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人性总是这么赤裸裸,结局总是这样让人窒息。
用火柴点燃一点点光,似乎能看到一线希望,可是如此微弱,只需要轻轻一吹,灭了。
灰暗,灰暗,到处都是。
“安静地在脑海中浮想着音阶的话,眼前的一切瞬间都会变成音符,然后歌声开始响起,呼吸声、脚步声、风的声音,就连拆迁的噪音,说着没关系,没关系,那时,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
”“歌曲好像宗教一样,对公主来说。
”“嗯,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我……没有做错什么。
”回头来看,这开头的一段话,概括了整部电影的内容,但是没看完整部电影,是看不懂这里表达的真正意义的。
前段单调冗长,女主角韩公主一直处于胆颤、沉默的状态,害怕男医生给她检查,害怕身边陌生的年轻男生,大概也能猜测出这是一个关于女主被强奸后的生活故事。
她被老师带到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学校开始新的生活,韩公主努力的想要重新开始,她开始学习游泳,迫不及待,特别努力。
她想要学会浮起来,她选泳衣也想要选最保守的,一开始也许并不明白,就忽略了这些细小的台词,其实在一部台词并不多的电影里,每一句话都在为故事在做注解和铺垫。
她也想要让自己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因为在那里,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她驻足在合唱团的门外,合唱团一个短发女生后来成了她朋友,恩熙,是故事里最暖的颜色,她主动和韩公主做朋友,不停的劝说她加入合唱团,另一个合唱团朋友把她弹吉他唱歌的视频寄给了演艺公司,并获得了肯定。
你看韩公主唱起那一段时,是最暖最暖的色调,阳光照在吉他弦上,屏幕都有了温度“because I don’t know you,so give me a smile”,真好,不是么。
回忆开始不停的穿插进来,那不忍回忆却时不时会跳入脑海的痛苦,不是换一个城市换一帮朋友就能解决的。
恩熙问她,为什么要学游泳,她说,她怕自己改变主意。
后来也看明白了,她怕自己也跟她朋友一样,跳河自杀,她也想要重新开始,所以学会了游泳,也就没有了自杀的想法了。
这么想来也是天真,电影也给出了答案,再怎么样,也只能游25米而已。
她开始收拾她的屋子,她暂住的老师妈妈的家里,和老师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游泳学的也越来越好,重新开始真的可以的吧,韩公主脸上也有了笑容。
然而,如一开头所说,歌曲像宗教一样美好,让人忘却恐惧,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父亲拿了别人的钱,让她签了和解书。
那一帮家长冲进教室,咆哮着,仿佛她才是罪犯。
她搬出了老师妈妈的家,派出所长也拿了一份和解书让她签,她问:“错的不是我,为什么我要逃呢?
”她无处可去,在桑拿房里给老师打电话,可是老师也只是叹气,最正义、最知道真相、一直在帮助她的老师,也只能叹气。
她给恩熙打电话,她给父亲打电话……她只能是一个人,亲人,朋友,老师,无人能帮助她,都是绝望。
是的,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救赎,可是她只是一个小女生,她也曾要重新开始,可是这点微弱的信念,不停的被现实打破。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遇到事情时,我们都偏向自己,所以这社会才有这么多悲剧。
这不是一部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非常克制和隐忍。
因为无处发泄,你才觉得现实就是一记闷棍,打在你心头,没有血,但是疼。
事实就是这种肉眼所能看到的客观事物本身,那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韩影最典型类型片罪案片,与各种元素混搭后,开出奇异光影之花来,色情暴力悬疑恐怖,以及最冷酷的现实。
