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死鸟

Phoenix,火凤凰(港),回不去的时光(台)

主演:尼娜·霍斯,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尼娜·昆岑多夫,特里斯坦·皮特,迈克尔·梅尔坦斯,伊摩根·蔻格,Felix Römer,尤韦·普罗伊斯,瓦莱丽·库克,伊娃·贝,杰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波兰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14

《不死鸟》剧照

不死鸟 剧照 NO.1不死鸟 剧照 NO.2不死鸟 剧照 NO.3不死鸟 剧照 NO.4不死鸟 剧照 NO.5不死鸟 剧照 NO.6不死鸟 剧照 NO.13不死鸟 剧照 NO.14不死鸟 剧照 NO.15不死鸟 剧照 NO.16不死鸟 剧照 NO.17不死鸟 剧照 NO.18不死鸟 剧照 NO.19不死鸟 剧照 NO.20

《不死鸟》长篇影评

 1 ) 不死鸟

故事发生在1945年6月,身受重伤、面部毁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内莉,返回了家乡柏林。

整容尚未完全康复后的她,不顾莱内的警告,踏上了寻找丈夫强尼的征途。

强尼——内莉生命中的爱人,曾长时间保护她免于受到纳粹的迫害,并拒绝与她离婚……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2 ) 值得思考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集中营回来的女人寻找她丈夫的的故事!

故事从她进入柏林开始,在其朋友的帮助下,不得已以另一种容貌生活,生活的痛苦并未将她打到,一直极力寻找失散的丈夫。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她丈夫,然而深藏在她内心深处的爱并未消失,深爱的丈夫却以一种陌生人的态度对待“已故”的妻子。

两人在完美的谎言之下,最终以她丈夫期待的方式见面。

看似风平浪静的剧情,却隐藏着女主人公丰富的心里情感波动。

这个世上钟情的男人不多,钟情的女人也不少。

这部电影却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若其说到夫妻之间的感情,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一二。

 3 ) 黑暗 爱

我是读到《读者》上的一篇文章才来看这部电影的。

说实话,影片开头那缠满绷带的脸与受惊而瞪大的双眼着实令我毛骨悚然。

影片缓慢的基调与偏暗的光线也为其染上郁郁的氛围。

有人一直在质疑:为什么Johnny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认出Nelly?明明笔迹、面容、习惯、细节都那么相似。

我觉得,是他在逃避。

在Johnny提出假扮计划的第二天,他就反悔了;在看见那位女子化妆染发后的模样,他只连道:“你根本不像她。

”真的是Nelly扮演不了自己吗?

绝对不然。

他只是在怕,怕心中的那个身影逐渐从黑暗里走了出来。

他怕,怕自己黑暗的心赤裸裸地被曝晒在阳光下。

他不愿承认,他始终忽视那位女子与妻子的重合之处。

他永远不敢直面心底的那抹至黑。

那是爱情的背叛与良心的泯灭。

我看到有很多人评价,说Johnny是渣男。

出卖了深爱自己的妻子还要将遗产纳为己有。

也有很多人觉得,Nelly应如Lene所言将丈夫杀了复仇。

所有人都为Nelly的痴心而恨其不争。

我也一直在想,究竟爱情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相爱?

音容笑貌、身份地位、品行思想?

一个小小细节、一个眼神婉转,就能使我们坠入爱河。

那么,我们究竟是爱着他的一部分,还是爱着他的全部?

若我爱的那部分消逝了呢?

我还爱不爱他?

他若背叛我,我又是否爱他?

对于爱,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怎么办呢,就是爱着他呀。

飞蛾扑火般的爱呀。

Nelly在最后模糊的光影中消散了。

最后是否在一起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在那些共处的日日夜夜,在与房东太太的交谈中,在Lene的死里,在Speak Low的歌声里,Nelly找回了自己。

她穿着鲜艳的裙,涅盘。

或许她依旧深爱着Johnny,只是无法再面对了罢。

有人说,爱能拯救一切。

我道,爱情实在太脆弱了,还不如一纸契约来得有效。

但怎么办呢?

