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作为开篇,真是精彩绝伦。
虽然是年轻导演,但是功力不错,表达出了要表达的东西!
好的故事不需要多么多的铺垫!
让观众感同身受就好!
《喜宴》很讽刺,从片名开始,明明表现了人到中年的过多无奈,却还叫“喜宴”。
片子先给我们展现了小孩子的荒诞世界,又给我们看了那窘迫的显示社会!
整个故事需要阅历去欣赏!
不然必然平淡无味!
《Good Take》很有承上启下的意思,演员都是香港老戏骨,表演入目三分!
故事情节真实而不落俗套!
《不一定》可以说是五个故事里的败笔,导演思想过于矛盾,演员表演也不够火候,导演又想表现澳门纸醉金迷,又想给我们看人性的丑陋,最后还想来个剧情高潮,可惜时间有限,功力有限,表现有限!
以至于故事接近崩溃!
《吓鬼》亮点就是蔡卓妍被拍的很美,很年轻!
故事是走的怀旧与致敬!
应该是受了《僵尸》的影响!
作为结尾再好不过!
如果能在最后的画面来一个剧情反转,加一只真鬼,就不得了了!
几个年轻导演的新锐之作,既有港产商业片一流的制作班底,又有老戏骨的参与,几个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让人感概新导的精彩,也让人相信香港电影其实开始在慢慢的复苏。
头个故事类似李碧华的风格,拿实物做片名,水泥作为行凶的噱头,很一般,因为故事内容比较单薄,叶童的表演浮于表面,方中信的表现则丰满一些,表现肢体和对台词的控制,勉强算及格。
接着的喜宴是港产片擅长的一个分支,絮絮叨叨的温情路线,夹杂着动画片略显冗长,整部没有冲突,五个里面最乏味的作品。
然后good take 故事还算有趣,对老演员的现状做了关照,后半段的冲突可能是篇幅有限,缺乏张力直接冲奔结尾,节奏失控。
中间的是非常香艳的不一定,也是片中最好的一作品,角色相当完整,故事一波三折前后呼应。
最后的吓鬼是对香港鬼片另一个角度的诠释,当年那些吓唬我们的鬼片演员近况如何,别来无恙?
我们熟悉的面孔过着惨兮兮的生活,跟新闻里时常报道的各路过气港星一样,没有出路。
服装美术非常亮眼,苗侨伟亦正亦邪有点约翰尼德普的意思。
一声感叹。
五位港岛男性导演,打着香港电影“工业”新锐的大旗,四年回看,走出来的都值得respect。
曾国祥重视听,《七月》还没看,《少你》可见一斑,逆向变焦,倾斜构图,蒙太奇,他最快适应了电影工业,他的风格是导演风格,不是作者风格,最快认清的人也最早选择北上大放异彩,无谓好坏,北上或坚守,做好电影都是我最值得尊重的前辈。
黄进《good take》一趴麦曦茵做策划,构图一出就是《一念无明》的feel,稳当扎实,黄进导演同麦曦茵导演是我很敬佩的香港青年导演,稳扎稳打,用作品说话,尊重电影而无怨气。
《喜宴》一趴不咸不淡,导演视效出身,故事底气不足还有靠文字来凑。
《不一定》导演不熟,风格化强烈,cult痕迹尤重,真搞长篇会不会比彭浩翔还麦浚龙,刻意留色还是手生,毕竟彭+麦也不是啥好词,同老张的《低压槽》有一拼黄精甫不出意外还是最拉胯的,那个断裂的闹剧式疯癫,就差直接骂街的台词,你说他致敬粤语片,不如说他cosplay《僵尸》,还拼多多包邮的那种。
《江湖》给我的阴影太大了,三哥那么好玩儿吗玩儿一次没够。
港岛做商业类型片的导演现在掰着手指头都数的完,还有一堆天天只会在电影同样时长的视听产品里喊着复兴港片的口号拿不出像样作品的半吊子“从业者”。
如烟如花如风去,体面的与黄金时代说再见,香港电影不死,依靠这干新锐,狮子山下不是口号,而是精神。
Good Take是我比较喜欢的香港分段式的电影,不同电影的类型汇聚到一起,满足观众的各种口味,有荤有素。
这部片子无论是色调、演员还是表演剧情都非常不错。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故事--水泥。
影片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内容比较复杂,甚至令人困惑,神出鬼没的年轻探员让人搞不清楚状况。
到底是怎么回事年轻探员死而复生,而一直追随着他的女鬼二人组又是怎么回事,影片貌似语焉不详,但是已经给出的关键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不难梳理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再世追魂的故事。
