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结束一天的工作,再次从电脑前起身,眼睛离开屏幕的那一刻,望向真实的物体,感觉有点茫然。
突然间发觉,周围的人都在讨论偷菜,有的人为一个虚拟物品被骗可以不远千里寻到骗人者网吧大打出手,也有的人会因为获得一个仅仅由代码组成的图片形式出现的东西而暗自窃喜几天,却对周围的事物不再关心,关心偷菜甚于关心丈夫孩子,关心在网络世界做大侠而在现实中是一个失败者,关心假的东西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却在现实中属于三级能力残废,哥突然感觉,我们都被某种奇怪的东西劫持了。
更加深我这个感觉的是对比起某些对网络上流行事物不太感冒的某些兄弟,他花在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也就更多,相反地虽然他在侃大山摆龙门阵时少了那么些谈资,但是他利用那些时间做了更多其他的事情。
我已经不记得花了多少时间在无意义的观看他人回帖对骂,而放弃去玩琴、看书、听音乐了,事实上,拥有了这个网络身份,许多人开始肆无忌惮地做自己不敢做的事,说自己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反正避无可避时页面一关,一下线,谁也不知道ID后面的那个鸟人是谁,游戏中PK你可以笑着做,被打死你还可以关心下自己发型乱了没,输了可以再来,这或许就是这种代理游戏的上瘾之处吧。
但哥真的累了,每天对着电脑,一时的满足换来的是很久的空虚。
我的现实生活呢?
我要去逛逛酒吧,听听歌,看看真实的CD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下mp3,我就算出去找个仇人干一架干个青红紫绿的,也比在这个凳子上对着屏幕诅咒别人祖宗,用几个炫目的技能杀掉某角色来的真实得多,有痛感的多。
不是你真实的体验,你永远不会感到那种揪心的疼和畅快淋漓的快乐。
哥是时候unplug一下了。
我向大家推荐这个电影,真的很有意思。
我这不算影评,算观后感。
而且我给这个观后感想了好多名字:《宅男统治世界》《论马甲的灵活运用》《追忆美好时光---当我们都年轻》《你好麦克克莱恩》《论无线技术的发展方向》《论新能源的使用》《游戏人生--史上最强联机游戏》等等等等。。。。。。。。。。。。。。
这个电影激活了我好多的吐槽,我估计我还得再看几遍才行。
首先请让我吐槽一下,我知道这个片子不算硬科幻,很多逻辑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我认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交通的动力竟然还是内燃机?
比如说在无线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在监视手段如此丰富的情况下,还需要追查?
从伦理上讲,为什么片头要讲犯罪率会变低了?
等等等。。。
还是不吐槽了,不能较真,因为这片子这题材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寓言。
我们来看下设定吧: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用人脑意识控制机器人了。
于是人们都开始随意的选择代理机器人,出去玩,你可以使用任何机器人:同学们,熟悉不?
这不就是个超大网游么,进游戏,建立人物,创建人物形象,所以电影里面有了20年前的麦克克莱恩,真实英俊潇洒啊,所以里面有了光头性感黑人上司哥哥,有寂静岭女主当绿叶,有不老的老婆,他们怎么嗯嗯呢??????????????
(我一直在思考,他们可以人人,人机,机机嗯嗯,按照黑人先知的解释,代理机器人反馈的感觉要弱些哦。
人机嗯嗯是个很好的卖点也!
