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长江七号

长江七号,长江7号,CJ7,Long River 7

主演:周星驰,徐娇,张雨绮,林子聪,冯勉恒,姚文雪,黄蕾,李尚正,韩永华,胡倩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8

《长江七号》剧照

长江七号 剧照 NO.1长江七号 剧照 NO.2长江七号 剧照 NO.3长江七号 剧照 NO.4长江七号 剧照 NO.5长江七号 剧照 NO.6长江七号 剧照 NO.13长江七号 剧照 NO.14长江七号 剧照 NO.15长江七号 剧照 NO.16长江七号 剧照 NO.17长江七号 剧照 NO.18长江七号 剧照 NO.19长江七号 剧照 NO.20

《长江七号》剧情介绍

长江七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狄(徐娇 饰)是一个在贵族学校念书的穷孩子。他诚实善良,却总是遭到富家子的欺负和嘲笑。小狄和爸爸(周星驰 饰)住在一所废弃的旧房子里,爸爸每天拼命的工作,就是为了让他念好书,将来出人头地。 平日,小狄总是很乖,就算体育课因为没有运动鞋而被老师罚站,他也从不埋怨爸爸。可是这一次,为了一个大家都有的玩具,小狄跟爸爸发起脾气来。爸爸买不起,就在垃圾堆里捡了一个“球”给儿子玩。谁知,这个透明的小球却变成一只活泼可爱,拥有超能力的太空狗。小狄欣喜极若狂,给他取名叫“长江七号”。小狄梦想着用七仔的超能力考100分,却没想到七仔非但没有帮到他,却让他得了个零蛋。他偷偷修改了成绩单,跟爸爸说了一次谎。爸爸大怒,小狄离家出走,赌气要凭真本事考好成绩给爸爸看。谁知,正当小狄笑着,拿着成绩单的时候,工地发生事故,爸爸从楼上摔了下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战场的女武神生命中的美好印记咱家那些事拉布雷亚第三季好孕当头侠客小队出动第一季亲爱的她最终流放:银翼之法姆熊熊大冒险奇迹缔造者第三季弥撒朱朱的故事罗瑟福的失败第一季锦绣良缘女性思维洗罪活命直播中国兄弟连出手吧!女生亲爱的柠檬精先生永生之酒满山打鬼子我要和你做兄弟棋手授她以柄沉默的雪出卖她的肉体山精男生日记请叫我救世主

《长江七号》长篇影评

 1 ) 平淡的蜕变

虽然周星驰作品一再被诠释或过度诠释,但我觉得他是个心思很单纯的人,那些过于盛大的意义多半是热衷者附会而来,不见得是他处心积虑地那么踌躇来着,倒是彭浩翔经常显示这样的野心,每一个镜头都那么考究,暗藏着尚待阐释发挥的留白。

总的来说周星驰的电影不是智力型的,看的时候不会消耗大量脑细胞,而且随着境界的增进,连以往流俗的搞笑定式也刻意避免。

周星驰也在求变,虽然很多人说他开始垫着脚看人,我觉得这无可厚非,有时候观众比演员保守得多,原地踏步说黔驴技穷,追求变化又说得陇望蜀。

做人有追求是好事,我们不妨乐观其成。

 2 ) 长江7号很好很强大

今年算是把贺岁档的影片差不多悉数都看过一遍,于是在CJ7首映的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影院把它看过。

对Elva来说,CJ7会令她想起生活居住了5年的宁波。

影片一开头,就是一辆挂着浙B车牌的劳斯莱斯从银幕上款款滑过。

影片里的万里学校、银泰百货、鄞州新区、庆安会馆,……,的痕迹,都会唤起熟悉的宁波记忆。

CJ7整部影片不长,也就80多分钟,带着孩子看恰恰好。

尽管影片是周星驰继《功夫》后导、演的又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但说实话,我看完后感觉这完全是一部另类的星爷作品。

尽管里面熟悉的星爷式的无厘头喜剧夸张桥段比比皆是,但影片的情节和着力表现的意蕴却又分明透着新意。

这是部无论喜和悲都能感人流泪的一部佳作。

影片的前半段充满了喜剧的成分。

小狄在校园里的情景是典型的周星驰逃学威龙版的风格。

神经质的老师,跋扈的富家子弟,校园帮派。

其中设计出的两个巨夸张的硕男硕女同学,足以表现星爷不羁的想像力。

影片在开始不久,小狄和父亲蹲在街头看橱窗里的电视时,里面播放的一段电视台采访目击并拍摄下UFO的市民一段,举重若轻就足以令人笑到捧腹。

在小狄获知CJ7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外星狗狗后的梦境,随手从《黑客帝国》、《MI2》、《功夫》里拈出的模仿桥段,也十分的有趣。

当CJ7已经被观众熟知后,影片就开始了悲情戏的部分。

小狄的爸爸在工地意外坠地殒命后,袁老师和小狄在拆迁房的一场戏也足以催人泪下。

尽管影片的结局是大团圆式的,CJ7耗尽生命的能量帮助小狄爸爸死而复生,校园里的同学之间,甚至小狄爸爸和袁老师之间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J7也带着一大群外星狗狗迎着小狄扑过来。

