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对央视这部开年大戏抱有很大希望,想好好学习一下主人公的奋斗精神,但看到第11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田青太完美了,完美的太不真实了:1 同龄人中长得最帅 完美2 所有人都打不过他(包括那个混迹多年的二寨主) 完美3 读过多书 在当时的情况下 完美4 出身当地最大家 后来败落 后来又起 完美5 11集前重来没有做过一件错事 包括当土匪里的好人当的那么完美6 最漂亮的女人被他遇到 并全都喜欢他 包括在土匪寨子7 遇到任何事情都有人出手相救 完美........很多 很多也可能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人,但他离我们太遥远了,本来还想从其它人的身上看到一些真实的东西,但到第11集,我实在看不下去,不知道在douban的朋友怎么看,你们觉得应该继续看下去吗?
说实话不论是在剧情呀各种方面是实在不如闯关东好看,但是为了富大龙我还是看完了但是就只看了一遍,其余基本都是在b站上找有关富大龙的片段来看的,但是闯关东我反复没有快进的看了十来遍了,不得不说闯关东的剧情是真的好。
最后说一句,要是富大龙演的是闯关东里面的传文,传武或是传杰就好了,我觉得他的演技这些都能演,期待大龙老师更多优秀的作品。
淑贞(田青他娘)被她夫君卖掉,女人是物品,最后大结局和徐木匠成亲前,徐木匠也死了。
最高光戏大结局卖了田家大院,支援起义田丹丹:爹爹败光家产,让她成为村妞,被她娘卖掉当童养媳,给弟弟换食物,长大后被童养婿抛弃,孒然一生,郁积在心,患胃病而亡,一根筋式为梁家田家两家奉献付出自己的人物,公公婆婆真是那边对他们有利,就去那里住一阵,不行就回去靠前儿媳养,儿子新媳妇落魄了,就可以和儿子新媳妇儿住一起快乐了哈哈窦华(女权思想萌芽者):被拐差点成了压寨夫人,被退亲,又差点和能文能武的田青当了一对鬼夫妻,几出几进为爱人情敌进监狱,后来大结局差点又被强(阴影,编剧为啥就爱这种戏),好在她文化水平高和思想开阔(当记者办出版社做宣传),和徐木匠带领田青爱国,两人共同发家致富,结局豆花在家看孩子,唱走西口和婆婆一起等田青归来,时局动荡的悲哀翠翠:失去青梅竹马的爱人,给夏三爹(田青对头)做姨娘,走西口被五十岁的老槽糠囚禁,失去了自由,最后在土匪爹帮助下开醋坊,结果因为一个误会,死在土匪爹枪下裘巧巧:她爹是一个克扣员工伙食毒打员工的资本家,他不相信女儿聪明能干,能学会两三门外语,但是不能挑大梁当大掌柜,挑来挑去选择焉儿坏的梁满囤当女婿,败光他家产业,生意回转乐极生悲给孩子摔死了父亲也死了,公公婆婆(全剧表面心善实,其实老奸巨猾,田丹丹就是这样被哄骗的)哄她,间接哄她生二胎,再把日子过下去哈哈哈。
高光戏是裘巧巧以为梁满囤和官府贪官勾结,骗大量货物和骗人房子,三观正怒其休夫,扫夫出门,孩子归她姓和养哈哈
初看《走西口》,纯粹是因为无意间听到了它的片尾曲,很有点苍凉和厚重的意味,再加上片尾展现的黄土坡,破窑洞。
赤脚憨憨的光头走在干燥的土石路上(后来知道是梁满囤),还有苗圃,喜欢她在《樱桃》里演的傻子母亲。
于是一下来了兴致,花了5天把它看完了。
