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的以为是现代版的淘金故事。
落魄的肯尼生长在矿业世家,梦想着有一天会发现一个大金矿。
为此,他找到地质学家麦克,一起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千岛之国去勘探。
麦克带着肯尼来到一个山谷中,指点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逶迤不断。
景色好极了,不仅适合勘探,也适合闲暇时的旅游。
不禁想起了杰克伦敦笔下的落基山脉的那些淘金者们。
和美国当初的淘金热一样,肯尼和麦克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吃了不少苦头,肯尼还差点被疟疾夺去性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拿到了岩石样本鉴定:有金子。
然后就是发狂、庆祝。
大大小小公司求上门来,准备入股分羹,肯尼的公司顺利上市。
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按部就班。
典型的一夜暴富型的发家史。
肯尼还拿到了矿业协会的金锄奖。
在颁奖晚会上,肯尼激动演说,麦克在台下默默的看着,然后悄然推门而出。
然后是惊天逆转。
印尼那个地方根本没有金子。
所有的岩石标本都是麦克掺进了金砂后送去鉴定的。
麦克卖出了所有股票之后消失了。
真相一出,舆论哗然股市大跌。
肯尼也被FBI请去喝茶。
这就是根据美国当时著名的Bre-X金矿公司金矿诈骗案改编的电影。
和娼妓事业一样,诈骗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
几千年来,不断的有人受骗,不断有人付出高额代价。
不断有人跳楼上吊打官司。
虽然诈骗者手段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高科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看准了被骗者的痒痒肉:贪财。
俗话说有买就有卖。
反正总有那么些不长记性的人们钻入诈骗者的圈套。
最新的一个案例刚巧发生在中国。
就在2010年,同样是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在云南进行金矿钻探时,夸大所发现矿藏的黄金含量,刺激该公司股价大升。
骗局被揭发后,已经有超过1000名投资者(包括许多中国投资者)上当受骗。
影片中,肯尼给出了答案:“这里唯一的真相就是:所有人都想变的富有,没人在乎所谓的真相。
人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睁开双眼,自己作出判断。
到处都是危险,为什么没人注意到?
因为没人想要探究真相,他们只愿意盲目的相信。
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说的真好!
在咱们国家里,人们同样是遵循着这个规律去主动上当。
没人关心亿霖公司的山上长不长树,也没人关心蚁力神是不是真能壮阳。
他们唯一憧憬的就是鸡变蛋蛋变鸡变个没完。
等他们梦醒时分,发现身边的那个鸡蛋已经碎了的时候,便哭天抢地的拉横幅,找政府,爬高楼,组织上访团,慷慨激昂的发誓要追回我的劳动果实。
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滑稽剧。
我很想问问:你们早干嘛去了?
影片结尾,有一处点睛之笔。
肯尼在落魄无奈之际,收到了一封信,是消失的麦克寄来的。
里面有一张巨额支票,还有当初肯尼和麦克草签的五五分成的合同。
这个并不真实的收尾,鼓励着人们继续去上当受骗。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开篇所标记为真实史实改编的,看完之后感觉他比目前在风口浪尖上的Le公司还差些火候,故事发生在88年,就有理由相信当年贾先生看了这部电影后受到了启发Le公司就是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品。
看完之后查询一下电影的拍摄时间是2016年,突然觉得该电影的编剧是根据Le公司的发展史改编的这部作品。
88年的1.65亿美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看肯尼给FBI讲述自己发现金矿的过程和对梦想的执着就怀疑,自家原本那么牛逼的家族企业怎么到他手里就败落了,不可能啊,看到他收到支票的那副坦然自若的时候,就完全明白了。
仔细想想,这几句台词可不仅仅是肉麻那么简单。
“你去寻找铝土矿却找到了铜矿”,说明没有铝土矿只有铜矿。
“我去寻找金矿却找到了一个朋友”,等于就在说根本没有金矿只有朋友那个摸老虎头应该也是编造的,回想一下前面很多细节都在反过来印证这是个骗局。
马修演技太好,我完全被他骗了!
