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的片子,从片名里完全看不出个所以然,细看完,三个男人一台戏,讲了充实的一年,有趣的故事,是部好片。
一开始鸟人一说,不由想起尼古拉斯凯奇那那部沉重的《鸟人》,幸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影片,这部可是喜剧呢,讲的就是鸟人即热爱鸟类人的故事。
何谓The Big Year?
我们就跟程序员布莱德分道扬镳找到第二春的前妻听到的反应一致,云里雾里间,三个竞逐的主角分别登场亮相,才答了疑。
估计就只美国有的一种竞赛,这种一年内在一定地域内看谁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最多的竞赛,风靡“鸟友”。
三个主角来自竞赛当中的追逐者,尽管各有各的生活,却不约而同地从工作与生活中争取出一年时光里参与竞赛。
卫冕者肯尼奔着卫冕的目的,程序员布莱德忠于自己的热爱,CEO司徒要圆多年的梦想,这一年的大年,谁都想获胜,对于鸟友,大年里的第一鸟人是个最高的荣誉,是梦想获得的加冕。
但谁又没有自己的生活、烦恼与责任?
观鸟机器肯尼痴狂维护的荣誉,在一心想要生个孩子的太太面前并非是最重要的。
老大不少的布莱德既要顾着程序工作,又囊中羞涩还得不到父亲支持,幸而一级棒的妈妈与好友无私的支援。
富有的退休CEO倒是家庭和睦融融,获得一面倒的支持,但是合作伙伴的需求使之退而不休,更因为迫切的支援错过了一次观鸟的绝佳时机。
这一年的观鸟事情就在三个男人的际遇里展开,故事来源于同名小说,很佩服编剧把三个角色刻画的很鲜活,情节很喜剧。
从海报上看,三个鸟人高低错落,各有各望,刚好是我喜欢的主角排位顺序。
胖子程序员性格讨喜,语言诙谐,全片中很喜欢他与父亲在医院里和乐的一幕,从不被理解相互对立到借以鸟类照片拉近距离,自然而细腻的表达,打动了我,更别说后面还有一起雪中观猫头鹰的静默温馨了。
他和爱鸟女的感情着墨不多,但生动直接,不得不说表演有加分。
退休CEO司徒每每把合作伙伴气个半死也很搞笑,爱人的支持很有爱,隔代新生命带来的感动也改变着一些东西,与程序员的友谊增加了这一年的获得。
对比之下,卫冕者肯尼滑头得很,耍人不倦,得罪人不在少数,真的坏也坏得很经典,看看安妮与岛上人的反应就觉得很透彻,但是对鸟类是真心喜欢,车祸那个插曲我就很喜欢。
他完全是应了有舍有得的说法,是他自己选择而收获的结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显然这一年,是充实的一年,不仅仅是鸟人的大年,也是生命的大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选择与追求中,收获了不少。
打动我们的这些故事,是因为对鸟类真实的喜爱,对梦想不弃的追逐,还有人与人之间融合的感情,在同一条路上,有知己相伴相行,共同前进,不亦乐乎。
除了人物,鸟类的出场不少,出色的用色加上记录式的旁白,增色不少。
配合观鸟主题,片子里有大量迷人的风景。
通过高清片源观赏这样一部片子,确实是不错的享受。
如果我在观鸟之前看这部电影,可能只会觉得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吧。
今年开始观鸟,特别能共情里面的人物。
羡慕肯尼有钱有闲能随时随地放下一切去观鸟(当然他对他的家庭确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当斯图为事业牵绊赶不上去观鸟的飞机时也会感同身受为他着急,如果是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观鸟,我肯定也会不顾一切。
我现在的状态最接近于布莱德,全职且观鸟,但是他能做到听到鸟讯立马请假去观鸟,而我只能周六周末出去观鸟,还是他更有勇气一些。
以前在我的认知中,城市的鸟就是麻雀、鸽子、喜鹊、珠颈斑鸠这些。
今年过年,当我在小区拍到了黑喉红尾鸲的时候,我身体里的某一个开关好像突然就打开了,从那以后,我注意到,光是城市中的鸟就有非常多种了,白头鹎、乌鸫、鹊鸲、红头长尾山雀、白鹡鸰、灰椋鸟、喜鹊……太多太多了。
城市公园里的更多,边缘一点山林里的景区随时随地都能开出sr、ssr级别的美丽小鸟。
观鸟之后我意识到一点就是观鸟是需要运气的,有些鸟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有些就需要特地去找,有些哪怕特地去找,也需要极大的耐心与运气。
所以当布莱德他们在海岛上看到婚飞的白头海雕,那一刻的震撼人心,足以令人落泪。
还有布莱德和父亲一起去找乌林鸮,当他意识到亲人比鸟更重要调转回头的时候,屏幕前的我格外动容。
