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遗忘诗行

Los versos del olvido,遗忘诗篇(港/台),湮没的诗,Oblivion Verses

主演:胡安·马加略,托马斯·德尔·伊思塔,曼努埃尔·莫龙,伊西娅尔·艾斯普鲁,胡利奥·晶,安帕罗·诺格拉,贡萨洛·罗伯斯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法国,德国,荷兰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遗忘诗行》剧照

遗忘诗行 剧照 NO.1遗忘诗行 剧照 NO.2遗忘诗行 剧照 NO.3遗忘诗行 剧照 NO.4遗忘诗行 剧照 NO.5遗忘诗行 剧照 NO.6遗忘诗行 剧照 NO.13遗忘诗行 剧照 NO.14遗忘诗行 剧照 NO.15遗忘诗行 剧照 NO.16遗忘诗行 剧照 NO.17遗忘诗行 剧照 NO.18遗忘诗行 剧照 NO.19遗忘诗行 剧照 NO.20

《遗忘诗行》剧情介绍

遗忘诗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位看守墓地入殓房的老人,他拥有一切都能记住、唯独姓名例外的无瑕记忆。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向寻找失踪亲人的人展示尸体,和照顾心爱的植物。当附近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军队秘密袭击太平间以隐藏平民伤亡时,他发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尸体。个人失落的记忆被唤起,他开始了一场神奇的探险,希望能够在神秘的掘墓人、一位正在寻找失散女儿的老妇以及一个受过去折磨的灵车司机的帮助下,为她安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流星风暴咖啡王子1号店我的智能情人盲眼的淑则老师大军团广场事件血色星期一速记员三个臭皮匠英谈女人处女恋。路上有狼约她去看崩世光景舞法天女朵法拉怒潮嗡嗡声大鱼川流熙攘FantasistaDoll霸道总裁与乡村女教师险恶心脏染色涨停板跌停板华容道2下一个是谁爸爸回来了夺宝奇兵4斋戒时节遇见你你的美丽伴郎:再会还有明天简如西尔万

《遗忘诗行》长篇影评

 1 ) 遗忘诗行

剧中有的人因为年纪大了开始被迫遗忘,有的人因为不愿面对选择遗忘,有的人因为害怕遗忘,怀着执念而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有的人为了让大家遗忘强制抹去痕迹,,主角除了自己的名字,什么都记得,就像一个孤独的坚持者(那只巨大的蓝鲸)最后结尾两具蓝鲸的尸体,应该是对应那两具尸体,海中跃起的蓝鲸是他埋葬的女孩吧,执着的想让她留下一个身份,不要被完全遗忘,也许以后还有没忘记她的人来找她,就像那个老太太一样,整体很压抑,但最后告诉我们一切还是有希望的

 2 ) 一个拒绝遗忘的故事

在超级平淡到了过了头的舒缓叙事中,包括血迹斑斑的入殓房,我们可以想象影片没有直接呈现的可怕场景。

这部智利影片讲述一位看守入殓房的老人为一位在抗议中死去的年轻女子办一场葬礼的故事,这具遗体被军警在对其他11位遭处决的抗议者毁尸灭迹过程中遗落在停尸房中。

老人在试图完成此事过程中遭到当局诸多限制,当局试图让人们忘记发生的事。

鲸鱼搁浅的新闻及其奇幻画面穿插影片,最后,幸存的在死去的鲸鱼旁边游弋,拒绝遗忘。

影片摄影构图也较出色,尤其是片尾。

 3 ) 《遗忘诗行》:我躺在第1001个坟墓里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07.html 大海边,几条鲸鱼搁浅在岸上,它们已经死去;海面上,一条鲸鱼跃出水面,它在追逐着浪花。

死亡和生存,并非是一种并列的状态,当群居动物的鲸鱼以一种搁浅的方式自杀,它们似乎在抗议着什么,而那条跃出水面的鲸鱼是不愿离开它们,当它跃起时,是在寄托哀思,也是在重新阐释生命的意义——死亡之后才是新生,新生是为了不遗忘。

第92分钟,电影走向了终结,“相信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个结尾很不错了。

”挖墓的盲者曾经这样对老人说过,而当最后一条鲸鱼以富有诗意的方式向逝者告别,电影真的以一个不错为结尾去除了生与死的界线。

但是这并不只是电影的结尾,搁浅的鲸鱼,跃出水面的鲸鱼,死去的鲸鱼,活着的鲸鱼,肉身意义上的鲸鱼,灵魂意义上的鲸鱼,其实都为了让一个观者在场,这个在场者便是老人,他走在海滩上,他面对大海,无论是搁浅的鲸鱼还是跃起的鲸鱼,都是对于老人生命隐喻的一种阐释,看见了鲸鱼,是回应了自我的意义——那辆出租车停下,对他说:“从这里开始走吧。