就是那一刻的冲动与温柔与爱恋,筑起了整个世界。

然后再使它支离破碎。

 4 ) 【佳片推荐】‖ 《不死鸟》: 一部看完后令人心痛不已的电影,它的痛不是直白的撕裂伤,而是深入骨髓的隐痛!

☞ 谁懂!

看个电影看得我心都要碎了,那种直捣心窝的痛,后劲大到好几天依旧久久不散!

🎬《不死鸟》二战后的柏林,犹太女歌手奈莉在集中营幸存,但容貌被毁,重建面容后,她回到柏林寻找丈夫强尼。

强尼竟认不出她,反而提议让她假扮已故的妻子以获取遗产!

奈莉陷入一场荒诞的“扮演自己”的旅程,并期望强尼能认出她。

然而她逐渐发现丈夫可能从未真正了解她,甚至是他背叛了自己,更为讽刺的是为以求逼真,强尼要求她刺上假的集中营囚犯编号。

这次奈莉拒绝了——因为她苍白的手臂上,早已刻着那个真实的编号,那是她无法抹去的伤痛与身份的烙印!

她的声音、字迹、语气、甚至如火的目光丝毫未改,那份坚韧的爱依旧如初,可丈夫却是从囚犯编号中认出了她,死亡的集中营,她拥有希望;真实的世界,却让她失望。

最终竟是那个支撑她度过战争的男人,何等的讽刺啊!

一部看完令人心痛不已的电影,它的痛不是直白的撕裂伤,而是深入骨髓的隐痛。

随着剧情的铺展,故事、真相、情感逐渐拼凑,越是完整清晰,心也越痛越沉重,非常喜欢影片的结尾,在明媚的日光中,她穿着橙红的裙子,再次唱起那首歌《Speak low》!

奈莉终于把爱埋葬,她既是战争的幸存者,也是爱情的幸存者,歌声戛然而止,她身着红裙,消失在光影中,苦难与折磨并没有摧毁她,爱的满溢撑碎了她的心脏,一只浴血而生的不死鸟涅槃重生。

人生若如初见,却道故人心易变,她已经完成了比死亡还深刻的惩罚——愧疚!

 5 ) 《不死鸟》

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 Christian Petzold电影越来越“好看”了,和前作《芭芭拉》一样很好的利用了大时代,却没有过度渲染背景,最终关于人性的纠葛显然更加普世。

结尾设置很棒!

御用尼娜·霍斯 Nina Hoss仍旧无可挑剔,在导演作品中已开始逐渐呈现可观的角色谱,如果要说佩措尔德最终能被影迷乃至影史记住,最大可能性就是霍斯所饰演的一系列在对爱与自由追求路上面临矛盾选择的女性形象。

这节奏就是冲着下一个德国银幕女神去的,德国真心很久没出了。

 6 ) 《不死鸟》:多么痛的领悟

(芷宁写于2015年6月4日)人们都愿意歌咏爱情的美好,不愿把其视为一种折磨,在很多时候,让一颗饱经风霜的心,始终无法平息并难以忘却的,也恰恰是这磨人的爱情。

如果那份爱因遭遇极端的困境而掺杂着生死与背叛、私心与贪念时,那么想要告别过去,必然经历痛苦的涅槃重生。

德国影片《不死鸟(Phoenix)》中女主人公奈丽最终的痛悟,却也因可怕的战争和灭绝人性集中营的背景,而显得格外凄厉凛冽,繁复的人性和美好的爱情,在大难临头时,都更显其本质。

喜欢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执导、女演员尼娜·霍斯主演的影片《芭芭拉》的观众,或许也会喜欢这部由两人再度联手合作的《不死鸟》,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这两部电影都显示出了一脉相承的特点。

