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啥时候开始,国产电影拍的越来越不像电影了,比如私人定制,比如本片。
五个故事的串联拼接过于牵强,节奏感一塌糊涂。
北京爱情故事,跟北京有啥关系么?
而且叫北京童话故事才更准确吧。
佟丽娅真好看,陈思成就是个畜生。。。
不玩微信不装陌陌的纯洁女孩儿轻车熟路的就走进了夜店,跟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子玩了会游乐场感悟了会人生就回家滚了床单,别说星级还是快捷了,房都不用开真省钱了还。
这时还不知道人叫什么名字芳龄几何干什么工作的吧。
然后第二天就变真爱了,难道是韩庚说的活儿好?
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女神,三观端正是非明确,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放着苦苦相追的超级高复帅不要,死心踏地的跟屌丝玩真爱,真爱,我倒想知道你们到底咋真爱上的?
掌柜的难得来客串一次也不多给点戏份,连嘴炮大招都没放过就消失了,差评!
俩香港夫妻如何能生出台湾原住民这么吊,梁家辉你造么?
你们这满世界的乱跑把影片的时间线都搞乱了,造吗?
普通高中男生如何能在唠叨老妈眼皮底下夜不归宿第二天还跟没事似的?
高娃大妈思想前卫,身患绝症仍不遗余力给老伴找老伴,节操都去哪儿了?
走进科学,走进北爱。
真能为这片感动落泪的一定是大龄文艺女青年没跑了吧。
片子都演完了,还不忘在结尾字幕环节,拽上几句什么对的时间对的人,错的时间错的人,这么幼稚的连线游戏,这有意思嘛?
朋友圈又要刷屏了。
本来有两张电影兑换卷,想给爸妈去看这片儿,现在这也给不出手啊。
1.我是佟丽娅扮演的角色,名字是什么不重要,你们只要记得,我又白又美就可以了。
在这个权力当道的社会,北京最不缺的就是荷尔蒙过剩的有钱人。
毫不夸张地说,情人节的时候我可以收到一吨的玫瑰。
但女人还是得要找一个对自己好,把自己捧在手心的男人。
这是我被好多所谓的高富帅始乱终弃后得到的结论。
怀孕的我不得不去夜店寻找接盘侠,在北京,最不缺的就是没房没车的各行业民工。
屌丝级的人遇到我这种相貌,多半只有跪添的份。
没房没车没户口,没关系。
我有户口,况且我家就要拆迁。
在北京,最不缺的就是因拆迁一夜暴富的本地土著。
北京人,就是这么自信。
至于前男友两千万的房子?
呵呵,初夜就是这么没的。
同样的当可不能再上两次。
2. 我是王学兵扮演的角色,名字是什么不重要,你们只要记得,我有得是钱。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白日放歌须纵酒,操完小三好还家。
不要怪北京这座城市。
森林里的猩猩们都没有公平的交配权,强有力的,就占有得多。
这是天理。
至于婚姻?
大多数漂亮的女人拴不住,还是糟糠之妻做保姆最合适。
等老了,还是得有个有感情的人照顾自己才行,总不能指望小三端屎端尿吧。
她又丑又没主见又没自己的事业,经济上也完全依赖我。
手机就让她看吧,闹也随她,离了我她在北京根本活不下去。
至少我还知道回家,给她钱花。
这就够了。
听到离婚我哭了?
呵呵,养的狗死了你也会哭一下的是不是。
3.我是刘嘉玲扮演的角色,名字是什么不重要,你们只要记得,我在镜头前的风光就好。
什么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的偷情扮演游戏,老娘早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玩腻了。
垫个鼻子一万八?
他给小三的卡地亚都十几万起好吗。
跟老公各玩各的。
有钱人的空虚你们根本理解不了。
离婚?
