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人们对自己生活困惑的故事。
有人是困惑于结婚,有人是困惑于爱的人不爱自己,有人是困惑婚后有妻有孩子的生活,有人是困惑于一成不变……虽然男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是一帮30岁左右的男人,但这些困惑并不是只发生在他们身上,而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的吧?
看过影片,困惑还是困惑,剧中人依旧,我们也是依旧。
真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有时不是宿命,只是生活就是如此,别庸人自扰了啊……
编剧是Paul Haggis,百万美元宝贝,和撞车,都是出自他之手,虽然感觉这部的剧情没有那两部出色,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地方。
每个人,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在作一场抉择,爱情,依然是主体,当所有的激情,所有的曾经都渐渐淡去,都渐渐被时间被习惯被人的惰性所冲刷的时候,面对无止境的争吵,或者面对感觉缺失了一点什么的平淡生活,或者面对太过理性的爱,一切的一切都总是在让人抉择。
面对怀孕的女友,和即将到来的婚姻,看着朋友为刚出生的吵闹的小孩而劳神,自己仿佛也预见到了未来的自己,于是对于婚姻、孩子的恐惧感,以及对于没有激情的爱情的失落感,此时,年轻女子的出现让他动了心,开始嘴角上扬的发呆,以为终于弥补了生活的缺失。
却在由此而导致的真正爱情的破裂的关口,终于幡然悔悟,在赶往挽救爱情的途中,狠心而又断然地割断与外遇的女子的关系,看着她送他地书掉落在地上,看着她奔跑着追向他开走的车,他的生活最后一切安然,可是,我的心里总是为那个女孩感到悲伤,面对一个扬长而去的自己爱的男人,她也许只能感慨命运的无奈,她毕竟还小。
而他的女友,他真正爱着的无法离开的人,最种回到身边的人,提及外遇,他说She was the last woman that I kissed。
生活的无奈,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一切事物都是存在其因果关系的,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外遇,可能他还是依然觉得生活是缺少点什么的,人总是需要发生一些事情,付出一些代价,才会感觉长大、成熟,如此的一段插曲,或许某种方面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自己把自己看的更加清晰透彻了。
不足之处就是感觉很多地方有头无尾,很多地方交代的不是很好,只能说看完之后感觉,一般般,没有什么很闪光得感觉。
同是关于爱情关于外遇的片子,还是觉得《解构生活》来的更深刻一点。
唔,音乐不错,钢琴曲很温和。
意大利语的我爱你-Tiamo,想起曾经在大一大二一直吃的那种糖,星星的形状,甜甜的奶香,现在再也找不到了的那种糖。
怀念。
男主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人生的顺遂的时候,女主想要继续下一步进程,而这时,男主还在原地,并开始怀疑这一切顺风顺水的生活是不是太过枯燥乏味一眼就看到尽头。
另一对进入了婚姻,生了孩子,结果女的进入妈妈角色照顾孩子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男的却还停留在原地,甚至因为发现生活变得混乱不堪而想要逃避。
主角这一对没有进入婚姻,只是交往三年关系稳定的时候,女的因怀孕而准备进入下一步人生进程,男的还没思想准备,于是不约而同的也用了另一种方式逃避。
故事的结局是他因为女主的离开而幡然悔悟,回来求原谅。
但是他内心依然没想要结婚生子的话,被动地进入下一进程,以后还是会有问题的。
人只有满怀期待地往一个方向努力,才会不被过程中的困难打倒。
如果没有期待,那一点点小挫折都是放弃的号角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別人的婚禮,別人的葬禮。
都有脆弱和無助,都會彷徨和感到厭倦,都期待有一份全新的生活和未來。
攜帶著足夠的寬容和堅持,對未來保持光明的希望,或者,就能達到最好的終點。
這部電影一直放著沒有時間看,今天的感觸是,不錯的推薦。
關於每個人的故事,都有甜蜜和苦澀,糾結並且讓人無所適從。
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究竟想要什麽,究竟需要什麽。
然後,既是成長。
MotherFUCKer,这个词在英文片的出现频率不亚于国产地下片儿中的“操”,活用程度不输于“干”在台湾文艺片中的表现。
所谓三分天下。
观完此片,我们不妨试就此词来个解构,便于明晰这一英文单词的伟大。
Mother:这里边的mother有两层。
一是爱女情深的妈妈,二是护婿意笃的丈母娘(mother-in-low)。
之前是女儿劝慰妈妈,之后是妈妈开导女儿。
生活的不可知就这么瞬间颠倒乾坤,略带黑色幽默得让你怅然,无失,但是。
正如影片中的妈妈说的,大部分的时候生活还是以灰色为主的,不是一定要非白即黑的。
