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
De Gaulle
导演:加布里埃尔·勒博明
主演:朗贝尔·维尔森,伊莎贝尔·卡雷,奥利维埃·古尔梅,凯瑟琳·蒙切特,皮埃尔·汉西塞,索菲·昆汀,吉勒·科昂,劳伦特·斯托克,阿兰·伦盖特,菲利平·勒鲁瓦-博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0
简介:1940年5月,法国在与德国军队的对抗中,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可能会随时战败。查尔斯临时接到命令:他刚刚被任命为军队的将军并且需要立刻启程,前往战场前线指挥战斗。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把家人安顿好后,他放心地离开了。但一场战役打下来后,查尔斯感到十分吃力和担忧,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带领众多法国军人取得战争的..详细 >
这部电影不应该叫《戴高乐》,人物单薄,没有任何成长空间和路线。叫戴高乐,而不注重人物表现。无趣。
名叫《戴高乐》但开场第一个镜头是床戏我就觉得完蛋了 拿“文艺小清新”的情调来拍历史题材和人物是非常不合适的 细致优雅的服道化和战争年代该有的厚重格格不入 撒发出浓浓的塑料虚假感 看着唯一舒服的是丘吉尔 而法国将领高官都仿佛是上流沙龙里只会嘴炮的贵族 戴高乐戏份还没有他老婆多 服了
一般
家庭和政治大概占一半一半吧,感觉拍摄质感和剧情稍微有点欠缺👋🏻但也不错吧
De Gaulle (2020年电影) 一个真实的戴高乐。细小的历史切面,1940年6月初,在法国内部的亲战和反战派的政治斗争背景下,戴高乐去伦敦获取援助期间的事情。文字是最好的武器。4分钟在伦敦的演讲平和有力。与此同时,这位将军也面临着本国政府的压力。与家人的数次重逢着实感人,多次来往的书信、妻子的拥抱与鼓励、孩子的礼物,是戴高乐最为坚实的支持。现在的世界比过去实在是容易太多了,这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吧。
一个值得被影视化改编的主题和人物,摘取了最关键的时期,来回溯他的功绩和其中的角色;如同丘吉尔之于《至暗时刻》,这同样是故事希望完成的回响和效果。在动荡之中家人的安危以及在家庭角色与战斗领袖之间的抉择,笔触充满温度;但这点却远远不够- - 因为它始终遵循着那些时间线以及已有的历史事实,波澜不惊地复述了所有传记留下的记载。Lambert Wilson很得体地完成了他的诠释,而非创造与突破;都在安全范围内原地踏步,也就浪费了出色的材料。
《戴高乐》算一部比较严肃认真的传记片吧,把二战初期德法交战背景下法国的政坛、军队情况,英国的态度和立场,以及戴高乐本人如何一步步坚定决心作为抵抗组织领袖负担重任拍得详实可信。电影娱乐性谈不上强,最后的关键演说也没有《国王的演讲》煽情,但依然是部可圈可点的传记片,值得一看。
切入点是戴高乐为法国抵抗运动奠定基础的这个过程,没有太多的战争历史场面和战争场面。本片是用朴素的视角,以戴高乐本人以及其家人的角度来讲述他奠定法国抵抗大业的基础。虽然没有给戴高乐那么伟大的光环,但是,将戴高乐将军作为一个人最朴素的感情体现出来,这仍然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传记片。
法国版《至暗时刻》;
戴高乐的演讲拯救戴高乐一家戴高乐的至暗时刻
刻画法国投降前一刻政府内部的暗流涌动,结尾聚焦于戴高乐演讲,中间通过交织戴高乐家人的视角来描述法国人民,从高层到人民,从投降派到战斗派,情节饱满,描写生动
表演出众,剧情略单薄
太次
維基百科看一眼,觀影過程中睡過去兩次,他的演講還是在bbc向法國全境人民發出的,哎,勇氣和謀略在當今政客身上是看不見了!
实在不明白,浓墨书写的这段法国至暗史对戴高乐总统和观众有什么必要?
剧情实在无聊,还以为结尾会燃一些,结果啥也没有,不如同类型的至暗时刻...
非常好看的电影,丝毫不逊于《至暗时刻》《国王的演讲》~1.主线是以贝当、魏刚为首的军界与保罗雷诺、曼德尔为首的政界之间的严重分歧争吵不休,副线则是以戴高乐家人为代表的几百万难民的逃亡经历,挺真实的~2.由于当时200万法军已经被关进了战俘营,法国的抵抗运动并不激烈,且法国的大部分殖民地则是承认维希政府的,自由法国运动一直规模不大~3.英美政府对戴高乐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其实想立另一个人担任战后法国首脑,后来解放巴黎的过程还挺曲折,可以参考《巴黎烧了么?》~所以,这部电影只能讲到戴高乐发表BBC演讲为止,拍得挺好的,军迷们可以看看~
HKFFF @ Hong Kong City Hall Theatre 挺有意思,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但不算一部好电影。
这样拍戴高乐,法国人民能答应?
拍得有点一般般,不过导演很讲究镜头语言,比如开头几个镜头,展现了爱情、宗教、家庭对戴高乐的影响,从故事上来说,没有太多价值。接下来才出片名,才是戴高乐进入战场的一个长镜头。整体来看,故事太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