”已经没有了路,而路的尽头老人继续前行,从路的尽头出发,他是走在了一条没有路的路上,走在了自我的生命之路上,所以这个不错的结尾,就是老人生命的结尾:肉身死亡在岸上,灵魂却活在奔涌不息的大海上——那个盲者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故事找一个结尾,每个故事也都有一个结尾。

”结尾已经被书写,而“不错的结尾”呼应着开始,保罗·策兰的诗句作为引语出现在片头:“世界已经分裂,我必须带你走。

”带你走就是走向无路的尽头,就是走向飞跃的一瞬,就是走向每一个不错的人生结尾。

片头和结尾,都指向了一种终极意义的离开,指向了脱离了肉身意义的存在,指向了不被遗忘的诗行。

所以很明显,关于死亡,故事以两种方式讲述,就像鲸鱼的隐喻一样,一种是搁浅在岸上带有自杀意义的死亡,一种则是超越肉身意义在精神上的永生。

鲸鱼为什么会自杀?

自杀其实是他杀,因为它们被取消了生存的可能,环境因素也好,人为使然也罢,在一种无法生存的情况下,他们的死亡是走投无路下做出的选择。

老人看守着墓地,有人死去便被埋葬在这里,他看见了太多的死亡,每一种死亡都是人生走向了故事的结尾,但其实,死亡很多时候是无奈。

挖坟的盲者不停地用铁锹挖出地下的泥土,一边挖坟一边则讲述着每一个逝者的故事:一个76岁的老人离开家去最近的公交车站,他只是坐上车不管车开往哪里,四个月后他死了;一个老头和自己的女儿已经十八年没有见面了,他一直等女儿回来,那一天她回来了,见面两分钟之后,他死了;一个已经80岁的女人,她身体还很好,那天她叫来了孩子们,然后买来了酒,但是她说自己已经活够了,没人相信她说的话,但是她还是死了……不管去哪里都独行的老人,等待和分离十八年的女儿见面的老人,八十岁认为自己活够了的女人,其实他们都是被遗忘的人,“遗忘里的遗忘,是真正的遗忘。

”就像鲸鱼,选择以自杀的方式逃离这种遗忘。

或者这是一种悲哀,但是与用“自杀”的方式死去逃离遗忘相比,更多的人却是另一种被遗忘,那个来墓地的男人迷了路,他找不到亲人的墓,却发现了一个女人的墓,“她的名字和我母亲的一模一样。

”迷路的男人其实是遗忘了母亲,是老人带他找到了母亲的坟墓;那个最后一个月都来墓地的妇人,已经是第249个月来墓地了,但是她并没有在哪个墓前献花祭扫,她只是到来,死去的女儿似乎也被她遗忘了;入殓房的柜子里还存放着两具尸体,一直没有人来认领,他们的亲人也遗忘了他们……死去而被遗忘,真正可悲的是遗忘成了另一种死亡方式,而在这个可悲的遗忘背后,是异化世界里的规则,是扭曲现实里的秩序。

迷路的男人遗忘了母亲的坟墓,老人却记得他的故事:与表妹相爱,因为她而杀死了三个人,入狱后因为帮警卫的忙,被减刑,出狱前13天老人还代他给表妹写了一封信,现在老人都能背出那封信的内容,但是当男人问他,自己为什么会被减刑,老人说:“是因为你用石灰帮助警卫盖住了死刑犯流出的血,然后将他们身上的手表拿去卖。

”男人愤怒地朝他吐了口水:“混账!

”减刑而拿走了死人的手表,男人说自己生了病已经忘记了,这是一种遗忘,却完全是为自己脱罪,他甚至成为司法体制的帮凶。

不该遗忘而被遗忘,是因为另一种力量制造了人为的遗忘,老人正打扫入殓房,一阵吵闹声传来,打开门去看,却传来更严厉的声音:“这儿还有别人吗?

”他们是闯入者,却是合法的闯入者,当老人站立在上司面前的时候,上司问他:“你看到了什么?

”老人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的头被撞去了。

”上司说:“谁都没看见是件好事,你当时不在场。

”明明是经历了,看见了,却没有看见,却不在场,上司让他星期天不要去墓地,最后上司让他退休回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遗忘。

到底发生了什么?

谁是闯入者?

入殓房里有两具尸体,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无名女尸,那被打开柜子运走的尸体是谁?

