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八集的精品短剧,通过七个走投无路的电影人经历的荒诞故事,聚焦香港影视人的困境状况,影射当今娱乐圈的种种乱象。
剧中的七位主角分别对应电影七大基本元素:落魄监制、失志导演、失意编剧、失业武指、被封杀美指、过气女艺人、无知副导演。
七个虽然没有江湖地位、但依然心怀电影梦的娱乐圈loser,为了圆自己的电影梦,共同策划了一系列荒诞、滑稽、无厘头的骗局。
这部剧一共有八集,每集都通过爆笑和夸张的桥段,隐藏着不少对香港影视圈的暗喻,同时反映娱乐圈的真实现状,令从业者感同身受。
剧中的很多情节都来自真实事件,比如监制揶揄颁奖礼是“小圈子游戏”,编剧被黑心老板拖欠工资,落魄导演被迫把文艺片改编成无脑偶像剧…… 真实到无情的揭露了香港电影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更加是扯下了香港电影最后一块“遮羞布”。
这部剧只有8集,剧情紧凑,题材也不错。
除了剧情好之外,演员全员演技在线也是好看的重要原因。
单方面宣布我觉得杨卓娜和杨怡是TVB哭戏最好的两姐妹!
杨卓娜演的太好了,哭戏真的很打动人。
敖嘉年演坏人居多,但这次颓废导演也很适合,希望跑出有更多主角可以做。
一直爱蒋家旻的水姐,恭喜终于女一。
还有美术指导那个女儿,梓欣,和妈妈的分别戏说台词带哭腔的,还有剧团来的时候的偷偷笑的,演的都太好了,长得也可爱,以后未来可期啊。
主角是电影圈的7个loser,涵盖了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武术指导、副导演7个影视圈岗位。
这群穷得叮当乱响的失败者,阴差阳错凑到一起,没死心,还想拍电影。
在一次饭局之后,他们为了筹集资金走上了诈骗道路。
这可能是近期最被忽视的高口碑华语剧—《荒诞剧团》。
那顿饭请的是有黑社会背景的老板,数十年没拉到过投资的监制郑国昌,终于在黑道上找到了钱,落魄编剧李莎莎的剧本《黄金梦》,终于有希望被拍成电影。
酒楼选了全香港最豪华的那家,饭菜是价值数十万的鲍鱼宴,可菜刚上好,那边黑道老板就被火箭残片给砸死了。
别说电影投资了,连面前的天价菜单都没人买。
危急关头,编剧李莎莎心生一计,让监制郑国昌和演员楼嘉玲假扮美食点评家,大家齐心协力演出戏,假装酒楼失职导致郑国昌食物过敏差点死掉。
最后这群穷鬼成功吃了一顿昂贵的霸王餐,尝到甜头的他们发现: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骗子!
为把《黄金梦》拍成电影,失意七人决意组成“荒诞剧团”,以职定角、布局骗案、筹措资金。
这条诈骗之路,充斥着影视圈的荒诞、肮脏,也有他们永不熄灭的热爱。
真爱电影的人,才敢这么干《误杀》里面有句经典台词,陈冲饰演的警察怀疑嫌疑人用电影套路杀人,大喝一声: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
《荒诞剧团》里各个都是阅片达人,诈骗路上的一切困境都能用电影剧情来解决。
他们行骗的首个对象是方舟大师,一个骗人钱财的神棍,传道slogan“愿玄力与你同在”,改编自《星球大战》的著名台词,“愿原力与你同在”。
剧团对方舟大师的行骗,则致敬了《盗梦空间》的植梦。
这群人找准了方舟大师想要孩子的痛点,用一种轻度致幻的药水,对其进行催眠:不放弃神棍这个职业,永远都得不到孩子。
方舟大师对这点深信不疑,从此改邪归正,主角们也敲了好大一笔竹杠。
剧团还接了一个给“影二代”拍片的活儿。
这个二代名叫苏子允,从日本留学归来,张口艺术审美,闭嘴社会意义,热衷的却是“打真军”的色情电影。
主角们为其量身定做了一部《民初的呻吟》,女演员李莎莎假扮成日本女优波多野莎莎。
为阻止苏子允对李莎莎“打真军”,连喊56个“卡”的导演陈志扬突然想起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对她说》。
《对她说》里,阿莫多瓦把性爱活动拟人化,有效地把NC-17级降成了R级。
于是导演让苏子允扮成精子的外形,在片场大跳“精子海草舞”。
二代一听,阿莫多瓦是大艺术家啊,那来吧!
