听到你的心跳漏了一拍。
春天的放牛班第50期周限定《温蒂妮》佩措尔德的新柏林学派《温蒂妮》是德国当代电影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的最新作品,于今年2月23日柏林电影节进行首映。
佩措尔德作为“柏林学派”(Berliner Schule)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毫无疑问的作者导演。
说到柏林学派,最能诠释其风格的莫过于它的奠定者之一安格拉.夏娜莱克(Angela Schanelec)所言:“演员放弃自己的演员身份,摄影机放弃自主性,蒙太奇放弃专治,叙事避免落入俗套。
世界是它本身所该变现的那样:原始的世界。
真实性是被膜拜的偶像,它最合理的描述就是‘美’”而佩措尔德正是这种真实性的美的信徒。
当然,每个柏林学派的导演都有各自风格上的差异,佩措尔德自身风格是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聚焦重点在两德统一后德国百姓个体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状态,忠于心灵和情感表达上的真实性。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近年来,佩措尔德开始尝试在保持柏林学派严谨美学的同时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文本嵌入进这种真实,其上一部作品《过境》就是代表:二战的故事置入当代的都市。
形成全新的、特异的且独立咬合的影像空间,却依然充斥着不可消散的真实性。
当精确与日常的细节在一个虚构出来的时空中被表现,其恍惚的重叠感更具有冲击力和致幻性,且依旧保持了忠于身体和灵魂的真实性。
团员@NanSLi说:佩措尔德的影像总会让人有种迷人的“错愕感”而《温蒂妮》的架构同样取自既往文本,其原型便是古欧洲传说掌管四大元素的精灵之一水精灵,也是佩措尔德“元素精灵三部曲”计划第一部。
在古代的欧洲,人们相信世界是由四大元素“火、地、风、水”一同构成的,而它们对应的四大精灵分别是“Slamander、Gnome、Sylph、Undine”,其中地精灵《诺姆》和风精灵《西尔芙》就是佩措尔德另外两部还在计划中的作品。
比起二战文本的代入,佩措尔德这次更为大胆的选用了神话传说的套用,构建了一个更加魔幻和暧昧的世界。
温蒂妮的诅咒要想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首先要了解的是Undine温蒂妮其『水精灵的诅咒』:传说跟温蒂妮结合的男性出现外遇,背叛了温蒂妮爱情的话,温蒂妮便会杀死那些男性,并再次回到水中生活。
不过,回归水中的温蒂妮亦会失去由婚姻所赋予的灵魂。
还有就是温蒂妮会将年轻男子诱入水中淹死,从而永远占有他们的灵魂,但有时候也会陷入与人类的热恋而无法自拔。
水精灵温蒂妮知道了这个诅咒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明白这个故事,johannes背叛了undine,但是本应该杀死johannes的undine并没有选择杀死他,她内心还有一丝温存,她选择逃避进一段全新的恋情,但诅咒并不会因此消失。。。
和christoph在一起后,她才知道没有谁是不可忘却的,她真的爱上了christoph。
但诅咒必须应验,就这样,悲剧阴差阳错的落到了christoph身上。
undine明白要想找回christoph的灵魂她就必须得杀死johannes,但杀死了johannes的undine也不得不回归水中,失去灵魂。。。
重生后的christoph再也找不到undine,虽然他还爱着她,但生活得继续。
两年后,他和一直喜欢他的女生在一起过上了新的生活,女友有了身孕,工作也慢慢步入正轨。
但其实undine还一直深深埋藏在他的内心,无法根除,一次水下作业,undine再次现身。。。
Undine诱惑christoph下水,意图永远占有他的灵魂,她爱着他,她可以在水里跟他圆满。
看着义无反顾扎进水中的christoph,女友无能为力。
悲痛欲绝之时christoph安全上岸,最后的镜头是undine视角的主观镜头,摄影机目送christoph远去且慢慢潜入水中,因为太爱他所以希望他能有自己的自由。
佩措尔德巧妙地用温蒂妮的诅咒来展现两性关系和情感状态,并且以水作为联结,自由且细腻。
水元素@ Polaris.J :看完后觉得自己也被浸湿。
水是情感的情绪的,它可以平静,也可以汹涌,所以它能象征理性,也能象征感性的悲(哭泣)喜(喜极而泣)。
大部分女生陷入一段恋情便无法自拔,极度感性和易伤。
前后两次同机位看街角咖啡店约翰纳斯的对比镜头就能看出温蒂妮的前后状态:从焦虑痛苦和害怕失去,到有了新恋情之后再面对时的冷淡理性和无所畏惧。
焦虑痛苦和害怕失去
冷淡理性和无所畏惧水的象征之一还有女性,女性相对更加感性,所以会说女人是水做的。
其实温蒂妮们要的不过是一段稳定甜蜜的恋爱关系,相比于花心的男性,女性对待情感关系更加专一。
从上一段不愿分手的恋情到新恋情中对信物的珍爱都能看出温蒂妮对当下恋爱状态的珍惜和沉醉。
而义无反顾潜入湖心的男主又何尝不是爱得疯狂的男性呢?
