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良教育

La mala educación,圣·教·欲(港),坏教欲(台),毁灭性教育,Bad Education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费雷·马丁内兹,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路易斯·奥马,弗朗西斯科·梅斯特,弗郎西斯科·博伊拉,胡安·费尔南德斯,纳乔·佩雷斯,哈维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拉丁语年份:2004

《不良教育》剧照

不良教育 剧照 NO.1不良教育 剧照 NO.2不良教育 剧照 NO.3不良教育 剧照 NO.4不良教育 剧照 NO.5不良教育 剧照 NO.6不良教育 剧照 NO.13不良教育 剧照 NO.14不良教育 剧照 NO.15不良教育 剧照 NO.16不良教育 剧照 NO.17不良教育 剧照 NO.18不良教育 剧照 NO.19不良教育 剧照 NO.20

《不良教育》剧情介绍

不良教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恩里克(费雷•马丁内兹 饰)和伊格莱西奥(弗朗西斯科•拜奥拉 饰)是教会学校的同学,更是一对同性恋人。学校的莫雷神父以留下恩里克为诱饵占有了伊格莱西奥,但最终恩里克还是离开了教会学校。这对同性恋人也就劳燕分飞。 成年后的恩里克已是一名大有前途的导演。一天,伊格莱西奥带着剧本找到了恩里克,希望自己能出演男主角。剧本描写的就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加上想象的成年经历,恩里克对剧本十分感兴趣,但却不同意由伊格莱西奥出演。 当恩里克来到伊格莱西奥的家乡时,秘密一幕幕揭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完全和平手册轻拍翻转小魔女迷镇第一季警视厅零系:生活安全科万能咨询室佳履奇缘大闹布达佩斯豹子头林冲之山神庙鬼伴笙秋19号消防局第六季村支书金岚岚物理魔法使马修我疯狂的土耳其婚礼变速杆养育者第四季K剧场版潜龙飞天2兽爪游戏的法则,人间狩猎人生若如初见欢乐颂4血拳之双龙劫云中阴影双面线索没有你依然灿烂无敌铁桥三疯狂一天堀与宫村-piece-官方机密假面骑士OOO

《不良教育》长篇影评

 1 ) 《不良教育》给我造成的不良教育

这部的确堕落,堕落到有信仰的人士为之愤起而鸣,不过这年头这样的人毕竟是小众。

而大众对于那些小众也是越来越宽容,俺们肚子大,就算呕吐也要咽回去。

反正当我发现歌台上那位妖冶的美女的男性器官竟还没有退化,或者说她根本就是一个墨西哥小帅哥的时候,俺是没什么啦,天底下少了一位美女,多了一位帅男,仅此而已。

《不良教育》就是《对她说》的那个导演拍的,有人说《对她说》讲的是同性恋情,姑且认为这个假设成立,俺也没想到导演本人是个同性恋。

美女变男人已经够伤感情的了,更令人不齿的是这个如天使般专情的男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他弑兄,他像妓女一样卖身他还拍淫秽录像带。

而那个唱MOON RIVER电倒神父的少年最终成了吸毒的变性人还死在他亲弟弟手上。

两小无猜的故事在天昏地暗的猜忌中在天雷地火地放电中不省人事,想来还是有不少人为之过瘾的。

why not,这就是人生。

ps.超爱这部电影的原声。

没听过的同学建议都去听一下!

 2 ) 爱即罪

血迹将Ignacio一分为二,从此他既是男人也是女人,既是天使也是恶魔。

用着最纯粹的声音唱着《重归苏莲托》的是他,沾染毒瘾窝在沙发里颓废腐烂的也是他,唯一不变的,是他对Enrique的爱。

上帝啊,他最纯洁的爱即是他最深重的罪,曾经他为了Enrique放弃信仰,不惧神魔,如今在毒瘾里,Enrique仍旧是他最终的希望,最后的依靠。

是的,肉体的美丽纯洁终会逝去,唯有爱情的忠贞永远保存如初。

而Enrique和Juan,不过是两个在追逐Ignacio的幻影的可怜人罢了。

Juan年轻美丽的肉体是致命的吸引,不管是神父还是Enrique都被他迷惑,可惜他有着Ignacio曾经的躯壳,却没有Ignacio的灵魂,我们永远不知道Juan经过了怎样的心里建设才能轻描淡写地说出那句“我要杀了他”,更不知道他杀了Ignacio,却又在戏中扮演Ignacio被别人杀死,结束后失声痛哭的时候究竟有多少后悔,多少悲伤。

但他仍然是胜利者,拿了Ignacio的小说,套着Ignacio的角色,踩着Ignacio的尸体走上名利场,他是个好演员,能够在戏中演Ignacio,可他在现实里永远是在对Ignacio拙劣的模仿,等来的只有Enrique的一句判词:“你根本不是他”。

与Juan相比,Enrique的追逐简单得多,他想要的,不过是回首的凝视、转移的视线、电影院的喘息,是自己记忆中的“Ignacio”,所以他一开始否认了Juan,但在知道真正的Ignacio已死之后,他知道这种比较已经没有意义,因为Juan本来就不是Ignacio,于是接下来的就是顺其自然的游戏心态了,但当知道Juan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热爱哥哥”的纯良少年形象之后,Enrique又一次否认了Juan。