拜托,我们还需要在电视上假装模范情侣给大家看呢。
再谈一百次恋爱,也不过还是这个下场。
所以就这样吧。
4.我是个自以为有超能力的少年。
但其实我再普通不过。
没关系,谁的青春没点矫情的精神病。
我的性幻想对象无非都是班里最漂亮的几个女生。
不用思考工作、加班、房子、车子、养家糊口的学生。
一切都可以很简单。
但初恋通常都是没有结果的。
总有一天,我甚至会想不起她的名字。
5.我是斯琴高娃扮演的角色,我要给老公找个后妻。
我得了绝症,韩剧编剧知道吗?
像裁判开始读倒计时,我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地流逝。
这个世界,对我即将失去意义。
所以我的眼里只有他,这个陪了我一辈子的人。
希望还有人督促他每顿饭吃八分饱。
爱情最伟大最美好的环节就是忘我地付出,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
但,大部分人只有在死之前,才能彻底地忘掉自己。
6我是导演,不好意思,故事编得都太俗套了。
但好比做爱就那么回事,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重复来重复去。
所以,整点老梗拍场电影赚赚票房也没啥不好。
故事都很美好。
废话,这是电影啊。
但别说我没提醒你们。
电影的开头我就被撞死了。
老片重看……结构特别完整,剧情都是啥玩意儿,王学兵那段剧情不就是想表达“回家就好”那个意思吗?
还不管怎么玩都没想过离婚,废话,没老婆照顾他吃喝拉撒他还能活?
别侮辱爱情了。
老夫老妻偷情游戏还有点意思,但“真心话游戏,夫妻是不能玩的”这道理你自己知道就好了,还非要让梁家辉说出来,不以为耻啊。
老太太病死前要帮老头找个对象,这没问题,但老头半推半就完了冲冠一怒,直接加速了老太太的去世,这tm也叫爱情?
这就是不尊重那些来相亲的单身老太太啊!
佟丽娅演的是个好姑娘是吧,见一面有点好感就上床。
前男友是个已婚老板,老板说“答应你的做到了”也就是说不管她是不是被骗当小三的,她要求了老板离婚,然后找了个屌丝就洗白了,真是厉害了我的好姑娘。
高中生那俩是最纯粹的,青涩又精彩无比的演绎,诠释了初恋美好细腻的情感。
彩蛋是余男跟宁财神几个喝酒,说“错的时间遇上错的人是婚姻”,这啥导向啊,婚姻就是错的吗,捧爱情就得踩婚姻吗?
近期上映的电影除了北京爱情故事,其他都看过了,我没看过电视剧版北爱,但这部片口碑不错,想来电影版应该也不差,于是就买票了,结果,全程都像在吃苍蝇似的,看了前面两个小故事,有点莫名其妙,尼玛主角是谁?
到了第四个校园纯恋,明白了,原来是一段一段的故事,跟《私人定制》一样。
可问题是,私人定制好歹有四个主角好吗?
这片,有主角吗?
好吧,咱忽略它的主角,看爱情故事好了,也许导演就是想通过一段段的爱情,来传递给我们当下中国的爱情呢?
来,先看第一个,男主角在朋友的单身告别趴体上,遇到一个惊为天人的美女,看到她的一瞬间,气血上涌老二喷张,于是他知道,他必须得推倒她!
哪怕上过就死也在所不惜!
不玩微信不玩陌陌的美女,果然是个“纯洁的好姑娘”(纯粹吐槽一句啊喂,你这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玩微信的姑娘不好么编剧导演?!
)然后这纯洁的好姑娘被男主一句文艺腔打动了,滚床单了,怀孕了。
女主还拒绝了身家千万的高帅富——请给我一个她拒绝高帅富的理由!
别跟我说穷人的爱情才是爱情这种屁话!
警告姑娘们,一见钟情=见色起意,美色当前,男人连脑袋都可以不要的,别扯上爱情。
没有TT千万别信男人忽悠,等你肚子大了,没房子没车没希望你也得嫁哦,呵呵呵。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年轻时忙着挣钱,没空享受人生,现在终于有资本了,“再不玩就老了”于是约各种小三小四五六七每天潇洒到半夜,回家前必然在楼下灌酒掩饰香水味(这个网络段子多少年了?