就表现形式而言,《不死鸟》和《芭芭拉》都有着同样冷寂沉稳的风格,叙事克制内敛,画面构图干净,只在色彩上,《不死鸟》比《芭芭拉》多些红色和黄色,似乎在第一印象中给了观众那么点暖意,但那点暖意在影片所涵盖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反而显得孤独而凄清。

就女主人公的特质而言,不论芭芭拉,还是奈丽,都是因对情感和自由有着坚韧诉求而面临着矛盾纠葛的形象。

就故事的时间背景而言,两者都是有着无法磨灭伤痛的大时代背景。

就主演表演而言,表演功底深厚的尼娜·霍斯两次都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戏拿捏得准确到位,而且十分动人。

如上所述,这部《不死鸟》在剧情架构上也采用了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兜转起落的惯常路数,但依旧没有过度渲染时代背景,将格局设置得比较小,二战的满目疮痍和无法忽视的战争后遗症,被一个从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女人奈丽所代表着,她十分侥幸地活了下来,可活下来的她又是不幸的,她似乎还是她,可又似乎已经不是她,一张新的面孔该如何重拾往日的身份和情感,面目全非的奈丽在面目全非的战后城市里寻找着自我,寻找着过去,寻找着失散的丈夫,也寻找关于爱和人性的答案。

在友人莱尼看来,集中营里脸部受重创的奈丽在幸运存活下来后,有机会获得新的面孔新的名字,可以告别过去,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就像犹太人想要复国的所在地以色列一样,莱尼也积极邀约奈丽前往以色列生活。

然而,对奈丽而言,现在的她放不下过去,没有过去的身份将无法构建现在的她,没有过去的情感,也拼凑不成一个完整的她,她不能在面容支离破碎后,还把往昔曾经美好的时光都遗忘,何况,她的爱情和回忆是支撑着她度过集中营岁月的稻草,叫她如何舍弃得掉。

然而战争毁了一切,在城市的废墟上,奈丽无法构建自我以及过去的生活,终于找到的丈夫强尼也相对已不识,却还觊觎“亡妻”的丰厚遗产,甚至让“萍水相逢”的奈丽扮演“亡妻”,并策划着她以从集中营里归来的样子出现在众人面前。

关于从集中营里幸存的人将以何种模样示众,一直顺从着强尼的奈丽终于反驳了,她因为历经炼狱而表达真实,而强尼却只想给出一个人们想象中的归来模样,此时几近难言的奈丽不得不辨识出了强尼的本质,“自私不是按照一个人自己所想的生活,而是要求别人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生活。

”(语自奥斯卡·王尔德)真相往往只有一个,真相往往也很残酷,奈丽终于还是知道自己的被捕始末以及婚姻现状,她那看似静默压抑的外表,已然流露着内心的排山倒海和艰难痛悟,“我没法儿回到昨天了,因为那时候我是个不同的人”(语自刘易斯·卡罗尔),同样,强尼也是个不同的人了,他不再是浪漫的钢琴家,不再是可靠的丈夫,战争异化了很多人,在残酷里,爱情只是个可笑的传说。

影片有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在奈丽的歌声中,似乎昨日重现,但事实上,一切早已崩塌倾颓,爱与人性的考验都已交出了不完美的答卷。

片尾那首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歌曲叫做《Speak Low》,作曲家Kurt Weill的德裔犹太人的身份,似乎和这部影片也有着特别的吻合,《Speak Low》的曲调沉绵哀恸,歌词内容令人叹惋:“Time is so old and love so brief/Love is pure gold and time a thief/We''re late,darling,we''re late/everything ends too soon,too soon”。

(杂志约稿)

 7 ) 不死鸟

#一天看一部片 01内莉从集中营回来后寻找丈夫强尼、试图重归昔日生活的故事。

(没忍住瞟了眼简介,捕捉到关键词“集中营”“回来”“寻找丈夫强尼”)起初无法理解对强尼没有认出内莉。

“这个女人”的身形、步态、笔迹…种种迹象的相似都指向原来的妻子内莉。

看到后半段,猜测强尼其实内心早有怀疑但不敢认,也许和妻子相认就不能继承遗产?