老人也许不知道,但是当上司让他不要说,这个尸体背后有着巨大的阴谋,开车运尸的司机说起那次警察殴打示威群众,使得自己的挡风玻璃裂开了,渐渐的,那个裂缝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挡风玻璃也没了,他告诉老人的事:“时局紧张,他们还会回来的。

”老人就像那块挡风玻璃,只是守墓的无辜者,却随时可能被他们击破,而事件时在场、星期天工作,却被视为“违法”——所以要遗忘看见的一切,要遗忘消失的尸体,要遗忘不该经历的过往。

老人有着很好的记忆里,他能够记住迷路男人在监狱里呆了2679天,能够记住出狱前13天写的那封信内容,能够记得周末来墓地的老人已经来了249个月,也记得自己在这里工作了7686天,但是当命名为“非法”的时候,他必须成为一个遗忘者。

成为遗忘者,实际上是老人被推向了死亡,闯入者绑住了他的手,将他带到荒漠地带,然后让他下跪,接着便响起了枪声。

在那个夜晚,老人其实已经死在了这些闯入者的枪下,作为一个必须遗忘的人,像那些搁浅的鲸鱼一般“自杀”,而且他就躺在那第1001个墓里:挖墓人说到的第997个墓,是那个坐车不管去哪里的76岁老人的墓,第998个墓是和十八年未见的女儿见面后两分钟死去的老人的墓,第999个是墓是那个死于车祸的死者的墓,第1000个墓是80岁老人的墓,而第1001个墓,挖墓人已经走到了地上,第一次出现他的正面,才知道他是一个盲人,而正在挖墓的是老人,老人挖墓,是自己为自己挖墓,是自己为自己安排死亡,是自己写好了结尾。

但是,在躺到第1001个墓里之前,枪声响起的那个夜晚,老人死了,却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因为他要完成另一件事:为那些被遗忘的人找到归宿。

这是从死亡而复生的时刻,也是从现实走向超现实的开始:漆黑的夜晚他走过沙漠,看见月色下立着的一只巨大手掌;在办公室的窗口,他看见一头鲸鱼从城市的上空飞过;他为无名女尸准备材料时,邮政局的办事大厅里下起了雨……种种超现实是老人死而不亡的证明,他从遗忘的世界返回,就是为了做一件事:不让死去的人被遗忘。

柜子里的那个女尸,是一场车祸死去的,她一直存放在那里,没有亲人前来安葬,于是老人从档案室里取出了别人的材料,于是涂改了档案的名字,于是重新盖上了章,于是去管理员那里递交了材料拿到了下葬许可证,因为没有出生证,他告诉每个月的周末来这里的女人:“她和你女儿一样大。

”于是,在柜子拉开的时候,女人抚摸着女尸的脸,似乎看见了那个被自己遗忘的女儿。

给女尸每天擦脸,给她戴上掉落的耳环,让她找到“母亲”,让她具有身份,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她被人遗忘。

对于老人来说,这是他抵抗遗忘世界的唯一办法,为女尸一个身份,一场葬礼,以及一个合法的墓地,当老人完成这一切的时候,他也开始寻找能被遗忘的自己。

他的家人在哪里?

他经历了什么?

那些照片被翻出来,里面是和轮胎合影的女孩;他坐在台阶上,看路边玩轮胎的女孩和男孩;那扇门他无力撬开,一个年轻人滚着轮胎走过来,然后帮助他撬开了门,在司机带着他离开的时候,从后视镜中他看见了年轻人正在那里浇菜。

车子前方裂开的挡风玻璃早就没了,车子的后视镜却完好无损——在彩色的世界里,唯有后视镜里的一切都是黑白的,黑白是一种回忆,是不被遗忘的过往,那个年轻人正是曾经的自己,那些和轮胎有关的故事从相册中走出,变成了鲜活的记忆。

回忆而不被遗忘,还原而被记住,人生大约需要这样一个结尾,和那具无名女尸一样,拥有了身份,拥有了记忆,拥有了故事,便再也不会被遗忘了,便再也不会被赶出现场了。

他人不被遗忘,自己不被遗忘,在这样的情况下死去,才可以心安。

于是,在教堂里,盲人成了牧师,“请大家站起来,我们献给生命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让我们给予死者永恒的爱……”一场葬礼,是自己为死亡举办的仪式,只有在不被遗忘的仪式里,死去才变得有意义,而死去的也不仅仅是老人,“我以后再也不挖坟了。

”盲人这样说,那个留着尊严,拥有身份,被人记住的死亡世界里,老人,司机和盲人,其实都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结尾,都书写了一个不错的结尾。

第1001个坟墓,不是单个人的死亡之地,它是拥有名字的无名者、不被遗忘的边缘人的归宿,它是自己为自己挖的坟,没有暴力,没有谎言,没有压制,死亡只是死亡,死亡,当然,也是不被遗忘的永生。

 4 ) 《遗忘诗行》文摘

我没有因为任何事物而感到孤独,我只是太阳落山时刚好是一个人。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享受一部电影,不代标签。

