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不是我钟意的类型,但也照样看了过来特别是第3集几位主角合唱(这是不是就是他们不可告人的过去呢)的那首歌,在这样一个片子里听到,忽然觉得很动人。
虽然歌词和原版不是完全一样close every door to mehide all the world from mebar all the windows and shut out the lightdo what you want with mehate me and laugh at medarken my daytime and torture my nightfor I know we will find our own peace of mindfor we have been promised a land of our own...
没想象中这么好。
前期有塑料婴儿弗雷迪的戏节奏把握得都很好,悬疑、神秘,还以为真的会变成人呢。
两位编剧都很有才华,表演鲜活,但还没有《九号秘事》那么成熟,简练。
这部剧絮絮叨叨很多,叙事千丝万缕,散,也没都收得回来。
比如我想问鳄鱼本来在男孩书包里,怎么就突然到了乌鸦岭?
为了反转而转,逻辑不是特别强…结局倒很好。
。。。。。。。。。。。。。。。。。。。。。。。。。。。。
bloody hell。。。。。。。。。。。。。。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疯子吧,为事业而疯,为爱情而疯,为金钱而疯,为孩子而疯。
不敢想象这居然是一部喜剧,因为到处都充满黑色惊悚,特别是几个转换镜头意味深长。
一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好多熟面孔,就是“诶这个人不是刚刚那对母子吗”“小丑很眼熟啊”“啊原来是同一个演员这套路很考验人的啊”慢慢的发现原来这是剧情需要,就从头又看了一遍。
一个把玩偶当成自己孩子的妇产科护士,一对不正常的母子,一个喜欢白雪公主的有点自卑的小矮人,一个被抢走事业的小丑先生,一个双目失明的喜欢收藏娃娃的老人。
其实虽然主要的是他们五个人,但是在剧里出现的人都不正常。
周围嘲笑护士的那些人,那个为了儿子犯下很多错误的母亲,那个剧团的人,甚至是最后那个超能力女孩,那些喜欢看小丑先生出丑的学校家庭,那对跟老人一起竞价的双胞胎姐妹。
他们都不正常。
印象很深的是戴维,他就是一个大龄单身妈宝的典型代表。
而且他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畸形,有一点俄狄浦斯情结,他妈妈不忍受辱给丈夫下毒,然而儿子却以为父亲太累而给他吃安眠药结果放太多直接害死了父亲。
有一点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意思,因为戴维扣皮带也是母亲帮忙,而且母亲还趁机帮他手ooxx了一下,后面他们在讨论杀人的时候,戴维嫌弃肉太大块吃不下,是他母亲嚼碎给他吃的…有点恶心,虽然夸大了妈宝的问题,不过大概的意思还是能体现的。
可是他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啊确切来说他是缺乏社交能力的吧,丢了工作跟妈妈说他搞砸了一份谋杀,他没有跟妈妈说这是工作呀。
导致害怕孩子进监狱或者进精神病医院的妈妈成为了帮凶,真的杀了四个人。
最后他幡然醒悟,他去做的事就是自首,不过很可惜的是警察不相信。
但最可怕的是当他妈妈也知道了真相,他妈妈第一件事是杀了他,然后自杀,这样去面对他们的父亲丈夫,我实在不明白,这个教育方式才是疯子吧?
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是戴维,也许是另一种方式让人知道最可怕的不是戴维吧?
小丑的支线很奇怪,最后埋了一个伏笔大概是为第二季做准备。
高潮部分大概是那个布娃娃突然说话爬起来挠妈妈的时候吧?