)然后是,突然有玩家遭删档了,不光删档,连玩家自己都蒸发了。
于是GM带着女配角就开始调查,结果发现是游戏的创始人之一,由于被排挤了出去,怀恨在心,所以利用VIP帐号开了N多小号,在游戏里面捣乱,还想在游戏外面黑掉主机,来个所有存档清零。
然后GM真人触动,和VIP真人PK,保存了所有玩家的数据,但是他为了避免像很多劲舞团玩家一样老婆被骗走,他选择了把服务器干掉一段时间好回家玩老婆。
其实这个电影的桥段的设计真的耐人寻味,再以查资料发现是根据漫画改编。
所以我就不纠缠剧情,我认为作者是认真的看到了网络带给人们的坏处。
我从第一天接触互联网就知道了“没有人知道电脑的那边是一条狗”这条定理,网络虚幻,非常不真实。
因为可以避免真人的面对面,所以我说什么你没法考证是不是真实的。
我在网上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我可以这样,我可以那样,我玩腻了还能开小号,开马甲,我可以当枪手,我也可以当五毛。
我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我们的接触来自于电子信号,所以在某个尺度上屏蔽了我们的现实。
也许你有意无意,当你按开电脑开关,坐在显示器面前,你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或者至少说是和你现实之中不同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有几点是需要着重注意的:1.有人说,国外网民上网是为了娱乐生活,我们P民上网是为了逃避生活。
从这个电影看这个说法太功利了。
人类上网,有的是为了娱乐,有的是为了逃避生活。
我希望,我祈祷,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生产关系极度适应生产力,我们的生活健康快乐,我们上网是为了娱乐,人与人互相亲吻,互相拥抱的社会主义赶紧到来,真的。
2.天下皆以美之为美,但是我相信面对衰老和死亡,人类没有那么脆弱。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会是我最浪漫的事,而不是我的噩梦。
不管你是青春红颜,还是鸡皮鹤发,我爱你,不带任何目的,只是爱你。
(Quote from MUMU)3.马甲的力量真的好强大。
网络给了我很多的获取知识以及信息的来源。
这来源是如此之多,我觉得我都无法消化,我相信没人能承受如此之大的信息量,所以当你从网上看见一个什么事情之后,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你要学会思考来进行判断。
一味的转载只能是信息的傀儡,最终变声烧饼。
4.宅将统治世界。
哈哈,我还想讲一下我眼中的未来:1.无线技术的全面使用,不光是无线信息交换技术,还有无线能源输送技术。
2.触摸屏的使用的普及。
3.全世界所有涉及人类活动的网络信息化,绝对做到任何事情任何东西任何地方的网络化。
(以上三点参考刘慈欣《三体》里面,我认为刘大人这几点的认识相当前卫和透彻)4.基因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有限方面的广大范围使用。
5.机器人技术。
(这个没啥惊讶的,这是人类的梦想)6.微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在人体上的结合。
(举一个例子,是我最期待的技术:在脑子里面安装个硬盘。
当然无线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淘汰分布式存储,那就在脑子里面装个无线网卡吧,哈哈)7.新能源(这是废话)8.新的电力驱动P2P交通方式(这是我个人最期待的之一,也早前做过设想)9.第三产业的绝对主导地位10.最后是我对空间技术发展的不看好,我觉得很难突破。
为了避免冒犯,先说个玩笑。
中国人呢,借一半的脑给外国,然后说怎么搞个50%的繁荣出来shallitbe。
然后的就没有然后,某天美国人公开承认,除了美国以上的国家都不能出口作家。
有关议题可能令人作呕。
我们认识到的世界,其实是恕我罪过污秽可憎的。
这个是关于狗人。
道理其实不是越讲越明,这个好像消化,有人认为道理优先,但大肠经。
有人讲理优先,坏胃肠道。
并无用最终定义的琐屑,道理是拿出来讲,不是用公共厕所多寡的。
所以有的道理摆弄通顺,有君臣有宰助的,本质不在讲而通鼻窦,熏着的就是其道所在。
这样还要说,恕罪不关注公厕地标。
有些道理是污垢令人憎恶。
你还在吗蛔虫,说业务在何处。
一个在过程之中的处所是可憎,毕竟他进行的有些即将腐化或者成为渣滓。
银行在说制度上的准备金。
拿到现成,比如对某些人,需要全讫,对于其特殊的,有时就有半额。
那么活泛的观点在主要还是次要?
