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oet. A thief. Two strangers with nothing in common are about to trade their lives for a chance to cheat their destinies.
一个形象粗犷的连拖鞋都不会穿的银行劫匪,渴望过上一种安宁的生活,梦想家里有一个装满了书籍的书架和一架钢琴;一个文质彬彬的梦想成为西部英雄的法文退休教师,厌倦了过于有规律的教书生活,渴望刺激和冒险.两个人终于在一个小镇上相遇相识了,就象一对寻找了对方一生一世的情侣...的确是一生,因为3天后他们即将死去.两个人都是男人,当然,这不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片子,这是一个法国的围城故事,只是这城墙不是婚姻,而是人生.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能选择一种人生,所以我们注定要遗憾.比如说,我很长时间来都在寻找这部被翻译成<陌路人>的DVD,却从来都没找到,所以我非常失望;同样也有另外一个很好看的片子后来终于被我找到了,看了N遍,每个故事情节我都能记住,然后,忽然觉得非常的难受,后悔不该找到那个片子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当初看它时的那种激动.呵呵,如果哪天忽然在哪里发现了这个片子,我到底买不买呢?Buy or not,this is a question.
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经历那样的人生。
因为命中注定我们是男人……或许我们都会感慨于我们没有生于1874吧……
两个毫不相干的男人的命运,在他们生命结束前三天,相会了。
一个是住在小镇上的退休教师,独守空宅的老头。
一个是刚从火车上下来、图谋抢银行的劫匪。
他们几乎毫无共同之处,似乎在任何方面都迥然相异。
一个滔滔不绝,一个沉默寡言。
一个厌倦了平淡无奇的生活,想要寻找刺激。
当他终于鼓起勇气,起身阻止酒吧里喧哗的台球猛男时,却无功而返。
对方立即收声,对他毕恭毕敬,原来是他以前的学生。
一个想要结束自己漂泊的生活,安顿下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当他生平第一次穿上拖鞋时,却连路都不会走了。
当两个人相遇后,他们并没有形同陌路,反而坦诚相见,惺惺相惜。
劫匪向教师请教一首诗歌。
教师向劫匪讨教枪法。
甚至在在得知劫匪第二天就要抢银行时,教师说:“要不是明天有事,我真想帮你一把。
”可见,他们也不是毫无共同之处。
他们都没有安全感。
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教师总是为自己准备双份的牙刷、牙膏。
谁知道哪天用完了呢?
劫匪时时保持警惕,因为同伙发福而差点放弃计划,对新入伙的人满怀戒心。
他们其实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他们都算聪明。
他们都过着自己不想过的生活。
甚至,他们在同一天死去。
一个死在手术台上。
一个死在警察的枪下。
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电影最精彩之处刚刚开始。
这两个心有不甘的灵魂同时起身,退休教师坐上了火车,踏上他向往已久的旅程,而劫匪则坐在钢琴前,弹起了舒曼。
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希望自己不是自己,而是另一个人,生活在别处。
每一个人都是火车上的男人。
每一个人都是旅途中的灵魂。
我们都怀着不知餍足的渴望,在世上徘徊流浪,直到我们的灵魂最终回到家中。
当面包店老板娘问道:“你还要别的吗?
”我们真的可以说:“不,谢谢。
”万源一
The bird wishes it were a cloud.The cloud wishes it were a bird.
在我见到的新桥上传来这首久远的歌那里有一条没有停稳的小船或者一列地铁在我见到的新桥上没有狗没有乞丐没有标语牌绝望的人真可悲对绝望者同情的人群却又远离他们而去在我见到的新桥上坐在破损的石头上那里有我低声吟诵的结尾曲那里有带给我光明的梦想喜欢从头到尾缓缓流淌的音乐,享受火车与铁轨碰撞时的铿铿锵锵...清灰的画面让人安静,让人沉浸.电影的好,大家都说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感受,生活是一列缓缓前行的列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将会停在哪里.然而陌生的,也便是熟悉的;熟悉的,常常仍然很陌生.
