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鸽子很快便习得了「按钮」和「升起隔板-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
但当隔板被设置为每20秒自动升起一次时,鸽子就会思考:「我做了什么得出了这个结果?
」如果此时它在扇动翅膀,它就会一直持续这个动作,并确信这个动作就是升起隔板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把这个行为称之为「鸽子的迷信」。
那么我们何尝又不是生活实践中的鸽子呢?
我们很难去彻底洞察「因果律」,只能依存固有经验得出「见解」和「猜想」,把行为和结果建立起「相关性」。
因果律难以捉摸,而无法预料的蝴蝶效应更是为生活注入了巨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这看起来很悲观,似乎我们难以正确地进行抉择。
在棋盘里这叫「被动强制」,最好的行动或许就是静止不动。
《无姓之人》(Mr.Nobody,2010)是一部讲述关于「选择」的电影。
影片对一般观众来说极其不友好。
从题材上说,有爱情、自然科学和幻想。
从叙述手法来说,正序、倒叙、插叙一应俱全。
红蓝黄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又出现「精神错乱式」的交融。
还有「落叶」和「水」作为象征符号的隐喻,画面从幻想和现实之间不断地跳跃。
世界观采取了单一回溯的时间线,类似于电子游戏中的不断重复读档通关(「死亡」或「遗憾」触发读档),影响过去就会改变未来,区别于其他科幻作品中的「多元宇宙论」。
(没有脚踏三条船)简单而言,尼莫父母因一片「落叶」相识,后感情不和进行离婚,9岁的「尼莫」在车站台上进行「跟父」或「随母」的抉择,并以此通过遭遇三位女性展现出七种(幻想)人生结局的故事。
三位女性分别为安娜(红)、埃莉斯(蓝)、吉妮(黄),分别代表了「真心相爱」、「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三种爱情常态。
PS:主人公全名为Nemo Nobody(无姓无名),Nemo为拉丁语,意为英语中的no one。
芬兰交响力量金属乐队Nightwish(夜愿)的歌曲《Nemo》就是描写的「无名氏」。
因此主角可以被理解为不确切存在的人物,或许指代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
一、红色的挚爱:安娜篇(选择母亲)支线1:接受安娜的游泳邀请,与安娜相爱。
后买错牛仔裤引发下雨的蝴蝶效应,失去安娜的联系方式,失散于人海。
支线2:接受安娜的游泳邀请,与安娜相爱。
尼莫成为教授,却因撞上飞鸟引发交通意外溺水身亡。
支线3:拒绝安娜的游泳邀请,错过安娜,多年后与身为人妻的安娜相遇于车站,悔恨终身。
二人性格乖张、叛逆、无视世俗的繁文缛节,充满荷尔蒙的火红色的爱恋,令人艳羡。
充满粉红泡沫的画面充满活力,又不至于显得糜烂下流。
导演通过汗毛竖起等细节,让观众们「看」到了爱情。
这「安娜篇」,「水」作为「情愫」的意象一再出现:儿时看到安娜游泳的一见钟情、溺水身亡的不甘、与安娜分别决定要拥有泳池的执着、长大后的尼莫当过泳池维护员的坚守、雨滴糊掉安娜电话号码的遗憾。
水的意象与浓烈似火的安娜构成了奇妙的水与火的交融。
二、蓝色的单恋:埃莉斯篇(选择父亲)支线4(虚构小说支线):没交出情信,飙车发泄,车轮碾中「落叶」出车祸成为植物人。
在脑海中写了一篇火星旅行记,把埃莉斯的骨灰撒在了火星表面,与研究时间的虚拟安娜一同死于流星群撞击。
支线5:与埃莉斯结婚。
埃莉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因挂念过去的坏小子恋人离家出走,成为理发师,却没能认出思念之人。
(时间是把杀猪刀啊)支线6:递交情书,与埃莉斯结婚。
婚礼完成,教堂出来后遭遇油罐车爆炸事故,埃莉斯当场死亡。
尼莫被毁容,成为了教授。
尼莫同事兼安娜丈夫因交通意外溺水身亡,遭遇安娜无果。
(对应支线2)
爱而不得是最能引发共鸣的情感体验,一如忧郁的蓝色。
因照顾病弱父亲而变得自闭沉默、缺乏正常社交技巧的尼莫,在面对动情的女生面前只能傻傻地讲述着火星的重力大小、火星表面的氧化铁成分等枯燥的知识,那份情感的用力与交际的无力,让人心疼。
婚后的尼莫竭尽所能地维护者他们貌合神离的婚姻,理工属性的情话(我想赶走你的熊)打动不了严重抑郁的埃莉斯,似乎唤起了观众回忆里那个曾经卑微无能的自己。
或许在情感的世界,选择比努力重要。
这条线又插入了太空冒险的科幻场景,虽然与主体情节无甚重要关联,却赋予了电影独特的观感体验。
三、黄色的辜负:吉妮篇(选择父亲)支线7:被埃莉斯拒绝后成为渣男,赌气追求吉妮并结婚。
婚后事业有成,得了「我是人生赢家但我就是不开心」的病,一心寻死,主动冒充他人身份,被杀手枪杀。
黄线是影片着墨最少的一条线。
而吉妮身上又似乎带有了一种西方世界的东方主义式想象:东方面孔、优越的经济条件、不善于沟通、隐忍、逆来顺受,黄土般的朴实。
吉妮是个聪明的女孩,看穿了一切,却选择默默承受。
豪宅配置的泳池,红色敞篷豪车都暗示着「多元尼莫」真正的心之所向:安娜。
正如台词所言「如果你把土豆泥和沙司混合在一起,就再也没办法还原。
烟雾从老爸的香烟里冒出,就再也不能缩回去。
你无法重头来说,所以选择很重要,你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只要不做选择,一切仍有可能。
」这似乎是薛定谔的爱情观:只要你还没做出最终选择,你就是「跟所有人恋爱」和「无人恋爱」的叠加状态,只有做出选择那一刻才发生坍塌。
(并没有鼓励大家建鱼塘)这像极了米开朗琪罗的雕塑理念:「我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于是我不停地雕刻,直至使他自由……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随着影片的进行,所有幻想支线结束。
构想的未来世界也随之崩塌,时间线重回现实。
在9岁尼莫的「预知」中,他看见了「大理石」中的七种皆为悲伤结局的「形体」。
如今的小尼莫,又将何去何从?