这个没有用过电子支付的可能不明。
有一些明明就极为糟粕的,但是还无法抗拒,因为这代表去现金的。
狗是不用钱袋的。
文化、艺术,道德容易倒人胃口,因为他已然成了过场的摆设。
没有不空泛的伦理,没有不沾花惹草的教育。
之所以事情变成,假如没有了就仿若候鸟缺翼,或者没有面包渣在所谓人皆共处如常,或者因为这些在忤逆一个大幻梦罹,称传名城人皆受辖制的看押场所,只有在这里盲人可以兴誉师长。
因此这个时代的,着要为立身应命的,就是颠倒分淆。
这些是文明引号,这些是共知破折号,这些是恢宏复古引用蝌蚪文。
我曾不知这些看来不古板的会否被废弃。
古板是因为到了排泄物的弃置场所才一文不值。
总要有人对于理解基于一文不值的立场。
其实作为过程有多数自然以为不被允许的都是存在了,而这些做作的匹夫小人变得必须与独夫民贼不相等类语。
假如说意义必然如同其占有的意义(地址)同等,文学是为了名声,诗学是为寻求争斗,在意义之外还有存在吗,如果没有了现在意义的国家,才是某种程度的伊甸园,绝不印度或者其他军政府所能企及。
经济和教育在分化异端作为一个情形没有太大的积极(效果)。
结果是什么,大狗民自然知道了。
如果一定要衡量标准,安居乐业不(上)过(下)佚丢。
文学和文字上必然互为悖逆。
假如如戏言,我们可以传承那不属于自身,但因此自我就无从不为遗忘。
侥幸这个不加指责的话,实际贩送故纸而已,而这就导致不自命狗的又召唤部落刷新纲领协议(原地载ru人外挂)。
实际上有时作为文化的中立缓冲,用语言作为假借生命的被造物、但也为了避免庸俗的可憎无明,因此必须采用“观念(是什么到时因人而异)”即他所采用的蒙蔽之谓。
到后来不套路和有模式被引为迂腐语焉不详。
这假如能作为人思,当然属于哲思,至于有多少朝代照搬失范,实在不是诸葛'引喻失义'首计。
因此夹在半途之中,指事情进展不到有其如同响动的或者投照阴影的,实际上日子变得如同入狗次类,到底现实有没有自令其无限关联递生系统。
这个描述起来令人不齿,因为就属于放骚。
一直认为东西方如果能联系,旨在统一败坏一套正经的统治,那么遇上不能用异常事态衡量,就嘴边祖先在上?
然后拼命唾弃之。
说别人是走路喘气的轮子,总不见得达不到特别超高看的等格存在,所有文人相轻现在因为要传文相龊吗 ?
世界变化,然后足不出户。
在家开锁,上网买战车。
总或者之后,有所谓人的频段,和狗的节目,如同频率和员工重复使用,必须有言在先记典这些,不然措手比如一时失忽。
看完此片:1. 满大街都是帅哥美女啊,说白了,每个人都意淫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动充气娃娃;2. 你能想象,我们亲爱的农民兄弟,躺在家里,让充气娃娃去耕地的场景么;3. 心理学规律:现实中的帅哥美女,比如布鲁斯维利,虽然老掉牙,但是还是自信满满的把充气娃娃设计成自己的样子,显示出对于自己样貌的无比自信;现实中的丑男丑女们,则反之。
4. 布鲁斯维利的充气娃娃和他自己对视的时候,我就一闪念:我靠,虎胆龙威与第五元素的对决!
5. 国庆之际,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一般美国科幻大片,除了纽约,遭殃的城市无外乎:伦敦、巴黎、东京;此片中,居然是伦敦、巴黎、北京!
北京二字的发音还巨标准,我靠,好莱坞大片也玩国庆献礼?
