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后的日子

Last Days,超脱末日(台),超脱,最后的一天

主演:迈克尔·皮特,卢卡斯·哈斯,艾莎·阿基多,斯科特·帕特里克·格林,妮科尔·维丘什,瑞奇·杰,Ryan Orion,哈莫尼·科林,罗德里戈·洛普雷斯蒂,金·戈顿,Adam Frib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最后的日子》剧照

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2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3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4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5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6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3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4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5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6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7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8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19最后的日子 剧照 NO.20

《最后的日子》剧情介绍

最后的日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布雷克(Michael Pitt 饰)一个通身充满忧郁气质、内心敏感纤细的音乐人。商品社会和都市喧嚣已经让他精疲力竭,他从大都会逃脱,躲在森林中的别墅。穿着怪异的他每日喃喃自语在林中穿梭游荡,荣誉和金钱,地位与名望在这一刻全部失去了意义。即便如此,周遭的世界仍不断侵犯着布雷克最后的领地。朋友、经纪人、录音室、陌生人……你来我往,不绝如缕,而真正有几人关心布雷克内心的嬗变?几日的独处后,布雷克独自在地下室演奏最后一支曲子,随后仰望天堂,不再回还…… 本片根据涅磐乐队(Niravana)主唱柯特•科本(Kurt Cobain)生前最后的一段经历改编,荣获2005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茶花村的幸福生活阿尔法:狼伴归途增血鬼果林天敌疗伤旅程见鬼孤恋花里基·莱普与夜鹰重任在肩第二季阁楼房客是总裁如果眼睛能偷走彼此欢迎来到麦乐村咒报2405我的真正死因微微一笑很诡异黑洞纸飞机拯救菈米莉丝冬日将至竞雄女侠秋瑾青春密语第一季源·彩虹耀眼女子温州三家人大唐女巡按中国造安德森坠落识骨寻踪第六季红白蓝非法入侵人生典当行之三世乾坤

《最后的日子》长篇影评

 1 ) 看过,不喜欢.还是古典音乐家的传记好看

一点都不好看.音乐传记几乎很少有好看的,特别是摇滚乐的.前几天在水果湖一家碟店买到了The Doors的主唱的传记,Oliver Stone导演的.看得受不了.还是古典音乐家的传记好看.因为他们的人生和生活没有落入虚空.给人带来的大都是爱和希望.比如埃尔加的,杜普蕾的,贝多芬的,巴赫的等等

 2 ) 科本写照

很久之前看的。

断断续续。

只是还记得 他一个人静静的在一个房间里 弹琴背影如此孤独也许当时想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因为他像极了科本也许他就是科本

 3 ) Gus Van Sant 的新式悲剧

电影虽说是从Kurt的自杀得到的创作初衷,但是电影没有出现关于Kurt的任何暗示,也没有试图通过语言来解释为什么要自杀。

导演使用缓慢的节奏,超超长的镜头,还原主角自杀前发生的一点点不值一提的事情。

主角仿佛陷入一种精神困境,神经恍惚喃喃自语,躲避周围需要面对的人。

我们只能通过他周围的人,片面地了解他现在所处的状态:乐队成员想要离开他,并且乐队中出现了经济的问题;他的妻子也许理解,但并非完全支持他对摇滚乐的热爱;他无法同自己的女儿交流;朋友对他漠不关心;他要找的一个女人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地方。

然而我们无法,或不能根据这些事情来断定他自杀的原因。

我们如何超越表象而深入一种无法体现的真实,又如何根据影像来进行合理的精神分析?