人生的抉择是如此的艰难,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这个残酷的题材下,又似乎隐藏着导演别样的私心。
还记得老尼莫回忆过去么?
时间线曾经一度褪回到了他出身之前,他说遗忘天使忘了在他的嘴唇上点上唇印,因此自己记得所有的事情,甚至能够预视未来(代价就是尿裤子),小尼莫就曾经预知到了父亲意外撞倒路人的情景。
再次站在车站台上,尼莫吸取了之前的七次教训,毅然选择了新的道路。
他跑到树林中,吹起了那片象征着命运的落叶。
在支线1中,尼莫失去了安娜的音讯,痴痴在灯塔的长椅上等待,把自己熬成了耶稣造型。
在梦中,他看到自己升腾而起,安娜站在身旁温柔地抚摸着他眉毛。
醒来,他在安娜站立过的地方用粉笔画上了一个圆圈。
而那片让尼莫父母相遇的落叶,也飘到了圆圈内,带来了尼莫和安娜奇迹的重逢。
虽然影片一直在渲染着命运的多舛,但导演骨子里肯定是个坚定的浪漫主义者。
宇宙大爆炸带来的是时间的开始、空间的扩张,事物趋于越来越大的无序,这就是熵原理。
但当引力作用制衡宇宙扩张力时,宇宙便进入收缩阶段,即大坍缩,时间会倒流吗?
研究时间的虚拟安娜说过(支线4),到了2092年2月12日上午5点50分,宇宙便会进入这一阶段。
事物开始回到过去,尼莫父母和好如初,小尼莫也回到了小安娜的身边。
正如尼莫出生挑选父母时,尼莫父亲说过的那句:你听说过命中注定么?
寻寻觅觅这么多年,今天我终于找到了我最爱的电影类型,我爱Toby.影片展示了太多种可能性,生活也是这样,无数拥有很多可能性的瞬间,在人们一些偶然的选择下,发挥着迷人又可怕的蝴蝶效应,最终变成了我们如今的模样。
如果有兴趣,可以像九岁的尼莫一样,试着想象(或者说预言也可以,都是一回事),在以前的生命中出现过那些有很多选择的瞬间,如果当初换了一种选择会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和我一样也爱上了这部电影,你也会觉得这是一件奇妙又有趣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件事让“后悔”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无用且扰人的情绪,既然有这么多偶然的选择,那我们其实都活在一种机遇下,现在这条路会是截然不同的一种,谁都没法判定那条路才是正确的道路。
就像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引自田纳西威廉姆斯(十分推荐大家去看他的《欲望号街车》)——Every choice is the right choiceEverything could be anything else.既然过往那些偶然的因素把我带到了现在这里,为何不认定现在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最好的时代,抓住它你也可以像尼莫一样“预见未来”。
希望你我都能活得精彩。
我是不是存在的呢?
我能看到自己的手脚、身体,却看不到我自己的脸。
我为什么是我呢?
宇宙如此之大。
闭眼想象,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无数个银河系,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一定有无数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吧,为什么我一定是在地球上,在北半球,在亚欧板块,在中国的北方的一个城市,这么一间不大的房子?
地球上60亿人,60亿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我,为什么我是我,而不是别人?
小的时候经常这样想象,为这强烈的对比眩晕无比。
————于是,《Mr Nobody》这部电影的开场让我深有共鸣。
说几句看电影过程中冒出的一些想法。
【注意,以下是剧透,强烈的剧透!
在看片前绝对不要看!
没看过的直接下拉到等号分界线以后】有一段理论说,宇宙有9个空间维度,它们缠绕在一起直到大爆炸后,分出了我们熟知的长宽高,其它六个维度依然缠绕着。
另外还有时间维度,单向不可逆。
宇宙依然在膨胀,所以所有的物体都在向前进,时间也是。
如果有一天宇宙的膨胀到达了临界点,那么它开始大坍缩,是不是一切都开始往反方向运行呢。
时间倒退,我们向后退,重新倒退一遍所有的经历?
如果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无法分辨现实和想象。
如果时间维度也和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是不是也无法辨别过去现在和未来呢?