6. 本片纯属娱乐,各位不要推敲,一推敲就死翘翘。
这部电影是由罗伯特·范蒂迪(Robert Venditti)的漫画小说改编而来。
我是先看的漫画,再看的电影。
中间情节基本一致,但是有很多关键的地方不同。
最大的改动要算结尾了。
漫画里男猪脚为了让妻子不再沉迷于surrogate的虚幻中,最后选择了杀掉所有的surrogates。
当他兴冲冲地赶回家,以为终于要跟妻子真身相见的时候,发现又老又丑的妻子已经无法忍受,自杀身亡了。
这是我原作中最喜欢的部分,男主角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去拯救妻子,而在在结尾发现自己的努力全部是一场空....可是电影却成为了大团圆结局,这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
其次,原作里人类那个黑人领袖就是1个普通人类,不是surrogate,但是电影里他是疯狂科学家的surrogate之一。
这个改动比较有意思,可能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
还有,原作里的疯狂科学家并不想伤害人类,他的目的只是想消灭所有的surrogates,让人类恢复正常的生活。
杀人武器什么的原作里也没有。
也就是说即使surrogate死了,背后的真人也不会死亡。
电影改了很多。
不过奇怪的是电影里面action的部分非常之少,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讨论...这大概是比原作更深入的地方吧。
SDMS评分:74.5 分挺喜欢这个电影的创意,人类用代理机器人来完成日常的一切事务,这样既能够让自己的容颜变得完美,而且也不用担心什么意外事故、暴力事件,因为代理机器人的损毁只是一个机器的问题,和它的使用者本身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这个创意本身有点像是《黑客帝国》和《异次元骇客》的结合版,但是从故事风格来说,《未来战警》更接近于威尔·史密斯的那部《机械公敌》。
属于那种新科技造福人类,但同时也埋下隐患,最后由科技自己革了自己的命的套路。
这个创意本身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反复讨论的议题,比如一个人的灵魂和肉体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联系在一起?
请容许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我们都认为林志玲是美女,芙蓉姐姐是丑女。
然后当我们无聊开始性幻想的时候,如果对象是林志玲的话,我们会幻想得很high,但如果尝试用芙蓉进行幻想的时候,我想有的人可能会吐出来的。
然后现在科技让情况发生了变化,假设现在林志玲和芙蓉姐姐都买了代理机器人。
但是林志玲觉得自己太美了,从没有试过丑女的生活,所以她买了一个芙蓉姐姐造型的代理机器人。
而芙蓉姐姐则买了一个林志玲造型的代理机器人。
这个时候,你在夜店同时勾搭上了这两个代理机器人,两个都愿意与你上床。
然后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你和芙蓉姐姐造型的机器人上床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满足林志玲的性需求;而当你和林志玲造型的机器人上床的时候,你其实是在满足芙蓉姐姐的性需求。
那么提问:你愿意和芙蓉姐姐上床,还是和林志玲上床?
