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满洲候选人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谍网迷魂,洗脑密令,谍影迷魂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杰弗里·怀特,巴勃罗·施瑞博尔,安东尼·麦凯,道林·米西克,何塞·巴勃罗·坎蒂略,泰迪·邓恩,Robyn Hitchcock,列维·施瑞博尔,雷蒙德·安东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满洲候选人》剧照

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7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8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9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0

《满洲候选人》剧情介绍

满洲候选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荣获了诸多荣誉和奖章的本·马高(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饰)当年曾是一名海军陆战队上尉,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他所在的小分队夜晚执行搜查任务时遭到伏击,凭借战友雷蒙德·萧中士(利夫·史列巴 Liev Schreiber 饰)的机智与果敢,整个小 队最终化 险为夷,失去知觉的本也多亏雷蒙德才死里逃生。十年后,本在无数个场合讲过这段过去,并大力盛赞雷蒙德的果敢。由于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雷蒙德的仕途一片光明,在参议院的母亲伊丽娜(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的协助下,他如今已然成为副总统的候选人。然而就在此时,本却倍感焦虑,在他的心中不断质疑着当年发生的一切,似乎那晚的袭击事件有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版本…… 本片根据1962年约翰·弗兰克海默的同名经典影片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喜欢的妹妹但不是妹妹占有者机甲少女FrameArmsGirl兹山鱼谱做局辉煌年代微笑的人你是我目光里的星野人族女王天涯赤子心最后一击龙城小仵作夺爱、高校教师丰胸秘CUP毛骨悚然撞鬼经2020特别篇暴走财神5远方海怪来袭鬼斩思想很危险向右看混沌之龙:赤龙战役处女之誓浪漫医生金师傅3彩虹女神我们的故事2败犬:前篇纪念日鼠来宝4:萌在囧途人间一天

《满洲候选人》长篇影评

 1 ) tout en mystere

Après avoir visionné deux versions du film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et 2004, je ressens vraiment beaucoup le mystère et l’hypocrisie de la politique. Le contexte de la version 1962 est l’anticommunisme sous l’environnement de Guerre Froide, et celui de la version 2004 est une conspiration politique suite à la Guerre de Gulf avec une ambiance générale d’anti-terrorisme. On peut constater qu’un enjeu politique a toujours besoin d’un prétexte pour diriger l’attention de public. Les politiciens sont trop intelligents que l’on pourrait imaginer, et ils se servent des techniques d’image-building et beaucoup des proies politiques pour acquérir plus de pouvoir. Certes, on doit faire l’éloge de Capitaine MARCO, qui s’avère très courageux de nous dévoiler un tel mensonge politique. Ça donne beaucoup de significations. Même si au début, lui-même, est totalement confus de la situation, d’autant plus qu’il souffre aussi des contrôles et des manipulations. Cependant, les scénarios pourraient être seulement des imaginations plutôt pessimistes par l’auteur. On ne peut pas le justifier, peut-être que la politique est plus obscure que ça, et aussi moins mystérieuse que ça.Mais le film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mis en scène par George Clooney, nous a raconté une vraie histoire et nous a introduit un vrai militant. Le journaliste Edward. R.Murrow était très conscient du danger de s’exposer sous le contexte de maccarthysme. Le réalisateur a utilisé un style tout simple, noir et blanc, caméra long, montage de vidéo documentaire, et toutes les scènes sont à l’intérieur, cohérents, rendant l’histoire plus provocante, profonde. Le film nous fait comprendre la force antiautoritaire de personnage, 1 Quel rôle joue-t-elle le personnage de Rosie dans la version 2004 ? Je suis un peu confus. Si elle est vraiment FBI, pourquoi elle travaille avec l’assistant de Raymond ? Quel est son rapport avec l’entreprise Manchurian ? 2 Certains spectateurs du film MANCHURIAN CANDIDATE pensent que le vrai manipulateur est la côté militaire. Vous êtes d’accord ? 3 Face au maccarthysme, quelle était la réaction de public pendant cette époque-là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fait partie du genre cinématographique, appelé film noir, qui a fleurit durant les périodes les plus intenses de la Guerre Froide. Ces films ont souvent une narrative, une intrigue et un style visuel distinct. En outre, cette catégorie de film est reconnue pour sa vision critique, qu’elle soit explicite ou implicite, de la société. Pour animer la discussion de cette semaine, je vous propose donc les questions suivantes :            1. O’Meara et al. , citant Comolli et Narboni, indique que le genre film noir entre dans la catégorie des « films which seem at first sight to belong firmly within the ideology and to be completely under its sway, but which turn out to be so only in an ambiguous manner » (p.4). Dans ce cas, pensez-vous que le film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Ttente d’exposer la paranoïa anticommuniste ou est-ce que le film cherche au contraire à légitimer l’existence d’une menace réelle ? Ou bien existe-il dans le films des éléments qui soutiennent ces deux discours ?      2. Comment le contexte de la Guerre Froide a t-il influencé le cinéma américain mais aussi la conception de la guerre ?         This sleek and supple thriller features powerhouse performances, but never quite persuades us that it has anything to add to the Cold War classic starring Frank Sinatra and Angela Lansbury. Director Jonathan Demme ably creates a believably creepy atmosphere and there are some great visual effects, especially Shaw's hotel room, which includes an infinitely refractive illusion in a picture that hangs over the bed. Streep is mesmerizing.      But some of it gets overheated, especially a mad scientist who of course has an English accent and is scrupulously polite and a murder assignment that makes no sense as a matter of logistics. And the big reveal about the bad guys does not have the same punch of the original; it is not as successful at tapping into the fears of the moment.         A polished remake of a 60s classic,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modernises the original without ever equalling it. Tapping into contemporary fears, the Commies are replaced by corporations as the mind-controlling boogeymen who plan to install their drone, Raymond Shaw (Liev Schreiber), as Vice President. A hero of the first Gulf War, he appears an ideal candidate, until fellow veteran Ben Marco (Denzel Washington) starts investigating the source of their shared nightmares...      Schreiber excels. An actor whose hard-edged, hawkish features are undercut by a jittery vulnerability, he's perfect playing someone who is never quite himself. His confused, conflicted character gives heart to Jonathan Demme's thriller, even when it becomes somewhat overripe and mechanical. It's an Oscar-worthy turn. Washington, of course, already has two Golden Baldies and is as charismatic and enjoyable as ever, offering a variation on his hard-drinking, haunted soldier from Courage Under Fire. Then there's Meryl Streep as sinister senator Shaw, pulling strings for her son and chewing scenery as a Hilary Clinton clone with an unsettling, incestuous edge.      "THERE'S NOTHING TO MATCH THE DELIRIOUS GENIUS OF THE ORIGINAL"      It's a cast to kill for, but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isn't consistently on target. There are arresting moments - the painted ladies brainwash sequence; the atmospheric lakeside assassination - but nothing to match the delirious genius of the original's tea party scene.      And while the first film could be read as a satire on American fears of a red menace, this version takes itself very seriously indeed, with characters super concerned that Schreiber could prove the first privately owned US VP. Given the controversy that surrounded Fahrenheit 9/11's allegations of political chicanery, this idea feels up-to-date but not very daring. Like your dad trying to be rebellious,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is admirable but never cool.      

