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和低俗小说的那个估计是一路的,镜头切换的超级利落精巧,叹为观止。
可是我总是觉得这部电影技巧过于臻于完美(镜头确实是漂亮的厉害的噢),电影本身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却相对显得薄弱,查同学说 it seems that 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 but the reality is always beyond you。
我知道导演也是要体现生命的无序性和宿命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不如旺角黑夜,低俗小说,这个杀手有点冷,或者神秘河来得那么深刻,引人思考。
是不是男主脚太酷太不近人间烟火让人无法感同身受?
是不是女孩子看电影还是比较重视人性和相对人情流露的部分?
不知道了,总之这些东西让我觉得作为电影背后的思想内涵,可能蝴蝶给我的震撼更加多更加深入一些。
诶,电影看刁了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里面伦敦的场景,部分演员的newcastle口音还是让我觉得亲切万分。
《千层糕》,看名字不像是一部黑帮片。
但是影片内容却是一部现时很流行的黑帮风格。
那就是人物和线索众多,尽管可以勉强看懂每场戏的意思,但影片过半之前仍不太清楚整个故事框架是什么。
直到下半部的时候才逐渐明朗。
Daniel Craig扮演的一个成功的毒品中间商,在其赚够钱准备退休前夕,接到了两个任务。
一是找到一个黑帮老大的吸毒成瘾的女儿,二是帮助一个毒贩为价值百万英镑的毒品出货。
这个对于Craig看来本是手到擒来之事,但行动起来远不是那么回事。
他发现自己夹在众多黑帮势力之间无法脱身,这也就是千层糕的意思。
不过看着这个孔武有力以扮演当代007出名的Craig在此片中扮演手无缚鸡,多次被人轻易撂倒的角色,倒也有些滑稽。
影片有些台词很有意思,比如:“出生时忍受诸多痛苦,出社会承受更多鸟事。
爬高点,鸟事就少一点。
直到某一天爬到高峰。
你会忘记什么是鸟事。
欢迎攀登高峰。
”又如:“好生意的艺术,在于当个好中间人。
”
这个SB世界就是layer cake,你在第几层?
完全可以再去看所谓的励志,热血,亲情,温馨的电影,可当到这个年龄,这些电影看了会不会觉得有点假。
看了layer cake,至少没那么假,也没那么真。
但确实是不同的。
只记得男主角觉得开始觉得自己挺牛逼了,人聪明,事业小成,兄弟蛮多。
可事实是还只是一个小卡,很小的卡,但很幸运和聪明。
大卡拿了小卡本来要赚到的钱,退休了。
小卡从此成了大卡,等着下次又可能成大卡的小卡出现来送钱。
年轻时常崇拜哪个大佬,老板,名人,觉得太牛逼了。
现在发现他们都是一般人,骨子里都是农民。
不过就是卡司大一点,对付农民工有用的,对付他们一样。
最SB的就是像主角的中间层,没有任何幻想和奇迹,成功了就是奇迹,失败了就是幻想。
这个SB世界就是layer cake,你在第几层?
Daniel Craig是个毒品贩子,行事低调。
不过他还是陷入的一个圈套,Jimmy要他找Temple的女儿,并且帮The Duke卖掉摇头丸。
后来发现Jimmy是警察的线人,找到Temple的女儿是为了作为人质;The Duke的摇头丸是抢来的赃物,原先的买家很凶悍并且派了杀手Dragon来追讨。
Daniel Craig费了九牛二虎终于搞定了,最后想携手性感女友退休,没想到每一个小朋友开枪杀死了,结局和London Boulevard一模一样,是不是发生在英国的黑帮局都喜欢用这个桥段作为ending啊。
从头至尾一直被剧情拽着走。
只到最后那一枪结束。。。。。。
整个片子没有因果,没有逻辑。
却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回味不尽。
相信最后男主人公叫什么谁都不会知道了。。。。。。。
挺诙谐的。
也挺讽的。
感觉没有什么感觉,却又存在一丝感觉。
毒品改变了一切。
总有一天毒品生意会合法。
永远别太贪婪。
只有傻瓜才以为警察是群傻瓜。
如果你想要和平,就得做好战争的准备。
以前劫匪们想尽办法从银行里取出钱,现在却是想尽办法把黑钱存进去。
别跟我提细节,就告诉我已经完成了。
——丘吉尔“你能快点给我找几个人吗?
”“要多快?