开个玩笑,这个电影确实表现出了人类虚伪的一面。
我很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对白:“人类已经对代理机器人上瘾”,这成了人类的一种疾病,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所以我愿意为这个电影伟大的创意和反思精神鼓掌,但是我并不喜欢这部电影。
我不得不说,编导的功力不足毁掉了一部本来可以成为经典的科幻电影。
大凡成功的科幻电影都是通过无数微不足道的细节而支撑起来的,这里我们可以随便地回想一下:在《少数派报告》中,那些怪异的交通方式,那些神奇的身份识别系统,那些变态的意淫性服务提供商;在《水世界》中,那些人们关于泥土的交易,那些人工岛上的居民关于配种的需求……正是这些细节让我们领略到那个假想世界的魅力,并且心甘情愿地相信那个世界是有可能存在的。
而在《未来战警》中,诸如此类的细节寥寥可数,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两处,一个是关于整形美容,一个是关于几个机器人在拿电棒电自己来作为“吸毒”。
导演的着眼点始终是在一些肤浅的,能够刺激到人的意识的那些地方,而在一些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角落却很少呈现。
更可悲的是,代理机器人是一项关系到十亿人的产业,而那些没有代理机器人的人群想必也有几十亿。
所以当这两个群体发生对抗的时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汤姆(男主角)在被革职后,气冲冲地跑到了没有使用代理机器人的群落里,直接去逼问他们的领袖(一个黑人)。
然后,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根本不是几十亿人和几十亿人的对抗,而更像是一个城市里的两个帮派,一派是拥护代理机器人,一派是不拥护。
导演没有能力表现出那种一个族群和另一个族群的对抗,他只能够表现出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对抗,这让这部电影的格局马上就缩小了。
所有问题的可解释度也缩小了。
想想那部经典的《人类之子》吧,阿方索·卡隆是如何用几个细节而把末世的感觉给表现出来的,大到整栋楼的人都往下扔垃圾,小到一个墙壁上的标语,这才是大师级的表现力。
而《未来战警》只不过是说了一个还算有趣的故事,所有外延的东西,它都没有办法表现。
所以到最后,《未来战警》只是长得像林志玲而已,实际上,我们还是上了芙蓉的床。
未来战警特别奇特,想象着左边右边路上行人超市收银员等等都是代理机器人,而本身在家里躺着,这感觉真的无以言表。。。
故事从博士的儿子夜店调情,代理机器人被杀死反扑至本身至死而开始。
继而因为追查凶器而误闯入保护区导致主角停职。
随着剧情发展,渐渐凸显出人性的本质。
最终所有代理机器人满大街停止运行,所有本身都懵懂出现在街上的时候,那场面真的好壮观。
主角夫妻俩也终于相拥而泣,前面的伤痛总算可以暂时搁置,人还是要活在当下。
剧里的大胖子人物真的塑造的很圆满,哈哈哈。
剧时间也挺长的,但是看起来不知不觉就结束了,看完了再细细寻味着。
混沌了好几天,我也自觉无法忍受了。
自己无法左右的事儿,只能顺其自然。
我跟哥们说我重病了,于是,拒了店里的生意,在家喝了整整一天的酒。
哥们说过来看看我,我说算了,还没到快死的程度。
期间想给川大的一个学生话剧剧组写个黑暗过程,黑暗结局的剧本,后来发现比我还装蛋的人太多了,就觉着没劲了。
又好像在msn上和一直生气的lpp说了几句话,后来就睡了,醒来的时候所有事已经忘记。
然后依旧馄饨,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然后又继续喝酒,分不清灵魂与躯壳,看自己飘荡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然后就看了surrogates。
看完后,我又清醒了不少。
说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忽然觉得,可能就这么回事儿吧。
即便,我们不是人造人X号,却也如同人造人X号一样交往着。
抛开电影与漫画的差别,我总觉得这个命题是如此是深刻,以至于无法逃避。
不知道谁起的几个中文译名,还能找几个更垃圾点的么?
又名: 机器化身, 猎杀代理人, 未来战警, 伪能叛变, 代理人 没看过漫画,可觉得这个命题值得挖掘。
恍惚觉得几年前,人模狗样,混迹在外企,给傻b公司的傻b员工讲课,给傻b公司的傻b项目当苦力。
如今看来却如此的不真实,以至于我都开始觉得那些都有点离奇的如梦境一般了。
哥们总说你丫总在给自己挖坟。
是啊,挖自己的坟吧。
给自己挖坟总比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好吧。
终究开始觉得抗拒主流生活主流意识主流文化是痛苦万分的。
当大家都盘儿靓条儿顺的走在大街上,你又怎么好意思一脸惊诧不屑自卑恶心的出门儿呐?