)然后醉醺醺回家说客户“真讨厌!
” 中年男人有句话残忍却极度真实:婚姻?
前半段是激情,后半段靠亲情,中间全靠婚外情。
当男人躺在床上假装喝醉,老婆无精打采跪在地上擦地板时,男人那得逞的奸笑,透露了中国男人真正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给女人洗脑,告诉你们“无论我在外面有多少女人,我从来没想过离婚!
”——你丫不想离婚,自己在外面玩得爽,一年交一次公粮,老婆还得守活寡么?
想离婚?
真离不了,一离婚女人就掉价,就怕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咋办?
老婆也偷情呗,这样最公平了。
可是,无数被洗脑的女人听见我说这话,恐怕都会骂我没廉耻心。
你问这样的中国男人有没有爱情?
绝对没有,亲情倒是有的。
第三段爱情故事,是结婚多年的两口子假扮偷情的奸夫淫妇,最终男人还是骂自己老婆“骚!
”啧,这帮男人娶老婆都只要端庄高贵冷艳,然后自己在外面找个骚娘们就够了。
等到多年以后,他不行了,自然乖乖跟你过日子,大半辈子走过来了,女人也不可能这时候离婚了,婚姻也就这样一辈子了。
支撑他们婚姻的,就是孩子。
(话说,男人四十就搞不动了,国外的男人四十岁还如狼似虎呢,看到这你可以大骂我崇洋媚外,是的,我就是崇洋媚外!
) 所以,你也就别怪第四段故事里,本片中唯一纯美的校园之恋中,两个可爱的少男少女被自己的父母唠叨掌控了。
这帮父母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孩子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能不管着孩子们吗?
少男少女的牵手后的羞涩一笑,最让观众怦然心动。
这一段,是影片唯一的亮点。
第五个故事,是病重的老婆为老公提前相亲,虽然这个段子一开始我就猜中了,但是在超市里揭露两人真是夫妻的时候,还是毛骨悚然的感到一阵凉意!
这尼玛是乱伦惊悚片吗?!
一辈子照顾老公,生怕自己死了老公这个残废人无法自理,赶紧替他找个小保姆代替自己的岗位。
——顺便吐槽那位40岁离婚在美国定居20年又回来想找个伴的老女人,你白离婚了,也白在美国活了20年,难怪要回国找老男人,就这点思想,也就配得上玩不动干不动的老男人了。
直到这时导演才试图告诉我们,这是一段中国人的爱情故事:从少男少女时的怦然心动,到青年时的热血喷张,不顾房价高涨结婚了,十年后,婚姻失去激情男人外遇了,老婆忍耐着。
又十年,男人不行了,老夫老妻偶尔吵吵架,但吵架都带着默契。
再二十年,熬到彼此都老了,女人照顾了男人一辈子,这爱情,也就圆满了。
影片中各种拼凑的段子,也挡不住观众一阵阵笑声(为啥我觉得大家笑点好低,是我不投入吗?
)借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问问导演和编剧,拍这样的电影,有什么意义吗?
是在教导女人们,老公出轨了,忍着,耗着,耗到老公不行了这份爱情就白头到老了吗?
亲,那是中国式亲情,不是爱情!