 2 ) 突然想给本片写点什么

两方面,背景信息和八卦……走位这部2004年面市的电影在我最初的印象里似乎还要早些,然而确实是911之后摄制的,时隔不久,正是美国人政治敏感时期……颇有一番意味。

嗯,当年我也试图把它当做一部动作片来看,因为年少不解风情嘛……观感自然不佳,就像豆瓣的评分和一部分评论反映的一样……什么破玩意,打也不打,故事闷得慌……此片现在在豆瓣仅值7.几分我觉得低给了,尽管它也算不得多么上佳吧,而且窟窿还不少,比如死议员的傻女儿看见杀爹实况还上赶着送个人头之类,白天嘞……很有故事会的风范。

可不,本片翻拍自1962年同名电影,而初版电影改编自1959年出版的同名“政治惊悚”小说,看这卖相就是个奔着畅销书去的路子。

然而有趣的就在这里,小说和初版电影说的是,我没看过小说,在此只能根据相关资讯说两句“韩战中一个美国士兵被俘,后来在满洲被不可名状洗脑,随后放回国乱霍霍一通”这种和精神控制有关的概念,红警玩家自然不会陌生了吧。

后来“满洲候选人”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政治术语,“意思是「傀儡」、「受人操縱」、「被洗腦」的候選人。

”本版电影与时俱进,乾坤大挪移一下故事背景也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这就是电影在背景信息方面我想说的了。

哦,为了更好的为下一个环节做些铺垫,此处插入花边信息少许……

为啥亲娘把崽二十年来第一个朋友兼初恋女友用不知所谓的方法拆散和父亲怪怪的人生小史……下面简单八卦少许,本片导演……乔纳森戴米,赫赫有名的《沉默的羔羊》导演,大腕!

名下还有一部《费城故事》也是丹泽尔华盛顿……露出。

乔导本片料理的一般,不过本片看点实在是在演员这头。

都说华大叔硬朗,其实我看最出彩的还是斯特里普,有三场戏华光璀璨,熠熠生辉,其一:力排众议,舌战群政客扶子上马成了候选人;其二:和财团领头人秘密会商,资深政客嘴脸揭露无遗;其三:深情仰望儿子裸胸,真真看硬了我,不愧是殿堂级的演员啊,把母子之间这种不好形容的,极其复杂的野心、欲望、慈爱……揉捻混合在一起,pia的糊在你脸上……让人惶惑羞惭,又恨又爱……最后,本片也适于作为一部政治制度科普教学片来食用。

 3 )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2004)

投訴:這套是美片,但在豆瓣的檔案名稱竟然冇英文原名。

不是第一套外語片是這樣。

第一位開檔的兄台大姐拜托...看過1962年版本就很難禁住不與2004年版本比較。

兩個故事都是講洗腦,40年過去了,民智應該有所開化,從前那種像變戲法式的洗腦解釋已經沒有說服力。

新版本蓋上了基因工程、高科技晶片,這樣的百搭解釋,普羅觀眾又有什麼話可嘰咭呢。

新版本的情節似乎簡化了,幸好改動也算有「誠意」,但比較起來還是喜歡舊版的那種咬落卜卜脆的層次感。

兩個版本的大意都是講「人算不如心算」,洗腦催眠儘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思想,但終極還是勝不過植根人內心的基本信念。

