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6.6虽然口碑票房双惨淡但冲着甄子丹转型之作还是来看了,他在片中的表现也的确可以看出转变戏路的决心,富有感染力的哭戏让我一扫对他以往时装动作片中文戏严重短板的印象。
贾冰的表现也完全脱离了谐星身份,展现了一个接地气的东北警察形象。
用动作片思路拍家庭救援灾难片的点子也不错(从雪崩、冰湖救娃以及绑票、医院几场“打戏”的运镜方式很明显能看出这一点)。
然而剧本还是拉了后腿,对父亲阿德和熊儿子的人物塑造完全失败,已经很久没看见过这么烦人的主角了,可惜了甄子丹的表演。
不过对媒体职业道德等社会议题的展现还是有点野心,可惜体量完全驾驭不住。
年近花甲的丹哥也快打不动了,希望转型之路顺利吧。
不过还是期待明年《疾速追杀4》大战杀神。
电影名就能把全片故事主要讲述的内容讲清楚。
原本以为是一部有着大场面救援的电影,结果其中仅仅只有再普通不过的小型救援。
整体看下来真的是非常失望。
全片把主要的情节用在了刻画一家人人物关系上,似乎所谓的救援行动成为了陪衬,而且救援行动似乎少了很多紧迫感和危险感。
一个不听话的熊孩子和一个不会教育孩子的父亲之间究竟能产生怎样的火花?
父亲会因为一时的怄气把孩子扔在荒郊野外的雪地里属实是把这一父亲形象拉低到最低点。
在救援过程中,他突然就一心只想着找到儿子,丝毫不管不顾帮助救援的救援人员的性命。
由此可看出这位父亲根本就不会做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但影片完全没必要吧父亲形象描摹地这么差劲。
另外母亲的形象似乎也非常偏负面。
自己儿子丢了这位妈妈似乎一点都不着急,更多时候只会跟丈夫吵架。
影片结尾父亲的行为也非常匪夷所思,真的就不得不牺牲自己让孩子活下来吗?
这可一点都不会显得人物非常高尚。
这么做就能弥补自己之前的过失吗?
这么做就能挽回救援队队长的性命吗?
全片真的是满满的槽点!
直说结论:全程尴尬,逻辑牵强,差到不能再差。
感觉编剧是9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通篇逻辑不通,剧情发展离谱。
就很简单的,你让这个故事发展符合常理行不?
这么基本的都做不到?
找个小学生都比你编得好。
1.男女主之间演戏的感觉就是一种他们很陌生的感觉,女主成功引起了观感不适。
如果说是想反应现实中的这种奇葩,那算是成功。
2.男孩刚丢了晚上母亲在个浴缸里洗男孩得围巾,①为什么要洗围巾?
②为什么要在浴缸里洗啊?
③为什么你洗围巾都不放洗衣液搓半天都没沫啊?
就这种类似得场景莫名其妙,想体现母亲得内心纠结?
然后后来知道①为啥了,啊,把洗过得围巾拿过去了,搜救犬闻不到男孩味了,这个槽点真的是,,你行李箱里就没有其它男孩衣服了?
你要说你讲卫生都洗过那我服气,出门旅游都能天天洗我服。
3.男主第一次下水,咋就莫名其妙不动了?
冻僵了?
那后面呢?
后面大风大雪的不是更冷,好几个人从水里出来后跟没事人似的。
不是我说,大东北,-31度,你试试你下个水裤子湿了在外面能呆几分钟。
说到这还有,大东北山上-31度,女主穿个羽绒服拉索都不拉到最上你跟我说这是-31度?
东北风分分钟教你做人,那围巾还想在脖子上呆着,早得捂脸了。
4.人贩子傻到一群人连个脸都不遮就跟男主交货,等着被抓呢么不是。
这段情节就。。。。
尬,还是尬。
5.中间一堆人累的冻得够呛,男主过来说不能停,然后一顿煽情,又开始唱歌,这个情节,这个歌,尬得我呀,我去了,真是服了。
6.都知道有线索了,可能是跟昏迷不醒得司机有关系,那第一时间就去那附近找呗?
非得别的地方折腾一通,然后最后等男主自己推测?
去救得时候,冰面,-31度,编剧你知道不,好多车厂商都冬天开车去东北测试车辆在低温环境的性能,场地就有冰面,那冰面冻得刚刚的,车随便跑。
都不用-31,就-20度以下持续一阵就够。
几个人上去这冰面扛不住了,糊弄鬼呢,还有那个镜头,那侧面明显能直接从岸边走过去,你们几个非的从冰面走,图啥。
我看电影从不关注导演,但这个烂片,我记住了。
一整个给我尴尬住了,尴尬的都长犄角了……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真的是对东北的冬天有误解。
一开始出现孩子失踪的时间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争分夺秒迫在眉睫的……结果12月21号的天气,演员哈气像是在闹着玩,掉水里连个冰碴子都没有……哎呦我天呐,真的是香港来的导演,也太不把东北的冬天当回事了……救孩子的这个节奏,根本不像是有冬天会冻死人的认知那种。
我尬住了呀……熊孩子,暴力教育,无良媒体,蹭流网红,到底要表达啥?