同是体现晋商的故事,比起《乔家大院》来,《走西口》花了一部分章节去表现了地道的山西农民的生活,在场景上也展现了旧时山西穷苦人家的生活环境,整个剧情虽然仍然走了老套路,表现一代山西人经商致富的艰辛历程,但是我觉得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无论是向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它都让人无话可说,不管你是否接受,是否认同,它就是那样,顺其自然的发生了,很生活化。
比如田耀祖,一开始嗜赌如命,输掉了全部家产,把自己的妻子也输给了别人,是个人见人讨厌的家伙,可是他后来走西口,一直抱着把祖业赎回来,把妻子赎回来的愿望干起了各种营生,装神弄鬼给别人算命,当土匪的眼线,开棺材铺,尽管仍然是一副窝囊的样子,勾着背,胆小如鼠,做着看不入眼的买卖。
可是却让人恨不起来,相反还会觉得他很真实,很可爱,他就是一个有性格缺陷的人,但是他没有掩藏,我不赞成用可怜来形容他,尽管他尖酸势力,尽管他没有出息,尽管他最后为了救儿子而丧命,整个一个悲剧命运,但是他仍是有血有肉的,虽是小人物,却也经历了整个跌宕起伏。
同样,这部剧里有性格缺陷的人还有梁满囤,刘一刀。
作为一个脑子不太灵光的地道农民,梁满囤从小被照顾,大他七岁的童养媳丹丹对他百般照顾,一开始就有些“焉儿坏”,后来没办法要走西口,在离家的前一晚他抱着丹丹嗷嗷大哭,说离不开她,说一定闯出点名堂让一家再不受苦,说永远不会忘了丹丹,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没出息的小子是真诚的。
后来他唯利是图的当了皮匠铺裘老板的上门女婿,让人越看越不顺眼,尽管他又陷害田青坐牢,在田青帮他救活产业的时候知恩不图报,觉得别人是理所应当为他做的,还到处说别人的不是,但你也仅仅是看不顺眼他而已,对之没有绝对的否定。
其实骨子里觉得他有可恨之处,也有可爱之处,是个让人恼火却忘不掉的家伙,当他左一句“我爹说”,又一句“我爹说”的时候,你看得出他对父亲的尊重和孝敬,当他和裘巧巧吵翻了天,甚至提刀要砍她时,你看得出他只是冲动的想吓吓她,后来还是不忍让怀孕的她端洗脚水,看似不情愿的一把从巧巧手里攥过盆子来。
尽管初时是为了摆脱困境才娶的巧巧,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最后他是真心的觉得对不住巧巧和他爹,并希望能把一切生意搞好,让他们过好日子。
虽然梁满囤和田青一直过不去,但最后还是把房契还给了他,并为了追回让田青翻身的钱被警卫兵打死,看到这时,我觉得很难受,人啊,活着的时候怎么也拗不过那一根经,要到死了才松的了手。
尽管他在剧中不算是个关键人物,但他死了,我就觉得没有了争斗和冲突。
刘一刀,一个土匪头子,按传统的价值观来评判也不是个好人,做抢劫的生意自是不必说了,关键是性格刚愎自用,虽是个领头人,却头脑简单,被二当家那个坏种欺瞒着却不知晓,一心要杀了田青全家,可是当你知道他所有的愤恨和报复都来自于对妻子和女儿的爱时,即便他被冲昏了头脑喊打喊杀,你也能理解他了。
这几个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相对于主角田青来说,戏份不多却很抢眼,反倒是主角田青演的太不实在,他就是一个集大忠大义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完美人物,但是表现起来却苍白无力,像是被霜打的茄子却非要挺直了腰板做人,怎么看怎么不像,他是这部剧里最平淡的一块颜色,虽然占得地方大,但是没内容,不扎眼。
在田耀祖,梁满囤,刘一刀等人的村托下像凹进去了一样,谁人看了也不在意,到是被那几块鲜亮的颜色吸去了。
有缺陷咋了,活生生的人呗!