熔炉,素媛,辩护人等现实向韩影在db的评分人数和评分都是高走向的,简直成了路人也要看韩影的标配,对天朝人士来说其中压抑性的指向和键盘反抗不言而喻,在韩国似乎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如这部在2013-2014收获票房和赞誉的独立电影,也是这样。
虽然有观点认为,这也是一部导演夹带私货的片子,对事件发生原因和走向的改编有引导观众评断事件观点之嫌。
但我还是觉得,在这样一个题材上,导演是以最温和和克制的方式,将美和罪撕碎给你看,也把最真诚的鼓励,传递给了那些女孩们:这部电影,无论是戏中人物,还是整部电影本身,都一直在说:“你没有错”。
这不是一部满分电影,但我还是想给满分。
本来心情就不好,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反而更沉重了,废话不多说,从几点来说我的感想:1.跟《熔炉》不一样的是韩公主是女主从绝望跟重生中徘徊,最后选择死亡的痛苦过程,没有一个正义的结尾,整个电影看完人是沉重的。
2.之前的雷电法王杨教授很火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日本的一个作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考试,但是令人可怕的是为人父人母却不需要经过考试’,在我看来做人也是一样,最可怕的是从一个极端奔向了另一个极端。
3.接着说一下,大概看了下真实事件,跟电影有许不同,真实事件大概跟日本的水泥事件差不多,算了下时间,在当年的我还是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傻逼呀。
嘿嘿,电影中也有不少让我震撼的片段,女主被强暴得下体不能好好的小便、女主为了活下去想学好游泳、虽然十分不愿意还是让男医生检查身体、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音乐时却不能跟别人心平气和的分享、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确实。。。
、还有就是在图解中看到的,女主在被带着四十三个猩猩头的男生强暴时心中还在计数(这点我确实没想到),还有原事件中说侵犯的有三名女生,在电影中的右下角那明明是一个男的吧。
给的信息太少,让我无限遐想、还有就是女主最后奔溃的也跳下了水,不知道最后导演的用意是怎样,不过从最后的欢呼女主的名字可以看出,女主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管是在哪个世界。
最后,最后的最后,女主删掉了那条面试的短信。。。
4.看完这部沉重电影,虽然不能说能做一些什么大贡献,但是我至少要做好自己,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好人,少一个坏人。
最后吐槽一下为何看《韩公主》的编号刚好是四十四!
东允的性格太懦弱,可能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关。
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宫菊的母亲也许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但做为人母不应该推卸母亲应该承担的责任。
她的父亲也是一个怯懦之徒,没有全力为女儿争取正义,还责怪宫菊的母亲失职。
如果说宫菊母亲是置之不理,宫菊父亲则是火上浇油,收了钱就写请愿书,没钱的就不写,留下烂摊子给宫菊,自己却挥霍着收买正义的钱。
一边吐槽法律是有钱人的法律,一边拿着脏钱买醉消愁愤世嫉俗。
这样的人活该就是这样的人。
与宫菊称为老师妈妈相好的交警,也是个懦弱的老男人。
三个时期的懦弱男人的形态,少时是东允,中年是东允他爹和宫菊他爹,老来就是这只敢只能在床上证明自己未老的老男人。
这样说可能对男人太严厉,要求太高。
可这个社会就是给男人的机会多,背负的责任自然会多些。
短发女孩橘色的毛衣是片中最温暖的颜色了。
小孩犯得错家长是脱不了关系,家长又曾经是小孩,就像是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最初是谁错了。
“错的不是我,为什么我要逃呢?