可以相信,看到我打这个差评,会有很多人骂我不懂爱情,啧,我只想说,你们相信什么样的爱情,就会遇见什么样的恋人。
你们认为爱情就是年轻时激情,中年时彼此出轨挠挠痒,年老时互相照顾,那就一定会遇见这样的婚姻。
对我来说,这样的人生毫无意义,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容不得半点背叛。
哦对了,怀孕的老婆下楼为你买个早餐,你都担心她去找高帅富,这种屌丝的自卑心加占有欲,真的不是爱情。
什么时候中国的导演能拍个影片告诉女人们,爱情和婚姻,不过是你身为女人价值中的一项而已,没有无所谓,有,就一定要是锦上添花的,而不是让你人生一团糟的。
活着要有乐趣,婚姻和爱情,也要有趣才行。
我想了想,也许给两星半也可以。
就一般情人节档拼盘电影差一点的水平。
关于林徽因最经典的一个段子,应该是来自她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为什么选择自己。
当时林徽因嫣然一笑,对他说,这个问题她要用一生来解答。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段子是否属实,但另一个思成——陈思诚倒是真的用一部《北爱》回答了他用一生去解读爱情的答案。
片段凌乱,各种的。
《北爱》是非常带有导演个人色彩的电影,甚至可以说《北爱》就并不是一部爱情片,因为它并没有在真正的探讨爱情,而只是借由一些语录来展现导演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北爱》中的每一段感情,都表现得平庸且没有深度,手法像极了风行一时的情人节档拼盘影片,《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或者是《在一起》——这些电影突出的特点就是都放弃了对人物的探索和对真实爱情的剖析,而仅仅将故事以一种最平铺直叙的方式呈现出来。
最后皆大欢喜,让人出门即忘。
而陈思诚缺乏的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如何将一段爱情叙述完整成为了困扰着整部电影的魔咒。
例如在电影中陈锋和沈彦显然被塑造成为了一见钟情的典范,陈锋是痴心一片,沈彦也是纯情善良,但谁能告诉我作为“好女孩”形象出现的沈彦为什么可以和刚认识一个晚上的男人回家?
为什么不用上班而天天窝在陈锋的出租房里胡搞?
而所谓屌丝陈锋又是如何说服沈彦的母亲将女儿嫁给自己,如何摸到人家前男友地下车库去偷袭人家?
最后他们的经济问题又是如何解决,三口之家要如何生活……这种种的雾里看花只能说明,陈思诚并不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他只需要一个平台去构建自己对于现代物质冲击爱情的解读。
这大概也没有错,如果他能将几个故事叙述完整,即使中间的拼接漏洞百出,也可以被看做是“串珠式”的故事加以肯定。
但当每个故事的表面化变成一种常态,我们就只能以一种“来都来了”的心情去欣赏导演个人的YY了。
影片中的另一种理想化状态是,在《北爱》中真正步入而立之年的众人没有一个再重复陈锋这样的屌丝人生,王学兵饰演的老总手机里一个个的“总”都是女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找妞却也还过得不错,刘嘉玲和梁家辉更是直接飞到国外去玩偷情游戏,丝毫不在意自己还有个女儿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
电视剧中的那种在物质和爱情中徘徊的痛苦也仅仅成为了电影的一个片段。
陈思诚长大了吗?
已经学会去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了吗?
显然没有。
所以最终的矛盾也只是他个人为辅神祠强说愁罢了。
而对于另外一些他还没来得及体悟或已经失去的人生片段,导演采取的则更是浪漫的意淫。
例如电影中少年人单车追公车的片段在现在的北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还有装病打工、景山过夜等等,会做这些的基本都是80后的脑中的一种少年回忆,而陈思诚将他们非常生硬的复制到了现代。
这种在不可能间表现可能也影射了导演自己飘渺的纯爱情怀。