其实故事很精彩,只是很多人没看懂!
要真正理解故事先明白两个前提:第一,整个事件就是主角、迈克和公子哥三人实行的一场骗局;第二,整个故事除了最后三分钟,其它的情节都是主角对FBI的审查的回答。
先说第二个前提:故事从一开始就有主角第一人称的旁白,我开始也以为是正常的叙述,电影看到一半以上我才明白,原来从一开始就是对FBI调查的审查回答,然后又从头开始看电影,没理解电影的朋友建议也回头重新看一次。
因为调查问答,主角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是主谋,所以很多情节都说了谎,骗了调查员也骗了观众。
可以这么说,有许多人证的情节,都是事实,主角没说谎,而关键的情节,只有两三个人在场的情节,主角都说了谎,也就是说不是故事真正的发展过程。
比如他和老婆关系破裂、他和迈克的见面、他在深山里得病以及他和公子哥去公园摸老虎重新拿回开发权等等。
而电影最后的三分钟是真实的情节,也正是这最后三分钟透露了主角许多地主说谎的情节。
首先,他在审查中说自己和老婆关系已经破裂,因为他和漂亮公关勾搭在一起,又发现他老婆和她上司勾搭在一起。
他老婆甚至连他电话都不接了,审查中他说,他没有因为诈骗受益,相反因为诈骗他失去了一切,包括家庭。
而事实呢?
审查一结束,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开车前往老婆住处,他老婆也没任何惊讶的表情。
最重要的是审查是10月18日结束的,而迈克的支票寄到的时间是9月25日,寄往哪里?
寄往他老婆住处,8200万直接寄她家,你说他们关系破裂了吗?
还有一个细节,审查中他说,他老婆的邻居只关心树会不会长到他家去,而主角发现金矿后,不再关系树的问题,而是关系金矿的事。
事实呢?
电影最后三分钟,主角回到老婆家里时,她邻居仍然只是关心树的问题,一点儿也不知道金矿的事的样子。
关于他是主谋的最直接证据当然是最后收到的那8200万还有他的笑容。
当然电影里也有些暗示,比如审查结束时,他抬头看到两只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他在审查中提到他梦到自己是一只没脚的小鸟在天空飞翔(暗示捉不到把柄);审查中,他强调老员工们一定要先卖出一部分股票,没卖出的那位一直责怪他,问他是不是知道真相;还有审查员的劝告,劝告他不要出国,不要购物,不要飞行(我知道是你,只是没证据而已)。
关于迈克的死,FBI都说很不可思议了,都分钱了还不逃跑,还回工地,捉住了也不关起来直接送上一架直升机,摔死了刚好脸被吃了,还没确定身价就火化,还多细节都不对外公布。
整个事情就是主角主谋,迈克配合,公子哥协调及扫尾
只有最后一张牌才是最重要的,伏笔最后的支票以及迈克的留给他的残念:相信金子。
其次还有女主奔溃的和马修说:你会被他们(资本)害死的…马修说: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其实马修真的不知道吗?
只是他选择不知道。
甚至马修和公司员工说卖掉一些股票,以防万一?
