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仁就是一个悲剧他的名字,永仁,仁,作为黑社会红人来说是一个讽刺,名仁却过着与“仁”背道而驰的日子他的身世,黑社会老大倪坤的私生子,即倪永孝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的身份,优秀的警察,出色的卧底他一心只想当个受人尊重的警察,除暴安良,光明正大他会一个人躲在街边的角落里,向牺牲的警察敬礼他喜欢去李心儿的诊所,因为在她诊所里的椅子上才睡得安稳他身在黑道,心在白道他风风火火的在黑道生存,打架、砍人、毒 品交易,会做一个混黑道所做的一切他小心翼翼的在黑道生存,收集证据、摩斯传码、 获取信息,担惊受怕的完成他的任务第二部里的他,还是个青年,他会路见不平教训小混混,他会安慰深夜痛苦的傻强,他会因为女朋友瞒着他打胎而大发雷霆,他会在子弹飞来的瞬间挡住倪永孝,他会在倪家姐弟商量家事的时候涌出一丝异样的感觉。
第一部里的他,已是个中年,他知道父亲被黄sir授意杀害的时候,选择继续当卧底,他喜欢在天台接头,因为他光明磊落,他在看见黄sir死在他面前的时候,慌了手脚,他在遇见他前女友的时候,笑意对待。
在发现刘健明是卧底的时候,他选择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命运是不公的,谁说好人一定有好报,他就这样死在了卧底的枪下,触不及防,开开合合的电梯门像是他想要说出的话。
“告诉你个秘密,其实我是警察。
”
怀念那些年的香港警匪片!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
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
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重案组从陈永仁手中获悉一批毒品交易情报,锁紧目标人物韩琛,没料情报被刘健明泄出,双方行动均告失败。
但此事将双方均有卧底的事实暴露,引发双方高层清除内鬼的决心。
命运迥异又相似的刘健明和陈永仁开始在无间道的旅程中接受严峻考验。
©豆瓣
值得一看的香港经典警匪片无间道系列的第一部,也是达到颠覆意义的一部影片,像是一道门,又一次开启了香港警匪电影的繁盛。
爱恨玩弄于股掌,悲剧已经预定。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更何况他们只是人,一个走在白道做着龌龊的事,另一个徘徊与黑道,过着刀尖的生活。
理想和现实如此残忍,走上这条路如何找到归宿?
血腥暴力并存,悬念无处不在,卧底片独特的紧张刺激矛盾升华,给当时的香港警匪片注入新的活力。
这部电影无论从剧情,拍摄技巧,演员演技,配乐,剪辑,逻辑,都是港片电影的里程碑了。
至少是国际水准了。
其中剧情当然是最引人入胜也是最费解的,当然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差不多每个主角无论警匪,每个人物其实都是悲剧的,当然,厉害的是在大家观影的时候不觉得有好人坏人之分,坏人有自己的令人感叹唏嘘之处,如吴镇宇饰演的啊孝,老爸被杀,不得不接手家族事业,不得不为父报仇。
比如曾志伟饰演的韩琛,以前本来是个还算有良知的黑帮小老大,变成了经历老大暗杀自己,老婆被杀,无奈中走向深渊。。
反过来比如黄至诚,一个好警官,但为了铲除黑帮教唆杀人。。。。。。。
以至于黄sir死的时候让人难过,陈永任死的时候让人难过,陆sir,黎明扮演的杨sir,也让人难过。
甚至啊孝死的时候其实是最令人心痛
喜欢这部片子的剪接,摄影并行穿插的两条线,明暗灰 喜欢它的结构,喜欢它的色彩,喜欢它的台词,喜欢它的音乐。
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电影最喜欢的镜头,是黄秋生坠楼生亡,梁朝伟转身看到他的那一瞬间震惊和痛心让你我都感同身受喜欢蔡琴的歌在里面混合着两个极有味道的男人结尾时陈永仁与刘建明一人一句“我是警察”,不仅点明了主题,将他们内心恐惧、愤怒、充满矛盾与压力的原因表达了出来,也给电影带来戏剧性的结尾,可谓神来之笔。
(借鉴)
来自mtime的资料(我真是越来越爱mtime):第一,“这个故事的雏形出现在1997年吴宇森的《变脸》中,这个故事很好,但是太过奇特。
麦兆辉提到可不可以讲一个故事,两个角色交换过来,但是不需要手术,只是身份和内心的交换。
”惊的是吴宇森还是对后续香港电影有了些些的影响,而这影响,还是又回到了好莱坞,拍成了《无间行者》,得了奥斯卡。
