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允许美国在伦敦拍此片时一定没想到自己会被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在2013上映的两部草翻白宫中,这个班底制作的是较蠢的一部。
我说“较蠢”,无意之间还过誉了它,仿佛它只是两部电影里有点蠢的那部,而实际上它在所有的动作片里都算彻底弃疗的那类,完全无视现实,没有逻辑,只想表现一个现代版开挂骑士救公主,哦不,我是说救总统的故事。
今天我正好在伦敦,决定观摩一下这部电影应个景。
尽管提前做好了把脑子扔进垃圾堆的准备,可是本片的不要脸程度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你第一部黑自己空军、国土安全部、一众情报部门无能弱智也就算了,第二部把铁杆盟友往死里黑,是不是不太厚道。
开场杀的意义我最后说,不过这个无人机的效率相当匪夷所思。
一次精准的轰炸,爆炸中心的目标人物们一个没死,其中一个炸没了腿,另外两个活蹦乱跳,两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活跃在了世界舞台上,WTF?
再说主角老婆怀孕、主角决定辞职这件事。
我翻了第一个大白眼。
你们这些动作片,要炸就赶紧炸,婆婆妈妈扯这么些仿佛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家庭俗套你到底指望感动谁?
能不能麻溜地进入正题!
五分钟后我看到了影片对“麻溜”的诠释,整个人都是(¯﹃¯)的状态。
我自己主动把脑子扔到垃圾桶,只想痛快看爆炸,但是编剧嫌不够,硬是把我的脑子塞进了trash compactor——看预告的时候我好奇,英国首相归西,世界各国领导人去伦敦参加葬礼,按道理说此时伦敦警察、MI5和MI6应该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确保不会出事,对不对!
然而坏人居然就在这一天于全城各处发动袭击、全奸各国领导人,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编剧的解释极其粗暴——因为我们中出了好多好多叛徒!
白金汉宫前的伦敦警察和皇家卫队,都是坏人!
然后伦敦各地开始大爆炸,恰好是我今天走过的若干著名景点(安保最严密的地点)。
在戒备最森严的一天、警惕性最高的地区,坏人居然能默不作声替换了好人。
我说的不是一个坏人替换了一个好人,而是将近50个坏人替换了50个好人(后面还有从地底涌现的无数坏人)。
你们想象一下,想象一下苏格兰场和情报部门看到这个片段时的崩溃心情。
接着坏人启动了ctos大停电,银幕黑屏,地铁瘫痪,就连苏格兰场都黑了。
这仿佛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一台苹果电脑就可以做到。
在本土遭遇堪比911的袭击时,英国人基本上什么都没做,反击行动全靠白宫远程指挥、男主即兴发挥。
大部分时间里,男主带着总统在伦敦的大街小巷躲避雨后春笋般总能出现在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摩的司机。
而伦敦城的每一个房顶,似乎都有一个扛着RPG的家伙随时准备击落总统的直升机。
这种精准的预判和没有几百号人下不来的恐袭,英国人不但没有听到风声,遇到事儿了反应也不是慢半拍的问题了,简直智障。
且警察总长一拍脑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注意——既然街上的警察中很多都是坏人,那么我们把自己的警察全都喊回来吧,这样街上就只剩下坏人了,就很容易辨认了!
然后再派军队去扫荡,棒极了!
