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古装剧了,上一部还是《延禧攻略》。
我向来对古装剧没什么兴趣,虽然国产剧里一年能出十多部人人夸的爆款,我都没有提起太大兴趣,当然偶尔也会点开看看,比如《莲花楼》《唐朝诡事录》《庆余年》《清明上河图密码》等等吧,但没有一部能让我坚持看完第一集。
因为涉及推理探案,是我感兴趣的题材,所以点开了《锦囊妙录》的第一集,刚一出场就是两个女子以身试险,深入敌人内部做诱饵的剧情,虽然肌肉男(拜月)演技略显尴尬,但深入虎穴的紧张感和县尊带着一众人马与送子香堂堂主对峙的酣畅感,以及为了保护求子女性名节所以没有把香堂真实情况公之于众的善意,都让我觉得这部剧是有细节、有态度的,可以继续看下去。
接着是锦囊回到了鸣珂坊,妈妈要卖掉她的梳拢夜,几番周旋,她和描翠最终逃离鸣珂坊。
这场戏我看到了锦囊的坚韧,妈妈的狡诈老辣,还有齐梦麟他出场了,憨憨傻傻可可爱爱的齐梦麟他出场了。
再接着,锦囊改名为罗疏,开始了她在县衙做编外捕快的生活。
罗捕头遇到的第一个案子是无头女尸案,这个案子将“人言可畏”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任丈夫眼中的刘三娘,前任丈夫眼中的刘三娘,送水屌丝男眼中的刘三娘,街坊嘴巴里的刘三娘,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刘三娘?!!
当街坊们坐在茶桌前向捕快们描述刘三娘生前的点点滴滴,我惊叹于剧本的编排和这些配角的演技,真好啊,那种尖酸刻薄的嘴脸,那种事不关己又轻蔑冷漠的姿态,那种通过往别人身上破脏水来证明自己多端庄得体的虚伪与残忍,演的多好啊,刘三娘怎么可能不死呢,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像刀子,扎进她的心里(所以她活的胆怯),扎进她现任丈夫的心里(他为了隐藏自己不举的事实,置刘三娘名节不顾,说俩人通奸在前,孩子是自己的),扎进她前任丈夫的心里(相信了刘三娘与人通奸在前,所以杀了刘三娘)。
如此真实到让人背后发凉的剧情和表演,值得继续看下去。
再往后,我被齐梦麟快乐小狗的人设彻底迷住了,他怎么可以这么可爱呢,翟子路演技也太好了。
他对待罗疏时的痴汉状态真的是百年难遇的憨傻呆萌惹人恋爱,尤其是同样的场景,为了表现出齐梦麟的自作多情(罗疏肯定是喜欢我),导演都会编排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观众视角下的正常版,另一个是齐梦麟视角下的“罗疏爱我”版,那朦胧又梦幻的光影,羞涩又温柔的罗疏,笑的比阳光还灿烂,比蜜还甜的齐梦麟,这一切,交织出满屏幕的粉红色爱情泡泡,是真的可爱,也是真的甜。
齐梦麟的憨傻还不止这些,罗疏带他去体会民间疾苦,他仗义疏财为饥寒交迫的老百姓提供食物,这种帮助人的快乐让他感到满足,于是他喜滋滋的对罗疏说,我们这是劫富济贫,哈哈哈,劫谁的富?
这傻傻的快乐小狗真的好可爱。
再后来,描翠受不了县衙里清贫又枯燥的生活,她最终决定和妈妈回鸣珂坊,离开之时,罗疏百般挽留,可描翠对罗疏说,你喜欢县衙的生活,你喜欢查案,但是我不喜欢,我喜欢鸣珂坊的生活,你是自由翱翔的大雁,我是金丝雀,我们不一样(大意)。
我真的好喜欢这场戏啊,就因为这段话,这部剧在我心中又UP了一个level。
这部剧的思维非常现代且价值观很中立,不左不右,它没有对描翠选择回到鸣珂坊的行为做非常明确价值判断,比如,自甘堕落。
是啊,有的人就是喜欢锦衣玉食,在那个清贫的时代,谈谈曲子聊聊天就能赚钱,为什么不能选择过那样的生活呢,难道做一个贞洁烈女才是女子唯一正确的出路吗?
案子的查办还在进行,其实这部剧的推理悬疑部分真的很一般,它最吸引我的始终是每起案件背后折射出的那个时代临汾百姓、官员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尤其是事业、爱情、亲情的两难抉择。
韩慕之这个角色,他真的太难了,因为他的价值排序里有太多的并列第一,他想要当一个称职的父母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想要冲破世俗的桎梏勇敢的争取自己的爱情;他想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官场的风气和压力所影响,做一个可以独立下判断的人。
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太难了,根本无法实现。
他最终放弃了罗疏,选择继续做刘巡抚的女婿,但在粮荒事件中,韩慕之终于崩溃了,他既不能认同刘巡抚的所作所为,也无法接受刘婉的爱情,靠自己的实力却也救不了快要饿死的临汾百姓,他醉酒后哭着对罗疏说,我没有时间了,没有时间了...他的挫败感和焦虑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同身受。
一个人,靠着正直善良学识,也未必能做好这个父母官!