一个人死了,就永远是个谜。

影片结构与《大象》相似,但是它并不是想从各种角度重构当时的场景从而给观众一个全面的视角,而是从电影已经反映的现实中重新或再一次推动内在情感的运动。

电影的长镜头特色非常突出,而且两段音乐的使用完美的配合镜头的长度,烘托出主角内心的痛苦绝望。

电影歌曲没有使用Nirvana的音乐,我留意了片尾的Music,几乎都是电影男主角的原创歌曲。

尽管我听过的Grunge不是很多,但感觉上电影中那一段独唱很有Kurt的味道。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受到东方电影的影响,长镜头和固定机位运用很多,但是却达到一种不同的艺术特征,他没有过分突出固定长镜头的隽永安详的气质,他通过一种哀伤的节奏复苏了西方古典悲剧的内涵。

这种深沉和痛苦积压在电影缓慢的情节之中,结尾没有爆发,而是慢慢消解。

GusVanSant通过自身的风格发展了一种区别于东西方悲剧特色的新式悲剧,或者也可能是东西方悲剧特征的结合。

 4 ) 流水账

树林中隐隐自语地走着 脚步拖沓在溪流边孩子气的撒尿 获得国王般的成就都是流水账 脏兮兮的电冰箱 麦片粥牛奶香烟电视节目音乐ML乐队的成员抱怨房子阴冷 乐队的成员说要去学开喷气式飞机 谁知道这是不是胡诌的借口乐队的成员对他很失望对他不满甚至可怜他谁能指望人都是活在镁光灯下的光鲜亮丽    粗大的毛孔 因为抽烟而熏黄的指甲 油腻的发丝    没有理由不需要理由    也许他是不妥协商业侵蚀选择自戕    也许仅仅是当天吃的早饭喝的麦片粥有些许异味 心里不爽那时候借碟看他最后一场演唱会他的嘴唇贴近麦克 身上披挂着一件邋遢毛衣不大的舞台 上面的烛光 是不是都是他自己一手安排当时我们在辅导班下课回家路上 天寒地冻 会不着边际的对他盲目崇拜那些嘶吼的吟唱 随意别在耳后的头发 和女儿同步的惬意哈欠发完这些梦这些牢骚 不失时机泛酸的鄙视一下哪个哪个数学打了130多的某某接着对自己不到150满分零头的数学卷子白了少年头就是喜欢Gus Van San的长镜头拖啊拖啊没有波折的就到了悬崖边边就是看到在地板上的他 例行公事的POLICE 电视上的报道  这才是流水账的生活本身   无关其他 当他是陌生人或那个哼哼着"my girl,my girl,don't lie to me.tell me where did u sleep last night"的柯特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5 ) 只剩时间在流逝

初中的时候很爱看电影画报,俊男美女,注意到力弗·菲尼克斯,年轻、帅气、阳光。

后来终于看到他参与拍摄的影片《我和我的爱达荷》,可他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

报上说他死于毒品。

导演范·桑特说:“我觉得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别的事情可能让他们压抑不已。

毒品是一个让他们释放的工具,而不是他们死亡的原因。

”《最后的日子》是范·桑特对这些朋友的纪念。

主角的原形选择了涅磐乐队的主唱科特·柯本。

死前的几天会做什么呢?

自己回答是看书、看朋友、看亲人。

问题是除非自裁,否则很难知道自己将结束于哪一天,也就很难安排好这之前的时光了。

同样,科特·柯本必须在这部影片的结尾死去已是事实,最后的日子如何过去除了他又有谁知晓?

一个人死了,带走了一个世界,从此留下一个谜。

任何人都是。

“对于一个曾经辉煌,在生命的后半程却迷失了自我的人来说,他最后的日子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仅仅是时间在流逝。

”我倒觉得,不单单是他们,而是我们大家,最终都将臣服于时间的权力,苟延残喘,看着自己流失。

我的回答是幼稚的。

如何表达时间呢?

或者只表达时间呢?

导演使用了一连串的长镜头,演员们都在即兴表演,主角只是喃喃自语,全片没有情节,全片不时的重复,甚至作长时间停留。

戈达尔说:“每个镜头都是关乎道德的”。

主人公不停的走,风景很美,内心很空,“接受还是返回的旅途?

”“老脸死了!