影片基本上可以作为一部标准的儿童影片,父母陪着孩子观看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CJ7让我最感怀的是影片里从无厘头喜剧的哈哈镜后面蕴涵的真实的生活底蕴。

周星驰饰演的民工,甚至比赵本山更能抓住民工群体的生存本质要素。

他因孩子在商场难舍昂贵的“长江一号”玩具狗而责打孩子的场面;他因孩子在零分试卷上修改分数欲责打又舍不得,一次次把手上的棍子最终换成一卷纸的场面;他因工头说自己孩子考试作弊而与工头对峙的场面,……。

这些场面无不具有大陆观众熟悉而唏嘘的真实生活基础。

外星生物不过是卑微的民工阶层的一个梦境,把CJ7从影片中拿去,几乎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父子亲情戏。

所以,有影评反复强调这其实就是一部《爸爸,再爱我一次》。

但我不会以“何不食肉糜”的口吻斥之为《爸爸,再爱我一次》。

小狄的爸爸尽管只是一个没有念过书的卑微民工,但却拼命挣钱希望供孩子读贵族学校。

从大陆观众的经验角度,民工供孩子读贵族学校几乎是天方夜谭。

周星驰从一个香港人的角度,他可能怎么也无法想像大陆建筑工地的民工比影片里竭力表现的生存环境还要差上几十倍。

香港的一个拾荒者或能咬牙供孩子上贵族学校;而在大陆绝无可能。

大陆建筑工地的民工一年所得如能获得工钱,也仅能供一家人裹腹。

即使在“和谐”喊得震天响的不久前,距离影片表现的城市宁波同在长三角的南京,就出现了建筑工地民工讨薪而被工头砍断手的惨剧。

作为一部以喜剧为主导的影片,无法苛求周星驰更多;而他所演绎的“民工”,我相信不会有人会吹毛求疵其真实与否。

他没有粉饰或回避,也没有歪曲和误导,他努力表现大陆建筑民工的真实状况——他甚至使用真正的建筑民工来担任影片里的“工友”角色,他没有做到的,只是香港艺人完全不明白与香港同属一个和谐国家的大陆城市民工的生存景况,比埃塞俄比亚或柬埔寨劳工相似处境而已。

所以,我认为《长江7号》很好很强大。

 3 ) 号外,号外!北京没有房子,长江没有七号

北京的夏天是许多建筑工人快要从脚手架上落下来的夏天并且,总是如此以为这样就能量出一幢或几幢大楼的高度春天的沙尘暴在生锈的搪瓷碗里磨光了他们的牙齿,为了将来仓促醒过来的早晨是美丽的有时会奇迹般钻进小姐的裤袜里她掏出的零钱上有你的齿痕可是在将要落下时你突然想到孩子的课本翻开的是哪一页书上写到他们是明天早上的太阳可是你现在看不到明天了北京在你落下时跑得更远了你就是那高楼楼下的一块砖随风扯开你生命四十四年的喊声最后你抱着头以保持记忆不会触及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砖被你更结实,你什么也没留下如果我忘记北京的夏天那么我会忘记你如果我忘记你势必会忘记所有的兄弟那么我将忘记我的母亲和孩子还有我自己,另一棵乡下草本植物就让我忘记北京此刻,和你失声后的沉默

 4 ) 笑中带泪有什么不好?

很早的时候,看过前苍蝇乐队的丰江舟的一篇访谈,声称自己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原因是周的电影里面有他最爱的讽刺。

说实话,周星驰这么多部片子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我什么都发现了唯独没有发现所谓的讽刺,在一堆一不涉及政治二不探讨人性的电影里都能看出讽刺,那才是个讽刺呢。

更让人悲观厌世的是那些让“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等等主义亏着了的文艺评论员们。

周星驰很多影片的评论分析,其喜剧效果和可笑程度已经远远胜过了电影本身。

让人感觉如今的喜剧作品已经荒芜到了一定程度:那些有着高深理论的电影评论员,只能将满腹经纶和各种主义在周星驰的身上得以贯彻和落实才算做足了学问,一方面告诉普通观众他们才是真正看懂了电影的人,一方面不知不觉的把无辜的周星驰架起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高度。

“大师”们只有先捧出一个“大师”,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成为“大师”。

只是他们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喜剧之王》之前的周星驰,不过是各种港产喜剧片导演手里的一个棋子,他被王晶、李力持、刘镇伟这些老油条玩转于股掌之上,在单一戏路里面压榨着最后的可能。

那时的周星驰的的确确是一个演员,是票房的保证。

商业社会里的艺术创作永远是先谈钱,再谈作品,只有当足够多的人看到并接受了电影和演员本身之后,一切的文艺评论才有价值可言,但不能说因此所有大热的电影和演员就都有所谓的“意义”,硬要把这些原本没有承载什么表达功能的商业电影一味拔高,那这功劳实在也轮不到演员周星驰们去领。

如果非要说周星驰的电影『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颠覆和重写,营造出极具后现代特点的碎片感』并且『所有的事件、人物和对话,似乎都和我们心中的预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通过对传统的否定,达到了对现实的追问和质疑。

』那也没有办法,只能说,作为棋子的周星驰没可能也没义务承担如此的重任,而如果这些沉重的褒奖落在王晶等幕后团队身上则真的有点太无厘头了。

王晶们一定不明白,堆积通俗搞笑的情节拍片赚钱什么时候就成了“对现实的追问和质疑”了呢?