”2016.9.6分割线-时间久远,写影评那会儿尚未毕业,看法较不成熟。
只觉东允就是太懦弱、胆小、怕事、无血性,只想着眼前如何自保,未曾想如何脱离现状,总之看着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至于你提到的良知,良知的觉醒可能需要意识到自我与外部的联系,而东允的懦弱导致他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处境。
这样的人比较适合在桃源生存,一辈子不被人欺,怡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但放在鱼龙混杂的社会,东允走上犯罪道路,还需要一些推动,需要经历能对他自己造成更大的冲击的事件,他便有可能成为新的恃强凌弱者。
整部片子很平静,平静的像一杯温开水,但是整部片子下来又体会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社会。
母亲的挣脱,父亲的懦弱,朋友的退缩还有社会的错综复杂把这个少女逼到无处可逃。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亲人抛弃 朋友背叛 充满绝望韩公主是令我感受到最浓烈而实体化的悲伤、压抑、无奈、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一部电影
影片里在缺失父母的关爱陪伴下长大的公主懂事自立。
印象深刻她那倔强的脸庞,对谁都毫不示弱的气势。
就算经历了那样残忍的伤害,她所展现出来的是坚强。
她唱歌,因为音乐里有力量。
她讨好老师妈妈,因为她想能有一个稳定的居所。
她学游泳,因为不想像朋友一样被淹死。
渐渐的生活对她展现了善意,老师妈妈慢慢的接受了她,可爱的新朋友围绕着她。
她开心的布置自己的房间,笑着弹吉他唱歌。
她想活下去啊,但她却还是死了。
被称为背叛者的母亲,她对陌生人热情亲切,对新丈夫温柔体贴,而面对3年没见的女儿,没有给予她一丝母亲的关怀和怜惜,只有冷酷无情。
父亲是她唯一的依靠,一个为了女儿拼命工作的油漆工人,最后却为了钱欺骗出卖了自己的女儿。
他痛恨自己的无能懦弱,用酒精麻痹自己逃避责任,丢下公主一人孤独无助。
亲生父母尚且如此。
负责调查案件的警察说受害者公主是耻辱。
最先发现这桩残忍罪行的东允父亲,公主打工便利店的社长,为了包庇自己的儿子,他选择无视那两个可怜的女孩儿,任由伤害一次次的继续。
另一群丧心病狂的父母为了“拯救”自己犯罪的孩子逼迫威胁公主,将她逼至深渊。
神圣的学校踢皮球似得驱赶她。
老师妈妈的警察丈夫甚至怀疑公主与她自杀朋友的受害者身份。
懂事的公主主动离开老师妈妈家,追出来的警察丈夫不是来叫她回家,而是替朋友要求她签请愿书。
“为什么接受道歉的是我,我却要逃呢?
”公主问。
我也想问,为什么呢!
无依无靠的公主,孤身一人在黑夜里带着行李住到桑拿房。
她打电话向一直帮助她的老师求助,就算隔着电话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力不从心。
她向父亲求助,父亲在买醉。
她向朋友求助,朋友却害怕的不知道如何面对她。
她始终没有打电话给母亲。
一直以来她独自承受着精神上遭受的巨大痛苦,还要面对这个社会施加给她的阴暗与恶意。
她该怎么办?
她该去哪儿?
她该怎么活下去?
没有人告诉她。
她只知道一条路,就是和她的朋友一样,结束这一切。
公主在水里努力的挣扎,但她还没来得及学会游泳。
43个青少年伤害了她,但又有多少成年人任由她去死。
一部电影最可怕之处是它的真实。
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虚假,每一个人物都面临着抉择,而这些抉择正是描绘出了人性。
冬允递药的那一瞬间,手颤抖着,还是残忍着看宫菊喝下了全部,宫菊在为他敷药时,他温柔的笑容不是虚伪的,而害怕暴力同学的殴打,使他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老师妈妈没有阻拦宫菊的离开,其实她又怎么会不明白宫菊哪有可去之处呢,可是害怕闲事上身,使她内心的天平偏向了自己。
冬允的爸爸进家门的时候,也只是带走了儿子,而那个躺在地上还在受人虐待的可怜女孩,他明明看见了,也视而不见。
短发的女孩,当初对宫菊那么好,也无法接通那个电话。
宫菊的妈妈和爸爸,心里也是爱着女儿的,而在那考虑利益的一瞬间,也许世上真的没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吧。
而更可悲的,在面临这种抉择时,我们的心竟然都会毫不犹豫地倾向自己。
我总是怀着一种很不好的心态,我觉得世上根本没有什么好人,我从来都不相信,所以总是感觉自己很冷淡,是啊,我也不是一个好人。
芸芸众生里,不被世界的冷漠和残酷伤害,才是真正的自保啊。
宫菊所有的挣扎,不是在控诉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在思考,为什么,我还要活着。
所以,宫菊面临着最沉重的抉择,生活中的一些温暖,美丽的音乐,有可能的前途,活着去见证;痛苦的回忆,无情的社会,死亡,放下一切。
我也无法参透这个抉择的结果,游完25米,世界真的会改变么?
