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恐怖元素运用得相当娴熟而流畅,本来很普通的一种表达恐怖的方式,通过文字,更清楚的来说,通过“报纸”,来传达一种超乎常理的讯息,即预言,本来并不超乎人的想象之外。
但是真正优秀的是它对于亲情的毫无虚悬的叙述,也正是对于亲情的描写,使得予言成为一部让人落泪的影片。
笼罩着全片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后悔”来形容,因为后悔自己一时糊涂看了一张奇怪的新闻害死了女儿,丈夫同妻子离婚,独自在中学教书,企图逃避,可是每晚重复不停的做着当年的噩梦。
这种后悔无时无刻不笼罩在男主角身上,虽然在片中,饰演妻子的酒井法子也有相当的戏份,堀北真希的出现也让人眼前一亮,可是一切情感的洪流都是在丈夫身上翻滚着的,这里边,三上博史真是功不可没。
最为优秀的桥段是男主角陷入了打破预言所遭受的惩罚,永恒的痛苦中。
他下不了地狱,也上不了天堂,他甚至不能死。
因为他违抗了预言,所以他将永远陷入最悲伤最痛苦的狭间。
不停的轮回。
于是影片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最开始的那场车祸,他们搬家、他想为报社传文章、他们晚上时候折回一个电话亭、他在电话亭传文件、他发现一张有女儿照片的车祸新闻、他抬头,发现车里的女儿被安全带卡住了裙子、妻子走出车来找丈夫帮忙、这时,失控的卡车撞上他的车、他的车燃烧,最后爆炸。
仿佛示威一般,痛苦的一刻不断的提前、不断着改变着可能性,他确不是失去女儿、就是失去妻子,他感到在预言前,自己多么的无能为力。
可是突然,时间回到了夕阳西下,女儿蹦跳跑向他,妻子忙忙碌碌的装着车子,这是他们一家正要出发的时候。
他含着泪水,一遍一遍的听着自己原本来不及听的儿歌,夕阳的余晖洒进车里,一切祥和而美好,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就在面前,有那么一瞬,他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现在才刚刚醒来而已。
可这毕竟不是梦,预言报纸再次出现,他再次眼睁睁的目睹着卡车急速撞上小汽车。
这一次,他堵上一切去拯救,他一定要挽回女儿和妻子的生命,过去的痛苦让他明白,后悔,早已让他变成了行尸走肉,他两手空空,所以才能握紧双手。
他在熊熊烈火中被卡在车内,他知道想全身而退已是不可能,不过满足了。
他没有遗憾的小声嗫嚅着:太好了。
……终于赶上了。
”
看这部片子是个意外在校园网上下载了好多部电影其中一部就是《预言》初看影片并没有恐怖的感觉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那种由内向外的恐惧渐渐开始弥漫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是却无力改变以至于后来虽然主角改变了一些事情结果却造成了更可怕的结果可怕的并不是死亡或是鲜血而是那种看不见的东西或者是虽然看见却无法控制的那一部分
电脑里积压了很多片子,一直都没时间看,前几天数了一下,居然有70几部电影。
今天随意挑了一部,居然还是恐怖片,都忘了当时是为什么下载的了。
看看停停,分了好几回才终于看完。
说实话中间并不是十分精彩,因为和一般的日本恐怖片都大同小异。
最后的二十分钟很震撼,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其实我不看恐怖小说,也不太看些不找边际的东西,但是却经常做噩梦,像这片子一样,循环往复的噩梦,一个连着一个,无声的呐喊却又分不情哪段是真哪段是假。
这种梦每每做到心痛,醒来眼角还是湿的,但是我每次都很庆幸自己的“遭遇”,因为我可以醒来,我就觉得是“死里逃生”,每做一次这样纠结的噩梦就等于比旁人多活了一次。
越真的噩梦,越感到幸运,因为醒来以后,我会更明白人生,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不明白的人会觉得做噩梦都能做得开心,真是疯子。
明白的人,我想,会微笑着看完我的这篇短文。
活着,真好。
恐怖片慢悠悠不是错,但是开头到中段都慢悠悠,高潮又没逻辑,这片看的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一刀插上去居然可以连衣服都不破,居然还能从里面渗出血把衣服染红既然把女儿从车里弄出来那么困难,那为什么不把车开走??