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才拍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周星驰毕竟不是李安这样的职业导演,即使不断变换有所尝试,也一定是在相对固定的风格范围内,一个演员在被压榨多年之后终于将导筒握在手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讲述自己最想讲述的故事,所以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表达欲望的自叙性电影本没有什么意义可谈。

可是没意义,并不代表导演的江郎才尽和影片的失败。

周星驰希望讲述的一直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周星驰想传达的一直都是『我们虽然是穷人,但我们不打架,不撒谎。

好好读书,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最简单的道理。

和电影非要“有意义”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把镜头涂成黑色揭露丑恶鞭挞现实才是好片子,以为能哭就是演技高,有性爱镜头就是表现人性,脏乱和丑陋就是真实,而渲染最朴素的温情和关怀则变成了肤浅和流俗。

或者人们依旧期待着周星驰夸张的恶搞和不着边际的无厘头,我不知道,不知道观众们是不是真的还在期待周星驰在十几年被差遣的生涯中制造出无数别人的笑容和场面之后还要替别人重复别人?

如果有一天观众能够说清楚他们期待什么,希望被满足什么,那他们也不是观众了,唯一能让他们闭嘴的方法也许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拍一部电影。

《长江七号》被定性为“笑中带泪”,可是怎么听怎么都觉得不是个褒义词。

难侍候的影迷们总是有理,道理讲深了说你曲高和寡拍小众题材迎合老外为了拿奖,道理说浅了说你肤浅滥情没文化太牵强,不说道理纯娱乐的话更直接,“烂片”俩字一扣上就走人。

一部电影,能让你笑,又让你哭,我是觉得足够了。

喜剧自身所遭遇的真正尴尬就在于:在消解了严肃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自身的力量,很容易沦为真正的无意义。

没有悲剧元素和悲剧意义的喜剧只能是闹剧,那才是真正弱智的东西,所以,这样看来,笑中带泪有什么不好?

blog原文链接:http://caotieou.com/?p=328豆瓣九点地址:http://9.douban.com/subject/9114912/

 5 ) 伪迷们,继续萎靡吧!

这是真正的星爷的片子,真诚和用心的片子。

他本是一个严肃很深沉的人。

这个小题材本身也是沉重和严肃的,能拍的如此周氏和舒心,有很多伪迷们非说这是爸爸再爱我一次似的煽情之作,附迎商业之作,只能说明“煽情”二字已经被这个虚假的社会彻底玷污了,也说明有一大批影迷并非周星驰的影迷,而是某种风格、主义的影迷。

连星爷本人都从未认可什么后现代,或自封什么无厘头,正如片中小星仔自我反省时说的一样,七仔从来没说过自己有超能力,是不是我错怪他了呢?

我就知道嘛!

一定是我错了!

没错,这就是星爷,落寞失望地回到家后依旧会遇见惊喜的星爷!

说这部是个儿童片,故事简单,没错,它适合全家老小一起去看,注意不仅仅适合小朋友去看,也适合像我这样30岁的老青年哦,您不觉得这很难得吗?

当今这个既黄又暴力的年代,还有几部电影是适合老少一家人去看,而又不恶心的?

口口声声说是拍給儿童看的,你以为你比儿童聪明多少,也不过是被洗残了的脑袋加装了一堆厚黑哲学的奇怪生物而已!

你活的真不如你小时候真实!

学学周星驰,虽然他坐在那么高的楼顶上,还有悠扬的吉他,但我依然能看到他是在趴伏着看这个世界!

一个最优秀的电影人今天还能一贯坚持着这种低姿态本身就让我辈敬仰如那个什么什么。。

奉劝不喜欢儿童的人们还是去看张艺谋大人之流动辄天下黎民的大手笔吧!

故事简单就不是好故事吗?

你听过一句半话的故事吗?

相信你也听不懂,你属于三国时的人物,满肚子弯弯肠子,已经不适合过简单的生活了,也不能怪你,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把一加一一样简单的事情非得扭曲成了低劣和无耻的复杂!

星爷关注的一向是小人物的简单命运,这你不是不知道吧?

看电影的时候是和一个80年代的精英一起,看到星星手握美女他就断言后面肯定搞定了女老师,我说怎么会呢?

人家说,你看吧,他不可能一直是民工,他有成功的潜质。

这就是标准的伪迷!

这个电影不能不让他失望,但人家依然坚持对星爷仍寄以厚望!

呜呼哀哉,无语了,还是洗洗睡吧。

看到大概一半的影评和跟帖让我很生气,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

但我知道这正是我想象中的星片,一贯认可的星爷!

我相信历久沉练的“周星驰”这三字招牌足以抵挡所有的非议,《少林足球》当时我也有失望,但现在看来就算这部电影仍是经得住细嚼回味的。

时间会让丫闭嘴!