存在,不只是存在于一个固定的时间点,而是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睡着了,不代表我还在这个时间点,而是去了小的时候。
也许老年时期几分钟的一个打盹,也够回到年轻的时候谈个恋爱。
这时还可以引进平行世界。
每一个选择,都会产生新的平行世界。
注意,此时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是缠绕在一起的,那么存在,也可以不仅仅存在某个特定的世界,而是指所有的平行世界,意味着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可能性之中。
如果我选择了A道路,未来会怎样。
我失去了道路B、C等等不同的未来。
但是现在不用发愁了,你可以同时掌控这所有的可能性。
——————对本篇的主角来说,父母离异,主角选择了父亲。
这就是A路线。
那么他的未来是照料自己瘫痪了的父亲,写科幻小说。
压力大的时候就去飙摩托放声大喊。
主角遇到了儿时邻居家的Elisa,爱上了她。
承诺以后会将她的骨灰洒在火星上。
主角决定表白。
在去表白的那天,看到了Elisa和她爱的男孩大秀亲热,嫉妒之余飙车导致车祸成为植物人,依然能够感知外界。
——此为A1 Bad End。
(结局一)(记得那个原则,时间空间,无处存在,既然这个平行宇宙已经到底为止了。
那么还有不同的选择。
)主角无论如何向Elisa表白,Elisa拒绝了他。
(A2)主角发狠决定娶舞会上第一个和他跳舞的女孩Jean。
决定不再顺其自然,而是将想要的都得到手。
他娶了Jean,有了两个孩子。
事业成功。
有别墅有泳池。
但却厌倦了能够得到一切的生活,决定随波逐流,用一枚刻着Yes or No的硬币来选择下一步的走向。
最后在浴缸里被枪杀,顶着别人的名字。
——A2a Bad End(结局二)尽管Elisa爱得不是他,他依然坚持表白最终娶了Elisa。
(A2b)婚礼结束后两人开着车往度蜜月的路上,前方的油罐车爆炸了。
Elisa事故身亡。
主角的左脸上留下了丑陋的伤疤。
(A2b1)一个人生活着,工作似乎是自动拍摄。
后来去了火星,完成了和Elisa的承诺,并且遇到了研究时间的Anna。
返程途中遭遇流星群的撞击,粉粹身亡。
——A2b1a Bad End(结局三)在电视上做节目,职业似乎是物理学家,片子一切物理理论都是他讲的。
在同事Pete的葬礼上遇到了Pete的妻子Anna,搭讪未果。
——A2b1b(其实我觉得这条线和上一条线是一回事,但是和Anna的碰面就没法解释了。
当作世界线吧,最后依然会收束进上一个结局去。
娶了Elisa后没有车祸,两人生活在一起,拥有了三个小孩。
但是Elisa却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
最后Elisa出走。
主角在家写出的时候死于洪水。
(这里有个Elisa和她爱的那个人的小剧场)——A2b2 Bad End(结局四)如果主角选择了母亲,这是B路线。
跟着母亲生活也没有多幸福,叛逆期的主角和母亲关系也闹得很僵。
在学校里,主角遇到了小时候就暗暗憧憬的Anna。
在海边Anna邀请主角一起游泳。
(B)主角拒绝,成年后在火车站和牵着两个孩子的Anna(此时的Anna就是Pete的妻子)相遇,仅此而已。
——B1主角说了实话,自己不会游泳。
Anna陪他一起。
主角的母亲和曾经出轨的男人也就是Anna的父亲结婚后。
生活在一幢房子里的主角和Anna彼此相爱,渡过了美好幸福的一段日子。
(B2)母亲和继父再次感情不合分开。
小两口也被迫分离。
成年后,两人相遇在火车站。
重逢的激情过后,Anna恐惧再次的失去,决定给彼此时间考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相约在灯塔下见面。
而此时从天而降的一滴雨模糊了字迹。
主角失去了Anna的联系方式。
他常年在灯塔下的长椅上等待Anna,梦见她来过。
醒后在她站立的地方画了个圈儿。
后来他背着背包进入一个神秘的入口,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
(在A2b2的主角的视角下)这就是后来的118岁的老人。
死于2092年。
大爆炸。
——B2a True End(结局五)无论母亲和继父有没有分开,总之小两口幸福地结了婚。
主角成为物理学家,片子的物理理论都是他讲的。
在结束摄影回家的路上撞到鸽子导致落水,溺水身亡。
——B2b Sad End(结局六)——————一共六个主要结局。
而这六个结局,和剩余六个缠绕在一起的空间维度,有种奇妙的契合感。
也就是说时间维度和这六个空间维度缠绕在一起,不分时间,不分空间。
主角可以同时在过去未来现在和通往六个结局的路线上存在和任意跳跃。
然而主角完全意义上的死亡,就意味着他的所有可能性都丧失,无论是少年或是成年,同时结束。
他可以在发现此路不通后跳跃到其它的路线上继续存在,但是最终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尽管如此,那个活得最长的B2a世界线的主角在回溯一切的来源后,回到了最初选择父亲或者母亲的那一刻。
找出了第三个选择,也就是谁也不跟。
在下定这个决定的那一刻,B2a线的主角终于和Anna在灯塔幸福地相遇啦。
要说主角为什么会拥有像Tardis一样Bug的能力呢。
这是因为在主角投胎前,天使姐姐忘记消除他的记忆了,所以他拥有在天堂的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的能力。
这就是主角光环啊!
而且明明是科幻片,往深里探讨就宗教了是怎么回事!
接着,忘记之前平行世界的壳子,把无数条线放进同一个世界里。
A2a里和Jean躺在床上的时候,身后电视里放的油罐爆炸的车祸,就是A2b1里和Elisa刚结婚遭遇的车祸。
B2b里车祸溺水的主角就是A2b1b里的Pete。
这也许是一种时空的保护机制,如果同一个人的几个不同版本面对面见面会自动安一个合理的身份。
然而在B2a里,被A2b2看到了,这个,也许是因为B2a有重大作用,而且不是面对面,就无所谓了吧其实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可以自圆其说了。
但是,这个片子居然有它自己的解释:少年期成年期的所有可能性,都是孩提时期未做出选择的主角的想象。
所有的路线下的每个主角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主角姓Nobody。
这就像薛定谔的猫,在作出选择,事实发生之前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知道猫是否存在。
旋转的硬币不令它停止,它可能是1也可能是菊花,只要它永远旋转。
这个故事的真实是什么呢,小孩子的主角谁也不跟,一个人跑开,这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也许就这么没了。
因为大坍缩啊一切都倒着走啦==============================哎哟,我居然这么正经地写了这么长,一晚上都消耗在这部电影上了。
加长版3个小时啊喂!
