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者,被害人
Victim(s),Jia Hai Zhe, Bei Hai Ren
导演:季竹青
主演:黄璐,韩家濠,林健文,陈浩严,林奕廷,傅显濬,许安植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简介:吉隆坡的德诚华人高中附近发生了一起连环杀人事件,单身母亲刘梅(36岁)的高中生儿子辰辰(17岁)被列为杀害同班同学刚子(17岁)的头号嫌疑犯,下落不明。被害人刚子的母亲顾毓芬(40余岁)面对儿子的突然死亡精神恍惚,生活陷入僵局。作为被害人的母亲,顾毓芬成了所有人同情的对象,而作为凶手的母亲,刘梅却成了众矢之的。 ..详细 >
说不好是不是不符合对凌霸题材的政治正确?一切元素都很尬,一切元素都用力过猛,还刻意加了同性、性教育等等所谓"猛料",表达欲太露骨,太直白,真的无法入戏。
虽然综合演技、明星效应、人物设计、拍摄技法等等方面的相对不足都会限制前路,但也许得益于不同的创作环境,这电影展现的本体,可以比《少年的你》凶狠残暴得多。战栗被接二连三勾起,上学经历融合骇人新闻,很能感知暴力失控的可怕。刨除青春文学的元素,这故事至少有许多探讨校园暴力、少年犯罪、同侪压力、异己恐惧、荡妇羞辱、传媒偏颇、网民盲从等重大问题的努力。加害者与被害人两重身份叠加,使得刚子们格外可憎与可悲,而两位母亲的抉择又把悲哀多剪一个口子。看的时候挺恼怒的,还是支持下这类题材吧。#FIRST#
温柔的导演,虽然是新闻常说的校园霸凌事件,但以两个母亲角度开始故事,双线叙事,最后对应的男主自杀和女主重新跳舞。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实在难以称其为“电影”。视点分散,演技和调度都太尴尬,好像根本也没做美术,感觉所有环境都缺乏真实感和生活感。当然最重要的是事讲的太多,陈词滥调充斥,完全能预料到所有剧情走向,人物没有任何共情性。题材还不错的,但如何讲好这个题材太难了
80去死。。。。
剧情比较老套,但立意很深刻,开放式结局让人觉得编剧逻辑不通……
导演应该是科班出身,拍的很成熟,喜欢。对几个社会事件的改编,对校园霸凌的呈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叩问,都很合适。尺度比较大且真实,国内上映可能要删改,非常希望有上映的可能。几句台词触到我,结尾视频上传那份犹豫不太懂。
瑕疵好多,但是完成度想象之外的高
片中的几个人既是被害人又是加害者,两位母亲都很善良,成为被害人的同时保护了女生让自己没有成为加害者。可见片中的网络舆论和记者对于当事人生活的影响和伤害有多大。
少年的恶被描绘的如此揪心,心疼,无奈。
看过的人不多啊,故事不错,揭露校园黑暗,值得一看。
两星给漂亮的刚子。内容太薄,元素倒挺多。lgbt内容一带而过。没有泪点,节奏缓慢。只有最后舞蹈的生命力有让人眼眶稍微湿润
一部完成度及格,表演浮夸,摄影造作,台词暴漫的大型mv展映,我唯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要早起看这部片以及我的first之行为何要以它收场。
剧本不错,人物视角的转变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故事停留在新闻讲述式,没有深入去了解和思考真正的校园暴力只是这样吗?青春的伤痛只做到了痛,并没有展现出伤。隐忍是主动的,而忍是被动的,可影片却恰恰相反,所以影片只能是自我感动,无法引起观众极大的共鸣。
First看到的片子里整体完成度比较高的一部了。
眼睛看到的是事实,却未必是真实。
非常震撼的影像,节凑很稳当,剧本很扎实。尺度很大,导演的视听水准也很高,比《少年》更震撼
FIRST 2020/07/30 三个人既是加害者也是被害人,看得出来导演想从两个母亲之间展开,但最终观众看到的还是少年的故事。摄影略作。但总体观感比少年的你好很多,聚焦的校园暴力大于青春情爱和同性但又不失看点,最后希望能上院线。
这部我一点也不懂。人物的塑造在剧本环节就已经失败了,心理状态完全不对,缺乏真实感,没有人会在那样的状况下呈现那种状态的。导演(也就是编剧)对校园霸凌的想当然式单一认知也很值得吐槽,工读学校可能也不至于全体除了暴力霸凌不干别的。基本上是导演用来模仿各种表达手法的(失败的)练手之作,对人物全无怜悯,对社会问题也毫无真正的思考和反思,只剩自我陶醉。看到一半的时候在评分纸上撕了2分,忍到结束不得不重新撕了个更深的1分。
僵化的人物与空间是否有真正的说服力?对于恶的直观展示是否过火且粗粝?在青年电影的语境下这都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但优秀的电影文本绝对不可忽视,甚至有将这些缺点化为优点的力量。所有人都是加害者,但又在一瞬之后转为了被害人。沉默是我们保护自我的手段同时又是对别人的加害,而留白与直白的讲述很明显是一种失衡的节奏。拍的很笨,但很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