家庭教育不好,要受社会毒打?
尴不尴尬 ?
最尴尬的是,如果说想借「搜救」这个事,讽刺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我看新闻就好,何必跑电影院?
这也太不艺术了,太尴尬了。
救援的事也很尴尬,简直是无脑。
经验丰富的救援队,被一个丢了孩子的父亲,还没把实情讲明的情况下,用非常非常感性的头脑做判断下决定……遇到恶劣天气,不救了,我理解,因为东北那天气有时候离1米5都可能啥都看不见……表决就表决呗。
表决完咋还玩起道德绑架了呢?
小故事强制煽情也就算了,气氛烘托到这了咋还唱起歌了?
我原地裂开了……座椅跟长了钉子一样,我都坐立难安了……要赞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点赞,但绝对不是无脑牺牲。
这其实也是社会现实,但真的不艺术,真的尴尬死了……女主在愤怒的时候有个特写,真的抱歉眼神里我没看出来有啥东西。
特写愤怒,观众没接收到信号……尴尬不?
如果说「对不起」就好了,是要表达从小事做起?
绕了这么大圈就要说个这?
其实要讽刺的社会现实问题是很尖锐的,但导演的手法很圆润,反差感尖锐感什么的说起来就是个尴尬……最后,我真的是……要不是花了钱,我才不会看完……出现第二个时间节点的时候就想走了……不推荐
主角演技是没啥问题的,但丝毫不妨碍这是一个超级超级烂的电影,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看完的,从一开始就让人难以看下去,故事一直到结尾没有任何时候是让你觉得这个电影值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无语。
整个故事几乎没有一个角色让人喜欢(可能就只有那个小妹妹还行)从爸爸到妈妈到孩子到警察,都是那么让人无语。
让我简单描述一下:故事讲一个超级皮的小孩,自己不听话,在山林里失踪,然后他爸爸就一直找他,找到最后,死了一名警察,他爸也死了,然后他活了,就没了。
关于爸爸,他找孩子就找孩子,结果一直在妨碍警方找孩子,警察找他非要一起,就一直寻死一样,被警察救了三次,还害死了一名警察,最后还是死了,不得不承认他死的好,他活着我都会梗死。
关于警察:找不到孩子就算了,还是去质问孩子母亲,怀疑他爸害死孩子,不知道事情到底怎么样,就一味指责爸爸把孩子丢在雪地里,我看着就急死,后来就来了套路化,一个老警员将“三十年前,也是三个孩子不见了........"讲到最后唱起了《朋友再见》,谁能理解,一群警察找孩子找着停下来唱“朋友再见,朋友再见,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我都尬到扣出三室一厅了,导演想要我的命直说,不用这么虐待我。
关于孩子:一个超级熊的孩子,还害死了两条人命,然后最后活下来了,其实可以考虑一下拍这个孩子活过来以后的生活可能比较有意思,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工作,还有一个妹妹,身上背了条人命,家里还被网暴,大雪天掉在冰水里被就回来说不定今后身体还有问题,我挺想知道这个孩子如何活过来接下来的一切。
关于妈妈:“慈母多败儿”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该打的孩子,我不知道她从哪方面考虑拦着爸爸教育孩子,一直说着“不要和儿子怄气”,他儿子这么皮到底还是有原因的。
反正不是这个导演就是这个编剧,想谋害我一样,到底是不是导演想报复社会,拍出这么难看的东西。
在今年十一档,《搜救》是一部令人意外的电影,首先是定档就比较突然,没有多少预热就空降上映,然后以功夫见长的甄子丹这次居然不打了,放下刀枪,拿起笔尺,饰演为一位建筑工程师;另外是作为一部打造了诸多视听奇观的商业大片,却没有按照惯例和套路高举高打,而是围绕一个搜救8岁男孩的“小故事”,揭开时下中国式家庭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深度的现实思考。
影片跳出了类型的窠臼,明面上是一部热血大戏,讲的是一个家长和救援队一起寻找走失的孩子,内核里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情感故事,一个失职的父亲用生命完成自我救赎,践行了父爱的责任,让人看完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正在为事业和爱情忙碌的年轻人,应该会对亲情和陪伴,有一番全新的认识。
对于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父母都是不完美的,很多时候,父母一些举动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片中甄子丹饰演的爸爸就是这样,平时忙于工作疏忽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比较简单粗暴,有了问题就训斥责罚,甚至动以拳脚,造成了儿子的逆反心理,一个无心而发却没有兑现的承诺,就成了这次儿子走丢的导火线。