最近跟爸妈重温走西口下饭,都是人口迁徙为主线的剧,我的评价是这比不上闯关东男主他娘对男主他姐的所作所为今天能被微博热搜骂死,玛雅…破产没多久就把孩子送去别人家当童养媳,一起长大的女婿背信弃义在别的地方另外娶了媳妇也不想着去讨个说法,女儿就在家给弟弟带白月光的孩子最后郁郁而终,堪称招娣的悲剧一生,跳着看听到他姐死了我比他娘都难受☹️而且这个娘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其实不够鲜明,一个家庭一味让姐姐付出,孩子去做童养媳了自己也没好好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虽然她也是个可怜人,但是缺乏勇气的人还能在大结局说出一堆大道理就让人觉得很割裂,难怪我对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印象约等于无。
创造单一的只会为家庭和孩子奉献而无自我的女人让人除了一丝同情没有其他剩余的感情。
相比之下翠翠显得勇敢很多,但是编剧也是没给个he,算是全剧第二惨人物。
时隔多年看回老剧能感觉出以前一些电视剧短板真的很明显,但胜在演员演技好,拍摄手法尚可。
全剧演得最好的是男主姐夫,我真的很好奇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上去一搜才知道原来是富大龙演的,看了这么久就是觉得很眼熟但是没认出来,窝窝囊囊的样子谁能想到他以前真是秦始皇呢?
男主杜淳当时还没变油,演得一般般,但也可以算是剧场老油条,不拖后腿可也不出挑
这几天硬是连续看了好多集《走西口》,之前看过前7集,后来就扔下了。
最近因为要清理硬盘(硬盘上装了不少影视,被塞满了),想到要消灭一部分,看完删除,于是就从《走西口》开刀,没想到一路看下来竟被剧情给带着走了,一部国产电视剧能让我连续看下去,真是不能想象。
本来这样的电视剧应该是在家里吃过晚饭陪着奶奶爸妈看的,权讨老人家欢心。
今晚看到28集,一共52集实在太长。
到网上搜了下每集的剧情介绍,看过后,就不想接着看这部剧了,故事梗概已经知道,再看下去也没意思了,我发现打消你对某个电视剧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前看剧情介绍。
其实国产的电视剧,一开始便能猜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
这也是我不爱看国产剧的原因。
刚才在豆瓣上看了一些关于这部剧的评论,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在豆瓣我给这部剧打了三颗星,应该是比较靠谱的。
但因为没有看完,所以总体也不好评论什么,从前面来看,应该是还行的,打发时间不错。
同种题材的电视剧也不少了,比如《闯关东》,这部剧我没看过,据说很好看。
还说《走西口》,我挺喜欢苗圃扮演的豆花这个女人的,还有那一曲“哥哥你走西口~”,听了总有哀婉悲壮荡气回肠的感觉,越是淳朴的民间的越能打动人吧。
不过《走西口》这部剧与晋商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动不动扯上家国天下民族大义,有点令我反感,觉着假。
还有那个田青,完美的还是个人吗?
1.对这种题材不太感冒,和爸妈一起看了以后,莫名被梁满囤圈粉……后来《大秦帝国》一出,哈哈,我太有眼光啦!
果然好的演员到哪儿都能发光!
富大龙老师是男神!