比來比去,人的原始本性就是有鋪比較癮。

具理智具感情的人都應該有能力分出不同事物的優劣,可以是理性的計算,也可以是主觀的感覺;可以是單論整體,也可以拆項評分。

文明社會著重主見,你的觀點可以不隨波逐流,但只要你能給出理據便可,那怕是天馬行空或是擲地有聲。

若你來套「各打五十大板」,偽善的老外便會對你笑笑,心底則偏見地對你的民族打分。

中國人是被洗腦了。

談到比較,談到意見,我們最擅長說「見仁見智」,「各花入各眼」。

在沒有言論自由的生活空間,我們都是不知不覺地受了這些口號的催眠,誤信這種「偽中庸」作處世之道。

或者,內心是有意見的,但不知何解就是不敢發聲表態,也許,怕是得失對方,怕是暴露自己的愚昧。

話說回頭,人的本性是淹不住的,所以中國人特別喜歡在私底下時或在網上論壇時才誇誇其談,把人評頭品足,好讓本性有所疏發。

剛才談到口號,有一句倒有點意思--「人比人,比死人」。

身為炎黃子孫,為著我的親友的生命安全著想,我絕少拿他們來作比較。

但情人則例外,因為在任的永遠比離任的好。

按:看到有些網民不明新版的結局。

我的想法是:日本人耍家的,中國人耍家的,美國人要耍可以耍得更好。

 4 ) 也许我也在你的梦境中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译名为《谍网迷魂》,基本上是完全翻拍自62年的同名电影,只不过由韩战变成了海湾战争,电影中,denzel扮演了一名可怜的士兵,他的小队被洗脑,并成为其中一名政客的儿子登上总统宝座的试验品,幸好他们得到了一些帮助得以解决困难,电影的最后,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fbi侦破了这个惊天动地的案件,而denzel也获得了新生。

如果电影情节就是如此,那么我的这篇文章也就是多此一举了,不过,一贯相信denzel的剧本选择能力的我,无法接受他就接受了这么一部没有任何新意的电影,也许,有些情节是我们无法看到的呢,于是细细分析了一番,觉得其中并非表面这么简单了。

要把我的分析说出来,一下还真的找不到头绪,不如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rosie,也就是尤金妮,我再提示一下,就是冒充便利店员工的,后来denzel还住到了她家的黑人女孩,fbi特别小组的成员。

在电影中,表面看上去她始终在协助denzel,而且在最后还拯救了denzel的生命,并彻底破坏了满洲国际的阴谋,这应该是一名hero,不过,如果仔细想想她的出现和后来的行为,就会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首先,她已经跟踪了 denzel很久了,要不然不会一直利用便利店员工的机会和他接触,而且很直接的在火车上正式介绍给了denzel,可是当最后denzel发觉她在跟踪自己的时候,这位女孩的解释是什么?

哦,她说:”我们发现了马文的尸体上真的有植入物,才相信了你的话。

”可是,马文的尸体是在denzel已经和雷蒙接触后才被发现的,而之前denzel只有接受过军方的调查,而且对外一点痕迹都没有显露,FBI究竟有什么理由会对这么一个普通的海湾综合症患者如此着迷呢?

一点理由都没有。

而在事态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时候,她对denzel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FBI,这个时候已经赢得了denzel的信任,而 denzel一直挂在嘴边的就是需要接受一个测试,因为这样就能够很清楚发现自己身体内的问题,可是,这位FBI的精明人员竟然忽略了这么关键的事情,而最后造成denzel轻易的被再次控制。

那么,这些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认为,rosie根本就不是FBI的人员,或者说她并不是完全的FBI人员,她的上司才是这次事件的真正幕后人物,而根本就不是满洲国际这样的有钱人,如果这样去理解,就可以很容易解释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了。

rosie早就接受了跟踪 denzel的任务,并且了解denzel的心理活动,所以denzel在幻觉中出现过的三个人物,一个医生,一个满洲国际的特务,还有一个就是 rosie,这也就是暗示了rosie的身份是对立的。

在rosie的表妹家里,denzel问起她的表妹哪里去了,rosie的回答是”跟着寻梦女孩走了”,呵呵,她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和梦境有关系,而且镜头在墙壁上的画框驻留了很久,可惜没有看不来这里面的关联。

在投票开始后,雷蒙来到学校投票, rosie竟然可以在投票箱内贴上纸条,还可以和雷蒙的保镖耳语几句就可以操纵全局,我们知道,雷蒙的保镖其实就是满洲国际的人,他的任务就是监视雷蒙,可是为什么会听从一个FBI的人指使呢?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rosie和保镖是在一条阵线上的,但是并不是一个上司,所以当雷蒙进入洗手间的时候, rosie一定要把保镖拦截下来,好让里面的这么一场戏可以演下去。

如果说以上这些还是我的刻意拼凑,那么我想知道当denzel接受电击疗法后昏迷了这么久,那位帮助他的老人怎么找到rosie并放心的把denzel交给他的呢?

denzel在手上并没有写出rosie的名字啊,而且,非常有趣的是, rosie看到denzel清醒后,不是关心他的健康,而是非常冷静的向他解释治疗的细节,并且很清楚的问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吗?

”这些作风很像一个人,谁?