第二,“投资2000多万”。
当时人家觉得好多钱啊,现在我觉得好少啊,现在的片子,都以亿为单位,1亿以下的,只能叫小品。
2000万这么点钱,就请了那么多影帝和大牌来演,果然是很有诚意。
这诚意直到现在我还感觉的到。
可是那么多亿万投资的电影,我却没兴趣再看第二遍了。
第三,“刘德华每天都比我们早半个小时到,不是化妆,而是抓我们谈剧本,他是很努力的演员。
梁朝伟又不一样,他永远不做声,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下班的时候就找我们喝杯酒,在喝酒的时候,他就可能比平常说话多一些,他很有趣,他拍完这个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还在看《终极无间》的剧本,他不能离开这个角色”。
这就是好演员和笨演员的差别。
帅的人,不用耍帅,生活里就是帅的。
笨人就要拼命让自己帅,不过,还是痕迹过重,即使是得到业界肯定,也不过是对其态度上的一种褒奖罢了。
这就是人的命。
拍电影,要信命的。
好像有点人身攻击了。。。。
几个佛像出现,平缓过渡到第一场景,曾哥教小弟们做人,也算是为刘后来干掉他埋下一个伏笔。
这也是胖子全片两次出镜中的一次,总觉得胖子在这组镜头里有点碍眼,就像被P上去的。
曾哥这段台词我也很喜欢,有种自信满满的人生态度(小朋友不要学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决定”,冠希哥此时低下头若有所悟,这时大家目光可能都集中在冠希哥身上,就忽略了旁边的大B,所以伏笔这里就已经埋下了(就是长得很像,并没有其他情节证明那就是后来的大B)。
“路怎么走,让你们自己挑阿”。
接下来就是刘和陈的警校生涯,从这里开始就不停地对两位主角进行对比。
他们两位的警号(27149和4927)我倒没有仔细研究,也不知道有无深意。
说陈最适合做卧底,这段我现在也没看懂,就一个场面也没看出体现出陈身上的哪些适合做卧底的特质。
也没看懂冠希哥为何说“我想跟他换”。
下面是青年到中年的两人成长轨迹对比叙述。
这里陈就使用摩斯密码了,这一直伴随着整个电影。
刘这里照了下镜子,也可视作这时就思考自己的立场。
刘给陈按手印,这算两人第一次相遇。
这时刘和陈也闪亮登场了。
一个是胡子拉渣的黑背心,一个是面容整洁的制服装。
多说一句,看这里面人物怎么穿衣服,就够我好好学习了。
嘈杂的香港街道,不知道这里的商家招牌以及卖音响的祥威算不算广告植入。
刘和陈的第二次相遇,一个衣裳得体,一个随性自然,我一直觉得这一幕是全剧最温情的场景,两个中年男人,都忘记了自己的卧底身份,就自然地毫无遮掩地谈音响,听音乐,聊折扣,互相介绍用什么器材好,去哪家买便宜,就像两个小孩子互相分享自己的秘密,什么也不多想,就一起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瞪大眼睛,相视一笑,真的不错。
陈还展现出一种正义感“你的喇叭是卖的贵嘛”,一种混混的邪气“那你不交试试看阿”。
叶sir去世,就只有黄知道陈的身份,这样陈的身份能否恢复后期就是一个矛盾点,陈的敬礼也体现不忘警察身份。
谁也没有料到,香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警匪片,诞生在港片黄金时代落幕后的2002年至2003年。
十年过去,我们并没有看到港片的起死回生。
甚至可以说,由于合拍政策的开放和内地市场的吸引,除开杜琪峰等寥寥数人之外,余者作品已经很难再被打上“香港制造”的标签。
《无间道》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回光返照。
《无间道》是一部充满着佛家思想的影片。
虽然佛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扮演着主流之外的角色。
但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国民性和传统民间文化里,佛教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人,外尊孔孟,内用老黄,可一旦仕途受挫,却多又抱起佛家的救命稻草,如同乡间老太太般,陷入功利性的宗教情怀和祈求来生的出世态度中。
佛家的出尘离索,成为他们心理的拯救者。
