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妻子
Un couple,一对,一人伉俪(港),A Couple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主演:娜塔莉·布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索菲亚,列夫·托尔斯泰是她的丈夫。他们结婚36年,有13个孩子,其中9个活了下来。虽然他们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但他们经常写信给对方。他们是一对情绪失调的夫妇,经常争吵,彼此非常不愉快,但偶尔也会享受激情的和解时刻。这部影片是索菲亚的独白,讲述了他们一起生活的快乐和挣扎,取材..详细 >
托尔斯泰的妻子在花园各角落背诵一小时写给同居老公不同内容家长里短的信。🕯️📝🌲🙎🏻♀️
女性与日常生活,像流水一样自然,非常享受的观影体验。
#4thHIIFF 反电影。
#4th HIIFF# 影展聚焦-大师新作。前入围2022威尼斯主竞赛。怀斯曼拍故事片也是活久见,虽说也是“历史翻案文”做法,而且是时下流行的“女性被伟大男性压抑折磨”的角度,不过实在是太人间真实了,明写女性收到的压抑和暴力,暗写艺术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深刻,大把金句;所谓“悲剧”是双方相互成就的稳定结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片子实际上是用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方法,正好解决了诸如《贤妻》这样的(文豪之妻)电影所不可能触及的深刻问题;或者是诸如《报丧女妖》这样要讲这么久的故事,这片子短短63分钟就讲清楚了。#年度十佳候选#
5.9/10 #NYFF 怀斯曼把他纪录片中最宝贵最精华的元素全然丢弃,然后使用一种与之对立的方法所创作出的“剧情片”令人失望:那些人物群像/被注视的生态等事物本身的主动性(所表现出的一种随机性和多样感)都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怀斯曼全然操纵的预设的文本和场地(花园中的生物也沦为“布景”)。他以往纪录片内部所构建的开放性相关性也消失无踪,所剩下的唯有“闯入者”(一袭黑衣的索菲亚),和她突兀的姿态,无法与周遭的他物调和。若使用滨口式的“文本优先”的表演论或许仍能将此作视为一种近似客观的将历史文本/人物重置(赋予图像/人形)以(不夸张地)强化一种控诉或记录,然而这条路径也被女主剧场式的小动作与频繁轻佻的面部表情所摧毁。一种虚伪的在地性,缺席的俄语,那些怀斯曼所“设计的”结构或段落都堪称“古典式”的,被巨大的单调性所淹没。
你在拍一种很新的东西…
风景很美,人很残忍
一个小时的煎熬之退场的决心
一种现代化的戈达尔,只可惜独白既不够诗意,影像也过于粗砺 (作为听力材料倒是不错的
【1334】说的没错,但是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真的太可悲了。
三生三世不婚不育宣传片 一分给画面
@2023-08-21 20:50:48
怀斯曼用极简的风格打造了这部一个小时的独角戏,文学气息相当浓厚。抛弃了所有的夸张的剧情设计,仅仅通过娜塔丽·布伏饰演的托尔斯泰妻子的对镜独白,抽丝剥茧地控诉托尔斯泰的这段婚姻中的不堪、猥琐与爱情的名存实亡。大段的台词被布伏信手拈来,在数个长镜头和大特写下细腻又富有层次地展现出索菲亚经年累月遭受的委屈与不甘。名为“一对”,但托尔斯泰的“不在场”加剧了这段夫妻关系的荒凉意味。
怀斯曼依旧再搞他的「真实电影」,而没有什么形式比女性口播更加「厌男」了,当托尔斯泰都可以被用来当做某种流行运动的靶子,要么是时代发生巨大变化,要么还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横行。
太依赖观众的想象编织了,我只看见巨大的隔阂,我与影像的连结被硬生生地断掉。
很好,相当好,没有想到怀斯曼还能给我这样的惊喜,不过想到他的戏剧导演经验似乎一切也说得通。花园与海的多义性在 Sophia 对于爱情、婚姻生活的叙述中逐渐浮现,社会文化在为女性编织伊甸园的谎言的同时也为男性编织了关于开拓、冒险的航海谎言;而在不断地试错、自省之后,女性在花园的万物歌唱、万物共生中寻到了抵御日常、诗化日常的平静,而男性则持续像波涛一般持续地生活在冲突之中。非线性的、私人化的叙事强调了困境的反复与永恒,让我看得时候不断地联想到我的父母。
@海南岛2022
电影显然是参考了生态女性主义这一研究框架,两者在父权社会中都处于边缘位置。女性所具备的滋养哺育,以及提供营养和劳动的特质与自然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女性的位置不在男性社会的中心而是在偏离这个中心的外围自然世界里。只有在自然中女性才被允许展开自我活动。因此,尽管妻子的讲述,或者说长期压抑后的控诉得到发泄机会 ,回应她的也只有林间的风声和海洋的咆哮。她如此真诚热情,表达如此有力形象,对人生家庭的理解如此清晰耀眼。但女人的位置依旧决定了她是孤独的,是没有听众的。
闭眼睛听完的电影…
手法新颖,摄影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