因为女婿看女儿的眼神让她觉得与她有着三十年婚姻关系的丈夫的激情缺失,于是一瓶香水就这么直直地砸向床头。
当然,丈夫的表现加回答让我觉得,心理医生的心理素质就素好啊就素好。
在女婿和女儿出现感情危机的时候,还是这位妈妈,示意自己的丈夫把未来的女婿给放了进来。
这一刻,我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物色一个好的mother-in-low,这和你的对象一样重要。
F:Father。
这里边,有两个父亲的角色,一个是女猪脚的爸爸,一个是男猪脚的某个铁瓷。
前者是属于那种“怜女如何不丈夫”的好爸爸,后者是那种“不小心就有了小热狗”的年轻奶爸。
那位心理医师老爸对女儿的爱,在他教育女婿的时候显露无疑。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随意说着爱谁谁谁,但这一文不值,关键行动说话。
最是那开着车去女儿住处考察女儿女婿和解进程的意味深长的一眼,让我会心小笑了一把。
至于那位年轻奶爸,显然还在进入角色之中,异常受不了儿子莫名哭泣妻子无端迁怒,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放在工作室绘图或者是寻找内帮发小们。
几年后,我们也将进行这么一个角色转换,甚是怯怯。
U:you。
也就是你,也就是男猪脚所诠释的那一型“结婚恐惧症”吧。
只是因为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就这么一览无余了,放着一怀孕仨月的未婚妻与一边,沉沦在一大二女子的笑靥中。
其实,从片子一开始的时候,他在老丈人开启香槟时那略受惊吓的微表情下,我就觉着,这孩子要坎坷了。
一手是Kim,一手是“性格像男生的未婚妻”,让人不由觉得“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这话多少还是占理的。
因为听从了心理医师丈人的指点,纸是包不住火的,和盘托出了和Kim童鞋的ONS。
于是我们看到了男猪脚在后边的两天三夜一步不离家门槛的凄凄惨惨戚戚。
在镜头特意下拉到门口的地毯的时候,我想起的是初中时候英文课上的单词辨析:Home与House的区别。
家和房子,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进到这个家,就不能随随便便到外边喇蜜的。
C:crisis。
危机,影片有男猪脚就此词汇的发音和Kim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景。
果然,这后来也引爆了他和未婚妻之间之后的一场危机。
当危机化解消弭的时候,我们有人会说,哦,原来危机就是危险中存在机会。
当下,我们个人都面临或多或少形式各异的危机,大到金融危机下的银袋萎缩,小到和同事同侪为了开心农场的萝卜未收被偷引起的心理危机,诚彼娘之非悦啊如是大观。
如何化解这些危机,使得它成为一次机会呢。
影片中的几位发小选择公路旅行去南美,半途中克里斯就悟到作为一位中年男子再这么嬉皮下去是不行的道理,回到家中继续着奶爸这一光荣的职业。
不出意外,我想那位喜欢“冰上钓鱼”的哥们也该下车继续钓MM这一美好的事业的吧。
我想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一阵子,然后再回到纷杂的生活中去了。
K:Kim。
此朵女子明媚得让我蛋疼。
她说了,她还有两年才从象牙塔中走出去,正青春;她说了,她每周都会在某地会见好友,广交际;她说了,她不在乎明天会怎样只在乎此刻你就在她身边,明事理;关键是,她还会吹横笛。
这样娇艳的女子,你不沉沦出小差一次都不好意思宣布你是男性了。
她会单纯得和室友分享和意中人煲电话的小喜悦,也会略有心机的藏好想上完就要离去的男子的车钥匙。
但最终还是会很羞涩地去到男子工作的地方,送上自己亲自灌制的唱片集。
而男子在导演的安排下只得火急火燎地回到女猪脚身边弥补情殇,于是她的戏份就此为止了。
我想,她如果还能吹竖笛,也许。。。
好吧,不管怎样,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Er:我想说的大致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下边,出最后一自然段吧。
当你厌倦了江湖厮杀,当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感觉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天上盘旋"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的时候,我想你可能仅仅只是需要回到家中,放上那么一首《死了都要爱》。
The last kiss,but I will love you forever。
稳定的工作,漂亮的同居女友,有车有房,Michael意气风发,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但有一天女友怀孕了,即将到来的小生命给了并未打算成为家庭型男人的Michael不小的心理打击。
责任,突如其来的责任让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他惶恐不安。
他不想这么快就为自己的青春举办葬礼。
感情危机的产生是因为什么事?