再说说刘婉,这个女生也是个妙人儿。
这部剧的女生真的一个比一个可爱。
刘婉没有事业,所以对她来说爱情和亲情是她的难题,但相比韩慕之,刘婉显然勇敢的多。
她看中了韩慕之的为人,就坚定的选择了他。
她先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对手罗疏知难而退,又用脱籍文书要挟韩慕之放弃罗疏,最终为了正义,为了不让父亲继续泥足深陷,揭发检举了自己的父亲。
刘婉自始至终都遵循自己的心,她聪明、敏锐、勇敢、正直,她和罗疏是一种人。
我最喜欢刘婉的一场戏,韩慕之答应刘婉会让罗疏离开县衙,但韩慕之反悔了,刘婉犀利揭穿了韩慕之的小心思,她对韩说,你就是想留住她(罗疏),让她继续在县衙帮你,然后时间长了,或是纳妾或是做外室(大意)。
刘婉太犀利了,也太清醒了,她了解韩慕之的优柔寡断,也了解罗疏的骄傲,她知道罗疏不会愿意做任何人的妾室,这也印证了她之前以脱籍文书为要挟让韩慕之放弃罗疏,因为她知道,对罗疏来说,自由和尊严高于一切。
我还想夸一下刘巡抚,哈哈哈。
一个老奸巨猾的二品大官,眉毛一挑,眼神一聚,嘴角微微一瘪,不动声色间那股子阴狠狡诈真的让人背后发凉,但是他对女儿刘婉的宠爱又是那么的动人。
一边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边是和女儿之间的父女温情,真的是反差萌。
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坏人”,哈哈哈。
最后夸一夸罗疏。
我发现自己对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女主格外的有好感。
出淤泥而不染不是说女主要守身如玉,而是说她过往的经历没有让她变得世俗、狡猾、唯利是图,她的灵魂始终是高尚的、自由的、真诚的。
这里还要在提一下我最爱的电影《你是我的命运》,作为一个性工作者,女主从头到尾都没有骗过男主的钱和感情,她在不喜欢男主的时候就把他当客人,认真完成一个性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当她嫁给男主以后就一心一意的经营俩人的小家,当她发现自己连累男主后,就把男主因自己而被骗的钱还给了男主,自己默默离开,这样的品格绝对是高尚。
回到罗疏,她从来不因为自己是贱藉而自轻自贱,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脱籍文书,又用自己过人的洞察力和胆识屡破奇案,还在工作中收获了两位男主的芳心。
并且,她一直坦坦荡荡的爱着,没有觉得自己高攀了县尊,也没有在刘婉面前自觉低人一等(刘婉迫使罗疏弹琵琶那里,罗疏稍稍有点卑微,剧情需要,是为了凸显齐梦麟的英雄救美和韩慕之的优柔寡断),更是在选择了齐梦麟以后坚定地陪伴他闯过每一次难关。
罗疏和齐梦麟之间的爱情是“超现实主义”,哈哈哈,他们之间的爱情太完美了,千万分之一的概率可以配成这样的爱情。
我对剧中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历史并不了解,但我认为这部剧拍出了人性的真实和精彩。
其实,千百年来都一样,人们烦恼的无非就是爱情,事业,家庭。
或者说,烦恼的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坚守那个不易被风吹散的自己,我想,应该就是我们对真善美持之以恒的追求吧。
1. 想看强推理悬疑的,不要看本剧。
剧中案件更注重背后人性的剖析,而不是探案的细节和逻辑。
不恰当的比喻下,这是明朝风月版今日说法,强推理爱好者避雷。
2. 想看糖精古偶恋爱的,不要看本剧。
全剧最大尺度3吻戏,额头脸颊嘴唇,其中一个还是男二的 。
水下救人没有亲密渡气,救人之后没有误会认错, 剧情太正常,不套路,感情就是细水长流型。
《锦囊妙录》在优酷的标签是古装 / 悬疑 / 罪案,在豆瓣则是剧情 / 爱情 / 古装 ,个人觉得后者更准确些。
本剧其实讲的是命运的判官笔,改不了罗疏的坚定,冲破牢笼,挣脱束缚,收获自由的故事。
想看服化道有古韵,没有奇奇怪怪的磨皮滤镜,全员演技在线,同期声杠杠滴,可以尝试。
没有为爽而爽的主角光环,没有为了立人设放弃剧情的链接与逻辑,前期小案中都将几个大线索巧妙的融入而不牵强,到后面点连成线线画出面后真正令人回味的巧思,这部剧从框架上就胜过了同期一众大制作。
且真正的女本位叙事,不是立大女主人设,而是通过现代语境来表达女性自古以来的情感生活困境,既不脱离现实又达成了立意,比口号式的男性叙事伪造的“大女主”更有力量。
短评里细说了这部剧我最爱的两个点。
我发现电视剧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咖一多,准翻车。
反倒是那些名气不大,演技合格的“小演员”一旦得到机会,反而会超常发挥。
【锦囊妙录】是典型的后者。
除了男女主角胡冰卿和翟子路有点名气,其他配角叫的出名字的很少,但名气不大往往意味着必须要演技不错,才能够得上能上央视播出这样的资源。
第二案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十分深刻。
女主在重启调查的过程中,走访到茶肆打听消息,桌上发言的五个人左一句,右一句,逐渐还原出来了被害者的一个生前形象。
随着他们各自生动地描述,不要说坐在正前方的男女主角,作为观众的我,都被瞬间代入,以为受害者应该就是那样的人。
这里的案情暂且不提,说下当时的感受。
为什么会代入,因为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的,为什么会以为是真的,因为他们的诠释和形容,给人一种毫无破绽的天然状态。
而这,就是演技的魅力。
那五个人,没一个认识,他们完全将自己融入了当时的情景,代入了各自的角色,完成了自己的阐述。
以为这就完了吗?