水还有的象征就是欲望与性爱,从相见时浴缸破裂迸发出的黏湿荷尔蒙到相爱时湖边湿润缠绵的人工呼吸抢救,导演无不在利用水来表达情欲,从而进一步表现克里斯托弗的狂热迷情。
水是母体,水孕育了他们的爱情,相反,水也是毁灭。
所以出水和入水同样也代表了新生和死亡,温蒂妮用入水的方式杀死了约翰纳斯,她也失去在陆地生存的机会悄然入水。
最后的入水镜头就是温蒂妮这段恋情的完美结束,而克里斯托弗最后的出水也是他和他怀孕女友新生活的开始。
一个信物的归还,代表一段关系的完美结束。
这个信物也是影片中最重要的符号之一,就是贯穿始终的工业潜水员雕塑。
克里斯托弗的职业是工业潜水员,因此这个雕塑除了是他对女主的爱之外,更是他『自己』。
温蒂妮与雕塑的相见即引出温蒂妮与克里斯托弗的相见;温蒂妮对雕塑的珍惜亦是温蒂妮对克里斯托弗的珍惜;雕塑的破碎也预示了克里斯托弗肉与灵的破碎;温蒂妮对雕塑的修补也是后面温蒂妮对克里斯托弗肉与灵的修补。
最后,雕塑完璧归赵,一切回归本位。
爱的漩涡团员@野凡引用了徐志摩的情诗《偶然》: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爱情就是这样,是一个突然且永恒的瞬间,相遇、相守、相别都不能强求。
两个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产生的羁绊是在一起的那些瞬间,这种情感是分开也会存在的。
正是这样,相爱的两个人分开也是会互相祝福。
爱情也是一个轮回,一个漩涡,一段恋情的结束是一段新恋情的开始,也是纠缠不清的过去,这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正是这样温蒂妮才会选择杀死约翰纳斯,而对克里斯托弗选择彻底放手,她已经获得了由爱赋予的真正的『灵魂』。
在柏林我在开篇讲过佩措尔德的聚焦重点是两德统一后德国百姓个体的自我发展与自我状态,除了男男女女的自我爱恋自我缠绵之外,对于历史与城市所展现的现实主义表现也是其创作中不可规避的一个元素。
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温蒂妮与片中两位男性的互相交融也是意指城市的新旧更替。
克里斯托弗的职业是代表温蒂妮水元素的工业潜水员,温蒂妮的职业则是代表男人陆地元素的城市发展局历史学家,透过建筑模型对约翰纳斯的遥视更是说明了其身份的『建筑性』。
城市脉络与人类恋情的一次暗合,无不都是新旧的交替,都是轮回,都是漩涡。
所以可以说『爱』在柏林,也可以说在柏林『爱』。
佩措尔德的厉害之处就是其现实与虚幻,当下与历史的结合,通过互文的方式把既有文本和现编文本进行有效的连接,缔造出强烈文学性的情绪影像。
捕捉真实,制造幻像,并让人沉醉。
@顗礼: 互文式对照组拍法,城市/人/人偶的三重嵌套式交互 看完《温蒂妮》,对佩措尔德接下来的《西尔芙》和《诺姆》更加抱有期待了。
西尔芙 (2028)尚未上映2028 / 德国 /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诺姆 (2028)尚未上映2028 / 德国 /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牛班观影团分数本期共26位团员参与,平均分为7.7我打出的分数是:9.0/10接下来就来看看观影团其他成员对这部电影的打分及评价(降序排列): @Alex:10/10 迷人到窒息,可能是2020年最佳。
是神话背景下错位的爱情,也是关于挣脱束缚的献祭。
