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了豆瓣的短评才看这部电影的。
起初看评论,只是一部平庸的谍战动作片,没有新意之类,差点就放弃了。
还好,看了后面一些详细的评论,知道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谍战动作片,据说没有突破传统的一些套路,但各种元素已经具备。
我想,这不就是我所要的?
我是一口气看完的,情节紧张,节奏很短而快,衔接紧凑,动作也到位,剧情峰回路转,实在是一部很不错的间谍动作片。
有人说,没有新意。
我要说,每年那么多电影拍出来,哪有那么多创新?
每天都看新的电影,估计你的感觉器官也要瘫痪了。
一部电影,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法,设计什么样的剧情,只要能逻辑完整、情节扣人心弦、剧情令人沉醉其中,这就是一部好电影。
有人说,这不是一部高成本电影。
我想说,堆积很多汽车在一起碾压,炸毁一幢幢高楼大厦,这些镜头在烧钱的同时,也麻木了我们的神经和精神,何不省省?
总之,值得一看,强力推荐!
演特工成爆款的型男比比皆是,除了一系列的007之外,阿汤哥、马特、科林、甚至憨豆,皮尔斯·布鲁斯南这次在《谍影特工》礼演的彼得特工,与以前风流倜傥的经典007形象相比,真可谓蛮惨的,为CIA卖命三十载,冷面杀手动辄脑浆飞溅,所到之处一片荒芜,人送外号“十一月杀手”。
期间与俄罗斯间谍娜塔莉亚秘密相恋,生下小女儿,心有牵挂金盆洗手,于是洛桑湖边休憩,独自抚养女儿,等待俄罗斯的间谍妻子归来。
看过古龙小说的同志们肯定知道,一般如此开头,后边必有惊天陷阱,《谍影特工》正是如此。
昔日战友使命召唤,彼得率徒梅森前往莫斯科带回“处于不稳定状态的”间谍妻子娜塔莉亚。
任务收到威胁,梅森枪杀娜塔莉亚,彼得在梅森的评价表格上写上:不合格,建议淘汰。
两年后,掌握某重要证据的挚友被梅森枪杀,临死前,此人给彼得留下了一个人名:米拉。
到这里,这条线索让彼得揭开谜底,CIA利用俄罗斯政客上位的野心,帮助政客发动战争,试图掌控俄罗斯。
娜塔莉亚因为知道真相而被灭口,无数平民遇难、部队为国战死。
平民小女孩米拉,原本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乱世被政客掳走,遭受性虐待两年,出逃塞尔维亚,改名换姓,以异国人的身份帮助战乱中逃离的女子,英文流利,善于伪装,嫉恶如仇,不愿回忆过去……最后,当然是有人情味的特工和勇敢善良的小女孩,浪迹天涯《谍影特工》貌似年代跨度、地域跨度以及人物出场都很多,但单线叙事的方式浅显易懂,前十多分钟交代故事脉络和师徒对立的主题,动辄街头遭遇战,追车、逃亡、狙击让你目不暇接,观众很快就能入戏。
即便后边格局越来越大,依然不失紧张气氛带来的感官愉悦。
难能可贵的是格局再大,《谍影特工》也做到了情节紧张刺激,节奏短快紧凑,动作剪辑到位,剧情峰回路转,横跨俄罗斯、塞尔维亚、黑山、美国等多个国家,地缘政治性让整部电影显得颇有格局和气势,实在是一部很不错的间谍动作片。
凭心而论,皮尔斯·布鲁斯南是我这等年龄观众心目中最佳特工形象之一,这都拜前任007这个角色的魅力。
而《谍影特工》更像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卸任007之后,再来了次番外篇,虽然电影里,布鲁斯南不再年轻,甚至形象有些邋遢,但举手投足间绅士风采必现。
虽然少了香车和前卫的高科技装备,甚至连美女都搞不定(不是一出场死掉,就是宿敌昔日的玩物),但这个特工凶狠与老辣要比007牛很多,口味重很多,动辄爆头,血浆喷射真是过瘾。
而欧嘉.科瑞兰蔻、“小鲜肉”卢克.布雷西也蛮养眼。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看看《谍影特工》吧,一个半多小时的片子毫无尿点,看完感觉只过了半小时,你说爽不爽。
《谍影特工》,2014年美国电影。
主演是Pierce Brosnan和Olga Kurylenko,前者是前任007,而后者在现任007的《量子杀机》中扮演了邦女郎。
所以本片可以看作是一部007外传。
故事讲述一个退休了的美国特工,卷入了CIA和俄罗斯国防部长候选人之间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中去。
虽然本片没有大场面,却难得是一个故事情节稍有些复杂,而且节奏仍然很快的特工电影。
虽然有一些小瑕疵,但是男主角身手好,女主角身材好,消遣时间看看还是不错的。
另外说一句,Kurylenko已经演过类似的角色好几次了,都是被俄罗斯高管欺负,却被杀手救出,然后反戈一击的角色。
记得前一部她演的这部电影就是《杀手代号47》,故事情节和本片也有些相似。
看到了007的影子,特有的美国特工的不羁与冷幽默。
在阴谋间周旋,在试探中分清敌友,有美女为半(虽然这部里不咋的,走路姿势确实妖娆),半人半神的队友,最后深藏不露的老王在各位追求正义的使者的不懈努力下,在观众无数的肾上腺素的堆砌下,浮出水面,一番赞赏之后(我的计划如此周密最后居然被你识破,看来我还是小看你了!