可以说Enrique与神父都向往纯真美好,不同的是,Enrique追求精神上的纯洁,而神父痴迷于躯体的美好,所以最后他们一个选择了Ignacio,一个选择了Juan。

passion,passion,passion,这才是阿莫多瓦永恒的主题啊。

 3 ) 入戏迷宫

1⃣️伊格莱西奥的三个结局,都是贬损与戕害,童年有多纯真,现实就有多恐怖。

Moon river,月光四散流逝,衣上只有粘饭子。

2⃣️两封信时隔经年才收到,一封信躺在身边尚未被启封,少年情事老来悲。

或许恩里克也想要像电影中的他一样罢,伏在美梦的枕席上不再醒来,枕畔还是美好的回忆。

3⃣️喜欢那个死后驾驶摩托车飞驰的寓言,身死后的故事依然被诠释、被利用,披着皮囊行走的恶魔到处都是。

4⃣️彻底的导演与彻底的演员。

对电影产业的一个摹写,喜欢终场戏从取景框转向片场的那个片段。

本片所有感情关系基本都是利用或胁迫,唯一赤诚的只有伊格莱西奥吧,无论童年、成年都是真感情。

5⃣️童年分离戏之后,少年哭泣的脸庞幻化转为当下相见的笑脸,但是由哭到笑的脸在旋转中扭曲、沧桑,这是人生的恐怖。

6⃣️伊格的小说里是他设想的最美好的生活,他变性后成为风情万种的演员,恩里克并非现实中的成功导演,而是一个要靠他来救赎的男人。

但是他设想的美好结局只能从影片透露的只言片语中去猜测,实际上演的两个结局(现实中,被弟弟谋杀;影片中,被两个神父谋杀),一个比一个更黑色。

 4 ) 不同的初恋

初恋的故事拍得最动人的,莫过于岩井俊二的《情书》和那部《假如爱有天意》。

现在我觉得,阿莫多瓦的这部《La Mala educación》(中文译名《不良性教育》,感觉怪怪的),也得算上,尽管讲的是同性之初恋。

(之前只看过两部阿莫多瓦的电影,《tie me up, tie me down》,和今年的新片《Volver》,正好都是蛮女权主义的,和他本人gay的身份有点错位。

)是一九六零年代,两个教会学校小男生Ignacio和Enrique之间的爱。

用泛黄的黑白色调影像以及慢镜头再现的当年场景,两个美丽的小男孩在足球场上以及教堂中的对视,加上极煽情的配乐,处理得简直惊心动魄。

虽然我会怀疑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得爱,可是那不是爱又是什么?

除此之外,神父Manolo对Ignacio的迷恋,也被展现得相当动人。

在Ignacio清彻如天籁般的歌声中,Manolo用最大努力克制着眼中的泪水,以及内心的澎湃感情。

不知道为什么,男同导演蛮喜欢拍年长男人不可自拔爱上十来岁小男生的故事,像这一部,以及那部著名的《魂断威尼斯》。

其实这种感情应该超越性的吸引,更多的是一种对美的膜拜——《魂断威尼斯》基本上是这样处理的,但这一部不是。

Manolo到底physically offended了小Ignacio,并开除了Enrique。

他这些因爱而生的行为,直接导致了Ignacio成年之后的堕落惨淡。

人生是那么残酷。

十余年后,当年天使般的小男孩Ignacio变成了一个吸毒、变性、撒谎、以敲榨勒索为生、不堪至极的畸零人。

可是,人生又有着真正的美与爱。

当年的那份纯真的爱,依然顽强地生存在他的心底。

他用写故事的方式来缅怀这爱。

同样,成为导演的Enrique,对此亦同样永难忘怀。

他是个有边界的人,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得很好。

但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他接到Ignacio的绝笔,靠在门上,脸上竟有一种巨大的悲恸。

他是个入世的人,努力地拍电影,不放弃尘世的价值,可是,他又是分裂的。

有些东西,在他身上,已经和Ignacio一起,永远地离去了。

我不能描述那是什么,可是我能感觉得到。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吗?

初恋的故事往往用倒叙来讲。

再不堪的人,当年都有一张少年纯美的脸,有一份真诚如水晶般的感情。

可是,不可抗拒地,在岁月面前,它们都破碎了,变形了,肮脏了,龌龊了。

从成年人冷漠麻木的面孔跳回当年,总让人不胜的唏嘘。

这个故事除了倒叙之外,还有虚实多条线索齐头并进,有电影中的故事,多个人回忆中的故事,故事中的故事。

形式上复杂,但是又讲得很清楚。

西班牙人无论男女,往往有一张明艳深邃的脸。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Ignacio变性后的女性面孔,其弟弟Luan易装后的女装扮相,竟然有一种很奇异的女性的美,而且并不让人觉得讨厌。

