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的时光
A Moment in the Reeds,芦苇的时光
导演:米科·马克拉
主演:嘉尼·普斯汀,布迪·卡巴尼,米卡·麦仑登,维尔比·劳特西亚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芬兰语言:英语,芬兰语,阿拉伯语年份:2017
简介:乐维(嘉尼·普斯汀 Janne Puustinen 饰)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的紧张,他从未体会过所谓的和父辈之间的天伦之乐是一种怎样的滋味。今年夏天,乐维要从巴黎回到位于芬兰的老家,因为他答应帮助父亲翻修位于芬兰湖边的一间度假小屋。 在家乡,乐维邂逅了一个名为塔里克(布迪·卡巴尼 Boodi Kabbani..详细 >
芬兰版【上帝之国】,但没有【上】好看;导演想说得很多很深沉,但出来的效果蛮稚嫩的;芬兰语有点难听。
导演左瘾难抑加入难民元素我忍了,但怎么能真加个月个抛全球可飞的绿脖大胡子进来呢?欧洲田园风光拍得像村口公园,塑料自然风的小木屋是公园保安室。人物缺乏魅力到从走肾上床至爱情上脑旁观者只有种莫名其妙之感。文艺基片的核心亮点炫压抑被加入思政小巧思的冗长查户口过程压缩到极致(现在人怎么有脸拿全国可飞来卖这个毫无美感的惨!)。脱裤子开干的前三个字也是在剪辑的黑屏中闪过,光速到令开着三倍速的我措不及防
就像北欧人,外表有多高冷屌炸天,内里就有多闷骚放荡。特别是叙利亚人的加入,怎么,还想着做上帝,拯救万民于水火?
4
“你的眼睛很深邃,我不得不看它”、“在那边我的拍拖软件都不敢放脸照,约人也是跑去远远的地方,在这里我感到很自由” 前面一直在等看上眼的瞬间,没想到还是敌不过一个对视的眼神。这样短暂又预期之外相处的几天本身就很美,只是结尾太寥寥苍苍,你又不能说没有爱,只是现实太无奈。
情节老套,胜在颜值和风光。结尾收的不错。
芬兰版上帝之国,看似跨肤色、地域、文化背景的神交,真正交了之后离别却简单得很,感觉是看了被理想化了的一夜情,比较幼稚。但作为芬兰第一部LGBT电影还是值得鼓励的,也有些笑点。
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基片了。推荐给所有i上帝之国们。
林中小屋桑拿房,湖畔芦苇荡,做爱的天堂。
感受到了一种发端于安德鲁·海格、马可·伯格等人的、同性电影写作的日渐程式化,但大体仍然是有效的,除了被强调的两种意义上的保守家庭或文化,反而使得本来去戏剧化的日常场面失去了日常性。两人流连芦苇荡一段有点马力克的意思,或许也是未来可以光大的方向之一。
我一直就在想我想的情况会什么时候出现。结果就出现了
真的是周末时光+上帝之国 喜欢这种人美景美调色美的话唠片了
综合评分:4.5/10.0
有种MV质感
纵情的肉欲喘息。
看得人想睡觉💤
这部电影真的非常不好看真的毁三观
还一直以为会被他爸捉奸在床呢,竟然没有!差评!还以为男主会冲回去跟他爸出柜,说工人干了他他也干了工人,竟然也没有,哈哈结局戛然而止,快得让人猝不及防,但又让人余味悠长,那句你以为我不内疚吗,耐人寻味啊包裹着叙利亚难民的困境,包裹着职业选择的艰难,但现实的一切都被短暂遗忘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屋里,他们享受着惨烈的晚霞,享受着诗歌与音乐,还有彼此温热的体温,两颗躁动又疲惫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享受当下,毕竟现实是他们哪怕再一见钟情地喜欢,也无法长久在一起,他们拥有的只能是片刻的欢愉背着爸爸的偷感让人感觉格外刺激,桑拿房的坦诚相见,小池塘的戏水,工作间的偷吻,太心惊肉跳了!爸爸随时回来,激情随时被发现被打断,越是这样越是感觉更爽,哈哈
上帝之国的一个变奏,但处理得差了不少。故事走向和推动故事发展的具体情节太落窠臼,好几处都像是多年前同志小说里常用的桥段(角色自己都说了cliche)。由相识到相恋的过程处理得很尴尬,互相了解就完全是通过一段尬聊完成的,捅破窗户纸的那一戳更是看得影厅所有人都尴尬得笑了。芦苇荡里的时光固然甜蜜但总是短暂,以逃避解决问题终究得不到长久的幸福。除了父子沟通理解的阻碍,还探讨了难民和故土的问题,想要的太多了,掌控不了。结尾结得很仓促,但同志生活的很多问题也确实都是这样无疾而终的。不过主角有颜,笑起来阳光可爱,尺度不小,不至于看不下去。
看于多伦多同志电影节。也许因为身在异国,我竟对难民的一些经历感同身受。导演在现场回答了大家的问题,那位难民的饰演者在此前只演过一部话剧,在心理活动展现中导演给了两位角色自由发挥的空间(导演自觉对难民经历很难感同身受)。最后的结尾给人以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