闭起眼,以第三只眼睛观物。

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

—— 鲁米世界已经分裂了,我必须带你走。

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保罗·策兰这是一个答案,也是一个信念,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

躺在通往极乐摇篮的你慢慢享受着离苦的幸福时光。

庄严肃穆的白墙已然被时间所侵蚀,一束耀眼的鲜花让画面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气息,男子与老人的对话却让人无奈和震惊。

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忘曾经深爱的人,忘记曾经和爱人在一起许下的诺言;忘却曾经逼不得已的伤痛和罪恶,又试图通过磨灭不堪回首的记忆来救赎内心的惭愧和虚荣。

老人揭开这层纱布,让血肉模糊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之下,揭开赤裸裸的人性自我保护层,让真相暴露在这个阳光灿烂日子理。

试图逃脱曾经的罪孽,殊不知逃避只是懦弱暂时的避风港而已,终有一天,有个人会去让你直击面对。

衣着整洁的妇人,慢悠悠的步伐,看不到情绪的脸......来墓地寻找自己的女儿,一次次孤独的背影归去就是一次次希望的来临;在现实面前,宁愿告诉自己内心所担忧的一切将不会发生,因为活着,要用希望来引路,当作航海中的眺望塔,不会迷失在汹涌的海洋里。

老人如使者般守护着妇人的希望,温柔的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希望。

无声的陪伴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守护,回家的路就在前方。

哲学家般存在的挖墓人,伴随着泥土飘扬,平淡的叙述着别人的世界,听不出任何情绪上的变化,如同电影里面最平常的旁白。

上帝视角的你又有着怎样波动起伏的故事,是否被别人叙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语调。

你漫不经心的叙述着诗,而又很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每一次泥土的飞扬都伴随着承重的呼吸,平静而又努力的为他们的归宿努力着。

忘记你忘记的事,这才是真正的遗忘,就如同山坡上一座座坟墓,没有名字,毫无痕迹,一个个数字就如生前所居住的门牌号。

他们失去感知静静的躺在山里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而他们在世间的过往又有多少被人们所提起,还会有多少人在一个闲暇的午后谈起他们。

爱你的人一如既往的爱着你,在不同空间维度的他们是否能感应到这平常的一切。

他们,我们都是时间的战利品。

平凡的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女孩办一场体面的葬礼,就如同老人在给自己的儿子,妇人在给自己的女儿办葬礼一样。

彼此互不相识却竭尽全力给予善良,信仰的支撑,对现实的抵抗,微小却不曾懦弱或违背自己内心。

在这顽固丧失公平和光明的社会勇敢的选择内心渴望。

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

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

试图去读懂他们人生真谛并从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带着信仰勇敢出发。

将信仰如雨露洒在这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给予处于幼儿社会一场隆重的洗礼。

在挣扎中寻找生的希望,不曾放弃对你的热爱,愿竭尽所能陪伴这你成长。

原谅你曾经的不堪,理解你所处的环境。

我们贡献给生者的时间很少,但我们会给予死者永恒的爱,我将永远活着,如果你可以活着,活下去,违抗天堂最神圣的法则。

 5 ) 生与死之歌

巨大的鲸鱼跃出水面,向它搁浅的、自杀的同伴致意。

你久久地注视它们,就像注视你自己。

沉重的政治话题充满了整部影片,但它却未被给予太多正面的、直接的展现。

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影片中,它是回忆中石灰盖住的政治犯的血,是窗户上刀锋一样的人影,是一块碎掉的挡风玻璃。

它悄悄地存在于死去的人的脸庞和活着的人的话语之中。

没有镜头拍摄血腥的屠杀、愤怒的人群、领袖的高呼,历史和政治却无比清晰的无处不在,重压般占据于人们的生命之中。

结果,统治的暴力与诗意的宁静被奇异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生与死的探讨在这样的重压下从叙事中撕开了一个裂口呼吸。

它既有我们通常对生死的永恒意义的探讨,也指向在带来深创剧痛的历史氛围中生和死的被抹杀后的脆弱与无意义。

身体可以被忘记,坟墓可以再利用。

死的永恒和生的连续性不断出现:妇人看着无名尸体,就像看到了她的女儿那样。

男孩与青年如同已逝之人投下的镜像。

掘墓人在葬礼的圣坛上歌颂死亡带来的永生。

葬礼之后是婚礼,掘墓人也会变成欢乐的演奏者。

生命会被新的生命代替,用相似的外表重复旧的生活,只是,你无法使死者复生。

你只能在生与死的缝隙中幸存,从坍塌的石块下面像活死人那样爬出。

世界充满那些停止的、未完成的生命的回声,像灰尘一样覆盖在每一段暴政与和平的历史之上。

 6 ) 夏日沉沦,暮冬重生

世界已去,我承载你七头鲸鱼搁浅在海滩,没有人能解释这些海洋里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为何自杀;无名的反抗者在街上游行,人人都能明白他们为何殉道。