特别喜欢这片子的拍摄手法。
说着宇宙呢,逐步拉进,地球啦美国啦鸟瞰图啦然后长长的镜头拉进高楼的小家里。
某个庞大的场景切换进一张照片啦。
主角预测从现实切换成玩具啦。
还有自动拍摄那个倒序播放啦。
很多场景都是无缝倒序播放。
太美啦!
哦,和这是法国拍的片子有没有关系?
嗯,这是一部讲爱情,讲选择的电影。
相爱,被爱,爱人。
无论什么样的选择,渡过的人生都同等重要。
嘛,这种东西我不擅长。
无所谓了大家都写得很好啦以上http://freeyoru.com/?p=80064
《无姓之人》是一部挑观众的影片。
如果你喜欢它,我打包票你也会喜欢《暖暖内含光》、《香草的天空》、《本杰明巴顿奇事》、《蝴蝶效应》这样的片子。
如果你不喜欢它,很正常,毕竟把线性叙事剪辑得碎到这种程度,也许只有导演脑子里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逻辑。
小众片子就这点最有趣。
一部分人为那其中表达的存在主义思想热泪盈眶,一部分人诅咒它,拿钱干点什么不好,何必拍出这种逻辑狗屁烂片。
法式电影总是充满稀奇古怪天马行空的现象。
有时候这些想象还有点喧宾夺主地扰乱原本规整的叙事结构。
生存,时间,回忆,未来,生命的意义,爱情的真谛。
诚然,这是法式电影喜欢探讨的母题。
也许在思想前卫的法国,和观者探讨存在主义的问题不会存在太过隔阂,所以导演一股脑地把这些想法放到了一部影片里。
人生,本来就是无数的选择所搭建而成。
人,最高贵的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生,选择死,选择怎样生,选择怎样死。
但是,选择带来无数的烦恼,“选择”让上帝失去意义,人只有自行站立,对自己负责。
人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谁不希望活得精彩而出色?
我们总是抱怨天下没有后悔药可买,不然当时可能就走了另外一条路,人生变得截然不用。
《无姓之人》就把这种多重选择的可能极端地扩大化,主人公尼莫可以不断地重复回到那一点进行选择。
但是我们悲伤地发现,即使我们成了自己的神,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选择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一条让我们觉得“完美”而“满意”。
这仿佛是生命和我们开的最大的玩笑。
我们本来就不能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还发现自己对命运完全没有选择权,不,即使有选择权,结局也是殊途同归。
巨大的无力感吞噬我们。
漫无边际的虚无包围了我们。
我们飘荡在浩瀚的宇宙中,无因无果,无始无终,宛如尘埃。
这个时候,我们陷入了象棋当中的一个环节,“被动制动”。
最好的移动就是停在原地。
我曾经为某部结局虐心的小说写过同人小说。
在我的小说中,主人公在一场昏迷中预见到了未来。
小说到主人公苏醒戛然而止,但令我一直无法释怀的是,接下来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又会如何发展?
预见了未来就能逃脱升天?
即使预见了也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路线走下去?
又或者,从预见未来的这一刻起,时空就出现了分支?
事实上,两种未来都可能发生,也都没有发生。
时空交汇点的主人公,就像薛定谔盒子里的猫,在打开盒子之前它既是活的也是死的。
《无名之人》是一部形式大于叙事的作品。
电影所讲的故事因果不清,线程不明,这一点曾被许多人所诟病。
但是对于这样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哲理的精巧作品,似乎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原谅它的所有缺憾。
如果你认真的观赏这部电影,就会发现片中充满了从结果反推原因的碎片化叙事,这使得本片恰似一部“卷帘格”的谜面,翻来覆去,覆去翻来。
爱情文艺片的浪漫奇幻风格并没有削弱本片对时间单向性探讨的意义。
导演讨巧地选择了最容易被观众接受的“爱情”主题,这一主题同时也给这部时而故作深奥的电影涂上了温暖的颜色。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否会使我们命运之矢的落点偏离几万光年?
如果掷出的硬币在气流的影响下偏转了一微米,可能几十年后我就会换一种死法。
我的心每跳动一次,我命运的可能性就分出无数的分支。
这棵生命之树每一秒都生发出无数的叶子和果实。
但我只能品尝其中极少的部分。
可是,为什么于这无数的可能性中,我偏偏选择了爱上你?