本片中真正谈得上有深度思考的,就是王庆祥和斯琴高娃饰演的暮年夫妻。
看得出这是陈思诚最为理想的状态,也因此他把电影最煽情的结局留到了这里。
他将影片最“重”的这个爱字赋予给了两位老人,只可惜最终还是毁在了“病床前齐唱歌曲”这样的yy片段之下。
真实和虚妄,陈思诚还是坚持了后者。
说到底,影片中陈思诚、王学兵和郭金飞这三大男人大尾巴狼似的谈了半天,说是谈论爱情,其实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都是狗屁,年老的时候我们好像都懂了,但也都等着嗝屁了。
《北京爱情故事》拍的最好的是暮年的相守,最不完整的青年与物质对抗的勇气,也就是越靠近导演真实生活的故事,反而拍的越飘渺。
《时空恋旅人》里男主人公感悟活在当下的幸福,在《北爱》的电影中最变成了最矛盾的抉择。
不过活的年纪越大就越幸福越懂爱倒真是符合中国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爱情是什么样不重要,生活是什么样才重要。
电影结尾处余男和小柯他们的对谈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陈思成写的本子,婚姻和爱情都不是生活的避难所,他们就是生活本身,这话说的倒是不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我有几个朋友,每年平安夜都要刷同一部电影,半夜时候,微博上就能看到一罗圈儿的励志小感慨。
那部电影叫《真爱至上》,就是那个无论男女老幼,最后都找到真爱的故事——兜兜转转忙碌了一整年,失落了一整年,寒冬腊日的,还是希望做个别人的梦,温暖下自己的心。
有《真爱至上》珠玉在前,其他此类电影仿佛都是多余。
但事实上,这类电影源源不断在世界各地以各种版本反复呈现,并为人追捧和期待。
可能人们有时候都不是在期待一个故事,而是呼唤一种“模糊理智、盲目乐观”的情绪,为冗长乏味的生活,打一针“浪漫真爱”的鸡血。
所以我觉得,《北京爱情故事》那句宣传语“用爱取暖”,来得比电影本身还要顺势而为。
由五个独立故事连接而成,《北爱》涵盖了人生从初恋到死别的全过程,导演的想法和野心都看得见。
仅从剧作角度考虑,我不认为《北爱》已经完美,五个故事或多或少都还有完善的空间,有的情绪略显刻意,人物行为僵硬;有的情节过于单薄,出了事儿却没有“然后”;另一个遗憾在于,五段故事只通过人物亲友关系衔接,依次登场,故事间缺少一点儿勾连糅杂一气呵成的呼吸感。
可以做到更好,但《北京爱情故事》已经是一部无比适合当下中国,在情人节观看的爱情电影。
它铺了浪漫温情的底子,又抛出了一个一个尖锐问题,与《真爱至上》所有故事止于“在一起”不同,《北京爱情故事》几乎都从“在一起”开始,所有真爱都在接受人生八苦的考验,并在其中凸显价值。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爱情发生之后,就是一场修行,《北爱》用剧中人决绝般的勇敢,反复敲打提醒观众:为这两人一生一世,你是否下定决心?
要婚娶的看这部电影,可以想想选择爱情还是大米,到底是否意志坚定;拥抱现实没啥不对,选择完了爱情却叨咕后悔一辈子,才更烦人。
已婚的看一看,念念紧箍咒,把结婚证当一份儿合同书,算一下出轨的成本,掂量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
纠结在柴米油盐里日渐老去的老夫老妻,也可看一看,你所经历的并不比别人丰富,唯一珍贵之处在于,甭管好赖,它已是你此生所有。
抱歉,我用如此不温暖的语言描述两人关系:因为爱情仰仗想象,婚姻只靠珍惜。
人一辈子其实都在和上帝做交易,和自己赌运气。
幸福如果是主观的,那么也挺简单,就是相信你交换到手的是你想要的。
放弃财富,得到真心;放弃欲望、得到忠诚;放弃执着,得到安心——弱水三千,你取不取一瓢饮,都只那么大的肠胃。
得失权衡,全在个人好恶,并坚信选择之正确,而这可能才是“用爱情打败现实”的全部秘籍。
影片中,我最感动的部分,还真不是五段爱情中的任何一段,而是斯琴高娃扮演的角色濒死前的脆弱,这可能是我们内心里渴望情感的原因。
人赤条条孤独而来,赤条条孑然而去,爱情也好,婚姻也罢,它最大程度从形式和内容上消减我们的孤独感,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惧。
所以,看完这样的电影,难免会琢磨“爱是什么?
