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八月的雾

Nebel im August,Fog in August

主演:艾沃·皮茨克,塞巴斯蒂安·科赫,托马斯·舒伯特,弗丽茨·哈勃兰特,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大卫·本奈特,尤丽·赫曼,尼克拉斯·波斯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6

《八月的雾》剧照

八月的雾 剧照 NO.1八月的雾 剧照 NO.2八月的雾 剧照 NO.3八月的雾 剧照 NO.4八月的雾 剧照 NO.5八月的雾 剧照 NO.6八月的雾 剧照 NO.13八月的雾 剧照 NO.14八月的雾 剧照 NO.15八月的雾 剧照 NO.16八月的雾 剧照 NO.17八月的雾 剧照 NO.18八月的雾 剧照 NO.19八月的雾 剧照 NO.20

《八月的雾》剧情介绍

八月的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华丽一族奇妙的同居虎父无犬女吉尔莫女孩第三季平魔策之红颜长情剑小房东古巴自由故事绅士特工没人愿意照顾她?菲律宾恐怖故事16神父俱乐部小孩不笨风起洛阳完美求婚夜班医生第二季阿布格莱布的男孩家有父母脱离罪恶黑道少林伊莉娜少年英雄董存瑞新生六居客第二季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战地迷情利迪策大屠杀魔豆传奇德古拉半夜叫你别回头跳跃大搜查线3水形物语

《八月的雾》长篇影评

 1 ) 八月的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

每年都有这么几部以孩童的视角来表达的类型片,有的叫嚣呐喊,有的像本片样涓涓细流。

都在面对历史,总有人让你别忘记他们。

 2 ) 阳光下的罪恶

关于人种优化,极权暴力和精神洗脑,它不仅仅是对纳粹的控诉,也是对极权的展示。

面对这一切,除了深切的悲哀,更多的是无力感。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我们的社会结构还是上、中、下的分层,政治秩序依旧破漏混乱,维护体系仍然崇尚强权依赖暴力,我们看得到问题却无法可想。

也许直到人类消亡我们都无法摆脱,因为它源自于人性中的自私、贪婪和控制欲。

  话说回来,现在已初露端倪的基因选择,不就是人种优化的更精确控制么。

虽然一段时间以内都将存在激烈地伦理争论,更是但我相信迟早是要普及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无神论者很难拒绝这个选择权吧。

到时候,信徒们的煎熬想必不少。

 3 ) 阳光下的罪恶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在阳光灿烂中缓缓铺开。

这么多在阳光下奔跑的孩子,让人觉得这大概不会是个悲剧。

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连阳光都开始代表残忍。

因为每一次太阳的升起都代表着至少三个孩子的死亡。

片尾的乌鸦让人觉得在那个年代生而为人不如死后化鸟,至少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

导演选择的小演员表情倔强,眼神中有动物般的戒备,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角色。

叙述缓慢而深沉,就像是一本回忆录一样。

可是,这些又是谁的回忆?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院长笑容可掬的进入病房,孩子们见到他如同见到邻居叔叔,其中一个戴着腿部矫正器的孩子不停的要求他做旋转木马,他笑眯眯的抱着孩子旋转,画面还很美好,转瞬间他就在生死簿上划去了这孩子的名字。

是他讨厌这孩子吗?

并不是。

这只是“工作”。

他内心深处也觉得自己是对的。

自己是为帝国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所以在发明出“冇饭”而被帝国的将军赏识时,会兴奋的手足无措,连走路都带着风。

这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矛盾的人物。

 4 ) 如果他们对你说 你的命一文不值

《八月的雾》让我很想写些什么。

不是第一次看关于纳粹对’劣等人’的安乐死行为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叶尼塞族的孩子ernest在纳粹掌权时被送进一个神经病院里发生的故事。

在战时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下,神经病院里住着的不仅仅是精神有问题的人们。

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临时没地方安置的孩子们,都被送进了这里接受治疗。

用纳粹的话来说,就是‘劣等人’,是拖累他们雅利安人种族优势的害群之马。

Ernest从一开始入院就被说成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喜欢偷窃,喜欢起哄,但总的来说还是个能干又内向的孩子。

在打杂工作之余,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有口吃的小男孩,瘸了脚但被父母带走的富家孩子,精神病房里需要喂食的女孩,忠于内心和上帝的修女阿姨。。