答案是没什么事。
热恋时是很澎湃的,但生活是很平淡的。
当两个人过了磨合期,感情的正弦曲线逐渐趋近于直线,没了大喜大悲,没了激情澎湃,开始各自为了家庭和孩子一起努力,有些人甘之如饴,并乐在其中,也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不安现状。
就像漂泊的人渴望安定一样,习惯了一成不变生活的人们也时刻盼望着惊喜的从天而降。
因此当年轻、漂亮、冲动、性感的大学生主动投怀送抱的时候,垂死挣扎的青春做了最后一搏。
就像Michael说得,没有男人不想,只是不能。
套在左手无名指的戒指就是为了让你记住,你家里那个曾经的美丽女人是因为为你做饭而变成的黄脸婆。
說真的,剛開始看的時候只覺得很一般,情節突兀,然後内容表達生硬。
雖然如此,影片還是可以看一下,影片所想要表達的問題還是可以認真思考一下。
片中幾位30嵗的男人各自處於不同階段,各自有各自的煩惱,未婚妻,老婆,孩子,情人,家庭,每一樣都是30嵗的男人所要面對的。
而立之年,男人所要承擔的壓力也就double而來。
不能再用年輕來推卸責任,卻要承擔起一切責任。
周圍的人開始用不同的眼光來看你了。
沒有女朋友的就一直嘮叨你爲什麽沒有女朋友,甚至懷疑你是GAY;有女友沒有結婚的就被一直議論說爲什麽不結婚;結了婚又要被煩說爲什麽還不生孩子。
30嵗的時候最好你幫上面的事情做完,不然要被煩死。
但是30嵗的時候能做完這些事情嗎?
不知道,因爲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也很怕到那個年齡。
看完電影,得出以下結論:1.絕對不能夠跟你的GF或LP坦白以前的感情史(當下的更加不能說)。
正所謂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
天底下絕對沒有不吃醋的女生,沒有必要因此而給自己找麻煩。
2.沒有玩夠,千萬不要“搞出人命”,不然就會兩頭不到岸。
......but站在女生的角度,我也是支持“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容)”的,呵呵
一部看了2遍的片子,第一遍还不认识男主角就是JD。
现在在看,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因为里面有你有我。
多年的情侣,女生意外怀孕,男生很平稳地走过生命中每个阶段,体面的工作和漂亮的女朋友。
当一个人太顺利的时侯,就不珍惜了,什么都under control,就没有惊喜了。
艳遇也是对男人尊严的肯定吧,几乎就是被疯狂地女朋友推去艳遇的房间。
在女大学生寝室里那场戏拍得让人心潮起伏,但是艳遇就是这样,天亮之后是尴尬。
这个故事情节的确也俗套,男生总是一时冲动犯错,女生得知男生出轨后歇斯底里的嘴脸让我看来都可恶。
亮点是,2个人有了问题一定要说出来,就算是对另一半不满,就算是说,嗨,我不喜欢你了,你不是那么有趣了,生活真无趣。。。
也要说出来,这样2个人可以一起去解决难题。
如果解决不了,也至少努力过。
但是不说,一个人背着,结果就是误会,错误。
那对被生活所累的奶爸奶妈,我在想为什么不能请帮手呢,爷爷奶奶,保姆。
就算是坚持自己带小孩,在超出自己极限的时侯,就不要硬撑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呀。
只能说这2个人情商都不高。
刚结婚的男生依然难以忘怀前女友,虽然行为荒谬,但是他的执着还是很打动我的。
至少自己努力过,以后不会后悔。
在我看来,他深夜去敲门,一拳打去裹住下半身的男人,对ex说,我一直爱你,你这么美丽。
最后问你还爱我吗?
我会永远爱你的。
换做是我,应该也会这样做吧。
只是觉得,一生能碰到这样一个人就不错了。
至于单身的方便面头发男生,他不愿意去南美洲,他说现在生活完美。
因为他刚刚fxxx过一个女生,而且还在为她着迷的阶段。
这种人看起来纸醉金迷,实际上是心灵最脆弱的,随时会因为一个小细节而脱离出他的现状。
因为fxxx是没有灵魂的,是短暂的刺激,无法长久的空虚。
当然我也不太明白,那女生说,你进来吧,我朋友们都在。
怎么着就把男生弄毛了。
我把自己假设为jenna,问自己能否原谅。
答案是,如果很爱,如果觉得他是唯一,就可以。
但是这个程度是很难界定的,都是微妙的变化。
之所以推荐你去看,相信你能找到同样的挣扎。
而我,可能是那个奶爸和那个大学生。
‘小孩在夫妻争吵的环境下长大,不会幸福的。
’‘我可能是你幸福的末班车~’
或者说人为什么要成家立业?
