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也是写80后的无奈。
不同于老男孩是为怀念迈克杰克逊,玩大的侧重与写游戏方面。
97拳皇。
是每个我们这个时代小孩都玩过的游戏。
我小时候虽然没有偷家里的钱去游戏厅打游戏。
但是小时候爸爸有带我去游戏厅玩。
当时觉得那个地方特别神奇,后来长大后,自己去现在很多的电子游戏厅,在也找不到那种新奇感,每个机位的游戏玩过后也无法找到童年对于游戏的感情。
也就再也不去那种地方了。
还有是初中的时候,我和同学偷偷进网吧,才只会用QQ,而且没什么好友的,里面的游戏都不会玩,那阵子特别流行劲舞团。
我第一次接触游戏是家里买的小霸王。
用卡插得游戏,玩过玛丽,坦克,魂斗罗,马戏团,雷电等。
后来有了电脑玩第一款RPG仙剑奇侠传,全家都投入进李逍遥的故事中,后来有了电视剧。
仙剑系列是我一直都追的。
现在虽然画面多么多么好,引擎多么高档,但始终在我心里,仙剑1是最经典的,也许是那参杂了我的童年。
前几天,寝室的同学突然说想打最经典版的玛丽,我们到处在网上找,才发现很难找到,玛丽出了很多系列,我们很难找到最经典的那款了。
我倒是找到了马戏团,玩了下。
很怀念呀。
总之那是的快乐很单纯很简单。
现在我们每天面临的压力,以及无奈,真的很疲惫。
我想说如何才能留住快乐,心底里不会随着时间而行的最简单的快乐,如何留住。
玩大的 片尾墩子和眼镜共同做97的机子,完成小时候的一决。
他们是真的快乐。
这部电影的业余水准是无需多言的,业余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最起码要讲述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
《玩大的》前面部分的确属于有趣或好看的故事范畴,你也能从影像中感受到导演和主创想要使其成为一部至少能引起怀旧感的电影的努力。
儿时的街机店、FC机加上被小混混劫、喜爱上身边的女孩儿……这些都是俗套但百试不爽的80后题材怀旧法宝。
但在这些法宝被用光用尽了之后,轮到导演自己动手动脑来做80后长大的故事时,整部电影便开始了金头烂尾的大喘气。
前面所做的铺垫到后来直接变成了软绵绵的一个屁,这个屁还连臭味儿都没有。
因为对80后现状的刻画失误,电影的结尾变得生硬、牵强、粗糙。
就算作为一部商业宣传片,《玩大的》依旧是失败的宣传片——导演驾轻就熟的搞了一场回忆,却自己都陷入回忆中无法掌控好现实。
你猜得到开头也猜得到结尾的电影,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被作为反例来为后人参考。
电影中的“眼镜儿”长大后留着光头的样子,很像青年作家小饭。
2011年6月10日
《玩大的》我喜欢墩子也喜欢眼睛,端子刮卡的时候我也想哭,摩托车被偷走妞子给买的新皮鞋在柔弱的灯光下泛着黝黑的贼光。
而生活却是满目疮痍。
小时候那个憨憨的墩子,小时候那个志愿长大后当个木匠的墩子,长大之后生活生活显得太过赤裸裸了,一点都不可爱。
故事里没有没有高潮,在最平淡处戛然而止。
我在期待下一个精彩到来时,他却结束了。
有些意犹未尽,我想眼睛应该和妞子有些什么吧,那个lina也应该给眼睛有所交代吧。
因为这是电影,我总是希望能够更美好点。
或许,影片展示的才是最接近真实的。
生活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的高潮和波澜。
生活平淡如水,压迫入兽。
在如水的平淡中渴望找到一丝丝光亮,那光亮或许是一起玩大的……生活还在继续。
墩子和眼睛幸运的找到了光,然而更多的墩子和眼睛正在等候,等候那束光……
平常看电影时,我们都习惯于太多的指责。。
参与其中,才发现其实这些事真是不容易,很多镜头往往都反复拍了整整一天甚至几天,在片片中很多只有半秒而过,也是一个很巧的机会,参与了滁州外景的拍摄过程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其实严格说,这部片片是一帮老男人(女人?