大家拍手就好。
于是全伦敦进入紧急状态,街上一个人都没有——我是说,除了全副武装、无人阻止的坏人们,和浪迹天涯抱头鼠窜的双男主。
而SAS终于出场时居然听从美国保镖指挥,一场巷战打得愚蠢至极,像小学生一样无脑向前冲,都不带喊几个狙击手上楼支援的。
很多时候不是说有爆炸、有枪战就是爽片,这样光顾着炸、打枪、战术单一、动作场面没有任何层次和新意的电影,让人十分尴尬。
你确实没想考虑剧情,但也没料到其智障程度已经对你的观影构成了干扰。
看到一半时你在想,也许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拍一部动作片,而是拍一部爱情动作片,你看,保护总统的大队人马皆以各种方式惨死,非常方便地只留下双男主互相扶持、拯救,us against the world,小保镖中途甚至调戏总统“出柜”——从此处开始他们终于不再掩饰自己的居心了,当男主一人勇闯恐怖分子总部、单挑百来号人、直捣核心、最后一秒营救即将惨死的总统时,我觉得自己翻尽了这辈子的白眼。
要知道即便是刺客信条这样的屠城游戏,一人被围攻时就算拿着扫帚也会损血的。
为什么现在这种踩全世界捧(美国)男主的动作片仍然存在?
我们是不是对笔力不如三流同人作者的编剧们太宽容了?
至于坏人们为什么这么牛,编剧给出了解释,非常不要脸、不可信、胡说八道——MI5的头头是内鬼,而他帮助恐怖分子的目的十分单纯、爱国——政府削我预算,这样下去我们国家会处于危险之中的!
只有一场袭击才能让我国吸取教训,继续给我们拨钱。
Excuse me? 为了避免国家安全遭受破坏,我们自己先破坏一下吧——你这是贩剑还是制杖?
不说这个,统筹策划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怎么可能一个MI5内鬼就够了?
而内鬼还是靠MI6探员发现,编剧是不是对这两个部门的分工有点误解?
MI6负责境外的情报工作(间谍),MI5的职责才是揪出国内的间谍和恐怖分子。
在这件事中,两个部门的职责有重合,所以内鬼瞒过那么多探员显然不可能。
而百来号恐怖分子藏在市中心的毛坯房里,苏格兰场一脸懵逼也是很厉害啊。
算了。
多想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这部电影还有个十分让人诟病的地方——往往用无人机的都声称自己是在精确打击目标、避免collateral damage(平民伤亡),而本片开场五角大楼授权轰掉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平民,好啦,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件,然而这个事件却在之后的情节里被非常心机地justify。
总之就是表现敌方多么残忍,杀各国领导人、炸无辜市民、直播斩首总统,而美国则在一直强调我们的敌人杀人如麻、完全该死。
美国只是做了一件不太光彩的小事,但是敌人却做了大大的坏事,因为这点,所以不光彩的小事可以被谅解,敌人就是该死!
大概如此。
结尾处他们居然派了又一架无人机去炸反派,似乎在得意洋洋(不要脸)地宣扬:无人机,好顶赞!
干得漂亮!
放映前有个预告片,是海伦.米伦、艾伦.里克曼、汤米.李.琼斯、艾伦保尔出演的《Eye in the sky》,讲述的就是一次无人机行动引发的立场大讨论。
在这么富有道德思辨的预告后紧贴了这样一部没有脑子的、夸自己特对倍儿棒的爱情动作片,还不惜黑一把盟友,我真心疼我的票钱。
楼主自从上一部《刺杀金正恩》后就没看到哪部电影黑一个国家黑的这么欢乐的电影了,观影全程就在哈哈哈中渡过。
