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雨季也太漫长了。
最难过的不是看到他们的尸体,最难过的是他们还活着却束手无策。
一下子想到汶川大地震了,好多人说可以听到从地下传来的哭声,但是地表已经合上。
被放大数倍的压抑和痛苦。
第一个孩子救出来的时候我心跳都平稳了,心里虽然知道肯定会有伤亡,但是还是默默祈祷着多活下去一个。
敬优秀的搜救队员们。
敬人类的智慧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看完赶紧过来写影评,一个传记电影给我看的热血沸腾了!
人王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这是个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充满希望和积极的一面。
台词不多但人物描写丝毫不差,每个人都有变化,府长从被耽误晚饭到被部长说不完成这次救援就不能调任还可能背黑锅的不耐烦到愤怒,到后面面对哈里提出的大胆计划如果出事愿意承担所有责任的转变是我没想到的。
队长从一开始不愿听从府长指挥的自负,看不上里克这些业余的潜水员,到失去一个队员,对里克他们找到人刮目相看,再到最后和里克他们成为伙伴,还有最后冲进去等到最后等自己的队员出来,很喜欢队长这个角色,还有志愿者水利工程专家,熟悉山里想到用竹子做水管的大爷,还有村民只因为一句可能能对男孩们有帮助就放弃自己的田地,让我感受到人的淳朴善良。
对这几位专业的潜水员我表示敬佩,他们的专业能力,想救人的善良,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气,我想是我在这种水下狭窄空间里别说7个小时,7分钟我都恐惧的要死。
但是假设哪怕有一个孩子没有活着被救出来我想事情就会演变的完全不一样,可能就是大众的恶的一面就会显现出来了。
最后再问两个专业问题,这些水下镜头是怎么拍的好厉害,还有他们潜水的时候为什么宁愿手划伤也不带手套?
故事原型的真实事件无疑是一场跨越了语言与国家,更新了经验与认知的奇迹救援,经过中规中矩但观众喜闻乐见的好莱坞式改编,本片在荧幕重现两次奇迹之时也让观众明白应时刻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影片整体并不拖沓,紧张有余但缺乏高潮。
通篇并没有过多的人物情感渲染而只是专注于救援本身,在这场人类与自然的较量中,无论是群众的无私奉献、志愿者们的努力、海豹突击队员的牺牲还是府长的主动承担责任,这些都体现出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人间尚存的温暖。
也许看过当时报道与后续纪录片的观众从开始就知道结局,但这并不会影响看到被困者全员奇迹生还时的震撼与感动:在救援难度极高的情况下,天才般的麻醉运送计划必须在保密情况下实施,而几位外国潜水员顶着巨大的压力与风险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因为与只救出一个幸存者相比,当救援过程前期顺利,而后期突然出现伤亡时(哪怕只有一个),可敬的英雄瞬间就会变成可憎的刽子手,这也体现了人性的矛盾之处。
其实还有更多不愿意在镜头前抛头露面的英雄,但我们绝不该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致敬。
P.S.被困十天还能动,教练这波立大功(由此可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当两个英国救援队员发现13名足球队员在洞穴某处还活着时,其实是不想声张的,但泰国新闻自由、政府透明的代价就是信息被广为传播,这意味着救援将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发现生命存活,并不代表这些13条命能成功从洞穴深水中走出来,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潜水训练,谁也不想带出任何一具尸体。
记得2018年大家还在看世界杯,这个事故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最后用了一个较为冒险又较为稳妥的方法.……全片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全程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数次被感动,17个国家,5000多志愿者,背负重大压力与责任的政府府长、勇敢的特种兵官兵,机智冷静的洞潜救援志愿者,为排水牺牲粮田的当地农民,熟悉地形的老村长,睿智实干的水利专家,心急如焚的父亲、母亲、亲人,经过17天艰苦救援以牺牲两名特战队员的代价完成救援,家属们热泪激动地拥抱这些救命恩人,救援队员完成了他们义务的救援使命,回到家中继续过着他们平凡的生活,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热爱。