)追忆一下青春的过程,玩个小片片,算不上一部真正的电影。
由衷感谢一个本地的哥们,寒冷的早晨请假骑车十来KM过来客串角色,在环城路上冻了一上午,到最后那天所有镜头因为影片“河蟹”需要被制片人全部砍掉(仅在预告片中出现了半秒),最后只能在字幕中表示感谢。
元旦前后在滁州取得外景,元旦的“千年级寒”又赶上下雨雪,直到零下十度,真是冻的够呛。
剧中没有一个专业演员,更谈不上配套的工作人员,所有的事务都是亲力亲为,每个人都在做所有的事情,你们看到的剧中人物中其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上了,没有任何报酬,每天吃最便宜的盒饭,只因为喜欢。
,往往全部都上人还不够的就再临时找人客串。
资金紧张的可怜,只有几万块,有限的资金还要优先购买摄影等各种器材(比如全程大部镜头都是用无敌兔拍的),时间很紧,那些哥们都是工作请假,扔下老婆,赶到滁州。
短短14天剧组中所有工作人员依次病倒,有得甚至两到三轮倒下,片片前面校服时代的镜头有很多都是“演员”们这边从医院拨了吊针那边赶到拍摄地补镜头,再脱了棉袄换上单衣瑟瑟发抖中“强颜欢笑”……其实 他们很有才,他们做事的态度让我有太多太多感动……。
关于BUG,大家其实很尽力了,剧组所有人都用尽各种办法去寻找那些道具,去尽量制造那些已经不存在的场景,但很多实在无力做到了,只有就地取材,后期也不好处理,比如电动车、衣服、空调,路上的车,科学发展观的条幅等,……他们已尽到最大的努力。
比如片中的红薯摊是编剧早早和磊磊满大街找了一整整上午然后搬了四站路才搬到拍摄地,“混混大佬”手上的婚戒也是一个大BUG。
拍摄时都看到了。
这个我有发言权,嘿嘿。
那天正在下雪,当时手冻得实在太肿,当时想了很多方法都摘不下来,只好将就把婚戒转了个方向,让细圈圈冲外将就一下了。。。
后来自嘲:为爱情牺牲艺术最后,感谢那些哥们,感谢能有机会参与那些日子,。。。。
存了点私心,打了五星,不为片子有多好,只为他们的辛苦与坚持
前几天,我很意外地看到了一部并不出名的片子《玩大的》。
这是部短片,只有41分钟。
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是巨人网游公司的工作人员。
说白了这就是他们单位业余集体玩票的作品,幸好植入广告虽然有但不是很多。
我看豆瓣上有人对这部电影的一个评价:“一般化,这种电影卖的就是共鸣。
”后半句,我还挺同意的。
多年以来,我一直自认为是个泪腺不发达的人,看电影几乎从来没哭过,然而这部片子的后三分之二我一直在哭。
那是一种十分清澈的悲伤。
从这一点上说,这部以回忆和共鸣为特色的片子成功了。
多年以来,在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
那是在一座沿江的小城。
水泥的道偶尔会扬些轻微的尘土,路边没有什么高楼大厦,那里的建筑已经不新了,没有什么装饰。
早上,市场里会有卖早餐的摊子,蒸汽从摊子里散出来。
上班的人,骑着自行车,神色匆匆,又不那么匆匆。
市场喧哗,又不那么喧哗。
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火车站,火车站的建筑已经生满锈了。
在那里会有一个人戴着眼镜穿着校服系着围巾文文静静很漂亮的姑娘和一个傻呵呵却很好很实在的哥们。
我们沿着火车道走啊走,我们还会爬到高高的地方去,对,就是那个生满锈的地方。
背后是不需要很蓝的天空,甚至是灰蒙蒙的飘着些烟气,还有云彩、霞光。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总会想着这样的画面。
我的家乡的确是个小城,不过不沿江,也没有火车道,我上的所有学校都不用天天穿过校服,我似乎也不记得喜欢过某个戴着眼镜穿着校服系着围巾文文静静很漂亮的姑娘。
但是当这一幕在电影里出现时,我觉得我并不是在看别人拍的东西,只是我头脑中那些原本很模糊很模糊的画面变得清晰了起来,那原本就是我的,只是今天有人把它们拼了起来,然后还给了我。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偷走的。
这莫非就是童年的感觉吗?