也许,也许,在若干个也许的时刻,若干也许的变量稍有差池,我们都不会相爱。
可是,在这一刻,此时此刻,我们却已经相爱了。
如果预先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是的,我们会的,因为我们别无他法。
那所有的“也许”的流星曾经和我们擦肩而过,但最终只是擦肩而过。
命运给了我们一条路,并非我们选择了它,而是它选择了我们。
也许时间并不存在,但“这一刻的我”是存在的,它存在是因为它已经存在了。
我无法否认它,因为我无法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拉离地面。
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一句话的美好: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
电影的镜头语言实在是很有意思。
如果这部电影是一篇哲学论文,男主每次做电视录播的片段就好像是论文的小标题。
人生不过是一堆随机事件与选择结果的堆砌,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
不过男主和Anna的爱情仿佛是片中唯一的exception,这段爱情线颇有宿命论的感觉。
小男孩望向母亲,一眼看穿往后的全部人生,回头看向父亲,又一眼看穿了自己日后的人生,小时候的男主在人生的岔路口陷入进退两难的迷茫,可是选择哪一个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哪一种人生比另一种更好,毕竟不论哪一条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choice都伴随一个独一无二的consequence,你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享受同一个人生。
Every choice comes with a consequence, and your life is just a combin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life choices. 人生走一遭,不过如此而已。
长辈总告诫我们要慎重选择,可是人生的选择题没有错误答案,每个选择都有它的意义,每次相遇都美好,每条路都是正确的路,每个选择带你走上的每条路最终都会给你的人生带去意义。
虽然我知道,把任何事情放到宇宙的尺度来看都没有任何意义,太阳会死亡,银河系会和仙女系相撞,宇宙会冷却,会回归永远的黑暗,对于宇宙来说生命没有意义,文明也不值一提,可是在我渺小得不值一提的生命里,我仍然会认真地做我的选择,仍然会爱我爱的人,仍然感激在我人生千千万万的可能性里幸运地遇见了每个给过我快乐的你,我仍然向前奔跑,哪怕知道宇宙没有意义。
硬币有两面,Yes or No,投出去出现的只有一种可能性,除非掉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追上火车就跟着妈妈,回头则是爸爸。
三个坐在长凳上的女孩,娶任何一个生活方式便截然不同。
“因为看不到未来所以没有办法选择,可是因为看清了未来就更无法做出选择了”“哪种才是你真正的人生?
你的每一种可能性都互相排斥啊”“哪种人生都是我真实的人生。
”“我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你是说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吗?
”“Each of these lives are the right one, every path is the right path."少年湛蓝的眼睛里透着迷茫,迷茫而镇定地告诉对方,我能够看到未来。
那就是未来。
老人微笑地说,你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一个9岁的孩子想象出来的世界。
你并不存在。
爸爸和妈妈你叫我怎么做出选择才好?
Anna还是金发姑娘还是亚裔Jones让我怎么选择才好?
人生就是太多太多选择了,而我们最终的最终还是迷茫地走了其中一种,而我们并不满足。
似乎是知道这条路能够带我们去向哪里,但是还是不明白正不正确。
选择了以后的大多数时候想似乎应该选择另一条,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
金发女人竭斯底里地喊着:我觉得我其实还是爱的是他,跟了你以后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看见的是你,我就在想着我想要的生活其实离我越来越远,我觉得好痛苦,这让我一直流泪。
可是好矛盾,她觉得对不起他,她说她是个糟糕的母亲和妻子,她知道不应该这样活着,可是她走不出自己的内心的困惑和彷徨。
她面对已经做出的选择和抛弃的未知可能性感到痛苦和害怕。
“暴躁的根源是内心深处的不满足。
”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可能到最终都不会有答案。
知道结局和未知结局的答案最终都是一样的始终,我们都还是没办法做出选择的不是么。
拥有了什么,都还是不满足不是么。
你是谁?
Nobody。
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人,过着一种生活,我可能快乐,可能一直痛苦。
可能什么都没有为了一个人而等待,可能拥有了有泳池的房子妻子财富孩子一切还是觉得仿佛自己什么都没有。
她说:you never really look at me, its like you are in somewhere else.老人还是笑了,你看,在我心里,每一种生活于我,都是真实的我,我其实到最后的最后,都不后悔任何一个选择。
我存在在太多的可能性里以至于其实我是不存在的。
以至于哪怕当我死去之时,也是我重新倒回生命的时刻,我不是仅仅这样活着,我也不会单单这样就死去。
他是Mr. Nobody, 为什么是这个名字,他难道不特别吗?
不,他真的一点都不特别,他普通到我们都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他就是我们。
他是Everybody, 我们都和他一样,他是千千万万的我们,如此之多以至于Everybody becomes Nobody.直到生命的末端。
我们才会不再为了选择而痛苦。
不再为了没有发生的或者发生了的可能性而痛苦。
那时我们便真正地微笑了。
最终的遗言是: 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day of my life.你不明白我是吗,其实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呢。
在你看来我是怪物,在我看来我也是。
我们都是行走在时间隧道里孤独的鬼。
有时候,抱怨这也好,抱怨那也好,但其实说不定,这已经是万种可能性中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也不要太轻,不要害怕做出的选择,做出了最好就是接受而不要回头。
人生不是电影不是整个宇宙,你看不到你的六维空间,你不知道什么时间哪一秒哪一帧会出现你的童话。
可不可以不要等到最后一秒才能够释怀地微笑?