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类逻辑的电影看的我无名火起没看过的还是不要看的好
现在看过的恐怖电影中感觉最优秀的一部。
记得自己高中一人在后院放午夜凶铃的碟,也没感觉这样兴奋,对,只能用兴奋来说明我当时的心情。
当你看到一部电影,处处跳脱你的预感,层层拨开外面的包裹,如果是花,那就是一朵黑色玫瑰的花蕾,在你的面前,层层绽放后,你看到却是纯美的蔷薇。
如果是人,那就是一个落魄污脏的女子,出浴后,慢慢破出水面那一刹那,你看到的却是稀世的娇人。
电影回旋的拍摄手法,多角度的假设,有点法国劳拉快跑的感觉,只是劳拉快跑,是法国左岸电影新思潮的代表,讨论的是人类的命运,感觉命运是由许多的偶然和细节组成的,不同的偶然偏差就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电影用的镜头特别多,有一千多个吧,而且是重金属快速的敲打链接起来的一部电影,其导演因为被誉为“柏林一代”——没有历史,拒绝政治,所以对待人生的观点在电影里表达出来的是人可以改变命运。
而这部电影却是只在后面借鉴了劳拉快跑的这种分支假设,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命运冥冥天定,而且在讨论这一人本基础之上,它还在彰显一种精神——舍己,称颂一份我们在电影很少看到的亲情——父爱。
如果说,立本凌香的友人死后无面女尸的出现,让我感觉其作为一部恐怖片的魅力,那么电影最后的几种假设,简直就是画龙点睛,点破了一般商业电影的娱乐,透出人性关注的光芒。
1.情节拖沓2.很多莫名其妙故意不说清楚的角色让人恶心——既然说不清楚就不用故弄玄虚把他们晾出来,否则就只是一个苍白恶心扭曲的恐怖“镜头”而已,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3.影片最后无理取闹的穿越来穿越去很让人气愤,因为之前既没有能穿越的先例做铺垫,之后也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能穿来穿去;给我的感觉是:导演我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至于不买账的观众则是有眼不识泰山,看得懂的观众们也是:你居然看懂了?
我都不明白我拍的是啥 哈哈哈哈。
看过的日本恐怖电影中,给我的感觉总是A,突然从某地冒出来个人,B,无缘无故流血C, 咯吱咯吱地把头扭过来或扭过去D,各种莫名其妙。
。
。
等等如果你正在看一部影片发觉它越来越不吸引你,烦躁不安不想看了 这说明了什么?
你的选择是什么?
A。
接着看B 。
果断关选择A的人会想,或许一会就峰回路转,或许我还嫩不能理解导演的意思;选择B的人会想,不是我的菜,我就别爱了如果真要从这部片子里吸取点什么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错了个片子浪费了一个多小时。
时间宝贵啊。
这是商业片,卖钱的,当观众是弱智的导演还想从这部片子里赚钱?
就请努力发掘真正人性而非故意的东西吧我写这几个文字本身也只是个不能及格的败笔,语无伦次废话连篇。
纯发泄来的 额 哈哈
后悔只是一种情绪,然而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给后悔赋予太多的意义。
事后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做决定,后悔自己当时走错了一步,后悔自己当时做错了选择等等。
这些都给后悔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
好像只有自己后悔了,现实中已经造成的事实让自己产生的负罪感才会减轻。
这是人们非常喜欢后悔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样有用吗?