我没怎么玩过红白机,双截龙、拳皇97只是听说过而已,游戏厅里的五虎将一共也没玩过几会。
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给八零后们怀旧。
我是91年的。
小学三年级前的娱乐方式以看动画片为主,三年级后就宅着玩电脑上的RPG了,没有一伙人一起在游戏厅挥霍青春的回忆。
但是,总有些相似的东西。
比如很好很实在的哥们。
我小时候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
当时我们家住在批发市场那里。
他家在批发市场做生意。
每天我们上学放学都在一起。
那时候的上学放学路上,各种聊天,各种动画片,各种卡片,各种现实中的游戏,各种电脑中游戏。
甚至,在我小学中高年纪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集团,大约六七个人左右。
平日里上学放学路上讨论的都是游戏,每到假期,大家的日程就是早上开始到我家玩游戏,玩到晚上,然后各回各家,第二天接着来。
那段日子是我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总归要结束。
我们曾傻呵呵地以为,小学毕业之后就要和同学们“永别了”。
六年级那年的六一节,我们班举办完文艺晚会之后。
我们四个男生,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哭。
当我们进入初中时才发现,我们班大部分人都进入了同一所初中,一个班就好几个老同学,白悲痛了。
不过,我倒是的确和我小时候最好的这位朋友“永别了”。
他老家是同和镇乡下的,父母来城里做生意,后来他家搬回去了。
他在同和上中学。
上初中后,他又到我们家看了我几次。
后来我转学了,再后来我又搬家了,七八年来我们再也见过,而一点消息也没有。
我尝试过再找他,但是,我是他最好的朋友都联系不上他,其他同学就更联系不上了。
我曾托来自同和中学的高中同学打听过,也没有消息。
这个我生命中有六年里最好的朋友,就这么不带一点痕迹地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不过,即使我找到了他,我们还能找到当年的那种感觉吗?
小时候,我们两个曾经聊过“理想”这个牛逼的话题。
我忘了自己当时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他的答案我记得非常清楚,他说他长大了想当一个杀手。
这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所有理想里,我觉得最靠谱的一个。
如果我们再见,我们又会聊什么呢?
我不知道。
童年的游戏,似乎不像当年那么重要了。
我们可能会聊一些看上去更重要的问题。
他还在上学吗?
还是已经工作了?
如果工作了,像他这样一个人会做什么呢?
他是否已经结婚了呢?
如果结婚了,他又会找一个怎样的姑娘?
这些,我都非常想知道。
只是,知道了能又怎样呢?
生活早已沿着不同的轨迹走了很远。
正如《玩大的》里的两位朋友,他们的生活也早已走向了两条不同的轨迹,墩子的生活是陪着笑脸卖游戏盘,一张一张地刮点卡;眼睛的生活是在酒桌上点头哈腰,醉生梦死,这个协议那个合同。
他们知道自己对于生活不能怎样。
不过他们到底还是可以做点什么的,他们延续十年前的约定,再打了一盘拳皇97。
所以,当牛逼哄哄的杀手们、漫画家门、比尔盖茨们有一天发现自己要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宏伟的概念而是一个个琐碎的事实时,他们发现,童年就这么死了,不可以再见,只可以纪念,游戏未变,而玩家已变。
其实,我从不觉得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如有人这么认为,我会嫉妒的。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一直是班上迟到最多的,写字最难看的,作业交得最少写得最烂的,我小时候性子特直,经常跟同学打架。
总之,我的童年时代混乱不堪。
但是,那个时候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会有远大的前程,幸福的未来。
我也不知道我的这种一厢情愿的希望是怎么来的,或许大家在年轻的时候,都会以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未来变得比现在更美好,那种力量可能是圣斗士的小宇宙,也可能是先烈们的浴血奋战,也可能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然而,我忽然意识到,那种使未来变得比现在更美好的力量,不是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而是所谓的主角光环。
毕竟,在内心深处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故事的主角。
我们大概曾经是李逍遥、江小鱼、独孤剑、樱木花道、工藤新一之类的牛逼人物。
只不过,在这个RPG里,开始我们都觉得自己会是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后来绝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是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
