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病重的妻子去县城看病,在路上妻子就在牦牛的背上走了。
这时的他,不知向前还是往回走,苍茫大地,皑皑白雪,狂风大作,天地之大顿生短促之感,是人走得以致快过了时间,还是人渺小的好像一片雪尘,敬畏之余,空灵神圣,笃定的心在洗涤。
三人乡,阿爸乡长,姐姐妇女主任,妹妹是唯一的群众,守护着这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确实很伟大,但困难可想而知。
从之前条件艰苦无人肯进来,离最近的一户人家都要翻过雪山,县城得走四天,这种恶劣人力很难做到,阿妈牺牲了,妹妹一开始也是受不了苦而选择离开这里去县城工作。
精神绝对是值得尊敬的,其实也是应了那句话“未必就天下太平,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这种连公路都没接到的地方,信息闭塞,但也因此他们的信仰日久弥坚,不过确实需要政府的力量,才能让更多人到此,守护这一方。
写信这事,在边远的地区,或许很长很长。
一封信,从这里到那里,只有邮车和翻山越岭的邮递员,《那山那人那狗》中邮差的活,虽然清贫,虽然困苦,但那些人的意志,是最坚定的,最爱国的,当然也是最无私的,他们在这样艰辛的现实条件下,硬是用自己的精神和脊梁骨撑起了浪漫的理想主义的光芒。
或许现在通信发达了,有了网络传媒,信息一发一收之间就已经瞬息到达,也正因为信息的泛滥,而显得廉价而无感,越来越多同质化,因为信息多即使精也只能眼前一亮而很少再三品读。
想起如果是写信,从写到寄,写的时候的踌躇与情感的喷发,寄的时候思绪万千以及亲手投递的踏实,再到时间很长很长的等待,越珍贵就越回味,思念也就越沉醉,而且因为旁边接收的信息也就是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圈子的日常不怎么太多信息冲击。
当收到回信的时候,拆开信封的激动无以言表,读了一遍又一遍得如获珍宝,这种才是能真正让感情凝实的纽带,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物质上在外人看起来是短缺,但他们的眼中总是有光。
写给阿姐信中的情郎,毕业之后就自愿报名来到这个三人乡的前头进行开路工作,没想一次滑坡事故就阴阳两隔,而阿姐和她的情郎,只有一次通信(情郎写给阿姐的信,而阿姐的回信情郎是没收到的,因为毕业之后不在原来的地方就被退信了),从没见过一次面,这种滋味,然而又在援助三人乡这一宏大背景下(情郎在开路工作,阿姐在三人乡跟随阿爸巡山保护中国边界),很苦,但也很值得,因为有同样的人跟他们一起坚持同样的梦想,这就是理想主义的热枕,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的抱负。
这是背景,他们守护的是边境
尽管作品体量有限,但是思想和艺术高度超出同类题材的《守岛人》。
《守岛人》只是直接表现了人物守护国土的各种感人事迹,而没有挖掘出更多东西。
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人物事迹只是朴素爱国情怀与诸种偶然因素所共同促成的缺乏深厚土壤的“盆景”。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不存在超越阶级的国家也不存在超越阶级的爱国。
在本片中,爱国的阶级性被体现出来。
父亲在女儿经历九死一生后谈到他一直随身保存的铁钩的来历:农奴主曾用这把铁钩插进他的锁骨。
而康米和PLA的到来使他过上了“人”的生活。
对于一个没读过书的边民,他其实没有太多朴素爱国情怀,并没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高尚觉悟。
对他来说,国家、国旗是代表的毛和康米,是代表的解放和保护他的阶级的力量,而他维护国土和国旗则是在维护自身的阶级解放。
父亲叫做仁青(原型桑杰曲巴),一直在守护着边境,仁青有着自己的信仰,就是不能让祖国的一片土地流失,不能让祖国的一点东西丢掉。
仁青在妻子离世、生活艰辛之时,仍与女儿作为玉麦乡唯一一户人家留守故土。
随着两个女儿(原型卓嘎和央宗姐妹)渐渐长大,向往山外生活的她们对于父亲的坚持有着无奈也有过抗争,但最终还是真正理解了父亲爱国爱家的良苦用心。
接过父亲旗帜的姐妹俩也不断成长为祖国边疆的忠诚守护者,见证并创造着玉麦乡新时代的繁荣。
从2017年10月策划,历时两年时间筹划制作。