这是那种仅凭事实就足以感动你的片子,这是我给它五星的主要原因。
但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应该说它是过于收敛了。
导演甚至是刻意在避免仁爱高尚勇敢坚强等等宏大的感动感激元素,演员也是如此。
以至于让你必然产生的感动和感激只能潸然深长,而不是奔涌而出——片子里有无数的点可以让它们奔涌而出,只要镜头在那里多停一两秒钟。
本片编导们是在救援尚未结束时就到达了现场的,他们完全清楚所有感人的元素和细节,艺术家的煽情本能一定会让他们不可自抑地要去释放这些元素的能量,然而没有,我认为只要一个原因——就是主要救援参与者们身上那种伟大的、出于爱的谦逊说服和影响了他们。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观感,至于它平实地展现的那些让人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过程,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下面说一点这次一千多名国际官方派遣及志愿者参与的大救援的相关资料,我觉得它们是必要的参考:时间与人员:2018年6月23日野猪足球队的助理教练与少年队员13人进入被困山洞,当晚泰国有关人员展开救援,第二天泰国军方海豹突击队抵达;美冲绳基地特种兵通讯医疗后勤人员随后到达;6月27日,英国洞穴救援协会潜水员里克·斯坦顿、约翰·沃兰森以及美军太平洋司令部30名增援人员抵达现场;7月2日里克·斯坦顿和约翰·沃兰森在洞穴内找到了13人;6月30日6名在最后潜水救援突击队中负责最危险线路工作的澳大利亚警察到达现场,拍板决定救援方式的“最会潜水的医生”澳大利亚人理查德·哈里斯随后到达;7月8日上述人员参与的16人(最后一次是19人)潜水救援突击队将第一批4名少年就出,接着7、8两日他们连续工作,将其余所有队员救出,奇迹般全部生还。
遗憾的是,在国内网上搜了一通,我已找不到突击队员们的名单。
影片中对他们大部分人也低调处理到甚至都没有一个基本的介绍。
目前国内网上能找到的报道中,也没有后来获得泰国王授勋的187名国际救援者的名单或组成介绍。
中国平澜基金会救援队和绿洲救援队共约十余人参与了现场的物质传递输送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后7月7日,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技术公司SpaceX和隧道建设公司派遣工程师就到了泰国。
他们在两天内完成了一种小型潜水艇设计和制造。
马斯克说,这种小型潜水艇“非常轻,可以穿过狭窄的水道,而且极其坚固”,能容纳下一名孩子。
该迷你潜水艇到现场后,被婉转拒绝:“虽然这项科技很先进,但不适合这项任务。
”马斯克说,这次用不上,以后会有用。
据说,因为英国潜水员里克·斯坦顿和约翰·沃兰森在此次救援中的关键发现,泰国球迷由此成了国际比赛中英格兰队的坚定支持者。
睡美人山,得名于睡美人。
說是一位公主,愛上卑微的馬伕,私奔至此。
但馬伕被國王派來的13個人殺死,公主因此含恨自殺。
事發後,當地有人夢到:這13人足球隊的祖先,就是當年那13個殺手。
而其它地方則有人夢到:公主說要見一位緬甸的僧人,因為他就是300年前的馬伕,公主說只要見到僧人,就不會加害他人。
於是事發后第6天,僧人遠道而來在睡美人山做了法事。
而且,在多數人都認為孩子們因為惡劣天氣而凶多吉少的時候,他卻表示所有孩子過幾天都會平安回家。
至於教練,有說法說他是個居士,在洞穴中教授孩子們冥想,所以幫助孩子們度過了沒有食物、缺少氧氣、缺少光線、充滿恐懼的一長段時間。
供參考。
早上看了《十三条命》,影片来自2018年泰国洞穴救援的真实事件,讲述在泰国清莱省一个被洪水淹没的洞穴中,营救多名野猪足球队队员和教练的故事。
这是一次明知结局却又全程紧张的观影过程,没有反面人物,所有人都在为救出这十三人而努力(包括中国救援队)。
这是人类的胜利,所有放下了意识形态和政治争执的国家和人民,为了这个足球队而团结在一起,非常令人感动。
这是作为人类的骄傲,特别是当你想到有些地方、有些强权,悍然用一颗导弹就轻松夺取几十人生命的时候。
这是属于全人类的时刻,当大家沉迷于俄罗斯世界杯比赛时,突发的新闻片段让全世界目光聚集在泰国清莱的睡美人洞,当全部人被救出的那一刻,又有谁不会为之欢呼雀跃?