诅咒的应验是你知我知的结局,那之前的情话才更动人,心跳更猛烈,穿梭于两个城市的躁动更猛烈。
城市,人,小人,三位一体的故事从破碎的鱼缸开始,也注定了爱情的猛烈来袭。
摔断了腿的人偶,前男友的造访,每一步都踩上了历史的脚印,可那心怀侥幸的样子确实是爱情最美的模样。
我献祭我的生活与未来为了爱情,顺应教条,藏入水底。
你惊醒,寻找我们存在的酒红痕迹。
记忆褪色,你终究还是看到了我落魄的模样,这诅咒太久,这河水太深,这鸿沟太远,那么,人偶还给你,祝福你。
@NanSLi:10/10 漫溢在城市空间里的是在凝聚着无数脉搏的一声呼唤,掺杂着脱离时空界限的深情牵绊。
交融了酝酿许久的情感似乎早已被赋予“诗性”,伴随着彼此呼吸的韵律不断在文本之外充盈着属于各自的联结「意象」,是属于一种超越听觉的、视觉的,直接附加于纯粹感官上知觉样态,当肌体的再次交触,依偎在熟悉躯体里感受到的依旧是无数次在柏林角落穿梭的潜意识中的一次抽离。
佩措尔德的影像总会让人有种迷人的“错愕感”,带着错乱的情节与流动的情感不断侵袭着不知是在观看还是聆听的我们,是带着轻微异样的濡湿,浸入了这个悸动又温润的爱情幻梦... @鹳鸟踟蹰:9.0/10 在水中溺亡,在水中流动,破碎,触摸,处于和离别。
诗意地诠释爱的牵绊,街边的咖啡店,水里你的名字。
片尾的蓝色,迷人忧伤的蓝色。
舒缓镜头下展现的掌控力怎么不让人着迷呀~ @空曲成歌:8.5/10 看之前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背景 要不然就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 现代都市与神话结合 温蒂妮缓缓道来柏林的城市背景 与水的因素夹杂在一起 而一开头鱼缸的破裂其实也暗示着两人爱情的悲剧 @顗礼:8.5/10 #爱本无罪#《夜以继日》的浪漫主义变体,互文式对照组拍法,城市/人/人偶的三重嵌套式交互,将文本极简,以视听叙事,剥离戏剧逻辑,突出人物状态,在一呼一吸间留下诗意而鬼魅的流动感,Petzold的影像掌控力惊人 。
@Inv:8/10 奇幻的错位,元素的密语,难道不是又一次的过境吗。
将古典时代的神话传说融入现代的都市生活,依靠和夹杂着“水”流动的意象,使得符号成为梦幻的色彩推进叙事的联结。
二人爱情的暖味感即为对空间跨越/渗透的力量,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创造一片神秘而浪漫的交互之域。
而文本对历史和空间展开强烈的感召,音效的波澜如幽灵般短暂的弥合身份的裂痕,但最终返还故事整体之于神话层面的隐喻和回归。
爱情则未能穿透历史与空间,但在影像的生命力里,在恋人的记忆中,虽如海域般纵深,却又如星光般闪烁,可能或是不可能,皆为深情的梦。
@cinedreamer_:8/10 鱼缸破碎相遇,沉入水中分别;似乎在前世便已相识,却直到今生才得以短暂相恋;回眸之时心跳漏了一拍,可在你手中却又跳动起来。
佩措尔德将古老欧洲神话植入现代爱情故事,历史留给柏林的创伤则作为背景被融于其中,多时空共存状态延续<过境>,幽冥感弥漫始终又似<耶拉>。
钢琴旋律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人物情绪的流动,水元素搭建起整个故事的同时又赐予其充盈的浪漫气息。
玻璃碎裂与男主清醒可以说是全片的两个高光瞬间,前者塑造出了一种极为巧妙的超现实感,后者则使得呼吸的传递得以完成,尤为魔幻。
结尾的处理也同样很棒,神话的应验固然充满悲剧色彩,可水中的远远凝望又何尝不是一种祝福。