没明白内莉对挽回丈夫、重归以往的生活的渴望贯穿片子前后,第一次是朋友和内莉聊到强尼,从这就可以看出。

害怕中透着期待,犹豫中隐隐有希冀,记得她当时的神态。

扮演“内莉”协助强尼拿遗产期间,强尼对她的利用、夸张不符实际的形象标准、过分的要求(在手臂割伤口)和举动间所显露的对遗产的渴望,都被内莉忽视了。

强尼对遗产的渴望带来盲目,内莉对丈夫和过往的渴望、也导致她的盲目。

内莉朋友的自杀,很突然,这才惊觉内莉朋友对内莉的失望,以及用内莉遗产重建犹太安全区这一期望破灭对她的影响。

最后如果内莉用朋友给的左轮枪杀死丈夫挺有爽感的,但看完其他影评感觉这样结局也不合适。

蛮喜欢导演的拍摄方法、角度。

和温蒂妮相比,觉得后者更好看。

电影配乐都值得保存,目前只找到歌曲“Speak Low”(kurt weill)。

 8 ) 《回不去的時光》Phoenix (2014)

其實想想劇情不是很懂,劇本並沒有花什麼時間幫觀眾解釋來龍去脈,說好聽一點是信任觀眾,並且創造出曖昧的空間,但一不小心也可能會讓人困惑。

當然這樣的一個故事:二戰後毀容的女歌手換了一張臉回到德國,遇見已然不認識她的丈夫,他卻要求她假扮成他以為過世的妻子以詐取財產。

電影在向迷魂計致敬之餘,也明顯可以有政治上的聯想。

劇情的一個懸念是丈夫到底有沒有背叛妻子,當初妻子被送入集中營是否是因為丈夫的洩密?

女主角不相信深愛她的丈夫會做出這種事,但戰後照顧她的女性友人卻堅決不信任這位丈夫,這裏幾乎是女同暗示的三角關係了。

原以為會是某種大時代電影,但情節幾乎都是發生在幾個不同的密室中兩位角色之間的對戲,主軸放在女主角從創傷後怎麼找回她自己的身份與自信(所謂鳳凰的隱喻),並且找到她和丈夫之間的真相,大量的細節放在男女主角的對戲上面,她要如何地在丈夫面前假冒自己?

這其中有不小的張力但也讓故事規模比預期的小品。

最令人不解的是,如果真的換了一張臉丈夫就認不出來,那女主角假冒自己的身份又要如何騙過她那些戰後倖存的親友?

男主角堅持在髮型和衣著這些符號上重新創造他過去的妻子出來,卻沒交待其他不知情的人如何去認一張新的臉?

因為整型這件事完全是個秘密。

一直想不通這其間的邏輯,這讓劇情顯得非常怪異。

最後結尾當然是重頭戲,關於身份的揭露,雖然按常理來說早就有太多可以認出身份的線索,不過這段戲劇性和美感都處理的很好,強烈讓人感覺編導就是為了這一場戲才搞出整部劇本,而最後沒有交待清楚的開放結尾(兩人之後怎麼了?

),不知道會不會讓觀眾搞不懂狀況?

其實中文片名就已經道盡了一切。

 9 ) 小小总结目前看过的三部佩措尔德

作为柏林学派的代表人物,经历了新德国电影的迷茫反思,思想的建构,佩措尔德以更成熟的手段消化/避开了政治性和道德性,没有主张,不提供任何立场。

从芭芭拉到温蒂尼,几乎每一部的主角都成对出现,一方是代表合逻辑的现实的人,另一方代表着人的深层秘密,其蕴含悲痛,绝望,忧郁等崇高情绪,其不可知解,难以言表,但一经释放就会产生作用与每一个现实的人的力量,而观众全能全知。

