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迷雾中的她(下)

Trenque Lauquen parte II,罗拉的迷离档案(后篇),Trenque Lauquen Part 2

主演:劳拉·帕雷德斯,Ezequiel Pierri,Juliana Muras,埃莉萨·卡利卡霍,维罗妮卡·利纳斯,沃尔特·雅各布,Rolando Citarella,Rodrigo Paredes,Eugenia Campos Guevara,Lila Toto,Matías Feldm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德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2

《迷雾中的她(下)》剧照

《迷雾中的她(下)》长篇影评

《迷雾中的她(下)》短评

拍四个小时 是作者的无能

3分钟前
  • Magus
  • 很差

下部三星半

7分钟前
  • 贰拾柒
  • 推荐

你会成为那些你感兴趣和向往的人。看完下部才突然懂了为什么劳拉会强调书里的“我”改成“我们”这件事,以及为什么其他读者也对此产生疑惑,因为每一个“我”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给女性带来了新的出路,都是“我们”的路。

9分钟前
  • 八月
  • 力荐

Nothing appeared. That's mysterious.

13分钟前
  • 拜仁小将阿拉巴
  • 还行

进一步解谜,引出神秘女子和湖边迷案,逐渐变成带点惊悚氛围的奇幻片,并呼应了上部她的失踪。两部的节奏和4小时篇幅,要看下来不太容易,综合3星半吧。

17分钟前
  • cheung'''
  • 还行

不好看

20分钟前
  • 凡耒
  • 较差

没想到是把换视点当作解决手段。声音设计做得像记忆,但也太不节制了吧,听多了也是会腻的。也有闪光的地方,最后变画幅之后就是纯粹视听享受了。解构有设计,但没深入。

22分钟前
  • dama
  • 还行

下半部完全抛弃了上半部,新的问题不知所云#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26分钟前
  • 努力奋斗过于荔
  • 较差

关于她们的电影。第二部在探访/找寻的基础上的反面回溯导致时空进行不断地摆动。当旁白堆叠将行为姿态更加抽象化,故事推向更复杂更高阶的层次时,新闻之海揭示卡门·苏纳作为时空(几乎是共同)的缺口。不太甘心西塔雷拉只愿意自我印证。所有的虚焦从诞生再横摇到帕雷德斯,踏过雨林如同经过历史的阴影

31分钟前
  • 筱原桜
  • 推荐

就像我的人生一样无意义

36分钟前
  • Paprika
  • 较差

以完全否定上部的结构完成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反转,叙事视角切换是相当讨巧且简单的路径,实则否决了几位女性内生的互文(或者说仅仅提供了幼稚的互文)。消失仅在形式上存在相似——哪怕作为一种女性的传染症候,事件仅构成了对好奇心本身的追逐,却几乎无法内生出“女性”这个符号下任何的共性。迷雾早已在叙事者井喷式的自我独白里取消自身,影像也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滑入了基本不带有神秘属性的确定性。

38分钟前
  • 夏萝
  • 还行

太闷了…不是不知道说什么,是不知道这有啥好说的…

42分钟前
  • 地铁杀手
  • 较差

He/She.

45分钟前
  • 當下
  • 还行

臭长,不想浪费生命看了

47分钟前
  • sparrow36
  • 很差

上部都看的昏昏欲睡,下部就算了吧

52分钟前
  • 宝小仙
  • 很差

好奇妙呀,当我想要嘲笑男的对她消失的无聊YY的时候,意识到其实自己也大吃一惊甚至有点失望……消失了甚至不必是寻找自我、变得更好、变得更开心、走向独立之路什么的,也可以是为了照顾超现实存在而寻找小黄花?好啊好啊好啊

55分钟前
  • 力荐

上下两部对照着看,简直神了,上部公路解谜片,下部改成奇幻片,世界喧嚣不止,我终于宁静,成为迷雾中的她。后半段摄影好美。

59分钟前
  • SpyLiu
  • 推荐

导演在映前VCR里唯一强调的就是这个“上/下切分”的必要性,虽然他们戏称这是一段coffee break,但看得出这是最重要的设计。P2与P1气质截然不同:上部在小暧昧中抽丝剥茧连点成线,推理是项庄舞剑却成果颇丰;下部更主动激烈,但一切探索却都失效,谜题像骨牌般推倒下个谜题,到最后我们终于成为了行走在旷野中的女主,仿佛知晓一切,实则一无所知。角色和观众都在“无知”的情境下彼此对峙,求索的终点是荒凉与丰饶一体的自然。

60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当迷雾中的她变得清晰。

1小时前
  • 颜落寒
  • 推荐

完全有意造成的断裂。如果上半部很好地描述了一种微观史的档案考古办法,并建立了某种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论,下半部的前半部分则用力突出理性世界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塑造怪物和异端,以及对它们的情感(劳拉在电台的表达是理性的、叙事的),最终试图着力破除它们。但最后的解释实在有些粗暴,难道用一种近乎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相处态度(即参与其中就能获得解放与共情?),就可以消解理性造成的畸怪观念吗?要我们回归一个个现象,让人去看和体验,以逃避文化的阐释,是不是有点太说教了?

1小时前
  • SilhouetteS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