一个大盗来到小镇,准备大干一票。
小镇的另一个男人终生教书育人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他们碰上了。
大盗问他一首诗的后半段,教师央杀手教他用真枪。
平静的认为持枪是一种刺激;而持枪的却羡慕平静生活的安全。
我们往悲观的讲,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份都不满意。
最后的蒙太奇里,他们交换了角色。
往乐观的讲,他们都在对方的人生里找到了此生无法拥有的他类快意。
进入59届嘎纳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的电影《火车上的男人》。
虽然结局他们都送了命,一个遭遇手术刀,一个遭遇警方子弹。
但是在整个电影过程中,男人的平常和不平常,都得到了极致表现。
平淡的吟诗作赋,玩命的坚定刚毅,都让女人们在屏幕前唏嘘不已。
现实生活不是这样的,我们总认为前者胸无大志,后者没有安全感。
里面最大的看点在于约翰尼·哈卢德与让·洛切夫的大量对手戏中,都做到了即展示自己又没有抢了对方的风光,我想这样的对手戏才真正的值得观赏。
还有一部,是事隔一年后的嘎纳参赛片《火柴男人》。
也是一部非常秀男人的作品。
尼古拉斯凯奇演技自《改编剧本》以来仍然稳定在最高峰。
演一个诈骗犯,和同伙一起到处设局行骗。
但是又患有严重的强迫症,洁癖,心神不宁一触即发,这一点上又争取到观众的同情分。
最后10分钟,突然大转折的一场戏,全剧颠覆——他从头至尾都沦陷在一个骗局中,诱饵是亲情,一场模拟的亲情。
看到这里,他一切的作恶都被忽略,他不过是想做一个父亲啊,却招致同伙如此毒手。
这样的男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最后他去卖地毯了,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好莱坞的规则是绝不让观众愤愤不平的离开电影院。
朋友圈里一直都讨厌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是酒品不好且到处沾花惹草。
有一次,有人见他泡酒吧,临走要打包剩下的牛肉,说是要回去喂狗。
于是对他的看法改观,因为有人说过同样的话:这样的男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有动物爱心的男人,懂亲情的男人,是值得尊敬值得秀的。
虽说结局有点凄凉,可还是可算作温暖的电影。
两个男人的故事,一个老男人和一个更老的男人。
勒孔特的电影没有那么大开大阖,人物的情感也都是点点滴滴的流露,却始终能抓住人内心柔软的那部分。
运用镜头上也是以细腻见长,经常在人物细致的表情动作中转换。
为下一个镜头进行铺垫。
而在细腻的营造气氛时又有一种脱离现实的魔幻气质。
在最后的结尾处理时一点也不显得突兀。
而且他好像对情节设置上还有一点类型片的趣味,有时恐怖,有时惊悚,有时黑色……非常浪漫的故事。
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依旧浪漫。
绝对是给人无数启发和遐想的电影。
PS1:买面包时,前面的女孩真漂亮,为什么会有那个镜头呢??
像是强调了一下那个女孩……法国人的趣味吗?
即使在一本正经的讲故事,也会不由自主的被路过的漂亮女孩吸引?
好神奇!
PS2:附上那首路易·阿拉贡的诗《在新桥上我遇到……》在新桥上我遇到远处渺茫的歌声来自随意停泊的小船抑或撒玛利亚地铁站在新桥上我遇到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可怜得令人绝望还有众人的避让在新桥上我遇到自己旧日的影像那双只为哭泣的泪眼那只只为咒骂的口腔在新桥上我遇到这丑陋拙劣的乞丐伸手乞讨是他唯一生路悲痛占据他全部思想在新桥上我遇到灰飞烟灭的消亡一如我的最初一如我的最真过往在新桥上我遇到似曾相识的少时年华这饱受惊恐的孩子是令我心悸的鬼魂惶惶在新桥上我遇到二十年的谎言国度在祈求怜悯的世界孩子不过是梦境天堂在新桥上我遇到孤独飘零的青年人凛冽寒风中的双唇念叨着半醉半醒的诗文在新桥上我遇到浅薄的街头卖艺人天真的脸庞和夸张的造型凝固在小船喧嚣的汽笛上在新桥上我遇到抵押灵魂的赌徒好似误入歧途的信鸽盘旋在圣母院的双塔之中在新桥上我遇到自己憔悴的身影始现于金色旭日初升消失在浪漫黄昏在新桥上我遇到还是那个贫困潦倒的我他在塞纳河上指点远处阳光的斑驳余辉在新桥上我遇到好似化妆舞会的一幕在繁华殆尽的日子中迎来了同志低沉的问候在新桥上我遇到自己的双倍无知和轻信这样的漫长岁月里在自身阴影里的徘徊退后在新桥上我遇到坐在销蚀的石阶上曾经哼唱的旋律曾经照亮的梦想在迷茫中我遇到你这行人空洞的眼神哦 我那千疮百孔的过往在新桥上诗的翻译是在网上找到的,感谢“鱼子酱”的翻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7f19ad0100ndav.htmlPS3:不知道莱奥·卡拉克斯的《新桥恋人》和这首诗有没有联系……电影就像是依照这诗改编的一样!