数百志愿者为拯救鲸鱼不懈努力,无名的殉道者像流浪狗一样乱葬在山里。

在暴政者们疯狂抛尸之后,是一个被遗忘在殡仪馆里的女子;一条鲸鱼在城市的上空游弋、悲鸣。

老人为无名女子修改了失踪儿子的证件,撰写出生经历、死亡档案,献出自己拥有的昂贵墓地。

一共249周来停尸房辨认失踪女儿尸体的女人拿出女儿的出生证明。

他们同为反抗者的失踪子女与那无名的女子合而为一,不再是没有名字没有故事,不再像那些无数被暴政者扭曲故事夺取姓名的被遗忘者。

埋葬在国家墓地的第 1001 个故事,是一个有名有姓有故事的伟大又渺小的反抗者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反抗者的故事。

他们被遗忘,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七头鲸鱼里,六头死在海岸,只有一头在人们的帮助下借着潮汐从天空中重返大海,得以安息。

它从海中跃起,哀鸣。

枯干的老人不会遗忘。

行将就木之后我们是否会遗忘被承载着的他们。

在老人的目光中电影唯一的配音The Four Seasons Summer 的小提琴声响起,雷暴、骤雨、灼日、蝉鸣,无一不让人沉沦在夏日。

即便如此,不遗忘,不妥协。

夏日沉沦,暮冬重生。

 7 ) 被遺忘的「感情」

像是透過老膠卷相機的取景框窺視,明信片感覺的每一幀畫面,構圖和冷暖配色比極為考究,整體是一部色調統一的佳作。

故事如三行短詩般簡單,卻注入了悄無聲息的大量情緒感情;一些晦澀難懂的地方,大概與時事背景有關,例如電影中經常提到的某些組織和他們可怖的作為、黑白兩道都警告恐嚇「你什麼都沒有看見」、剪報不約而同提到失蹤命案與恐怖組織活動,在加上片中沒有明確說明的槍決⋯動蕩不安的局勢可能需要額外作功課了解,不過透過情節交代的信心雖然簡短,也不難猜出各種潛在危險的威脅。

就是在這種特殊背景下,主人公的殯儀館員工的職業也顯得十分有戲,終日與死人打交道,卻發現外面的世界一樣冰冷無情;在意外發現一具遺留女屍後,同樣寂寞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同理,於是老人費盡千辛萬苦想方設法將其下葬⋯⋯《遺忘詩篇》在畫面攝影上很有阿巴斯的味道,大概對景物的準確拿捏,讓週遭草木都有了可愛的生機;而在一些元素暗喻上,則和《長江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氛圍濃烈詩意盎然。

下面例舉幾處(怕劇透者可跳過這段):(1)輪胎輪胎的意向在電影中總關於子女孩童,總共出現三次:第一次是老人翻看的妻兒早年照片、第二次是老人坐在老婦家前的樓梯上看陌生的小孩玩耍、第三次是在老人打不開封鎖鐵門時伴隨兒子一起出現,前兩次是實、末尾是虛,卻因為前兩次而得到昇華,觀眾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仍是盡收感動。

象徵著老人對兒子的緬懷,和對親情的渴望;當他坐上離去的小車,倒車鏡中映照兒子與其揮手惜別的黑白影像,寧願相信為是他獨有望見的風景。

(2)鯨魚天空中飛翔的鯨魚似乎是迷惘的指南針,著一細節出現在挖墓人的對話、停屍房的耳釘、老婦家牆壁的塗鴉、新聞報導等等環境裡,從微小潛藏到刻意明說,鯨魚的行為處境像極了我們的族群,從「集體自殺」到「不願拋下同胞離去」的習性來看,於人類的害怕孤獨、扶持共存有異曲同工的地方;並對於常年孤單一人的老人而言是他嚮往與不解的,可隨著他的目標明確堅定後,鯨魚逐漸變成一種鼓勵和希望寄託,以致於在最後老人真的前往海邊,眺望翻騰的鯨時眼神中得到了解脫舒坦。

(3)被遺忘的詩篇忘記了設鬧鐘目的的政府工員、忘記了女兒行蹤的老婦、忘記了葬禮時間的牧師⋯片中記憶力最好的就是主角,老人家白髮蒼蒼依舊能清楚回顧起每件事情的具體日期和細節,換作是我們都很難用那樣驚人的記憶力,而他在死亡的暴力恐怖脅迫下,也不得不撒謊「我什麼都不記得」。

真正記得的人選擇「忘了」,拼命想記起的人卻真渾沌了,實屬諷刺。

回朔遺忘詩篇的標題,片頭那個曾在獄中找老人寫情書的男子,早已忘記了信件的內容,老人罔若昨日一般背出的詩句,卻被當作無稽之談換來辱罵。

人腦自然濾過繁雜的信息,連愛和良知都被遺棄後,留下來的又是什麼呢?