回到电影,《伦敦陷落》讲述了英国首相被毒死,英国连死因都还没调查出来就急急忙忙邀请了各国首相来参加他们的葬礼,在邀请他们参加葬礼的时候,英国负责安保的人一起开了一个会议,他们指出因为各国首领都来了,我们一定要用史上最强大的安保措施来保证领导们的安全,大家纷纷点头,这时候一人提出,各国领导们都来了,他们带来的那些安保队伍不好管理啊,万一有内奸混进来了咋办,这时候负责人牛逼哄哄的表示:没关系,我拒绝了他们所有的特殊要求,这样安保问题就万无一失。
于是,各种领导们纷纷赶到了英国,然后就被全歼了,如果他们没死,他们一定会说:英国我草你吗。
因为楼主估计他们也没见识过,拿着仪器去探雷的人反而把雷贴你车上,皇家卫队好好的走着正步,突然就转身掏枪射击,坐个船炸船,过个桥炸桥,尼玛和老婆在楼上看个风景,把楼都给炸了。
尼玛指望你安保,安保一半人员都是恐怖份子。
当然,也不是全部领导都死了,为了更好的黑英国,电影还留下了美国总统,于是电影上演了全歼其他领导后,在号称最严安保的英国街道上,恐怖分子上演了旁若无人追击美国总统十条街的戏份,还在各个楼顶放置了RPG人员轰炸美国总统的直升机,最后围攻美驻英大使馆掳走了美国总统。
同时还停了整个伦敦的电,负责英国的安保班子看到这个情况表示没事我们办公室有发电机,哈哈哈,说些什么好呢。
然后,这群办公室有发电机的一伙正在喜滋滋的表示我们终于查到恐怖分子的据点了,而作为影片的男主角,用一把刀戳了恐怖份子几下就问出了据点地址。
然后就带着美国派出的小队去进攻据点,这个时候,英国警察局长给他打来了电话,叫他别行动,英国军队20分钟就会赶到。
主角想了想,最终“草你吗”没有骂出口。
电影的结尾就是恐怖分子逼迫美国总统在全世界的电视上宣扬了正能量后,被男主角一人杀了个干干净净。
然后英国不要脸的告诉全世界,我们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伦敦也在重建。
害的男主角看到这情况,辞职报告都不敢交了。
电影完。
最后,这次各国首脑聚会,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参加,他们表示:你们啊,还是太naive。
本来以为是主旋律电影,没想到是黑遍各国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电影。
电影开始,英国首相去世,各国首脑前往伦敦参加国葬,其中当然有美国总统,其中当然没有俄罗斯首相(没有为什么!
),男主就是保护美国总统的特工。
然后就是一大段无聊到我睡着了的形式主义。
然后一个声音超大的爆炸把我直接吓醒了,一脸懵逼地看到屏幕上一切都变的乱糟糟,安保反水的反水,没反水的都死了(exo me?
)。
参加葬礼的元首一个个被暗杀(不厚道地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只剩美国总统在男主的保护下“苟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强大的主角光环)接着就是没完没了的,保护总统,安保反水,总统被抓,营救总统……主角就是这么强大,怎么都不会死,完完全全的个人英雄。
不知道把伦敦借给美国拍这部电影的英国人看到这部电影是什么心态……如果说它黑遍除美国外的各国,那黑英格兰绝对是第一了,没用的安保,武装力量都反水,首相去世没查清就举办国葬……有点心疼被黑的英国。
当然如果抛开国家的大层面,把它看做特工和boss的爱情文艺电影,还是不错的。
和2013年上映的前作相比,三年后同期上映的《伦敦陷落》电影是一部绝赞的悬疑片。
而这个悬疑的点就是:干点啥不好,干嘛要拍续集呢?