最后他找到父亲的同时,也找到了乌林鸮,那一刻,我不得不说一句,这大概就是命运的馈赠吧,命运会回馈善良的人。
人一生能有一个为之倾尽全力的爱好,这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爱好,能给人希望,给人动力。
观鸟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为了观鸟,周末我不会在浑浑噩噩在吃吃睡睡中度过,我愿意一大早6点起床,跑去山林里观鸟,愿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一天走2万步,就为了看更多小鸟,捕捉它们美丽的可爱的瞬间。
肯尼、斯图、布莱德的行为看似夸张,只有观鸟的人懂得,这部电影并不悬浮,我们观鸟人是这样的。
最后祝愿每一个观鸟人,都能用眼睛,用相机记录下来自己心仪的小鸟。
放一点我拍过的美丽小鸟吧
北红尾鸲
橙翅噪鹛
红尾水鸲
红胁蓝尾鸲
绿背山雀
戴胜
领雀嘴鹎
酒红朱雀
栗背岩鹨
棕头鸦雀
棕胸岩鹨
纹喉凤鹛
普通翠鸟
红头长尾山雀
红嘴相思鸟
从所有人都还在用翻盖手机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有些年头的电影了,Sheldon在电影里客串了一位鸟类博主,这时候《生活大爆炸》刚出第五季。
因为过于冷门,所以今天有公众号推才看到这部电影。
“观鸟大年”是一项确实存在的鸟类爱好者之间的比赛,比的是一年之内,谁能在限定地区(非全世界)看到最多种类的鸟,谁就赢了。
虽然比的是“看”到,但如果你能通过叫声分辨出鸟的种类也算数。
没错,无需拍照记录,全凭自觉。
三位背景、性格完全不同的观鸟人,为了赢得“观鸟大年”,在鸟类和人生之间做出了各自的取舍。
故事简单但不松散,温情但不俗套。
不过电影最大的亮点,当然还是千姿百态的鸟类与震撼心灵的自然景观,结合了主人公跋山涉水的历程,会比看纪录片有更多的情感代入。
其中在阿图岛观鸟的一段很大胆地用了Viva La Vida做背景音乐,非常戳人。
为了观鸟而耗费一年的时间,甚至可能还要放弃工作和家人,到底值不值得?
这就像“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能定义一个人的,只有他所热爱的东西。
但我认为的热爱不是指你为它耗费的时间、金钱,或者承受的不理解,尽管这些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是当你选择了它时,你也清楚地知道它选择了你。
这个时候我才会说这是我所“热爱”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感兴趣”。
这不是一篇愤慨的吐槽文章,只是一篇业余的影评。
我冠以此名实在是《观鸟大年》这个中文名字翻译的我很不喜欢。
美国人总会自发的做一些自得其乐的事情,观鸟就是其一。
《the big year》顾名思义中文直译“大年”,可是总听起来生硬无比,缺少了太多的内涵,我历来为英语所累,自然无法造出什么信达雅的名字,但不料一回头惊奇的发现,中国人早已造出了“鸟人”“鸟事”的伟大词语,故发扬拿来主义之精神,冠名以《鸟人鸟事》,虽然它可能被贬义的解读。
“birding"或是观鸟,这种事情自得其乐的意义大于一切,我们无需纠缠于生活价值观的宏大命题,只需明白它其实植根于每个人的小小趣味中,或许常常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各种滋味只在心中。
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理区划之中,尽可能多的看见更多的种类的鸟,拍照与否皆可,年终自己报数据,数量最多者为冠军,即“第一鸟人”。
这种比赛无人监督,无需证据,无需组织,一切皆来自自愿。
片中说鸟友们的诚信植根于他们坚信的来自于古老的一种内心信仰,如果我们中国化的翻译就是“一切凭良心”。
关键之处在于同道中人的共同兴趣架构出了一切,譬如我们常常会见到世界上最大的牛仔裤,或者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糕等等诸如此类的世界纪录,仔细查知也许这些东西不会出自于IT精英或是金融才俊,但极有可能是一个牛仔裤设计师或是制作者。
这既所谓的兴趣,也就是胖程序员告诉他父亲的自己的小小的“hobby”。
言归正传,影片讲述了热爱观鸟的三个人,天赋异禀但囊中羞涩的胖程序员,挣扎与退休与事业的CEO和会为了观鸟做出一切疯狂举动的卫冕冠军,三个鸟人的鸟事。
本片无噱头,无情绪,无跌宕,无笑料的平铺直叙而来,中间讨论的是理想与生活与感情的交缠关系,最终胖程序员位列第二,第一鸟人继续卫冕,CEO老头第四,可是最后程序员告诉CEO,我们已经赢了,不是吗?
