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六集观感良好,节奏紧促悬疑气氛一步步逼近,第一集最后助手的死亡可以说是让我的兴致提到了高潮。
前五集都有让人想快看下一集的欲望。
可是从第六集开始,让我个人看的非常难受。
斋的诡辩让我在人道主义上非常难以接受。
生命大于一切,如果人人随意自杀,社会将脱离监管。
居然作者还能写得出反驳三位政客的话,说实话我非常佩服。
前面且不谈,第七集,可以说让我的厌恶到达了极点,男主同事一个一个的死去,女助手的惨状,分尸斩首与切菜相提并论。
对于一个三观正常的人来说,真的令我作呕到极点,当然曲世爱本来也是渣滓。
观看建议只看前六集,第七集极为不适。
樱花漫画上可以看一开始感觉有点吓人,但感觉剧情有点不连贯,男主一开始可劲怀疑上司和那个胖男人,过渡处不是很舒服,前2集我还紧张了下,和那个榜单第一的男人没关系?
第三集???
三女的一个人假装的,这设定还能不能更扯....有催眠功能,让他们自杀,那还要研究药干什么,哦,应该是给平民吃的,那那个域长是要和那个女的杀掉所有其他的反对者么?
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硬生生啃完12话,果然粪作,免得被喷我没看完下判断。
我还希望能像《来自新世界》那样在带给我价值观冲击的同时能很好的总结。
对我来说好的作品是发人深思,这片简直从头到尾就在装B,整出一大堆的概念,却什么的说不到点子上,最后还得出善就是“持续”,恶就是“终结”。
丫的作者自己扮演上帝,人类的千古难题就这么给解了,可恶心到我了,就算肢解不用隐喻蒙太奇手法直接呈现画面都不会让我这么恶心。
有些东西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因为那能让我们不断思考,哲学的本质同样是思考,思考才能促进人类进步,就好比法律也是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渐完善,永远没有完美一说。
还有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却还一本正经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内容,鸡儿幼稚。
各种内容东拼西凑,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还整出一个魔女来,笑死我了。
还有人说这片逻辑很严谨,政治斗法很热闹。
电视直播辩论最后小孩的父亲是斋开化当时就把我雷到了,这反转太幼稚了,野丸会不调查小孩家庭构成和事件真伪就随便推举他;九字院当时都能给自己腿上来一枪就不能给曲世爱来一枪?
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杀了主角却没杀,留个知情者有啥意义?
曲世爱她一句话就能操作别人,完全可以直接电视网络各种流媒体上搞直播,来个几次就能统治地球了,还这么费劲拖进度。
各种为了剧情发展给我方降智商,还有片中那过家家一样的政治还说很热闹,推荐这类人士至少去看下纸牌屋。
要我给这片子分类,既不是犯罪悬疑、也不是魔幻惊悚,更别跟我谈哲学,只能说猎奇,猎奇就猎奇,还装正经那我就给你一星。
老实说豆瓣对日本动画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看,都可以评分,都可以留下一星,但问题是很多人是不应该知道这些动画,不应该看过这些动画,他们应该是那些被筛掉的,不该是受众。
这就好比抓看商业片的人去看文艺片,抓看文艺片的人去看商业片,受众不匹配意味着这些人是真的完全理解不了一部作品的好,自然无法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分,而这是从《无职转生》才暴露出的问题。
这部剧能塑造出这么一个让人恨的牙痒的角色也是没谁了。。。
最后这幕这嘴脸,太让人恶心了
最终话23分45秒这部剧的结局也是让人极度不爽,最开始曲世爱说要跟男主打个赌,玩一个游戏,男主终究还是为了自己的原则做出了恶的事情,输给了曲世爱。
真的是让观众恨不得帮男主开枪,你有原则,我们没有。
归根到底,这部剧是作者的一部思维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拥有开挂般能力的曲世爱(她的能力按照该番的价值观来解释,是让人渴望“恶”,亦即渴望“结束”的能力)赢的理所当然,并成功激起了观众的愤怒,还不得不承认这番确实种种程度上制作精良,凭良心来说没法给差评。
作者的目的达到了。