而这与“学得文武艺,贾与帝王家”的儒家入世思想如此格格不入,由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数次“灭佛”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本作,则正是佛家思想在电影中所集大成者。
全篇散布着的气息,充满着对抗宿命的无力感和因果轮回的报应不爽。
这同样不会是华语主流电影文化背景下的作品,更不会成为以节奏和情节制胜的港片主流。
但正是这种耳目一新,成就了经典的《无间道》三部曲。
无间者,无以间断之意。
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
其实真正的地狱是自己。
所有的苦都来源内心,是你不够强大的灵魂败给更为强大的欲望所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没有休止的无间地狱。
恐怕,这也是导演想向我们传达的终极内涵所在。
十年,从当初的学生到如今已过而立的小职员,再看《无间道》,没有了当初因情节刺激而带来的震撼,却多了几分世事如棋的感悟。
或许,当我们渐渐看透深藏在人物冲突背后的禅意,才发现自己也已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人生道路。
无间道——生亦无间,苦亦无间佛云人生八苦,求不得为其七。
有所欲求而无法满足,与茫茫人生中徒劳无功,此间之苦,无法言喻。
其实一部无间道,所有想表达的东西,都集中在刘建明和陈永仁各自的一句话里。
“我想做一个好人。
”“对不起,我是警察。
”刘建明背负着沉重的原罪。
他可以在警察体制内混得如鱼得水,却不得不受制于出身的黑帮,为他们提供掩护和更多警队的内部信息。
很多年前的那一天,韩琛对他说,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曾经以为自己足够勇敢,足够忠义。
但随着日子的流逝,他付出了努力,并收获了应该有的回报。
一方面,他在警队通过努力一步步提升着职务,另一方面,韩琛的黑帮也投桃报李,通过让渡一些利益为他的晋升提供功劳。
当刘建明站在了正道的成功台阶上,他却再不想做枯骨,他想要当的,是那个千万枯骨上的将军。
其实,刘建明希望成为的,不是好人,而是拥有合法身份,能够正正当当当被人所敬仰的人。
而陈永仁,他沉沦在无穷无尽的人性底层,毒品、酒精,打打杀杀之中,他渐渐与这个虚构的身份越来越分割不开。
三年三年又三年,这种没有人能够诉说的秘密,这种明明心在天堂,却身在地狱的折磨,足够让一个人发疯。
支撑他的,只是一个信念——我是警察。
我们无法想象,需要多大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我们也无法想象,当所有知道他身份的人一一死去,他的心中将是如何波澜。
直到他最后倒下,电梯门一张一合的无法关闭,正如他内心的不甘。
两个人的错位人生交叉在了一起,他们都在寻找回归的道路。
地狱无间,每个人都在苦楚中折磨。
逝者解脱,生者长凄。
《无间道》为观众奉献的,是一场扑朔迷离的秀,所有黑白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性在最深处呐喊。
世间是一个巨大的棋局,每个人的命运都被一只巨大的手牢牢抓住,道无间,罪无间。
你以为自己很努力的在改变命运,殊不知,结局早已注定。
全片最为震撼的两个瞬间,是黄SIR从天台坠落和陈永仁在电梯中殉职。
《再见,警察》的悠然旋律两次奏响响起,残酷的结局,却未尝不是最好的解脱。
最后的最后,依然响起那首《被遗忘的时光》:“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无间道2——因果循环中,无人能够解脱如果说在无间道1里,导演想探讨的是宿命无法改变的无奈,那么在续集里,他更深的解释着宿命的起源。
种下恶因,必有恶果,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刘建明为何要走上黑帮的道路,电影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很大可能,他是为了那一段不伦的单相思。
在中国传统帮派文化里,勾引兄弟的女人是属于不赦的大罪,更何况是大哥的女人。
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作为沉沦的开始,还有什么理由比爱上一个女人更加充分呢?
每个人都有罪,这才是无间道2所想要表达的关键所在。
韩琛和倪永孝手里人命累累,刘建明背负着倪坤和MARY的亡魂,而MARY和黄志成则是倪坤死亡幕后的操纵者。
那么陈永仁呢?