随着案件的深入,真相逐渐大白,但这真相,令人愤怒而又唏嘘不已。
杀人的凶手,固然恶毒可恶,但言语的刀,更是刺痛人心。
还是那五个人。
他们的身份是街坊邻居,他们爱八卦,爱吹牛,也爱先入为主,更爱肆无传播,他们有错吗?
何错之有,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他们有罪吗?
何罪之有!
他们没杀人,没谋财,也没害命,最多也就是暗地里瞎嚼几句舌根。
他们更加意识不到,这虚虚实实的谣言,不知会形成一股怎样的风暴。
而因这股风暴受到伤害的人,何其无辜!
无头女尸案中,这五个人化为了谣言的具象,而这五个人的演绎者,演技入木三分。
以上只是这庞大剧情当中的一隅,花费这些篇幅去提,是想告诉大家,一部剧的成功,在一些细节上的体现,淋漓尽致。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概莫如是。
除了小人物的演绎之外,其他方面包括服化道的精致,节奏的把控,音乐的配合,全都可圈可点。
而且,主角团虽然年轻(好像也不太年轻),但也同样没有一人在演技上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于每个案件背后警醒世人的意义,也在每一次的收尾之中娓娓道来,不评判对错,但打动人心。
目前看来,可能难以达到【繁城之下】的成就,但也有不弱于【九义人】的质量。
十个案子,三十六集,节奏看起来令人放心,但是框架里有知府,还有总督,涉及到的上层势力一多,又不免担心。
第二个案子已经与前任县令,现任知府产生勾连,另外侦查团还跟着一个总督的小儿子,后续争斗估计并不会少。
但依然对于这部剧,有信心。
最后,推荐!
以上。
整体不错,瑕不掩瑜,7—7.5分之间,但是对一部悬疑探案剧来说,有很多不合理或难以理解之处,显得不够严谨,无法自圆其说:1.在立功却未脱离贱籍的情况下,一个地位低下的风尘女居然堂而皇之成为县衙捕快,莫非县令从见到她第一眼就已心生爱慕?
这个疑问剧中好像没有交待。
2.女主在成为在册捕快前,经常与当时还不靠谱的纨绔子弟齐梦麟一起出去办案,而没有其他捕快陪同,而且在两人经常遇到各种危险或无法处理的问题后,每次出去办案依然没有别人跟随。
难道以蔡捕头为首的那些捕头都是摆设?
这合理吗?
3.女主从成为临时捕头开始,就具备捕头、侦探等办案人员所具备的观察、分析、推理等能力以及引蛇出洞、投石问路等手段,仿佛天生就会这些,只是缺少相关机会。
她很小就被卖到鸣柯坊,学的应该都是琴棋书画等,没机会出去与外面的人接触,办案所需的这些能力都是从哪学的?