@wild life:8/10 当代柏林情书,一种神奇的鬼魅感,像一篇没那么恐怖的聊斋志异,如果没有对柏林深沉的爱,这故事顶多就是很普通的那种情节剧,但是导演处理的很好,不无聊,而且很有感觉,总的来说挺不错的。
@Polaris.J:8/10 很灵,看完后觉得自己也被浸湿。
@野凡: 8/10 一支奇幻恋曲。
像飘荡在水面上的相遇,为了这一次偶然,互相照亮。
“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徐志摩 @鱼麦麦:8/10 爱情就该用如此诗意的表达,遗憾和迷幻在破碎鱼缸里相拥。
以水做引的爱情片,浪漫迷人得不行 @HarperYug:8/10 @Daydream:7.8/10 神话是一种气质。
全片充斥着水藻般的绿色元素:森林、水域、细密的地图、办公桌上的马克杯、墙上的日程表、公寓的地板、火车窗外糊成一片的灌木、冷静又决绝的双眸…节奏平缓,结构简洁,除去几处较为明显的环境音,许多处的背景音中参杂着隐隐的水声,宛如一场置于水底的梦境。
假若你背叛,我就会杀死你。
18世纪巴赫的古典气质流淌在21世纪的现代都市。
古老的柏林在水精灵的世界里,一直是湿漉漉的样子。
@奔兔吉尔:7.5/10 城市发展解说变成职业诵经,有两处给出提示:上岸以后未完成的人工呼吸,性爱之前需练手的生硬背诵,前者为女方要求,但被男方终止;后者为男方要求,女方欣然应允。
个中差别,在于温蒂妮(此刻,历史的中转站)承担着叙述历史变迁的重任,甚至时常唯她不可(被突然安排上阵),她愿意通过拥抱现男友(未来)换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而现男友却以让其叙述历史(前男友)来试探她的真心。
情感关系之不稳定,直至以游魂姿态闯入的前男友真正出现,引发余情未了的历史伤痛(心跳漏了一拍),现男友终于被自己的嫉妒心毁灭,而承接历史与未来的「温蒂妮」,在悲痛于怒火中将历史彻底谋杀, 才迎来此刻的归位 。
@ 素素素素素丶:7.5/10@奇異果殺手:7/10@Stiles:7/10@臻圣:7/10 @董小__:7/10 资源效果影响了观感,并没带来预期的呼吸感,除了音乐好听,视听方面没有水形物语好。
古代神话传说中,温蒂妮的灵魂因爱情获得因背叛失去,本片女主角温蒂妮也遭遇背叛,一次来自生者,一次来自死者,上演一出借尸还魂,灵魂的来去在故事中比较明显。
女主角与柏林历史建筑中体现的矛盾统一的对比也值得细品@贝克街的大盗:7/10 相遇 别离 重逢 如水中幻影 却又似那深邃的大海一般刻骨铭心 这般浪漫的爱情故事 可能也就只能在电影与神话当中 才能遇见吧 @刀刀:7/10 氛围满分,氛围甚至大于故事。
温蒂妮和爱人的拥抱每一次拥抱、夜晚对洪堡论坛的讲解中提到的城市中心“失而复得”、最后一个镜头,看着克里斯多弗和妻子相拥着离开的背影,温蒂妮慢慢陷入水中都是比较喜欢的点。
借助水来完成这个危险和浪漫共生的故事,水是一切的开端,也是结局。
总体来讲看过之后头脑里只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一团灰色的、不清晰的阴影,还有萦绕不散的钢琴声。
@扶不起先生:6.5/10 遗憾的是不解,诧异的是执念。
总希望爱情有所特别之处,值得铭记在心。
果不其然故事它就是这样发生的,爱像水一样绵长,热恋如胶似漆,浸泡在水中抚摸拥抱着你的样子,源于此却又终于此,颇有几分宿命感的意味。
爱对了是情,爱错了是恨,温蒂妮留下的眼泪在水中是看不见的,也许那条大鲶鱼知道,谁让她们是可爱的水精灵呢!