类似的片子还有《火星救援》等,里面都是没有反面人物的,冲突都在人和自然之间。
但是并不妨碍看片的时候仍然高度紧张,这必须要归结于导演张弛有度的情节设计,让观影的人欲罢不能。
在里面还看到了对中国救援队的提及,当时真觉得好有自豪感,有一点遗憾的是没有他们的正面镜头。
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看到那个没有去洞穴探险的球员,在得知他的朋友全部获救之后的反应。
有几个地方更是令人动容:一是请来当地知名高僧来作法祈福,结果雨马上就停了;二是村民放弃了良田任由水淹,只为孩子们的一线生机;三是一名主角在救援成功后,还没来得及庆祝就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默默承受着从狂喜到大悲的心理波折;四是当地领导决定实施麻醉后救援的计划后,加了句:所有后果由他来承担。
看完之后,我想问,啥时候我们也能拍这种水平的救援电影?
例如《汶川72小时救援》《温州高铁大营救》还有《抢救!
天津滨海大火》之类。
当海豹牺牲了一名队员后,整个海豹都放弃了一线工作。
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没有经验和能力不做无谓的牺牲。
这时候几个英国老人上前了,我也是在这时候才发现西方人伟大的胸怀,在面对生死面前,他们真正践行了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超英雄主义精神,也让我突然想到了泰坦尼克号上那些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船、自己从容面对死亡的西方绅士们。
2018年6月23日,泰国清莱,上午晴空万里,下午暴雨磅礴,洪水肆虐。
一支少年足球队上午进入洞穴探险,下午却没能出来。
洪水奔流入洞,已经淹到了洞口。
好在洞内地势较高,孩子们仍有生机。
这个洞穴全长超过4公里,最窄处需要匍匐爬过,满是积水根本无从营救。
泰国警察、消防员,束手无策;海豹突击队潜水救援,无功而返。
世界上最专业的洞穴潜水专家,无能为力。
所以会有奇迹吗?
这13条生命能否获救?
最近有部名为《13条命》的电影,重现了18年这场堪称传奇的大救援:或许你可以猜到最后的结局,但完全不妨碍你看得惊心动魄,热泪盈眶。
《13条命》
那天“野猪”足球队的少年们结束训练,去当地著名景点睡美人洞穴探险,为一位成员庆生。
这种探险他们参加过非常多次。
只要不进入雨季,睡美人洞穴就温柔娴静,没有任何危险。
但那年雨季足足提前了三四个礼拜。
本打算玩几个小时就回家庆祝生日的少年们,被湍急的洪水阻断了退路。
万幸景区保安看到了洞口停放的自行车,意识到有人遇险,果断报了警。
首先赶来救援的是泰国警察和消防员,他们没受过潜水训练,也没有专业潜水设备,无法进洞救援。
于是当地政府申请调来海豹突击队,让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参与救援。
海豹突击队队员信心满满,觉得他们可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有位探险家弗恩,还送来了自己绘制的睡美人洞地形图。
可是,海豹突击队带着希望进去,却满身伤痕、头破血流地出来。
洞内情况十分复杂,水里悬浮物很多,能见度几乎为0,难以辨别方向。
水下有很多危险物,电线、电缆、管道,不慎被缠住就是死路一条。
最可怕的还是湍急的水流,突击队员就是被水流拍到尖锐的岩壁上,弄得遍体鳞伤,前进没多远就必须折返。
意外发生24小时后,营救陷入了僵局:没有发现男孩们的踪迹,不清楚他们的位置,甚至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活着。
当地政府采购了最大功率的抽水机,想等水位下降后,再让突击队员进洞营救。
这里涉及一道小学数学里的经典应用题:一个龙头朝池子外排水,十个龙头朝池子内注水,要多久才能把池子里的水排干?
当然不可能,洞内水位以每小时7英寸的速度上涨,而所有抽水机每小时只能让水位下降1英寸,要不了多久孩子们就会被活活淹死。
全球都在关注这场救援,来自中、日、英、美、澳等国家的志愿者和救援队纷纷赶来,帮助排水和勘探地形。
一位从曼谷来的水利工程师,发现山体上有大量落水洞,必须把洞堵住,往外排水才有效果,于是他发动当地村民,和他一起上山堵洞。
经过上千名志愿者的努力,水位暂时稳定住了。
但把水抽干不现实,还是需要潜水救援。
这时探险家弗恩向当地政府推荐了两位洞穴潜水专家,瑞克和约翰。
他们有着丰富的洞穴潜水和救援经验。
他们的加入,也成为了这次救援最大的转机。
事故发生后第五天,瑞克和约翰接到邀请,立马从英国飞到了泰国,做好了下水的准备。
虽然他俩经验丰富,但花了将近4小时,才前进了1600米。
由于遭遇了强劲的水流,他们决定返回。
这时他们听见了一阵急促的金属敲击声,难道是孩子们在求救?