”他不停的呻吟,逃避一切现实中的人、生活,他需要的“死亡”在剧终被找到。

“生命是一次没有人能活着出去的冒险。

”最后的日子,电话还会响起,钟声还会响起,自己的退去,一切还在照常运转,一切的生命,退去,还有万物在运转,还有出生和死亡。

再问我死前的几天会做什么?

我想我不知道。

 6 ) 速拍美学

刚看完下载的《LAST DAYS》,说是Kurt Cobain的传记电影,狗屎,只拍了一个糊涂蛋,无爱无恨,就是一团厕纸,穿上他的衣服翻唱他的歌曲,根本就不是那个神。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导演Gus Van Sant只是借了个Kurt Cobain的壳,描写用自杀解决心灵困忧者的转变过程。

估计他没类似的困惑,拍得太抽象,温吞水,反正没什么人物没什么故事就几个镜头拍得很速拍美学主义。

 7 ) 你们都要回转,回转成孩童的样式

一个人的世界,也是很多人的世界,现实和虚构相交融的世界,又寂寞又美好。

或站或坐,或静或动,一个人的沉浸,很幸福也很可怕。

幸福的是可以超然物外,可怕的是给自己画上了句号。

nirvana本来是个美丽的名字,有美好向上的愿景,即使导演在这里说的不是Kurt,只是某种人某种状态,依然很美。

仿佛在生命的尽头又回到了孩童的样式,纯纯的好和纯纯的坏,纯纯的极致。

极致的东西都有一种让人心碎的美,有时只是一种恍惚,恍恍惚惚就已经走到悬崖的边上。

音乐不多,而很美,不一定非要把它和多少多少大制作大手笔作比较,它能让你产生共鸣,不一定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或者某种特定的阶段,喜欢摇滚的年代可以过去,某种旋律却可以在每次听起时毫无意外的重新让你沉浸,喜欢就是单纯的喜欢。

“将来你们都要回转,回转成孩童的样式”。

非常喜欢最后一幕,赤条条的灵魂离开身体安然地向上而去,向上而去。

是向上,而不是向下。

 8 ) 本雅明与柯本

若干年前,汉娜阿伦特评价本雅明说,只有彻底的失败者才能够理解本雅明。

和卡夫卡一样,他们的思想或许只有通过某种机缘才能在跨越时空之后在现代社会和你产生共鸣。

范桑特的《last days》就是试图营造这么一种机缘或者是说一种情绪。

在逼仄的寓所里,卡本退去了昔日的光荣和商业上营造的光环,在这里他是孤独的象征。

在范桑特的电影语言里,长镜头特有的魅力就在于此。

 9 ) 超字数所以记在这儿

Maybe it’s because I find it hard to sympathize with white people’s pains now. Maybe it’s just that I don’t know Kurt Cobain that well. So I think the film is kind of boring and it is unfortunately just another Rock’n’Roll cliché. It’s your life FIX YOUR HEARTS OR DIE! (But I like the moment when Blake writes on his journal: “I lost something on my way to wherever I am today.” I resonate with this sentence.)

 10 ) 最后的日子-我乐意这样认为

友人搬家,从北京到广州,临行整理出几百张电影DVD,挑了一些感觉不错的带回来看,就有如上一张。

之前没有看过关于此片子的影评或是片断,对导演的名字也不熟悉,只是看DVD封套上的简介说是以Kurt Cobain为原型创作的片子,就理所当然地拿回来观瞻了。

想象中片子应该是情节性的,而并非如此“文艺”,各种未经处理过的自然的声响瀑布、燃柴、步履或是呼吸,男主人公如同被某种力量附体后若意识含混的自言自语或喃喃低唱,疑似异装癖的女装打扮及忽然因思绪凝滞或断档而僵化停滞的动作,还有在大而漂亮的别墅出现对比强烈的肮脏不堪的厨房,永远简单的速食食品及双性恋的乐队成员,在从戒毒所跑出来的前提下与对摇滚乐的疯狂信仰叠加成令这些事件可成立的支撑因素。