自九十年代中后期,动作电影市场开始受电脑特效的影响而势力衰落以来,多年没跟总统本人过不去的好莱坞,在三年前突然发癫一样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着上映了两部“毁天灭地炸白宫”的90年代还魂作。
类似规格的主创阵容(其实并不是),类似等级的投资规模(其实并不是),在上映之后虽然都没有掀起什么大阵势,但终归有一个会是比较好的那个。
CG山大王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新任美国舞男、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未来继承者钱宁·塔图姆和能歌善舞的姜戈同志杰米·福克斯主演的《惊天危机》,赶了个暑期档的早集,照样把总是受伤的索尼哥伦比亚坑了个底朝天,1.5亿美元的成本在本土连一半都收不回来,所幸全球发行的规模够大,算上海外票房总算过了2亿大关。
一个舞蹈专业的钱老板,一个能唱能跳的Motherfucker Jones,人气和脸摆在那儿,两人就算拍个歌舞片,也不至于有这么低的回报率。
等等,想想《魔力麦克2》和黑《安妮》,可能还真至于。
总而言之,还是春季档引进的《白宫陷落》更为精干。
投资仅有7千万的《白宫陷落》,从里到外就一个字:便宜实惠。
安东尼·福奎阿、杰拉德·巴特勒、艾伦·艾克哈特、摩根·弗里曼牵头,后面还跟着梅丽莎·里奥、艾什莉·贾德、安吉拉·贝塞特、迪伦·麦克德莫特、尹成植。
说有名吧,还真有。
可数一数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剩下几个人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有上帝先生多。
然而,就这样一部设定堪称科幻、情节漏洞百出、人物老套加偏见的“old school”动作电影,轻轻松松在北美拿到了接近一亿的票房。
就算是小厂发行,全球总票房也超过了一亿六千万。
加上在DVD市场上的表现,估计是乐呵了一小阵。
能在对口的观众手里赚到一点实惠的票房,就是《白宫陷落》之流的电影最棒的收获了。
毕竟即使能打如郭达斯坦森,大部分电影都比这个惨多了。
而这,大概也是《伦敦陷落》出现的唯一理由。
想来当年负责给片子起中文名的同志们也是一样的高瞻远瞩,两部“毁天灭地炸白宫”的英文名简直就是在做同义词练习,结果先来的成了《白宫陨落》,后到的成了《惊天危机》。
倘若今天有续集炸伦敦的是后者,想个合适的中文名都有点麻烦。
设定依然堪称科幻、情节依然漏洞百出、人物依然老套加偏见的《伦敦陷落》,表面上仅仅是换了个时间地点,其实还真就是仅仅换了个时间地点。
如果你了解《飓风营救》及其续集的变化趋势,又恰巧看过《白宫陷落》的话,那么《伦敦陷落》其实你已经看过了。
《伦敦陷落》并没有逃脱大多数拍脑门的续集电影的路数,除了换了个更有风土人情(而且拍的时候更省钱)的地点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两部电影相似得令人失望。
同样一批人如同柯南附体,换了个地方再用类似的流程再走一遍,只不过走的更加浮皮潦草。
没有了安东尼·福奎阿的执导,电影连最后一点硬派气质都守不住,非要加一些除了继续降低整个故事的可信度以外并没有什么卵用的CG特效。
要知道,《白宫陷落》和《惊天危机》比起来,前者更好看的理由之一就是低CG而重现场实景了。
这一点再丢掉,又没有什么钱(6千万的成本比前作还便宜),可想而知会弄成什么样子。
此情此景,简直就是装逼不成的《恶灵骑士》的廉价版昨日重现啊。
(不要相信尼古拉斯·凯奇,永远不要。
)(不要相信杰拉德·巴特勒,永远不要。
)好莱坞是个神奇的地方。
左手边可以有《疯狂动物城》这样技术上和思想上都与时俱进的年度佳作,也能有《伦敦陷落》这种思想认识起码落后十年的看过就忘的电影。
当然,这并不能全都怪到主创们的头上。
本片的编剧克雷格东·罗森贝格和卡特琳·贝内迪特在这两部电影中间,还写了《敢死队3》的剧本。
没错,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市场现在就是萎缩到了这个程度,讨好了一小部分还怀念着20年前的美好时光的保守派中年男人,就仿佛讨好了整个世界。