他的梦想是当市长,一天天等待着父亲来救他出去,可是因为父亲被送进了集中营,自己的生命都危在旦夕,而失去了这个美国梦的希望。

同时,安乐死愈演愈烈,一开始还会送孩子上大巴去指定地点安乐死,现在把安乐死转移在了自己的医院内部。

屠杀着犹太人的同时,纳粹也在净化着自己族群的内部缺陷。

还变着法子想让安乐死更加不引人注意,不引起公愤和恐慌。

当院长向纳粹精英们提出一个新方法杀人时,他们鼓掌了,热烈地鼓掌,为了一个能够更有效杀人的新方法。

他们对人性的冷漠让我毛骨悚然。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ernest带着所有人把鱼往天花板上敲的那幕。

这一幕和结局是全片仅有的突破阴郁的片段。

仿佛这种绝望中还有着一丝突出重围的希望一样。

可是对Ernest来说并没有。

纳粹认为自己可以充当上帝,随意夺取无辜人的生命。

这个医院里的所有灵魂,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20w人的生命死在安乐死计划中。

如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你的命不值得活下去,你如何反抗?

 5 ) 隐藏在伪善面具下的丑恶——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影片讲述了一位年仅13岁的吉普赛少年在二战中与暴虐的德国法西斯政权抗争的故事。

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对外穷兵黩武、蓄意发动侵略战争、屠杀600万犹太人;对内则建立法西斯独裁、叫嚣种族主义、大肆迫害进步人士。

本片揭露纳粹政权为“净化雅利安人的血统”,以“安乐死”手段对德国境内的智障残疾人士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谋杀。

对这一罪行,此前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国内翻译出版的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所著《第三帝国的兴亡》曾经系统介绍过。

在二战片当中,这一历史事件大概是第一次被作为中心事件搬上银幕。

在另外一部美国连续剧《大屠杀》中,男主人公因被法西斯暴徒强暴而精神失常的妹妹最后也是这样被杀害的。

男主人公埃勒斯·洛沙,曾经是一位放浪不羁、勇敢坚强的吉普赛少年。

和许多雅利安孩子们一样,他也有着活泼好动、乐于助人的天性。

由于身份卑贱,他被纳粹从居无定所、做流动商贩的父亲身边强行带走。

最后他被收容在一家专门收留残疾人士的疗养院里,这里风景如画、人流熙攘。

也就是在这里,小洛沙亲眼目睹他身边熟悉的小伙伴们——艾蜜丽、托尼、特丽萨......一个一个的离奇死去。

在这家神秘疗养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在一位修女的帮助下,洛沙同装扮成白衣天使的法西斯恶魔展开抗争、试图挽救伙伴们幼小的生命。

最后,修女在一次空袭中为掩护残疾儿童而死去。

悲愤交加的少年同伪善的院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恼羞成怒的院长无言以对,最后签署了埃勒斯的死亡证明。

当晚,年仅13岁的埃勒斯·洛沙也被纳粹注射药物夺走了生命。

除了注射药物,刽子手们还用饥饿疗法来残害病人们

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让我们记住这些凶手们的嘴脸吧。

善良的人们,你们要警惕啊!

——尤利乌斯·伏契克 ·《绞刑架下的报告》

 6 ) 八月的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13岁的男孩埃勒斯因无人照顾进入了一家病院工作,但是他在那里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事情(纳粹的纳粹安乐死计划),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

 7 ) 关于一些战争外的残酷事实

结合当下巴以最新局势看更是一番新的滋味。

本次冲突使得以色列撕下了面具,更使全世界所有人看到了真相,天下人苦美久矣,世界的和平需要把人渣铲除,可人渣们往往总能逃脱制裁,731部队中的部分成员被美国豁免了战争罪行,并参与了位于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基地活动中,这个机构是美国的生物战研究中心。

时间来到现在,美国在全球拥有超过200所生物实验室,涉及30多个国家,并且频繁曝出严重的安全事故,很难说清,新冠到底是不是来自于其中一个实验室,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那些反人类战犯受到美国的资助,持续了他们反人类的罪行。

美国历史上发生了几起著名的人体实验事件,其中一些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和道德争议。