写在前面,动画讨论它的善恶,我讨论我的善恶,你看你的善恶。
我也没收它钱,我爱怎么写那是我的事---我们站在一道深渊边上。
要么落入虚无,即绝对的事物性。
要么设法跃入另一个世界,或更确切的说,首次根本进入世界。
《自杀法》序言。
( 出自海德格尔)《巴比伦》以新域的一次立法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善与恶的寓言故事。
正如片名 巴比伦,在圣经里是邪恶的符号。
这个片用“邪恶”给人带来了世界观的强烈颠覆和震撼。
巴比伦在圣经里出现了354次,仅次于“耶路撒冷”,巴比伦一直被视为魔鬼的城市,而耶路撒冷是神的城市,他们彼此相反、对立。
真实的巴比伦是6000年前的城市,盛极一时,在旧约里,上帝对巴比伦强烈的愤怒,“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示录17章5节)。
巴比伦在启示录中出现很多次,虽然耶稣诞生的时候巴比伦已经消失很久了,但在圣经中它是作为未来的预言事件出现的。
在这些经文里,有上帝对巴比伦的强烈的愤怒。
上帝准备用终末的狂暴来摧毁它,使它不再见到日光和生产,上帝称它为地上的可憎物。
我想如果你持有“现代主流的价值观”看完此片应该很明白这种感觉。
这肯定也是这片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片中还非常寓言式的给主角起了有代表意义的名字。
正岐善、曲世爱,一个代表绝对的正义另一个绝对代表邪恶。
巴比伦不止是一个古代城市,在圣经里,它是数千年邪恶的源头,它不停地切换着形态和方式,以源远流长的行为、符号和扭曲思想、甚至以我们不能辨认的隐秘的方式流转至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它不断地变换外在表现形式,自创世纪到启示录。
正如曲世爱可以幻化成完全不同的几种角色迷惑、诱导、控制他人。
“恶”是不断变形的。
从一开始小检事文绪,看不惯政客对政治与色情交易的行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
正岐善告诉他,需要暂时的忍耐,然后利用女子的口供,就可以切实的阻止政客的“恶”。
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的理由,其实已经潜藏了作者要表达的恶的伏笔了。
当然普通观众还是不会意识到的,因为作者在刻意隐藏。
如果没有全篇看完,第一遍看,一开始感觉像是一个常规的悬疑片。
第二集有两段审判的戏相当精彩。
一个是正岐善对女子的审判,还有一个是女子对正岐善的问话。
这看上去是一次交锋。
稍后我会详细分析这两场戏。
然而第三集,主角终于反应过来了。
他本来就知道自己被女子耍的团团转,然后他重新知道了自己被女子耍了。
因为他忽然察觉他和女子的交锋,女子的真正目标是奥田助理记录员。
反应过来时记录员已经和其他几十个人一起站在楼顶准备自杀了。
这一集里我们也知道了女子的名字是曲世爱。
再回过头来咂摸前面两集,第一集新人检视文绪对自我职业产生的怀疑,经过正岐善的借口“持续”,然而文绪发现女子是曲世爱,曲世爱无须欺骗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认知基础,新人检视文绪觉得是无法阻止政客之“恶”的。
记录员在记录中也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本应该真实的全面的记录,最终呈交的结果确实正岐善作为交易的虚假的口供。
作者可以隐藏的线索似乎已经明确了。
曲世爱的劝导超能力是通过解构每个人具体的行为,指出我们确信的那个“善”同“恶”别无二致。
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
从而动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观,失去统一的价值观的人就会自杀。
片中对什么是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善是“持续”。
似乎自杀法作为终结就是代表了恶。
制止自杀法的立法就是善。
妈妈死了的小女孩,不需要面对眼前的痛苦,通过自杀获得解脱就是恶。
结尾大总统以一种真诚的方式告诉将要自杀的女孩,没有确定的善,他自己也不知道。
女孩停止自杀了,大总统的行为就是善。
而其他政客说“政治的本质就是对人民情绪的操控”就是恶。
曲世爱杀死的正岐善的同事就是恶。
而同样是杀人,正岐善为了复仇杀死曲世爱似乎就是“善”了?
政客通过色情交易就是恶。
正岐善通过与女子的交易获得口供就是善了?