就是那个制造这些消除记忆移植记忆的那个医生,还记得他在第一次露面时对雷蒙的说法方式吗?

说了这么多rosie,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迷糊了?

呵呵,那么我们就把事情大致概括一下吧。

1.denzel的小队被一个医疗机构带走了,接受了手术(把军人都能带走,不容易啊)2.denzel和雷蒙被分开了,然后获得了奖章,开始到处演讲(催眠后还能获得军队发奖章)3.雷蒙被改变了记忆,开始竞选副总统(除了要有钱,还要有权)4.雷蒙的母亲和保镖都与满洲国际有密切的联系(满洲国际有钱,但是能够说服这么一个强权的女人吗)5.denzel开始追查事件真相,但是早就被跟踪(满洲国际可以搞暗杀,但是跟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6.雷蒙被母亲催眠,杀了参议员和他的女儿(母亲是不愿意求助于满洲国际,还是不能)7.rosie快速介入,并得到了FBI的全力支持(这不是小事情,FBI就这么快接受了)8.雷蒙已经被洗脑,但是还依然把自己的母亲一同送上了黄泉路(不是被洗脑了吗,但好像还是很理性的)这些都是电影中很难解释的环节,感觉好像有些纰漏,难道是剧本的不严谨吗?

呵呵,如果我们把幕后老板放到另外一个势力上,这一切就全部迎刃而解了,这个势力就是——军方,那个医生是军方的,rosie也是军方的,满洲国际是军方的技术提供者,也是傀儡之一,雷蒙的母亲了解军方的实力,也借助于满洲国际的能力完成自己的理想,而剩下的,都是牺牲品了,就好像那个神秘的老人说的:”也许我还在你的梦境中……”我们重新看一下前面的8个疑点:1.只有军方才可以很容易指挥一个小队,也只有军方在一个小队失踪了2天却不必发布追踪命令,更加只有军方才敢把军人作为实验老鼠。

2.军方制造了一系列事故假象,把这个小队的其他成员统统干掉,但是需要一个发言人,于是留下了denzel,还颁发了奖章,这样denzel关于雷蒙的一些赞誉就会更好的被公众接受。

3.雷蒙是军方和满洲国际共同制定的人选,在大量资金和强大的政治压力下,才能神奇的成为竞选人物。

4. 雷蒙的母亲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把建立一个完美的政府当作了全部,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儿子,可是她的父亲和丈夫都去世的太早,于是她只有借助满洲国际的资金,当然,军方一直就是政府的幕后支持者,所以她非常了解军方的实力,而当军方提出这么一个设想后,她终于把自己的儿子给送上前线,开始这么一个庞大的计划。

而事实上,她并不愿意和军方同流合污,也不满意满洲国际的嚣张跋扈,她其实才是军方和满洲国际的棋子,可以用的就用,不能用了,也就要放弃的。

5.军方策划的这个计划,自然不能被小人物给破坏了,于是,早早的就安插下了眼线。

6. 参议员已经提出了非常宽容的条件了,只是要雷蒙退出竞选并自首。

雷蒙的母亲深深知道,雷蒙不过是实验品之一,军方完全有能力再制造一个出来,不过这样她的理想就完全破灭了,于是,她不能求助于满洲国际,也不能让军方知道,只有一个方法了,就是让雷蒙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而这次的结果,不光让军方对这对母子彻底放弃,也让这位母亲罕有的表现出了一丝人性。

电影中,母亲亲吻儿子的时候,目光突然变得很异样,很多人都以为大概是乱伦,其实,这个时候母亲已经发现自己做错了,她不愿意再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她已经在自己的理想和儿子的幸福上动摇了。

7.rosie作为军方代表,自然威信要高于满洲国际的人,所以雷蒙的保镖不敢干预rosie的一些安排。

其实这里还可以说一点,就是只有军方才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副总统的住处建造一个手术室。

rosie 可能表面上还是FBI的人,但是FBI不是CIA,权力分配上依然还属于国内,于是军方要控制FBI还是可以办到的。

那么rosie的出面,也就意味着军方和满洲国际的分裂,因为满洲国际无法摆布雷蒙的母亲,而军方也需要找一个台阶下。

电影中一直有关于满洲国际的报道,绝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所以,军方这个时候还不把满洲国际摆脱掉,就不够聪明了。

8.在电影的最高潮,就是雷蒙走上演讲台的时候,表面上,雷蒙竟然是良心发现了,终于摆脱了大脑芯片的控制,还决定了和自己的母亲一同自杀。

不过,仔细考虑一下,作为这些被植入芯片的人来说,良心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少,更何况雷蒙还一直在军方的控制下,没有理由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而且,当在洗手间内和denzel最后一次见面,他说了一句:”我以为你会更加聪明。

”然后就接到了mother的电话,并由此让denzel同样接受了命令。

那么连denzel这样理性更强的人都无法反抗,雷蒙却可以做到吗?