而冠军最后的孑然一身颇有高处不胜寒的悲壮,这本不是一出诱人的大戏,但却让人看得轻松舒服有爱,这样的观影感受本来就殊为不易了。
片子前部似乎在讲述为了你的理想是否可以放弃工作或是生活,但是到了后面当挑战“big year ”成为三人的目标是就变成了目标与兴趣的抉择,程序员和CEO都是战胜了生活的舒服走出心中的困境,尔后观鸟成为了一种类似于修行的方式,继而回归生活。
但当然他们回去发现,生活也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爱,亲人之爱,情人之爱等等。
而舍弃了爱的冠军,则显得多么的孤寂。
这并不是一部励志片,而是生活片。
不是告诉你在理想与现实应如何选择,而是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趣,即“love”而非“hobby”,也许可能还会发现他们不是那么的难以调和,当然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人类的理想与情感本来就是难以分开的,在人类的生活中总有人试图把他们的关系理顺,事实上作为人的思维的存在,就是基于理性与情感之上的,二者不可能分开。
这也就是我不认为此片有何励志之处的原因,置于程序员最后的报的美人归,那就类似于你本来准备去钓鱼,但是却调到了一只乌龟的那种惊喜。
同时也使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部叫《加州之王》的片子,以平淡的视角讲述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
《King of California》常常被人作为亲情篇推荐,当然我无异于在此就影片类型赘言,但是查理最后的选择动机中的深意,有怎是亲情或者情感可以概括的,那已经超越了人际之间的联系,而回归到了内心世界的博弈,所以当然可以说,查理最后的举动是为了女儿,但是为了女儿之后呢?这既是为了亲情同时又是为了成全自我,女儿就像是查理最后挣脱的氧气瓶,与生命紧密相连,但仍然需要挣脱。
在平淡的生活中,危机感常常会不自觉的袭来。
片中的观鸟行动即使打破危机束缚的行动,将其比喻为修行似乎背离了本身的轻松氛围,但是算是殊途同归吧。
最后看来,程序员和CEO算是成功了,因为他们知道适时的放手,冠军是另一种成功,但更决绝。
这似乎是个沮丧的结果,舍与得的博弈,我想是不需要结果的。
三位不同背景的观鸟爱好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和理想走到了一起,在观鸟与竞争的同时,被不同的现实事情(工作、事业、亲情)所困扰,他们每次都需要在放弃与坚持中作出选择。
为了观鸟比赛布莱德可以不顾父亲反对,可以放弃工作,刷爆信用卡; 斯图放弃了生意,放弃自己公司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是父亲生病住院,孙子出生,他们立即停止观鸟回去, 回归家庭的天伦之乐。
相反一心想保住冠军的肯尼 啪啪啪都不做,预约准备很久人工受孕爽约,赶去观鸟点为了继续保持观鸟大年冠军的荣誉,不惜整人,比如把斯图搞得呕吐晕船 。。。。
整部电影不乏有趣的镜头,带老婆去荒岛度蜜月,坐飞机追逐雪鸡 当母亲给他一张5000元的信用卡时我心里已经在惊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妈妈 ,还有斯图和布拉德的友谊 有人付出了所有,他不是NO.1,但他收获了更多,亲情、爱情,如布拉德;为了梦想,有人终于懂得放弃,找到更多乐趣,从而人生更有意义,比如斯图。
有梦想的人,都是幸福的! 结果,肯尼仍然蝉联冠军,但是老婆跟他分开,这个冠军来得有点悲情。
赢了比赛,输了家庭。
正如结尾 “Only he knows the price he paid to be the great birder of the world"
观鸟大年 The Big Year (2011):三个主人公,一个功成身退,追逐梦想;一个倾尽积蓄,追逐梦想;一个追逐梦想,满足虚荣。
美国片的最终涵义:梦想背后不可缺少家庭,需要家人的“相互”支撑。
2018年参加考研大军,人数高达238万,我不知道其中会有多少人报而不考,或是随性试试,只是到2019年人数突破了290万。
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但被无学可上的战友们羡慕地,我调剂成功了。
我原以为我爱我的专业,汉语言文学,我就会学得很快乐。
但实际是,爱看书和爱研究那些书完全不是一回事。
汉语言文学,有什么用呢?