为汲取真实力量,《我的喜马拉雅》编剧团队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协助下,在2017年冬季克服冰雪封山的恶劣路况,艰难深入玉麦乡实地考察并收集采访素材。
在行程长达近2000公里的实地采风后,摄制组确定了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宜区、波密县等地拍摄场景,并于去年冬季开机拍摄,取景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达到5100米。
最终,120余名剧组成员克服高原缺氧和大雪严寒天气,以严肃敬业的创作态度圆满完成拍摄工作。
一个人几十年的执著,令人感动之余,也引发了思考。
画面的色调处理得很棒。
厚重的历史,凄怆的人生,悲壮的故事。
你去县里,或者去拉萨,都行。
你要是来玉堆,爸爸更高兴。
这是父亲对格桑说的话。
他的眼里有闪烁的星芒,却并不哀伤。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是他的荣光。
女儿卓玛的离开,是他的隐痛。
在家与国之间,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真人真事改编,父女、姐妹之情表现得还行,不是传统的主旋律流水账,但说教的味道依然太浓。
突兀的是电影采用藏语对白,却让女主用汉语旁白叙事。
另外,国产片爱滥用旁白,而这是导演编剧无能的表现。
国旗这个情节显得突然而生硬,且不说他们那么困顿的一家如何来颜料(或者油漆),他们又是如何把国旗画得那么工整的?
要你前面有铺垫其中一个女孩从小爱画画还好。
不然你让一个没有接触过画画的孩子在石头等上面画一幅国旗看看出来是什么效果。
这家人很厉害了,还识字读报,那个年代,西藏玉堆这么偏远的地方,基本都是文盲吧?
卓玛的汉语说得那么好,汉语歌唱得那么纯正,谁教的啊?
想我们乡下小学以致初中都没有推行普通话教学的年代,很多人到了大学普通话还是烂得不行。
藏族歌曲是真的好听,天籁之音。
编剧吴孟璋,名字很熟悉,因为当年参加华语电影青年论坛接触过,那时候他是组委会人员,类似编辑(初期的审稿者)。
总监制唐科,央六的,曾经在八一厂见过。
作为一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生,我时常想,我的专业,除了在思维上知识上对我有明显提升外,还有什么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地方呢。
看了这部电影,我突然明白了,理论学扎实,论文质量高,绝不能是为了所谓评职成,谋个好差事或者为自己的前途添一点砝码而已。
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学习历史的人都能明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主已然是不易,如今日之日韩,虽然是发达国家,但其军事外交极大程度都无法自主抉择(参考美日安保条约),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站了起来,又遇上邓公富了起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挑战,走到今日,着实不易。
在物质丰富,重商主义盛行的今天,在社会精英崇尚历史虚无主义,广大中青年生活重压之下开始佛系的今天,看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我这个学习马哲与历史的青年来说,是一次受教育,也是一种点拨。
思想宣传,精神传承,理论研究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试想一下,名校博士闭门造车的边区社会的论文,和电影中妇女三人在边区生活几十年的事迹报告,我想所有人都会选择去倾听后者的故事。
没有切身经历,没有在生活中付出与磨砺,只有知识的堆积和研究的技巧,哪怕再加上无数的聪慧过人的大脑,也永远产生不了伟大的事业。
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没俩月,新闻上就爆出某知名高校教授性骚扰女学生,某名媛花钱进入常青藤装X人设破裂。
面对一个浮躁的社会,面对一群精致的温室里待久了的利己主义者(我也不排斥我个人有时也很利己),我们该如何找寻自我?