于是两方的模糊和暧昧甚至冲突显得格外具有张力,于是观看佩措尔德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观众的我们迫切于揭露她的秘密,以为秘密揭露就能解决问题(逻辑上说是这样的,但粗暴的揭露会换来对等的浅薄的结果)这种错误的直觉是我们作为旁观者思考的局限。

其实,不需要说(揭露)我爱你,才能证明我的爱,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行动,最真诚的爱只能隐藏在细节里,含蓄背后其实饱含深情,佩措尔德的叙事都藏在细节里,不专注就会错过最精彩的,其人物不通过巧合/目的来塑造,而是将人物置入一个背景,真正的让其自在行动,通过一系列的微妙的行动来达成人物弧光,因为我们经历并感受了她之前的每一个行动,所以结尾时的真相揭露毫不刻意,当她背对着我们缓慢淡出焦点,秘密释放所产生的力量依然在继续作用于每一个在场的人。

 10 ) 《不死鸟》若忏悔,也是迟到的忏悔

上世纪40年代,柏林音乐圈令人羡慕的一对伉俪,被卷进了二战的洪流里,歌唱家奈莉因犹太血统被抓进了集中营,随后非犹太血统的丈夫强尼被释放,重获自由,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分崩离析。

奈莉生死不明,钢琴家身份的强尼沦落到夜总会刷盘子,住在半地下的陋室,生活清苦,与战前风光无限的他不可同日而语。

以上是可以看到的事实的冰山一角,然而,完整的真相是残酷的。

妻子奈莉被丈夫强尼出卖了,在把妻子推入死亡营之前,强尼私下里已办理了离婚手续,奈莉对此一无所知。

这能说明什么呢?

他们的爱情一钱不值,奈莉单方面的一往情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笑话。

演绎出的是赤裸裸的爱情坟墓,大难临头,不仅抛妻独自飞,飞走的时候还补了一刀,让自己彻底摆脱羁绊。

借此,延伸出更深层次的寓意。

独裁极权的可怖,生生把文明的人类异化成了无情无义的机器、怪物、武器。

变异复杂的人性在灾难面前的面目异常清晰,加柴添火的种族仇恨让爱逃遁,再亲密的关系,在恐怖病态的社会环境中也可能被割裂成面目可憎的碎片。

这故事到这儿并没有讲完,接着引出财富的诱惑。

犹太血统的妻子奈莉继承了家族的所有财产,强尼得知,他为了占有那份遗产,需要找回离婚的文件并销毁。

这招没成功,他的如意算盘落空,却在档案局被奈莉的好友莱娜窥见到。

事实上,从集中营里捡回一条命的奈莉,做了整容手术,那一刻正被莱娜照顾着。

所谓通俗的故事接下来可能这样讲,奈莉死在集中营,在留下的集体照里她的头像上方画着“已亡”的十字架,灭绝种族的罪恶赤裸地坦露在外。

但一万里总有万一,电影虽然没交代细节,但奈莉获救了,在二战结束时,她走出了集中营。

而在奈莉的内心深处,因不明真相,对未来的寄托之情是缘自丈夫强尼的。

她认为自己得以存活,是强尼,及他俩相爱的点滴给予了她努力求生的信念。

因此,奈莉急切地渴望见到强尼,即便她换了一张与自己相似却又不同的新面孔。

强尼以为这都是上帝的安排,让他巧遇气质长相与妻极其相似的女人,他开始了另一个计划。

我用强尼心藏秘密的反面做切入点讲述了这部电影。

但在《不死鸟》中是以奈莉的视角叙述的。

前七十分钟的剧情一直在交代奈莉的不幸与她整容重塑自我的缘由,好友莱娜试图引导观众看到阴谋的端倪。

接近尾声时,莱娜退场,奈莉了解了真相,心知肚明的奈莉继续配合丈夫的表演,她从幻想的美好中清醒,最后用一曲《Speak Low》,温柔又凛冽地浇醒了丈夫的白日梦,真相大白于天下。

你会发现,电影的名字就是它的主题,奈莉回归自我的过程,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民族从伤痛中走出来的过程,她像涅槃上的火凤凰,死去后,以更炫目的姿态重生,是不死鸟。

请你简单地描述一下你听到“犹太人”三个字的感受。

噢!