影片实际上接住了方中信老警官的视角,讲述了整个轮回追杀的经过。
老警官与年轻警官接到报案,老警官偷懒,指派年轻的单独出警。
年轻警察到达事故现场但遭受到形状奇怪母女的暗算,影片介绍是被叶童饰演的诡异老女人封入水泥。
正当观众感叹那诡异老女人心肠毒辣的时候,老警官随后赶到现场却被邻居告知该地已经空置好多年,而年轻警官则就此消失。
老警官回警局翻阅资料,查到报案的物业发生过母女两个被封入水泥的命案,而凶手与年轻警官极其相似。
年轻警官失踪一时成谜,多年以后,一直放不下这件事情的老警官在街上又遇到酷似年轻警官的人,看到他浑然不知已经被一对形状诡异的母女跟上了。
整个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二十年前,年轻警官的前世,因为变态将妻女封入水泥虐杀,然后被警方逮捕伏法。
随即投胎,二十年后成长成为警察,但被虐杀的妻女并未投胎,尤其是前世妻子对他的怨恨极深,因此召唤他来对其进行暗算,也将他封入水泥进行报复。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年轻警察进入的时候是很自然的住宅,而方中信再去现场却被告知那个物业已经空置很久。
因为年轻警察进入的完全就是冤魂布置出来的结界啊。
结界当中的时间空间是扭曲的,年轻警员踏入进去,实际上踏入的是二十年前的空间,被虐杀也是在二十年前,这也就说明了方中信破门而入的时候,在地上找到了完全旧化的年轻警员遗物。
而被封入水泥当中的年轻警员尸体也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岁月。
然后,复仇并未结束。
当年死去的年轻警官投胎转世,在二十年后又与前世同僚在路上偶然相遇。
这时老警官又看到已经死去的妻女仍然跟随者转世年轻警官。
相信老警官也不会再继续的找了,因为那一刹那他可能已经明白,年轻警官已经被冤魂复仇死去,而年轻警官的再世也不会逃脱出被厉鬼复仇虐杀的命运。
之后等待着年轻警官灵魂的是一世又一世的虐杀和复仇,这种永世痛苦和恐怖真是刺入骨髓,不寒而栗。
冤魂为什么缠着年轻警官永世不停呢?
因为冤魂被封入水泥,永世不得超生,年轻警官的前世自作孽不可活,给自己带来了永世的追杀。
而这追杀居然来自于曾经结发的妻子。
相爱的一对居然走到了这种超越生死的仇恨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恐怖。
但值得说明的是,与复仇厉鬼一直相伴着的女儿,虽然也永不超生,但在影片中却并未看到他对于自己父亲的刻骨仇恨,在年轻警官要求进入房间的时候,他一直规劝年轻警官马上离开面遭不测,这个女鬼的设定,可能是这部冷冰冰再世追魂短片当中唯一的一缕温暖吧。
《拍得不错(good take)》五个小故事,拍得不错。
第一个水泥,其实还是挺直白的,前世仇,世世报。
而且跟小时候看香港杂志里面的恐怖故事套路如出一辙,甚至说有点老土,不过叶童描述被水泥杀死的痛苦的一段甚为精彩,你能感受到小警察的恐惧。
第二喜宴,有人解释得很复杂,冥婚又啥的。
但根据一个中二病没毕业(我)的想法推断,导演只是单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解释这个婚宴,妈妈再婚,爸爸还爱着妈妈却没有办法,孩子的思维就是用动画片和游戏里面理解的被反派捉走的理解,和变强(爸爸升职还外派美国)的爸爸把妈妈救回来合体(一家团聚),但现实就是现实,最后一张全家福框住的卡牌写着大意就是“新开始”“我们不能重新开始,但我们能有个新开始。
”<图片1>然后喜宴没人或者虚无的问题,估计也是从小孩的角度看,毕竟小朋友对着一堆不认识的大人会自动忽视,只记得自己的亲人(父母、肥姨)。
不过这段的确太隐晦了,玩弄意识流过了头的感觉,好不好见仁见智吧。
第三个good take 我觉得是拍得最好的故事,无名小演员到老不得志,唯一支持他的爱妻忽然去世不能接受一直把尸体放于家中,却在一次入屋劫持演了一场最棒的戏。
心酸悲凉的却有点温暖的故事。
第四不一定,李灿森的演技啊,真的贱得想揍呢!