新域域长斋开化推行自杀法是恶。
推行自杀法是为了解放人类,也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自己的心脏,是善?
大总统的思考,善是“持续”,真的对么?
善不应该是我们的偏见么?
那些与我们为敌的,那些数千年的邪恶,那些上帝痛恨和愤怒的,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才是善,对么?
这真是个难题。
文中还有另外两个难题。
电车难题和医生难题。
如果你手中有电车改道的扳手,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电车就会杀死5个左边轨道的工人,如果你把轨道往右扳,电车就会杀死1个右边轨道的工人。
你会怎么做?
你是医生,杀死一个健康的人,就可以把健康人的器官移植给5个不健康人,救活这5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5个人就会死。
你会怎么做?
毕竟我们不用选。
正岐善选了。
他杀死了大总统,从而救了另外的大多数。
也正是这个行动,让他彻底失去意义了。
我们在回到第二集,那两场审判中来。
正岐善对曲世爱的审判,带着明显的高人一等的感觉,视角是从上往下看的。
以冷色调为主。
而曲世爱的视点并不在正岐善身上,仿佛她是与正岐善所代表的价值观对话。
中间有个地方她笑了出来。
这让所有人很意外。
然后把视点转到记录员身上。
刚刚这段,你不打进去吗?
观众和记录员一起,直接从旁观的视角变成了对话的参与者。
这第一次对记录员产生了冲击:作为记录员,口供到底应该怎样记录?
表面上是曲世爱与正岐善对话,但实际上曲世爱的话语一直在记录员和观众的身上。
至此正岐善和观众都被其玩弄于鼓掌之间。
然后我们来到了曲世爱对正岐善的“审判”。
画面反而是亮色。
画面明显的指出两者价值观的对立。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人生观价值观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相互接受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吗?
”“是的”“即便是无法相容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并与之共存,不能互相认同的话,最终免不了战争。
”“要是有一个认为战争不对的人和一个喜欢战争的人,他们应该接受彼此的价值观并且共存吗?
”“……”
您说生孩子是好事,不生孩子也不是坏事对吧?
那杀害孩子呢?
当然是坏事啊!
( 这也是曲世爱对正岐善埋下的伏笔。
结合结尾正岐善面对电车难题做的选择,让他的行为产生矛盾,最终击垮了正岐善。
)
正义的正,善行的善。
检事先生的名字是无法原谅坏事的呢。
请问“正义”是什么?
(虚假的口供,这是记录员失去自身意义自杀的直接原因。
)面对“自杀法”片中也有分析,自杀法并不是让民众自杀,只是提供了一种选项。
正如加缪所说,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所以这是一部寓言式的片子。
用来解构我们对善的理解,用来抹去善与恶之间的界限。
现实中的我们那么“富有包容性”,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同时拥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还能自得其所。
为了能“持续”下去的善,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我们还可以定义我们是善他们是恶。
面对善恶,“我们不假思索,动辄诉诸感情。
我们的心对于特定的情境,已经产生了如同机器反射般被设定好的反应,高尚的情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卑劣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卑劣,风景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
”动摇这种稳固的、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巴比伦》在尝试的。
回到大总统思考的那个问题:什么是善?