1.塔斯基吉梅毒实验(Tuskegee Syphilis Study):这是美国公共卫生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实验之一。

从1932年到1972年,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在阿拉巴马州对大约600名非洲裔美国男性进行了非治疗性梅毒研究。

研究人员没有告知参与者他们患有梅毒,也没有提供适当的治疗。

这项实验直到1972年被媒体曝光后才终止。

2.关岛核试验受害者(Guam Radiation Exposure):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关岛进行了原子弹试验,导致当地居民暴露于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

许多人因此遭受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癌症和遗传突变。

3.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虽然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人体实验,但它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领导了一项实验,模拟监狱环境,以研究人们在权力结构中的行为。

实验仅进行了六天就因参与者出现极端压力反应而被迫终止。

4.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的生物武器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政府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进行了一系列生物武器研究,包括在公共场所释放病原体以测试疫苗和其他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实验未经公众知情同意,引发了伦理争议。

美国在太平洋的恩尼威托克环礁掩埋了一颗未爆炸的核弹。

这颗核弹名为"Davy Crockett",是一种小型的战术核武器。

在1958年的"硬帽行动"(Operation Hardtack I)期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核试验,其中包括在恩尼威托克环礁的地下核试验。

在这次行动中,有一颗名为"尤里卡"(Ultra)的核弹在预定引爆前出现了故障,未能正常爆炸。

为了防止潜在的辐射泄漏,美国军方决定将这颗核弹掩埋在岛上。

而到了现在,可能随时会发生核泄漏。

我很难说是不是魔鬼在人间,但很难不对这些事实产生深深地绝望与恐惧。

此时此刻的加沙地区依然受到来自以色列的轰炸,还在不断死人,大多数是妇女和孩子,哪怕联合国安理会的立即停火投票表决已经通过,依然没有停火。

对关心此地局势的普通大众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伤害,击穿了人性的良知。

当今的以色列又与纳粹何异?

关于二战中纳粹的电影层出不穷,这个题材被拍了无数次,可为什么被打压摧残了76年之久的巴勒斯坦没有一个导演去拍部电影让大众看看那里发生着什么?

直到今天,西方民众才看到事情的真相。

媒体霸权的铁幕缓缓落下,广大人民看到了一切。

疯狂的以色列还有多少日子呢?

我们拭目以待。

我看完这部电影时对该电影内容感想很少,满脑子都是当下的巴以问题,因为过于重合,或许当下我看任何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都会联想到发生在战区的情况,俄乌打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

这个世界从不太平,只因为我身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所以才享受到了和平,可这个国家曾经也饱受战火的摧残,所以这个国家的人民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格外珍视。

在此清明之际,缅怀先烈,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这部电影总体一般,没有多少使人动容的地方,大概还是故事讲得不甚满意,全程陈述,用单调乏味的节奏推进。

有深刻的历史真相,可这样的编排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才应该呈现的。

我知道存在用电影抹除历史真相的事情,有些电影很拙劣,有些很高明。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人尽皆知,欧美拍了多少影视剧了?

那么关于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电影又有多少呢?

美国1979年三里岛核事故知道的人又有多少?

历史就在那里,却很少有人会去真正关心,而拍成电影后,它便成为了公众产品,如果尊重历史,它值得称赞,并且要广泛传播,可有些电影就是纯粹收钱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 影评

 8 ) 《八月的雾》有感

/个人感想很xxj不喜就跳过/《八月的雾》有感 之前说写《香水》的观后感,也没有写(鸽王),今天看完了《八月的雾》真的很难受,再看了简介的那一刻,我就对这个电影很抵触,希特勒年代,发生在病房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希特勒的男孩》是讲述当时的教育体系,来反映当时年代的黑暗,那么《八月的雾》就是讲述了方面除了教育的另一面,病残。

故事发生在一家医院,小男孩Ernst因为在教育所太淘气被视为精神不正常的人来到了医院,父亲答应来接他,并带他去美国,却因为是流动商贩居无定所被驳回请求,走前承诺两三周后回来接小Ernst却再也没回来过。

就这样,突然间来了个护士,她会给小朋友们喝甜甜的果汁,可离奇的是,这些小朋友第二天都会死掉,用突发急性肺炎的方式,那时他才知道这不是医院,这是一个利用药物使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亦或者是孩子毫无选择的安乐死。