@Supremacyacron:6/10 抛去神话背景不谈,看上去就其实还是一个蛮俗套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似乎就像被命运捉弄一般,明明坠入爱河却又无法在一起,仿佛诅咒又受到了灵验。
相比于童话般美好结果的《水形物语》,本片更为残酷,软绵绵的叙事风格依旧充满着无力感,观感近似于《芭芭拉》,相比于《耶拉》《过境》而言力道还是偏弱。
@celine:6/10 imdb5.8,豆瓣7.5,评分差距好大。
这个爱情故事可能得很了解神话背景才能很好理解,没细看简介就看电影的我看的是相当错愕。
不会女主确实演的不错,有种风雨飘摇的气质。
@笑语在午夜场:5.5/10 分身的意象设置有《夜以继日》的影子,却远不如后者鬼魅迷人。
在影片气质上更接近的是去年戛纳主竞赛的《西比勒》。
对于大家观感最重要的一点总结:就是看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其神话背景(这一点我展开说说,我比较推荐大家在看电影之前先了解其相关历史文化创作思想等核心背景,再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去感受电影,这样对内容的感知会更加全面饱满。
再待看完电影后去交流讨论/看其他人的评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接收别人更多角度的思考与解读。
)非常感谢能够看到这里的各位,喜欢的话不要忘记点赞转发收藏,敬请期待下期周限定!
电影讲了一对普通都市男女之间的失败情事,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用心灵的幻想,借助神话传说叙事,给平凡的东西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让故事获得了无限的外观,和神性的存在。
影片女主角名叫温蒂妮,这个名字源自德语、拉丁语unda,“水女神”、“水妖”的意思,她是居于水边的美丽女性精灵,是波浪的使者。
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自由,独特,神秘,有趣,漂亮,优雅。
根据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的理论,温蒂妮是水中的女性精灵,又或是女神,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
她们多在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没,拥有甜美的嗓音,有时会盖过流水的声音。
在一些欧洲民间传说中,如果温蒂妮不能与一名凡人男子结缘的话,她们是不可能获得实质灵魂的。
可是如果跟温蒂妮结合的男性出现外遇,背叛了温蒂妮的爱情的话,温蒂妮便会杀死她的丈夫,再次回到水中生活;传说亦指,如果温蒂妮的丈夫在水边责骂温蒂妮的话,她亦会因为伤心害怕而跳回水中,从此消失。
传说中,温蒂妮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让自己获得灵魂,她与凡人建立关系、结婚、生儿育女,一旦目标受阻,她就会报复反击,比如“把对方杀了”。
在咖啡馆,Johannes告诉温蒂妮要跟她分手,她撂下一句,他如果离开她,她就会把他杀了。
她说她当时害怕自己没了Johannes 会活不下去,没想到转头就遇见了克里斯托弗,而且陷入了热恋,把Johannes忘得一干二净,可见她只是需要时间重新适应,对Johannes并没有到非他莫属的程度或者并没有爱得那么深?