这部的调色几乎都是灰的冷的,只有后来红色是原色,红色应该就是女主的欲望吧,红色的漂亮裙子,红色的名贵跑车。
最后,在欲望的洗礼下,他们都变成了没有人性的疯狗。
第五,有点麦浚龙《僵尸》的味道,吐槽落魄的香港恐怖片的喜剧,里面好玩的梗要是以前不看TVB和老港片,估计一定觉得莫名其妙,一个玩情怀和玩老梗的电影,也注定了可能不被新观众和其他群体理解。
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挺有想法的,看了这么多纯粹把好卖的东西塞一起的大片,这样有自己表达的电影其实挺珍贵,香港现在处境尴尬(这里不多讨论了,大家懂的就行),恐怖片不能进大陆院线,市场非常有限,连带此类电影都带着苍凉悲惨的味道,也算是香港电影人独特的抱怨方式,于我也算在这些电影里,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特别喜欢《水泥》中,问小警察选择一个什么样死法的那一段,那种惊悚、慌乱、害怕演得特别真实。
还有方中信的那个大肚子也特别配合出一个欺负新人的老油条形象。
第二个《喜宴》我是没看得怎么太懂,所以也不做什么评价。
《good take》这部分我也是比较喜欢的,就有种莫名的共鸣,虽然我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但还是感觉到了很多情感。
活了一辈子演了很多戏,但都不被看重一直被忽略,不过比较幸运身后一直有个默默支持自己的人,这可能也是他能一直支撑下去的希望,就突然有一天她不在了,真正的消失了,最后的希望都被夺走了,除了去追随我也想不到其他解决办法了。
一片灰暗的人生有什么理由让我再坚持下去。
第四部《不一定》,嘿嘿。
很多无知女生都是这样陷入进去的,人生是真的很苦,因为就算是亲戚很多时候都不一定能够信任。
更苦的是人生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各型各色的诱惑,你以为是机会?
其实它是个陷阱。
你以为能一步登天,一劳永逸,结果却是万丈深渊,无尽的麻烦。
主角最后找回了自己,但也再也回不去曾经。
你以为回不去的今天,就是很多人想回去的昨天。
第五部《吓鬼》感觉这部就是凑数加致敬和回忆往昔,看不出有什么有意思和出彩的地方,纯粹就是恶搞和吐槽。
没什么新意。
香港恐怖电影的一代怀旧风…恐怖又不失温情大部分熟脸 蛮不错的 恐怖元素也恰到好处 希望香港恐怖电影不要继续落寞了…近几年的僵尸也是打破好大一批恐怖片传说 可以重温好几遍 不说了 下午去网吧看香港恐怖片 asa 灿森一系列明演员在里面都能看到 只是情节过于琐碎 如果连贯性更好就很棒了 无意种峨眉电影播放的
故事1:如果说母女住在水泥地板下,但方中信根本找不到门,大厦管理阿伯也说没人住,那么周柏豪开始找到他们住处是什么情况?
是见鬼?
故事2:开始看起来是肥妹的婚礼,但后又更像是萱萱的婚礼,那么究竟是谁的婚礼?
后面二人见面时灯光突然关了然后又亮起,且合照卡牌中有“new begin”字眼,是否可以理解为二人已经重新开始?
如果真是这样,这应该是肥妹的婚礼吧,那么肥妹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故事5:大胆兄弟进屋时,小弟开门看见了导演,为何他还表现得如此恐惧?
是装的还是他出现幻觉没看到人?
如果是装的,他的目的是什么?
开篇跑题:本片为苗侨伟影迷必看之作,同时友善提醒方中信影迷慎重观影。
电影和小说,绘画等消遣方式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你了解越多,可以串联的片段就越多,获取的欢乐也越多。
本片没少干移花接木的事。
卢海鹏故事有一段跳探戈的片段,出自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怎么说,看完后不被阿尔·帕西诺魅力击倒的人·····大概还不存在。
李灿森的故事,明显是香港版的《罪恶之城》,可圈可点。
黑白背景中,一抹艳丽如血的口红,美就是这么简单被营造出来的。
神经质专家李灿森先生又一次奉献了他的本色演出。
最后一个故事,梗有点多啊。
《狮子山下》催泪效果从不过时。
胆子超大的那位,大喊我还有一个外号叫:揿--钉--华!!