理由是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未来,我们不需要这些对未来没有贡献的累赘,或是弱者。

男孩和同伴试图去阻止,最后却被认为是绊脚石,强行使用了安乐死。

文章的支线让我觉得感人,女孩(原谅我没记住名字)是个有着癫痫的病人,两个人第一次相遇就吵了起来,后来在一次捉迷藏中了解,并成为朋友,一起外出活动中,女孩突发病症,男孩救了她,女孩别别扭扭的在回程中印在男孩脸颊上一个飞快又青涩的吻。

夜晚,男孩带女孩来到医院顶部,对她说,我们叶尼赛人会实现愿望,但只能实现一个愿望,你一定要好好考虑告诉我,我帮你实现。

在后来,女孩和男孩准备逃离这个可怕的杀人场所,却遭到了导弹的突袭,女孩的腿不再健康,她让男孩自己离开,男孩却说我不会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你。

女孩说,这是我的愿望,我唯一的愿望,你答应过会实现的。

男孩摘下象征着叶尼赛人标志和信仰的项链交给她,说我走了。

男孩最后也没有活下来,成为了那20万茫茫人海中的一员,那为了战争,为了“更好的”希特勒统治中的一员。

这部电影反映了多方面的问题在那个时代。

第一,叶尼赛人。

希特勒当时的思想,除了日耳曼名族的人其他人都算是“杂种”,理论上都应该清除,而德国需要的是一个高贵的纯种人民。

所以才会有当男孩和他父亲说出他是叶尼赛人时,院长的那种轻蔑,并告诉他,作为叶尼赛人,这里就是他最安全的选择。

第二,人民对这个政策的麻木和听从。

为了给人民交代,政府说明不再用安乐死,背地里却依旧实行着这些可怕的手段,他们会被剥开身体,取出大脑,成为实验品,而最小的才3.4岁左右大。

而做了这些的人,丝毫不觉得自己的思想错误,认定他们这种人就不值得活着,而自己只是给他们解脱。

第三,强者生存,希特勒当时很大的一个主要思想体系就是,病残,同性恋等都视为弱者,视为心里亦或者是生理上的不正常。

而他们不需要这些人,他们是社会的败类,而国家只需要强者中的强者而已。

电影给我最大的震撼不只是孩子抛开内脏的模样或者是那些员工的冷漠,而是电影结尾的那句“故事改编为真实故事”。

我永远庆幸我生长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

八月的雾 (2016)7.72016 / 德国 / 剧情 战争 / 凯伊·威索 / 艾沃·皮茨克 塞巴斯蒂安·科赫

 9 ) 当我死后,我会变成一只乌鸦

《八月的雾》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也是之前最期待的电影之一,个人觉得这部影片运用非常慢的远焦镜头配合各种精致的人物特写,用非常流畅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影片的节奏非常的慢,但是观看中确是高度紧张,它看似简单的故事,却直接震撼到了人类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底线,影片结束后,全场不由自主的响起一片掌声,并且人们迟迟没有离场,我想大家都是无法马上从影片中释怀吧,影片的也让我们去思考过去,正视历史。

同时小演员的演技太出色,之前在《杰克》中就有关注,这部影片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期待以后的更多精彩作品。

 10 ) 看完这部大尺度儿童片,老子哭了一整天!

|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在二战的屠杀中,以“安乐死”进行的屠杀也许是痛苦最小的,但也是最残忍的。

1939年,屠杀被视为“精神上有问题”儿童的“安乐死”计划启动。

后来这个计划从儿童扩大到成人。

被划入死亡名单的人们要么被注射致命药物,要么被送去毒气室“淋浴”。

1941年8月,因为抗议声高涨,希特勒下令终止这场“不健康人种清洗”。

但在某些地方,安乐死方式的屠杀还在秘密进行。

当战争远去,艺术却可以用各种方式来铭记。

用电影再现,最有名的莫过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了。

在影片最后,两个男孩紧握对方的手,迎接最残酷的黑暗。

堂叔这种轻易不落泪的直男竟也看得动容。

当儿童的纯真情谊和战争的残酷屠杀相对比,由不得看的人不震惊。

今天堂叔要安利的《八月的雾》也是这样一部探讨“安乐死式屠杀”的电影。

13岁的洛沙因母亲去世、父亲在集中营而被安置在了一家病院做杂工。

他一直相信父亲会来接他一起去美国。

他勇敢,不畏强暴。

当大点的男孩让他擦鞋时,他说: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他机智,并且为朋友两肋插刀。