或许“善”与“恶”并不存在。
善与恶只是政客控制我们情绪的工具罢了。
确实前三集观感还可以,让人忍不住想要看下去。
但是整体上难掩作品的浅薄空洞。
以下是几点我对作者思维浅薄之处的批评 首先,本作品情节上就充斥了各种幼稚元素,诸如各国首脑以及其政府幕僚这样的人类精英对社会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幼稚到和作者一个级别等反智桥段,以及情节上毫无必要,有编剧能力严重不足观感嫌疑的超自然主义元素不胜枚举。
作者试图努力为自杀合理化的辩护基于两点,第一点是所谓的“不禁止反能减少”,并举了最浅薄的所谓英法和加拿大的drug滥用问题试图支撑。
但凡有丝毫实证主义眼光的人都能看破这令人发笑式的引申的佯谬。
第二点是所谓人对生命的自主权,本质上是对一个自由化的人权的社会探讨,包含了作者幼稚的社会价值判断观。
下面集中对作者几个理念进行分析。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作者有严重的社会知识以及法学知识缺失。
在作者对善恶幼稚的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认知可以说是相当匮乏。
善与恶基于社会下的语境,是社会赋予的,一件事善恶的评判标准,永远都是基于社会的整体要求来评判的,自杀率的上升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作者也能够承认。
那么,自杀合法化如作者所述的不仅不升高反而会降低自杀率的理论明显非常牵强附会和目光短浅,此处我认为无需赘述此高论的荒谬。
作者还举出了数个所谓善恶难题,基本来看都非常幼稚和蒙昧。
至于作者举出的电车难题的反例,事实上,道德感与主动加害的负罪感这两种道德心理则要追究到社会心理学的层面。
作者明显没有认识到社会道德中的感性部分。
(此处指的感性指的是基于人类主观情感体验的行为及思维)电车难题在社会整体利益范畴中成立,例如真社会动物蚂蚁就有为保护蚁后蜂后牺牲工蚁的行为。
但是人类具有个体情感思维,诸如电车难题,将一个人的器官分给数人这种情况,最大的道德困境在于需要个人或社会做主观能动的认可和执行,意味着需要整个社会认可强行剥夺一个人的生命是合乎情理的,这是一个对任何人都十分艰难的决定。
因此,这种理论实质上是人类道德上感性的部分,即将“主观改变现状”等同于了“加害,有罪”的感性心理。
但切不可粗暴批判这种心理,人类若压抑这种感性,便会陷入乌托邦的机械心理中,对普世价值进行高傲的否认。
本文不进行秩序社会与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探讨,但个人认为,要求肉身凡胎的人类无条件的压抑自己的天性,不仅反世界运行的常理,也不符合实践结果。
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某些程度上,尊重人类社会这样的感性道德观。
最后是作者最为令人忍俊不禁的“继续”论,本文主张无需以语义分析的严谨模式来批判,绝大部分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此论的荒谬与滑稽。
整体对作者的建议是,在个人同时具备没有半点对人类先贤遗存知识的理解认识欲望以及自己智力水平以及思辨能力尚未达标这两点的情况下,请不要妄图去高谈阔论自己的一知半解
第一集男配直接挂了还挺期待后面展开自杀权的争辩就很弱智了(自杀需要坐牢哦第七集就是告诉你我这个就是一坨屎,哈哈,都吃到嘴里吐不出来了吧什么鬼玩意 前面刑侦,男主不停吃瘪,结果突然告诉你反派是鲁路修,什么时候变成超能力片了?
肢解就是单纯喂屎,觉得这个有冲击力脑子有问题吧。
除了恶心人,这玩意有必要?
这破片子也没什么需要思考的中心思想啊。
心理不适生理不适浪费时间,看了五百多部动画,这个恶心程度top2
除了跟班自杀,女跟班被肢解,着实被恶心到,其他内容我是真的越看越喜欢。
这点和恶魔人crybaby一样。
你问我好不好看,我会说好看,但不推荐给别人,特别是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类似金田一的破案片。
看到后面,才发现通篇内容,就是大型辩论会。
日本自杀率高,这点大家都知道。
作者其实是想借漫画的壳,讨论自杀,意在讨论善恶。
“允许别人自杀,是善还是恶?
“这是论点。
“正崎 善”和“曲世 爱”,是正反方。
看有些人在讨论战斗力,讨论超能力?
你以为在看热血漫打架吗?
还有些人说,直接杀掉曲世爱万事大吉。
你不能因为在辩论会上说不过对方,就拿枪把别人崩掉吧。
其次,如果把“正崎 善”和“曲世 爱”去掉,我们现实又与漫画有何区别?
现实中所有自杀者,都是被一个叫“曲世 爱”的人所蛊惑?