·····这一幕就厉害了,出自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野兽刑警》,囊括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全部重要奖项,最佳男主角是黄秋生,最佳男配角是谭耀文,而影片中谭耀文奉献了他从影以来数一数二的演出,他的外号就叫做:图--钉--华!!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首劲道的粤曲,想必也是出自香港某个经典,可惜我不知道出处。
但我想那已不重要了,从三哥苗侨伟出场的瞬间,我的眼睛,我的全部脑细胞都跑到他身上去了。
娘娘腔有很多种,有任达华式的,有梁家辉式的,而本片中你看到的,是苗侨伟式的。
就在娘娘腔三哥的背后墙上,贴着风华正茂的他的照片,我们一般把他叫做:杨康。
也许还有什么梗是我不知道的,有看出来的朋友欢迎补充。
最后我想把所有所有的尊敬,献给本名出演的冯淬帆先生,没有点年代感的肯定都唔识佢。
从五福星时代就活跃在香港影坛的冯先生,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作为香港电影爱好者评测试题的中等难度题出现了。
近年他重返影坛,为重振香港电影不遗余力,这是香港电影的骄傲,也是香港电影爱好者的骄傲。
不要脸的可以跟着电影来做一遍:我不是收缩水,我是冯淬帆!!
另外一个和他轨迹有些相似,也值得尊敬的人,叫:吴耀汉。
有人说这样的电影是新瓶装旧酒,也有人说演技浮夸,剧情狗血,特效敷衍, 而我想说,香港电影从来不需要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做比较,香港电影自有其魅力,像这样虽还不够有力,如风中微颤野花一般的香港本土电影,再多来一点吧,再来100部我也不嫌多。
说了这么多废话,不介意我再多说一句吧:原来水泥杀人这么有学问,cult片知识+1。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哪一种呢?
第一种死的过程太痛苦,第二种也许有获救的机会,也许会在意识涣散中死去,我不了解缺水缺食物后身体的反应,所以无法估测痛苦程度,就感觉而言,似乎会比第一种轻松一点。
但相对的,可能有在精神折磨方面偏重一点。
另外,一想到有些小虫子或者蟑螂有可能顺着管子跑进去我就接受不能。
最后,我的答案是,没答案······可能发生的事情太过痛苦,超出我的意识和理智承受程度,我没办法强迫自己继续思考下去,也没办法给出答案。
也许,答案只会诞生在她拔出管子前的最后一秒。
这不是废话,这是所有中国小学生都会写的读后感:看完本片,我非常激动,收获很大,我学到了一个词,叫了无惧色,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了无惧色的人。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啊。
苗侨伟式娘娘腔
真的一星也不想给,不想聊香港电影情怀,不想聊什么这个导演那个演员,香港的影视界一定是固化了,所以拍的真的越来越垃圾,咱们别抬高自己,就是这片到底吸不吸引人吧,这一点,我觉得貌似大家都是正常的。
我实在是想说,这特么到底演了个什么玩意,要剧情没剧情,要串联没串联,说恐怖不恐怖,说搞笑不搞笑,等反转等的我都快哭了最后套个情节,如果不是对香港电影期待过大,也许也不会这样一般失望太过吧
一帮视觉系傻逼小二缺
水泥港味恐怖片很浓,喜宴真心没看懂,应采儿在这里面很出彩,阿Sa那么多年了演技还是不上线,拜托好好唱歌就好了。
拍得一般!
不做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
喜欢,比《十年》好,五个故事各有特色,浓浓港味
太喜欢
想看理由:去看看周柏豪,观后感:周柏豪葬生之后本部剧对于我已经结束,后面继续看,十六分钟一幕,十分钟看解析,最后一个苗侨伟好gay哈哈哈哈哈哈
五个小故事组成的一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第四部和第五部,就是向前辈致敬。赞。
对比下这几年港产片,可以说是良心了。另外,去ex的婚礼才最恐怖...
《水泥》很精彩,《嚇鬼》一般,其他三个都是故弄玄虚,无病呻吟
拍得不错,这个电影名意味蛮深的,曾经的灿烂辉煌,如今只剩下情怀,怨叹以及讽刺内地。像一位优雅的贵妇人老珠黄,丈夫抛弃,儿女散去,活活被逼成了怨妇。
拍得不错。喜欢水泥与good take。氛围与故事都挺好
世道轮回
拍的不错,悲天悯人的喜剧
曾国祥可以的
拍得不错。喜欢第一个水泥和第三个GOOD TAKE
不错啊 几个小故事 能看
借着鬼故事的皮想讲没落的香港电影。空有一身报复 奈何制作一般。水平有限
不是香港的恐怖片水准,只有噱头,气氛也不够。不吓人的喜宴回想起来反倒会细思极恐。赞成蕾丝一说。
卢海鹏那个故事让人差点想打四星,不得不承认五个短片都有想法,虽然也有我不太喜欢的拍法,比如李灿森那个,觉得那么处理镜语挺幼稚,非有大师潜质者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