如何保持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与良知,这部电影给了我答案———去做,不要害怕前方的黑暗,不要害怕道路的崎岖,不要在乎旁人的麻木,亦不必担忧未来的自己是否可以获取世俗意义的成功,只管循着一条有意义的路去走,想好你能承担的后果,然后默默地走,只管向前,这便是武器的批判,是你我追求一个完整健全的自我的勇气。
最好的宣传和教育,都是以身作则。
向这故事中的主人公鞠躬,并且向他们学习。
在未来的日子里,扎实学习,踏实工作,若有余力,为这个时代与社会,发一点光
不像其他题材的大制作,明星的加分,艺术效果的渲染,仅仅凭着一份真实忠诚将观众感动,印象最深地是爸爸和姐姐站在国旗下面讲述爸爸年轻时候的经历,顿时一片敬意油然而起,还有姐姐腿部受伤一个人在帐篷里哭泣,爸爸慌了神的表情,心里一紧眼泪在珠子里不停打转广袤无垠的雪山,自然绿染的森林就是最好的片场;朴实无华真实的脸就是最好的出演!
两位健在的女儿被评为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电影《我的喜马拉雅》正是根据“玉麦三人乡”的故事改编而来。
影片将在10月6日黄金时间于CCTV-6电影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与1905电影网同步网络上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庄严献礼。
主旋律是影片必不可少的风骨,“玉麦精神”渗透在每一帧画面里。
但颇为难得的是,《我的喜马拉雅》并没有呈现一套刻板、脸谱化的爱国程式,仁青、格桑、卓玛父女三人首先是鲜活的角色,是带有足够爱憎情仇的生命个体。
一个人几十年的执著,令人感动之余,也引发了思考。
画面的色调处理得很棒。
厚重的历史,凄怆的人生,悲壮的故事。
你去县里,或者去拉萨,都行。
你要是来玉堆,爸爸更高兴。
这是父亲对格桑说的话。
他的眼里有闪烁的星芒,却并不哀伤。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是他的荣光。
女儿卓玛的离开,是他的隐痛。
在家与国之间,他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难以想象戍边34年经历的一切,电影简单质朴,人物胸怀大爱。致敬。
正在看,刚去了青海
致敬坚守的人们。
看完了这片的感受是,嗯…感觉啥也没讲,太混杂了,讲了很多又啥也没讲,90分钟的内容就9分钟的事,给添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高开低走,开头说的多么伟大这份荣耀属于阿爸但过程很平淡,最后还是合家欢美好的结局。后面看不下去了,我没有一丝感动而是尴尬,趁着寒假有空看了这个电影,我觉得唯一出色的地方就是环境不错风景不错,摄影技术挺好的都是情怀分,不想多说了,细说每一分钟都是毛病都是多余的没用的
电影频道播的。不敢看这种,太难了,太不容易了,为什么要过的这么苦。
我感觉被上了一课,可惜了好景色
可是谁能来保护他们啊 在活着的时候得到荣誉
有点小感动,可能很多观众会看不懂,这个应该是属于文艺片吧,挺好的。
⊙ω⊙
虽然是主旋律但我看到了父女之爱
我们的国,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我们的国,也是无数平凡人的默默坚守;我们的国,更是这样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付出~
淳朴自然
看片名还以为会很好看,结果拍的太套路了。
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只是觉得不够强大不够好,说太多肯定也会被删,所以一个边疆让一个老百姓来守?无论他的初衷是什么
几十年坚持一件正确的事情,非常的不容易!不愧是时代楷模!
守卫边疆的三人,经历多少艰难又漫长的岁月。难以想象。
7.1
屋里挂的领导人相赞
真人真事改编,很感动!感谢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