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常爱这么玩,在全世界流行文化中借梗,然后本土化。
《荒诞剧团》中还有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梗,成员开会的聚集点叫“老地方茶餐厅”。
对于香港电影来说,这个老地方可以是卧底们最爱碰头的“天台”,可以是阿sir们吃宵夜的“中国冰室”,可以是出镜过无数次的“油麻地警署”。
老地方是一种回忆。
这个餐厅的老板娘,也就是编剧李莎莎的妈妈,40年来只看一部片。
为什么,她说:“新片不好看啊!
”
这是七组人拍《黄金梦》的另一重隐喻,7个电影人的穷困潦倒,映射香港电影的没落。
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以弹丸之地贡献出年电影产量破400的数据,港片在东南亚是最硬的招牌,远销好莱坞也影响了包括昆汀在内的一批电影人。
但进入新世纪,香港电影工业持续萎缩,2003年产量低至50余部。
不要说其地位在世界影坛的下跌,仅在华语世界,港片的影响力也在不可挽回地下降。
尤其这几年,导演陈木胜去世,演员吴孟达、廖启智去世,不但那个时代远去,那个时代的人也在一个个远去。
《黄金梦》里有黄金,但只是一个梦。
《荒诞剧团》诈骗喜剧之下,也包含着悲伤的追忆。
肮脏影视圈,请对号入座刨除大环境,新港片不好看,要么是创作者不行,要么是行的创作者没上,要么就是这行根本不适合创作。
《荒诞剧团》在这进入了大型含沙射影环节。
导演陈志扬早年成名,却因为追求拍摄效果的真实性而得罪了业界大佬,导致以他为核心的剧组成员被封杀。
监制郑国昌、编剧李莎莎和美术指导邵贝怡,都是最直接的受害人。
这些人十年里都没工可开,只能混迹在不同剧组打散工,受尽白眼。
编剧李莎莎,她的《六月飞霜》被反派导演叶立德买走后乱改一通,拿下最佳原创剧本;而她倾注更大心血的剧本《黄金梦》,却死活找不到投资人。
虽然被告知剧本是“一剧之本”,实则编剧处在行业最底层,不仅拿不到署名权,还要被吝啬的投资人压榨。
本剧的两位年轻新编剧傅玉成、陆谷,借演员之口说:在香港做编剧,最重要的既不是天分也不是努力,而是勇气——追讨薪水和谈条件的勇气,否则随时都会饿死。
龙虎武师文师傅,是打遍香港无敌手的老行尊,却在武术指导上没有话语权。
当年苏华雄为赶进度,阻挠文师傅检查吊威亚的钢索是否安全,执意让武替从高墙跳下,直接导致文师傅的武替爱徒摔成残废。
文师傅也自此患上“恐高症”,逐渐淡出武师行当。
在金钱和高效面前,他那以人为本的信念,被视为与当下格格不入的老旧思想,与他一起被遗落在餐厅的洗碗间里,日渐消沉。
还有女演员楼嘉玲。
因为不会对投资人搔首弄姿,只会讲究体验派表演方式。
有天分的她,连入镜的配角都拿不到。
似乎很多行业都是这样,不靠能力吃饭,靠与资本挂钩的人脉活着。
但对于岌岌可危的香港电影来说,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常态”。
钱比人大,创作者和作品都不受尊重。
第一集里,电影公司老板请方舟大师去自己的电影公司看风水。
公司有一部后期已经完工、很快就要公映的新电影《马王》,方舟大师说了一句:“马今年不旺你,不如改成鹿,鹿旺你。
”老板立刻下令,找电脑特效公司,把马改成鹿。
来了一出“指鹿为马”。
第二集里,陈志扬所在的电影公司,为了赚钱,逼他让出《黑白彩虹》的版权,卖给台湾的电视剧公司,把原本的黑白文艺片,重拍成彩色偶像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市面上没完没了地涌现出旧片的重拍和翻拍,为什么烂剧比烂片更火热。
就像周小姐说的:拍电影不如电视剧赚钱,新的创意试错风险又太高,远不如旧版重拍的圈钱方式来得稳妥、快捷。
不知道影视从业者看这部剧,会不会哭出声。
作为一个观众,心有戚戚。
在这个荒诞、残酷的行业里,还有一群人执着地爱电影,跟掌控话语权大佬们相比,这是他们唯一拥有的东西。
承受屈辱、放低尊严,可贵又悲凉。
盼望他们能拍出《黄金梦》,重新创造一个黄金时代。
文/清晏
相信喜欢港剧的剧迷对潘嘉德的名字并不陌生,TVB高质量高收视经典电视剧《冲上云霄》 、《鉴证实录》和《ON CALL 36小时》等也是出自这位金牌监制和导演潘嘉德之手。
相信金牌监制和怪诞新锐影视自黑题材的碰撞火花 给港剧带来新的活力和港剧不一样的烟火。
2020年,TVB新颖主题短剧《香港爱情故事》 高分获奖港剧口碑大爆,2021年,TVB又一精品怪诞短篇剧集《荒诞剧团》 ,又是在短篇剧集领域的一次爆发!