面对那一半倒周的,江郎才尽之类的论调,我只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心理优越感!

竟然还有人骂毁坏大陆人的形象,不懂中国国情乱拍,说什么到大陆圈钱,越来越商业之类,我倒!

你有大陆生活,你来拍吧,或者你请大陆导演来拍吧!

一个苹果削到只剩核了也要給你抢走。

那一部星片不是商业片的?

没听说他是拍文艺片出身的,但我依然不觉得他的片子可以和黄金甲黄金粥等大腕媲美。

都不值得反击,一帮伪星迷(萎靡)!

“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不说谎话,不吹牛,不打架,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成人,做一个社会的栋梁之才!

”若听其他人这么说话会觉得很cctv很装B,可是听周星星重复说出来你不觉得很真挚,很真诚吗?

这种质朴的人文关注也只有看星爷的片子才会感受到。

如果国人都能像他说的那样活的坦荡点,对人对己真诚点,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和金钱成反比了!

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那个一边纯情一边乱交的阿娇妹妹了!

没错,在这样的社会,我的志愿也是做个“穷人”,志在活的坦荡!

唉,这个,就连这个基本上也很难!

(PS:不得不发,仓促而成,仅为我一家之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意的可以跟帖或开帖言说,这点自由还是有的!

 6 ) 第三刀

“喏, 那个家伙装着个猪头居然说自己是猪八戒!

”“哇!

大哥,你化这个妆就说自己是孙悟空喽?

”“给点儿专业精神好不好?

你看,那些毛通通都开叉了,头上象戴了两块年糕似的,出来混饭吃得花点本钱嘛!

”就是这样,我被这个孙悟空的造型吓到了。

我是说《月光宝盒》。

之前我的高中同学说:那片子很搞笑。

那是1996年。

选择不是很多的年代,“很搞笑”三个字足以打动一个傻不啦叽少年的心。

然后我去租碟,然后我就被吓到了。

孙悟空怎么可以长得这么丑。

西游记的故事怎么可以改得这么乱七八糟。

台词怎么可以这么莫名其妙。

我不理解。

尽管我一直在傻笑,但我觉得这片子让人不快,下意识的抵触。

就像自家的毛巾被不相干的外人摸脏了,我表面上装作大方,心底很不爽。

直到朱茵出来,我被雷到了。

一个女人的风情和一个女孩的清纯可爱,居然可以结合得这么完美。

因为这个惊艳我硬着头皮看了下部《仙履奇缘》。

估计是第一部的洗脑,让我渐渐适应了这莫名其妙的风格,我开始看得津津有味。

坐在沙发里的姿势越来越放松,忽然觉得这样的天马行空,也未尝不可。

这当然不是我看的第一部周星驰的片子,但绝对是让我对周星星这个人、对这个人的风格立碑铭记的电影。

几年后我知道了这种风格叫“无厘头”。

而同一时刻,最纯粹的无厘头电影正走向没落。

你看我又提到了往事,又在缅怀过去。

这是现在看香港电影,或者说看曾经的香港电影人跨不过的一道坎儿。

我们都有太多的回忆落在里面。

从一个满脸严肃的时代潜移到一个嬉皮笑脸的时代,鱼龙混杂的“香港片儿”教给我们低俗的趣味。

原来搞笑可以仅仅是为了搞笑。

从小就被训练总结意义、总结中心思想的我们,学会放轻松,学会松弛面部。

高雅和意义都滚蛋吧,现在我们需要一点儿简单纯粹的乐趣。

我们都被这个神经兮兮的家伙逗乐了。

当我们走出录像厅和碟店,一个人被我们记住,一个词汇被写入我们的词典。

然后网络出现,信息流窜。

全民大话热潮在大江南北汹涌。

新世纪的周星星同学被大伙儿兴高采烈地热爱。

那时候我们刚学会网上聊天,刚学会在聊天室和OICQ上泡MM,刚学会用这样的句式作为开头:“曾经有一份XXX摆在我面前……”每个人都好像抱着一本周氏名言集锦,在没完没了的扯淡中幻想某个ID后面真实的脸。

新世纪的周星星同学被大伙儿兴高采烈地捧上神坛。

星爷,星爷,大伙儿开始这么称呼。

一个扔掉端庄开始集体狂欢的时代,由这样一个总是没个正形儿的人扯开大幕热热闹闹地上演。

这样一个总没正形儿的人他成了王,喜剧之王。

但我拒绝叫他星爷。

就像我始终坚持《喜剧之王》是周星星作品的巅峰,我始终坚持把他称为星仔而不是星爷。

星爷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而星仔活在我们身边。

那些由星仔一一化身的小人物里面,有我们无尽的欢笑,也有我们的疼痛泪水。

《破坏之王》里他在讥笑中抬不起头,让打小自卑敏感、感情受挫的我们不停地揉眼睛;《国产凌凌漆》里他穿过子弹去摘一朵花,让我们大笑后又凝重;《喜剧之王》里他大喊一声“我养你啊”,让我们终于再也抑制不住眼圈一红。