此时,我更加想念已经离开自己的那些朋友们。
虽恐难以再相见,仍感谢你们和我一起角色扮演,那些再也回不来的游戏。
原文发表于:奥德赛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33998/奥德赛人人小站:http://zhan.renren.com/ahdyssey奥德赛新浪微博:http://weibo.com/ahdyssey奥德赛主笔:孙威作为70、80后的一代人,他们所共同经历的是曾在玩耍中度过的童年与已经长大的今天。
学习好、表现乖在这代人的成长中是衡量的一个标杆。
玩耍对于他们来说不属于被家长老师认同的行为,却是他们寄托童年的方式。
《玩大的》(以下简称《玩》)这部微电影把这代人的共鸣锁在了影片中。
正如大多数这代人自己的故事一样,影片的叙事简单而平凡。
墩子与眼镜两个小伙伴自小相识,一起经历了红白机、街机的时代。
在相约对决“拳皇97”的那天,眼镜却因为搬家不辞而别,留下了苦苦等待的墩子与眼镜暗恋的墩子的妹妹——妞儿。
时光飞逝,眼镜经历了女友的背叛与继承家业的妥协,过着富裕但并不快乐的生活。
墩子辛苦经营着电玩店,好不容易获得一次为游戏解说上镜的机会,却发现自己被骗、成了枪手,人也更加沉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人再次相聚,在迟到的那局“拳皇97”对决中,两人找回了童年的快乐。
镜头下所描写的场景真实、直白,就是人们走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景色。
拥挤的小巷笼罩在路边早餐的蒸气中,阳光在冬日懒洋洋的洒下来,透过马路上扬起的灰尘。
看上去略微有些脏的画面将一代人在泥尘中玩耍的回忆唤醒。
而无论是应酬醉酒后摇晃的镜头,还是在夜幕降临下、人物心情低落时画面的渐暗,又将那代人拉回到现在的生活中。
这些镜头让原本贴近生活的故事更加鲜活真实。
那代人所经历的用分数换游戏机,用书本挡住掌机在课上玩游戏,长大后面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都在《玩》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玩》这部电影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玩”出来的童年,更是长“大”的今天。
成长的经历在短短40多分钟里呈现,也暗示着从少年到壮年的转换只需一个不经意的瞬间。
让人感动而遗憾的一瞬,停留在墩子与眼镜再次相逢的时刻。
那一刻,老友久别重逢的激动在紧紧的拥抱与颤抖的语气里喷薄而出。
但是这样的重逢让身处现实的人们觉得并不真实,世界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无论怎样,遗憾总是存在,错过的人可能再也无法见面。
承载回忆的,或许只剩下泛黄的照片和游戏卡带之类的物件。
能在一个城市里再次见面,这样美好的结局让人羡慕,也让人遗憾自己的经历。
《玩》中也有关于初恋的描写,但对于恋情的描述,更多是因为初恋与那段玩耍的日子共同的特点:纯粹,简单,留给他们最深刻的记忆与激动地的回味。
值得留意的是,《玩》的演职人员都是清一色的游戏公司的员工。
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演员,却依靠着自己对于玩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一代游戏人对于玩的态度。
正是童年的那些玩具和游戏,让曾经持有各种理想的少年少女们把自己的理想锁定在了游戏上。
也正是他们的演出让这代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怀念起在玩中的成长。
无论玩什么,游戏机也好,跳皮筋、扔沙包也好,这样的玩耍让这代人成为一代“会玩”的人。
让人不禁唏嘘的是,时代的进步让人们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等等让现在的孩子们似乎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现在的孩子似乎不再像那代人一样“会玩”。
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八位机,什么是赤色要塞,什么是沙丘,什么是红色警戒,什么是贴烧饼,什么是隔房子。
太多快餐式的游戏与玩具让“玩”对于他们的意义与上一代人不再相同。
希望70、80后的这代人在未来有了孩子的时候,可以教会孩子们这些爸爸妈妈曾经玩过的那些游戏,可以感受到“玩”对于那一代人所产生的影响和魅力。
最后,影片的音乐让人感到惊喜。
一首《路上》用轻松的旋律与触动人心的歌词让听者陷入回忆。
“路上”,表达着这代人的状态,慰勉着这代人的前进,记录着这代人的童年。
路上,一路玩大。
确实的缺是部好片,真的很感人。
让我想起以前跟别人借“小霸王”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那时“小霸王”就是我的梦想。
可惜美中不足,就是片太短啦!
特别是童年那部分,如果童年那段能再长些就好啦!