”想到的,还是《圣经》上那句喜欢但还做不到的话:Love suffers long and is kind。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公众微信账号:Mydunhe
第一集:女主角先诱使高富帅离婚,同时勾搭文艺青年,最后转身踹掉离婚的高富帅。
这够奇葩吧。
第二集:知道丈夫出轨,自己去酒吧买醉,丫都准备一夜情了,那个男的都把裤子脱了,女主居然跟他讲道理。
大半夜的后来把上司叫到宾馆里,本来人家不想上,上来就让人去洗澡,然后转身又把人给踹了。
充分诠释了脱裤看此这一词的含义。
最后本以为她搂着老公,是准备坦白并且原谅老公了,没想到丫居然把所有的都打出来了,还彩!
打!
神女主。
够奇葩吧第三集:女主爱玩cosplay,男主真心话大冒险不选择来一发。
恩恩。
够奇葩吧第四集:男主中二病太重就不提了,男主长那么难看还留了那么难看的刘海不提了,单说女主像男主吐槽被其他人误解这事,你个小姑娘直接和小伙伴坦白自己要移民家里不同意耽误时间不就结了?
有啥可被人误解的?
不过和男主的奇葩相比,女主小菜一碟了。
第五集:恩虽然挺感人,但是女主帮着老公找继承人继续伺候这事本身就很毁三观。
我们是现代社会,不是百年前的封建社会了。。。
很奇葩吧
我是作者,那天我进影院带着手纸本来是想擦眼泪的,万万没想到,我把裤子脱了。
(性教育电影怎么过审了)我是陈锋,那天我本来想去夜店约个炮,万万没想到,我俩结婚了。
(怎么怀孕这么容易了)我是沈彦,那天我去夜店买醉,万万没想到,竟然把他套用光了。
(我的豪门梦没了)我是洪江,那天我和妻子离婚了,万万没想到,小三和别人跑了。
(2000万的房子竟然没诱惑力了)我是吴峥,那天我竟然真喝多了,万万没想到,艳照被发现了。
(李总张总真面目曝光了)我是张蕾,那天我决定报复老公,万万没想到,我竟然把持住了。
(约了老板洗澡但我先走了)我是刘辉,那天我和老婆去偷情,万万没想到,我抽筋了。
(火柴盒差点把我害了)我是佳玲,那天我和老公玩真心话大冒险,万万没想到,我输了。
(女儿的电话把我救了)我是阳阳,那天我和他去看日落,万万没想到,我们改看日出了。
(他夜里是不是太老实了)我是男生,那天我爱上一个背后有翅膀的女孩,万万没想到,她飞走了。
(气的我已经变超人了)我是姥姥,那天我给老伴介绍对象,万万没想到,我吃醋了。
(鲫鱼汤去哪了)我是老伴,那天我和海归去看电影,万万没想到,她爱上我了。
(是不是太饥渴了)我是海归,那天我去超市买东西,万万没想到,我爆粗口了。
(我是不是被耍了)我是群演,那天我去医院唱了一首歌,万万没想到,姥姥过世了。
(是不是唱的太难听了)我是电影,那天我走进电影院让大家看,万万没想到,导演被骂了。
(白请这么多大牌了)
话说这几年,扎堆的小品凑凑变成俩小时电影的东西还挺多的,说穿了就像现在写短篇和散文的作家比踏踏实实写个气势恢宏长篇的作家多得多一样的。
大家都开始速食了。
码字的懒得好好花几年码字了,拍片儿的懒得好好的花几年构思了。
那就拍吧。
不过你说你堂堂个“北京爱情故事”六个字,结果进电影,除了拍摄地点,其他哪里能体现“北京”这两个字?
连演员的口音都没几个京片子,再看国籍,一个瑞士,两个香港,一个台湾。
说穿了这整个剧本放上海,放东京,放香港,放台北,放山沟沟都能成立,何必套个那么大的地名呢?
其次,爱情故事在哪里?