所有的一切明晰的充斥了文艺电影的气息,在男主人公饮弹自杀后灵魂忽然赤裸着从躯体上站起轻松跳跃的翻过栅栏的镜头更可以归属于已经并不陌生的“新鲜词”--意识流或是直接说成升华为对真正超脱凡尘俗世肉身束缚的自由主义中,当你说出这样的想法时肯定不会被你的朋友耻笑,如果他们也看过,他们会认可你。

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乐队排练散去后,男主人公一个人拿着吉他坐在安静下来的乐器堆中,座在角落投入淋漓的演唱一首歌曲,尽管那音色与Kurt Cobain相去甚远,但此段落演唱此歌在片中足以称为经典。

我想DVD介绍上写的导演不肯明示原型为Kurt Cobain,而且想要反映任何一个无法面对自己的痛苦的人类族群,这想法似乎过于主观,每个人的痛苦该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这才符合人性。

而刚刚去百度了一下搜索结果显示这是一部被很多冲着对Kurt Cobain的关注而来欣赏影片,但这些人多半会觉得失望。

不要失望,那个用颤抖的手摆弄食物和吊带裙的男人,本就不是Kurt Cobain,而Kurt Cobain临行前的日子究竟是在做什么,想什么,世人永远不会知道,我乐意这样认为。

《最后的日子》短评

范·桑特式电影。只要热爱Kurt都会去看。

4分钟前
  • 文森从牛A到牛C
  • 力荐

不太懂。。

8分钟前
  • MeANs..
  • 还行

gus van sant 还是大象那个,blake不是nirvana那个。。。一起走吧

12分钟前
  • nzo
  • 很差

柯特·科本的最后日子用朱自清一句话就概括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子和[大象]还是有对比参照价值,但是没有那么多刺,很多“无意义”的段落情绪非常好。

17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2010最后一部电影。不知道该评价什么。总的说来很闷,可是有两个镜头惊到了。一是那首歌,二是死后裸体的灵魂向上爬的画面。

20分钟前
  • aluminumatom
  • 推荐

spoiled child

23分钟前
  • 宇宙毛毛
  • 较差

一部略显简单的电影。范桑特表示,《最后的日子》是他“低成本、独立制作、有限场景拍摄”三部曲的第三部。改编自柯本自杀事件,范桑特透露,他从1995年就开始准备这部影片,原本想拍成一部科特·柯本的传记片,但当时普遍认为他们都死于毒品。但其实导演觉得围绕在他们身边别的事情可能让他们压抑不已

24分钟前
  • 馨的生活
  • 推荐

不止经纪人、朋友、陌生人,连我这个旁观者观众也没办法进入状态去关心布莱克的内心状态,戛纳技术奖是怎么拿的?好迷

25分钟前
  • 焦糖爆爆
  • 较差

杀了我.....我真的没有耐心看完

26分钟前
  • 狐不歸
  • 很差

只记得一句“牺牲一些纯洁的存在来换取宽恕”,不知道安排是否有意

28分钟前
  • 罗伯特小姐
  • 还行

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 片中男子并不是kurt啊说这片是专辑的脑子有病?

29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审视的眼睛一直早一步到达那里。你或早或晚,总是会来。

30分钟前
  • 添添
  • 推荐

格斯范桑特,又来多视点闪回?跳着看的

34分钟前
  • 无限灌城
  • 较差

没有想象那么好

37分钟前
  • Kreuzberg
  • 还行

太莫名其妙了,中间还有段搞gay的。

38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还行

看不下去了

40分钟前
  • 用户7568999516
  • 较差

草 草 草

43分钟前
  • 黑斗篷
  • 较差

死亡三部曲里最没感觉的,却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因为柯本的原因话题性很强,安静的消逝的生命更显得普罗。

48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gus kurt third

50分钟前
  • bacchux
  • 较差

只是受科本的启发是吧? 确实不能够是改变 不能够那么压抑 简直是莫名其妙

51分钟前
  • 大星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