剧中好像也没有交待。
4.刘婉从最初的娇蛮无礼、令人生厌的大小姐变得深明大义,甚至最后亲自作证,给父亲致命一击,她是怎么一步步转变的,相关原因交代不够清楚,转变的内外因说服力不够。
5.齐、刘政斗期间及齐家失败之后的很多情节比较混乱,经不起推敲,有违常理。
现在的古装剧赛道越来越卷,大家都拼命整花活儿:比如传统的武侠故事已经很难满足大家的猎奇心,要往奇幻仙侠或者穿越开挂方向搞,不仅要故事拍的与众不同,也要剧外提供足够的磕cp情绪价值;或者拼命卷布景、妆造,拼颜值,反而忽略掉最重要的剧情,很多剧打眼一看,制作上各种精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难有沉浸式的观剧体验。
但总有例外,最近发现优酷刚播的《锦囊妙录》就开辟出了另一种“古典”赛道,有种看tvb黄金时代古装剧的感觉,故事娓娓道来,但并不影响叙事节奏,大致三集一个案子,不凑时长,不赶进度,剧情不老套,布景服装也不浮夸,却有种青花瓷一样少而精的古典氛围感,我连追11集,一点倍速没开,追剧体验很丝滑。
1/抽丝剥茧的明代世情故事,回归古典叙事市面上很难找到《锦囊妙录》同类的剧,所以我才拿tvb老剧来形容它。
这个剧的调性就像女主胡冰卿的颜值,不是那种张扬热闹的第一眼美女,但很耐看,有种低调的高级感,甚至很难归于某种类型:它既不算古偶,因为感情戏占比太少啦,感觉主要是破案,顺带手搞点办公室恋情(县令与都头或都头与兼职人员);也不像近几年热播的古装悬疑剧,叙事是非常古典的,就像《三言两拍》这类明代小说书中活过来的人,不刻意追求反转的悬疑,看得进去,还留有一丝悬念。
我目前追到11集,一共看了四个案子:“求子案”、“徐銮案”、“冯二郎案”、“赘婿案”。
第一单元的“求子案”:故事不算新奇,但看的时候依旧数度心提到嗓子眼,甚至有种老鬼片的即视感,布景、灯光、音乐、妆造都发挥的恰到好处。
比如罗疏香和金描翠一出场,我甚至摸不清这两个妇人是人是鬼还是妖。
塑造人物也不再靠嘴说,而是靠剧情推进,里衣缝住,几句话就制止了欲行不轨的大弟子,就能看出来罗疏香的聪慧机智;
县丞提示韩慕之才刚上任,尽量不要惹这么大麻烦,但韩慕之还是坚持查案,也能看出韩县令的刚正不阿。
一旦查清楚庙里的龌龊勾当,真相马上水落石出,罗疏香提议保护被胁迫妇人、不提审她们的观点,也顺手铺垫了为什么她不愿意继续呆在鸣珂坊做花魁的原因。
故事节奏很快,叙事是具有留白的古典主义派。
第二单元的“徐銮案”,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虽然叙事也是延续本剧一惯的古典主义,但内核表达却是非常现代的,作为女性观众,我很喜欢这种水到渠成的上价值观。
这个单元的剧情虽然不算特别复杂,但拍出了环环相扣的唏嘘感,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立体丰满,展示了人心的复杂和人言的可畏。
高光部分是充当路人甲的街坊对案件的八卦,看似只是寻常的查案步骤,最终却成为刘氏之死的关键诱因。
如果不怕流言,不能人道的林雄也不会着急娶新寡的刘氏,还编排出早已与刘氏私通,遗腹子是自己亲生儿子;刘氏如果不为了养活遗腹子,也不会着急改嫁;但街坊闲来嗑牙,又因为刘氏貌美,就把她编排成水性杨花之人;而被冤入狱的徐銮也是因为刘氏的口碑,才深夜送水,差点成了背锅侠,又因为自己的面子,杜撰出刘氏勾引自己的情节。
从街坊和徐銮嘴中,我们看见完全矛盾的一个妇人形象,刘氏在街坊妇人们口中是扭着水蛇腰、招摇过市的不检点妇人,货郎和茶馆老板,又觉得她躲躲闪闪,不爱与人交谈,徐銮嘴中又成了主动勾搭他的妇人。
而最妙的一点,刘氏由长相美艳的李依晓扮演,她既演过潘金莲,又演过将江山付之一炬的苏妲己,属于一出场观众就会联想到固有印象的类型演员,再对应本单元的“人言可畏”主题,就很应景。
最终案件水落石出,街坊嘴中又换了套完全相反的说辞,而带着刘氏与前夫的儿子远走他乡的林雄则是最好的反击。
《锦囊妙录》此处依旧保持克制的古典叙事,它并未有常见的主角特权,让罗疏与齐梦麟做观众嘴替,吐槽起来没完,而是继续留白,把镜头留给始作俑者的碎嘴子路人甲们。
第三单元的“冯二郎案”和第四单元的“赘婿案”简直就像直接从《三言两拍》这类明代世情小说里,随手翻到的一个故事,古典又隽永。
梅长雄的市侩算计,梅红英与冯二郎的爱情,陆晏如与孟樵生的偷情,都互为对照组,聊的是婚姻选爱情还是选现实。
“赘婿案”虽然还没看完,但也有种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宿命感。
2/水到渠成的感情戏,不必炒cp《锦囊妙录》最令人惊喜的一点,虽然女主罗疏(本名罗疏香,离开鸣珂坊,改名罗疏)与男一齐梦麟、男二韩慕之,都各有各的登对,但本剧不用说炒c p了,连感情戏份都少的可怜,感情戏更想破案间隙,顺手撒点糖,中和一下幽暗人性的苦。
本剧两对cp组合其实都很配,罗疏与齐梦麟,就像性转版的欢喜冤家,只不过,这次换做女主无所不能,智商情商能力均在线,齐大公子则像以往此类古装罪情剧的花瓶女主一样,负责卖萌扮可爱顺便衬托女主的聪慧机智。