二战,屠杀,聪明,苦难,财富,以色列。。。。。

小时候,班主任觉得我们的末考成绩不理想,他站在讲台上用一种无奈的眼神看着我们,在发卷之前,他会说上几句,更像是自言自语,“你们这些孩子又不是犹太人,爱因斯坦就一个,我对你们的要求太高了。

”打这儿起,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犹太人有个聪明脑袋。

后来,又听到另外的说法,犹太人爱知识胜过爱金钱,他们还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再后来,还有其他的说法,他们精明的令人恐惧,他们的神秘是你无法触及的,他们主宰世界的能力。。。。。。

对于任何人来说,不但有聪明的脑袋,还要不断学习充电,要有独立的思维意识,由此转换来的便是无穷无尽的力量了,财富其实只是一个方面,自由不屈的灵魂才是最无敌的。

当然,他们说得没错,“财富就在一码之内!

”他们证明了他们发现金子的能力。

单单有关犹太人的生意经,就可以著书无数,譬如在亚马逊网,此类书必然在经济管理类的热门榜上。

不管怎样,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商人”的犹太人,他们一路走来,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太多神秘璀璨的民族瑰宝。

可是,人类的某些劣根性一直兴风作浪,想要爬出等级的观念、不受限的权力,垄断的财富等等构筑的炼狱,却最后深陷其中甚至成为加固炼狱的刽子手。

事实上,从电影《不死鸟》的故事里去理解人物,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思想,这的确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反战影片。

在法西斯的大背景中,挖掘了另一种被忽视的卑劣的人性。

在被迫害的犹太族群里锁定了男主仍这个反面形象,更加说明了主创们的试图要探索“人性”的意图。

不能否认人性的弱点,更不能神话“道德”可以约束人性的作用。

公正公平的法治才能让人类和平共处,与之对立的极权与独裁,可想而知它必然是制造灾难的。

再讲一个故事:纳粹上台后,对犹太人的迫害日益升级。

一队盖世太保突然来到柏林郊区的一个农庄,抓走了这个犹太家庭的男主人,家里只剩下非犹太血统的妻子。

她经过努力,设法同被关在集中营里的丈夫建立了秘密联系。

在一封信里,她向丈夫抱怨家里没有人手,无法按节令耕地种马铃薯。

丈夫收到信后考虑了几天,然后送出一封信来,上面写道:"千万别动家里的地,我在那里埋着枪和手榴弹。

"两天后,几辆满载盖世太保的汽车突然又光临了农庄。

他们花了两个星期把这家人的地翻了几遍,也没有找到枪和手榴弹,最后悻悻离去。

女主人对此迷惑不解,又写信向丈夫叙述了这一切。

丈夫回信说:"好了,现在种马铃薯吧!

" 上面的故事听起来令人紧张,埋着黑色幽默的彩蛋,最后看到的是智慧的光芒。

不深入探索,你可以无视犹太人这个“政治”身份了,故事场景放置高墙内外就可成立。

因为没讲男主人的最终结局,你甚至可以把这当成是一个透着人生哲理的喜剧故事来读。

若把这一段文字拍成电影,我想象的故事主题应该是不离不弃的爱情。

但是,不能无视的一个真相是,罪恶的都是愚蠢的,何况极权统治下的生锈的脑子。

盖世太保的恶意结出苦涩的“善果”,解决的“耕地问题”,是为表现夫妻二人同心迎战的勇气。

随后,故事的转折点来了,某一天,妻子无法再联系上集中营里的丈夫了。

非犹太血统的妻子苦苦地等待着她的爱人。

战争结束了,可是男主人杳无音讯,妻子迫于生活的压力,嫁给别人,生儿育女。

至花甲之年,男主人出现在妻子面前,这时的妻子从现任丈夫的葬礼上回来。

事实上,男主人幸存下来后,来往于以色列、德国,已是亿万富翁,他一直生活在妻子的周围,默默地注视着妻子。。。。。。

好了,我编造的俗气又俗气的浪漫爱情故事就讲到这里。

现在把上面的故事编排成从始至终隐藏着秘密的悲剧,男女角色的命运调换一下,身份高大上一些,依然讲述爱情,但要在爱情里加入隐秘的背叛,这时,你看到的故事便是德国电影《不死鸟》,讲述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二战悲剧中的悲剧。