他们循着声音游过去,发现是一名修水泵的工人,因为水位上涨也被困在洞里。
二人耐心地教这位工人如何使用呼吸器,带着工人向洞口游去。
快到洞口时,在水中呆了几小时的工人突然呼吸不畅,一把推开了瑞克,拽下了瑞克的呼吸器, 胡乱扑腾撞到洞顶鲜血直流。
情急之下,瑞克憋着一口气,把工人送到了洞口。
此时进入的深度与海豹突击队持平,突击队员都有些小瞧瑞克。
当地政府也觉得瑞克表现平平,本来就害怕外国人在洞里出事,现在更不愿意让他们继续冒险。
经过对地形的分析,孩子们很有可能在洞内一个叫芭提雅浅滩的地方,但几次潜水营救都没法到达那里。
最后当地政府作出决定:等雨停后抽干水再营救。
随着第七天到来,新问题出现了:洞内氧气越来越少,窒息的风险不断攀升。
家长们也渐渐绝望,不再奢望孩子们能活下来,只求找到孩子们的遗体。
第九天,天气终于放晴,工作人员全力排水,为第十天的营救做准备。
经过深思熟虑,派去营救的依旧是经验丰富的瑞克和约翰。
但他们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这一次的营救顺利很多,因为水流变得非常平缓,瑞克两人很轻松地来到了芭提雅浅滩,浅滩早就被水淹没,他们的呼唤声在山洞里回荡,没有人应答。
目前空气瓶已进入警戒值,但他们不甘心就此离去于是继续向洞穴深处探索。
等到引路绳都快见底时,远处居然射来了微弱的电筒光。
进入洞穴的12名少年,和他们的教练,全部幸存。
他们为了躲避洪水,一直走到了洞穴的最深处。
在教练的指导下,通过冥想保持体力,全都安然无恙。
约翰拿出携带的相机,给每个人都录了像,然后跟他们说明情况,明天就会有大部队赶来救援。
瑞克和约翰带着录像离开了洞穴,孩子们的家长、在场的志愿者得知这个消息,上万人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但高兴得太早了,看似巨大的希望的背后,是更深的绝望。
怎么把孩子们从洞穴里救出来,是现在最大的难题:孩子们大多不会游泳,更没有任何潜水经验,贸然下水就是送死。
先前拯救那个维修工时,他在短途潜水中差点就死了,更何况孩子们要面对好几公里的长距离潜水。
幽闭恐惧症、低温症、爆肺等等,都极有可能夺走孩子们的生命。
第十一天海豹突击队沿着瑞克探索出的路线进了洞,带去了一些物资,顺便替孩子们检查身体,据此制定可行的营救方案。
突击队员发现,洞内的氧气含量已不足20%,以孩子们现在虚弱的身体,一旦降到15%以下,死亡那就是必然。
雨季降水随时可能继续,把山洞里的水抽干显然不现实。
当时有非常多救援方案:比如在洞穴正上方打洞,将孩子们从竖井里吊出来,但耗时很长,时间已不充足。
马斯克也非常积极地建言献策,提供了两个方案:水下尼龙管道和迷你潜水舱,因为现实原因也没法采用。
甚至有人提出,不断向洞内输送食物和空气等物资,一直等到雨季结束再实施救援。
但没人能保证,四个多月时间不会发生其他意外。
在黑暗中生存那么久,对孩子们的精神也将严重的伤害。
明知孩子们活着,却眼睁睁看着他们逐渐接近死亡,无疑是最绝望的。
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瑞克请另一位洞潜专家哈里来协助。
哈里的主业是麻醉科医生,瑞克需要的正是他的麻醉技能。
他有一个疯狂到极点的救援方案:给孩子们注射麻醉剂,由潜水员像运包裹一样把孩子们运送出来。
这个方案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潜水时长超过五小时,中间每隔半小时需要停下来注射麻醉剂,一旦过量就可能造成呼吸停止,量不够又有可能在水中醒来窒息。
他们将这个方案报告给了泰国政府,哈里明确表示,这个方案有很高的伤亡率。
当一切方案都论证失败后,最疯狂最不靠谱的方案就是最适合的方案,泰国政府经历反复挣扎后,同意在保密的情况下采用这个方案。
在洞外进行完模拟实验,给所有潜水员做好麻醉辅导后,这场救援拉开了序幕。