呵呵,我可不这么认为,而且,门口还有一个军方代表rosie,哦,看来洗手间的会面根本就是军方的安排。

我们来看看军方安排了什么。

首先,军方已经绝对放弃雷蒙和满洲国际,第一就必须杀人灭口,雷蒙是一个公众人物,但也是一个实验品,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的,而真正知道真相的是他的母亲,所以这次暗杀的真正对象其实是雷蒙的母亲。

在洗手间内,雷蒙和 denzel同样接受了命令,denzel的命令就是朝制定的地方开枪,而不是朝制定的人开枪,所以他一上来就瞄准的是演讲台上的第一位置,而不是暗杀的对象。

而雷蒙接受的命令是想法让他和母亲同时处在那个位置上,只有这样才可以一枪两命。

这样的命令当然不能让雷蒙的母亲知道,所以rosie才会拦住保镖进入,而作为雷蒙的母亲而言,看到儿子的奇怪做法,还以为真的摆脱了满洲国际,却不知道连满洲国际都被军方出卖了。

当暗杀成功后,军方立刻把所有目标指向了满洲国际,一下把所有知情的统统干掉了。

这么一分析,不禁想到了62年的同名电影的命运,因为当时也有暗示军方是幕后黑手,而没有多久肯尼迪就找到了暗杀,于是这个片子被禁演了20年才得以和观众见面的,不知道2004版的这个片子播映,是不是不要多久布什就会被干掉??

呵呵,当然不会,布什整个就是军方的发言人,军方要生存,就必须要有战争,布什要的就是战争。

不过这个文章可能会让很多对完美结局满意的朋友会很不满意了,因为,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阴暗,唯一的一点梦想都会破灭,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可以拿出来说明我的论点:影片最后,denzel回到了那个岛上,所有的一切都在阳光明媚下,就和他们接受催眠时候的光线是一样的,而鸟瞰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沙包而已,根本谈不上小岛,一个涨潮就会彻底淹没掉,难道说有人会把一个研究所放在这么一个地方???

denzel最后把照片放到了海水中,照片上除了他外,全部都死去了,而他自己和死去了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他只能永远活在自己的梦境中,而现实,他一直被催眠,做着无法推测的事情。

 5 ) 从阴谋论说起

阴谋论是否真实存在?

每个探讨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像问自己昨天夜里做的梦是否是真实的发生过。

相信阴谋论,就像是身处梦境而不自知。

对于神秘和超自然事件的痴迷与热衷,我想是许多男孩的童年记忆。

UFO,外星人,玛雅文明.....只要接触到这些神奇的知识,就像是着了迷一样。

那时候,我们总是相信美国政府一定是隐瞒了外星人的消息。

洋洋九季的美剧《X档案》在给无数人童年阴影的同时,也给他们坚定那个阴谋论的存在。

就像是剧中的台词说的那样:“i want to believe!"。

对于真相的追求,从未如此强烈!

同样,我在童年也是这样一个神秘事件爱好者。

我总是走在街上的时候,无聊的抬头看天。

希望在一片什么都没有的天空里寻找那个我所想要的不明飞行物。

脱离真实的存在,对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我很庆幸我是由那样一个爱想象的童年成长而来的人。

除了上面说的美剧《X档案》,当然还有其他类似于《飞碟探索》和《奥秘》这样的书刊影视伴随着我的成长。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它们都是教科书还有意义的东西。

他们教会了我要对于世界好奇,每一扇窗户都要打开看看才行。

这比老师教你如何循规蹈矩的学习死板的知识要更加有益。

我学会思考未曾解开的谜团,也让我去怀疑看似正常的一切。

电影《满洲候选人》就给我这样的启发。

初看《满洲候选人》应该是在我初三的时候。

记得在电影频道播映的时候,不是以直译而还是以《谍影迷魂》的译名。

15岁的孩子看这部电影,多少还是有些从科幻片的角度去代入进去的。

因为影片中控制人心的技术能力多少在我当时看来有些超脱现实。

但现在想想,催眠也一样可以做到控制人心。

而从脑细胞上改造人的大脑来受外界控制,在现在科技能力来看很难说是做不到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掌握世界顶尖科技的美国军方,有多少技术超出当今人类的想象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以真实性来看要求电影在科技方面做到完全细节上的真实,是非常苛刻的。

所有都是真实的,那么戏剧性又何从展开呢?

真实性和戏剧性在一部电影中存在的意义,在大多数时候看来是两个极端矛盾的方向。

我觉得,评判一个好的电影,首先不能一统而论的标准去评价。

因为科幻片就应该和普通的剧情片在真实性上应该有更多的自由的发挥。

你不能说《太空漫游2001》因为不够真实(不管是以影片拍摄年代,和2001年人类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到达影片所展示的高度),就算剧情如太空歌剧,依然不能称为影史经典吧?

当然,这要看个人好恶的标准,你很难要求一个批判《变形金刚》不够真实而不从剧情角度去批判的人,让他接受一套完全不一样的标准。

那问题是评价《满洲候选人》电影的真实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是以科幻片还是以剧情片的标准衡量呢?