2.这部剧很难得的一点,是把正角(男女主)和反角(梁满囤)的故事都叙述得很丰满,两条线齐头并进、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可以鲜明地看出不同性格不同观念的人物一步步走向的命运。
3.对反派(其实不能这么笼统地定义)梁满囤的刻画尤其出彩,甚至我觉得编剧对他的用心程度比主角更甚。
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太多自己或别人的影子,懦弱、自私,但其实也没有那么坏——至少你自己不觉得。
而往往在他人的人生中,你就是个大反派。
4.这剧还描写了地方文化、商业理念啥的,记不太清了……
提起演员杜淳,我对他的印象除了他早期出演的一些谍战剧诸如《五十一号兵站》、《敌营十八年》等,还有就是那部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中的田青。
剧中的他在走西口的过程中被迫当过土匪、坐过冤狱、甚至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仍然坚持着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并将其运用到做人和做生意当中,展现了一代晋商文化的内涵。
田家是山西祁县的大户人家,但由于田耀祖赌博成性,终将家产全部输光,淑贞带着年幼的田青和田丹丹被赶出田家大院,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因此田青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立誓长大后一定要赎回田家大院。
后来因为500块大洋,田青一行被迫走上了走西口之路,一路摸爬滚打,当过裘家的外柜,开过估衣铺,后来还开了志同贸易公司,去恰克图开展皮革贸易等等,终是赎回了田家大院。
这一路走来,他始终以田家祖训为思想指南,没有做过偏离正确人生轨道的事情。
当窦华向他表白时,他守着当初对翠翠的誓言,绝不违背;当裘掌柜要把他招为上门女婿飞黄腾达时,他也绝不动摇;面对于他有知遇之恩的裘掌柜,生死之交的大个子和梁家老夫妇,他也都是有恩必报;对于做生意,他也有自己的见解,终是事业有成。
创立志同贸易公司田青的成功离不开母亲淑贞的教育,更离不开田家祖训对他的影响,田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是家里也萦绕着书香门第之风,田家的大门上虽然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仁义礼智信”金匾,但是家里对于现下当局也有自己的见解,绝不是一味的愚忠。
就如田青的奶奶,刚开始我并未对这位老人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以为她就是一个足不出户的老太太,但是一集看下来,我对她彻底改观。
她时常将田家祖训挂在嘴边,对于儿子田耀祖的不争气,她恨铁不成钢,养不教,母之过;她虽上了年纪,但依然好学;
对于重伤的革命党人徐木匠,她不顾危险要救下他,很是仁义;
甚至对徐木匠说出她对当下时局的理解,年纪大却不守旧;当得知田耀祖已经将田家大院输出去了,她也没想赖账,当即就搬了出去。
最后给儿媳赔礼道歉并托付好孙子田青之后,撒手西归。
田青的母亲淑贞也是一位坚强不屈、贤良大义的女性,在丈夫将她也输给夏三之后,她坚贞不屈地抵抗着,在徐木匠的帮助下,她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并教给他们田家的祖训“仁义礼智信”。
田青正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才有了一副好的品行,最后她深明大义地将赎回来的田家大院又卖了出去,用来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淑贞反抗夏三《走西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上升到了民族大义层面。
剧的结尾,田青跟随诺颜王子再一次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赎回田家大院,而是去干一件真正伟大的事业——革命,豆花为他唱了那首《走西口》送别……这部剧与前面解说过的《闯关东》有些类似,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虽然《走西口》的收视非常可观,但本人私以为《走西口》在故事上没有《闯关东》那样精彩。
看了《走西口》的片头,我会觉得这部剧主要是要展现几代山西人在走西口的道路上的艰辛和百折不挠,因为那个片头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磅礴大气,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这部剧主要还是围绕着田青一行人的爱恨情仇展开,虽然后期将这个主题进行了升华,加入了民族大义,但对于走西口这个主题还是稍显单薄。
当然以上观点属于个人见解,不管怎么说,这部剧仍然值得一看。
有意思的是杜淳的父亲杜志国演绎的刘一刀是剧中田青的死对头,剧外父子剧内仇人,父子飙戏,等你来看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又见旧时光 更多精彩继续……
2020年2月,因为疫情,在家陪着老人一起看看电视剧。
以上是背景平时一般不看电视剧,今天闲来陪家人看了看最后一集,这尼玛演的太逗了!!
请看这充满快乐的最后一集:绑匪刘一刀把田青老婆孩子绑票了,居然会派山寨二当家去送信😳,结果送信不成反被田青绑了😨,这是什么神操作?
说好的绑过N多地主乡绅?
这是什么职业操作??
更诡异的是田青单刀赴会刘一刀后,双方都同意互换人票后派小弟送信子时交换人质。
信件送到田青手下,小弟居然带领另外5个小弟去山寨,我以为去救人。
几个人在暗处对着一个喽啰,打了几枪,居然都没打中,然后双方发生了友好的互放子弹,接着双方展开喊完话后,约定子时互换人质??