当克里斯托弗打来电话询问两人相遇那天她是否在等谁时,她却说了谎。
而Johannes呢,也是见异思迁,看到温蒂妮跟克里斯托弗甜蜜的样子,心里不平且嫉妒,忿忿跑来见她解释说跟安娜在一起是个错误,要求重归于好。
温蒂妮把他晾一边后,他又回到Anna身边。
克里斯托弗出事后,温蒂妮“失去”了存在的载体,“获得灵魂”的目标又流产了,她离开病房,内心燃起了对Johannes的恨,所以把他淹死在了泳池,自己也走进了湖里。
而克里斯托弗对温蒂妮念念不忘,柱着拐杖去她工作的地方,她住的公寓,和她一起潜入的湖里寻找。
2年过去了,即使有了女友Monica,心里依然有个地方念着温蒂妮。
而Monica则一直以来默默喜欢他,陪着他工作,在病房守护他,不离不弃。
她给他空间和自由。
这就是真正的爱。
爱是神圣而坚定的,爱是恒久忍耐,是不嫉妒,不求自己的益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最后起作用的还是爱。
克里斯托弗从湖里爬回了岸,跑上桥抚慰哭泣的Monica。
温蒂妮的传说只是一个引子,克里斯托弗和Monica之间珍贵的爱,神圣的爱才是那块“玉石”。
在观看《温蒂妮》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佩措尔德将爱情与城市的异题同构处理到近乎明喻的程度,但独属于柏林城的前世今生还是需要仔细咀嚼。
前排高赞的长评已经把两者关系的实指以及符号、声音的巧妙呼应解释得相当到位和细致,但让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对温蒂妮和克里斯托弗身份的揭示:前者作为神话人物却被赋予了城市讲解员这一现代角色;后者身为现代人却因工业潜水员的职业承担了神话功能,从设定上来说,传统与现代从开始便是紧密交织的。
温蒂妮为了避免神话的诅咒离开了柏林,但不料克里斯托弗成了替罪羊,温蒂妮只好重蹈神话的覆辙,以命换命。
在这一环环相扣的悲剧中,克里斯托弗的失事成为了关键要点——卷进涡轮机而发生意外。
因此,古老神话的现代重写意味着传统关系无法在现代社会长存,必将受到工业文明的破坏。
而在影片结尾,克里斯托弗潜入水中与温蒂妮重逢,温蒂妮把潜水员像还给了克里斯托弗。
从此,让克里斯托弗魂牵梦萦的温蒂妮不再是水中的幻影,而是成为附着在具身之上的幽灵。
而且,这一塑像曾被温蒂妮打破并重组,在克里斯托弗看来宛若新生。
这似乎意味着,在现代追溯传统的过程中必将遭受阵痛,但最终现代因传统的修复而重获新生,尽管传统不再以实体存在,但它会以幽灵的形式不断作用并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以上全是胡诌)
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亲密关系的变故,无论是亲人的离去还是一段感情的结束。
而真正的接受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与之和解,又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
因为毕竟这些关系的发生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是过去的我们的一部分,是塑造现在的我们的根基。
所以我们很难让之前的经历对现在不产生影响。
对于温蒂妮来说,她一开始选择了用另一段感情的开始去替代逝去的感情。
她遇到了(构建了)克里斯托夫,一位在德国西部水库工作的工业潜水员,与前任完全不同。
她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古老神话的诅咒,她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过去的感情真的过去。
但是她错了。
在这段美的像童话一般的爱情里,她还是见到了前一段感情的幽灵,她遇到了前任。
惊鸿一瞥,加速的心跳,都表明过去的,还是没有过去。
她隐瞒不了,她骗不了克里斯托夫,她也骗不了自己。
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她还是要回到古老神话的诅咒中去,还是要用她其实真正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终结过去,她杀死了前任,回到了水中。
剧照:温蒂妮回到水中|来自豆瓣剧照现实与幻想的交织,真实与神话的融合,佩措尔德的电影世界里,一切都可能是合理的。
一切都可以是诉说故事的工具。
到底温蒂妮是不是真的水之女神,到底克里斯托夫是不是真实存在,到底温蒂妮可以徒手杀死前任么……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情感与情绪的流动。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过去,并与之和解。
我们会像温蒂妮一样,找一个前任的替身。
我们会像克里斯托夫,不断看到前任的影子。
但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找到继续前进的力量。
影片中间夜晚阳台两人的戏中,就道出了佩措尔德给我们的药方 -- 从过去中寻找新的力量。
就像打破建筑理论的限制,让古老的建筑形式行使21世纪的功能。
虽然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要放下,要向前看。
但过去总是在我们心头环绕。
既然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我们就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就像克里斯托夫,他也忘不了温蒂妮,他还是会回到那片水域,他注定会见到那水中的幻影。
但是,拾起潜水员的雕像,可以终结过去的幻影,与之和解,并给予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愿你我都能与过去真正的和解,并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剧照:工业潜水员雕塑|来自豆瓣剧照p.s. 配乐是巴赫的Concerto in D Minor, BWV 974: 2. Adagio
一座以严谨著称的城市,一首前世今生的神话,还挺和谐。
第二部Petzold,除了摄影之外依旧没太多喜欢的地方。
喜欢导演东一点西一点把城市肌理揉进爱情故事里,理所当然地把它变成了一个新的都市传说。
1/3之前险些睡着,好在线性叙事,表演提神,色调冷峻,处处透露并不简单。中半过后渐入佳境,安徒生童话般凄美结束,所谓宿命论或许一定程度只源于惶恐的自我暗示,实则是逃避墨菲定律的最终退路。
Emmm……恕我直言,这是看了个啥?人鱼大冒险还是水妖奇遇记?