1、优秀的导演寻求对于文本的深层潜文本的阐释。
《韩公主》确实是改编自韩国的真实事件。
但是导演却没有固执的去探究故事的究竟,而是用自己的电影语言阐释了针对于这一事件自己的深层次理解。
故事很多景物剪影的拍摄。
而不是赤裸裸的事实。
李秀镇导演在叙事上面有自己的套路。
2、对于人物和叙事充满激情。
开篇的前30分钟,几乎不知道故事如何的演下去,而仅仅是对一些细节的详细阐述。
从故事的开篇到始终导演对于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刻画得很丰满的。
因为人物本身性格和所处环境所担当的角色从而引发叙事上的冲突。
3、他会用特定的潜文本改编叙事的意义。
他并不仅仅的去讲述一个悲怆的故事。
而是他把叙事转化成了一种认识方式,从别样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和生活对于每个人的所作所为。
4、在故事的始终永远充斥着传统和变革直接的冲突。
变革的思维渐渐的在受众的脑海里产生。
传统的思维渐渐的被摒弃,这也是给受众的选择和沉思。
没有对和错,而是我们所谓的担当和人性的择决。
5、肯.丹西格说机位的多变、力度的视觉表现,戏剧的强度,营造的张力,叙事的复杂性、多层次的故事讲述、发现的乐趣都是回位故事增色。
但是在本片中身为观众的我认为,对于细节的阐述应该更加直接而不是含蓄的去表达,诚然在表达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应该坚不可摧。
而不是为了叙事和画面或者情节去妥协。
6、我们想看见的电影,是一个优秀导演对于叙事的完美把控,是对于深层次思维的探索,是坚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能完整的引起大众的反思。
而他的思维必须是脉络清晰,坚决而纯粹的。
这部电影跟素媛题材相似,只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素媛能让你看到后面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而韩公主则没有。
从头到尾虽然用的是暖色调来推进剧情,让你一点点了解事情的真相,每当你开始以为公主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电影用镜头倒叙来打击你的希望。
接着希望被一个个击破,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让人愤怒无比的现实终于还是出现在了你面前。
当韩公主说出“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时,不知道她是怎么样的心情?
当爸爸帮不了她,老师帮不了她,警察帮不了她,老师妈妈家也不能留,学校不能回的时候,她是怎么样的感受?
当最后一根稻草,之前和她那么好的朋友也不接她电话的时候,她是不是再也忍受不住这个残忍冷漠的社会?
对不起,让你一个人去承担这一切,这本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错的是那些施暴的人。
之前看过关于印度女性的一部纪录片,很让人震撼,女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有一丝一毫人权可言,女性沦为了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没有尊严没有自由。
有一种绝望你能看见,你能消除,但是有一种绝望你是怎么样都无法消除的,那就是人们的冷淡和逼迫威胁,还有社会的所谓的潜规则,这个你是永远也无法打败它的。
于是,在无法实施自救的情况下,公主跳入冰冷的水中自杀了,跟她的朋友一样。
一个悲剧的诞生不是全因为其本身,更因为其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整个社会环境,让一个女生单独承担这样的悲剧是社会的失职。
曾经跟着老妈在菜市场买菜,那时候的她或许觉得自己正在培养一个好女儿,将来是个好妻子,但她并不知道我对此毫无兴趣,讨厌菜市场的脏乱,讨厌挑乱眼的菜肉鱼,我不过是想好好学会自己一个人如何生存罢了,她一心一意地教导我,哪个好,哪个不好,而我的目光却落到两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身上。