然后居然直接撤了😨???
大哥,你不是收到心里就说子时互换吗?
上山看看路吗?
h更诡异的是山寨老大让小弟去追,全部人马都去了,全都去了,老大一个人都没有留!!!
这几个土匪后来就这么没有然后了???
山寨中,田耀宗死的那叫一个惨,24K纯肉挡枪子,刚刚杀人的刀子呢,你吃了吗??
二当家此时回来,跟山寨老大大打出手,山寨居然一个人都没了??
反派明明占据优势情况下,居然给了老大无关紧要一枪,交代完案情后居然给自己打了一枪了的老大反杀了??
这都是什么逻辑??
再次印证了反派死于话多这句!!
然后全片出现最诡异的一处:前一秒田青刚认完亲爹,亲爹吐血而亡;后一秒画面是田青开始张罗着给自己亲娘办喜事😰😰😰???
编剧,你这确定要这么搞吗???
要不要这么open??
亲爹刚死,也不办丧,开开心心嫁亲娘?这什么操作??!!
迎亲当天还在祠堂给跪了会,可着你没把你亲爹排位放上去,对的起你爹吗?可着你光摆摆其他祖先啊!!!
这这大红灯笼高高挂的。
下面就是本片最搞笑一幕:把亲娘打扮的开开心心去接新郎,居然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带回来个新郎骨灰😱😱!!??
编剧,你让这个徐伯伯死了???
居然死的不明不白,一句为了革命死了??
且不说迎亲队伍,能不能派批快马报信,不用这么浩浩荡荡来接送骨灰,我就想问问编剧:这个人物活了这么久,为啥最后一集要死😡😡??这死不死对剧情了有啥用??为了反转吗?这是多大的仇!
亲娘明明出来还都素衣,这会接着骨灰开始穿新娘嫁衣,带上红盖头??看着看着我都乐了,这尼玛编剧脑子咋了?鬼才鬼才!!!
许是我受电视连续剧的虐待太多,抵抗力强,基本上只要前三集看得进去,不管多么臭长,都能坚持看完。
听身边朋友同事谈论起《走西口》,一个个眉飞色舞,好像讲自己七姑娘八大姨的琐事儿;我作为一名病入膏肓的话痨,插不上嘴,干着急。
索性买来碟片,用一个礼拜不到的时间,52集全部看完。
从情节论,《走西口》可以指摘的地方很多:田青的形象过于完美,除了年少时驱逐徐木匠那一出,到后来,基本上没犯过错;豆花在皮匠铺里,醋劲如此旺盛,甚至不惜与巧巧动刀子。
与田青成亲后,性情、心胸都像变了一个人,尤其在对待丈夫的前任翠翠上,坦荡无私的像个圣女。
给人的感觉很假(无关演技);那个神通广大的诺颜王子,像儒勒·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里的尼摩船长,总在山穷水尽时扮救世主出现,令人惊喜交集;结尾更加荒诞,那二当家会在仇人们互相残杀、大事即告成功时,冒冒失失跳出来阻止刘一刀杀田青,并滔滔不绝不打自招;又在几个尚有抵抗力的大活人面前耍流氓,最后被死了半吊子的刘一刀从背后捅死,——怎么看都像个傻逼;而田青,会在亲生父亲为救他而丧命之后,立马给亲娘操办喜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曾看过一部记述徽商遭际的电视连续剧(忘记名儿);比较之下,这部讲述晋商发迹史&革命史的故事,要逊色得多。
单从人物传奇故事的角度来分析《走西口》,很菜;若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部电视剧在形象塑造方面,有几个边角人物刻画的很成功。
本文择要谈谈我喜欢的两个人物:田耀祖与梁满囤。
田耀祖:一面是个色厉内荏、报复心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反面人物,一面又有着护犊情深的人性;有时还插浑打科,令人爆笑一场。
这是个可恨可悲的小人物,又不乏小丑的可怜可爱。