在变化应接不暇什么都无法把握的新时代,这些低级趣味和小感动,让我们得以忘却生活中的烦心劳累,得到短暂的慰藉。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笑着面对生活,相信最卑微的咸鱼也会有翻身的一天。

那时候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样的低级趣味会带来那么深远的影响。

多年后我们再看那些韩国的喜剧电影,不由嗤之以鼻——这样的插科打诨,这样的包袱笑料,早很多年前我们的无厘头电影就已经玩腻了。

虽然随着香港电影的没落,我们越来越难看到纯粹的无厘头,越来越难看到有新意的喜剧,但无厘头的种子已经四处播下。

多年后我们反观自身,发现随着无厘头成长起来的一代,举手投足开口说话都带着周星星的影子。

所以像我这样生在改革后长在彩旗下的人,就这样被不可救药地毒害。

就这样我成为一个形而下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虚无感的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

像我们热爱的周星星同学一样总是没个正形儿,总是在该严肃的时候严肃不起来,又在不该笑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大笑。

就这样再也无法一本正经道貌岸然,面对假大空装作无动于衷。

周星星授予了我们,三把虚无之刀,一把用来斩断形而上的思考,一把用来将那些假模假样的东西解构得支离破碎,一把用来痛痛快快地朝那些装逼遭雷劈的人捅上一刀。

周星星给了我们刀,但是我们都没有回报。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和在哪里看到这种说法:我们都欠周星驰三刀。

很形象的说法,事实也是如此。

录像厅和盗版碟时代,我们都是抢劫周星星的帮凶。

在碟机前,在电脑前,我们赤裸裸地抢劫了一个人应得的利益。

一个我们喜欢得着迷的人,一个给予我们数不清的欢乐的人。

现实中对忘恩负义这个成语最好的注解。

许多年后我们才意识到对这个人的伤害,伤害已经无法弥补。

我们只能希望这三刀有机会可以还。

于是我们第一次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坐下来看《少林足球》。

然后我们又举着棒棒糖被《功夫》砍了第二刀。

今天当我们终于挨了第三刀,《长江七号》,它结结实实地割痛了我。

太痛了。

在最纯正的无厘头电影伴随着背后的香港电影一同没落的年代,我们多么渴望周星星能让我们的欢愉得以延续,多么渴望他像曾经那样,驾着七色的云彩到来,把我们从乏味无趣之中带走、从卑微无望之中拯救。

我们渴望在黑暗中笑得没心没肺,把刚喝下的水一口喷在前排的脑袋上;渴望把漫长平庸的一生中的两个小时,抽出来点燃发光。

我们已经不奢求改变人生虚无这个残酷真相了,我们只是想要两个小时的跳离和超脱,只要两个小时。

多么小的要求。

当散场的灯光亮起,我的脑海中响起一首歌,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人能够永远地拯救我们,即使是王。

我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

我猜到了这结局,可我却没有猜到它会来得这么快。

以前他跑都跑得那么帅,现在他让我意识到,经过这么多年,我回来要找的不是他,而是那种草根的真实感觉。

而他,已经不在我身边。

我终于无可奈何地承认:他已经不再是星仔,他早已成了星爷,成了王。

我都懒得说出到底是什么地方不一样了,但感觉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

有失落感,有背离感,但不害怕。

因为我钻进自己的胸腔,许多人的胸腔,我看着这个那个椰子,我看见了他曾经在我们心里留下的种子,无厘头的种子。

即使成为王的他已经对这三个字不屑一顾,但他曾经留下的东西却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生长。

就像我们每一天说着的话,聊过的天,就像我们在网络上的举手投足,发帖和回帖,就像我们面对生活困顿的嘲笑和自嘲,我们已经这么无厘头了,即使没有他,即使以后他的电影再不值得我们带着期望去膜拜,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解构生活之刀、后现代之道。

第三刀,失望又满足。

按着伤口我终于可以说:欠你的三刀,我还清了。

 7 ) 《长江7号》:周星驰复制周星驰

http://www.zhaojingjing.cn/blog/(博:晶晶姑娘活色生香的宁波生活)首映当晚,带着一个宁波人特有的自豪激动地等待《长江7号》放映。

前2部电影的颠覆创意奠定了星爷作为优秀导演的基础与群众口碑,也让我们对这部新作充满无尽期待与遐想。

可是,88分钟过去,哭了,笑了,但却少了以往那发自内心的触动与观后的咀嚼回味。

真的,各位豆友千万不能把它定位成喜剧片,星爷早就打过预防针给我们了:这是温情片。

否则,你会觉得片中没抖几个利索得令人翘大拇指的包袱,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发笑,甚至在我觉得并不好笑的时候,本姑娘觉得这是20年来大伙看星爷片子积累下来的习惯继续延续到本片中所产生的现象,比如,认为这句刚说几个字应该是比较搞的,就先笑开了,结果人家台词都说完了才发觉这段是相当中规中矩的。

我很后悔,不该之前功课做的太足,媒体也不该把剧情曝露无疑,预告片也剪得太多,依我看,周星驰+1张海报足矣。

星爷以前的老片啥时这么大张旗鼓搞过推广(当然那时进不了内地院线也搞不了),但结果是受其影响者甚广啊,这就是群众基础与口碑传播的力量。

现在网络杂志报纸观影专题一搞,导致看完了觉得一点突破性的悬念与打破预期也没有!!