如此云云)然后被主角击毙,在结局里,各个大神君子挥手再见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加上一个镜头出人意料,导演告诉我们:还有续集呢,大家不见不散啊要捧场啊!
皮尔斯布鲁斯南演这种鹰派谍战片还真是拿手,远远比他的生活剧有看点!
这片黑俄罗斯人黑得毫无人性,美帝真该歇歇冷战思维了。
虽说本片总体上中规中矩,但是对导演罗杰唐纳森拿捏得火候不错,尤其是布鲁斯南和欧嘉柯瑞兰蔻两人足以撑起整部电影。
本片的节奏明快,剧情较简单,关键是力度合适,猪脚的表演得当,虽无出彩但也不过火,值得看看!
带徒弟出任务,前脚告诉他如果要讲感情养只狗吧。
后脚看着对方举枪,却因平民而下令不射击。
你是特工,不是警察,如果要保护所有市民的安全,是根本无法完成任何任务的。
当然电影为了给主角塑造高大全的形象,就让他即技能满点,也善心满点也是常事。
但往后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几年后已经退休安享晚年的特工。
突然被老搭档找去营救自己前妻。
首先作为前妻的招募人,他退休的时候应该带她一起,当然除非那时候已经变前妻了。
不过既然那时候都不想着,又这么多年不闻不问,现在何必拼了命去救。
而更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老搭档,作为一切的幕后黑手,常年和男主搭档的他,应该是最了解男主能力的人。
他居然费尽心力去找一个这么难对付的人来坏自己的事。
也是为了拍部电影,把自己都豁出去了。
男主杀了狙击小队后发现徒弟,应该马上明白是中情局的事了。
而后再次遇到徒弟追捕,毫不犹豫的将其他追捕人员杀死。
那些也是CIA的青年才俊啊,和他徒弟一样也是听命于上司命令,却如此就能轻易击杀,这还是那个为了平民,宁愿自己被歹徒枪击,也要下令阻止徒弟射击的人吗。
当然还包括刀割徒弟邻居股动脉。
原本以为只是吓唬,可是汩汩喷出的鲜血根本按不住。
女主亦然,影片没有交代她是如何逃出魔掌,如何伪造身份的。
但作为身份伪造的人,和第一次见的记者约在餐厅,第一次见面的服务员让她去前台接电话,然后接到了一个面还没见的陌生人打电话告诉她有危险,她是如何判断该相信谁的?
选择之正确,就像事先看过剧本。
另外Federov为何要把Mira的照片和相关证据存放在自己办公室的保险箱中。
那时他只是将军,现在变成总统候选,办公室肯定换了。
也就是特意移过来的,说明他重视这个秘密。
可既然重视,明知有一个知晓一切的威胁存在,又为何一直等到资料被盗后才开始寻找Mira。
如果Mira刚一逃走就开始追查,很可能,对,很可能就没这部电影了。
徒弟邻居靠猫勾搭男人上床,结果先被上,后被割。
送去医院之后就杳无音讯。
真是酱油的彻底。
Hanley当上领导之后,连伪装都懒得伪装了(估计原因是因为观众已经知道了)。
直接就抓孩子威胁,一副黑社会嘴脸,他就真的拿CIA当贼窝了?