近年专注幕后制作和戏剧教学的郑丹瑞难得出山拍剧《荒诞剧团》,连同一众年轻演员——敖嘉年、蒋家旻、张秀文、林秀怡、林伟、刘颂鹏、王灏儿、张达伦、郑俊弘、邵珮诗等合作。
“教授”级别的剧集“带头人”,领头TVB众多好戏绿叶小花。
配合金牌退休监制潘嘉德回巢,最重要的一剧之本是大胆狂风创意另类的自黑色新锐剧本绝对引领港剧新潮流!
《荒诞剧团》这部剧讲述的是:导演陈志扬(敖嘉年 饰)因拍摄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戏而导致他和剧组的主创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十年都受到业界封杀。
十年后,监制Herman(郑丹瑞 饰)找到老板投钱电影,于是召集志扬、女编剧莎莎(蒋家旻 饰)、武术指导文师傅(林伟 饰)、美术指导Shell(林秀怡 饰)、女明星家龄(张秀文 饰)以及副导阿乐(刘颂鹏 饰)再次聚首一堂。
结果老板意外离世,众人没钱结账酒楼的天价菜单。
在危急关头,编剧莎莎想出妙计,大家开始上演神秘食家戏码,成功吃了一顿“霸王餐”。
这七个走投无路的电影人发现,原来电影人才是最好的老千!
于是为筹集拍电影的资金,志扬带领各人发挥着自己的才华,布局一个又一个的骗案……这部剧的原名是《欺诈剧团》——斋看名字已经够话题引爆吸引剧迷的眼球了!
前世做错事?
今世做影视?
无钱开戏,呃人集资!
欺诈剧团,正式成立!
郑丹瑞饰演的监制Herman不同于一般平常监制,统筹大局得来又有人情味;敖嘉年饰演的导演陈志扬失意多年自觉怀才不遇要努力为了正名努力翻身;蒋家旻饰演的编剧莎莎是女神级别的才女编剧,手下的剧本妙笔生花,引人入胜;张秀文饰演的明星家龄大show性感身材,可爱又搞笑;林秀怡饰演的美术指导才华横溢,偏偏遭遇行业封杀,还是一位有8岁女儿的妈妈;林 伟饰演的武术指导文师傅不善言辞,但总能出手解决问题;刘颂鹏饰演的副导演阿乐是虽然是穷学生,但是对演艺事业有一番热情。
一班失意落魄的电影人,为坚持梦想努力奋斗的故事,剧里剧外都笑中有泪。
一个不可不拍的剧本,七个走投无路的电影人一声ACTION,直落到底;为拍电影,大家逐步踏入深渊..........为了拍戏,可以博到几尽?!
2021年4月16日 ,大家拭目以待!