吓得我以为在看恐怖片。
而且女同事和她老公也挺恶心的,因为妻子生病所以出轨,不知道该同情谁。
小丑很可怜,因为医生手术失误而被截肢,进而渐渐的失去了工作,满脸油彩好像在微笑可是心里的苦涩也只能自己喝酒才能发泄出来。
因为残疾而心理不正常所以没办法给大家带来欢乐进而渐渐失去工作导致心理不健康,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事件,可怕可悲可叹。
前有《绅士联盟》,后有《9号秘事》,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这一对好基友凭借其独有的英式黑色幽默风格,早已独步荧屏十余年——如果说《神探夏洛克》和《唐顿庄园》让世界见识了英国人的儒雅和古典贵族精神,憨豆先生和《小不列颠》让全球为英式的无节操恶搞前仰后合,那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的组合则让那种饱蘸着恐怖惊悚、在大笑之余让你脊背发凉的英伦迷情在荧屏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俩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剧集《疯城记》,这是一部有两季十三集再加上一部串联两季的万圣节特别篇组成的剧集,整个故事由一封恐吓信勾连起来,一张“我知道你做过什么”的字条让英伦三岛上的一群怪咖被卷入了同一个巨大的阴谋:热衷连环杀手文化的弱智屌丝、暗恋剧团女主角的侏儒演员、沉迷于收藏玩具公仔的瞎眼富翁、被医生误截右手后又被同行处处挤兑的失意小丑,以及一个肥胖臃肿执迷于把玩具娃娃变成自己亲生孩子的医院女护士,当这五个人凑到一起后,便把整个英国变成了一座偌大的疯城。
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延续了自编、自导、自演的路数,而且都是一人分饰多角,谢尔史密斯更是一人演了七个角色,男女老少都有(他在后面的《9号秘事》里也是这么干的),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讲,《疯城记》算是十足的“作者剧集”。
而且《疯城记》里俩人的好基友马克•加蒂斯还专门客串了一集,这位《神探夏洛克》的编剧也是剧集中福尔摩斯哥哥的饰演者,也是英国文艺界知名的出柜才子,早在《绅士联盟》中,马克•加蒂斯就跟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有过精彩的合作,在《疯城记》中也算是给小伙伴们客串力挺。
两季《疯城记》在最后走向了惯常的纳粹阴谋论,一家“乌鸦岭”精神病院铆定了诸位怪咖的前史——他们都曾在这家精神病院里遭受过残忍护士的虐待,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失手)杀死护士后放了一把大火逃了出来,未想多年之后,护士的儿子开始四处寻仇,这才有了《疯城记》的故事。
这一剧情设定难免让人想起著名的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精神病院》,事实上,就算把这部美剧看作是《疯城记》的前传,也毫无违和感。
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宣布《疯城记》两季而终,确实是明智之举,对于每集三十分钟左右的体量(《绅士联盟》和《9号秘事》也都是这样),本就以翻包袱的黑色幽默为最大趣味点,一俟无休止的延宕下去,恐怕只能让观众有注水之感。
而且剧情抻长了,难免要有些大格局、大背景,选择纳粹阴谋论来说事,就是常用的路数,总不能真的是一群疯子无缘无故的杀人越货吧?
——想想美剧《真探》把克苏鲁式的邪教都翻了出来,也就是防止剧情彻底的滑向无聊。
那个马戏团团侏儒的支线其实有可能把剧情引向另一个超自然的方向,可惜在侏儒命丧黄泉后就戛然而止,有特异功能的女侏儒也只是在剧集末尾打了个酱油——也轻而易举的收拾了残局。
我有时忍不住腹黑一下,是不是因为这种特型角色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无法出演,所以才匆匆砍掉?
不过《疯城记》在表面的疯狂背后也匠心独运的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承受丧子之痛的母亲、苦寻真爱却总被嘲笑的侏儒、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世人鄙夷的大龄单身男,凡此种种,其实都是草根阶层扭曲、异化的反映。
或者说,他们是谢尔史密斯和佩姆伯顿对于优渥的中产阶级生活不满的哈哈镜式描摹。
如今不少年轻影迷热衷于偏门的“邪典”电影,而《疯城记》则提供了几乎独树一帜的“邪典剧集”的范例。
电视剧集一般被认为是日常化、生活化的表达,而《疯城记》这类英剧却让我们明白,电视剧集也可以不家长里短。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刊载于《文艺风象》2014年5月)
这里没有什么人讨论这部剧,刚开始看介绍的时候很感兴趣,因为以前看过《黑爵士》《火星生活》两部英剧,都不错,所以有时候有英剧也关心关心。
下了几集看,怎么说呢,挺有悬念吧,还带点黑色幽默,恨不能一气儿看完 ^_^
角色人格很残缺,这也正是你我的镜象,那个人说的就是你.do what you like with me的歌词很宗教很救赎...
刚刚把两季一口气全部看完,英剧像是个外表独特内涵丰富的姑娘,初见觉得平平,有些高冷,品味还怪怪的,但一旦深交便会为它内在的魅力折服,就此沉沦。
这是个看似自由平等的世界,我们嘴上说着要包容异己,世界不需要大同。
身体却很诚实的把那些和自己不同的碍事的家伙送进疯人院改造一番。
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头脑清醒的精英们手里,但如果和疯子们置换一下呢?
估计这世界不会有疯人院,因为疯子们之所以疯,是因为太过执着,除了他们执着的事情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无所谓,比如David母子杀起人来,手起刀落丝毫不会犹豫。
看过这部剧,回头来审视我所在的世界。
那些为了学区房赔上一家人舒适的生活,那些不顾自己高龄产妇依然要二胎,那些为了钱抛弃自己良心的人,不同样活的很荒诞么?