”“像两万磅那么快。
”你来处理,或者我处理你。
如果你曾经杀过某个人,永远不要让活着的人知道。
楚博先生可以在10分钟之内找到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人。
好的经商策略是做一个好的中间人。
相对于西方世界的黑帮电影,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则更偏好于英伦的黑帮片,倒并不是说美国的黑帮片不够好。
毕竟美国的《教父》、《美国往事》这样的作品属于黑帮片的经典之作,美国黑帮片在风格上总体偏重于写实,当然也有象昆汀塔兰蒂诺这样的另类。
但就近几年来看,美国的黑帮片没什么出彩的作品,倒是英伦的黑帮片另树一帜大放异彩,尤以新锐导演盖里奇为代表拍出了《两杆老烟枪》、《掠夺》这样漂亮的作品。
但盖里奇自从和麦当娜结婚后,拍了部喜剧题材的影片《踩过界》却引来骂声一片,于是歇了一阵后开始重操旧刀,最新黑帮片《左轮手枪》却迟迟未能面世。
在黑帮片漫长的真空期里,影片《夹心蛋糕》却带给观众新的惊喜。
《夹心蛋糕》的导演马修•沃恩也是和盖里奇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他们两人一起合作成立了斯卡电影公司,共同制作了影片《两杆老烟枪》和《掠夺》。
这一次他从制片人转而亲自执导了这部黑帮电影。
基于他曾经作为盖里奇作品的制片人,因此在他的黑帮影片《夹心蛋糕》中仍不可避免有着盖里奇作品的影子,但这并不是问题。
如果说他从盖里奇处学到了不少好的技巧,但同样也在自己的电影中避免了盖里奇那种MTV式过分花哨的画面剪切。
应该说马修在这部自己的作品中溶入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影片有了自己的标签,而非单一的盖里奇式的。
回过头来谈谈这部电影,就个人以为这也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的黑帮电影中的佳作。
影片中的出现的主人公是个规矩人,当然不是指正常社会中的,而是指黑社会当中。
他在黑社会中安安份份地做他的毒品中转生意,其次绝不和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混混打交道避免惹上麻烦,只等有一天能够安然地退休享受生活。
说实话在这样的黑帮片里你挑不出一个好人,在盖里奇的电影中早就领教过了,不过在一大帮混蛋当中主人公还算是个说得过去的家伙。
影片并没有告诉我们主人公的名字,事实上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他其实代表了大部分毒贩的思维方式,把毒品交易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从中获取超额利润。
主人公甚至幻想毒品交易的合法化,如陈列于超市的商品。
西方的黑帮片与东方典型的香港黑帮片不一样的就是,他们很少讲义气之类的情感东西,利益才是驱动一切的至高动力。
就象马克思说的那样,为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人们愿意铤而走险。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围绕着斗争的还是那些利益。
其实相对于黑帮电影的暴力场面,我欣赏英伦黑帮电影的是它并不非常血腥却很有趣,加之一些冷幽默,让影片看起来非常轻松。
而并不仅止于此,更加关键的是它那些独特巧妙的局情设置和不同条线的交汇产生出的结果。
相对于盖里奇过分的散乱众多的人物线索,马修在《夹心蛋糕》中的主线和主人公还是相当清楚的,虽然也有一些复线围绕在左右,总体来说让观众在观赏中还是容易领会的。
在《夹心蛋糕》中的主人公办事小心,在江湖中尽量避免惹上麻烦。
但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麻烦。
因为老板给他的任务,他随之而来陷入到两个大麻烦当中,有可能连命都搭上。
其实到这里我渐渐明白了影片的片名“夹心蛋糕”的含义,一个小人物事实上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当影片中主人公面临这一大堆麻烦时他最终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危机,而他正好被夹在当中。
这其实也是英伦黑帮片熟悉的套路,镜头常常对准那些黑帮小人物,有趣之处就在于在这个大鱼吃小鱼的黑社会之中,小鱼如何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大鱼的捕食,甚至利用环境和复杂的帮派关系来反戈一击。
当我们的主人公明白自己的危难处境后,于是开动脑部机器寻找使自己安全脱身同时又得利的办法。
看到这个阶段时我们基本知道他会采取什么行动,同时也知道这个影片有可能的结果。
果然他骗过了大部分人,但只是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影片巧妙的设置,还是让我们领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小人物还只是大人物手中的棋子,弱肉强食,动物世界的基本原则。
虽说与盖里奇以往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导演马修有节制的对影片进行了控制,并没有让《夹心蛋糕》玩得跟盖里奇的电影那样张场,画面剪切得象MTV式眼花缭乱。