其实故事很多伏笔,只是马修的演技蒙蔽身边人的直觉,甚至是观众的直觉。
最后FBI听完全部故事,问他你没有参与吗…印尼政府发了财,迈克卷走近2亿,没有完整尸骸的迈克,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的。
难以置信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不得不说他俩的友情真的太铁了。
骗局的开始我理解为迈克出于善意以及其他各种目的杂糅在一起,所以为肯尼和自己创造了这么一个骗局,结果局越做越大,成了神骗故事了。
肯尼各种颓丧阶段都是迈克鼓励他支撑他,迈克为肯尼系领带蝴蝶结时我一度有这是一个同性片的错觉。
肯尼为了这部片子,从电影开头的年轻帅气,突然一下七年后的秃顶大肚腩大叔确实又被视觉冲击到。
为了角色是真的很拼啊。
看到结尾,才明白,整个都是个骗局,包括迈克的死,和女友分手都是假的,只有那几千万的支票和从此江湖不再见的已经“摔死”的好兄弟迈克才是真的。
最好的消失就是在世人的眼中死亡。
从一开始就看的出来,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偏执狂,他生来就对勘矿有些疯狂的热爱(从他后面说:金矿是金矿,金钱是金钱,这是两码事。
即可得知),他偏执到因为麦克仅仅有一个“火山地震带”理论,就可以卖掉结婚的信物,孤身前去印尼寻找勘矿的希望,不容自己一点退路,他偏执到可以把最后一分钱投向一个虚幻的未来,也可以不顾生死等待试样结果。
偏执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对的自信,自信的甚至有点不可理喻,在片中很多处关键时刻,当所有人都犹豫不决之时,威尔斯像一只充满欲望的狮子一样,紧盯目标,赶走他人的疑虑。
豆瓣上不乏认为威尔斯是共谋,但我想提出我自己的一点想法,不一定对,可以讨论。
我认为从始至终威尔斯都是不知情的,直到影片最后他打开了信封。
因他不知情,在纽波特公司夺取冠名权之时,他会如此生气,而且拒绝了3亿美金的开价,偏执狂要的是把名字就在历史;后来为了夺取采矿权,他更是像个疯子一样进入虎笼,让苏哈托的儿子丹尼看到他的勇气。
我想说,为了钱和为了梦想,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不一样的,偏执狂可以用生命去换梦想,但金钱收买不了他们,也许麦克正是看到威尔斯身上这种对待梦想近乎疯狂的特质,才利用他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还有一个细节,采矿权被夺走后,他俩在酒店发生的一系列对话,麦克讲了他发现最大铜矿的故事,麦克此时讲这个故事意图何在?
是不是他其实想告诉威尔斯,其实金矿也是假的?
后来威尔斯说:我喜欢这个故事,你去找铝矿却发现了最大的铜矿,我去找金矿却发现了你这个朋友。
虽然两个男人之间出现这种浪漫又肉麻的话有些怪怪的,但从威尔斯口中说出来,我认为他是发自内心的。
你们可以回看下这里的镜头,两人脸上的表情说明了一切,麦克一直保持愁容满面不知所措,而威尔斯却充满希望的微笑着。
他对金矿骗局是不知情的。
威尔斯如果一开始就知道金矿是骗局,在苏哈托夺取采矿权后,他们一定会先办法逃掉,而不是呆在酒店里想对策。
在威尔斯发表优秀探矿者感言时他说:什么是探矿者?