他们来到洞穴的最深处,对孩子们实施麻醉后,慎之又慎地检查孩子们的呼吸,手脚是否绑紧,然后带着失去知觉的孩子潜入水中,开始了这次悲壮的营救。
一旦他们没能活着把孩子们救出来,可敬的英雄就成了可憎的刽子手。
整个过程并不顺利,有的孩子突发抽搐,必须在水里完成麻醉剂的注射;有的孩子突然就没了呼吸。
必须带到石头上揭开面罩,帮助他恢复呼吸才能继续前进。
最惊险的是,有位潜水员手里的引路绳脱落了,他拖着孩子在黑暗中寻找出路,好在他没有偏离方向,随后赶上的潜水员帮助他完成了对最后一个孩子的救援。
第一个孩子被营救出洞后,大家惊喜地发现他还活着,立马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第一天四个,第二天四个,第三天五个,在事故发生的十八天后,13人全部被救出,无人死亡。
这无疑是一场跨越了语言、国家差异,超越了经验与技术的奇迹救援。
《13条命》也很好展现了救援的惊心动魄,传达了人类同心同德的那份感动。
美中不足的是,它有些沉溺于英雄叙事,尖锐化了泰国军队与主角团队的摩擦,把大多数闪光点都给到了主角团。
拍出《徒手攀岩》的金国威夫妇,在21年拍出了一部同题材的纪录片《泰国洞穴救援》,记录了一些非常动人的细节。
比如瑞克发现幸存的野猪队少年时,让孩子对着摄影机喊出口号“感谢中国人,感谢美国人,感谢澳大利亚人”等等,却始终没提“感谢英国人”,直到有孩子追问,他才说自己是英国人。
最后救援时决定哪些孩子先被救时,顺序是这样确定的:家里离得最远的孩子先被救,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回家途中,把好消息告诉离得近的家庭。
而在两部片子都充当背景板的中国救援队,是他们主动选择不出镜不露脸,前去救援的有平澜公益基金会和绿舟救援队,他们承担了非常多的搜索和勘探任务。
在最后那场救援里,也有五个中国人参与了,电影里运送孩子们的长距离绳索,就是中国救援队的绳索专家架设的。
这些英雄或许不愿意抛头露面,但绝不该吝啬送给他们他们的掌声。
那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小伙伴们为这场奇迹救援送上点赞。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佩奇
《13条命》。
9分。
朗·霍华德导演,维果·莫滕森、科林·法瑞尔、乔尔·埃哲顿主演作品。
无比震撼,虽然看新闻知道这最终是一个成功营救的故事,但在影片长达150分钟的时间里,依然不希望过程中有任何精心的曲折。
导演把这个长达18天的故事处理得十分克制而隐忍,既没有过分夸大营救的难度,也没有刻意去做善意的煽情。
而越是这样,越容易让人热泪盈眶。
应该说这个奇迹从一开始就是奇迹,因为男孩们被困后第一时间就有一位居住在清莱市的英国洞穴专家Vern给了泰方最佳救援人选,请他们全球找人。
这样才请来了维果·莫滕森饰演的专家Richard Stanton和科林·法瑞尔饰演的John Volanthen以及找来了泰海豹救援队。
同样媒体的放大,也让全球尤其是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相当多的专业队伍参与救援。
相信专业,是泰方在这件事上做得最重要的决定,尤其是那位即将卸任的府长,他很优秀,听得进专业意见。
而奇迹中的奇迹是Richard Stanton给出了麻醉的方案,并且请来了乔尔·埃哲顿饰演的潜水麻醉医师Dr. Richard Harris,虽然这一方案相当冒险,但依然得到了泰方的支持。
最终孩子们像包裹一样被送出。
非常感人,这就是全球精英队伍团结的力量,专业的力量。
感谢菩萨,感谢专业救援队,感谢所有志愿者,感谢村名,感谢泰自己,感谢孩子们和他的教练,十三条命,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荣光!