我想我会喜欢这本片子很久很久。
"Everything could have been anything else, and it would have just as much meaning. --Tennassee Williams”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九岁的尼莫父母離婚,他面臨跟父親還是跟母親離去的決擇。
這里出現三種情況:1. 他拚命地追上了火車,跟母親去城市生活。
2. 他跑掉了一只鞋,沒追上火車,跟父親留在小鎮生活。
3. 他誰也不選,跑向小路。
1.拚命追上了火車,跟母親去城市生活。
和安娜在學校相遇,安娜請他游泳。
出現两種不同生活模式:1.1他說才不和傻瓜游,結果安娜和別人結婚, 生了一子一女。
1.2他直說不會游泳,安娜和他開始交往。
母親和安娜父親哈里同居,安娜搬進尼莫家里,和尼莫相戀。
母親和哈里分開,哈里帶安娜去紐約。
然後又出現不同人生道路:1.2.1成年尼莫,泳池維修工,在車站重遇安娜,因為尼莫之前買了便宜的牛仔褲,致使一巴西藉工人失業,在家燒蛋,水汽致使下大雨。
大雨將安娜留的電話洗掉,尼莫一直在海边等安娜,一直沒等到她。
尼莫成了117岁的老人,所有回憶由他那里追溯。
他不停地追尋安娜,經常在一個充满方格格的幻境中追尋。
最後尼莫死於2092年2月12日5:50。
1.2.2尼莫在重遇安娜,失去聯絡電話后,在海边死等,終于等到安娜。
他們結婚,生了两孩子。
這種生活模式的尼莫是科學家(安娜也是,會計算時間),經常作講座。
在一次完成講座拍攝回家途中,因撞上一只鳥而沖進河里,溺死。
2. 他跑掉了一只鞋,沒追上火車,跟父親留在小鎮生活。
他父親身體退化,他照料父親。
同時,愛上了艾麗絲。
可艾麗絲不愛他,愛斯蒂凡諾。
尼莫給艾麗絲寫了情書,親自送去。
出現两種生活模式:2.1 尼莫看見艾麗絲和斯蒂凡諾已在一起,心情激蕩,騎摩托車,踩上一片樹叶而出意外,成為植物人。
2.1.1尼莫一直植物人,然后在幻想中,登上火星之旅,為撒艾麗絲的骨灰。
並遇見已成為寡妇的安娜,科學家的安娜,倆人因為陨石袭击而死去,尼莫死於植物人状态。
他母親,和父親守在床边,也許他們會和好。
2.1.2 艾麗絲被他感動,前來探他,他也清醒過來,和艾麗絲結婚,這里又出現两種不同的人生道路:2.1.2.1 尼莫和艾麗絲蜜月,停在油罐車后,車爆炸,艾麗絲死了,尼莫毁容。
(這里有沒拍出尼莫怎么死的?
我沒看到)這生活模式的尼莫也是科學家,拍攝、研究生物科技。
和安娜結婚那個尼莫同行同事。
2.1.2.2尼莫和艾麗絲生了三個孩子。
但是艾麗絲認為自己深愛斯蒂凡諾,不時精神崩潰。
最后離家出走,離開了尼莫。
這生活模式尼莫是位行政人員,后來為照料艾麗絲和孩子,辭職。
尼莫在家遇到洪水,溺死。
2.2 尼莫看見斯蒂凡諾離開,然后向艾麗絲示愛,艾麗絲拒絶。
晚上,尼莫決定和第一個和他跳舞的女子結婚。
于是,他和吉妮結婚。
並不惜一切手段走上富貴之路。
但空虚的他活得一點也不快活,跳進泳池自杀,卻被吉妮救起。
在硬幣上刻yes和no,作一切行動的準則。
硬幣令他避開了火車,但在浴室里被人誤杀。
3.他誰也不選,跑向小路。
尼莫開始寫作,以上的一切均來自他創作出來的世界。
他吹起一片樹叶,這片樹叶可能致使他父親和母親相遇,從而有了他;也可能沒有相遇,根本就沒有尼莫這個人存在;也可能是令尼莫出車祸成為植物人。
尼莫創作的世界互相影響、浸透。
譬如2.1.1里的尼莫,去火星上扔2.1.2.1里死去的艾麗絲的骨灰;而2.1.2.1里毁容的尼莫參加了車沖進河里的尼莫的葬禮,並見到了寡妇安娜。
─────────────大致就這樣吧,有錯漏的,歡迎指出。
這部電影構思奇特,但太墨迹太拖沓了。
要命的是,女角太丑。
找到一個難看的女角已很不容易,難得的是里面的女角全他媽的難看得要命,真不得不服了導演,專門收集丑女。
大大拉低了電影的可觀性。
片頭的鴿子,真聰明啊。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香港的舒琪老师在给李洋《迷影文化史》的序里写道,电影的本质就是bigger than life,比生命更大(同一句Bigger Than Life,或者就是Nicholas Ray的高于生活,比生命更重要)。
这句话可以做多种解释,比方说电影是一项放大的艺术,我们保持仰望的姿态去观赏它;再有,电影可以对生命进行再书写,借助布景化妆蒙太奇等多种手法,做到人物多变和时空的无限大。
杨德昌的《一一》里有句更直观的描述: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看过《无名先生》,你会更真切地理解以上这番话。
影片无异于把一个人的生命复制成三份,交叉打乱、喷射开来或逆向发展,结果要么死胡同要么无结局,最后一切土崩瓦解。
许多观众跟着导演兜了一大圈,岂不料又回到了令人丧气的原点,一看他在那边笑而不语,这实在叫人气愤。
可如果真以一个八岁小孩的眼光来看世界,那《无名先生》无疑是充满着感伤——这难道不正是“我也老了”的心酸么,看透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未来世界里,118岁的尼莫满脸老年斑,口齿含糊不清,什么都记得又什么都不记起,他像一具空荡荡的躯壳,行将就木。
即便《无名先生》是一部虚构的自传型电影,即便故事的始端只是父母离异的童年阴影,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源自常见的个人式生命体验。
正如片名所传达的意思,尼莫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导演本人。
尼莫报出自己的出生时间,我起了个念头,一查发现,导演雅克·范·多梅尔的生日是1957年2月9日,而尼莫出生于1975年2月9日,年份数字的最后两位颠倒了一下,而日期是一模一样。
换言之,多梅尔以编导身份亲自参与了尼莫的生命之旅,他让尼莫遭遇无穷多的选项,主观的或客观的,有远在天边也有近在眼前。