在90年代的同类型电影中,能让人留下印象的作品,要么是史泰龙、《虎胆龙威》和《致命武器》的路子——有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或者搭档,要么如福伯的《亡命天涯》、《空军一号》,凯奇的《勇闯夺命岛》、《变脸》、《空中监狱》,有个颇为持久而且可供挖掘的设定。
而《白宫陷落》和《伦敦陷落》在这两方面都偏弱。
《伦敦陷落》的节奏失常且失控,在前30分钟之内全是沉闷笨拙毫无亮点的文戏,对白昏昏欲睡丝毫抓不住重点,要知道这部电影总长也只有一个半小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这么奢侈的浪费了,而《白宫陷落》好歹开场还有一场翻车戏。
经验缺缺的外籍导演巴巴克·纳加非没能及时捕捉到前作在人物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杰拉德·巴特勒很适合这种外冷内热的铁血悍将,但这个还算可以的人物在续集中并没有得到发展的空间;艾伦·艾克哈特、摩根·弗里曼和安吉拉·贝塞特在前作几乎是毫无推动的人肉背景,续集中是因为成本萎缩请不起更多实惠演员从而曝光率有所提高的、毫无推动的人肉背景。
而动作戏方面,大规模的爆炸使得CG的活跃度大幅增加,更空泛的剧本被毫无意义的突突突所取代,剪辑也不如第一集有力,几乎成为了真人版的电子游戏。
而和突突突的经典游戏《使命召唤》一样,剧情也是一集比一集扯犊子,让人提不起精神地扯犊子。
<图片2>Old School的硬派动作电影,搁在现在到底该怎么拍,《飓风营救》和《疾速追杀》已经给出很好的例子了。
单纯的模仿者都很难成活(西恩·潘的《卧底枪手》,凯文·科斯特纳的《三日刺杀》),更何况还死守着过时的思想的小破片。
即便如此,《伦敦陷落》还算是一部能看的爆米花片,但基本上就和那些没事就在央视6套放上一遍的腐朽电影一样,过脑就忘。
所以,如果你实在是无聊的话,是不会介意稍微不那么无聊一点的,对吧。
<图片3>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特别郁闷。
开头的代入感本来就不强,后面一对母女还一直在聊天(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聊天),前五分钟我根本不知道字幕都写了什么。
但唯一确定的是,我到看完都不知道主角是什么身份。
电影开始的时候主角在写辞呈,可是翻译只给了“辞呈”俩字,而没翻的内容恰好是反映主角身份的(结束的时候依然没给内容翻译),这也是搞得观众一头雾水的罪魁祸首。
当然你要说,主角后面的行动很明显就是,并且他的能力显示他算是总统的保镖了。
可是前半段他的言行举止哪里像个保镖的样子?因为是主角就可以这么不讲究不操心了?
美总统被迫下车后的一段枪战里。
在明知对方穿着防弹衣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往身上打,拜托没点枪法做什么安保,做什么护卫。
究竟能不能打胳膊腿,能不能爆头。
飞机从百米以上的高空坠地,人还安然无恙。
是不是我们从普通居住的二三十楼的电梯坠落也不必有一点忧虑了?
总统还那么年轻,副总统已经老得满脸老年斑了,如何做一个可靠的备胎?
恕我直言,总统从头到尾看起来跟个傻x似的,不必为了凸显主角,就把总统人设为智障吧。
London has fallen 对它的第一印象来源于片名里的LONDON,我对这个城市颇有好感,大概因为没有去过,所以那种经典与复古的印象一直在心里从未磨灭。
欧美男神本尼迪克特是伦敦人,在字幕组做了三年多的翻译,每每对他的低音炮伦敦腔总是抵抗无能的。
男朋友也在伦敦读书,从他的镜头,常常能看到伦敦的泰晤士河、塔桥、伦敦眼摩天轮、大本钟之类的地标性建筑,也能看到伦敦大街小巷的风貌,和固有的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里堆砌起来的印象交织混合,构成了我心里对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感受。
大抵如此,我在看《帕丁顿熊》的时候,都能看到热泪盈眶。
《伦敦陷落》不同,它不是城市风貌片,甚至因为美国的制作,也没有很多伦敦音的回荡。
粗浅地说,它把伦敦的各种地标、建筑都炸烂了给你看,而心里在想,真的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的感觉。
刺激?