有趣。

小Ignacio的歌声绝对令人惊艳。

他演绎的西语版《月亮河》竟是我听过最好听的一个版本。

在我印象中,还有一部完全靠男孩童声合唱出彩的电影:去年的法国片《放牛班的春天》。

如果抛开这个,就是对《春风化雨》的简单模仿。

男同电影也看了好几部,从关锦鹏的《蓝宇》,王家卫的《春光乍泄》,到李安的《断臂山》,却唯一被这一部感动。

也不知道为什么。

哎。

 5 ) 自传体

自传体每份自传都有两个人物,理想中的堂吉柯德和现实中的桑丘.大部分人是分不清楚这个道理觉得,或者是即使明白了到实际中也是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代表是飘中的斯佳丽,白瑞德和艾斯礼你究竟选谁,到了最后才发现一直做了个屡战屡败,愈败愈永的堂吉柯德,艾斯礼只是儿时梦想,白瑞德才应是桑丘相伴终生之人.连欲望城市那几个女人,最后不还都是脚踏实地了么, 老了才发现玩不起这个游戏.还能说什么呢,我提刚才的自传问题,其实是想说我上上个礼拜看的DVD,阿尔莫多瓦的半自传片子,La mala education,不良教育.不要拿这片子揣测导演,那是不道德的.首先,感谢盗亦有盗的盗版商.其次,感谢说故事高手阿尔莫多瓦.上一次我看他的片子是久远的<高跟鞋>这一部的不良教育,其实我是想找点温馨感人甜蜜的,但不小心又误入阿导演的迷宫中.对于某些导演有种DVD购买惯性.说上面的堂吉柯德和桑丘,阿导演堂吉柯德似的为自己立传,他用不同的自己讲一个不变的故事,变装皇后在这些片子里闪阿闪,背后挖掘出来的深意,却是桑丘的气度.阿导演以毛球式的方式将故事迷惑人,一个乱糟糟的毛球,可以找出无数根线头突起,要解开他不能动用剪刀,耐心放轻松,跟着导演走就是找到组织了,一层层先求能最终分成一条主线,即使上面有分杈存在,这些东西足够织一件毛衣.其他导演来织个平庸的家常毛衣,阿导演,解开线团,采取不闻不问状态,当你把他片子都看完,才发现里层深意,这一部的形状是个袖子,那一部是个领子,后背上又生生的长了对飞不起来的肉翅.看这片子,我有点心有不甘,迷团开了,但心想最好还是象"著名导演"王家卫一样把自己隐藏的深意连自己都感觉不到才好.结尾还是要点题,剧情多说无益.堂吉柯德和桑丘都是种生活态度.

 6 ) 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

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看完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对于这样一类能把故事说的很精彩的电影,总觉得无法交待出什么观后感。

重述故事的匠活,对自己,是无聊的浪费,对电影,是粗暴的破坏。

评头论足的得意,却因自己的无知浅薄,而力不能及。

可却不断有某些想法的碎片,渐渐地被诱导出来,它们跳出来,想要发问。

对于阿尔莫多瓦的疑问。

在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不得不说阿尔莫多瓦叙述故事精彩绝伦。

作为观众的我,在对此片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开始看,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跟随着导演的峰回路转,他完全在按自己的意思说着他的故事,因为他的确有一个故事要说,你猜不到下文,猜不到结局,却有着探寻的愉悦,这样的叙事,不让人失望。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竟开始傻傻地为剧情忧虑。

要如何收场?

真相大白的杀人罪恶是否就要受到惩罚?

或者,知情将引出又一场罪恶的杀戮?

然而导演嘲笑了我等小儿黑白分明善恶有报的思维定势。

结局?

没有什么结局。

面对着杀死自己初恋情人的人,他只是说:走,快点走,TAXI在等你。

恨与悲伤,我们都没有看到,只是一扇黑色的铁门徐徐关上,隔开了两个人,剧终。

字幕平静地交待着后续:杀了自己哥哥的这个年轻演员后来因主演这部哥哥写的故事而一炮走红,名利双收。

他的同谋杀人者,即悲剧的源头,那个还俗的神父,开始反过来敲诈勒索他,多年后最后死于他制造的车祸。

那个导演,哥哥的少时恋人,则继续满怀着热情在拍摄电影。

生活就是这样继续着。

没有善恶,没有评判,没有上帝。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这,也正是阿尔莫多瓦。

我正因这个结尾而由衷赞许这部电影,赞叹阿尔莫多瓦。

这个不了了之的结尾,这个以绕指柔化千钧巨石的结尾,这个把冲突推向极致却骤然失语的结尾。

比死亡的冲突比激烈的反抗更可怕的,是心平气和。

接受生命和世界的光怪陆离,鲜血淋漓,继续生活下去。

心中,有多厚多幽暗的苔藓?

生存比死亡更加不易,更加残酷。

通常都说,要怎样的勇气,才可以选择自杀?

可是,对于他们,是怎样的勇气,才选择了生存。

在一个上帝死了的世界。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

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

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

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

经历那些,看着那些,讲述那些,难道不感到绝望?

或者,他是超越了置身其间的绝望,而能够怀着乐趣和激情,用摄影机,把玩电影的艺术。

那么,真的很庆幸世界上有艺术这个东西。

那么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电影是不同的导演对生命的理解。

看到《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的时候,在冬日阴天下午,不亮灯的宿舍里,被那双布偶艺人的手所战栗。

忽然袭来一阵深入骨髓的寒意,猛然觉得那双在黑暗的舞台上摆弄着人偶的手,像极了上帝之手,在操纵着渺小脆弱的人类。

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世界的关照和诠释。

他像好奇的孩子,替我们去打探和洞察上帝的心思。

看基翁的电影,会莫名升起欣慰和感激之情。

就像会感激世界上有达芬奇,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同胞,在企图接近上帝的秘密。

而阿尔莫多瓦,却让我感到怜惜。

(说来好笑,不知道何谓忧伤的小孩子,哪来的资格出口说怜惜:P)因为我发现,在阿尔莫多瓦的绝望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我想,那是温情。