他难道就不怕偌大的CIA,有这么一两个有点节操的吗?
结果傻了吧。
Pierce Brosnan老的已经完全无法靠颜值了。
当年最优雅007,已经成为了敢死队级别的老头了。
Olga Kurylenko此片中的扮相直接秒杀当年她邦女郎时候的样子,第一个镜头,一件白衬衫就倾国倾城了。
本片让不同时期的邦德和邦女郎一起演绎特工戏,多少还是冲着观众的情节去的。
老007搭档新邦女郎,女主三分神似当年的苏菲玛索,差点有些黑日危机的既视感,蛮喜欢这种有点亚裔面孔的歪果仁。
不过我只想说,谍影特工14年上映勒片子16年才在国内放映也就算了,尼玛被删减得完全影响剧情了有木有,床戏你删也就算了,连最后法庭陈述你也删,我大天朝勒广电衙门真是棒棒哒,呵呵。
情节简单直接粗暴,首先将军是真的深情。。。
,保险柜里放个照片够宝贵了!
而且要找这么个人很难吗??
居然也能假死骗过俄罗斯特工,其次师徒俩人相爱想杀也转变太快了点,能不能给点铺垫?
最后boss大反转也是一脸懵逼。。
感觉可能小说比较优秀,电影太仓促,除了给女主身材好评,长得有点像山寨版苏菲玛索?
好莱坞特工题材影片在中国出奇的受欢迎,这样最经典的系列电影《007》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007系列电影中以布鲁斯南塑造的“邦德”形象最为经典。
然而,今日由老邦德布鲁斯南主演的电影《谍影特工》在中国上映,必然会引发春节过后新一轮的观影热潮。
近年来,特工电影俨然进入黄金时代,先论是《谍影重重》还是《碟中碟》抑或是耳熟能详的《007》系列,都因紧张刺激的剧情和险象环生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奉为经典。
《谍影特工》这部电影也一样。
只不过,此前曾在4部007作品中担纲主演的布鲁斯南此次饰演的不再是老詹姆斯•邦德,而是一个比邦德更理性、更冷血、更心思慎思的前CIA老牌特工。
在本片中,布鲁斯南并未全盘复制老邦德的风格,而是另辟蹊径重新塑造一个看似冷血实则温情的老特工。
事实上,在影片中,布鲁斯南想要做绝非简单的伸张正义或仅仅为死去的亲人复仇,而是洞察真相,进而改变历史。
老特工本已退休,但因阴谋袭来、亲人受害,不得不向邪恶宣战,一向不拘言笑的布鲁斯南在这部电影中就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人物、英雄符号和精神标签,尽展男性正义与柔情。
近日在新媒体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梗,“邦德睡的女星最多,但却赢来了更多女性观众的喜爱”,这就是男性的魅力。
布鲁斯南身为特工在电影里依然英俊潇洒,出手不凡,伪装大使处变不惊,面对阴谋果敢机智,与敌人枪战更是令人血脉喷张。
枪枪毙命,弹弹爆头,不由得让人惊呼我们熟悉的那个007詹姆斯邦德又回来了!
而且除了耍帅扮酷之外,南叔在电影里还以身作则向后辈展示作为一个特工的自我修养,并且引领小跟班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最终弃暗投明。
老邦德带领小鲜肉“上道”这让笔者联系到了《特工学院》。
电影《谍影特工》的结构非常紧凑,杀戮、复仇与枪战,反转丝丝入扣,这让观众的观影情绪步步升级!