或许有的人会这样觉得。
然而对伦敦的复杂感受让我不单单只把这种艺术表现当作一种刺激,更多的,是和电影里的这座城市一样惊心动魄。
这电影的豆瓣评分很低,只有6.2,“主角光环”、“幼稚套路”等等这样的形容不绝于耳。
但是我却不觉得它是一个烂片,虽然情节、人设,简单粗暴,但是制作却不粗糙,大可作为一部很不错的爆米花电影来欣赏。
故事起源于英国首相溘然长辞,西方领导人纷纷受邀到伦敦参加国葬。
但却不知道其中暗藏玄机,从头就是恐怖分子的一次计划已久的报复行动。
从立场上来讲,毫无疑问这个片子站在了美国政府的世界规模反恐角度,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细致刻画恐怖分子的暴力、无情甚至变态。
但却不得不说在情节设置方面,它也客观地阐述了恐怖分子不是无缘由的恐怖分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或是从战火中牟利,或是家人遇袭而复仇。
而不管怎样,暴力与敌对,应该建立在尽量少、甚至零平民伤亡的前提下,而这一点,不得不说博弈的两方都存在问题,而这一点,是明眼人公允的。
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似乎都成了一种陪衬,虽然意大利总理参加国葬前都不忘调情、法国总理要从水上泛舟而去、德国总理对孩子倍加关照、甚至英国的新苏格兰场、军情六处等等是颇为写实的政治刻画,但终究是戏份太少,作用甚微。
从人设上来看,承认主角光环,也得承认幼稚套路,但敢问如果说“主角光环”是一种弊病,现在哪个电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就好比助小李子一举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荒野猎人》,一部电影里,艰难的荒野逃生之路上,无数人以无数种方法失去了生命,而唯独身为主角的他,受伤最重,经历最惨,却以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方式生存了下来,直到最后一幕凝望镜头,结束全剧,这有没有主角光环呢?
但《伦敦陷落》这部剧太突出主角光环了,甚至疏于其他人物的描写,不禁让人感慨,其他国家首脑都是两三分钟之内纷纷挂掉,唯独美国总统像开了挂一样,逃脱力MAX,武力值MAX,生命力MAX,几乎在主角保镖班宁一人的保护下上演了飙车躲子弹、直升机被击落依然幸存、跑步躲过了数十辆摩托车追击、两人战群雄(恐怖分子)的戏码……而在电影的最高潮,竟然班宁单刀直入恐怖分子老窝,在生死时刻救出总统不说,炸毁整幢大楼,他俩竟能穿越火线,跌落电梯井而无恙。
这过于夸张的戏剧化对比,倒真是会让人觉得太过虚假。
6.2分的评价,也主要是因为这些设置吧。
从情节方面说,整部影片把故事讲得张弛有度,平静的生活与伦敦的战场交织,前线的火拼跟后方的努力配合,紧张的气氛,安排适度的诙谐,故事完整而有趣,在影院中,有数次全场齐笑的场景,所以这真的是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呢,让大家在影院开心够了,出来还能有气力来骂几句“主角光环”,好似自己多么有见地一般。
从情境上来看,“伦敦沦陷”的场景模拟非常逼真,打直升机、攻基地的场景堪比一场战争游戏,本来很好奇这是不是一部骗取钱财的3D片,但不得不说加上3D效果,让人很有身临其境想来场CS的感觉。
虽然情节简单粗暴,但是情境却没有制作粗糙,还是有它的水平在的。
如果想周末放松,不妨来一场《伦敦陷落》,虽然可以说伦敦、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都被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但是轻松诙谐,又伴着紧张刺激,却还不用大脑的爆米花电影,非它莫属了。
粗暴却不粗糙,真实得有些可爱,也不失为捞金商业片的一种发展模式,这杯可乐,我先干为敬了!
脑洞大大的超HIGH,感觉票房不会低,“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一上来各国领导人“八仙过海”式参加葬礼,水路、陆路,暗搓搓走的,观摩式亮相的,罗曼蒂克幽会的,一个个都没逃过被各种花样“秒杀”,再鸟瞰伦敦各种以前去过的地标被"BOOM",感觉编剧你真的好努力哈哈。
(普京在屏幕后鄙视,叫你们不带我玩哼哼)虽然剧情还是有硬伤,但合理度已然比第一部好很多了。
特效也好了不少(毕竟有钱了),虽然烟雾真的还是好假好五毛,但是建筑物的一些拍摄和动作戏好真啊,真的是在伦敦地标各种拍?