和理工类专业得到科研成果就可以变现,经济类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相比,我的专业知识在教会你:安贫乐道。
在我这个年纪,这样的道理显然这不能说服正在被拿来做各种比较的我。
我几乎走进了抑郁症。
只有一个问题在不断地冲刷我的大脑:我所做的,有什么用?
参加观鸟大年有什么用呢?
你需要自负开销地跑遍全北美,去最冷、最热、最腌臜、最危险的地方,找到755种小鸟,看它们一眼,再拍张照片,甚至都不是合照。
吃不好、睡不好、也压根就不是在玩儿。
即便是赢得大年,也没有物质奖励,甚至只会在很小的一个圈子里擦亮一个很小的火花。
他们图什么呢?
布莱德似乎是最没资格参加观鸟大年的那一类人,他不像肯尼那样可以完全脱产专注参加比赛,也没有斯图的经济实力,参加比赛的花销甚至让他负债累累。
三十六岁的死胖子,按照自媒体时代量产的鸡汤来看,这样的人不是应该从“自律、减肥、拒绝无用社交”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吗?
而他呢?
what are 他弄啥嘞?
看鸟?
是能升职加薪,还是能找上个肤白貌美、胸大腰细的女朋友。
(当然,他最后有了个女朋友)这是个与成功人生背道而驰的爱好,这是个彻彻底底无用的爱好。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了,他们从来没有被传销组织洗过脑,但还是狂热地信仰着birding。
是爱好让人快乐吗?
是信仰让人幸福吗?
不,是狂热,有一个爱足以让人沉迷。
在我过去一事无成的23年中,我认识到一个道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概率是渺茫的,而执念不仅使人痛苦,也能把人逼疯。
当然,通常成功的都是有执念的人,只是冒着被逼疯的风险罢了。
我真的很害怕在电影的最后,布莱德、斯图和肯尼这三位铁杆观鸟爱好者并列第一,或是布莱德逆袭成功,这在我看来都是烂俗的。
肯尼是一个有着执念的人,做爱不积极,这个男人肯定有问题!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恰逢其时。
急功近利四个字正写在我的脑门上。
可能我就是缺少一点儿心无旁骛的爱,当然,最好也不要有执念。
非常好的电影!
从中折射了很多生活的哲理。
最后片尾的时候Steve跟Jack打电话的时候,Jack说到:“We win, we got more of everything.” 的确,Steve和Jack因为要顾及家庭和工作而没能赢得冠军,但是他们却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家庭的团聚,爱情收获……影片的最后一幕Owen去了到中国去开始了新的挑战,他在一个公园里看到一年轻的中国夫妇抱着孩子在公园里享受家庭的幸福,他的眼里折射出的那种复杂心情只能用最后的旁白来描述。
“Only the No.1 knows what price he had paid for."