这个世界上,不能为自己活着人太多了。
忽然我想,是不是自己也是某个丑陋,肥胖,贪婪,无耻,愤怒的男人的gate。
又或者,那个衬衣西裤满嘴高精尖技术的人是我的gate。
这个世界,做自己比作别人难的多。
电影和漫画的主旨也是如此吧。
忽然想起忍者神龟里的朗格,是不是以后人们只需要把一坨大脑塞进玻璃罐子里就成了。
霍金有救了。
布鲁斯·威利老枪又出击了,这剧本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嘛,老得跑不动了不能看了,就找个机器代理人。
说实在的,那化妆术真是惊艳,不知抹了多少粉拉了多少皮做出的效果,活生生年轻了三十年,妖怪。
关于人和机器关系的电影,好莱坞也不知拍了多少了。
这回,机器倒是没有崛起,而成为了可怜的受害者。
片中的世界,正如广告宣传的那样美好,机器代替人劳动代替人冒险,人们只需躺在床上动动脑子就行了。
更妙的是,不管你长得多么老怎么丑,机器代理人都是个顶个的靓仔和美女。
唯一的缺点是,人类或许都会退化成又肥又小的侏儒,这从影片最后出来的那些大肚子也能看出来。
但这诱惑实在太大,实在是无人能够抗拒,于是人人都成了御宅一族。
其实片子就是一科幻商业片,所以不必在什么人性什么哲学命题上探讨。
懒惰,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相信真有那么一天,我也会选择机器代理,你呢?
这部电影堪称短小精干,全片不到90分钟,什么料都有了,有飙车有追杀、有科幻有悬疑、有爱情有仇恨、有思想有情节,还有布鲁斯威利斯,你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一个现实又虚拟的世界,用阿童木的朋友们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超赞的点子。
这就是终极版的网游,起点上有那么多网游小说,妈的就没有一个能写出这样的深度,光顾着意淫了。
我必须承认,我也很憧憬拥有代理人的生活,如果影片中的情景变成了现实,我恐怕也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的一个,而那些居住在隔离区的人,他们真的是渴望真实的生活吗?
里面也许有很多人是因为贫穷,买不起代理人吧。
而所谓的“先知”恰好给了他们一个高尚的借口,让他们不至于太自卑。
布鲁斯威利斯还是那么酷,又老又酷,他自己扮演的代理人比他真实的颓废面目磕碜多了。
影片的结尾也许给人一种事情解决的太简单了这样的感觉,小人物再一次轻松拯救世界,不过这之后男主角干的有点儿太自私了。
顺便提一句,影片的结尾有大场面,很别致,让我想起了《心灵角落》结尾的那场青蛙雨。
花了那么多功夫下了个烂片。还北京,北你妹。
看睡着了
一个人和自己的异性surrogates那啥是什么感觉?
很不錯耶,味道很棒
这片真纠结
代理人生
能够触摸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觉得还不错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开车撞街上的机器人 还有一大片机器倒下的场景 经典
女主角mm实在太pp了,原人化妆成老人还是掩盖不住实际的年轻。。。
阿凡达在这里吸取过营养吗
二星全给布爷爷 = = 这片太烂了TT 看的我好心酸TT
未来战警
可以更好的
当每个人都使用代理,当大街上全部都是帅哥美女,不知道是应该高兴人类的进步,还是悲伤人性的自欺
在长途汽车上又看了遍,之前抱着科幻动作片的心态去看是不对的,这是一部非常硬的科幻片,除去部分节约拍摄成本而用的现代车辆啊手机啊电脑啊什么的,关于surrogates的描述真是细致到不行处处见真章,虽然剧情还是很无聊,但是研究的过程还是蛮有趣的~
就冲影片最后电脑数据清除时,行人纷纷倒地给我的震撼感,推荐。
我难得一部BIG片儿都看不完就关掉了。实在太无聊。脑子逻辑全都有问题
DIE HARD
人人都想有个代理人!很有意思的设定,意外地看到了年轻的老布,老布还是适合演这类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