他只不过用生命和全部青春为父兄所陪葬罢了。
在无间道中,每一位演员都如此出彩。
强大的影帝阵容将每一个配角都诠释得淋漓尽致。
吴镇宇饰演的倪永孝,将一个杀人不眨眼,却又文静如书生的黑帮老大栩栩如生的呈现在荧屏之上。
你可以说他嗜血癫狂,你可以说他泯灭人性,但他真的是深深爱着所有的家人。
所以,当他最后倒下的时候看见陈永仁胸前的对讲机,那抹绝望一闪而逝,最终还是用尽所有的力气,默默合上了弟弟的衣襟。
而他所竭尽全力保护的家人,在他死后不久,都惨死在遥远的夏威夷。
陈永仁也在几年后以身殉职。
这条血脉,终究断绝。
他们的罪,报应得干干净净。
相比起来,早早死去的倪坤,反倒应该是死得最平静的一个了。
虽然出镜时间未必最长,但曾志伟所饰演的韩琛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第一主角。
他的心路变化,串起了本片的主线。
影片一开始,韩琛在警局里吃着便当,很巧妙的与前作遥相呼应。
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剑拔弩张,只有两个老友之间的默契。
韩琛的变化是被动的。
直到在泰国火并之前,他仍旧对倪家忠心耿耿,但仇恨终究蒙蔽了他的心灵,在感情已经无可寄托之后,对权势的渴望让他沉沦。
他利用老友杀死仇人,纵容盟友灭人满门。
最终,为他开出那一枪的黄志成也死在他手下的手里。
我想,没有人会为他的恶贯满盈而感叹道惋惜,只是在《无间道II》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当他凝望亡妻的遗照后,默默收拾起悲痛欲绝的情绪,转身进入觥筹交错的名利场。
那一刻,还是让观影者心中莫名一恸。
刘嘉玲所饰演的MARY ,绝对是一个可以为了丈夫放弃一切的女人,只是她不明白,比起权势,韩琛更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把自己的丈夫逼成了那个沾满鲜血的魔鬼。
她不明白,除了忠诚,刘建明还想得到的是什么,所以,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黄志成的故事,则更加有了悲天悯人理由。
他最好的兄弟因他而死。
而他,亲手葬送了自己最好手下的父亲和兄长。
韩琛的背叛让他不得不把朋友变成一生的宿敌,他接下来的生命里与其说是在活着,不如说是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所以,当他从天台坠落的那一霎,或许对他,已经是最好的解脱。
没有救赎,没有解脱,罪业之下,只有无穷无尽的地狱。
这个灰暗到了极点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
只是当最后,刘建明在警局里看着那个同样叫MARY的女孩时,他的心忽的温暖了一下。
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爱情,只不过是对自己已逝的那一场青春祭奠般的告慰。
终极无间——被世界所改变的他们和我们相比前两部的满堂彩,终极无间没有收获意料中的美誉。
宣传里六大影帝的碰撞,并没有形成理想的化学反应,反倒是过于凌乱的剪辑和叙事方式,让整个剧情有些支离破碎。
或许是重要角色在前两部里几乎已经陨落殆尽,又或许是前两部太过优秀的压力使得导演和编剧不得不另辟蹊径,终极无间最后采取了现实与回忆交错的叙述手法。
但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线索太过繁杂,反而丧失了前两部那种一气呵成的流畅。
不可否认,终极无间极大的丰富了整部无间道故事的血肉。
通过闪回的形式,将细节补充进情节的空隙之中。
我们看到了傻强的义气、韩琛的阴鸷,也难得的看到了陈永仁可爱的一面,和黄志成温情的瞬间。
可惜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无间道》系列迎来了一个不怎么精彩的结局。
与两部前作不同,你很难用几句话归纳出本片想要表达的东西。
似乎导演忽然放弃了原有的定位,只是想打造一部以悬念取胜的悬疑片。
所以,在观影时,你可能会为了紧张的情节而屏住呼吸,可能会为真相的扑朔迷离而绞尽脑汁。
但当电影落幕时,却没有了前两部那种深深的震撼,只有一种终于结束了的轻松。
黎明虽然也贵为四大天王和金马影帝,但他的表演总给人浮夸木然的感觉。
陈道明则舞台感太强,与一众香港明星有些格格不入。
只有刘德华,从以前的烂片王子忽然开窍,并在数年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收获了梦寐以求的金马影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无间道》视为他演艺生涯的一大转折,似乎也并不为过。
刘德华在影片中最精彩的表现,是最后的对峙。
刘建明在持续的紧张氛围里终于精神分裂,他把自己当成了陈永仁。
因为陈永仁是他所钦羡的对象——是警察,更是一个好人。
即使是殉职,也可以躺在那片能够遥望大海的地方,让爱着他的人永远怀念。
而他却苟延残喘的活了下来。
痴呆的他,面对前来探视的妻子MARY,心中却想起了那个死去多年的MARY。
年少时的这份情节,即使智力不再,理性全无,却仍然深深躺在意识的最底层。
他的罪,将用漫长的一生去赎。
唯一的安慰,是陈永仁在殉职之前,有过那样一段快乐的时光。
对于在黑暗中隐藏着自己的他而言,一把可以让人安睡的椅子,一个可以随意说说话的女人,实在是太过珍贵。
当他破口大骂“黄志成这个王八蛋”的时候,仿佛让人看到的是《鹿鼎记》或者《东成西就》里的梁朝伟,而不是陈永仁。
或许作为对他所受的苦难的补偿,这段朦胧的爱情就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了吧。
尘埃落定,无间永恒。
他们终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而是,这个颠倒的世界改变了他们。