不过他在场景的转换上保持着漂亮的手法,衔接得天衣无缝,还是有着奇妙的技巧活,不过并不显得张场。
对于影片中的诸多出场的黑帮人物,在人物的刻画上依然非常的鲜明和夸张化,使每个人物看起来都特征明显得代表着自己在黑帮中的地位。
但是与盖里奇那种极度幽默和夸张的表现手法相比,马修在这方面是相当内敛的。
虽说象《夹心蛋糕》这样的黑帮电影基本上是属于娱乐片范畴的,但是马修并没有如盖里奇那样让整部影片充满了娱乐元素,从而看起来有趣精彩但在是非观念上概念模糊。
我个人觉得马修最后让影片出现的这个出意料的结尾多少接受了东方黑帮电影的一些理念。
仿佛在说着一入江湖深似海的无奈,事实上很多事情都是由不得你的,并非想离开就能离得开的。
道出了当你朝自己的人生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时,就已经决定了你的归宿,连回头都变得困难。
虽说象这样带着批判性的说教并不多也并不刻意,但仍然对影片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使影片的层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眉间尺
出来混得想全身而退,从此以后和美女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很难,让主角死去,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的死法让我觉得有些滑稽,出乎意料。
昨天喝到午夜回来..头重脚轻的只想睡觉,却睡不着,也好.找个机会和理由给自己安静一下,毕竟在BAR里待了那么长时间有点耳鸣,本来准备回来看贾木许的新片.叫什么地球之夜的,迷迷糊糊的没找着.还只剩下部LAYKER CAKE.千层糕,Daniel Craig在被抓过去成为那个有名的零字打头的间谍之前的一部黑帮片.英式黑帮,似乎在我眼里,英国的gangster似乎都是猜火车里面的类似于伊万麦克格雷格那样的小混混.要不就搞点大的,IRA??似乎大多数英国犯罪题材都愿意与IRA扯上点关系,爱尔兰的那帮家伙就从来没安分过.至于正宗的英格兰??黑帮?英格兰也会有黑帮么?这个充斥着绅士装B派头和闷骚的小小土地,也会有那样的血性滋养出一帮动不动就拿枪说事儿的家伙么?大概是黑帮片看多了的缘故(除了陈浩男),颇受科波拉,西克塞斯(莱昂内我不敢说,就看过美国往事)的熏陶,甚至以为丫这世界上的黑帮就剩MAFIA了,动不动就很牛X的"我会给他一个他不会拒绝的条件"然后便砰砰两枪结果了事..英伦黑帮.准确点说应该是英格兰黑帮(我还是接受不了苏格兰的那帮小混混和爱尔兰共和军).着实让我眼前一亮,Guy Ritchie??若不是导演下明明确确的署着Matthew Vaughn的名字,甚至就以为这又是Guy Ritchie的新片了,悬念.快速的剪辑穿插.故意遗漏的元素.暴力.性.处理的都蛮干净到位,有人说他不幽默?我认为英国佬向来就缺少幽默这根筋. Daniel Craig.一个在英国黑社会冉冉升起的新星,替老板干些跑腿卖货的活,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老板摆了一道..故事层层递进,出场人物越来越多.关系也愈见复杂.有这么十分钟我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估计是酒精的缘故).这个在整个故事里连名字都没有的人物.在逃离重重杀机,兄弟.财富.女人一个都不少功成名就准备隐退之时,似乎想留给人们一个这样的印象:看吧.象我这样混.才能在黑道中如鱼得水!Happy了不到三秒钟,又是两枪,流血,捂伤口,带着一副说错话的表情摊倒在台阶上,X先生(电影最后的演职员名单里是这样称呼)死亡,电影结束. 千层糕,蛮不错的名字.X先生一直象是千层糕中的那一小片奶酪.被庞大的黑社会体系挤压的动弹不得.似乎没什么人在混得如鱼得水得同时还声称自己永远安全. 今年007上映之时,本来发誓不看的我还是抵制不了诱惑,提前找了个TC版本的来,忍受了Daniel Craig四十分钟左右.还是关掉了,当时诅咒这个家伙演完这部皇家赌场立刻从世界演艺舞台上消失(乔治拉赞比??),此后数日一直耿耿于怀,当然,知道昨天夜里那个叫X先生的家伙出现在我屏幕上之前.我也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找了这样一个似乎(强调!只是似乎)毫无大脑的家伙来充当刚刚升任零字头间谍的邦德.零七年貳月十日 夜
Layer Cake典型的英伦黑帮片,导演是Matthew Vaughn,英国近些年红一点的《两杆大烟枪》、《Snatch》、《Mean Machine》和《Swept Away》都是由其监制。
当Guy Richie抱着麦当娜在好莱坞闯荡的时候,他留在英国导演了这部《Layer Cake》。
同片名一样,新版金发007 - Craig演的是一个毒贩头子,在金盆洗手之前状况不断,他就像一块夹心蛋糕一般被压得动弹不得。
可故事提供的线索太多,剧情陈铺又凌乱,前40分钟让人摸不到头脑。
所以虽然《Layer Cake》的摄影剪辑仍是Guy Rochie的MV式的,但在电影整体的把握上两人还是有差距的,电影让人看得累。
不知不觉整部电影中没有出现男主角的名字,满牛比的,片尾字幕上打的是 XXXX - Daniel Craig。
《两杆大烟枪》里的厨师和那个高个小气鬼都有出现,还是一样搞笑。
只因为他们不是肌肉男,就不能和Jason Statham一样混美国片。
英式英语真的是好听。
【B-】完全没看懂,晕乎乎的,难道我智商太低了?