他们竟然趁着老板不注意,在到处湿漉漉的鲜鱼店口踩那些拼了命跳出了浅池的小鱼,鱼不过是为了生存,怕被宰,想逃出生路才拼命跳到地方,他们伸出仅有27码左右的小脚,无情地踩鱼,将原本鲜活的,跳动的生命踩成肉碎,涂了一地,踩到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快要站不稳了,脸上还挂着坏笑,嘿嘿嘿的笑声,不禁让人怀疑是恶魔转世。
老板终于都察觉了捣乱的他们,只是呵斥他们几句,他们哈哈哈地跑到自己的妈妈身后,其中一个妈妈说道:“只是小孩子嘛,贪玩而已,多少钱,我赔吧。
”我直视着那个母亲,她亦向我尴尬地笑一笑,她可能觉得没什么,而我却感到一阵寒意席卷脊背。
正如我看这个电影,她让我想起了十几二十年前那些被抓到贫穷山区被迫轮流为单身寡男生子的女大学生,想起了美国记者拍下的那张记录着挺着大肚子一脸疲态的慰安妇朴永心照片,想起了电影《柏林的女人》里面无人庇护的女人,想起了蒋明辉的无耻之作,想起了那本《O娘的故事》书。
冷意的持续席卷,让我甚至觉得自己不是恒温的动物,心寒,心灰意冷,没有一个适合的词可以全然形容这种感受。
我自问是个自我强大的人,幸亏我并非生于乱世,有一片安全的栖息之所,不受世界烦扰所诱惑,也不被那些肮脏污秽所沾染,只是日常烦恼于各种生活琐事可能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真诚地说,我真的不明白爱情,我也不理解女人,更不理解母亲,越发知晓历史,人文,就越是厌男,并非是女权,而是我真的有一个很强大的自我。
我无法理解少部分人在两性关系中,可以像O娘一样,pua自己,糟蹋自己,物化自己,自我驯养,还在扭曲的精神世界内将自己奉为圣母,将那些男人无耻的玩弄、蹂躏……(我甚至到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来形容这种痴贱与下流)看成是虐恋情深。
她们是受过什么样的刺激,什么样的洗脑,生活在什么样无奈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来的扭曲人格。
我无法原谅《韩公主》电影里面的40多个少年,无法原谅这个故事背后真实事件里面的70多个禽兽,难道年纪小,就不是禽兽了?
我无法明白那些护着自己儿子的母亲,她们追着女主,签请愿书,这种行为是何异于鱼贩店口前那个踩鱼小男孩的母亲,赔钱?
被剥削的自主权谁赔?
名声谁赔?
活下去的勇气谁赔?
你愿意让你的儿子赔吗?
让他被70多个男的玩弄一遍,并在他土生土长家乡传开这件事好吧?
你请愿什么?
你的钱是收了可以富可敌国吗?
你的钱堵得住所有人的嘴吗?
你的钱能让这个世界的人集体失忆吗?
为什么?
为什么总有些女人会这样,无形地行为了恶毒的帮凶,她们还认为自己的儿子还小罢了,这就是爱吗?
好恶心的爱,跟O娘的爱如出一辙,污浊不堪。
人之初性本恶,为何不加以引导,为何不做出惩罚,惩罚不仅是为了受害者,更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们所做的是错的,是有代价的,所以有死刑,有一个让他们犯错后无法掉头的惩罚,为什么要那么圣母,这不是自我pua吗?
国家不是人,不是o娘那种实实在在的人,国家的圣母,伤害的只有人民,但是,是真的恶心,恶心到我了。
评分也太低了吧,性暴力太可怕了,女性在性别上的劣势太可怕了。 这才是性受害者的另外一面生活,并不总是弱者姿态,对生活又有过希望,然而又再次破碎了,直到死亡。女孩子笑起来也太单纯太可爱了吧
看完了这个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方面是电影的剪辑非常不好 很多事不没懂 爸爸妈妈闺蜜老师的态度都没有表明 除了老师妈妈之外似乎没有人帮她 太虐了 好想保护她。特别指出一点 韩国的法律是不是吃屎的?人家视频都有了 玉花都自杀了还没办法制裁那些人?去死好吗?嗯女主和短发妹子都挺好看的
本片看似散乱的剪辑其实也是反映花季少女正常的生活被打碎的一面,想要摆脱不堪回首的过去,却还是在回放点点滴滴腐蚀鲜活的生命,最后被施加二次伤害的她绝望的喊出了「为什么接受道歉的我要逃?」
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呢?