还有,被这个混乱的世界所改变的每一个我们。
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
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
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
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
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
但《无间道》完全没有这类可以说是浮面的花招。
它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又或者说,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脉络,并细细体会的观众,都算是成年人;它呈现的是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实。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及进一步的,在电影本身构成的各项技术上,我才说,《无间道》是完全成熟的。
也因此,《无间道》系列值得我们更细致的讨论。
特别是,它引用了涅盘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来隐喻,或者开展剧情;这一点,不仅展现出既宏伟又幽微的气势,更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而这延伸出来的想象,绝不是仅仅用目前这《无间道》三部曲的幅度可以完全涵纳的。
在《无间道I》当中,以一种单纯但有效的双线交错与对应来推进故事。
「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简洁的奏鸣与对位;在这个架构之下,黑白之间交互「卧底」所产生的角色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张力,则将这两条线绞在一起,并且越绷越紧,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我想就不用在这里多费唇舌了。
重点是,这种双线交错的叙事模式在国内外并不罕见,但《无间道》用来胶合这两条线,并使之产生化学作用的核心意念,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属于东方文明的深度现实主义,透过「卧底」这个位在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最边界的人生角色,具体地传达出来。
说是现实主义,因为,它不仅仅表现了警匪之间的尔虞我诈,更因为刘德华的企图自我漂白以及梁朝伟的最终殉职,而使得《无间道》可以超出一般这类影片正邪斗智的既定模式,而往更深沉的真实人生之辩证过程发展。
而这个辩证,最终就表现在公祭梁朝伟的场合,刘德华代表警界举手致敬时,不禁闭上眼睛的那个特写镜头里。
在好莱坞影片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成熟的警匪片、间谍片、股市大亨片;与《无间道》首部曲同时间推出的,有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的《Spy Game》(台湾译作《间谍游戏》)。
这部片我在HBO上看了不下三次,深深为其剪辑的功力与运用回溯叙事(flashback)的巧劲所折服,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步拍给成年人看的片子;但是,它依然不脱西方叙事当中,角色必须「正—邪」截然分明的架构正: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邪:中情局。
而正邪之间最终的价值判断与调和,会落在一个超然的上帝手上;这个上帝角色通常由美国宪法与立国精神来扮演。
在绝大部分的西方故事当中,似乎舍此二元对立与上帝之眼,故事就无法推展,说不下去,或是无法吸引观众。
而《无间道》却揭示了东方文明中的深沉真实。
正邪的无法二分,并不在白天是上帝、晚上是魔鬼,或者白天是人、晚上是吸血鬼在西方那通常都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
相对于此,在东方,正邪无法二分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共相,两者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
正如阴与阳、佛与魔、因与果、王与霸、善与恶,往往都是一体的两面,既可能相克,也可能相生;屏幕上的梁朝伟与刘德华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对子。
儒释道这三个东方社会的主要信仰,在其思想核心,并不像西方那样,需要依赖一个超凡的上帝来指导凡间的所有准则与次序;而是直接去体验或揭示现实的娑婆世界里头,人自身与人际关系当中,最复杂也最基本的道理。
儒释道都观察到,自大规模的灌溉农业社会成型以来,社会集体当中最现实也最奥秘的细微人性变化,是如何在形成与作用;而它们的道理也就架构在对于这变化的体验、诠释与超越之上。
在这当中,佛的道理,或可说成是,当对于这现实人性纠葛的超越无法有效进行时,就会不断地堕入轮回,甚至陷进最糟糕的地狱烈火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说,电影本身是一种对于故事逻辑的玩弄,那么,《无间道》就是是一系列高度「玩弄」人性的故事。
而这种「玩弄」的手法与深度,对我来说尽管是那么真实,但我怀疑,西方人在正邪二分、上帝存在的既有框架底下,是否看得懂当中的奥妙?