这么多线索,居然能没一条有意思!对白驱动太过,闹得有点像小成本,让我有点担心《王牌特工》!间歇性蹦出来的小幽默,火花漂亮。格局很大,就是无聊。
6 |混黑道要想活的久最重要的不是比谁老谋深算,不是比谁心狠手辣,最重要的是结尾时不要对着身后的镜头说话装B,要看路
A smart ass in the middle finally got paid for a single dip in this crap. 另酱油女主黑丝惊艳+1。
快进看完,有点盖里奇的影子
007大破英国贩毒网,所以猪脚的名字其实是詹姆斯邦德
看腐国片的最大乐趣就是认人脸
有计划,但不能告诉别人
我不喜欢这个男猪脚,对他的007更是无爱...看不下去啊,没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快进了
QAQ咋觉得无聊呢就BGM好听
赶上盖里奇的黑帮片差一点点,但是有丹尼尔就弥补了。
嗯哼,又有Craig又是千层糕似的剧情又乐呵,推荐!
虽然我看过的英伦黑帮片不算多。。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这条要表贯彻的如此彻底啊。。。。。(当时为了BEN存的片,在硬盘里躺了两年.那女人居然是sienna,看名单才知道= =04年的时候一点都认不出来)
味如嚼蜡,很久没碰到让我看不懂的电影了
剧情混乱简直就是一部加长版多雄性花瓶版美剧..亏得这导演还是<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的制片........纯粹是浪费演员浪费钱了..
同名小说改编,反转不断。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贩毒精英打算退休,却参与到最后两单交易,一是找竞争对手失踪的女儿,一是帮个小老大找销售渠道,陷入到各方算计,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棋子,只不过他也利用这些人的博弈,完成了自己的计谋,帮助队友黑吃黑,还让自己全身而退,情节十分的紧凑,一环套一环,逐渐推向高潮,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很多小细节对人物的丰满也很棒,没有那种夸张的暴力美学或血腥场面,反而十分克制,用一种冷幽默的轻松氛围,去展示一场生死之间的博弈,有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也有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既视感,只是影片的结尾非常讽刺,男主没死在这场黑帮之间的博弈中,却被一段感情所害死,千算万算,却百密一疏,最后功亏一篑,这也是导演给予的一种幽默。另外,片中的很多台词都挺不错。
上个月发现「马修·沃恩」导演的电影作品只剩这部《夹心蛋糕》还没看,拖了一个多月总算是观影了。虽然故事剧情不太是我的菜,但卡司阵容倒是让我惊喜:“007”丹尼尔·克雷格、“邓布利多”迈克尔·刚本、《盗梦空间》汤姆·哈迪、《水形物语》莎莉·霍金斯、《环太平洋》伯恩·戈曼……真没想到《香水》本·卫肖也出演了。★★★☆
【千影计划053】拍的有够无聊……两颗星全部送给丹叔心中最好的007
xxx最后终于知道,only death is the way out。油头粉面汤甜心真是惹人爱啊,镜头太少了,为啥邦德是猪脚。
卡司真豪华,不过看克雷格演007习惯了,一身正气的样子和毒贩不太契合。剧情看似复杂,其实也不太经得起推敲,最后金盆洗手后反被Q摆了一道,真是一对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