之所以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豆瓣上有许多网友吐槽这部电影不够真实。

看到这些评论,我觉得略失公允。

评价《满洲候选人》的真实性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评价。

我想应该搞清楚它是不是一部科幻片。

我们先来看看wikipedia上的解释:科幻电影是电影的一类,采用科幻作为题材。

确切来说,科幻电影是以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叙事的电影。

科幻电影所采用的科学理论并不一定被主流科学界接受,例如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等。

首先,科幻电影是建立在科学的幻想性情景或假设的。

影片中所采用的控制人心的科学技术到今天,我想也并没有实现。

虽然现在的所谓的催眠术能够做到短时间内控制人心,但远不是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么具有技术性突破,能够从脑细胞层面上改造人的大脑来删除记忆和控制人心(电影中,这个技术也不是完美的。

接受过大脑手术的士兵会做梦回忆到真实场景,这就为主人公denzal提供了追求真相的动机,故事也才能发生)。

就算实现了,甚至也不会公布的。

因为这样的技术只会被美国政府或者军方才能研发和利用。

当然,他们也不会干什么好事。

影片正是由军方掌握这样一个可怕的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者存在,但我们不知道)的技术来制造一起阴谋为基础而展开的故事。

所以,对影片的合理性的推测是必须考虑到它的假设基础的。

那就是那个技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所以,《满洲候选人》是一部有着悬疑甚至惊悚情节的剧情片。

但推测影片的真实性的时候,你应该把它列为科幻片。

其实这样的科幻片为什么很难让人认为它是一部科幻片,在于它没有普通科幻片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标志或者标准存在。

没有《人工智能》里的机器人,也没有《ET》里的外星人,没有《星球大战》里的飞船,也没有《回到未来》里的穿越......甚至没有《猩球崛起》里的那只猩猩。

看惯了这些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观众,自然会接受把好莱坞给出来的那些标志,作为判断一部科幻片的标准。

习惯的东西,符合有着惯性思维大众的口味。

所以科幻电影只会越来越多的出现这些。

直到一天出现《满洲候选人》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他们会因为电影里的军方居然不是和外星人研发出的邪恶科技,自然很难将其列为科幻片。

所以,这一切在我看来把它列为科幻电影的话,也只能列为非主流的科幻电影。

虽然《满洲候选人》是一部非主流的科幻电影,但是从剧情片的角度我更愿意将其作为悬疑电影来看待。

因为作为悬疑电影,它无疑是更成功的。

悬疑电影总会给出一个或者几个谜团,而这个解开这个谜团成为故事的其中或者主要的核心。

《满洲候选人》里的悬疑谜团是主要的故事核心,当然是一部悬疑电影。

而一部悬疑电影好还是不好,我们该如何评价呢?

我想在于把这个谜团包装好,但揭开谜团的过程是惊悚的,最后的谜底让人是信服的。

影片中其实主要有两个谜团,电影开始的时候是那次作战任务的描述,当然最关键的是不是由雷蒙引导的营救行动,剧情是没有展现的,这构成半部电影的主要悬疑。

直到denzal在主动找到雷蒙并在他后背咬出那个身份识别设置的时候,以及直到完全展现denzel梦中情节后,谜团基本上算是解开了。

影片的第二个疑团是denzal和FBI是否能成功的破坏军方的阴谋。

这两个谜团的设计与揭开都是极具有趣和巧妙的。

电影平稳的叙事节奏,无疑又给电影增加了故事的魅力。

每个人物的设置也是颇有意味的,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存在。

比如一些看似配角的角色,也许不经思考甚至不能理解到导演的用意。

比如那个神秘老者和FBI女卧底,也许那个神秘老者很多人都会想到是军方的人,但其实FBI女卧底也是军方的卧底。

女卧底rosie并不代表美国政府摧毁军方阴谋的正义角色。

她看似正义,但不是。

她也是观众是否看懂剧情的关键人物。

其实军方已经察觉满洲集团的技术并没有达到完美的控制人心的地步,所以在阴谋没有完全败露的时候,想直接放弃这个计划而直接将满洲集团脱下水,替挡军方的罪责。

顺便也将雷蒙这个傀儡和他的政治家族摧毁。

而rosie就是军方派到denzel身边监视他的卧底,在他身边默默的监视他,甚至是帮助他寻求真相。

这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比如denzel在接受老者的电疗昏迷之后醒来,直接来到了rosie的身边。

而rosie的第一句话是”do you go blank on me again?"这和在秘密实验室邪恶科学家对雷蒙说的"do you remember me?"是几乎一样的。

可以推测rosie是孰知这一切的人。

因为她就是军方的卧底。

谈到这些,不得不说《满洲候选人》作为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和《X档案》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在讲一个和美国政府相关的阴谋论。

不同的是,《X档案》在政治讽刺的力度上面几乎没有攻击性的,最多也只是说说政府的信息不公开透明。

观众在看这部美剧的时候,也只是被每集的怪物奇事所吸引,至于美国政府是不是真有什么外星人尸体这件事也只能乐呵乐呵。

因为大多数理性的人还是相信科幻的事情和现实的关系,有时很近,但大多数时候很远。

我们不能用自己都半信不信甚至拿来乐呵乐呵的事情,来攻击美帝的邪恶政权吧。

当然,这也不是《X档案》用意所在。

可是《满洲候选人》的用意是明显的。

在这个阴谋论甚嚣尘上的时代,我想大多数人都可能去相信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共济会的阴谋。

因为太远了,其实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反而会去相信。

但是真正阴谋论电影出来的时候,也许大多数人还是相信电影里的阴谋论还是电影里的吧。

这不得不说《满洲候选人》翻拍自一部老版电影了。

其实原著是一本小说,故事地点是在朝鲜战场,而人物其实是在满洲里被洗的脑,最后成为受苏联控制的政治杀手。

1962年电影上映,第二年肯尼迪遇刺。

如果论政治讽刺的电影,大多数都是以已经发生的事而言。

但提前预言并讽刺,这真的是挺罕见的。

所以本片在1963年后十年都没有放映。

但2004 年翻拍版和原著相比,做出许多改编。

其中最重大的改编,是将反派由冷战时期的苏联阵营换成了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军方。