老霍现在匠气怎么这么重,如此耸动的题材拍的这么行活儿,远没有金国威的渲染力强。而且丢失了我认为这个故事最大的精神内涵,就是这些业余洞潜爱好者的背景。他们不善交际,小时候被欺负,性格多少有些内向孤僻,面对记者镜头躲躲闪闪,慌张地说不出话,痴迷的也是“洞穴潜水”这样完全小众边缘的运动,被视为毫无用处的怪癖,甚至遭到嘲笑。但就是这些鬓角斑白、身材发福的卢瑟,缔造了21世纪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救援奇迹。这种反差和张力,可惜影片全放弃掉了,Rick和John上来就是以专业救援志愿者的角度描写的,只在Viggo的表演上和一句台词里有所体现,太不够了。而金国威作为极限运动者,就很容易抓住这点,拍出了这种张力。以他们为代表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们看到,这个操蛋的世界还是有些微光的,但这是题材的胜利,片子本身毫无亮点。
志愿拯救自然有难以尽数的触动,但也有些相对偏门的感怀,比如需要引流淹没营生,那些勤苦农民只是自然信守人命优先,又比如救出别人,却错过父亲最后一面,那种遗恨被闪光灯趁得很是寥落。牵涉甚广的一宗救援事件,拍成电影,取舍还挺大胆,兴许也与西方视角有关,毕竟最突出的功臣还是Richard他们。但是缠绕在西式主线周边,有一整个泰式风情来为这“故事”渲染,那些传说与信仰,像在坚硬的石壁上开出一道有土有风的裂口,是要等到大事了了后回想,才生出温热来的。还是觉得信望与冥想很神奇,十天啊,竟然真能撑下来。演员阵容真强,法瑞尔是让人宽怀的存在,莫腾森则往往是兵行险着的奇才,以及,才觉某位泰国型男如此眼熟,原来是卡那诺。(哈,我生日那天居然是大喜之时)
泰国政府有对生命的尊重 而这里只有对生命的漠视对规则的服从 一车人的命儿童的命一个母亲的命甚至都找不到一个为此担责的人
前两年看了真实事件的视频解说,昨天看了纪录片,今天下午第一部电影看这个故事片。我感觉拍得还挺不错的,虽然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依然给我带来了紧张感,故事编排的也不错,演员也好,还有一些之前纪录片和真实案件视频中没提到的事,我本来还想夸导演来着,想说朗霍华德一出手就是不一样啊,毕竟他非常擅长拍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片,但我看了一些我关注的一些影评人,都说朗霍华德这次就拿出一个行活水平,不是,现在要求这么高么?行活水平都要这么高啊!这个事件的相关内容算是看完了,听说网飞要出一个六集纪录片,那个就不看了,审美疲劳了。8分。
摄成本大,没有纪录片好看。
个人觉得不如纪录片。虽然Viggo叔和科林法瑞尔已经够好了,也还是不如真人。一半是剧本的锅,人物刻画模糊,一半是因为这群洞潜爱好者太特殊了。记得纪录片里有个洞潜救援小哥说,我这个人就是有点unemotional,没想到这次in good use了。这群人的特质是整件事里一个自带戏剧化非常抓人的点。导演明显没有把握住。希望剧版能展开好好拍这群人。
感觉像黑松露汁儿的牛排,牛排乏善可陈,好吃的全在浇汁儿上。
Thai Navy SEALs are doubling their efforts to help the trapped boys.
虽然看过纪录片,多处还是被感动到
好看,但是过誉。对这场全球化乌托邦一般的救援,呈现方式实在有限;救援与舆论的关系,一味靠说而不是演;府长这条暧昧含糊的辅线,也有点刻板的恶毒想象在了。诚然有优秀的事件纪录片打底,但萧规换来的不一定是曹随。值得赞叹的则是科林和维果的表演,这类片子普遍不怎么捧演员,但两位真的演出了普通百姓的样子——有一定专长,但眼神中透露着真挚的平凡。
十几个孩子被困,十几个孩子被救……通过新闻报道出来的短短两句话,其中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啊,国家应该多推推这样的电影,让非专业人士知道探险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这样至少别人在轻易下决定时,能想起这份对自然的敬畏。
确实还原的相当细致,但亮点不多
冷门是冷门,但不觉得佳
这么高分真离谱,除了让我知道麻药运输这个救援方法之外,作为电影而言毫无亮点
不功不过的改编,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倒也不显得拖沓,只是缺乏高潮,整个过程没啥问题也没啥惊喜,行货而已。另外这片国内应该现在引进,然后组织中小学生集体观影,这比拉横幅号召大家暑假别去玩水有用的多。
没有过于drama的改编,也没有过分的煽情和明显的立场,纪录片式的还原,就已经足够紧张抓人。大场面的调度和水下拍摄的难度,金像导演Howard的功力都暗藏在细节中。
想起了倒扣的王牌。
是什么终极原因和背后强大资金的支持。让众多“志愿者”和某些军事机构参与到这个援救? 其本身的价值究竟多大?是为了 实验性目的吗?
哎。。。竟然完全没有紧张感
演员的表现很一般,远没有原型真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