虽然是一部不错的短片在即老男孩之后有一部真实的心路记录。
但是过于真实的简单阐述反倒在基于共鸣的同时又略显单调。
但我们都不在位3D,爆炸,枪战激动的时候 一些真实的回忆反倒是我们所喜欢的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们把题材着眼于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成品都有感情 但是相对于玩大的 我们有共鸣了 但却少有感动 老男孩有感动 因为真实的告诉大家活着真他妈难 可是这部短片的综指却没有
这是2011第一部让我感动到落泪的电影,我不想说自己孩提时是多么的简单顽固调皮捣蛋不听话,不想提小时候给爸爸妈妈奶奶带来多少麻烦,看了这部电影,是在触动了我的神经,尤其看到墩子和眼镜相遇相拥的那刻,眼泪不自觉就流了下来,真的很感谢剧目让我看到自己的从前,真的很感谢。
是的,小时候的玩伴各奔东西,慢慢长大了,想起从前,总是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最好的伴,那是简单可爱,不会现在社会的势力,更不会给自己添上保护色,孩子都是爱玩的,现在的小孩和以前我们小孩的时候,条件优越了许多,在我们羡慕今天的孩子那么多玩具的时候,或许现在的小孩长大后看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估计也会有颇多的羡慕嫉妒恨吧!
以为出生在农村,看着电视上城市里的小孩,自己那是是多么的羡慕,可是现在当自己置身在繁华的都市,却再不觉得有什么好羡慕的,反而自己小时候玩泥巴,爬山,偷人家西瓜李子,在经常走的泥路上,挖坑+XXX,人造地雷战,每每看到被那家孩子踩中时,那种幸灾乐祸的笑,和对方没任何的恩怨,就纯粹的娱乐,为了娱乐自己,在大人看来,那是很坏的事情,只是当我是小孩子的时候,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农村的孩子特别是我们那里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会走路父母就放任我们的,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大点点的就是头儿,左一个大哥又一个大哥的叫,反倒是自己亲哥都不叫哥,直呼名字。
就连我自己的亲哥,也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才可以叫,很滑稽吧。
让我们在回到电影中来,其实如果说这个电影多么好,那只能说它能勾起很多人的共鸣,调动起我们这代人的回忆,我觉得这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在我看来,每部电影都没有完全失败的,时候失败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玩大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完全引起了我的共鸣,用上面我的话来说,它不是失败的,我爱,爱它给我的感触,给我的感动,别人给我什么,我就回报他什么,所以给5分,不管怎样都值得
写于 2012年9月15日 那些年……还记得小时候和朋友的约定吗?
还记得80后的那些童年娱乐吗?
还记得和朋友一起干过的一架吗?
还记得暗恋喜欢过的某人吗?
多年以后,你们在哪?
初看电影名字,我还以为,“玩大的”是玩点什么犯罪之类的事情,原来是“小时候一起玩到大”的意思,中国语言真是博大精深,包含万千。
我依稀记得那款97拳王游戏,我也玩过,小时候家里也有小霸王游戏机和掌上游戏机,如果那时候能留下来不丢掉,那该多好,可惜那年怎会有今天的意识呢。
当多年以后,遇到了小时候的好朋友,物不是人也非了,各自在不同的圈子里生活了那么多年,也许很难再找回当初的感觉了,影片是美好的结局,让我看到人间的一丝希望。
你他妈不怀旧就不好意思拍片儿是吧
起了个好名字,其他很水
很多的人 我回顾起来时候 都会说 我们是从小玩大的
怎么都拍成这样呢。你们童年真都是这样的么?
有些记忆,故事一般
怀念一下年少时光。
湿了
小霸王学习机——街机kof——网吧,哥也是玩大的
游戏至上,
好吧,我觉得导演还是很有才的,而且尽力了,毕竟钱这么少,而且导演真的有点像毁容版的木村
感觉像未完成,莫非还有第二部?
演员都假的很 看了10分钟就不愿意再看下去了 别折腾了
蛮经典的
各种回忆 各种感触!
演的不怎样,老实说,倒是做的很不错
故事虽然有些刻意,情节也略显单薄,但是胜在那份用心与认真。跟着他们你会不自觉的想起自己,想起那年的任天堂,想起那年的魂斗罗。。。墩子和眼镜重逢时用力的拥抱,真真能让人看出泪来。。。
卖乖讨巧
我觉得,相比<老男孩>之类的,这个更真实、不做作,很多细节比如铁饭盒、随身听的出现非常自然、不突兀。
又是青春那,梦想那。那个时代,我们都懂的!
又是一部很80后的片子,街机、小霸王、星际这些元素都很讨巧。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好大啊,逼得所有人都只有在怀旧时才能露出真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