其中恰恰会有普通人所揪心的一些细节,他们在生活中随时可以遭遇到。
就像最简单的,怎样靠近一个女孩子,怎样开口说第一句话,也许这个真的会决定你的一生。
《无名先生》的题材并不陌生,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有部《机遇之歌》,三段式三种生命,选择加如果。
这类题材经由后来一系列电影的不断摘抄翻新,在影迷圈里一向是较受热捧。
原因很简单,导演故意留下问题,让观众参与其中作比较,掂量轻重,找到属于自己的选择。
这种电影需要一个强烈的移情作用,如果我是主人公、如果能事先知道结局,我该怎么办。
但《无名先生》不是加了升级补丁的《机遇之歌》,它是一本百科全书版的《机遇之歌》。
从信鸽迷乱到蝴蝶效应,从耗散理论到平行世界,从单向时间到多维空间,从宇宙的膨胀、塌缩到混沌,多梅尔充满耐心地讲解了起来,以尼莫当实验品,从家庭、爱情到个人生命,一一例证。
这不是一套苍白无趣的文字说教,几个国家的实景拍摄,有虚拟的未来世界和遥远的外太空,任何有点眼力的都能看出《无名先生》把钱烧在了哪里,那些特效还真不是纸糊胶水粘的。
至于电影语言基本功,如果留意下镜头的焦点变化、剪辑和转场技巧,多梅尔从未让人失望,影片精致而美丽。
如果尼莫的生命是一棵树,无论顺着生还是倒着长,是枝叶还是根须,它终究会入土。
这是包含哲理的人类困境,也是一种悲观失望论调。
所以有人把《无名先生》当爱情片来看,只取安娜一段,那样做其实也挺不错的。
毕竟在一些人看来,即便面对生命,爱情也可以取代一切。
【外滩画报】
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看明白了这部电影看了许多影评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也看明白了其中的内容不过我想说说我的看法先从故事内容开始再说内涵内容里面118岁的nemo开始回忆,他的回忆里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人生我们细分一下nemo所遇见过的分支吧1.9岁的他跟随父亲留在了欧洲导致了四个结局①nemo遇见了elis但是被拒绝,导致车祸成为植物人②nemo遇见了elis并且成功结婚但是elis在honeymoon路上不幸遇难,nemo实现诺言带着elis的骨灰去了火星,并在火星遇见anna,最后遭遇太空流星死去。
③nemo遇见了elis并且橙红结婚但是elis并不爱他,elis爱的自己15岁时喜欢的那个男人arbert,但是arbert已经变成了肥男,去elis的理发店剪头elis并没有把自己回忆里深爱的男人认出来。
因为elis知道自己不爱nemo,她知道自己对nemo和家庭是不忠诚的,是伤害着爱着自己的人的,所以她很自责,导致严重的抑郁症。
nemo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出现了强迫症状(烧掉自己汽车)。
最后nemo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淹死。
④nemo遇见了elis但是被拒绝,随后赌气娶了jean。
一个他不爱但是爱着他的亚裔女性。
为了报复,nemo发誓要做一个成功男人,有房有车有存款有个巨大的游泳池。
他成功了,但是他不爱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厌恶。
于是有一天,他决定走出去,单纯的使用一块刻着yes和no的硬币帮自己选择。
于是他最后选择了一条离奇的不归路,被黑帮份子枪杀。
2.9岁的他跟随母亲去了加拿大导致了另外两个结局⑤nemo遇见了anna但是在安大略湖畔为了掩饰自己不会游泳而在自己所爱的女人面前胡乱说了一句话而导致这段感情不了了之。
(年青人常常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导致这种结局)⑥nemo遇见了anna,并且发展迅速,两小无猜,私定终身。
但是因为双方父母再次分开,使得anna去了纽约。
虽然成年后nemo和anna最终在纽约地铁中心相遇,但是因为nemo选择了廉价牛仔裤而导致南美某牛仔裤工厂破产搬迁再导致某失业的牛仔裤加工肥男无所事事在家煮鸡蛋再导致煮鸡蛋的蒸汽引起蝴蝶效应致使两个月后的北美下起了暴雨最后导致nemo手中的电话被雨水冲刷。
电影里使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我没听过那句所谓的中国谚语,但是我感觉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报应”还是通俗一点,“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失落的nemo只有每天都去灯塔等候anna的出现。
这里注意,这是个happy ending,anna最后出现了。
以上就是6个结局外加一个未被印证的结尾⑦nemo在太空船内就被流星雨击中死亡。
通过故事内容我们再来看内涵影片中描述了三个大的理论:信鸽迷信,蝴蝶效应,弦理论。
这三个理论就是构筑这部电影的基础。
中间导演还穿插了对人类之间性和爱的理解。
其实这三个理论在电影里,我个人认为在排序上应使用倒推的模式去理解。
首先是弦理论的提出,我们所存在的三维空间(长宽高时间够成的时间),是有六面性的。
那么我们可否假设是六个平行的世界或者n个平行的世界。
6个结局?
然后如何导致我们进入不同的平行世界?
是我们的选择,还是宏观的蝴蝶效应?
最后蝴蝶效应其实就是一个因和果的哲学问题。
而假如每一个业障都是the right choise,那么我们所谓的因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所在意的导致结果的原因和行为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我们是否就是那只自以为是的鸽子呢?