那样的温情,是教人怜惜的。

阿尔莫多瓦的伟大,便在于他对世界的温情的目光。

这种温情,是即使失去天堂,即使身处地狱,也依然宽容,依然坚韧。

 7 ) 阿尔莫多瓦的欲望法则

《不良教育》是阿尔莫多瓦少数的讲述男性的电影,确切地说是讲述四个男同性恋的故事,据他本人说是根据他童年真实经历改编的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

故事在现实、回忆、剧本、电影中来回穿插,来回衔接,直到最后才在观众面前铺陈清晰。

故事从恩里克的电影工作室开始。

恩里克正处在创作的干涸期,16年未见面的初恋伊格纳西奥送来了根据他们童年真实经历改写的剧本《拜访》,长大部分则是虚构。

在恩里克阅读剧本的时候,剧情被回忆拉回16年前,恩里克和伊格纳西奥是教会学校的同学,因为在电影院的一次亲近,彼此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一次深夜在厕所的交谈,被一直觊觎伊格纳西奥的马诺罗神父发现,他以开除恩里克为要挟,在神器室夺走了伊格纳西奥的童贞,可无耻的马诺罗神父后来依然开除了恩里克。

伊格纳西奥从此失去了信仰。

开始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在与伊格纳西奥接触的过程中,恩里克感觉到对方并不像印象中的那个伊格纳西奥,于是根据遗落的打火机一路顺藤摸瓜找到了伊格纳西奥的家,真相惊人:原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而现在冒充的这个则是他的弟弟胡安。

但是恩里克隐瞒了自己对胡安真实身份的了解,同意启用胡安饰演《拜访》中的伊格纳西奥一角,他们以试镜的名义在长达几个月的过程中发生同性性关系。

电影顺利地完成,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后,胡安再也抑制不住失声抽泣。

摄影棚的灯光一盏盏熄灭,人们一个一个离开,似乎也预示着,戏里戏外都在扮演伊格纳西奥的胡安这出长戏的收场。

马诺罗神父从片场的黑暗中走出,向恩里克揭露了伊格纳西奥的死亡之谜:三年之前,得知马诺罗神父已经离开教会学校,结婚生子,并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伊格纳西奥寄去了记录童年灰暗历史的那部小说《拜访》,以此敲诈马诺罗神父。

马诺罗神父登门拜访,见到的是一个与童年截然相反,彻底颠覆的伊格纳西奥的形象,他已经成功做了变性手术,吸毒、诈骗、敲诈,似乎所有丑恶肮脏都可以与他联系在一起。

而正是马诺罗神父的这次拜访让胡安进入了这个故事,他深深地迷恋上了年轻俊美的胡安,一见钟情,不断地给伊格纳西奥送钱以便接近胡安。

在马诺罗神父的物质诱惑下,胡安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并且唆使马诺罗用高纯度的海洛因毒死了他仇恨的哥哥,伊格纳西奥。

——————————————————————————————————————————————————————————————伊格纳西奥早已不是当年马诺罗神父痴恋的纯真少年,神父的毁灭性教育让他提前结束纯真年代,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成为了一个从里到外都让人厌恶的变性人。

而他唯一不变的是多年以来对恩里克的依恋。

他生命的最后一幕,是吸食完高纯度的海洛因,在打字机上写下最后一句话“亲爱的恩里克,我想我是成功了”,然后脑袋重重地磕在打字机上,这便是伊格纳西奥的一生。

一个因为不幸童年而过早枯萎凋谢的生命,两个巨大的反差,讽刺的是在他决心改过的时候却被曾经爱过他的两个人(弟弟和神父)合谋害死,命运没有给予他最后的机会。

而片中其他几个人命运则都围绕着伊格纳西奥串联交织起来。

从胡安和成年伊格纳西奥的比较上来看,胡安更有伊格纳西奥童年影子,所以马诺罗神父对伊格纳西奥的爱恋自然地延续到了成年的胡安身上,就像我们在恩里克看着剧本回忆童年之后,也同样没有人对胡安所扮演的伊格纳西奥的真实性提出过怀疑,并认为胡安的形象所带来的感觉是合乎伊格纳西奥童年轨迹的,即便是在通过恩里克对伊格纳西奥家的拜访得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已经死去后,淳朴的母亲哀伤地说:“别怪我的胡安,其实他是一个好孩子。

”仍然让我们原谅了胡安的冒名顶替,因为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是美好的。

在大学里学习表演的胡安无疑是最出色的演员,戏里戏外都出色地扮演着伊格纳西奥,他甚至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界限。

他是一个弱势地位的强者,表面上马诺罗是神父用金钱占有他的肉体,实际上胡安利用马诺罗的欲望操纵他杀人;表面上伊格纳西奥欺压剥削胡安,到最后却是胡安借他人之手设计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表面上恩里克明知胡安是假冒的,还占有他的肉体,实则胡安顺水推舟地利用了恩里克为自己成名铺平道路。

最后,在电影拍摄结束之时,胡安泣不成声久久不能平复,或许是在戏里他终于体会到了伊格纳西奥这一生悲惨的命运。

在那一刻他也走出了戏剧的角色。

恩里克从来就没有信仰,童年的他在词典上翻到了一个词语,“享乐主义者”,他以此来形容自己。

藉由一个导演的敏锐观察力,他感觉到了胡安与童年伊格纳西奥的差别,但是在得知胡安假冒的真相之后,他仍然以“我想看看你能够走多远,而我能够承受多少”来进一步挖掘,但又借口试镜,不可自拔地陷入对胡安疯狂的肉欲。