这当然也是应时代的需要,可也多少改变了作品的主题。

主要是在政治讽刺上面,不再是对冷战的敌对阵营,如何千方百计迫害西方自由世界的邪恶描述,而转为对于美国政治权力受军方和政治集团相互勾结来操控玩弄,老百姓不能当家做主的深刻控诉。

这也是影片上映的时代正是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加大政府控制措施的时候。

电影想表述什么,自然非常清楚了。

虽然这个故事天方夜谭,但所有的寓言都是有现实投射的。

军方借反恐想扩大战争,军火公司也想借扩大战争来多卖武器,政治家族谋求在总统大选中上位,于是勾结在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控制人心策划一件阴谋,推选出傀儡一样的总统候选人。

这样的政治寓言是极端黑暗的,人类对于权力的控制从未达到如此可怕的地步,那就是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控制着一切。

正如我在开始所说的,当你相信阴谋论的时候,那你一定是在梦中。

但当你不相信相信阴谋论的时候,棱镜门已经发生了。

对于他们,你什么都不知道;而对于你,他们什么都知道。

此刻,你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在梦中。

I want to believe!

 6 ) 结局

那个总统想和他母亲同归于尽,所以把手机交给那个男的,让他受到催眠暗杀自己旁边那个人,然后故意抱着他母亲走到星星位置跟他母亲同归于尽。

我猜八成洗澡的时候母女发生了些很恶心的事情。。。

所以母亲以为赢得了儿子的心但实际上把儿子逼上不归路将计就计一死百了。

看洗澡是他母亲说的话,八成他爸也是被他娘亲手弄死的。。。

顺便说句母亲中枪时旁边那个跳舞妹子很萌哦

 7 ) 满洲候选人|梅姨的失策

故事虽然有点老,但是大咖云集。

神鹰在里头也就是露了个脸,就领了便当。

当年的那场战争,可是老美给全世界上的全新的一课。

连老萨也没想到,自己那么的不经打。

不过,这个不是故事的重点,故事只是利用这场战争做个铺垫。

一转眼,丹泽尔华盛顿已经在各地巡演。

当年的那场战争,他的小队“有幸”参与,但中间插播了一次“神秘的失踪”,不过,小队最终安全归来,都得益于小队里头的一位中士。

如今,这位中士已经是副总统的热门候选人。

丹泽尔华盛顿的“巡演”,从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士的竞选“摇旗呐喊”。

按照老外的尿性,这样的事情里头,必然是有猫腻的。

很快,丹泽尔华盛顿的巡演,就遇到了自己当年小队的队员。

这位队员语焉不详的透露出当年小队的失踪没那么简单。

作为早就感觉有点不正常的丹泽尔华盛顿,自然就展开了调查。

故事的发展,有点“曲折”。

在老美的价值体系里头,尤里绝对是邪恶的代言人,但这次老美也玩了一次精神控制。

始作俑者,竟然还有梅姨的份儿。

话说梅姨实在是太急了,在故事里头,梅姨的动机就是想着往上爬,但奈何自己的性别,注定爬不到高杆。

其实,等一等,还是能等到的。

等到《不要抬头》,还是可以圆梦的,何必呢。

故事里头的另一位大咖,强沃特也是多年的政治高手,但最后处理问题的时候,略显幼稚。

这种失误,对于政治高手而言,绝对是致命的。

强沃特也不是第一次掉河里了,但这一次就没有《碟中谍》里头的“好运”,一点翻盘的机会没有。

故事的最后,还是看看老美的“移花接木”大法,这个厉害了,即便是到了当下,想要做到修改视频文件做到无缝衔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当年的老美,就凭借一台破电脑,点点鼠标就完成了,看来FBI确实掌握了好多黑科技。

 8 ) 傀儡?

丹泽尔华盛顿为什么能成为影帝,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确实配得上奥斯卡小金人了,不过他倒不是我想要主要说的对象。

这又是一部容易让人因名字而误会的电影,本以为是一个无聊的政治类型电影,无非是讲美国政治黑暗的那些东西,不过我好像又错了......虽然电影确实是说了这方面的话题,选举的被操纵等等,但是我注意的却是另外的东西,两个完全被操纵的傀儡的斗争。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主人公本(华盛顿),而是肖。

肖是一个让我很感动的人,从他和本的对话,从他临死前的坚定和微笑,我真的很感动。

就像本说的,头脑也许被操纵了,但是某些东西,某些深深埋在心底的东西是永远无法被操纵的,而那里才能找到自己,而肖选择了死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是无法操纵的。

肖说他不配那块奖牌,但是我觉得到了最后他的死使那块奖牌已经配不上他了。

反观自己,我们没有被植入这种那种的高科技的芯片而被控制,但我就能说自己不是傀儡吗,自己不被控制吗?