罗疏与韩慕之,则像旗鼓相当的智性恋,但本剧并不搞工业酒精那套,这两个人目前看是互生好感,但真的有种古人发乎情止乎礼的恋爱氛围感。
很久没看到这样克制又低调的宝藏剧了,也许不够新潮,但也应该有坚持古典叙事的一种古装剧可能吧。
韩慕之无论是从道德上,还是能力上都已经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最上线了,他不完美,他犹豫,在感情上既要又要,但这就是寒门子弟的悲哀,为什么在刘小姐羞辱锦囊的时候他不敢上前,因为他的木板之下是大海,而在这木板之上,他凭借自己努力得到的骨气,才华、抱负、理想、其实水流一动就溃不成军。
而齐小公子,他的出身,造就了他生来就脚踏大地,在这土地之上,哪怕他再草包,他也可以自由奔跑,肆意而为,他的自由,是他生来就带有的底气,哪怕两榜进士也学不来。
韩慕之为国为民,但处处掣肘,处处弯腰,而这个弯腰的机会都还是他当赘婿得来的,若不是生个好皮囊,连去别人面前弯腰的机会可能都没有,多可悲啊,十年寒窗,两绑赘婿最后的官职竟然不敌少爷玩闹的官职高,两全这是奢侈。
有人会说,齐梦麟也为了女主挨板子抗争绝食,同生共死,那是因为他从小就无所顾忌,这是一种自由的本能,这就是我说的底气,穷人没有这种本能,哪怕站的再高也没有,而且齐梦麟眼里心里只有女主,他甚至眼里连齐家都没有,所以他无谓,他未读圣贤书,不知人间苦,他是个宝玉般的妙人,大富之家才有情种,因为他们才有闲情逸致读画本子,什么都不缺了才会有空追求佳话,而韩慕之,心里有百姓,有家国,注定他就是那个输家,他唯一的污点就是那一点贪图,贪图一个两全。
我不是说男主不好,男主也已经是纨绔能达到的道德上线了,单纯善良,热情专一,纯粹自由,只是出身造就的不同而已。
是这几年古装里最喜欢的,另一个是小相思。
说到结尾,我觉得没有全员降智,是因为几个主角对政治敏感度太低,且了解信息太少,罗疏是了解不到且不感兴趣,小齐和慕之则因为个人性情一个不愿意了解一个不屑于了解,但是慕之能上来是因为皇帝需要纯臣,需要真清流(当然皇帝也需要浊水来制衡大臣,所以结尾皇帝各打一耙一并敲打,看大家乖了之后再收编继续用)。
巡抚搞的是个大局,我个人觉得齐爹和二哥不算降智,是因为齐爹和二哥之所以小瞧秦也是因为秦一直只是个走狗,觉得还是可以将计就计的,加上二哥心里救弟情切所以才给了连棋烧粮的机会。
而二哥之所以死也是因为第一二哥愧疚;第二,他不死会被刘带走折磨作为搞齐爹的工具,从二哥和秦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二哥手并不干净;第三,二哥死了朝堂更同情齐家,这个我们从之后钦差的态度都可以看出来,毕竟钦差也都是官场里混出来的,谁能确保自己是干净的,只能说刘巡抚做事太过,为人太狠。
关于小齐去火场救罗疏是送命这个看法,我个人理解是慕之是小齐让小乞丐找来的,然后慕之作为县令无法亲入现场,毕竟秦变态不知道会做什么,这件事情只有小齐能做,所以小齐也是很重要的。
另一个,罗疏向百姓说明齐家送粮看上去暴露了小齐,但其实小齐本身就会暴露,一直在临汾县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告知民众的好处更大,争取民心和正名是非常必要的,后面很多事情都铺垫了民心的作用,至于民心刚开始很愚昧,那也是因为百姓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我们本来就是日久见人心的。
关于查案是否有用,如烟是罗疏他们查出来的这个虽然没明说,但可以推断出来,也说明主角团的努力并不是完全没有用,而且罗疏在这样巨大的信息差距下还能立刻找徐仵作保下鹏程也可见其机智,最后其实也起到了作用,钦差们是一步一步动摇的。
关于刘婉,我一直觉得她是因为自己的精神内核选择了慕之,所以并不是她是慕之的思想附庸。
慕之看似突然的喜欢也是因为他们对于圣贤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理想的认同,他们是灵魂上的知己。
相较于罗疏,慕之和刘婉的共同语言更多,罗疏对慕之也总有一种仰慕而非平等的态度,对应的,慕之对罗疏也并没有小齐那么平等,这也是有几集慕之被骂的一部分原因。
最后,刘婉大义灭亲,也并不是因为小情小爱。
第一,她这样做会减轻对刘家的刑罚,因为刘巡抚那么发展下去迟早要出问题(刘做事太绝);第二,她心中的道义不能允许,某种程度上她甚至是出于对父亲的爱这么做的,她不希望父亲一直错下去;第三她不想慕之死,这几个原因都很重要。
而她这么做并不突兀,她前面反抗态度的铺垫很多,比如对秦的鄙夷,对父亲的劝告等等。
此外她并不是只靠几句话就捶死了刘巡抚的罪行,她确实有物证,之前有一处特别刻画了她进刘巡抚的书房,其实她举报已经很有说服力了,再加上物证就更加板上钉钉了。
然后是小齐,有人说他不像男主,他是没有那么聪明,那么有抱负,那么有野心,没有多少学识,可是他善良侠义纯真有小机灵。
我其实觉得现在的作品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好像一个人在与爱无关的条件上优秀才值得被爱,然而爱真的是看这些吗?