恩里克就像是自己在报纸上所读到的故事中那个冲入池塘拥抱鳄鱼自杀的女人,他对戏剧艺术满怀激情,痴迷于挑战自我极限,打着艺术的旗帜冲向不幸。

马诺罗神父象征着社会意义上的强权,而非宗教意义上的救赎,这也是阿尔莫多瓦对于宗教力量的不信任和讽刺。

马诺罗神父毁灭了伊格纳西奥两次,第一次夺去他的童贞毁灭了他的童年,第二次用高纯度海洛因毁灭了他的生命。

他同样利用教会学校的权利开除了恩里克,利用金钱占有了胡安,最后又在恩里克面前揭露了自己和胡安杀害伊格纳西奥的阴谋。

但片中马诺罗神父也非完全没有人性化的一面,他对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无法抑制的痴迷,对胡安情不自禁的疯狂,在杀人后和胡安短暂分别时的失魂落魄,却也是让人怜悯。

我也从来都没想到同性恋者会如此执着纯真,历经岁月却一尘不染。

可以说,马诺罗神父的种种罪行皆由此而生,阿尔莫多瓦依然遵循着他一贯的欲望法则,而非世俗的道德法则。

影片结尾用字幕交代了三个男人的结局:胡安在《拜访》上映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马诺罗开始勒索胡安,一天晚上被车撞死,开车的正是胡安;恩里克仍然满怀激情地继续他的电影事业。

——————————————————————————————————————————————————————————————阿尔莫多瓦成长在佛朗哥时代独裁统治下阴森压抑的氛围中,又经历了佛朗哥去世后民主政治下西班牙文化艺术的大爆发。

作为多民族国家以及不发达地区进入西欧跳板的西班牙对于各种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也明显地反映在阿尔莫多瓦身上,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阿尔莫多瓦也有其独特的思维见解。

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他所做的通常只是带领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地,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重新观察欲望,自然并且坦荡。

剔除伦理道德,阿尔莫多瓦只是为我们呈现出现实,帮助我们尝试正视那些从欲望中涌出的黑暗,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用温柔的目光包容世事的残酷。

 8 ) 不良教育-----现实对梦想的一场教育

  那天意大利室友在看电视,我问她看的什么,她说是一部法国片,说的是在法国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有很多第三世界来的非法移民(看片中是以非洲为主),他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片混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缺乏人生的目标,课堂一片乌烟瘴气,影片的主人公便是这样一个学校里的老师,讲他如何想法设法深入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说,原来又是一部放牛班春天。

她说,并不是,结尾是有的学生退学了,有的出了事,总之,她说,这不是一部美国式的大团圆励志电影。

后来想想,的确,欧洲电影太多现实主义。

在意大利看过好多电影,尤其是当地人推荐的他们觉得拍的好的电影,并不像生活中的意大利人一样随性搞笑不着调,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严肃题材,严肃到完全就像一部戏剧化的纪录片。

  《不良教育》在我看来也属于现实主义,导演不会为了迎合观众美好的愿望而把结尾写的皆大欢喜,或凄美动人,注意这个“美”字,总之,不管结局是悲是喜,这种片子总得要美才行啊。

但导演并没有,或者说他有意在一开始给观众呈现很纯很美的画面,然后咣当砸下一个现实来抹掉之前所有的美好。

影片中间,尤其是讲到主人公们童年时光的片段里,整个画面渗透着纯纯的甚至圣洁的美,结尾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流价值观,但是看的过程中总感觉是一个“丑”即“现实”不断推翻“美”即“理想”的过程。

如果说看电影如同做一场梦。

那么看《不》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盗梦空间:做了一场梦,醒了,紧接着进入下一场梦,又醒了,再下一场。。。

如此,直到影片结束,一个大包袱一抖,瞬间推翻所有先前的预判。

  影片的设置让人一开始以为Juan就是长大后的Ignacio,那样纯洁美好的小男孩,有着如同来自天堂的美妙嗓音,长大后顺理成章就应该是阳光俊朗的Juan啊。

但事实上,Ignacio变成了一个长相怪异(如果允许我用这个词,因为看上去确实不算美)的变性人瘾君子。

这是在外型上,丑推翻了美。

  另一方面,最终杀死Ignacio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大坏蛋神父(或者说他并非主谋),真正下决心要杀死他的竟然是给人感觉阳光上进的Juan。

他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并且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假冒他,若无其事地生活。

这是在人性上,丑推翻了美。

  其实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结合体:   长大后的Ignacio长相怪异,干着一般人不齿的营生,但他一直没有停止文学创作,对Enrique的爱也始终都没变,那种为了一个人可以付出一切的感觉,不论放到谁身上,都是令人动容的。

  Juan的话外貌好气质佳人又积极上进,但他的内心是冷酷的,他没有爱过Enrique,没有爱过神父,更没有爱过自己的哥哥,他只爱他自己。

  影片里的主流大坏蛋神父更是衣冠禽兽的典型,做过的各种腌臜事自不必说,可是,他在影片中还是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他真心爱着Juan,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名誉。

  影片结局除了Enrique外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而结尾处说到Enrique还在凭着激情创作时,特别放大了“Passion”(激情)这两个字。

  在我看来,passion是什么,可能就是做梦的能力。

其实前面提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善也好恶也好都来源于此:Ignacio的梦是写作,是Enrique,这是他寄托希望之所,即使生活不堪也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动力;Juan想要事业成功,于是他积极争取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但同时也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神父的梦其实就是同性的爱情,为此他不惜违背自己的信仰,放弃自己多年积累的名誉。