鯨魚是否比人更重情誼?

 8 ) 观罢留痕

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暴力美学,却从孤独的老人背影中看到普通人身上的坚韧和执着。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股子劲儿,为你我心中的执念而奋斗不息。

老人用自己无声的方式,坚持着自己内心的秩序。

当大鱼在空中游过,雨滴轻拍在人们的身上。

我们是否依然清晰,一意孤行。

it takes nothing to join the crowed, but it takes everything to stand alone.

 9 ) 马小盐:《遗忘诗行》——献给无名反抗者的影像诗句

很多时候,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胜利者的历史。

本雅明因此在《历史哲学论纲》里写道:“当下的统治者正从匍匐在他脚下的被征服者身上爬过”“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

”在本雅明看来,忽视了无名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的缝隙里亦填塞满籍籍无名者因争取自由而被湮灭的血迹。

与本雅明所倡导的“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相呼应,”伊朗籍新锐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的处女作影片《遗忘诗行》,正是一部试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给人类历史上无名的反抗者打造一座影像丰碑的影片。

一位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一位喜好听死者故事的瞎眼掘墓人,一位运尸车司机,一位总在每一个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寻找自己因游行而失踪的女儿的母亲,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无名者星丛。

他们活着,却被四处弥漫的黑暗的死亡气息所笼罩。

影片开始不久,一个男子来墓地祭奠他的母亲,却在这庞大的国家墓园的死亡迷宫中迷路。

他请求入殓房管理员带领他去寻找母亲的墓地,入殓房管理员却认出了他,亦道出了他为了生存,蓄意遗忘的多年前自身所犯的罪孽。

祭奠者曾是一位因杀人而入狱的罪犯,最终却成为恶政的帮凶:他因帮助当权者掩盖秘密处死的政治犯的血迹,从而获得早释。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白发皑皑的入殓房老人,虽然是一个遗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老者,却是记忆的化身,他铭记反抗者的正义,亦铭记威权的血腥与帮凶的平庸之恶。

在年轻人游行抗议的非常时期,老人管理的入殓房因需要存放反抗者的尸体,而被暴力部门入侵,他们殴打、质询、捆绑老人。

威权暴政惧怕民众对其所犯罪孽的目击。

所有的眼光与看见,都是“违法”之物。

在狂乱抛尸的第二日,老人发觉入殓房的冰柜里,留下一具无名女尸。

这是“遗忘中的遗忘”,是权力机构疯狂抛尸中被遗忘的一具尸体。

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就此成为《索尔之子》中的男主人公一样的人物:在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索尔执拗的认同一位死于纳粹毒气室的陌生孩子为自己的儿子,入殓房老人同样执拗的认同尸体冷冻室里死于反抗的无名女子为自己的女儿;老人和索尔一样,想给无名死者一个体面合法的葬礼;老人和索尔一样,想要通过死者之死获得意义,并使生者获得救赎。

老人找那位长达五年时间寻找自己失踪女儿的母亲要来出生证明,他给无名女子编写人生经历与死亡档案,他给她举行葬礼,他把自己早已购买而来的墓地作为无名女孩的墓地。

就此,这位无名的反抗者,成了老人和老妇人同样死于反抗的孩子。

那些被暴力机构像流浪狗一样血腥杀害、胡乱掩埋、没有名字、没有故事的人,在两位老人举办的葬礼之后,由“无名者”转化为“有名者”。

影片里有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空中飞翔的大鲸、雨水滴露的邮政大厅、深不可测迷宫一般的死亡档案室。

海岸边七条大鲸搁浅的消息,遗落在地的鲸鱼耳环,从头到尾鲸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彼此交织。

对人类而言,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屡次在海岸边“集体自杀”的事件,实在让人惊骇无解。

科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之一是:鲸鱼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其中的一只遭遇危险,会向同类发出求救信号,别的鲸鱼因此会不畏死亡的前去救援。

显然,影片的导演,对这一解释颇为痴迷。

鲸鱼的救援是向死而生的救援。

入殓房老人给无名女孩安排的葬礼,在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显然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

死亡的无名女孩,与老人、老妇人、运尸司机、掘墓人这些无名者,皆是在危难之时,鲸鱼一样互相施予援手的同类。

整部影片对话寥寥,几乎没有反抗者与暴力机构的血腥的直接冲突,有的仅仅是侧面叙事:老人与掘墓人关于死亡的对话、老人与运尸车司机的对话,老人与寻找失踪女儿的老妇人的对话,老人与官僚上司的对话。

老人的时间是最为古老、质朴、直观的时间,它以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来衡量,而非钟点、月或者年。

时间对老人而言,是《一千零一夜》式的时间,他铭记人类生活的每一天。

当身带隐秘罪孽的祭奠者问:“我多少天出狱?