而我又有勇气去打破这种控制吗?

http://momoran80.spaces.live.com/blog/cns!82DB55E8F0D514E6!3958.entry

 9 ) 迷乱的神经

wars are fought one battle at a time. battles, you win one bullet at a time. 战争是一场场战役打下来的。

战役是一颗颗子弹赢下来的。

乔纳森·戴米的软科幻+政治战争翻拍作品。

在双重记忆里迷走,节奏是硬伤。

丹泽尔·华盛顿不用说了,演技扛扛滴,对飙的列维和梅姨,一点也不逊色。

可是除了出众的演员,剧本庸沓、结局平淡,尤其ROISE这个角色,总感觉不是FBI这么简单。

有点搞脑子,有点悲凉。

说幕后黑手是军方的,论据在哪里?

 10 ) 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母亲的爱

很喜欢梅瑞尔·斯特立普的表演,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到她对于家族的自豪和希望摘到最高荣誉的渴望。

一个母亲应该如何爱自己的儿子?

一个强硬的女性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

想想还是挺恐怖的,一个野心家要实现的自己的野心,通过洗脑,植入芯片,完全操控自己的儿子,一具行尸走肉。

但她居然还那么满足,认为只是一点小的零件的改变。

的确是个利欲熏心,视生命如草芥的人。

她爱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的渴望就是儿子的渴望,一心要把儿子推上最高权力的巅峰。

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肖需要的。

肖喜欢的女孩不符合母亲的需要,被拆散,儿子叛逆出逃去参军,母亲意识到儿子的确不好控制,所以就密谋做局,安排了一切。

当影片快结尾的时候,她的母亲催眠控制的肖,我的心都冷了。

原来只是以为被秘密公司设计的,全来她的母亲居然是主谋。

一个野心勃勃、利欲熏心的母亲的爱,是那么不可拒绝,那么残忍,控制、压制、强迫……让我喘不过气来。

《满洲候选人》短评

大牌演员,但是导演功力不行,情节混乱,其实故事是挺好的,可惜了。是我脑袋不行?斯特里普演的像迷恋儿子。

6分钟前
  • 阳春白雪
  • 较差

线索:满洲洗脑科技.策划政客(品质)>代理教授>受操纵者>获得权力>维护执行利益.代价:平民士兵过程工具.神经错乱行为语言划一如同机器.脑芯片殖入.洗脑场所,视觉思想语言重复灌输.恐怖.质疑反视为非正常.暗示电视政治集会同为洗脑工具.海湾战争.假象可借传媒操纵欺骗而成效果.关键:未来或现实中已在施行?

11分钟前
  • Brutus
  • 推荐

事实证明,一个女人,一旦她有钱有势,有野心,再加上一点点的心理变态,好的,她已经有了毁灭世界的全部条件了 。。。

12分钟前
  • 天狼星
  • 推荐

费力去讲一个漏洞百出的荒诞故事,浪费卡司

14分钟前
  • 电影白吃
  • 较差

对于回忆的穿插恰到好处。

17分钟前
  • Out Man
  • 推荐

電視正在播,看劇情簡介感覺有點眼熟,不知道我有沒有看過,還是因為跟Lie to Me S2 E14有點像的緣故,正在看這電影。|看完了,不是我以為的那部,我以為的那部好像是阿富汗戰爭的士兵,但忘了片名。看得有點不專心,不知道為什麼要洗腦雷蒙蕭殺自己同袍兄弟?他長得像C羅讓我一直出戲。

18分钟前
  • 星夜桐影_TV5XQ
  • 还行

战争是一场场战役打下来的。战役是一颗颗子弹赢下来的。乔纳森·戴米的软科幻+政治战争翻拍作品。在双重记忆里迷走,节奏是硬伤。丹泽尔·华盛顿不用说了,演技扛扛滴,对飙的列维和梅姨,一点也不逊色。可是除了出众的演员,剧本庸沓、结局平淡,尤其ROISE这个角色,总感觉不是FBI这么简单。

21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本来是部很好的政治题材的电影硬生生翻拍成了超级科幻惊悚片

23分钟前
  • t.
  • 还行

创意不错!

25分钟前
  • Knight
  • 推荐

鬼畜氛围营造的不错。。

26分钟前
  • ab
  • 较差

开始还一般,越来越没趣,最后的结局也很没意思,逻辑漏洞太多脑补不能。

30分钟前
  • 艾兰
  • 较差

怎么Denzel在04年还像英勇大兵,09年就一脸下岗大叔样儿了...我还以为这电影得90年代拍的呢...

32分钟前
  • Mingo
  • 较差

好混乱 阴谋论不太靠谱啊

36分钟前
  • Moriarty
  • 较差

比62年版差~~几个演员还行

38分钟前
  • 李卜克内西
  • 还行

总体感觉不错。就是结尾感觉很仓促。

42分钟前
  • 奇想·民工道长
  • 推荐

张力不错,戴米是个好导演~梅姑的气场不是流的!

46分钟前
  • Aboo
  • 推荐

因为看了《洗脑术》,所以看看这部片。

47分钟前
  • 飞行鱼
  • 推荐

很有意思,但不那么精彩,有漏洞的科幻和不怎么悬疑的悬疑片,不激烈,七分。

49分钟前
  • 风雪夜归
  • 推荐

52分钟前
  • 我那擦过你皮鞋
  • 很差

以前看过一次,都没注意讲的啥,这第二次认真看,这他么是恐怖片啊 太恐怖了!!!

56分钟前
  • 孔雀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