其实也没用,事实已经造成后,后悔的作用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滑稽,然而这并不妨碍后悔成为人们逃避现实的隐匿的角落,或者心灵的港湾什么的。
因为它确实可以平复情绪。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后悔无用,然而依旧愿意让自己陷入到自责当中去,原因也很简单,在形成了既定现实后,让自己沉溺于自责,会减轻负罪感,这是最重要的。
后悔不一定有用,然而不后悔你甘心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叫《预言》说的就是一个跟后悔有关的故事,然而后悔最终并没有能够改变什么。
一场车祸让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蒙上阴影。
丈夫和妻子亲眼目睹了女儿被车祸夺去了生命。
然而这还不算,丈夫在女儿发生车祸前几分钟,偶然看到了一张报纸,报纸上清晰地记载着女儿的这起车祸,看上去这张报纸有着某种预言作用。
此后,丈夫的家庭不复存在,妻子也因此和他离婚。
浑浑噩噩地过着生活的丈夫某一天再一次看到了这张具有预言作用的报纸,这一次报纸上刊登的信息也再一次应验了。
与此同时,丈夫发现了好几个和自己具有同样看到报纸能力的人都一个个的惨死。
丈夫终于坐不住了,他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于是找到了妻子,妻子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有着预言能力最终死去,两个人通过不断地调查相关人员,最终知道了这种语言的基本操作方式,然而就在此时,丈夫的也因为这样的预言而受到了惩罚。
丈夫太想要改变过去了,他一次次的改变过去,试图回到自己女儿发生车祸的那天阻止这一切的发生,然而事与愿违,每一次丈夫试图改变,悲剧却依旧发生。
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总要有人离开,试图让所有人都欢喜是不可能的。
知道了这一点,丈夫坦然接受了一个现实,自己选择了离开。
这是一个披着恐怖片外衣的惊悚电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区分,因为日本的一些恐怖片实际上并没有刻意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他们仅仅是借用恐怖片的逻辑核心来讲述一个更加高深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哲学,也可以是生活道理。
本片就是在说明一种生活道理。
失去之后想要后悔珍惜不如失去之后,接受现实,不要时不时的去后悔。
我们明知道后悔没用,然而却总忍不住去后悔的主要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让自己的良心少一些伤痛,然而这种伤痛是一种需要人们接受的结果,后悔不过是给它提供了一个逃避的途径。
逃避有用,但不是每一次都有用。
人总有无处可逃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后悔是否还会在抵御现实的面前天衣无缝?
丈夫接受不了自己失去至亲的事实,同时也接受不了在知道危险即将发生的时候,却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事实,因此,丈夫更愿意努力的去改变已经形成的事实,更愿意帮助更多的人逃避危险的发生。
然而这一切有用吗,可以彻底地改变这一切吗?
很显然,本片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丈夫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什么,他改变的不过是自己接纳事实的态度。
当他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某一件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就会固执地将这件事情不断地重启,试图找到最优的解法来为自己谋求良心上的安定。
然而重启的结果却是一次次的伤害其他人。
即使时间可以倒退,但避免了这一次之后,自己谋求了安全,但却牺牲了别人,那么别人是不是也应该重启。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但只要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个循环自然而然就会接受。
本片的最后,丈夫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丈夫牺牲了自己换回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
然而映射到现实中,女儿死后,妻子离他而去。
这样的结果与自己选择牺牲成就女儿和妻子没什么两样。
即使电影最后为我们以及为片中的丈夫设置了一个看上去非常合理的结局,然而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幻想的目的依旧是催促着这位丈夫接受自己失去至亲的事实。
他所看到的所有的寓言故事,不过都是虚幻的故事,唯一真实的故事就是他要接受自己失去亲人的事实。
这一系列虚幻的故事,不过是为了促成他接受真实的辅助条件罢了。
什么都不做,你肯定不甘心,然而当你以为做了有用,其实做了依旧阻止不了事实的发生。
……你好,再见
几乎是喉头发紧,关闭声效的看完了这部“预言”。
有时候等待未知的命运,比知道未来却无力改变的感觉更安全。
整部电影利用快速的剪辑与音效摧残着观众们脆弱的神经。
此片到最后半小时,几乎几分钟就丢个包袱吓人,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惊悚的片子了。
哪怕是关了声音把视屏调到最小,仍然是看得心有余悸。
也同时感觉到,人在命运前的渺小与无力感。
男主角想尽所有办法,眼看一桩桩恐怖事件从新闻变为现实,却无法改变。
那种恐惧或许是比死更可怕的一种胁迫感吧。
那个有特异功能的女人在梦中给了他一张照片,照片里是阴影中只留下三分之一脸的他,并告诉他:“你的命运你自己选择。
”最后他终于参透了这句话的隐喻。
他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女儿的生命。
恐怖新闻上的照片,从他儿女的换成了他的。
片子结束时,再也无法把它看成一部单纯的恐怖片了。
人性最终的选择是,如果不幸真的要降临,那么就让自己来承担这一切来换回所爱的人们的平安吧。
这种选择或许是另一种意义的自私。
因为死亡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所爱的人的死亡。
男主角最终选择用自己的死亡,改变女儿死亡的命运,他也躲过了失去挚爱的痛楚。
把生的噩梦留给了活在世上的人。
最后他倒在即将爆破的车子里,如此的疲惫却很安详。
终于不用再跑,再恐惧了,一切如愿了,他终于赶上了命运的齿轮,挽回了他最想挽回的。
这么多年都不明白日本的恐怖片到底是恐怖在哪?