在我看来,爱是公平的,会爱的人才值得被爱,而小齐无疑是会爱也愿意爱、付出爱的人,他本身就是值得爱的人,再加上他对罗疏坚定的选择和平等的陪伴,这些都很难得。
在这里我没有比较他和慕之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人,而慕之也是形势所迫没有办法,他忠于他的理想,这本身就是他杰出的品质,他和罗疏没有在一起只是缘分没有到罢了。
最后我想说罗疏,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女主作品。
大女主不是女主要有多高的位置,多大的权力,而是她有她真实的符合人性的人物设定及发展,有自己稳定的思想内核。
这部剧的很多女性也是。
罗疏之所以流离失所依然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并不是来自天降金手指,剧里她正直的父亲是铺垫,幸福的懵懂时光也是铺垫。
剧里的很多细节都让人物塑造不再是无源之水,包括剧里的很多配角,在此不多赘述了。
当然这部剧并不是尽善尽美,比如罗疏对齐家的态度转换从仇人到爱人的家庭这块虽然有少量交代但确实太少了,虽然罗疏很独立,这一块恐怕很难让她自己说,但可以让小齐来问,但后来小齐自己顾齐家的各种事情没顾上,要是能补上就好了(给太太们递笔)。
还有前头判案有的地方罗疏确实太虎了,有点光环在身上,后面她给小齐拿药不化妆我都觉得很合理了——她前面就很虎,不过有朋友说她要易容的,这个确实做不到,过去是请仵作帮忙的,她自己可能确实不太会。
总之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它不是把标签当人物,让标签们按照吸引人眼球的方式死去活来,而是在认真地讲好一个故事,讲好一些鲜活的有缺陷的人的故事。
感谢这部剧所有的创作者!
作为一部古装剧,《锦囊妙录》以探案为引,讲述了罗疏与齐梦麟携手解谜的故事。
但随着剧情推进,不难发现,它更像是借探案的壳,讲了一段爱情,又生硬地掺和进权谋,最终两头都没讨好。
从探案角度看,《锦囊妙录》有着致命缺陷。
每个案件的侦破过程显得仓促且缺乏逻辑,很多时候,主角们靠着灵光一闪或是偶然发现的线索就轻松解开谜题,完全没有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推理快感。
比如在“无头女尸案”中,案件的关键线索竟然是一个极其隐晦的胎记,而这个胎记还是主角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现的,之前的诸多调查仿佛成了无用功,这种“天降线索”式的破案方式,实在难以让观众感受到探案剧应有的烧脑与刺激。
比起探案,剧中的爱情线反而更引人注目。
罗疏与齐梦麟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知相爱,互动甜蜜又自然,他们的感情发展是剧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在相处中,齐梦麟对齐梦麟对罗疏的支持和理解,让人看到了爱情美好的样子 。
然而,这种爱情线的过度突出,使得探案的紧张感被进一步削弱,案件更像是为了推动两人感情发展而设置的工具,让整部剧的重心发生了偏移。
至于权谋部分,只能说是生硬又无脑。
齐家与秦熠之间的权力争斗,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波谲云诡和深谋远虑。
秦熠的种种手段幼稚且缺乏说服力,齐家的应对也显得毫无章法,完全没有展现出官场权谋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比如秦熠陷害齐家挪用军粮,这么重大的罪名,证据却单薄得可笑,齐家似乎也没有任何后手和反击之力,就这样轻易地陷入绝境,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锦囊妙录》在探案、爱情与权谋这三条线上没有找到平衡。
它想兼顾三者,却因顾此失彼,导致探案不够精彩,权谋过于儿戏,只剩下爱情线勉强能看。
这也提醒了创作者们,在创作时应找准核心,合理分配笔墨,否则很容易像《锦囊妙录》一样,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 。
最近想看的一部剧,目前看到第三集。
齐三公子真的太聒噪了,目前看像御赐小仵作里景睿的角色,但又没有景睿有江湖气人又靠谱,浑身充满了一种没有被世俗污染的愚蠢,听说他是男主,感觉是为了和女主人设互补吗?