《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荒诞剧团》短短8集,有搞笑有温情,题材很新鲜,有旦爸带住后生仔女做戏,我以为起码是二十集,八集是太少了。
#短评##荒诞剧团#
荒诞剧团是一部题材很新颖的剧 第一集就很搞笑很精彩 让人想一直看下去欲望 期待后面剧情发展 演员也不错 都是喜欢的人 年轻演员和老戏骨搭戏就是精彩 很有火花哈哈 很喜欢这种 这剧的风格和以往港剧不太一样 挺好的希望以后能多拍点这种类型的电视剧 多点新颖的剧
江湖讲电影多,很少谈剧集。
不过,这部讲“香港电影人”,讲一群“荒诞的香港电影人”的TVB短剧,值得我们聊几句。
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 导演陈志扬(敖嘉年 饰)因拍摄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戏而导致他和剧组的主创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十年都受到业界封杀。
十年后,监制Herman(郑丹瑞 饰)找到了老板投钱电影,于是召集志扬、女编剧莎莎(蒋家旻饰)、武术指导文师傅(林伟 饰)、美术指导Shell(林秀怡 饰)、女明星家龄(张秀文 饰)以及副导阿乐(刘颂鹏饰)再次聚首一堂。
七位落魄电影人再聚首,面上各有各的风霜,心底各有各的苦衷。
结果,极具戏剧性的“乐极生悲事”件发生了:有意向投资这帮落魄电影人的老板意外离世,众人没钱结账酒楼的天价菜单。
在危急关头,编剧莎莎想出妙计,大家开始上演神秘食家戏码,在酒楼内各显神通临时“拍电影”:写剧本、找群演、布置场景、临时对戏……
最终,七人用拍成的“电影”成功骗下了一顿“霸王餐”:非但没有结账,还让酒楼老板送上了丰厚鲍鱼礼包…… 这一场酒楼的“电影骗局”结束了众人的窘境,也是众人梦想的开始。
原来,这七位落魄电影人有一份共同的影梦——《黄金梦》,一部电影剧本,一个电影梦想。
原本,他们就是为《黄金梦》寻找投资。
投资人的意外离世断送了一条路径但断送不了他们的电影梦,并且,他们还发现了一条新门路——骗。
各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布局一个又一个骗案,筹集拍电影的资金,实现《黄金梦》。
对他们七位而言:电影是最大的骗局,电影人是最好的老千。
插一句:很大原因是因为两句妙趣横生又意味深长的台词,江湖做了《荒诞剧团》的活动并继续为它助力发声。
美国知名影评人安·霍纳迪(Ann Hornaday)在她的电影通识读物《如何聊电影》中,按电影最基本的几大元素,分成7章:分别是:1.剧本;2. 表演;3. 艺术设计;4. 摄影;5. 剪辑;6. 声音与音乐;7. 导演。
这7个元素基本可以覆盖电影的主要方面。
但即便电影拍得再真实,这90分钟的视听过程都是假的——这也是TVB新剧《荒诞剧团》的核心创意。
剧集一开始就是对香港电影界的自嘲,7位不同工种的香港电影人: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指、武指和副导演,因一部戏与电影大佬交恶被封杀,各自陷入生活与事业的低谷。
7位电影人觉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与其求人,不如发挥各自工种的专长做“老千”,也就是行骗。
电影不也是“一场90分钟骗局”吗?
电影人就可以是最好的“老千”!
电影既然能“骗”观众花钱进电影院,也能“骗”得了那些靠骗发不义之财的人,以骗治骗,很有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趣味。
剧中这7个人几乎对应了《如何聊电影》中提到的全部工种,其中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是做什么的比较好理解。
特别地,武术指导是港片对世界电影贡献最大的一个元素之一,好莱坞都要借鉴香港武打片或动作片。
所以7人中保留了武术指导这个在港片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当。
监制管理团队,编剧编写行动脚本,导演调度众人把控节奏,演员扮演任何需要的角色,美术做布景和道具,武指负责打野…… 正如剧中人物所说:我们就是要在现实中做一场没有NG的大戏。
骗子的骗术都是给人们制造一个“场”。
骗子把一群人召集在一起,利用空间(美术场景)、话术(台词)、托(演员)等影响人的心智。
其实电影和戏剧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最早去戏院看戏,后来出现电影,同样都是沉浸在创作者营造的一个“场”里。
关于戏剧的“在场”理论和电影就是一场“骗术”的说法,著名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
》一书中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受骗”,但是还保持着几分清醒。
骗子的骗术和电影的“骗术”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骗子不希望你还保持几分清醒,他们希望你永远“在场”,持续掏钱,而看完电影我们还要回到现实世界。
回到现实世界,去看香港当下的影视业状况,是笑也是叹:电影是最大的骗局。