还停留在讨论最浅层的打架上,我真为铺垫内容,思考讨论过程的作者,伤透了心。
在一筐无脑穿越动画的现在,这个显得多宝贵。
不愧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制作出来的番分三天刷完一部只有12集且每集24分钟的心理,犯罪,悬疑,推理番。
第六集和第十一集可以再单独刷一遍,相互击剑式的辩论和反转有点看头。
剧情很紧凑,刷番需要准备好定力,故事的开始(前三集)交代了要抓捕一位具有心理诱惑的女罪犯。
(这个心理诱惑比PUA高100级,精神粉碎机)接下来的九集都在讲述抓捕过程,主角只有正崎善和曲世爱,其他人全部都是干扰项,尤其斋开化,很纯粹的一個工具人。
大BOSS是個蛇精病浓度超标的疯女人,男主被折磨的在疯与不疯的边缘。
“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想起了那个一整本都在对话的《理想国》《自杀法》列入民法典合法化,这个法律本身就很“然并卵”。
最后一集,正崎善找到了答案,“【善】就是【持续】”“【恶】就是【终结】”一個一身正义的FBI怀揣一心向善的心用枪指着一個疯魔了的边缘人,扣动扳机的瞬间就是善恶颠倒的瞬间。
哪怕正崎善背道而驰终结了曲世爱,可惜没有,悬疑的奥义就是悬疑结局。
枪声响起,没给镜头说明谁死了。
但是片尾最后一個镜头是曲世爱見到了正崎善的儿子。
什么意思?
难道还有第二季,那就没意思了。
遵循本剧最后的答案:善是持续恶是终结曲世爱没死,善的开始。
善恶就像莫比乌斯环的两个接口,开始既结束,结束既开始。
(整体观感还可以,评分这么低大概是小众群体刷番人数有限。
)
原作小说有三部,结尾上赫然写着“未完待续”,好嘛,原来动画是强行安排了结尾。那第四部会怎么发展呢?还真是有些期待
什么鬼啊……
这个番不认真看线索太乱一会儿就看不懂了,这季刑侦探案番好多
完结引人深思:为什么这bi——能动画化?有这钱为什么不捐给福岛治理核污染?是不是在洗钱?你霓的“鬼才作家”是以脑残深度为基准评判的?---故弄玄虚。如果最后解释那女人是高维智能扔来地球毁灭低维智人的大过滤器,这是个科幻片。我就信了“ “的邪。7集对比下松大还是比松二嚎的好哦~八集笑cry。思考了下大米粒坚说不定还真需要“自傻法”。“因协助他人自杀而开枪的行为法定无罪。”The Thinker都想不出来的喵招让个日本人一拍屁股想出来了。自由米粒坚,抢鸡每一天。曲世爱:“我之前给上帝打了个电话——上帝已死。”震惊了。2020年了你虹“王之辩论”还在本正尬聊早被我郭网萌玩坏的“电车烂梗”。。。观尬程度堪比天皇新歌MV。
剧作者拿出了一团紧紧纠缠的毛线,想厘清善恶的定义,不断讨论辩证的结论...善是持续 恶是终结 ....恩,,,感觉还是妥协的结果,,并未跳出这个命题的套路,,好在结局不错
确实看完满脸问号。。但退一万步说提出这些质问终究是好的
反人类的垃圾。
终于等到第10,11集了。不管怎么说,对自杀,这一话题有了一定的解读。希望能越做越好,有始有终。看完了,这是什么结局?
自杀真快乐
前面不错,后面扯到国际讨论就开始不对劲了,离谱,所以看地很不舒服关于问题主题的思考还是值得肯定的,立意是做出来了,尤其前面折磨心理时刺激的情节,非常优秀,扣人心弦。就是整体话痨,文本量太大,也太混乱了,不想给太高分,因为没做到真优秀,但低分,似乎它也不烂,主要后几集西方政客讨论哲学,人物塑造都踩我雷点了,尴尬
你没事儿吧?
看到第7集,这么傻逼的番居然还有一众人吹,什么逻辑,这能力总统见个面都能瞬间被杀,都电视直播了居然不调查一下那个小男孩的身份。别有点黑深残就封神了,这作纯属恶心人。
我在第七集停止了 耶
其实曲世爱的能力相当于低配版的死亡笔记吧,MAO死的好惨
3星半 请让ta们死的有尊严吧
觉得很符合霓虹人的思想,于是又加了四星,哈哈
【起】怪力乱神【承】精神污染【转】颜色革命【合】普世价值,喂你吃屎
前面七集好看。
992//市道真央 。。。
5,越看越哲学,善=持续,恶=终结,完结了自己=完结了恶=人就是恶的?整一个人性本恶论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