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卡拉斯
Maria,玛利亚,玛丽亚,美声歌后:玛丽亚(港)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安吉丽娜·朱莉,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阿尔芭·罗尔瓦赫尔,哈鲁克·比尔根纳尔,瓦莱丽亚·戈利诺,柯蒂·斯密特-麦菲,樊尚·马凯涅,史蒂芬 阿施菲尔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德国,智利语言:英语,希腊语年份:2024
简介:电影讲述了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歌唱家之一——美籍希腊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在经历了辉煌而动荡的公众生活后退隐巴黎的故事。再现了这位传奇女高音的人生最后阶段,这位天后如何反思自己的身份和生活。详细 >
对路不对味
当生命行至末期,不再是职业生涯的不断突破与大胆反抗,而是在盛名之下的无尽孤独。选择用管家、男仆、虚构的制作人进行切入,所有的表演只像匆匆一过并未详述功绩;并如常将大量时间放在了室内,仿佛也是“庭院深深”,渲染着传记三部曲一脉相承的悲剧力量。“贴身”视角让人感到没有距离,却始终难逃戏说、想象的认识,所以会觉得很重复。许久未有看到Angelina演戏,表现无疑是出色的;至少打破了立项时认为毫不相近的偏见。
本尊更美,更典雅,更有艺术家风范。而朱莉撅着皱巴巴的大嘴对嘴型的时候,总是出戏,何况她本来在表演上也不是好手,只是噱头很足的流行明星,当然这算我的成见。摄影爱德华•拉奇曼是我一直喜欢的,算是当今既有格调又不显陈旧的大拿了,他总是让我想起斯托拉罗,而后者除了跟伍迪艾伦合作了几部,近些年鲜有作品。美术服化道亦有功焉,台词也喜欢。本来以为会没有耐心看完,却出乎意料地抚平了我的浮躁。
怎么没标 Angelina Jolie还是很惊人的
配角看起来更像一些见证者,记录者。以及我第一次见宫殿一样的公寓哈,这豪华挑高。他们不关心她(梦露)的声音就像不关心卡拉斯的身体。
典型的冲奥片 可能每位女演员都需要一部自己的《玫瑰人生》//服化好看极了 尤其喜欢卡拉斯那副夸张的眼镜 镜面的切割让朱莉的脸看起来感性又锐利//导演很注意地安排了结构和形式 但效果却要到后半段才起效 经过漫长的铺垫才逐渐忘记“安吉丽娜朱莉”才渐渐看到“玛丽亚卡拉斯”
对歌声的复现比对歌者的揣摩更感人-11/10/24 at MoMA
什么时候名老女人才能是一个褒义词。
不要再给好莱坞女明星拍冲奥片了,到底要特写几遍才够!什么破玩意
【观影史241218】
—;不谈表演和摄影,的确是三部曲中离观众最“远”的。正片主要关于La Callas,讲她对舞台和演唱的执着,无法接受失声的痛苦逃避,紧抓着旧日的馀荣不撒手。至于标题许诺的Maria,更多作散珠状游离在稀薄的文本表面。意识流叙事、脑内剧场、色彩分隔,这些手法当然好,但只能将人物架在高空,无法引领我们走到绝世歌伶的内心,只有最后的杜鹃啼血完成了对其艺术家灵魂的升华,但远比不上《玫瑰人生》来得震撼。p.s.和杰奎琳还有梦露隐约的对照,尚算亮眼。
依旧是架构在心理层面的人物传记,但比起Jackie和Spencer少了些灵气,情感表现克制了很多,重复的手法去呈现痛苦和孤独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无看点无亮点。
B|第2200部标记,献给这只凄落的鸣鸟。导演帕布罗·拉雷恩“名姝三部曲”的最后一嗓,想到了《艺伎回忆录》,想到了《塔尔》,想到了《跑调天后》,想到了《音乐大师》,安吉丽娜·朱莉的演技自然是不用多质疑的娴熟与自信,传主玛丽亚·卡拉斯身上的那种坚强而悲剧式的破碎感也是被她拿捏得独具韵味,教科书级别的回归冲奥样板戏。
精緻又空洞的傳記片,經費充足一股子衝奧味。
拉雷恩对待传记片的创作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称之为类似量产、可复制、批量生产式的大型美学营销,传记原型提供的大多仅是段落似的情感心理特征的外化奇观,由此分离飘浮成一片片形式的谜团迷雾,试图从平铺直叙的生平记述扭转为多层次的人物研究演绎的方法是可观的,值得商榷之处在于还是要警惕切莫沦为一种全新的流于表面的模板化套路,起码在本片中类似迹象确已显露,甚至于强势的美学形式反噬于传记人物本身的实在,尊不尊重倒是其次,却似乎谁都可以在这套方法论下诞生出独属于自己的两小时传记影像——典型与神秘感均被消解而赋予所有人,拉雷恩或许正在加速推进电影向AI和竖屏时代投降的进程。
摄影和朱莉很美 剧情很无聊 前半段最好看的居然是穿插的黑白过去唱的两首曲子 两眼一黑
大女主每句都经典
小伙伴的形容真准,it’s very beautiful, but I don’t like it.
谢天谢地Pablo Larraín的好莱坞女明星冲奥三部曲终于结束了。不过这部是其中最“好看”的,胶片中仿佛被一层梦幻薄雾笼罩的秋日巴黎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