在彭丽君的《黄昏未晚》中有一句评价香港电影市场的话:一群造梦者在一个不能为他们提供梦想的市场挣扎求存。
众所周知,香港的电影行业甚至整个娱乐工业都已不复当年辉煌。
伴随着内地影市的蓬勃发展,香港精英电影人陆续北上,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过于那种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纯正港片了。
整个行业不如以前蓬勃,也不如以前规范。
《荒诞剧团》中编剧一角道出的一句台词——今天在香港做编剧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
剧中出现两部虚拟电影名——《黑白彩虹》、《六月飞霜》,似乎暗示了香港电影人逆境求存的状态。
但无论如何,仍有一群人在坚持。
坚持中的故事,有的悲情,有的欢喜,有的无奈,有的荒诞。
《荒诞剧团》主配角都是“熟口熟面”的演员,郑丹瑞、敖嘉年、蒋家旻、张秀文、林秀怡、林伟、刘颂鹏、王灏儿、张达伦、郑俊弘、邵珮诗等等,在以往的剧集里,基本上都是作为绿叶出现,即所谓的甘草演员。
人设和表演也是大家熟悉的TVB风格:嬉笑怒骂,夸张狂放,百转千回。
他们这次担主演,有点“媳妇熬成婆”的意味,也算是戏里戏外的一种互文。
回看剧中,《荒诞剧团》中的七人也仿佛香港影视“废土”之下的生机。
缺少投资、市场不景气……重要,也都不是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批对电影有着赤诚热爱、有着认真表达和创作勇气、心怀“黄金梦”的人。
最终能否成功筹钱拍出《黄金梦》,也不重要,能在一个已经看似不能实现梦想的环境下顽强做梦,最重要。
《荒诞剧团》也是由此打动人心、激励人心。
【欺诈剧团】挺好看的,一共8集,最近的电视剧都没有国语版的,我看的可慢了。
一位曾经拿过奖的好导演敖嘉年,一位曾经的大监制郑丹瑞,一位有才华但总被欺负的编剧蒋家旻,一位梦想能成为好演员的张秀文,一位有原则有技术的龙虎师傅林伟,一位才华出众的美术指导林秀怡,一位因为看了敖嘉年的电影而梦想成为导演的现在当副导演的乐仔,几个人为了筹拍他们心目中的最棒的电影《黄金梦》组成了欺诈剧团,他们几个人希望以“骗”筹钱,每一场“骗局”都是一场戏,都有剧本、演员,外加一位编外的守证物房的冷板凳警察张达伦,开启了荒诞之旅。
《黄金梦》正如其名,应该只是寄托了一代或者几代电影人梦想的电影的代称,香港电影曾经辉煌过,不止是电影,香港的电视剧,香港的音乐,香港的综艺,都曾经辉煌过。
剧本很有趣,看样子也会拍续集,这种题材内地是不会拍的,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其实生活中能调侃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如果能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爱好,让你肯花精力和时间去做,那么,请一定要珍惜,这简直是生活的恩赐。
#我的第181个剧评
这部戏的监制是潘嘉德,导演汤皓浚,我看过他在友台的几部戏《诡探》《诡探前传》《太平纹身店》,镜头语言很另类,适合拍点神神化化的东西(无贬义)但由于友台基本TVB过档的旧人:邵仲衡、郑少秋、黄德斌,主角非常不错,但配角不够(有些台词说不清楚,演技生硬)导致群戏不好看,话说回来这不剧集只有8集,主配阵容齐整演技不拖后腿,这点就是TVB的强项,靠的是所有人撑起一台戏,尤其是群像式的剧集,真的是不能有一个拖后腿的。
这部戏其让香港影视制作的各个工种集合在一起,大家的目的还是“想拍一部好戏”,当然要开戏得有资金,只好坑蒙拐骗利用专长去搞钱当然其中也含报仇,个案不多但也挺有趣。
剧中台词有提到,港片式微一年不如一年,导致很多电影从业者转向和内地合作网大、去东南亚拍电视剧,一部剧本精彩有待开拍的《黄金梦》简直像是对现实的强烈讽刺,要想支持梦想还要从现实着手,老实说电影是90分钟的梦境,辛苦的影视从业者却从来是面对现实的无奈。
剧里的监制,导演、副导、编剧等都在每集片头道尽自己的业内辛酸,而且又是“非典型性TVB的拍法”。
TVB为何一直被说胶,因为不给够时间和预算,倘若稍微花点心思,完全可以出人意表相当精彩。
郑国昌(刘国昌)取名似乎像这位新浪潮导演温和的现实主义,但角色更似王家卫导演,初始即高峰的,拿过最佳新人导演,去过康城,但是“几天没有一个shoot ”(墨镜王),看到他的类似金马金像以及国际影展的合照。
汤很擅长拍男人,我是真没想到瘦削的敖嘉年被他拍得很有文艺气质,不过《太平》里的黄德斌在运镜不够讲究的赶工剧集里不过是个身材高大的方脸硬汉,这部戏里被汤拍得异常MAN型到爆,型过风靡全港少女的顶流姜涛(姜小弟也就是现在偶像缺乏下港式造星的产物,想到N年前拿叱咤最佳男歌手的起码唱得如学友,靓仔如华仔,满场飞舞如城城才行,导演并未强行加戏算是对得起良心)。
里面有段他烧掉自己的旧物,阴晴不定的一缕光打到脸上,那种文艺青年式的颓丧衰败简直令人痛惜。
至于后来为了报复黑社会投资商拍情色片设局,还要和投资人提及大岛渚《感官世界》那段就真的好笑,实际上“艺术情色电影”不过是挂狗头卖羊肉的咸片,下海拍情色片的文艺导演很多,不过用到武术指导“专业地摔死凌空飞吊的女主角”最后山口组跑出来复仇,我就笑得要死,临时演员演得太逼真“是要加钱的真实演技”(其实这段文艺导演被迫下海,为什么不揶揄杨凡拍《桃色》?