以往的特工片很容易陷入简单的正邪纠缠,而《谍影特工》则让布鲁斯南饰演的老特工,去面对自己训练过的弟子。
政治阴谋和师徒情谊构成了影片两个层面上的双重张力,既有大氛围的紧迫,又有小情感的细腻。
必须要赞导演在一些小的细节和道具运用,俄罗斯轮盘的残酷,安全带的妙用,兵器带来的血浆喷涌等等尝试,都在独立的动作场景里都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每个人都憎恨阴谋与邪恶,但当阴谋与邪恶来袭,我们每个人都不惧怕。
布鲁斯南在电影中告诉我们,子弹与杀人的哲学,并且提醒他的弟子,正常人与杀手,你只能选择一种人生,因为一旦入了行,“爱在你的人生中毫无位置”。
这就是特工哲学,也是特工人生。
紧张刺激的剧情,当然也有细腻的情感展现,电影中最感人的画面是“彼得”脱险后一手拉着女儿一手拉着“爱丽丝”踏上了电梯,这一刻他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和爱人身份,不再是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十一月的杀手”。
硬汉柔性在这一刻,令人敬畏。
应该说,电影还是不错的。
无论是老牌帅哥燃烧余热、新品小鲜肉耍酷卖萌,还是女主的完美曲线,都是影片看点。
植入广告显然存在。
既有专注三星LOGO的镜头,也有车头奔驰、车位宝马的搞笑。
情节节奏很快,同时具备了谍战片必备的枪战、车战、床战(被删减)内容,可以说情节中规中矩,综合来看总评也就是马马虎虎。
那么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会有这样一部有着莫名其妙政治元素、似乎隐含着什么隐情的影片在全球上映呢?
我想问一句,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让我们回到电影剧情。
老牌CIA得到情报去营救爱人,爱人却在一起逃亡时被自己徒弟杀死。
老帅哥愤怒追查真相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自己被卷入了很多年前一起政治阴谋。
而他所遇到的一切,都是那次阴谋的衍伸———而这个阴谋,就是——车臣战争的起源,来自于米国和俄国的共同策划!
一场看似是俄国内战、引发了无数人抛洒鲜血的战争,实际上,却是来自大洋彼岸——车臣 战争前,米国特工得到白宫授意,策划了那起爆破事件,从而诱发了战争!
......真相真是令人发指!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刽子手?
是谁发动了这次战争?
箭头直指当时的白宫。
那么当时白宫的话事人是谁?
答案是:比尔克林顿!
时任民主党党魁,同时也是希拉里克林顿——也就是目前正在参加米国2016年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的丈夫......那么,我再问一遍: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会有这样一部有着莫名其妙政治元素、似乎隐含着什么隐情的影片在全球上映呢?
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柯瑞兰寇的短发造型真美 有点像时间规划局中的阿曼达
—— 陈腐的味道处处散发在片中各处,既无致敬经典又无推陈出新,散乱的叙事和恶趣味的人设,在不该出现的年代偏偏出现,布鲁斯南仍旧带着深深的邦德痕迹,如今的动作片好似同类项,大同小异。
竟然还不错,爆米花电影。女主身材真棒,据说都是删减版的。有6min删减。
烂得惊天动地,剧组非常穷的样子,都炸不起贵一点的车。。
布鲁斯南,我跟你说,都白瞎你这个人儿了
实在乱七八糟
还不如一触即发那部烂片,布鲁斯南都这么大岁数了,能不能别老吃007的剩饭了
看看型男养眼。爱美色。以前爱美女现在美男也爱了。89年的小哥也长得太着急了。老外成熟的太早。原来他象年轻时的肖恩宾,都是同款猛男硬汉。
啪啪啪啪,好帅的小哥,啪啪啪啪
算合格的特工动作片,至少节奏紧凑,不拖拉
220905.★★★ ★/☆.i love Olga!(难为CIA众龙套拿几分钱就办几分事,薄命还开摆,因为被动躺下组织也不在乎……)
冲着007来的,但是故事很平淡,看不出007是好人还是坏人
硬派特工片,但太老套了,纯粹是冲着布鲁斯南和欧嘉去的。
zp
提及最为广受欢迎的007,曾以《黄金眼》、《明日帝国》等系列电影广为称道的皮尔斯·布鲁斯南无疑当是不二人选,已年过六旬的他,在《谍影特工》中以一场另类邦德的特工再战,令人仿若再度看到了那位昔日的孤胆英雄。
布鲁斯南演的比他每一次007都要好,因为没有让他去耍帅扮酷抛媚眼。剧本还是不够扎实,几处伏笔有的精妙,有的俗套。女主真的是美到极致,缺点就是演技好像一直没什么长进。
原来真正的战五渣是传说中的大BOSS俄罗斯女杀手= =还以为结尾要打一架差评差评!
第七任邦德和第二十二任邦女郎
老特工要拍出迟暮感才是味道,布鲁斯南还是魅力四射的。关于影片的内核,俄罗斯车臣战争的所谓”内幕,总是带有冷战气氛和反俄惯性。
喜欢特工片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