最后的救援拖沓了点,主角太光环太“爱美”了,简直恍惚以为在看抗日片好吗?
不过作为一个完全的爆米花电影,在大家质疑剧情内奸合理性的同时,我倒觉得细思恐极,就像片中台词说的“只要走对了一步,就赢了。
何况步步为营?
”现在安全这东西依靠科技电脑太多,一个环节被突破,要引起大规模的伤亡也并非不可能,想想就前段的各种恐怖袭击······还有就是我们的主角和副总统复仇手段一点不比恐怖分子仁慈,不禁让人疑惑所谓西方文明国家和“恐怖分子”有本质区别吗?
这个脑洞比怎么杀死各种首脑更大,爆炸中异域风情的悲情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只想说但愿世界和平。
《伦敦陷落》主角是迈克·班宁,由杰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饰演,他是美国总统本杰明·阿什顿的保镖,在影片中负责在恐怖袭击中保护总统并带他逃离危险地带。
班宁 影片一开始就以英国卫队叛变、德国总理被当场击杀的惊险场面拉开序幕,随后伦敦彻底沦陷,各国领导人也纷纷遭遇不测,情节紧凑且充满悬念。
总统班杰明 影片中不仅展现了政治危机,还融入了恐怖袭击、追杀逃亡等元素。
从白金汉宫到伦敦街头,再到海军一号的停机坪,危机四伏,让观众紧张不已。
影片中不仅有紧张刺激的枪战、爆炸场面,还融入了高科技元素,如导弹攻击、防弹玻璃等,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震撼力。
在危机中,各国领导人和特工们的表现也展现了人性与情感的一面,如患难见真情、大难临头各自飞等,让观众在紧张之余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2013年有两部电影同时对白宫产生了强烈的毁灭欲望,一部是《白宫陷落》,另一部是《惊天危机》,今天要说的是《白宫陷落》。
虽然这部电影口碑一般,票房也一般,但中等投资还是让片方小赚了一把,于是奔着“有钱傻子才不赚”的原则,第二部“豆腐渣工程”《伦敦陷落》很快上马了。
如果说《白宫陷落》是在黑自家人安保弱的话,那么这一部则是把自己的铁杆盟友——英国,黑得体无完肤,简单来说,英国政府的安保就是弱智脑残小儿科的水平。
当然,和英国政府的安保如出一辙,影片剧情也是如此,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说的这是《伦敦陷落》。
《伦敦陷落》根本不怕担心剧透的问题,这TM谁都能猜得到嘛。
英国元首神秘挂掉,世界各国元首(不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哦,编剧也真TM鸡贼)到英国参加葬礼,于是顺带着把其他国家领导人也给黑了一把。
喜欢浪漫的法国总理在游艇上被挂掉,正在和情妇偷情的意大利总理也算死得风流,看在德国总理对路人甲小女孩和蔼可亲的份上,就让你死得严谨一些吧。
好吧,既然其他国家领导人都领完便当回家了,那该是树立我老美高大威猛、所向披靡的形象的时候了。
于是自恃有主角光环的加持,禀着“我是主角我怕谁”的大无畏精神,导弹打不死,子弹打不到,连摔下几层楼的高度都毫发无伤,这TM是动作片,不是超级英雄片啊。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于是,美国人又一次拯救了世界,维护了和平,好吧,你有理你怕谁。
弱弱地问句,啥时候拍部《北京陷落》啊?