我们之所以活着,之所以为人,活的光鲜活的体面很重要,但请不要它成为生活的全部,为了生活而生活,不累么?
(严重剧透)年前看了前3,觉得是一般的黑色幽默加小诡异,有笑点但兴趣不大,昨天看到人推荐接着看了后4集,被编剧和演员深深折服,这故事节奏剧情安排太厉害了。
乌鸦岭疯人院是主线,但谁又是疯的呢?
看似漫不经心跑龙套加戏份的小配角们巧妙地引出故事解释人物。
戴维老娘一度杀人成瘾陷入疯狂,最后得知真相(戴维搞砸的只是谋杀演出)想自杀,(戴维没在床上已去自首)一个劲的扣吐。
戴维则好像一直扮演着善良的无知凶手,他老爹和院长其实都不是他杀的(瞎老伯说他一直是最弱的一环,其实最后可以看到他看似最早直面死亡却是离危险是最远的)娃他妈确实有点疯,但输血这段也可解释为复仇。
(话说,全剧之所以会感觉诡异就那娃娃,4吓人)瞎老伯人生虚无,需要追逐目标。
侏儒则好像一直被人设计嘲笑利用。
小丑只是有点颓的生活不如意者,动不动拿残手吓小孩其实心里苦恼无比,期望可以重受欢迎,对老人也不错,最后他和凶手说“你最好讲快点她有糖尿病”哈,很好玩的院长好像一直是游戏规矩制定者项链,期待下一季。
有一天在宿舍楼坐电梯,要从七层到一层,一起等电梯的姑娘毫不犹豫地按了个“上”,与她同行的女生说,不是应该按“下”吗……电梯嗖地上来,三个人进入电梯,等了半天,没动静,才发现三个人都没有按楼层,我觉得我义不容辞该出手了,几乎同时,我和那个姑娘一起扑哧一下,按上了七层的按钮……我还是首次与陌生人之间,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弯腰按着肚子,笑得眼泪的出来了。
姑娘笑完,说,最近老睡不好,迷迷瞪瞪的。
我觉得我们的很多行为已经无关萌与二,是病,得电。
我们与疯城记的住民并没有什么差别。
精神病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和我们一样,上学,工作,看电视,经营自己的小爱好,对生活有期许,对未来有模糊的目标,同时也承受着社会的压力,他人的干扰和亲友的错爱,受不了了,就火星一闪,烧断保险丝。
(这一点从自杀者的微博最能体现)因为地方不够,所以我们不能都住到医院里面去,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是得继续没事儿人似得,带病上阵。
所以对他人宽容,他们是病人;对自己克制,自己也是病人。
悬疑剧没什么笑点啊~~~我还是喜欢欢乐的~~~
太重口
一部极品cult风恶搞英剧,第四集屌爆了,特效化妆也给力。期待下季,小矮人的超能力都因为那串项链么?
极富想象力的作品。
3.7,虽然也很好看,但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用于这里还是多少有点冗长,更适合电影那种载体。比起《9号秘事》那种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显然有点不讨好,最喜欢第四集戏中戏的表达。当然,这系列除了神编剧之外,还有一人分饰对个角色的神演员,尤其那两位编剧,牛掰死了。
黑色幽默不是这么个玩法
有种刻意的变态感,以及,我并不喜欢两个编剧分饰n角,不适感强烈!
很无聊 那个矮个儿在little British 还有九擒九纵九基佬都出现过 英国人是重口呀 幼稚得和doctor who有的一拼
这真是。。神作啊!疯癫到痴狂
凑合吧
看了一集没法继续下去,实在不是我的那杯茶。我尚无法理解欣赏那种“黑暗之美”的外衣抑或内在。
英伦疯...很对口~
开头情节拖沓 人物分线太多了 好慢 但是第一季最后一集出乎意料地好看。。。笑死老子了 哈哈哈 致敬画面太多了 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无法消受的黑色英伦“幽默”。。。
一气呵成,荒诞、怪异、黑色……实在太对我的味了,期待第二季
知道哪里该笑 但是笑不出来。这些人物都让我觉得很讨厌,除了jelly, 很性感!
小不列颠升级版cult神剧!
这一水儿的5星好评,短评里止不住对伦敦腔的爱。可惜get不到这些点,就看到一群神经病疯子
烂
2016.6.15想看。没感觉的剧+没有墙头。麦叔一如既往演得比写得好🙄,Kaluuya可爱!心疼Janet McTeer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