知道了剧情,再看高潮那段,自己居然一点也没入戏,心里恨得直想去跳甬江了。

其实,大家走进电影院支持星爷,都是想看周氏温情片是咋拍的,期待的是颠覆,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周星驰复制周星驰,那些模仿的片段来自《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不能不说比较遗憾。

此外,还有一个老套路,就是用3B。

徐娇很棒,7仔很cute,可是真的不敢恭维美女张小姐的演技和声音。

这就像《武林外传》,本来大家演得很和谐很自然,忽然来了个祝无双,就感觉好像是喝着肉汤却被骨头渣咯了牙,非常生硬。

希望她不光有着张柏芝的美貌,在将来的磨练中拥有出色的表演水平。

说到底,我们还不能完全接受如此慈爱不搞笑对着大家讲了N遍做人道理的周星驰,他在转型,但在粉丝心里还没转成功。

虽然没有大突破,但我给了4颗星:首先,带孩子看这片子太有意义;其二,因为星爷的认真与执着,他身体力行做到了一直想做的事情:拍1部自己心中的科幻片。

而我们许多人,嘴上喊得越响,却离奋斗目标越远。

但是,不管《长江7号》最终票房与评价如何,却没有一位演员能像周星驰与他塑造的那些个性鲜明角色一样,让我们这些生于7080初的这代人如此铭刻于心。

甚至前日《鲁豫有约》星爷徐娇专访也用了罕见的高规格标题:“王者归来.再见周星驰”。

所以,当星爷逐渐转成幕后的这些年,竟然很少有香港电影能让我再笑得呲牙咧嘴、东倒西歪,除了,彭浩翔的《买凶拍人》。

1995年,当我第一次在家属区电影院看《大话西游》时,不知道王家卫与更早些的《重庆森林》,也更不明周星驰是何许人也。

所以,行云流水般笑过,脑子里却只留下那句当晚郑重记在懵懂少女日记本里,而几年后却被恶搞流传千万遍的“曾经一万年”所带来的酸楚感,因为那时,还陷在失恋的阴影里,片中白晶晶的感情困境和自己似乎有几分相似,呵呵,所以,现在管自己叫“晶晶姑娘”,大概早在13年前就埋下伏笔了吧。

之后的《喜剧之王》,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只要你心怀希望又肯付出,即使出身卑微只是个跑龙套的,将来也能做个大导演和好演员,就像戏里戏外的周星星,他用20年的时间为我们这个时代树立了精神榜样,博得了众人源自内心的尊重与喝彩。

再后来的《少林足球》、《功夫》让我们为之惊艳,原来,武打片还可以拍得这么另类与不落俗套,从中可以看到星爷是如此的耗费心思,40岁的他,竟早生华发,再看《逃学威龙》中的青春少年,不禁感叹岁月催人老。

周星驰早期片子在内地公映的极少,但他的VCD、DVD却伴随我们从中小学生一直到而立之年,就如同82版《西游记》,每年不停的播,我们就照样津津有味地看,即使剧情台词再熟络妖魔鬼怪虾兵蟹将白骨精琵琶精再面熟,似乎也不会厌烦,而之后的续集,看了一集后,就觉着糟蹋了几亿人民群众的期盼。

经典就是经典,永远不会被超越,它的脊梁不是特效,不是华服,是朴实真挚的情感,骨子里蕴着的是人们对那段岁月的深切的怀念与重温的美好。

而现在,港片进内地容易了,但,7年过去,以往高产的星爷才带来区区3部电影。

所以如果想看,请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星爷;请拒绝盗版,请不要下载,请一定一定要去电影院,与热爱他的人们一起狂笑一起流泪,才会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真谛。

《长江7号》在宁波拍摄外景,市府和市民对它的支持可谓空前,可是从商业考虑,星爷并没有把首映礼放到他的家乡举行,作为宁波人。

我们真的很遗憾。

所以今天和某电影院的老总在线上聊了几句,我说,搞个周星驰20年电影回顾展吧,相信很多人会来看。

而且2年后江东的世纪东方商业广场、联盛广场都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院线放映设备,你现在还有时间抓紧搞品牌与培养观众黏性,突出差异化,别老被电影档期牵着鼻子走。

2008,希望我的建议能成真。

 8 ) 特异功能

《功夫》之后,一别3年,大银幕上再见周星驰,胡子拉碴,虽然还是那样得拉风,但确乎是老了许多。

以往周星驰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特异功能、李小龙、星女郎……《长江七号》里头,一个都没有少。