这个标题顺手写下来 觉得像重返幼儿园 扑闪扑闪着一大一小的眼睛 等着当时觉得很深刻很伟大的答案。
也曾经真的奉为真理 身体力行着那些大人们告诉我的教条 比如要好好读书 要赚很多钱 要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 很辛苦 但是因为相信 所以没有怨言就像这部电影的男主角 如此主流 估计也是从小到大的乖乖牌 从来没有过叛逆 没有过花心 认真学习 找不错的工作 循规蹈矩找个受良好教育的女生 按部就班打算结婚 突然...一切停止了 他不想在那条最平稳最宽阔的路走了 原因?
也许那条路太辛苦?
也许那条路太单调?
也许那条路太熟悉?
也许...?
就像进了大学 开始对以往的大道理心生怨怼 因为不再相信那是唯一。
社会是如此复杂,人生是如此纷扰。
于是心里想 我这样辛苦单调的活着 会错过什么?
我这样不断忍受压力 承担责任 真的是必须的?
信念瞬间崩溃 人生从此改变。
当然没这么夸张,只是我也开始学着不务正业。
直到现在,我并不认为这样的人生就是失败的。
尝试着不用强弱成败贫富如此功利的标准来看待人生。
伟人有伟人的人前显耀人后辛酸,小职员有小职员的表面卑微和也许温暖的个人世界,只是每个人的虚荣程度不同而已(其实和野心欲望雄心都是同义词)。
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件事甚至一样东西就纯粹去喜欢,不要考虑责任后果以及别人的看法(很多以感情为重看似柔弱的人其实足够坚强到承担后果),不断尝试,不断总结,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就像这样自我放任之后 我知道我本性是个保守的人,我的家庭观念很重。
类似的,无数次寻花问柳之后,有些男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家庭,而另一些则一辈子游戏人间,还有一些发现自己的同性取向,这些都没什么对错好坏,只是最真实的人性。
于我,了解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长大。
大众的观点,只是写在书页上的符号。
而你我,都是血肉之躯。
不要让别人的口舌绑住了自己的手脚。
所以我的结论 人不一定非要成家立业。
诚然壮志凌云值得钦佩,但离经叛道也完全无可厚非。
怎样的人生取决于怎样的你,而这需要不停的尝试和总结。
P.S 我强烈认为除非特殊情况,大多数人应该在结婚前谈最起码3-4次恋爱。
这是对自己,也是对婚姻负责。
这部爱情伦理轻喜剧居然让人落泪。
不知道片中的什么轻轻地重重地击打到了我最脆弱的地方---不管你说什么,自己的弱点永远存在,一如自己强势的地方---人们也许会相互依靠,但是一定不会放弃自己的追逐。
这一点只不过因为造物主的安排,雄性激素比较旺盛一些而已。
也有个别的女性比较旺盛,反之亦然---不是你走就是我走,似乎总有一个人要离开“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幸福”的那个安乐窝。
离开的人没什么罪过可言。
没有离开的也没什么胜利可谈---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其实心理活动也是可以被判有罪的,这当然有点儿‘撤’---但是难道不是么?
心已经离开的,何必蛊惑自己的存在?
人不在一起, 心在一起的难道不是一直被世人乐颂到今天的么?
到底什么是唯心, 和唯物的界限又在哪里?
唯心者是否可以被审判呢?
离开的人是否只能睡在门口这般肉体惩罚才会唤醒别人以‘找补’到可怜的颜面和感觉?
我们的方向在哪里?
我有时候经常觉得一个人挺好, 真心话。
就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孤独地年轻,孤独地参与,孤单单地被遗忘在死亡的边缘,不好么?
那我们干脆都不该生下来,浪费了这么多空气和纯净水后,以75公斤的腐败了的尸体最后绝望地污染一次这个迷恋几十年的世界么?
fuck.
天保佑我的男人不要遇到KIM~~~
还没到中年,就已经有危机,可悲的男人
男人结了婚也未必靠谱。。
关键词:危机!
I really know "what" I am……
We all make choices, what's yours?
“当刚有婚姻这个概念的时候,人们只能活到30岁。”所以白头偕老的婚姻在那时候的确没什么稀奇的。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离婚的?错就错在我们现在都TMD活得太长了!
烂得懒得评价。老头子的话比较有道理:你对爱的感受是你的事情,你对爱人做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OS:只要你仍把他们称作爱人的话。
继P.S I love you 之后又一部深深触动我的电影。
还没有经历就开始恐慌,不配婚姻哈
等到30岁再来看一遍
为什么30+婚姻+孩子就非要=恐惧呢?有必要么?怕得不累啊?
是说出轨是可以原谅的吗?出一次就能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那么请你们40再结婚吧,成熟点吧。
《我错了,但都是她勾引的我啦》
生活中的刺激我是否承受得起..?
只是为了rachel bilson...片里的其他人都不太讨人喜欢
女主很美!小三跟男主在一起算了,男主配不上女主!
虽然很琐碎,但却很真实,结尾煽情了一把
rubbish
男人啊 结婚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