”他答:“2679天”。

当官僚上司问:“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

”他答:“7686天。

”由此可见,从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试图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死与生的1001夜般的循环式故事:老人和掘墓人都在计算着他们所挖掘的墓坑;掘墓人必须在聆听过死者的生存故事之后,才肯给他们挖掘;无名的死于反抗的女孩,占据的是第一千零一个墓坑。

至此,一千零一夜式的死亡叙事已经结束,生者的故事就此开启。

葬礼之后是婚礼,而婚礼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之一。

影片里也有很多讽喻性镜头:在相对开放期间回国的老父亲,直到临终之际,才能见到与他分别了十八年远在海外的女儿;葬礼邀请函的背面便是总统竞选的四处张贴的小广告——虚假民主的反面,即是被迫害而死者的的隐秘葬礼。

老人无字而仅有划痕的书写与无处可寄的笔记本,都是身处压迫的所有无名者对暴政的反抗与铭记。

虽然这是一部特意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影片,观众不知道故事发生于何时与何地,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昆德拉在《笑忘录》里曾借着男主人公米雷克之口言道:“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所谓的“遗忘诗行”,无非是为了从遗忘中打捞记忆,并铸造记忆。

影片看上去与智利有些关系,但我想篡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想说:“不幸的国家都是相似的”。

人类所有的暴政都是相类的,就若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是相似的。

在我看来,阿列热扎·卡塔米的之所以拍这部影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熟知他的祖国(伊朗)三十多年来渴望自由的民众艰难的反抗史。

他想通过这部魔幻与现实互相交融的影片,给世界上所有被损害、被压迫、被侮辱,为了自由而付出生命或勇于付出生命的无名者书写一首影像赞歌。

无名的反抗者被湮灭的历史,需要所有人参与书写。

电影导演亦然。

正如这部影片开首的题词,那是德国诗人策兰的诗句:“die welt ist fort , ich muss dich tragen”,翻译过来便是:“世界已经离去,我承载你“。

对蓄意被湮灭的无名者的历史而言,记忆,所有生者尚存的记忆,是最好的承载体。

 10 ) 遗忘诗行里没有诗

深沉而内敛的一部电影,人物很少,成本不算奢华,台词也不多。

因为有人说此片后劲很大,很久没有感受“后劲”和“上头”的小心脏。

想试试喝一杯烈酒后的感觉。

但是说实话道行不够,可能我领会的只是画面和台词表面的那些意思,但没有悟出影片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样的故事,观众如果是太年轻和太浮躁的人是无法触及电影的灵魂的。

画面很干净配色养眼,大海的蓝、泥土的黄,灰色的殓房、昏暗的灯光…… 这些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适配度很高。

一个守墓人,执着的将一个陌生女孩安葬完成。

他说他从来不记得人的名字,是的,根本不需要记得,因为他的时间里和世界里很简单很寂静。

尊重每一个生命,让他们有始有终。

片中那一幕哀嚎的鲸鱼从天空一跃而过,画面让人灵魂震撼,视觉感得到极度享受。

片尾广播里播放着关于鲸鱼的新闻。

我认真的做了笔记,道行不够深的我,对这一段叙述非常着迷:”其中一只搁浅的鲸鱼得到救治,另外六只没有存活,救援者们不辞疲惫地工作了几天,利用潮汐将这只雌性鲸鱼送回了大海,但它不停地在其他六只同类死去的岸边徘徊。

作为群居的动物鲸鱼与同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会遭受同类死亡带来的悲痛,如果死去的同类是它们的后代、配偶或其他亲属,它们会紧紧相随不愿离开。

这和人类的行为十分相似”。

有些人固守着一个地方孤独终老,也许不是为了等待什么,而是为了纪念和寄托些什么。

在观影期间,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老人把每一个逝者安顿妥当一共是1001个,那么他的以后要交给谁去安排?