故事里的anna,elis,jean。
分别代表的是两情相悦,你爱的但不爱你的人,你不爱的但爱你的人。
这样的命题,是否触动了你的某根神经呢?
自然,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充实的故事,而结局,不过是导演自己的喜好而已,并不代表什么。
很多人说这些结局其实都不过是9岁的nemo臆想出来的。
我感觉这都是真实的,只不过是nemo人生中做出的不同的选择而产生出来的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结局。
这里有两个细节,一是未出生的nemo在天堂,因为天使没洗去他的记忆,所以他记得一些他出生前的事情(假设这是真的,和我们说的没喝孟婆汤一个道理),那么这是否就是nemo的思维可以在众多平行世界里穿梭的原因?
我假设这是一个可行的命题,那么可以解释为什么nemo年轻时会时常记忆混乱,将身边的女人和孩子认成他人。
二是,老年的nemo和年轻的nemo的对话。
老年的nemo使用了已经注定的对白这样的句子,是否说明其实命运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无论你如何选择,其实都是注定的。
而你需要做的,不过是走下去。
老年nemo用了一连串的假设,说明年轻的nemo的存在不过是一连串幸运的存在的结果,而如果nemo继续幸运的存在下去的话,就可以活到118岁,否则,34岁必死。
这是否说明118岁的nemo其实是第⑥个结局也就是第6个空间里的nemo,毕竟只有这个结局里nemo才没有死去,而且在老emmo临死的last words里,他看着远方,吃力的喊出的不是别人的名字,是anna.不过他并不后悔拥有其他空间关于自己的回忆,老年的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对和错的选择。
但是他提出了另一个假设,那就是不去选择,电影里给出的答案是“give up"(小nemo逃跑时路牌上写着的),这是一个未知的结局。
电影里不过是表明当小nemo选择逃避的时候,上面的6种结局都可以被重写,但是却不能被否定。
婴儿时代的nemo有过这样一段称述:Why i'm me, not someone else?Why do we remember the past but not the future?So , dose he really exist?小周公梦蝶啊。
其实写到这里,我自己也乱了。
逃避其实也是一种选择,不是吗。
选择我爱的人,还是选择爱我的人,还是选择相爱的人。
这些我能决定吗,能选择吗,还是一早就被注定了的,被一只来自北美的蝴蝶或者南美的蒸汽或者日本的树叶。
又或者我只不过是一只迷信的鸽子。
其实我不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我被其鲜明的色彩,充实的内容,明快的节奏,复古的音乐,缭乱却有条理的剪切所吸引,但是我的确不喜欢它所表达的含义。
因为我是矛盾的人,我深陷在我所做出的选择当中,我在这所谓的结果中挣扎。
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哲理性的安抚,这和有人对我说“生活就是被强暴,如果你不能反抗,就学会享受”有什么区别。
我是一个茶几,要是哪天不爽了,我就把上面的杯具都砸了换成餐具。
整部电影用阿甘老妈的一句话就能概括了
说得太多、抄得太多、致敬得太多,反而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惊悚片-科幻片-噢,法式小清新-怎么又变弦论科教片了-想建个豆列叫:量子力学对电(lan)影(pian)的贡献。
2010年代的最后一晚跨年代之夜选择了这部作品的导剪版观看。一部融合[机遇之歌][蝴蝶效应][彗星来的那一夜]等多种科幻时空模型的迷幻之作。实质上一点也不烧脑,只是剪辑得比较眼花。可以看作一个人的几种不同人生可能的乱序混剪(“超弦理论”叠加扭曲的维度的视觉化呈现),也可以视为记忆混乱模糊的至老之人探索回忆与过去的历程,或者小孩子在人生分叉点上选择困难时的脑洞大开。总之,过去似乎尚未到来,而未来早已逝去。越到后面越显冗长,不过形式上的花哨与精致依然令人大呼过瘾,在这一点上,影片恍若一本展示五花八门的匹配剪辑与过渡转场的可能性的教科书。部分镜头令人想及[梦之安魂曲]。PS:对游泳/溺水的执念与恐惧,追不上的火车,在灯塔边守候,按约定到火星上洒下你的骨灰。(8.5/10)
你凭什么确信 你是真实存在的 你并不存在 我也不存在 比盗梦牛逼多了 渴望精神分裂思维分裂生活分裂的朋友们的良药 不知不觉又是一个150分钟
好久没碰见过墨迹到没完没了的导演了
过目就忘的片
可以说极为精彩,以后有机会应详细分析。
过于琐碎了
伟大而震撼人心的电影!人的一生,如果可以改变,多好!?
忧郁,激情还是富裕?Blue,Red or Yellow…墙塌了,男主所愿不过一个爱字。安娜,从以后看以前,走出白圈,拨零零零,抱紧消失在昨天的你。大悲大喜,有平有奇,耀眼之爱,白首难离。
简单的故事,复杂的人物。虽然整体有些混乱,但是不耽误喜欢。
u have a choice
不想看完
"Everything could have been everything else and it will have just as much meaning. " -Tennessee Williams
- -帅哥多点镜头可能会打5星
不能说我看明白了,所以推荐下,希望别人能来看,把它看懂。看的过程并不享受,任何有死老鼠出现的电影都没法博得我的好感。但我喜欢混乱、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似有玄机,也许就真的有。
看这个电影,思维太跳跃了!多维空间交叉人生,到底是什么?真是一个9岁小孩子的想象么?
一切都很好,场景质感、音乐、演技、特效,就是故事太冗长拖沓了有点想睡
没看懂,不过和安娜的情义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