2018-12-9男主是观鸟冠军 为了保持冠军决定再次参加观鸟大赛 这是一项有钱人才能参与的比赛 为了看到一只鸟必须飞往各个城市和国家 坐船 飞机 开车 直升机 男主有个老婆刚怀孕 家里装修 男主很有手段 在某地众多观鸟人都睡上下铺 唯独男主知道一处单间自己睡 二人跟着他去观鸟结果男主稍微用了计策就把二人甩掉了 男主老婆怀孕在医院检查 男主本来开车都到了医院男主接到电话说哪儿有鸟男主又直接去看鸟了 回家老婆叫别的男人名字男主以为老婆出轨其实并没有 最后男主以755只鸟再次获得冠军 男主自己去了中国庆祝胖子有工作 但还是参加了比赛 管父亲借钱 父亲不赞成母亲赞助了他 胖子结识了白毛 忘年之交 后来二人组队 很多钱都是白毛付的 酒钱直升机饭钱等等 胖子在岛上结识了一女孩 女孩会学鸟叫胖子听得出来是什么鸟 女孩与男友分手了 胖子与女孩在一起了 胖子父亲心脏病住院胖子去看 胖子给父亲看鸟的照片 胖子父亲与他同去公园找到猫头鹰二人和解 胖子得到亚军白毛事业有成 公司员工让他去谈判白毛不愿意去最终还是去了 白毛获得第四名
足球无关生死。
足球高于生死。
每当提起“爱好”,我总想到上头这一句。
然后觉得“爱好”这个词过于狭隘,无法涵盖我想要表达的那种意义。
瘾。
瘟疫。
命运。
+α。
还有更多。
一个人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物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疯魔痴狂,去作一个癫子。
个中滋味便如寒天饮下雪水,点点滴滴,灌到心头。
《观鸟大年》讲述了这样三个癫子的故事。
但是如果将“爱好”与其为完成“爱好”而舍弃的事物放到天平上,程序员与CEO理应自惭形秽。
欧文·威尔逊扮演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肯尼才算实至而名归。
然则像肯尼一般,为了“观鸟”而放弃家庭——乃至孩子,是可以被理解和效仿的么?
即使是同路的观鸟者,九成九也会毫不苦恼地作出政治正确的答复。
程序员、CEO,都因为观鸟而获得了一些东西:新女朋友,战胜恐惧后的豁达心态,还有友谊,等等。
这些东西未必高于观鸟本身带给他们的,但肯尼完全有资格指责他们不够纯粹。
肯尼不会指责他们。
肯尼观鸟。
后来去了中国。
奇怪的是,这部电影描述的事那么清晰,但我在豆瓣上看到的影评有许多却拐一个生硬的弯,说起看人家美国如何如何,而咱们中国如何如何。
恶心。
我是从《政局边缘》追布莱克,才抵达了《观鸟大年》,却莫名其妙地发现了谢顿。
哈哈。
真是没有想到看个鸟还要接受包饺子家庭观念的再教育
多好的题材,如果能拍得更纯粹些就更好了,观鸟就观鸟,别扯那些别的
如此小众的生活方式和爱好都能被拍成一部电影并加以宣传,且成功使人认同和向往。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再一次得到体现。
三位喜剧演员欧文·威尔逊、杰克·布莱克、史蒂夫·马丁主演的正剧,讲述的其实还是家庭感情问题,呵呵~~
屎粒喜欢我讨厌的杰克不赖壳
谢尔顿客串,器材风光大片——这种活动在中国一定无法进行,美国佬为什么总是蠢到相信大多数人能诚实
我很难相信有那样的比赛,别扯了。尽管主角有我喜欢的喜剧演员,但是这部片子实在是很牵强,我看的还是加长版的,看了几次才看完
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业电影 2.5
比起昨晚的《音乐永不歇》,同样涉及了重修父子关系,本片清新自然,天然去雕饰,毫无矫情,而前者就像反式脂肪做出的奶油一般令人作呕。
suck!!!
鸟的镜头和习性介绍再多点可以加一颗星,人物塑造太符合预期了
看到jim parsons很是惊喜,找时间重温一遍
奇怪
鸟片,中国适合办吃鸟大赛
看到就可以,不一定非要拍到照片,如果能分辨,听到也算数。也是嗬,没有任何物质奖励,纯粹是荣誉之战,作弊就没意思了。
Everyone got his calling,and price. Nice soundtrack btw.
欧文威尔逊,杰克布莱克,斯蒂夫马丁....我怎么想的下了这三个演烂片的人一起演的电影.......
是我笑点变高了莫。。好无聊。。我确实不适合看。。喜剧。。
从It's Complicated以后越来越喜欢Steve Martin了
光看名字我还以为那啥呢,哈〔那谁,泰迪熊里骚扰米拉库尼斯的上司 打了个酱油【原来废柴联盟啊擦】 看到sheldon了 他脸上还有痘痘 哈啊。50多分的时候,coldplay的via la vida。OST很棒。感觉把爱好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活着才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