不禁有些心疼和心酸。

(完)

《遗忘诗行》短评

鲸鱼略过天空时的声音,让我家咪咪忽然起身竖耳聆听。

6分钟前
  • 吱吱小雨
  • 推荐

3.5/5 滿屏的符號,精妙的安排,把言說的慾望同政治性、回溯性一起嵌入到一個簡單的故事里。個人的歷史可以被手動改造,那麼國家的歷史呢。鯨魚製造的詩意略過刻意。

8分钟前
  • f.
  • 还行

色彩是美的,只是我觉得导演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没什么必要。

11分钟前
  • Filo
  • 还行

主题表达可以,符号堆砌还是蛮刻意的,渣画质影响观感,而且确实有些沉闷啊。

12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还行

很沉闷的观感,更多是看完有回味的余韵,感觉内容更适合30分钟的短片。

17分钟前
  • 花生酱
  • 推荐

#BIFF# 伊朗导演的西班牙语片,生与死、葬礼和婚礼交织,好几个段落有阿巴斯的影子(起初不露脸的掘墓人、滚动的橙子和轮胎)。飞翔的海豚作为唯一的超现实元素感人。『记得忘记不是忘记,忘记忘记才是真正的遗忘。』

21分钟前
  • btr
  • 推荐

摄影很精美

25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还行

了解到背后的历史,不禁觉得那些之前懵懵懂懂的情节都有了深邃的意义。

27分钟前
  • 阿撇
  • 推荐

略有诗意倾向,总体比较现实,当然除了那几个有鲸鱼的超现实镜头之外

29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活着 寻求着心灵安静的过程

30分钟前
  • 魔夜
  • 较差

看这部片子我有太多问题了,为什么要用枕头套把自己头裹起来还不盖被子?为哈他帮她捡水果还送回家她不道谢还全程无交流?写不出的笔墨又是啥意思?室内的雨?空中的鲸鱼?

33分钟前
  • Fantasy❉
  • 较差

“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喜欢每个超现实镜头:沙漠生长的手掌,天空遨游的鲸鱼,深不可测的死亡资料库,摇摇欲坠的车窗玻璃,撬开门锁的男孩。

36分钟前
  • 黑腹果蠅
  • 推荐

#卢米埃影院# 3.3 分。停尸房的老人拒绝协助遗忘抗议中死去的女孩儿,温情也带有南美的潮湿味。但作为处女作,给人的感觉确实太童话了,时而太直接、时而太隐晦。

39分钟前
  • 宇宙
  • 还行

果然我现在看不了,给我的感觉又诗意又刻意

43分钟前
  • Abrizzzz
  • 还行

可能更多的人会留意到大漠中伫立着的“五指山”劫后余生,呻吟的蓝鲸划过天空,空荡的前挡迎着冷风,此类等等,魔幻现实往往就是将现实的一切罪恶化作触手可及的梦,让观者自己选择沉默抑或觉醒,伊朗导演的殇,穿过智利历史的痛,让世界另一头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镜像,也可能是似曾相识恶的平庸

4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看过会心疼的电影!一位老家伙带着同样不年轻的两个老伙伴,为一个陌生女孩安葬的故事!编剧兼导演笔调和画面极其克制,你只有仔细看,才会感受到这份克制背后留了多少血多少泪。他告诉来了20年的老太太,这座墓地要被关了;他翻看相册时,我们才看到一个更年轻的他和一个更年轻的男孩的照片!二十年过去了,他们同样残忍,这帮老家伙们同样无助,面对还不能下葬的年轻姑娘,他伪造证件,说自己是女孩的父亲,他求老太太拿到了一份出生证明,这时我们才知道她失去的也是女孩。他给女孩选了永久墓地,希望她不被打扰,他求司机掘墓人老友,帮他运送埋葬姑娘。甚至在恍惚之间,他看到儿子都来帮他打开门锁。那在头顶飞过的巨大鲸鱼,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灵车司机的车前玻璃,让人又哭又笑。大街上那张男人的海报,是塔可夫斯基吧?他何尝不是一位诗人呢

49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每個逝者都有一個故事,即使是無名女孩的遺體,也要得到妥善的葬禮。魔幻現實主義的部分與溫情的劇情相得益彰,繼《少年派》后我們再度看到高高躍起的鯨魚。停尸房老人什麼都記得,唯獨不提自己的姓名。電影風格如散文詩一般散漫,也隱含對智利、伊朗政治的批判。三星半

54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题材好,文本和符号太笨拙了像学生作业(南美黑暗历史幽魂想到了《安尼尔的鬼魂》,提醒我该把这本书去看完了…@天目里

58分钟前
  • Lili Marleen
  • 还行

有些情节没看明白,为什么闯入者会放了老头,为什么要去联系丧葬公司(自己的朋友就是一条龙嘛……也可能对智利国情缺乏了解所以影响观看

59分钟前
  • Annamae
  • 还行

沙漠盛开的手掌,天空遨游的蓝鲸,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佐杜洛夫斯基,魔幻现实主义后继有人。那些消失在独裁年代的人并没有被遗忘,纵使没有名字,但每个逝者都有一个故事。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