《民初的呻吟》这种搞笑的片名真的有人看吗,富二代都好喜欢做导演,可能觉得有才华才是更凡尔赛的标准,毕竟钱是老爹的才华是自己的,此处提名不拍咸片拍鬼片的麦浚龙)这段还有尔冬升拍《色轻男女》式的自嘲:黑瑟会大佬也对电影有贡献毕竟他们要投资,导演自己时时刻刻处于知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的痛苦。
女演员在TVB无非来自几个渠道:选美选秀、无线艺训班、香港演艺学院。
"用无敌旋律开餐,用肥皂长剧送饭"。
让莎莎妈妈痴迷近40年的剧集83射雕,都是邵老板的影视帝国的产物,以及影视金曲大神顾嘉辉(英雄本色和大半80年代电视剧)编剧莎莎(蒋家旻 饰),自嘲“编剧只是导演的工具人”,片场该剧本随意飞纸仔(杜琪峰、王家卫真的就是飞纸仔,即兴创造反复拍,演员都未必知道自己拍什么,虽然也很喜欢他们,但大佬,编剧才是一剧之本啊,所以庄文强都兼职导演“因为大家好像不重视编剧”),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几万块就买断故事桥段,但从来没有熄灭过对电影的热情,才华只是柴火可惜无人点燃,当编剧莎莎跟母亲解释未来希望带母亲去看电影,让她看到大银幕投出自己的名字,其实还是含有某种理想主义。
这里面严格区分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不同,不过她的母亲就“四十年如一日”追看“83射雕”,连带茶餐厅的墙上也有旧的杂志内页(金电视?
),最喜欢的影星是黄日华(不过黄在80年代确实电视剧顶流,一部《过客》就能让《号外》卖到断货,曼玉、嘉玲为他回到香港开启演艺之路。
)美指邵贝怡(林秀怡 饰演),通过美指的工作还原时间和现场感,但很可惜现在的美指都在网上买道具,因为赶工弄不到血浆只好拿真血浆导致被封杀的贝怡,林的演技松弛自然生活化,希望能有赏识她的导演多拍戏。
(此处美指的自嘲让我想到被林青霞盛赞的张叔平,曾经他也是有非常执拗的一面,然而他也是千戏一面,尤其是内地的古装戏,让所有演员吊头皮的古装发式,几乎是批发式赶工的产品,假东方主义的审美看不出年代;另一个是叶锦添,重复自我就是让真的创作自我彻底消亡,不过世道艰难,有工开不能每次呕心沥血)
镜中人,分裂的自我女演员楼龄,虽然只能成天跑龙套,但是执着于演技,里面身为临时演员执着探讨演技那部分有点像《喜剧之王》,在流水线的工厂式影视制作模式里,谁还会纠结于角色的设定,人物关系,特定场景下的演绎方式,认真演戏就成了异类,里面对着镜子卸妆的那场戏很有印象,还是得力于导演的镜头语言的魅力。
当年电视杂志附送的内页,这个镜头很微妙,长情的是观众,剧情的分析其他剧评也有,这里说说作为彩蛋在此剧集出现的“83射雕”,为何选择这样一部戏,也许是因为确实是风靡内地香港的一部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是监制由资深电影人转向电视人的 王天林,这部戏参与合作的具体承担导演的有杜琪峰、徐克,武指程小东,某种程度上是早期港式影视工业的一种缩影和代表,代表了一定程度的港式影视的辉煌,当然这些人后来就跳出电视匣子去拍电影了。
作为影视从业者,我觉得他是最能体现一人身兼多职(中学毕业,自场记、剪辑、副导演、导演、编剧都做过)拍摄的片种也非常多样(古装里神怪、武侠、警世恒言式的民间传奇,时装也非常多样,合作的多为电懋时期的尤敏、乐蒂、丁皓、雷震等,他自编自导的《红梅阁》是乐蒂最后一部影片戏,结合乐蒂的个人际遇也颇令人感慨;当然也有粤语国语流利的丁皓,在他的《南北一家亲》里灵动俏皮,后期转拍粤语片再也不复国语片的风光,自杀身死时才28岁),甚至在照顾商业口味之余有自己的艺术坚持(王天林个人提及,最喜欢的影片,是张爱玲编剧,尤敏主演的《小儿女》,虽然为生计考量多为平靓正式的商业片,但不要质疑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艺术品味,《小儿女》恰好是最不商业的那种,最具有风格的是葛兰主演的《野玫瑰之恋》脱胎于梅里美小说《卡门》,葛兰在戏里唱演俱佳,有种横泼流动的美)
美国知名影评人安·霍纳迪(Ann Hornaday)在她的电影通识读物《如何聊电影》中,按电影最基本的几大元素,分成7章。
分别是:1. 剧本;2. 表演;3. 艺术设计;4. 摄影;5. 剪辑;6. 声音与音乐;7. 导演。
如果你想了解一部电影是如何拍出来的,或者除了观后感还想深入聊电影,这7个元素基本可以覆盖电影的主要方面。