  剧中每个人的结局都与他自己的梦想息息相关,所以如标题所说,与其叫不良教育,不如说是现实对梦想的一次狠狠的教训。

人要有梦,梦是生的支柱。

问题应该怎样让梦想与现实好好相处,是用梦的温度温暖自己照亮他人将冰冷的现实融化,还是变得比现实更冰冷更坚硬然后把所有障碍一一铲除,这可能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结局。

 9 ) 拥抱鳄鱼

“我已经死了,心力交瘁。

”Enrique这么说,就好像在说天气很好一样。

Enrique是个成功的导演,他让人们去看他的电影,现在他在电影里让人们看他。

他曾经失去过,居心叵测的校长开除了他,他站在教会学校的铁丝网外,看着停下做操的Ignacio,他感到的有多少:别离的痛苦,不甘,背叛?

那时他是个少年,羔羊一般纯洁,只希望和喜欢的同学在一起。

后来他成名了。

在离开后的岁月里,他经历了什么?

Ignacio忽然出现在他面前,他甚至磨磨蹭蹭才和他见面。

他的态度礼貌而冷淡,他拒绝了初恋的求助。

Ignacio的模样改变了,但他好像不在乎!

Enrique从小报看的故事: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寒冷的夜里行驶时,冻死在车上,两个不了解情况的警察为他护航!

Enrique去找了Ignacio的母亲,得知Ignacio已经死了。

得知少年时的友人去世时,该以怎样的表情面对?

哭吗?

毕竟过去了那么久。

当然Enrique没哭。

他眼里也没有泪花。

他感到震惊,又仿佛预料之中,唯一可以看到悲伤的地方,他的喉结上下滑动,是要咽下什么一样。

真正伤心过的人会知道Enrique很伤心。

因此,他知道了Angel,Ignacio的弟弟,冒充了自己的哥哥。

他没挑明,仍以不变的态度对待他,甚至让他出演了Ignacio的剧本。

结尾时Enrique给了答案:“我想看看你能走多远,还有,我能承受多少。

”那测试的结果怎样呢?

Angel一直走了下去。

而他自己,承受多少?

事实是Enrique能承受,就像那个微笑着拥抱饥饿的鳄鱼的女人一样。

是Angel杀死了Ignacio,杀死了自己的哥哥。

Enrique像听故事一样听昔日开除他的神父讲述那桩偷情和谋杀。

他能承受多少?

他对Angel说:“车来了。

”“车等着呢!

”他帮杀人凶手提上行李,送他到门口。

他的态度几乎是耐心的。

他没有愤怒,更不用提报复了。

Enrique说他已经死了,我信。

Ignacio也死了。

他是同性恋,异性癖,他吸毒,行为不端,对家庭不负责任。

但没关系,他不用去地狱。

“我在那间圣器室出卖了自己,从此失去了信仰。

我变得无所畏惧,因为我不再相信有地狱。

”那个用美好的声音唱着Moon River的男孩,出卖自己保护朋友的Ignacio!

阿莫多瓦把他的这个片命名为《不良教育》。

他是在责怪吗?

真不像他的风格!

不过我喜欢,艳丽的Zahara在台上唱着Quizas,像个真正的艺术家;随着歌声跳入水中嬉戏的男孩子;蓝色的水池边红艳艳的躺椅;Ignacio挂在门边色彩绚烂的画;Ignacio的信:“亲爱的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然后死在打字机上,怀着他的爱情和梦想。

 10 ) 死后的飞驰

——兼论《不良教育》在假与美之间的选择一、Enrique的残酷Enrique :“《拜访》不能轻松结尾。

”Juan “为什么不能?

”Enrique :“Zahana不能只是走出校园。

他对教堂是种威胁,而我们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

”Juan “但这结尾太沉重了。

”Enrique :“对你,一个演员来说,这更有趣。

”这段话道破了《不良教育》的天机,Juan是一个演员,而Enrique是一个导演。

Juan不论在戏里戏外都只是在扮演Ignacio,而Enrique促使这种扮演成功。

Juan “为什么让我演?

”Enrique :“只是想看你能走多远。

”Juan “我还可以走得更远。

”Enrique :“我知道。

”Enrique的意思是,没错,你是个好演员,但是我们该告别了,因为电影结束了。

就像Juan声辩的,既然Enrique一早就知道他并不是Ignacio,那就谈不上是欺骗。

Enrique让Juan出演电影,是出于其作为一个优秀导演的敏锐嗅觉和旺盛好奇心;而他把Juan留在自己身边,与其假戏真做,也只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一个艺术家的戏剧人格作祟。

既然这个年轻貌美的男子想要扮演自己深埋心中的初恋情人,何不把这场戏演下去呢?

我相信每一个观众都能够理解这种心态,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是百分之一百的人会持有它,但是当我们在看一部电影时,不可能没有谁不是抱着这种“看好戏”的心态。

我们不可能期待一部作品没有故事,曲折的(或者如Enrique所说,有趣的),如果我们是神经正常的观众的话。

从古希腊开始,故事就只有两种,悲剧和喜剧。

其实喜剧只是对悲剧的另类阐释。

因此一切值得讲的故事都是带有悲剧段落的,只不过心地善良的讲述者会安排一个圆满的解决,而其他讲述者则不这样做。

所以Enrique从Juan带着Ignacio之名和小说出现,慢慢深入这个谜团重重的故事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触摸到悲剧。

他不是没有恐惧,他看小说时的神态举止告诉我们他的内心感受,但每个观众都知道,他肯定会读下去,因为他说过:“我好奇心很强”。

也因为电影才刚刚开始而已。

Enrique的残酷,是艺术家式的残酷,是他对自己的残酷。

他对Ignacio不负有任何责任,即使在他死后也没有作出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

在现实中他完美无缺,坚守着一份纯洁无瑕的爱情。

但他毕竟导演了一部无法替代事实本身的电影,并对假的Ignacio动情。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艺术家常常很不幸?