啊?? 女主潜水呢 怎么设备都不在了就莫名其妙的飘上去了? 莫名其妙的神话突然就套上了,要这种玄幻魔幻我不如去看哈利波特…以及真的十分get不了paula beer,每部片子都好凶…
城市建设这一代指非常微妙,它既在人物的日常行动中催化了爱情,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把一切个人的爱情掩藏。但对缺乏欧洲神话知识的人来说,宿命这一层还是看得云里雾里,当然,整个氛围确实是到位了。
我的近况导致我以温蒂妮前男友的鬼样轻松代入了这组五人关系。佩措尔德没有邀请我的意思,但还是代入得悲喜交加。有关如何奇幻与如何复古,在和《水形物语》的对比下极具启发性。幸好特意补过了《不死鸟》,不然很难辨认这部刻意为之的糙,或者说去工业感——旨在生成对立于奇幻与复古的当代日常语境。但感觉整体还是很欠打磨,示范意义高于完成度。无论如何,佩措尔德是探索陈旧高概念新玩法的当代好手,值得更多关注。
东柏林城市规划历史建筑考,水中精灵鲇鱼夫人的民主德国乡愁,童话不被允许延续,只因路上回头心跳少了一拍,必须杀掉过去才能换回没有自己的未来;忧伤小浪漫,挺好
鱼缸打碎的那一刻,玻璃碎片染了血,抬头遇见你,真的好浪漫。爱如生命般珍贵,钢琴声如水滑进心里。#BJIFF2020#
啊!看飘了!观影体验就像是把你浸在水中,但却给了你一副能自由呼吸的腮。sfc上影的座位不难受了!请把我黏在上面再看十遍,唔。
导演的实力撑不起野心
水形物语既视的都市怪谈,气质清冷又浪漫,诡异又迷人;演员演技相当不俗,摄影与调度俱佳;只是剧情略有些简单。// PS. 葆拉·贝尔走路带风,皮衣和双肩皮包太好看了!
玩水的人,终将成为水仙。
德国现代寓言故事
完全看不进去的爱情片,还真是少见。
最好的段落是两人头顶头走在路上,像是双生的精灵。传说通过职业生硬加诸于两人之上,未免过于松垮。
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映后会谈,我果断只给一颗星。故事肤浅乏味,德国版本&lt;shape in the water&gt;, 导演解释了才知道是“童话”改编。嗨,那就是低成本🇩🇪《聊斋志异》咯。观看于2021 2nd APR, 香港文化中心 14:00
这个剪辑硬切的太过分了吧
如水晶般闪烁而易碎的都市传说。沉醉于佩措尔德叙事中令人扼腕的错拍感,爱人消失又重现,相遇如前世爱过,温情离别后的质问,不欢争吵后的意外,死亡后苏醒,遗忘后回忆汹涌而来。上一时空的阴云始终以虚拟形态盘旋在当下,又以实体形态躲藏于未知的角落,如那些柏林地标从历史中穿行而来,裹满尘土又焕然一新。迷人的幻境感不依靠单个影像内的充盈,而是在剧本的场次与场次之间形成遥望的共振,镜头里的人物状态永远先于语言和行动,如同事件发生前早有预感。和现实一样,所有的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定早有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