世界的文明史就是这样推进的,进步的躯体在磕绊中跪地、匍匐、起身、前行,人类在生与死的接替中碾压着牺牲者的血迹开辟着新的人生路。

人性亦如此。

虚伪与恶毒叫嚣时,善一定是受害者;当恶之言行被拆穿被晾晒被审判时,善者又被要求速速忘却伤痛,报以恶徒无限的宽容,若不能“原谅”,善者又要被道德绑架、拷问,这令善者痛不欲生的不公,亦是令善者作呕的病态人世。

“与其面对周遭的生灵,我更愿意走向死亡。

”电影里女二号莱娜发出这样的声音,她就是那样的善者,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涅磐重生。

她给我极深的印象,她像一个英勇果敢的斗士,但在所有细节动作里泄露的都是她的柔软她的慈心,静静地削果皮,默默垂泪,安心地酣睡,到最后以死换来惊醒梦游者的希望。

想来,莱娜就是推动文明的铺路石。

特别有感于那一幕:房子被收拾过,人去楼空的凄冷弥散在屋子的各个角落。

莱娜把奈莉丢下,一个人走了。

这画面切入屏幕时,我就猜到了它接下来要宣布的结果。

观看电影《修女艾达》时的情景重现,是类似的剧情处理方式。

当艾达的姨妈挪动着清醒的步伐,移至窗口处,我便等待着接下来要表现的“义无反顾”的告别了。

从窗口纵身一跃,抑或饮弹自尽,用影像传递这种猝不及防的噩耗时,不露声色地转场,自然又出乎意料,强化视觉感官上的乍然错愕之感,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观看者会有被“叮”了一下的感觉。

当然,奈莉对友人莱娜的“背叛”是无意的,甚至未能意识到绝望的猛兽会吞噬掉活生生的人。

极力想要回到“从前”的行为举止都缘自恐惧,是要平复纳粹造成的创伤的避世心态,这让她选择性失明,用夫妻情深的记忆障目,奈莉得到转瞬即逝的安慰。

但谁都知道,这不是办法,要么与人性之恶为伍,要么与人性之恶为敌,无法折中,没有中间的路可走。

所以,她终究要回到现实面对已发生的一切。

剧尾处,全片的点睛之笔说明了这一点。

奈莉与丈夫强尼合作演唱的歌曲《Speak Low》,是由作曲家德裔犹太人Kurt Weill创作。

约翰在恍然大悟中停止演奏,奈莉用开阔流畅的气息唱出“Time is so old and love so brief。

Love is pure gold and time a thief。

We''re late, darling, we''re late。

everything ends too soon, too soon。

”显然,一切都结束了,那些她曾幻想用遗忘去修复的裂纹,也包括她与强尼的夫妻关系。

无须掩饰,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幕启,沉稳的叙述节奏带着一股神秘的风扑面而来。

灰绿的色调让电影故事在刻板的复古意境中呈现出了复苏的“生机”,偶尔点缀的生命之红与阳光的暖黄,又让电影有了视觉上的温度。

传统的“浅焦”镜头把人物从背景中过滤出来凸显在画面前,从近镜头定位的画框里可以清晰地洞悉人物的面目表情及心理活动。

德国电影特有的冷峻的画质在导演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的《不死鸟》中也有体现,克制的情感,构图干净简洁,处处显出一板一眼的规则。