就是一个在荒漠里,没有水可以喝,开采的工人一个个都走掉了,最后留下的那个人,那个相信金矿存在的人。
我知道这句话可以正反两面理解,可以理解为,他相信金矿存在却并没有金矿,也可以理解为,每一执着个抱有淘金梦想的人都是探矿者。
最后在联邦调查局年前,威尔斯还原了整个事情,对话中麦克被抛尸应该是假的,他为苏哈托挣了300亿的85%,杀死他是不太可能的,至于那些死亡证据想伪造太容易了。
最后一段对话其实是全片的点睛所在,而且只有在威尔斯的确不知情的情况下,才能应对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不漏破绽。
有人说,是他演的太好了,滴水不漏,高智商犯罪……我想说,一个随父辈的梦想做了一辈子探矿者,又不是一个情智双高的惯犯,他在FBI面前怎么可能演的滴水不漏,我不倾向于这种把犯罪片的剧情硬套在此剧中的假设。
而且在最后一幕当他看到支票时,他的眼神是温暖的,而不是那种一切圈套得志后的目光狡黠。
“我去找金矿,却找到你这个朋友”。
再体味一遍,威尔斯是认真的。
“公司是属于我的,是我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淋雨、在泥浆中翻滚、得的疟疾”——记拥有大心脏的伟大演员Wells我相信,他面对3亿美金的buyout提案,还能“义愤填膺”的说出上边的话的时候,内心不会“想到那里一无所有”,而只有“拼了命一般的自己的苦”——————“on the way to the Gold, I found a friend”——送给外表酒鬼浪子内心深沉的信任自己伙伴的“热血”的Wells50/50就在一张餐巾纸上约定,还交给对方保管——风控完全不合格,但却“俘获”了伙伴的心协会颁奖致辞时候,如果用“早已知晓一些”的眼光看来,就是对自己行为的“明示”。
Wells和伙伴都知道,这一刻是最高点,they sell the news(金镐头奖)一个选择“去赴死”(毕竟军政方大佬的小儿子已经套现,真弄死自己也是分分钟一转念的事),一个选择“接受调查,了结这一切”——哪一个都难可他们居然都完成了,最后的支票,也实在太温暖——算是“搏命版”的高山流水,对于另一半的交代——剧情上,不确定的是:1,拒绝3亿offer后场地被收,究竟是同军政大佬公子的“自导自演”(以便制造利空,让公子低位可以接盘),还是真的是被对手放的陷害,不得不去求助于军政大佬公子“与虎为伍”?
2,知道场地被军队接管后宿醉给ex女友电话(事后是证据可以摘出来ex女友清白),醒来后同伙伴一顿打架是为了啥?
(后边引出来那句I found a friend那句话)3,找军政大佬公子,究竟是事前(3亿offer前)就想好了,还是事后的补救(反而成了神来之笔)?
如果是事后,Wells当初拒绝的怎么那么硬气?
等等我之后二刷解答
从后往前说。
1,最后一幕的男主眼神沉着冷静,是一种气质的变化;2,结束审讯,天上的两只老鹰呼应开头向男二解释身上纹身的含义,“没有脚的鸟,在睡梦中飞翔”,暗示他和男二获得自由可以休息了;3,FBI是被彻底骗过的,所以詹宁斯在临走时问男主有何打算。
不许出国、不许奢侈购物是对破产人正常的限制。
这里男主没有回答,镜头切到户外飞翔的鸟;4,领取金镐奖的演讲一幕,男主特意强调了“实际上没有金矿”。
男二和男主对视后离开,开始收官;5,领奖前练习演讲稿,男二显得失落无奈,男主问是不是太煽情了,实际上是二人面对即将揭晓的真相的态度;6,小苏哈托一直强调“没有胆量就没有合作”,当时就觉得这部分台词很突兀,恢复采矿权和胆量有什么关系;7,在庆祝开盘的酒宴上男主提了一个问题:赌球怎么样才能赢——买东海岸的球队。
因为有时差。
后续卖股票就是利用时差;8,在最初筹集资金时,男二问男主凭什么弄到钱,男主说,凭一个故事。
“讲故事”这个主题也是贯穿全片的;9,男主在接受审讯时说,其他人向他这样喝早就喝死了,但他不会死。
因为他的醉酒只是一场表演。
非常不错的。
根据真实的金矿公司诈骗案创作的,两个人真的是用尽了一切方法,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找到了金矿,其实所有投资人呢,他们其实也都没想着去探究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而是想着要早点买入股票,这样我就能赚到钱了。
所有人都只想着赚钱,而没有人在意那儿到底有没有金矿,反正检验报告出来的含金量挺高的。
最后知情人提前抛售股票,赚了一大笔,而所有不知情的人是亏得一塌糊涂了。
左边是河金,右边是岩金,本该发现的应该是右边这种经典对话:You went looking for bauxite, and you found copper. I went looking for gold and found a friend.(你去寻找铝土矿,却找到了铜矿;我去寻找金矿,却找到了一个朋友。
)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暗示了他们并没有找到金矿,但Mike这个朋友却是非常不错的。
第3行,不知道是whatever it takes,还是whatever if fakes电影的细节还是很到位的,这不是那种一看完就觉得特别好的电影,而是看完之后再慢慢地想,慢慢地又会发现一些不错的地方,包括细节、前后呼应等,会觉得又有更多用心的呈现。
男主口中讲述的在酒店中他老婆最喜欢的花的颜色是黄色,而最后回家时却拿着白玫瑰;男主口中说邻居已经不在乎树枝是否过长而是张口闭口都在讲金矿,但最后回家时邻居仍然在意树枝。
说明男主口中所说有一些部分都不是真实的。
虽然男主最后也是一起参与了这起骗局,但是他仍然有着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不管那些话是不是他的真心话,但那些话仍然能鼓舞观众。
比如,当别人想要收购他公司的时候,冠名权也不给他的时候,他说:It's my dream. You sell your dream, what do you have left? (这是我的梦想。
如果连梦想都能卖,你还能剩下什么?