拍法与所选择角度很有想法,既不是类型片式的真实犯罪案件改编,也不是走出心理阴影的励志鸡汤。导演尽可能放弃了一切戏剧冲突,用克制和内敛的姿态来还原主角的遭遇,而相比于只在记忆里闪回出现的施暴过程,事件过后的遭遇及其对主角造成的二次伤害才是更加值得注意的。这种独立电影确实是韩片少有的
不喜欢。剪辑不适应。
感覺整部片子都在伴隨千玗嬉的意識而流動,接近她極其私人的表達,她哼著歌是要用一些外化的力量支撐住自己,塗抹藥膏時屏息躲閃的眼神,鬧怒「失控」地把母親改嫁男人小店裡那些商品一一拍落貨架,短促的失焦,和跳下大橋白鯨一樣在水底潛遊。代表安全的家被鬃狗入侵,代表治癒的醫院依舊把私處張開給男性的眼睛,歪倒的攝像頭紀錄祭品的慘呼,代表守護的父親酗酒怒喝為財代她諒解,代表關懷的母親改嫁斷聯慌不擇路說她「不是什麼人」,電話始終佔線,手指小心翼翼的觸碰,代價是惦記自己畜生兒子「生日連海帶湯都沒喝上」的兇狠家長群起而攻。不要以為你可以輕易承接別人的痛苦。她只想游25米,可那25米之後還是牆壁。
花了一个礼拜看完这部超致郁的电影
前半段很差了,剪辑细碎,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回放,收留女主的教师的婚外恋母亲的狗血和几个女同学的交接散落其中,女主闷丑闷丑的,夹嗓子的唱歌方式也讨人嫌,开篇点出她遇上事了但没明说,于是这种沉闷压抑又梗梗的状态像极了《伤心的奶水》的那个精神病傻逼女主。其实这片子的内容结构跟处理方式就是《女人,贞慧》,只不过完成的笨拙。后半段好了一些,揭开遭群奸的谜底,而且那些群奸的小痞子们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强奸犯家长们的围攻啊各方劝说女主放弃控告之类的热闹戏码,其实这种戏在朴赞郁手里会很黑色幽默。后半段基本体现了编导煽动感受的能为,而前半段需要逻辑能力的剪辑上这编导是搞得一塌糊涂。
屡见不鲜的校园霸凌题材,胜在主题,可在这乱糟糟的剪辑与流水账叙事的加持下也沦为一个噱头。一个劲儿的渲染苦难与悲剧,在呈现剧情的具体执行下却糟糕至极,沦为片面化的“故事会”水平,如坐针毡,难以入戏。别提那么多野心了,导演先学会好好捋顺一个故事吧。
乱七八糟,能知道要讲的故事是什么,但是剪辑乱七八糟,模棱两可不清不楚。
我就想知道你拍的这是啥???女主动不动就对主动对你好的女同学们横挑眉毛竖挑眼,你装啥呢我就想知道???你被男的强奸了为啥对人家对你好的女孩儿发火???我看见女主这张欠揍的脸我就想吐。
好故事被写成了屎一样的剧本,渣剪辑把故事切割得支离破碎,让人不断出戏。受害者反倒被歧视和冷酷对待,人心太不堪太险恶太丑陋
虐!
前面大半部时间都是慢节奏下的不知所云 整体又太碎了 各个层面都只能点到为止 还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 浪费了主演。
没法看,太气愤,整个亚洲国家,对待女性的态度都是这样,无论发达或者落后,无论什么阶层的人,都一样。好像,把女人和他们男人摆在一起,统称为人,已经是高抬女人了,恨不能直接把女人归类到动物界,这样,虐.待起来,更加没有负罪感了!
(245)不喜欢这种太虐心的故事,看的难受,尤其女主还很丑的情况下。
很让人痛心的电影,本来女主角已经受到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得以解救后却又有越来越多的二次伤害,受害者的权益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去守护,于是社会和身边的人成了二次加害者,最终压垮了已经千疮百孔的受害者。
没看就知道闹心,看了果然闹心。他人即地狱。
“她没错怎么会自杀呢”听过最恶毒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