答案很简单,因为艺术家永远都在追逐不幸,如果他们嗅到哪里有苦难和悲剧的气息,他们就会把自己抛到哪里。

“我也像是那个女人,拥抱吞噬自己的鳄鱼。

”这是Enrique对自己的写照,也是对所有艺术从事者的写照。

义无反顾,被残酷的缪斯女神反噬。

二、Juan的残酷Juan是最出色的那种演员,他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差别在哪里。

所以连谋杀了自己的哥哥,他为此的辩解也非常轻描淡写。

与Ignacio的歌声和爱情相比,Juan的美基本停留在肉体层面,但这似乎比前者更直接、更具诱惑力,尤其对于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男同志)而言。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的这种美如一朵盛放的玫瑰,散发诱人香气;直到神父出现娓娓道出真相,剧情急转直下,发现原来这是一朵危险的罂粟。

对于美丽的东西,人可以做到拒绝,但通常不忍心伤害,因此也很容易原谅。

只要看过Juan所言的Zahana,那个用线条姣好的唇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的男子,就很难真的恨他,或者想要制裁他。

Enrique正是如此,所以他只是赶走他,而他混杂着各种悲伤的眼睛里藏着一抹眷恋。

也许任何一个有道德感的人都会对Juan在Enrique获晓真相后的反应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他的第一反应并非担心其报警或揭发自己,而只是想要追回对方的感情。

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

虽然Juan以肉体的名义展现美,虽然他背负着假与恶的污名,但他诚然是美的。

这是我的理解,也是我的艺术观。

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只是心地善良的人的美好愿望,当真和善与美背离,美还是美。

她决不会低下她高贵的头颅,而只是轻蔑地飘过。

所以Juan的残酷就是艺术本身的残酷。

他带来故事——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也带来美——一种你根本无法留住的沉醉。

它不仅吞噬你,也吞噬你所珍视的东西,而你无法反抗;但它并不负有任何过错,当它离开的时候,它拍拍衣服,就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三、Ignacio的残酷我无意灵肉二分,但Ignacio在影片中确实是作为爱与美之精神象征的形象出现。

首先,对于那个青涩少年而言,他的美完全由他的歌声展现。

神父对他的侵犯没有一个镜头表现,而只是看见了少年的挣扎和流血——这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性象征。

然后,当Ignacio之死的秘密慢慢揭开,成年后的他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那是一具另人惊诧的,丑陋、造作、不协调的肉体,与Juan年轻美好的身躯形成截然对比。

甚至他的个性变得也令人生厌:吸毒、敲诈、偷窃,身负各种丑行。

曾经为年少的Ignacio神魂颠倒的神父很快因Juan重坠爱河,而Ignacio发现他们的奸情时完全无动于衷置若罔闻。

Ignacio在想什么?

他糟践自己的身体,也糟践自己的灵魂。

当神父因想着谋杀他的事失神时,他竟以为对方在看他的义乳,那种得意的表情如一把尖刀刮在观者心上,如此荒诞,而又如此可悲。

Ignacio在死前说着他打定主意去戒毒,这深深加重了两个凶手的罪行。

但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是真诚的吗?

即便是,他拿到钱后就会洗心革面,就可以摆脱堕落的生活吗?

我想答案大概是否定的。

Juan在一开始把剧本给Enrique的时候曾说:前半部分借用了Enrique和Ignacio小时候的事情,而长大的部分是虚构的。

关于前半部分影片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真实性上的具体讯息,但这后半部分,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和现实的一层关系:理想与幻灭的尖锐对比。

美丽的虚幻的Zahana和作为原形的现实的狼狈的Ignacio,以及与作为扮演者的为物质出卖肉体、甚至可以教唆谋杀自己亲哥哥的Juan,如果说前者是天使,那后者无论从哪一个都可以算是魔鬼。

另一个被尖锐地对照呈现的东西是爱情,神父的爱情。

在Enrique所设计的电影的最后一幕里,神父直视着Zahana的眼睛说:“我曾爱过Ignacio”。

但在现实中,神父却很快移情别恋。

他爱Juan几近疯狂,以至于让他身上露出每个男人只有在真正坠入爱河时才会暴露出来的幼稚和天真。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他说:“每个故事都好像在诉说我们”。

何其好笑,又何其讽刺。

无论如何,他的爱是真诚的,就像Enrique幻想中对Ignacio那样真诚。

Ignacio死了。

影片很早就暗示随即明确交待了这一事实,但直到最后才揭开死亡的真正原因。

这不是悬疑片,导演如此安排显然另有企图。

事实上,当Ignacio敲下最后几个字:“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然后倒在打字机上,那个瞬间的镜头确实带给了我某种伤害性的冲击。