老实说这几段,没有一段我看得出“爱”的,第一段物质,第二段麻木,第三段迷茫,第四段懵懂,第五段生死。
就没看到“爱”的,我感觉不到里面任何一个男人爱他的女人。
整部电影居然肤浅到,整整五段没有一段有新意。
连梁家辉刘嘉玲那段假装偷情在国外过纪念日那段都似曾相识,更别说第一段那么肤浅的蜗居的故事了,仓促的两个人酒吧刚见面马上同居怀孕结婚啦。。。
真的觉得与其匆忙的写五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故事,不如随便捡个被说烂的故事再好好的说一遍吧。
哎。
看在是情人节别人请客看的,就说到此为止吧。
北京生存故事——评《北京爱情故事》一部情人节上映的爱情电影,几个单身女青年去看了,回来歇斯底里情绪激昂的,说中国男人没救了,什么北京爱情故事,压根就是中年男人的意淫荟萃。
彼时作为一个非单身女青年,我忙得两脚飞起,在电影院前几次想长驱直入,想着若把时间换成口水,还是算了。
直到清明节,才喘了一口气,打开这部电影,看看到底哪里触痛了女人柔软的肋骨。
讲真,一部鬼片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见得有多可怕。
但一部讲述现实的电影,很可能会让人头皮发麻,不忍再看。
说好的《北京爱情故事》,看起来,更像一部《北京生存故事》,特别是前三个跟成年男女有关的故事,一个比一个齿冷。
影片从导演扮演的屌丝青年开始讲起,据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现实中导演刚为自己的新婚妻子,也是剧中女神扮演者的佟丽娅办了场价值耗资上千万的婚礼,这导致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经常要出戏,感觉上更像有钱人忽然换造型扮乞丐来体验残酷人生,喂,对我等真正的屌丝,这是不是不太厚道?
男主角被曝月薪六千五,却住着月租三千块的房子,绝大多数跟他薪酬一样的人,只能蜗居在地下室或者群租房之类,根本就没有带一夜情对象回家的勇气。
所以如果有个真正的穷人,告诉他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具想象力,我辈心理上会缓冲很多。
直到地下车库打架这场戏,忽然让人想起我还在北京的那一年,某著名女星的导演男友,在地下车库被人砍了几刀,据说,就是女星的前男友不服气。
于是这么一想,剧情果然圆乎起来,放在有钱人身上,这事才叫说得过去,两千万叫你老婆陪我两小时,换成正牌屌丝,没一个不同意的。
只有换成著名女星,这事才显得有点靠谱。
遗憾的是,导演把这种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悬在了一无所有的屌丝头上,于是最后两人相拥,甚或让真屌丝们有点怅惘。
不管怎样,真情尚在,换到第二第三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单身女青年这么气急败坏。
您把我们女人看得也太失败了,面对鬼混的丈夫,居然这么失魂落魄,太灭我们女同胞的志气。
尽管导演和一众男同胞们可能认定,这就是生活的现实部分。
但对于女人来说,谁要看这么龌龊的现实?
所有现实题材都在告诉女人,当你三十岁后,碰到的人生除了忍就是撕心裂肺。
其实女人内心才不是众男人想象或描述的那么脆弱不堪。
整个故事的基调,将男人和女人比喻成敌我关系,剧情虽然紧张,却让女性观众们再次不舒服,谁会希望枕边人天天对自己动着繁琐的脑筋?
尽管导演希望用最后两个老少爱情故事,让大家化干戈为玉帛,晚了,一旦女人的脾气上来,这就是场没完没了的你为什么不爱我的战争。
恨只恨导演在现实中给了妻子最完美的梦幻,在电影中却毫不留情煽了女人们几个大嘴巴。
影片最后,失魂落魄的余男在一群男编剧中,继续迷茫,男人们纷纷成了掏心窝子的好汉,告诉她男人这东西就是这样。
这再一次惹怒了富有浪漫情结的女人们,好歹你让我们翻身一次啊?