小景框的逼仄剧场效果,这也渲染了二战时期的生存氛围。

看来并不是只有怪异凛冽的类型电影可以作为注脚定义导演与其作品的隐秘关系。

事实上,地域、民族、时代这种大背景也是无形的模具,有意无意地捻塑着一些导演的作品风格。

《不死鸟》短评

绵里藏针的讲故事方式,捧出一地月光再把它们掐掉,又美又心碎/speak low

6分钟前
  • 江一横
  • 推荐

这片其实也可以叫“模仿游戏”。

11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我觉得还行但是我老公觉得太装逼😂

16分钟前
  • aten
  • 推荐

这么好的题材,只有结尾的一耳光还有些分量

17分钟前
  • 泥巴
  • 还行

①从地狱中幸存,却在人间不幸②女友的自杀好像来自于对同胞怒其不争的绝望③人性不变,但事过境迁,环境变了④找来妻子演妻子不算悲剧,自己是个睁眼瞎才是悲剧

20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还行

一个为爱痴狂的可怜女人。故事太浅了,没法触动到我;但影像质感不错。女主很像贝热尼丝·贝乔+安妮·海瑟薇啊~(看了影评,发现结局竟然有着如此深刻意义啊……)

23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较差

虽然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感情和设定有些欠缺说服力,但好在三次的“灭亡”与“重生”都拍得很内敛、很克制,倒显得最后的“新生”有些惊艳。

28分钟前
  • 维恩B
  • 还行

爱的重生。

30分钟前
  • Perfect
  • 较差

真心帮她的朋友,真心负她的男人,她选择后者……相比于一枪结束的复仇,这样“凌迟”的让他知道真相,是想气死观众嘛!!!

35分钟前
  • One day
  • 还行

10分钟都不到,就快进完了,都不知道讲的什么,我觉得电影你至少得吸引人吧。

37分钟前
  • coldjoke
  • 很差

他根本就没那么爱她,自然早已记不住她的声音,只记得她的钱和她的壳speak slowtoo soon too soon darling it's late转身离去 虚化结束荒诞 不死鸟结尾和女主一身太美加一星共四星海报惊艳

39分钟前
  • 不飞过海的海洋
  • 推荐

这脑子最迟在“字迹”这就应该意识到了女人是谁吧,太迟钝还是太自信?

44分钟前
  • 孤獨江湖虛名
  • 还行

所谓的某种正确引导下的结果,真的没什么看头,外媒吹得太高

46分钟前
  • 雨二厶
  • 很差

勉强两分,纯粹为了那点儿沉稳。这故事沉闷透了,也没探讨出什么内容来,酒吧歌舞之类的废戏也能咔咔一顿拍。只有集中营幸存以后整容回归从前的生活这个切入点还算新鲜。

5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在還行與較差之間糾結想想我也是憋著尿意看完的,前一個小時好無聊..後半小時比較有劇情的意韻,可惜太累了不怎麼看得下去。色調什麼的我都挺喜歡,配樂也說得過去雖然單一了點兒。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女人拋棄了忠犬去找渣男最後奇蹟般地醒了..

52分钟前
  • rien
  • 较差

好人都死了,白痴活下来。

57分钟前
  • afra
  • 较差

拉子爱上直女就是这种下场哈

60分钟前
  • 核仁烤排骨
  • 较差

都是好演员。。。但编剧是个缺心眼、、假的都看不下去了。。。ps:去真善美每天都有n多小文艺电影看真开心

1小时前
  • Duke
  • 还行

《不死鸟》隐含着对“表演”的讨论,从表层到里层有三个维度:演绎妻子-幸存者-妻子(这里不涉及演员自身,卡萨维茨也才两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应该在情节演进中有流动感,但是除了结尾,其他时候流动感太弱,整部电影只有最后的华彩段落才显示出佩措尔德在所有作品中构筑身份与主体的模糊所指的美学驱动力。

1小时前
  • 花地
  • 还行

一个男人究竟要瞎到什么程度才能认不出发妻?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如此荒诞的剧情设定

1小时前
  • Stevenjou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