记得第二天要考试,被外公吼着去睡觉,很遗憾没有看完这部片子。
后来每次淘碟都不忘问有没有这部片子卖,可就是没买到然而其中的两个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触动心弦:米恩在老教授家试穿拖鞋可怎么都穿不惯;老教授试图为自己的生活找些刺激,在小酒馆里想和一小混混单挑,可悲的是小混混认出这是过去教自己诗歌的老师急忙必恭必敬地与老教授叙旧。
米恩与老教授生活在两种矛盾的状态下,就如平行线本来永远无法相交,但他们又有相同之处——再自己的生活圈内逐渐麻木:米恩在腥风血雨中麻木,看惯了流血死亡,等待宿命的审判;老教授的激情则在岁月中逐渐侵蚀殆尽,在循规蹈矩中麻木。
两人的相遇正好给了彼此逃离长久生活轨迹的契机。
在网上看到了结局介绍,一个理想的结局,两颗麻木的心终会被唤醒吧。
犹如一次新生,两人圆梦。
the man on the train_The end.
两个看上去毫无共性的男人,宿命般地相遇。
在他们生命最后的三天时间里,是诗歌、是音乐让两个陌生人找到了彼此精神上的契合。
双方都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想活成的样子,那一部分正是自己心灵所向往的,或是生活当中被压抑的没有得到发展和释放的。
讲授文学的退休教师在酒吧鼓起勇气去挑战粗鲁的顾客时,却惊讶地发现他当年的诗歌教学,在表面粗鲁的男学生身上还是留下了美好的种子,那一刻,冲突瞬间的和解了。
劫匪舍身去救的那位同伙,在美术馆与劫匪见面的时候对绘画颇有见地的鉴赏之论,分明是一位在20年后又重拾自己对绘画热爱的文青。
在那一刻,他不再是一个表面平庸的男人,而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爱好者。
在那一瞬间,不知劫匪是不是被他的同伴所打动,因此在最后一刻,他毫不犹豫地挡在了他的身前……整部电影连渲染氛围的背景音乐都很少使用,甚至是大段的枯燥的安静,正像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会总是被华丽所渲染。
教师家不设防的锁暗示着:很多人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但需要有机缘让人走进来看看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内心当中的古堡。
生命的宿命无法打破,但并不妨碍热爱美好事物的人在迈向天国的一瞬间,相互找到灵魂的共振者,最终走向他们向往的天国,各自步入自我归属的精神家园。
所以,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世间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文化。
平淡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类的心灵,虽然无法摆脱宿命,但灵魂却依然追求美好。
这是普通人所能追求的精神境界。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电影《寂静人生》里默默生活的普通人,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芸芸众生,也都有自己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其中的幸运者,是找到了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的人,正如我在观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所受到的触动。
片子太装了
make some change
很不错的法国片,讲述了一个米恩的男人原先是个江洋大盗,在抢劫银行后遇见一位退休教师,两人从一开始互相小心谨慎到后来老生常谈,原来米恩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在马斯奎特家里住下的几天里马斯奎特不但不驱逐米恩,反而帮助米恩,并尝试米恩的生活,最终让米恩活出了自我,马斯奎特也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去完成,不算很惊悚,但是前期铺垫太多
梦想的生活充满诱惑,却并非真的适合
可能我更接受翻拍的美国版
第一遍看没看懂,边上吵闹的人太多,先打三星
救赎相关,结尾的几个闪回剪切加上配乐很有力量。
男人的情谊是这部电影的线索,人生道路的选择是这部电影的魂!
两个孤独的男人
3.5 某种不期而遇 二人互为表里
两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偶然相遇,闲聊中发现对方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完成必须完成的事情后,他们终于实现的目标,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很好的概念,可惜完成度不行,莫名的剪辑。
所以我希望身边都是愚蠢和无聊的人,所以我不希望出现那么一个人让我羡慕他的生活讨厌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所以我是个无聊的人,就不要告诉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奇妙。整部电影叙事是平调的,但结尾却突然悲伤得让人不适。舒曼。在我见到的新桥上。
没能给这么经典的对话台词和故事情节完成经典的演绎实属本片的一大遗憾。平缓的节奏展开故事的铺垫,这样的节奏既是法式电影的风格,也能最大化抒情表达思想。然而本片只做到了前者,电影前半段的抒情表达那一部分来得实在不够震撼难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80/100
感觉沉闷……
原来是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难怪!
特别港片的感觉,当然是最好的那类港片
我们用一生渴望另一种生活,可想得而不可得,你奈人生何。以及台词这么基真的好么。
。。。
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