尽管上面 说了,女人并非离了男人就没法活,但形而上的东东总得要点儿好不好?
北京爱情故事,于是成了真正的北京生存故事,在这座永远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城市,女人被迫吞下一个又一个现实的前提。
公允地说,电影拍得不差,比起无数国产电影的不知所云乱七八糟,导演致力于把故事讲明白,他懒得为各位女观众编织梦幻,只想告诉你京城爱情就是这么让你心碎。
最出彩的部分,是刘嘉玲和梁家辉在希腊见面的前半部分。
看多了电影中有钱人不知所云的显摆,这个希腊会晤才叫人真正感慨,有钱真好,真体面,真浪漫。
多拍几个这样的故事,会让漂浮在雾霾中几乎麻木的人们多些反刍和自省,哪怕是感慨也好。
至于现实,我们吃得够多了。
我怎么没早点遇见你,这么多年你都干嘛去了?
讲的几则故事多少免不了俗套,展现不同年龄段里可能出现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同时由于故事各自短小简单,在表达价值观上多以台词为载体。好在陈思诚在叙事结构上有着不菲的追求,通过或亲或友等各色方式串联每段小品,还偶尔可见多线铺陈的小细节,很浪漫地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统一。
个人觉得挺不错。故事都不太新鲜,但拍得可以。作为演而优则导的类型片处女作,水平甩开邓超的《分手大师》,接近赵薇的《致青春》和徐峥的《泰囧》,看好陈思诚。还有,王学兵真是个好演员,可惜了。
作为陈思成的处女作很不错,故事流畅动人,让人真的感觉到了爱。
当时觉得还不错,现在就算了吧
還能再造作點嗎?需要說這麽造作的對白嗎?尤其是最後那個長鏡頭,造作得真難看,本來還想給2星,看到最後立馬減到1星。P.S.一打開這個電影的頁面第一個短評就是公元1874的四星短評,我真服了你了。
其实除了自导自演那部分,剩下几段都还不错,最后一段黄昏恋最催泪了;香港那对是来搞笑的吧,很欢乐;校园故事好纯情,耿乐比较帅,金燕玲气质好。虽然拍得浅显,还是很多真情实感。
陈思成导演是初中时看《男孩女孩》什么的杂志看多了,所以长大后拍电影要拍出那些小作文吧~
不能再烂,叙事一塌糊涂,一盘散沙!
婚姻 前半段是激情 后半段是亲情 中间全是婚外情 哈哈
和电视剧没关系。鸡汤味儿太浓,熏的慌,不过挺好看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人从家飞到上海专门看北爱的我来说,已经很好很好了。唉。
坐在身边的女生看到最后忍不住泪奔,于是我想起了你。
类似《巴黎我爱你》,不同片段组成的爱情故事,虽有点俗套,但对于陈思成这样的新导演来说也算不错了,最后一个故事还是打动了我。
剧本写得好,台词妙语连珠。最后的长镜头很像钮承泽《爱》开场长镜头,一连以贯之,窜起了老少中青5个故事主角,交待了人物关系。虽每个段落都有些狗血,但织在一起却不显俗套,情人节上映真是应景:爱的周遭、情的种种、糅合交融,迸发出五彩斑斓的形态,赞!斯琴高娃的信感动了我,正太刘昊然会红!
全篇无趣的浅度爱情说教,小故事讲的跟春晚落选的节目一样。最后一段故事,斯琴高娃老师加分无数。但这段关于医院的解读,敢更做作一点么。还有对于爱情这个主题的拔高,让我想起了以前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
不知所云的电影 你这么多床戏我特么是带我外婆去看她的陈思成的啊!!╮(╯▽╰)╭
第一个故事也不差
矫情与煽情的淡淡结合·适合和对象一起看得情煽到恰到好处然后开始XXOO·对其余漏洞基本就能忽略不计了·
主角之间的联系不错,不过前几个小故事很是虎头蛇尾。。。王学兵的话句句都很现实
影院版。高中生那段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