我想起Enrique离开学院时Ignacio给他的眼神,少年天籁般的歌声仿佛又在空中回荡。

在最后一刻,他还爱着Enrique,他仿佛仍是那个受着侮辱与伤害的纯真少年。

虽然Enrique和Juan共同创造了受欢迎的电影,可以说是艺术的缔造者,但如果没有Ignacio,就不会有艺术,即使他并没有写下剧本的原稿。

在故事的一开始,Enrique念了一则报告:摩托车主在死后飞驰了200公里。

这是给全片的暗喻。

我相信,如果没有Ignacio最后敲的那几个字,Juan也许未必会被他和Enrique的故事打动,未必会想要去扮演Zahana和Ignacio本人。

Ignacio就是那个摩托车主,或者更确切,是Ignacio对Enrique的感情,此志不渝的纯真爱恋,在死亡以后仍然飞驰在Enrique和Juan的心中。

它还飞驰在影片中虚幻的观众,以及现实中我们真正的观众心中。

Ignacio的残酷,就是美的残酷。

她无声无息,在丑陋平淡的现实生活中褪去伪装的表皮,刹那升腾飞出,给你致命的欢悦,和致命的痛苦。

我个人认为,《不良教育》无非在说一件事:艺术都是假的,掺杂着人的幻想与一厢情愿;但好的艺术同时也是真的,当美蜕皮而出,就无所谓这皮是真实还是虚构,因为这美只能是真的。

你会承认这一点。

当你走进电影院,你只是想要放松和娱乐;但是当你走出时,你发现你的灵魂又多了一道伤口。

没有什么比能够伤害你的东西更真实了,不是吗?

《不良教育》短评

虽然个人很反感同性这个题材,但不得不承认整体叙事节奏很不错,剧情推进的还算丝滑,比《春光乍泄》之流要强上太多,可以给到三颗星。

5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还行

「一名婦女跳進鱷魚潭中,一大群鱷魚蜂擁而上。 婦女微笑的擁抱第一隻撲上來的鱷魚,感受身體被吞噬,卻連嘴都沒有張開過。」

8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不良的教育。忧伤的故事。明亮的色调。

9分钟前
  • 江州司马
  • 还行

呃,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要是放在异性恋身上也一般般啊

10分钟前
  • 辰晨
  • 还行

重温。一段知音体式的四角关系。阴影或替身;梦魇或毒瘾;梦幻或泡影。堕落即是坦诚,隐藏的皆为罪。阿莫多瓦的电影中有一股风尘味,却不是脂粉气,而是万簇花丛中走过的绚烂与芳香。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重归苏莲托和moon river用西语唱起来果然很赞啊~ 那句XXX一直充满热情地拍着电影,实在是太@#%了,哈哈。“la pasión”还久久矗立放大直到画面消逝。3.6/ 2013.5.1 天啊,芳园里2013年的五一节春天一定吃得饱饱的午饭吧。2018.4.9

19分钟前
  • va bene🪴
  • 还行

记住,以前爱过你的现在不一定还爱你

22分钟前
  • 柳晤首
  • 推荐

哥哥弟弟都认不出来 初恋都是骗人的

27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还记得当年我错看了2015版的不良教育,无语凝噎。这部无论是叙事技巧故事手法还是题材都太喜欢了。胡安从头至尾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甚至可以充分怀疑他故意和教父云雨,唯利是图;在泳池特意犹抱琵琶半遮面引诱恩里克;甚至连murder的计划都完美无缺,或者说从一开始他就觊觎了这份敲诈可以带来的好处。所以最后名利双收的也是他。为哥哥最后留给恩里克的那句话落泪,他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ᵕ᷄≀ ̠˘᷅然而,然而。

29分钟前
  • 一个人吃吉野家
  • 力荐

原来是一个“希区柯克式”的故事。

33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叙事平平,一对狗男男,没啥看点,没有深刻的情感,也没有紧张的节奏,故事该深入的内涵没有深入进去

37分钟前
  • 燃烧海岸
  • 较差

为什么这部片会火?要说悬疑也太平淡,猎奇吗?

41分钟前
  • 网红强国
  • 很差

不良教育 论尽我阿妈 破碎的拥抱 怎么都是在一步步揭开某个藏匿多年的罪行 不良教育和神秘肌肤还有点像 当然比神秘肌肤更复杂 但阿尔莫多瓦电影的叙事性太强 并似乎在竭力克制篇幅 所以总觉得抒情缺失 抒情与叙事两条腿都壮健的当是对她说

43分钟前
  • *
  • 推荐

靠着剧情简介把剧情勉强回忆起来了,很小的时候看的,当时不懂同性恋也是爱情的一种 ╮(╯_╰)╭

48分钟前
  • 水脉
  • 推荐

真讨厌异装癖!

50分钟前
  • Spring Xu
  • 较差

音乐不错,摄影不错,戏中戏也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刺激并难看。结束之后闭眼一想,连刺激都算不上。

53分钟前
  • 里人巷孔融
  • 较差

情窦初开时相遇即戛然而止,直到死去才又重新获得了联系,一段真实童年,两段不同假戏,三段悲惨恋情。阿莫多瓦对于艳丽色彩的展现欲依旧没有掖着,办公室、旧影院海报墙、别墅陈设、街边老房,都有极具视觉效果的亮色来抢眼,每次都与温和的剧情走向大相径庭,但又能和同样炽烈的题材契合。

57分钟前
  • 🦁
  • 还行

有点排斥。。。

58分钟前
  • A-Mian
  • 较差

这电影怎么说呢 我真的tm完全彻底 接受不了同性恋 受不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1小时前
  • 旋风冲锋龙卷风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