女主人设很好,但胡真的不够漂亮,说她是青楼头牌真的太没有说服力了,我理想中扮演这个角色的人是陈瑶,好看又聪明还自带御姐范,太贴了。
而且看了胡冰卿的妆容后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他们说她是一姐代餐了,某些角度的确像,蔡的口味真的是一点也没变,早年的孙莉,后来的一姐,再到现在的胡冰卿,底子是一样的,菀菀类卿现实版,蔡还是很爱自己的,她本人也是这个风格。
县令男二额头太短了,眉毛还画的那么斜,感觉整个眼部被吊起来了,第一集看了好久总会被他的眼妆出戏,觉得拉着特疼,但人设是好的,因为人设好,看到第三集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别扭的妆容。
县丞是帅的,眉毛太粗了。
我一开始以为男主是县令,他是男二,因为这个设定太像包拯和公孙策了。
目前希望全员人设不要反转,就这么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破案子吧,我真的讨厌主角人设反转的,特别是探案剧。
后续看了再更新,希望不要让我失望😞2月10日更新今日看到了27集,男二的人设在我这里崩塌了,一边享受未来岳父身份带来的种种官场红利,一边还嫌弃未婚妻又吊着女主,真的好烦啊,不过好在剧里男主毫不留情的骂了他,否则真的太憋屈了。
男二未婚妻刘小姐一出场挺讨厌的,就是刻板印象里的恶毒女二,但小姑娘真是有错就认,坦坦荡荡,特别可爱,她和女主在她表姐家那个案子,两人相处真是比女主和男二相处还有火花,后面她直接点出男二借着实现女主天赋的借口留女主在县衙是为了让女主不明不白跟着男二的龌龊心思时,我真是觉得这姑娘太可惜了,她比谁都通透,但她受限于时代以及家族,不能退婚,男二哪里配得上她啊!
描翠这个角色,我一开始以为她会和蔡大饼有感情线的,但没想到她死的这么惨,目前27集,小棉袄也受伤了,鸣珂舫好像水很深啊。
女主父母被害的案子肯定还有后续,但这一段太原戏写的太散了,每个人都是谜语人,看的太烦了。
看到太原这一段,彻底确定男主这个角色,是按照贾宝玉去塑造的。
他还挺适合,和女孩子相处完全没有油腻感。
希望女主父母的案子元凶,不要写成男主父亲所为,否则又是第二部《梦华录》,我真的好讨厌女性因为性缘关系轻易原谅男性家人对自己家人的伤害,这得多三观不正,编剧写这种不就是纯粹恶心观众吗?
枣花的死写的太恶心了,好像就是为了让县丞觉醒珍惜眼前人技能点,让他忏悔当初拦住了女主和男二在一起的决定,可是我并不觉得他做错了啊,他说的很对啊,女主也没有怨恨他,也接受了他给的中肯的建议,你看枣花死后他后退一步不再阻拦女主男二,女主就受了这么重的情伤,何苦呢。
枣花不写死写成重伤也好啊,任何一个捕快都可以做她舍身护死的事,何必非得她,她受重伤后也可以大彻大悟对县丞不再执着啊,写死是什么脑回路,气死我了!
目前来说。
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很好,老鸨也不差,人家演技挺好的。
目前最可爱的女性角色,蔡包子。
目前最可爱的男性角色,连书和蔡大饼。
看完了。
男二人设没塌,他就是在感情上太懦弱和无能,配不上女主和女二,最后女二没有同意和他在一起留了个开放性结局挺好的,否则我会乳腺增生,但男二事业线是没塌的,正直无私无畏,挺好的,就冲这点我原谅你。
我真的好讨厌那个秦熠啊,就算齐老二临死嘲笑他小时候被侵犯,我还是恶心他,自己小时候被侵害,长大后侵害别的幼女,恶心不恶心,抽刀向更弱者吗?
真是猥琐自卑又可怜,齐老二骂的不错!
齐老二我一直以为这个角色会反转,挺好,没有反转,为家族牺牲了,也是可怜可叹。
我一直在想,齐家被抄没后齐家女眷去哪了,齐老三好像完全忘了这档子事儿,或者说编剧忘了,只顾着和女主恩恩爱爱了,想起红楼梦里贾家被抄后那些女性的悲惨,不由的一阵心酸,本来觉得编剧写齐老三写的挺好的,虽然是复刻贾宝玉,但至少演员演的不油腻,没想到最后编剧甚至都没留一句台词说一下齐家女眷,无语。
但凡在最后几分钟,女主和男主一起过年的时候,两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聊天,提了一嘴女主此次出去经商路过了太原,给太原的齐家女眷置办了年货,也托女主照顾好在外流放的男主和男主他爹,不就好了吗,又不费镜头!