如何聊电影7.3[美]安·霍纳迪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但即便电影拍得再真实,这90分钟的视听过程都是假的——这也是TVB新剧《荒诞剧团》的核心创意。
剧集一开始就是对香港电影界的自嘲,7位不同工种的香港电影人:监制、导演、编剧、演员、美指、武指和副导演,因一部戏与电影大佬交恶被封杀,各自陷入生活与事业的低谷。
大家觉得编剧写的新戏《黄金梦》非常棒,而且每个人都保有着可贵的电影梦,但因为被封杀的缘故,行业内没有人敢给他们的剧本投资。
这7位电影人只会拍戏,也只想拍戏,心中的电影梦无处施展。
郑丹瑞饰演的监制Herman刚找来的金主,竟离奇被火箭碎片砸死。
7位电影人觉得自己活得太憋屈,与其求人,不如发挥各自工种的专长做“老千”,也就是行骗。
电影不也是“一场90分钟骗局”吗?
电影既然能“骗”观众花钱进电影院,也能“骗”得了那些靠骗发不义之财的人,以骗治骗,很有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趣味。
剧中这7个人几乎对应了《如何聊电影》中提到的全部工种,其中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是做什么的比较好理解。
而武术指导是港片对世界电影贡献最大的一个元素之一,好莱坞都要借鉴香港武打片或动作片。
所以7人中保留了武术指导这个在港片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行当。
除了武术指导,剧中还有两个角色,即监制Herman和副导演阿乐,他们在电影中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监制主要是指香港电影工业体系里的一个职位,和制片人的概念有重合也有区别。
在剧中我们看到郑丹瑞饰演的监制Herman拉到投资,召集大家面见投资人。
投资人离奇死亡后,他又成为“荒诞剧团”的发起人和核心领导者。
可以看出剧中的监制Herman其实干了制片人和监制两项工作,既要负责找钱投资和把控预算花费情况,又要负责重大决策,把握大方向,类似于好莱坞工业体系里Creator的角色。
而现在我们经常见到很多电影除了挂着导演的名头,还会特别醒目地标注一位监制的名字。
而且这位监制的地位一般要大过导演或和导演差不多。
目前国内电影体系中,监制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管理和预算财务有关的工作,负责平衡导演的艺术创作和商业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导演本身是新人,监制还有指导新人,把握影片整体质量等职责。
另外片中电影新人阿乐的职位是副导演,目前来看他的主要方向是协助导演管理群演。
副导演有几种类别,例如片中阿乐差不多算是演员副导演,还有现场副导演、剧本副导演等。
了解剧中7位主人公的职责,有助于理解《荒诞剧团》的剧情。
这7位本来是专业“骗”观众的电影人,最开始选定的目标是一个叫“方舟”的大师。
这位大师是那种常见的气功类骗子,号称自己有原力,卖一些被能力附体的玉佩之类的东西骗人。
无论是卖假保健品的,还是像方舟大师这样卖所谓“原力”的,他们行骗的手段在底层逻辑上和电影很像。
都是给人们制造一个“场”。
骗子把一群人召集在一起,利用空间(美术场景)、话术(台词)、托(演员)等影响你的心智,其实电影和戏剧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最早去戏院看戏,后来出现电影,同样都是沉浸在创作者营造的一个“场”里。
关于戏剧的“在场”理论和电影就是一场“骗术”的说法,著名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
》一书中有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受骗”,但是还保持着几分清醒。
骗子的骗术和电影的“骗术”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骗子不希望你还保持几分清醒,他们希望你永远“在场”,持续掏钱,而看完电影我们还要回到现实世界。
到底是“骗”观众的电影人厉害,还是贪婪无德的真骗子厉害?