当同伴把马铃薯扔到护士身上时,为了帮同伴免除责罚,他大声说“希特勒万岁”来转移话题。

他被安排给解剖师做助理,清洗解剖台和解剖用具。

他遇到一个有癫痫的女孩,两人生出朦胧又真挚的情谊。

他和这里的每个小孩都玩得很好,但快乐何其短暂,战争的残忍正向他们袭来。

在病院,经常会有一批人被送上一辆黑色巴士,去了的人再也没有回来过。

巴士还是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安乐死计划被市民和神职人士抗议,终于希特勒下令停止此计划。

但柏林方面支持病院自己处理,院长以“去除不健康人种,净化德国民众”为由开始了在病院实行安乐死的秘密计划。

他找来一名护士,让护士给虚弱的病人注射药物,护士则建议把药物放入树莓汁让病人喝下,这样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死去的人的死因会被确认为肺炎,他们的大脑会被送到研究院做实验。

一个又一个前一天还好好的,后一天就莫名死去的人让洛沙和修女开始疑惑。

修女坚定地认为,人的生命是上帝给的,院长没有权利决定其他人的生死。

但单凭她自己又怎么能阻止呢?

不仅如此,院长还实验了新的办法,更隐蔽的杀人的方法:把蔬菜煮到没有任何营养,然后让病人一天三顿只喝蔬菜汤,这样他们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死。

当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死去,洛沙和女孩决定逃走。

当飞机炸弹袭来的时候,他们想从防空洞逃走,但女孩不幸地被炸伤了腿。

重情义的他说,没有女孩,他不会自己走的。

修女为了保护另一个女孩而死,在修女的葬礼上,院长却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人性的伪善在这里暴露无遗。

洛沙拆穿了他的虚伪,说他是凶手。

小孩子总是太耿直,却不知人心险恶。

院长决定给这个“惹麻烦”的男孩实行安乐死。

当人性的恶与人性的善对峙,在战争年代里,掌握权力的恶可以一手遮天,视人命如草芥。

从来没哭过的解剖师在看到洛沙的尸体时,忍不住落了泪。

堂叔看过电影已有两天,但一想起洛沙的死,心还会生生的疼。

这个善良、勇敢、机智、重情义的男孩,这个想要长大后当市长的男孩,这个等着父亲来接他去美国的男孩,就这样被残忍地杀害了。

堂叔不敢想,等洛沙的父亲来接的他的时候,他的父亲的神情该是怎样悲哀。

在洛沙来病院不久,父亲来接他了一次,却因为没有居住证明而无法接走他。

从父亲想要带洛沙走的迫切甚至哀求,可以看出父亲对洛沙的爱,而战争却让洛沙无法在父亲的爱中长大。

父亲当时告诉洛沙,他只要再等两三周就可以了,但是洛沙再也等不到了。

骨肉亲情被战争阻隔,作为父亲的无奈,作为儿子的无辜承受,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战争这个非常时期里,人性的恶像是被恶魔召唤,善恶分明,善不敌恶,让人心疼。

《八月的雾》用儿童的视角看待战争的残酷,用儿童的纯真无畏对比人性的恶毒伪善。

不像《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侧重对两个男孩情谊的表现而显得有些煽情,《八月的雾》画面冷峻,尽可能避免煽情,让剧情更接近战争的残酷。

这种冷峻不带评判的电影,也只有德国人拍的出来。

由德国来反思这场战争,似乎更有深意。

但用儿童视角讲述战争的电影实在太多了,《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白丝带》都关于儿童(青少年)和战争,或者以儿童的纯真加深战争的残酷,或者以儿童的恶毒注解战争的根源。

水涨船高导致《八月的雾》算不得上乘,但被一部电影所触动流泪,因一部电影而铭记一段历史,变得越来越难得,所以也越来越珍贵。

德国的电影一向克制,但这种冷静下的残酷更让人震撼。

而全片最让人震动的是最后的字幕。

原来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当德国投降后,在法庭上,院长被判三年,而护士——安乐死的直接执行者,被判四年,之后继续从事儿童护理工作。