)麦康纳的演技真的没话说,演什么像什么,而且在本电影和其他电影中,体型变化也比较大,真的是用尽自己的力量去塑造一个角色。
大浪淘沙,去伪存金。
麦康纳的身材真是千变万化,一会瘦骨如柴《达拉斯卖家俱乐部》,一会壮硕无比《真探》,一会大腹便便《金矿》,再配合有张力的表演,塑造的角色总是令人难忘!一场金矿引起的诈骗案!不管是谁演这种题材的电影,总能让人想起小李子,不知道为什么!?
同性爱情片……………………………
马修的演技是唯一的亮点
了解过原型故事,这都拍的是啥啊,除了男主有演技以外
乏善可陈,结局难道要告诉我这是同志电影!
节奏有点拖
挺奇妙的故事,但是就我而言还是有些枯燥了,看不太进去。反正都是主角应对审查的自述,什么真什么假谁知道。
最后的反转也无法挽救全片的无聊
从第一秒就看到剧情展开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空洞和索然无味。
一下子瘦到只剩一副骨头(《Dallas Buyers Club》),一下子又胖到前凸后翘,Matthew McConaughey作为演员也是极度入魔的。
资本的罪恶
可看性不强,最后的结局也在意料之中。我想找到金矿,但我找到一个朋友。
多少人以为肯尼氏骗子,但是麦克才是最成功的大骗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读书多了,学历高了,再去骗人就容易的多。
故事原型有意思,不过导演拍的节奏过快,全程只有影帝的演技可圈可点了
影帝的演技精湛,不惜自毁形象,使得作为粉丝的我看得挺难受啊……叙事很闷,居然是真实事件改编,还居然只发生在20年前,贪婪愚蠢的人性啊.......千年不变
看了别人的影评,或许这整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骗局,从剧情上来说是有构思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真的欣赏不来Matthew的演技,能感觉到很献身卖力,是敬业的……但是给我的观感就很不好可能是比较疯癫?唉
真是为了探寻金矿那种成就感?no,最终一切还是回到钱上。一些细节说明肯尼从开始就知道真相,虽然影片中有些镜头扰乱了观众的判断,但别忘了,整部电影几乎都是肯尼对FBI的讲述,那些镜头是肯尼说的,蒙蔽FBI的同时也蒙蔽了观众。最后一幕看到那份协议和支票,肯尼没有惊讶的表情足以说明一切
前面大半部分是落魄的矿老板和失意的地质学家,排除万难,坚定寻金的故事。刻画的就是肯尼浪漫的冒险家精神。最后的反转是阿科斯塔独谋还是一切都如两人早已盘算,我倾向是导演可以模糊处理,刻意留下两种可行性。
可以看看马修。腐女们肯定喜欢这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