TVB的新剧《荒诞剧团》会以戏谑的方式告诉你答案。
-END-
想法有点意思,也有搞笑的地方。
相当好看,就凭零注水的剧情,值得5星
好剧
电影是一场90分钟的骗局。
电影就是一场90分钟的骗局。
有笑有泪,荒诞又有情怀,有反转又有狗血,好睇。看完之后觉得,监制要画功了得,画饼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技能,哈哈哈哈。PS. 其实编剧对云南虫虫的恶意不用那么大的,设身处地想一下就不要怪别人对龙虎凤带有色眼镜了。另外编剧对世界核平毒瘤那么追捧,很难不令人怀疑是不是喝了什么happy water被洗脑了呢。
编剧和美术真帅,开头还不错,后面还行,算是TVB近期难得用心的好剧。
这剧很好玩,处处是香港影视工作者的自嘲
第一集二十分钟就封神,然而后面一直泄气,不过也还好了感觉拍成二十集的长剧会更好看,可以把每个诈欺天团成员的故事再挖掘一下,把单元故事做成主线,每个单元有串联,比如那个大哥杀的人,其实是女主演的爸爸,女主演其实一直在潜伏啥的。还有啊,因为诈欺天团都不得志,可以把每个成员被欺负的人,都教训一遍,比如女美工的老公,帮她把女儿要过来;女编剧经常被叶导骗稿,然后让叶导身败名裂;女主演被那个女明星经常欺负,最后一集的故事就是替女主演教训她;还有副岛,经常被坏导演压榨,然后教训那个坏导演;还有监制,最后他们成功拍出了黄金梦,监制以照片上台领奖等……现在这样虽然也好看,但是感觉有点太潦草,铺垫的也过于明显刻意。设定真的超赞,但是因为单元与单元之间联系不大,所以感觉有点乱,剧本再打磨打磨说不定可以大爆的。
开始在餐厅和老千那里真的好荒诞好喜欢 后面JW的剧情有点大暴走了....很喜欢里面穿插讲述了每个幕后工作的职责和日常 tvb这几年出的短剧个个精品
还行
只能3.5吧,剧本的大纲是不错,但是细节太糟糕了,里面的骗局怎么看怎么弱智,但优点是融入了旧TVB比较擅长的人情味,而且这班演员真的都演得很不错。所以从这部试水剧也能看出,拍港式人情味才是TVB的强项,大制作和高智商的剧本你们根本搞不来。(另外豆瓣连人家剧名都要改,这可真是亲身表演什么叫“荒诞”啊。)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TVB出品电视剧,题材和切入点很特别的短剧,用各种荒诞的手法吐槽了香港电影的现状,专业电影从业者用拍戏诈骗,黑色幽默地展现了生活之艰难,但是结尾过于流于俗套。虽然其中的骗案很简陋,很荒谬,但符合了荒诞。三星半
3.5⭐️ 放在tvb没落的现在来看真的不错了 找回点过去港剧的感觉 最后两集里的那个做作女坏人真的好好笑 这个演员真的演出了那种讨打的做作感 哈哈哈 不过和日本的诈欺游戏是不是有点关系啊
1骗鲍鱼那段好硬啊,我天最佳镜头就是学生时期两个人在风纪办公室看胶片影像那幕,好有feel2荒诞和温情穿插着来,比第一集好多了8熊猫警察👮好有型,尤其穿玩偶服比正常的还帅(bushi)ps:全剧整体真的一般般,虎头蛇尾了,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对,香港电影真的辉煌过,唉,也是满感慨的,我的青春啊
去年没看,最近无聊了就补了,最近TVB短剧都很好看啊,这个类似行骗天下的故事是我喜欢的~~超级后悔我为什么在播出时没看这个!这样就可以抚慰我受失忆24小时的伤害了!失忆24小时,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挺喜欢这种短剧的,短小精悍,剧情虽然有点熟悉但演员的演技都很在线。
日剧痕迹很重,但是又缺乏日剧演员的浮夸演技,显得过于正常过于乏味。本来难得看到TVB剧有这种眼前一亮的画面质感,给个3星鼓励一下,然而一看评价7.9,实在对不住了。不好意思给个1星拉低一下。
还不错 有港剧的无厘头劲儿
作为从业人员,觉得太假了。不过有点意思,拍电影嘛,本来就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