数以万计的人死于他们手中,而他们却只受刑三四年,堂叔表示哔了狗了。

那些逝去的生命不会再回来,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铭记。

除了再现一段残酷历史,电影还把人性的伪善表现得淋漓尽致。

院长一面道貌岸然说要帮助弱者,一面又使用手中的权力“清洗人种”,大肆谋杀病院里的人。

可是就像修女所言:你没有权利决定人们的生死。

当院长的险恶面目被洛沙揭穿,恶会滋生更大的恶,医生出身的院长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害死揭穿他面目的人。

在任何时候,伪善都比直接显露出的恶更可怕,更具杀伤力。

战争给了伪善膨胀的土壤,伪善则使得战争更恐怖。

《八月的雾》短评

理性克制把感情给克制没了。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拍的很克制,包括几场高潮戏份都没有太刻意煽情,反而是几个小孩角色间的情谊更让人感触。只给三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类似题材确实太多,如果单纯的以为从孩童视角入手便可先声夺人获得满堂喝彩,那么导演就想的太简单了。客观上来讲,本片在诸多方面都仍存在些许不足,在同题材中仅算中等,远非优秀。

8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并与朋友们团结在一起,企图破坏这个计划,影片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了令人震撼的一段历史,以及人性的善恶,二战时超过五千名儿童死于纳粹安乐死计划

10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只论故事的话,是缺了些。但历史太沉重了

11分钟前
  • 尔尧
  • 推荐

感觉力度不够。真相和悬疑猜测没有对电影起到推动作用。故事又过于沉闷,单调。很震惊的事件就这么没了。

12分钟前
  • 急先锋
  • 还行

配乐师是Martin Todsharow,他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沙漠之花 <Desert Flower>的主题曲。这部片的配乐找不到下载的,只能在配乐师的官网www.todsharow.com#projects上听和看影片节选,哪位大神能找到配乐的话麻烦相告啊

15分钟前
  • 阿肥的鏟屎官
  • 推荐

整部片子灰色调调让人心情抑郁。安乐死是对的,但是谁决定是个哲学、伦理、法律的问题。

16分钟前
  • zoe
  • 推荐

太沉重了!真的无法想象人性到底有多阴暗

1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三星半,影片拍得平淡如水,可以拍得更好。。。唉,打压无力反抗的儿童,病患,自立为优等人种,真可怕。。冠冕堂皇的理由杀人还一副圣人的模样

20分钟前
  • 啊思思。Hannah
  • 还行

当历史泛滥成灾。

24分钟前
  • Vane的记忆盒
  • 还行

有点像睡衣男孩 只不过这一次德国男孩是被蓄意谋杀的 一旦杀戮开始 哪里还有什么界限区分哪些人该杀哪些不该杀 想杀你随意找个借口即是 德国真是太疯狂了 权力只有放进笼子里才是安全的

25分钟前
  • ricecream
  • 推荐

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在同类型片子里就显得比较普通(主要是儿童视角的二战题材电影实在太多)。叙述手法沉闷克制,但看完后的情感却是汹涌澎湃,医生变成杀人犯,医院变成集中营,看似是在为所谓宏大的民族未来而奋斗,事实上只是为自己的残忍寻找借口,但当一部分的人真的发自内心地相信那些宏大叙事可以抹除掉个体的存在,会是多么的可怕

26分钟前
  • Bloodflowers
  • 推荐

拍的很无聊

30分钟前
  • 游走精灵
  • 还行

這是一部令人悲傷的電影,導演的敘事冷峻而疏離,卻令人看完根本無法忘懷,這段被踐踏的無名者的血肉鋪積而成的歷史值得每個人謹記。

34分钟前
  • 紅塵一夢
  • 推荐

看过

36分钟前
  • 🍏
  • 力荐

结尾好评

40分钟前
  • 夏天
  • 还行

孩子视角的德军安乐死计划

43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还行

怎样一种共鸣才能震撼人心

4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拍的过于克制了

51分钟前
  • 豆豆的丈夫
  • 还行

5/10 我死后也会变成一只飞鸟吗?电影在乌鸦出现时就应该结束了。 #补mark

52分钟前
  • _Esperanza__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