他的个性多是从他的语言反映出来。
给土匪刘一刀做眼线,是他在枪指着脑袋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也是他为早日赎回田家大院,所采取的聚财手段。
“仁义礼智信”的家训,在他,基本上都要加个“不”字。
与土匪们打交道,他恨不得摆脱他们,又自知无力抗衡,只会在背后喃喃咒骂。
他与徐木匠的对手戏,颇为搞笑。
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是情敌,又有共同关心保护的对象。
正所谓休戚相关。
与徐木匠的交锋上,每一次,他都是理屈而词不穷,最后反而把徐木匠抢白得起身开溜;他手无缚鸡之力,斗勇方面不行,对着人的背影唾弃,或跳着脚的咒骂,是他的拿手好戏;对待徐木匠方面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他的挟私怨报复与良知未泯的矛盾:他虽然咒骂着让徐木匠死,却在徐被通缉时,叮嘱“小心别给人打死了”,甚至在最后,他想阻挡徐木匠回山西与他老婆淑贞成亲,怂恿刘一刀抢劫时,仍然不愿伤他性命,而是一再叮嘱:这次分红的钱他统统不要,只要徐木匠这个人,而且一定要活口。
中国人的护犊情深,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对儿子田青自是百般呵护,在梁满囤休妻再娶之后,他为给女儿报仇,施行了一系列阴谋诡计,不仅令梁满囤的生意血本无归,也令他伤尽脸面。
这些因爱而生的报复心机令人心惊;他自知罪孽深重,为了得到与后辈亲近的机会,不惜多年来隐瞒自己的身份。
然而骨子里,对亲情与父纲不无向往,他让女婿梁满囤认他做干爹,连声呼唤,连声答应;又借着醉酒,死乞白赖让田青认他做干爹。
——他是个无余地回头的浪荡子,又是个可悲的父亲。
梁满囤:和田青的家训类同,他的处世格言,多是“我爹说……我爹说……”。
然而他是个从小被纵容着长大的穷孩子,爹娘娇惯他,年长他九岁媳妇儿丹丹凡事依从他,惯出他的自私、“蔫儿坏”;在走西口路上的惨痛经历,以及在皮匠铺,裘老板为考验他,把他放置于一个残酷的生存环境下。
所有种种,使得他爹传授给他的那些淳朴的为人处世原则,在他心里被严重扭曲。
他成为一个见利忘义的负心郎,一朝得志语无伦次,以至于不识好歹,恩将仇报,为虎作伥。
在梁满囤身上,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阶级局限性:农民的狭隘偏执,商人的唯利是图,暴发户的轻狂乖张。
然而梁满囤也是可怜的。
身边的田青是一面镜子,处处照见他的不足、愚蠢。
田青各方面的成功得意,是压在他头顶的大山,他没有田青的文韬武略,没有田青的长相出众,也没有他的聪明才智。
要寻找翻身的机会,要出人头地,势必得寻找捷径,付出代价。
这便是背叛田青的姐姐丹丹,给裘老板做上门女婿。
梁满囤也是善良的。
迫于裘氏父女的压力,他不敢孝顺爹娘,偷偷让何先生给爹娘十块大洋;在他破产翻身后,命令巧巧给他端洗脚水,却又心疼她怀有身孕,把脚盆从她手里接过。
及至后来,他把房契还给田青,为夺取那笔可令田青起死回生的货款而丧命。
梁满囤的表现,一直令人看不入眼,可你对他却恨不起来。
他承受屈辱的耐力,他的自卑,莫不让人心生同情。
梁满囤只是个农民子弟,他接受的训诫,只能够做一个出蛮力不需动大脑的农民。
而从商之道,首先是儒学。
故成功者多为儒商,后来他在待人方面,向田青学习,只是,在从商之后才开始的启蒙,来得太晚了。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