而他们是否会将之认知为,那是属于东方的奥妙?
听说好莱坞已经将《无间道》的剧本买下,准备改拍成好莱坞版;届时,我们就可以来瞧瞧,西方人是否能够领悟属于东方的人生智能?
在看完《无间道I》的隔天,《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尚未下片,我连忙冲到戏院去看。
在这之前,已听过许多人说,看不懂这第三部;老实说,我也看不太懂。
如果回到《无间道》系列本身,引用佛经「无间地狱」说法的这个隐喻上面,那么我会觉得,仅仅去描述刘德华这个角色的无法自拔、终致必须在无间地狱中承受无法超脱轮回的痛苦,这样的设定其实并无法撑住连续三部影片、将近五个小时的叙事幅度。
我想这是造成编剧在《终极无间》当中必须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叙事花招的原因之一;但这也使得观众不易进入整体脉络。
事实上,到了第三部,应当要有另外一个与刘德华同样强烈的元素进入故事脉络,方能如第一部一般,继续有效、简洁地推进叙事。
而这个元素,我以为,如果回到佛经的典故,无疑地应当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如果有一个象征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就可以跟永沉轮回、等待被拯救的刘德华,两者之间形成另一组强烈的张力对比。
但在第三部当中并没有这个角色,而刘德华也还未往生;也因此,我觉得,《无间道》的系列故事,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回到东方文明的深沉里头,这个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在影片所要呈现的现实世间,不会仅仅是纯洁如莲花的,而是会有他人性的、二元并存的、相生相克的面貌…http://milankun.blogs.com/renaissance/2004/03/post_2.html
无论从演员,剧情,场面来说,无间道都无可挑剔。
很棒,很久没看过这样的香港电影了。
感觉很长时间香港都在拍一些儿童电影。
不能说幼稚,只是没有深度,当然不是针对爱情片。
即使是同一题材的警匪片在剧情上也没什么新意。
能说是警匪片吗,仅仅是两个卧低的故事,但那是不同平常的卧底。
仁一生都是警察,但只能在他死后世人才知道。
这跟一生是匪有什么区别,死了让你做国家主席有什么用。
“对不起,我是警察。
”“有谁知道?!
”刘建明想做好人,那是以做了许多许多坏事为前提的。
两人我不知道谁更可怜,也许两人都一样可怜,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影子里。
如果他们是同一类人,同是警察或同是黑社会的,他们会成为好朋友。
不过他们现在也是一类人,不能成为朋友的一类人,卧底。
个人感觉只有第一部是最值得看的,其他两部看不看都无所谓。
很喜欢梁朝伟,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片,他总带着一点孤独的感觉,经常带着笑容,笑得有点无奈。
幽默中有点自嘲的成分。
梁朝伟把文件袋不放好选择摊牌的时候整个剧的智商瞬间被拉低了,很多细节看似合理实际很牵强,情感戏也是突兀的够可以。
过誉
新观念开山作
视听手法极度拙劣,离马丁的版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太喜欢两位男主的脸了,也特别喜欢全片这个黑白灰台词寡言性冷淡的气质……最喜欢阿仁倒下后电梯门一直卡住尸体关不上的镜头,和傻强咽气后一头栽在方向盘上摁响至不绝的喇叭声一样,突兀荒诞到可笑可悲啊。这真是正邪在此消彼长。
漂亮的片子
这个系列,一部更比一部烂。要是只看第一部就好了,但是人的好奇心,怎么办呢?明知他烂,也要看啊!!!
不攒
啊?感觉很普通。
連我阿媽都搵到反駁0既電影
佛曰 :[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情节
可能看得时间比较晚,感觉同类型的多,真没觉得好看什么境界。就一环套一环这样……
梁朝偉比劉德華帥多了吧
你说你想做好人,但从未付过做坏人的代价。真正的好人,只有墓碑能晒太阳。
对不起我是警察,梁朝伟好帅演技好棒,这是香港影片的鼎盛时代
一般
有意思的是,真的在最后消除掉了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线,所以更完整地复制出了江湖和命运意味。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别说,这种港片老爸老妈们已经欣赏不了了,就连弟弟一起看都没坚持看完,哎,我说,片子都这么牛逼了,对你们来说却成不了经典,叹息。
我最喜欢是它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