说鬼它比不上香港,论心理比不上美国,论意境比不上德国,要我说日本恐怖片(包括什么玲子之类在内,没一部让人心跳加速的。
)推荐《一级恐惧》里查。
基尔的。
节奏一如既往的缓慢,也没有特别恐怖的镜头,却是一部相当有剧情的日本恐影(比较以前看过的咒怨之类的)。
只因为那个结尾,世事真的是轮回的么?
当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自己的逝去,真的是最好的结果么?
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但愿我们真的能好好的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不经意的瞬间,即使生命的戛然而止,我们也没有惋惜。
电影的后半部分蛮精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好好的生活,不论是曾经失去了什么,经历太多无奈,既然宇宙赋予了我们存在,就是注定要走下去!
什么玩意儿给我整笑了,男主说离下个予言还有两个小时!还来得及拯救他们!女主说呜呜我当时相信你的话女儿就不会死了,然后男主就瞬间放下了什么俩小时和女主疯狂的做了!一边说要不拯救苍生吧一边在预知了百人死亡大事故后只救下女主💧哥们儿双标玩的挺好,最后那段意识流就很像拍到最后了没资金了把前面的素材拼拼凑凑整点活算了!全篇最恐怖的地方只有海报,没什么看的价值。
有时候,一些预示不能视为不见啊,而所有的感情都比不上对孩子的爱,哪怕牺牲自己。。。
看了过后就不记得剧情了,貌似和我一起看的人睡着了
电影本是一则很温馨的一个故事,父亲凭一己之力改变预言拯救母子的故事。恐怖的情节倒是真的没什么。
亡者即是生者之地狱。不过按照这个逻辑,最后最惨的也许是妻子了
7分。有几个镜头还是有点恐怖的
日本版的《蝴蝶效应》 蛮感人的
恐怖中又有温情,结局很伤感
能看見未來的東西很詭異,能看見未來災難的報紙,挺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能改變,如果我們能支配自己的命運,也能改變別人的,因果就這麼形成了……其實么有我相向的那麼精彩
安全带又没卡着脖子
这个算是抄袭蝴蝶效应么。。。。。乱讲什么啊
我比较害怕这种预言类的..感觉死亡无法逃离.
过于无聊,下了个英文字幕还在担心,结果发现即使没有字幕也不影响理解剧情。。。。
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另佛曰:不可说。ps.冲着三上博史去看的电影,虽然之前只看过他的一部《同窗会~love again症候群》,但对此人的印象十分之深刻
披上懸疑外衣的倫理劇,之前所有的懸念與情節,都是爲主人公最後的重新選擇鋪設。恐怕“人永遠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古代哲學成爲了科幻穿越主題的黃金定律,當威爾斯對時間旅行主題定下規則“可以穿越時間,不得穿越空間”之後,妄圖通過穿越來救贖的人們也好無奈地遵守著時間的守恒定律了。
看不进去。
和朋友一起看然后睡着了…睡的很香谢谢你🥺
自我感动的救赎路,死得其所。
与宿命的对决!一切幸福源于宿命!一切悲伤源于宿命!永远摆脱不了宿命!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如果我能根据行为轨迹预见将来的结果,那么我去改变因,就可以收获不同的果。假使,我是从未来回到现在的人,那么我要做什么去改变碌碌无为的人生呢?珍惜眼前人,尽量陪伴,多提供情绪价值;努力赚钱,提供物质价值。或许就有资本来应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即便将来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至少不会偏离太多。————————————————————剧里的日本夫妻看起来都不太熟,大概率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很强,所以才会因尊重而生出顺其自然的美好,不知现实中的他们,是否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