最后,祝贺我看完了,中间有些地方囫囵吞枣看的,但总体来说,7分吧。
非常好看啊,现在能让人全程都忘了玩手机的片子可不多了,而且古装剧更是罕见,多少年没有这种古装探案剧了,拍得居然很不错。女主确实如大家所说不够美艳,但是就这个剧来说还是合适的,演出了女主的睿智、沉稳、勇敢、坚韧……等特质,在当今的小花里演技很是可以了。男一不够帅但是气质、演技都可以,男二演技也很是可以,这种毫无城府一片赤诚的角色也不是那么好演的,演不好容易过、假,翟子路处理得不错。总之主要角色都发挥得不错,剧情也很是吸引人,毛病的话就是最后涉及女主身世的案件跟之前几个案子比不够精彩和严谨。总体真是很不错,央8一天三集也很是过瘾。
比国色和五福好看 前三集好看 从第四集开始就感觉一般了 到第八集就更无聊了 案子不够精彩 都是一些戴绿帽的破事儿 弃剧 男主开始看着可爱 一直跟屁虫 红英的体态问题很明显胡冰卿18你信吗 想到了邓恩熙演的那个也是破案的 人家是真18男主这不是照搬宝玉吗男主的草包人设是这部剧不落俗的地方大部分偶像剧男主的塑造都是越牛叉越好 很多都是上位者的形象男主挺可爱的第6集吃饭看到了稻香村的枣花酥这部剧终于不是架空的 真实的地名和朝代感觉舒服多了
探案剧情一般,后期往太原走之后剧情更是进展缓慢。但很有烟火气会吸引人追下去,不同人物风格的服化道,会有泥巴有灰尘,没有厚厚的滤镜,还有好久没看到真实的行船过河众多人骑快马,真实的山河风景风光看着就是舒服,制作是否用心观众能感受到。好喜欢县衙探案的部份,每个人都有意思,蔡捕头演喜剧肯定很好玩…
女主人设挺好的,想要脱离贱籍完全是自食其力,自己想办法摆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跟人做交换。
女主时刻一张伟光正的脸
这剧好看,第一个单元案子就很精彩,刘三娘太可怜了,真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到底谁是凶手,真难猜,罗疏快点破案啊。
无聊的烂古装剧
看到15集感觉无趣了…不想看了
服化道摄影乃至剧情人设是我近年古偶里不错的了。场景也很有生活气息,小细节做的好,看着舒服。虽然挺有质感但有时候镜头戛然而止很像短剧,,,,看到第16集,收回我的四星,感情线看得我想吐,台词特别做作。破案破的也没什么悬念。
还行,环环紧扣,剧情节奏还算流畅,然后也没有特别侮辱人智商的片段,真挺好的,而且是个不错的剧,里面的女子群像挺好的,而且女角色个个都漂亮。
基本逻辑有的,但一直盯着女角色裤裆里那点事烦死了,求子骗奸、荡妇流言、精神出轨,元素太刻意堆砌了,又一个有形无神的“女性主义作品”。一个好作品,它首先要自己立得住,然后再追求风格。————何慎微这个故事联系甄嬛杀胖橘一起看会比较有趣,其实都是出轨、“弑夫”,只不过甄嬛是女主,推动她行动的“不得已”比较光明磊落,推动何慎微的“不得已”是愚蠢被骗。恰如《大明宫词》中武则天说的,把男人放在女人的位置上,他就会成为污名中的女人,没有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草木皆兵,当生存受到威胁,就会向封建大家长发起进攻。所以很多东西不是女人的属性,比如歇斯底里症,而是下位者的属性。
画面色调非常古朴养眼,选角很好,主演几人非常出彩。描翠这个演员真标致,越看越好看。县令四处为百姓求粮而不得,被上级以婚约为由施压报复,被富商以心上人要挟,被算计接收了几倍的灾民,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求人,只能醉酒街头哭诉理想命运,拍得好。结尾圆满,演员演出了苦尽甘来的感觉,雪中拥抱很感人。
跟妈妈看的 女主不行
一上来就是不育求子婚内强奸的剧情 好恶
后面的剧情感觉乱七八糟的。
案件好烂
被唐人的大营销骗了,翻身之作就这个水准吗,镜头和场景都很粗糙,像生手拍的,直给、无聊,毫无技巧,这个暂且不提罢,我是奔着古装探案来的,但这探案戏份……太平太简单了,不留悬念,观众很容易就能猜到,没意思得紧,而且加些乱七八糟的感情戏是要作甚?很想跟唐人说一句,大人,时代变了,这种老套的人设和感情戏没人爱看了ok?
破案的情节太过简单,男主前期人设上是个富家公子傻白甜可演得太白痴了,女主人设不错但长得一脸苦相
快乐小狗小挂件男主的人设真是太招人喜欢了,翟子路演的很好,敢说敢做,坚决拥护女主和冷静睿智的女主很有反差cp的喜感。
香堂案/梅家案/乔家案还行 矿山案有点离谱了 终于等到笑笑姐出场了但逐渐乏味 感情线真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