先来说说特异功能。

所谓特异功能,通常无须苦练,与生俱来,浑然天成。

虽属典型的好逸恶劳心态,却是小孩子始终不渝的狂想。

少年时代,在清醒与睡眠的 交界,我无数次幻想自己生具异能,流着口水进入了梦乡。

后来,我发现周星驰把类似的幻想一个一个地变成了现实。

譬如,有一双神奇的手,只要把扑克牌放在手中,揉搓几下,就能换成自己想要的任何牌,这是《赌圣》;有一只天生神力的胳膊,一拳击出,无坚不摧,这是《新精武门》;有一只精准强悍的脚,他不是一个人在踢球,仿佛全世界的顶级前锋全都灵魂附脚,这是《少林足球》;有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是千载难遇的练武奇才,怎么打都打不死那种,这是《功夫》。

到了《长江七号》,周星驰变得很慷慨,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工,把特异功能全部让给了一只狗。

这是一只非常非常非常Q的外星狗,它是天才演员,变脸比翻书还快,每一个表情都可爱之极,可爱到让你恨不能把它紧紧抱在胸前揉碎;它是超级维修工,不仅能够维修电风扇,还能够维修人体,令摔得稀里哗啦的死人神奇复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拉屎的本领也委实了得,“突突突”的像是一柄扫射的AK47。

比这更慷慨的是,周星驰把剩余的全部风头,让给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小朋友。

徐娇扮演的周小狄,可爱程度仅逊于外星狗一筹。

一颦一笑,无不惹人怜爱。

影片中,她少不了要模仿一下周星驰偶像李小龙的招牌动作,还要说出那句极其经典的台词:“不要逼我!

”又酷又辣!

她哭的时候,我干涸的泪腺也被榨出了液体;她笑的时候,我的铁石心肠也变得暖洋洋。

那些生了漂亮女儿的老爸,看了电影后,会不会也想给女儿剪个毛寸头,整成徐娇的中性造型?

至于最新版的星女郎张雨绮,面孔是张敏和黄圣依的综合版,身材是钟丽缇的爆炸版,演技是朱茵的盗版,除了赞美一下周星驰的审美观之外,其他就乏善可陈了。

从前一味跑龙套跑怕了,周星驰没命地做主角;后来主角实在做累了,周星驰这回做起了配角。

他在《长江七号》里戏份不算很多,始终在重复这样一句台词:“做人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不拿别人的东西,虽然穷,别人也会尊重你。

”话是好话,须是在富了之后才够资格说的。

总之,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恶人都不是真正的恶人,好人都好得一塌糊涂,清清爽爽,简简单单,没有任何一点少儿不宜的成分。

形容某一种电影老少咸宜的程度,说是“从9岁到99岁都爱看”。

《长江七号》可以说是“从9个月到99岁都爱看”——就算是无知的小宝宝,看到那个很Q的外星狗,也会想要抱一下的吧。

 9 ) 写给看不懂《长江7号》的人——浅谈《长江7号》的技术性抽取与剥离

三年前我大学一毕业,就决心不再写这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了。

看到网上对《长》一片骂声,忍不住又要插几句。

电影解读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主要谈一谈《长江7号》的技术性抽取与剥离解读法。

《长江7号》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影片。

其中,又窜插着后现代的无厘头。

这是周的最大特色。

说到周,就不得不考察周的个人发展史。

小丫以前是个地倒的跑龙套的(可见其作品《喜剧之王》),后来成为一代喜剧之王。

这期间,商业化当然功不可没。

但也不可缺少周本人对喜剧精神的领悟和对小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体验。

更为可贵的是,这种人生观\世界观,是动态的,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心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也通过了周的一部部作品反射出来。

我们常说,看电影,也要看人。

大师级的演员都是通过一部部电影来不断地刷新自己,而远远地把观众抛在身后。

像李连杰、像周星驰。

星爷从《少林足球》和《喜剧之王》开始转型,到《功夫》最终转型成功。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功夫》中结尾的那个细节,是一反周以前电影以搞笑结局的收尾方式,而是大无畏地走向前方,对最终的暗算不屑一顾。

这表明了周的演艺身涯,已经从明星走向了大师。

这其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升华。

从许多年前的《逃学威龙》中的星哥,到如今誉满影坛的星爷,这是怎样的一种成长。

当电影角色与演员的真实历程交汇的一刹那,大师便产生了。

这是一种绑定关系。

《长江7号》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涉及有:外星人长江7号、老师、星爷和星爷家儿子小狄。

我们知道,周一直至力于情景搞笑剧的创作,直到《大话》系列才为北大的一些学院派教授所认同。

但无论如何转型与成长,也不至于拍童话片或科幻片吧。

《长》肯定是要表达一种什么东西的。

当现实世界有种种难言之隐时,超现实主义便产生了。

以现实主义的回归手法来解读《长江7号》,让我们做如下的技术的抽取与剥离。

首先,长江7号这个外星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我到场景现场宁波的银泰百货考察过了,确实滑长江7号这种生物,只有启路文具有卖那个玩具的)至此,我们可以把这个小东西抽取出来。

一旦长江七号从影片中剥离,那么整部影片就像被抽了筋,变得干瘪。

这时,我们恍然发现:原来,七仔是整个影片笑声的重要来源。

不要停,继续剥离。

在影片中,那位性感善良的老师,几乎勾起了所有观众的恋师情结。

但是,试问,这样的老师,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不存在!