丫的,路上堵死你。
好吧,既然这是一部如此无脑的电影,我们也别较真嘛,别带着脑子去看不就解决了嘛,完美。
谁能告诉我为嘛拒绝了所有国家领导人特殊要求的伦敦,会冒出来这么多恐怖分子,看片子里,可不是一百两百,就这种渗透能力,感觉有一万两万了吧谁能告诉我,中东的人办婚礼都是穿着战斗盔甲么,导弹也没事啊毫发无损啊亲,最后一下咋就挂了呢。
谁能告诉我,高层叛徒良苦用心逼着英国自己不破不立的大爱,居然抵不过你们这些只会“把我们自己人用防空警报找回去,剩下的都是恐怖分子”的智商的其他高层!
德国总理死得惨,居然是被仪仗队搞了,好比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出来一半是敌特,这放中国,估计祖宗三代都得查清楚吧,怎么就被策反了呢?
这么牛逼渗透能力,打飞机都N个人,黑摩的3分钟即到的高效率,又加上如此高智商的恐怖分子,肿么打不到小强主角和小强总统呢?
谁能告诉我,直升机掉下来俩人没死也就算了,继续搞基开始10km晨练长跑,你们真的是从直升机掉下来的吗?
主角最后一个人突入敌营核心,各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牛逼,还纠结啥辞职问题啊,我代表妇联收了你了,平时在家养娃,偶尔出来溜达溜达拯救世界就行了,那个……就跟鹰眼搭档好了。
前半段渲染恐怖分子太过,以至于后半暖怀疑是药效不够了,恐怖分子都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好吧,当我看到随时炸船、炸教堂、炸大桥、打飞机、打黑摩的、打手枪……的时候,我震惊了,这尼玛不是去英国参加葬礼,是西方各国领导人去伊拉克+伊朗+朝鲜+阿富汗深度游去了吧……不过,不得不承认,还是挺爽的,哈哈不吐槽剧情了,说说……算了,没啥可说的,别想剧情,用爆米花塞满你的大脑,只是感觉下场面特效吧,啊哈哈哈哈哈
居然还挺好看,节奏不错,场面不错。还知道偶尔打趣。
我比较难理解那些打一颗星两颗星的人。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剧情紧凑,特效逼真,而且题材比较大胆(居然死了好几个国家首脑)。摩根弗里曼演技很大气。是一部挺好的,用来消遣的爆米花电影。
巴特勒的出演,《陷落》系列的不同篇章,不同角色。也是帅大叔杰拉德·巴特勒。
可以预见的、爆噱头的烂片,但并不难看,尤其是前面对各国领导黑的有趣。
就是前几年那个莫名其妙的奥林匹斯陷落的2,这次直接灭了6个国家的领导人,日本首相随身就一个司机然后堵在路上,你们这样黑他好吗?前半段我看得笑死,后半段硬是靠使命召唤即视感让我觉得还不错,3星送你们
五毛特效碉堡了
好莱坞流水线作品,故事模式如上世纪“孤胆潜龙”动作片一样,也与前作差不离。但故事体系更像是同襟的《惊天危机》,保镖带着总统跑路,动作场面值得一看,但细节真心不敢推敲,太多漏洞,完全是为打而打,这么牛逼的恐怖分子,连夜视仪也买不起。完全不过脑子的作品,权当看个乐。意大利总理黑的漂亮
我就喜欢这么俗套的片子23333
啥时候拍个北京陷落
粗鄙的制作,一如今天欧洲人面临大洪水时粗鄙的神经。真实世界里,结局没有反转,结局早已注定。
剧情连贯,大部分都很紧张的,枪战看的很过瘾!
看的刺激过瘾就足够了
屎一般的剧情,屎一样的侮辱观众智商。
真人cs,男主角开挂,各国元首被黑了个遍。剧情紧凑无脑,3D效果鸡肋
有电子游戏的感觉
其实它是来凑梗的吧
犹记直升机和地铁里两场戏…
评分没有三点五和三点八星档,真的很不方便。
习惯给动作片打高分,虽然整部片子较前作来说bug和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剧本也很弱,但娱乐归娱乐
因为两边爆米花轰炸导致观影过程十分恶心,加上炸完就没有什么高潮了,而且最后那个特遣队队长也没有问题实在无法接受哼!@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