即使存在,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对周星驰这样的地道的安徽农民工拉拉扯扯。

OK,那么,我们也要把这个人物剥离出去。

另外,周星驰还遇到了一个工地老板,这个老板虽然态度像我高中的物理老师一样恶劣,但还是挺有感情的,即使算不是善良,也算的上是有良心的。

从中国近几年年年发生的矿难和农民工讨薪事件中,我们可能看到这样和蔼可亲的老板的影子吗?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OK,这个人物,同样剥离出去。

还有关于小狄上贵族学校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

也应试剥离出去。

至此,我们把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还原成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电影《长江7号》,是一部关于某农民工在工地上打工,后来意外死掉的中国式悲剧。

那么,通过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新闻事件”,一个中国式的悲剧,周星驰想说什么?

为什么又要煞费苦心地加入“神奇的七江7号”、“善良的老师”和“有良心的老板”这些题外元素呢?

因为,在中国,类似的“民工死亡”太司空见了,而现实又是那么残酷无情。

大师毕竟是大师,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

就像马尔克斯的小说、莫扎特的钢琴曲。

他们遥遥在上,与世俗保持着距离。

同为中国人,周星驰长年生活在港台,通过直铺直叙的电影语言来叙述一个内陆悲剧民工的故事,其效果可能还不如某小报的记者写一篇通讯。

作为远离现场而又在场的艺术家,他唯有用一种近乎喜剧的极端方式来表达了对现实中国的认知。

一如世界喜剧之王憨豆先生,给人们更来无心欢笑的同时,无人知晓他内心的孤独。

关于《长江7号》这部转型升级之作,这又让我想起了当年王家卫的《2046》。

与此同时,我还想起了看《卧虎藏龙》的经验。

像《卧虎藏龙》和王家卫的《2046》,也只有凭个人的阅历经验来消化和理解那些刻骨铭心的旷世爱情。

否则,就会遭遇电影不能承受之轻。

当然,我绝对没有批评大家水平低的意思。

因为,任何解读从来都存在和必要的。

但是,当你没有读懂影片,就对着周星驰开骂的时候,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是吗?

旺财?

)特别是和菜头这样,在网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士了,他的文章我也爱读,但对于这部影片也扛起了反周大旗,真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站错了队伍。

《长江7号》看后,我有许多感触。

我想起了几年前初到宁波打工的经历:压断手臂的四川人是我抱着他一路血肉模糊地奔到宁波六院;下应车站边的简陋的民工子弟小学,每天我都要经过,看着他们在拥挤的操场上升起陈旧的国旗;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扣工人加班费的老板……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10 ) 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偷不抢。

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偷不抢。

星爷影片里灌输给小狄的原则啊。

他虽然严苛,但是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少。

夏天开着电风扇,没电了,他给孩子扇扇子,小狄在学校上学,他去工地任劳任怨。

把苹果削好让小狄吃。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们可能不善言谈,他们可能有点苛刻,但是他们的爱从来不少,他们不舍的吃,不舍的穿,但是孩子需要的他们都会去弄,他们知道自己吃了没有知识的苦,就会让孩子避免这条弯路。

他们可能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是却能说出最朴实的话,并且以身作则。

《长江七号》短评

和XY,YFZ在美嘉看的,大失误啊!雷死人不偿命

4分钟前
  • Blue Moon
  • 较差

很一般

6分钟前
  • 孔雀白
  • 较差

你们的良心都被恶搞吃干净了

10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里面那个毛绒玩具挺可爱滴~

14分钟前
  • Anni P
  • 还行

不悲不喜,不能带入.

17分钟前
  • kalcium
  • 还行

不再笑了~~~~~认识现实,别无选择!!

18分钟前
  • 淡定哥走路带风
  • 推荐

不该看 是给小学生看的

23分钟前
  • 盲忙
  • 很差

20080202 2025 UA Shatin

26分钟前
  • 公園仔
  • 较差

星爷老矣,尚能饭否

30分钟前
  • 孙道德
  • 还行

我受不了打击。

34分钟前
  • 阿翔需要美少男解毒!
  • 较差

居然有点小感动……片中最不和谐的就是那些硬搞笑,纯温情就够了啦

39分钟前
  • 阿苏
  • 还行

一般般,虽然每次都哭

41分钟前
  • 十一
  • 较差

我咋觉得你就不适合严肃呢

43分钟前
  • 那谁
  • 还行

七仔。。。太可爱了。。。

44分钟前
  • 邹璐炜
  • 推荐

有些地方挺感人的 徐娇的小男孩演得很好 那时候真以为她是男孩子

45分钟前
  • 途经一个你
  • 还行

童年回忆啊

49分钟前
  • 〰〰〰™↗
  • 力荐

和张弛白宇,星美

50分钟前
  • Anakin
  • 推荐

现在徐娇长大了。长江七号也是经典了。

52分钟前
  • 拎不清了不起
  • 推荐

垃圾。

54分钟前
  • 桉树森林13/4
  • 很差

挺好看的电影啊,长江七号很可爱*^o^*,家里还留着公仔呢,徐娇演得假小子真不错

59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