于是,就发生了后面的故事,儿子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走失,父母、民警、救援队一起展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营救,极限环境成为救援的最大障碍,茫茫雪海,夜长昼短,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有随时都会不请自来的风暴,把一切变得极困难。
民警们想尽办法,救援队穷尽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措施,但是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依然毫无头绪。
从儿子的教育来看,阿德是不称职的,可是当他毫不犹豫地踏入刺骨的河水,当他带着钱独自会见绑匪,被痛打后明知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松手,当他不停地向着山林呼喊儿子的名字,直到最后走上随时碎裂的冰面,相信没有人可以忍住眼泪,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父爱本来的样子,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我们会相信,在这样的时刻,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其实也是影片在上映后备受争议的根本原因,有一部分观众从救援的角度来看问题,看完很气,说这一家人太能作妖不值得救,父母不像是在救儿子,总在帮倒忙,这么说也没错,从把孩子留在原地开始,他们做的几乎每一件事都不对,包括母亲洗了围巾,把事件发到网上给救援施压,父亲参与行动却不听指挥,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直觉。
可是,这些责备阿德的的人忽视了一点,这才是接近真实的状态,这不是华语版的飓风营救,假如主人公智勇双全,人格毫无瑕疵,以一己之力解除危机,让大家爽透嗨翻,那么这部电影反而会失去了灵魂。
影片的动人之处细致而又真实的表现了一位父亲的转变,其中也有他如何独自承受工作的失败,与妻子就工作问题发生矛盾,这些都绝非赘笔,而是精华,现实都市中的绝大多数父母,何尝不是与他们一样在为家庭拼尽全力的同时,忽略了许多细节,开始为小事争吵,背离了养育的初衷。
然而,天下哪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呢,他们只是有时候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忽视了交流的重要性,可是一旦孩子发生危险,他们就会立刻义无反顾,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就像阿德这样,从不尽职到全力以赴,从轻易离开孩子到拼命寻找孩子,他的转变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父爱的本能。
《搜救》的结局是伤感的,也是悲壮的,阿德像战士一样一往无前,用这样的行动告知天下所有的儿女,无论任何情况下,父亲都是整个家庭的最后防线,他们可能平时看上去有点愚笨,有点不通情理,或者有点顽固和可恨,但是一旦发生危险,那个愿意为你无条件付出一切的人,一定是你的父亲。
这些年大家总是呼吁父母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标准要求自己,其实儿女们是否应该反过来扪心自问,是不是总在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哪一对父母不是顶着压力奋斗,哪一对父母不是为孩子的教育倾注所有,如果我们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或矛盾,需要的是沟通与理解,而不是责难。
所以说,《搜救》不仅是一部具有视听奇观的商业大片,更是一部适合家庭观众汲取亲情能量的现实主义电影,相信每一部有心的观众,在看过之会都会向自己发问,是否应该还给父母一个真心的拥抱。
尴尬至极!
我不理解怎么能有这么难看的电影啊!
我真的很少评价一部电影难看,这是今年第一部我想中途离场的电影,完全看不出来想表达什么。
主角的演技不做评价,就剧情来说,丧偶式育儿导致的叛逆熊孩子+救援不听指挥+袭警,我真的无语了,且感觉看这个电影人会降智。
中间那段强行煽情+突然唱歌 就硬尬 脚趾能扣出一座城堡,导演您真的觉得这段是有必要的吗?
总的来说,不值得一看,有这个电影票钱还不如多喝一杯奶茶了。
在电影院呆满两个小时是我对我的票钱最后的尊重了,故事稀碎,主角全家人设傻逼,各有各的奇葩,男主儿子大冬天一个人勇闯雪山,浪费搜救资源,男主更绝,搜救队那么多人在大雪下给他找儿子,得不到一句感谢的话,大晚上不让人家休息,让人家上山找人,人家欠他的,所长为了就他去世了,人家儿子情绪激动下说了两句不当的话,上手扇人家,还动刀子,真的是看的想骂人。
整体: 烂到不行,甄子丹出戏的普通话和粤语交织,人物背景没交代,故事背景没交代,强行煽情、强行催泪,最后通过回忆煽情上价值。
剧情: 写的跟shi一样,开局莫名其妙的孩子不见了,后面才交代清楚是爸爸为了惩罚儿子把他独自留在小木屋。
孩子弄不见后,甄子丹跟疯了一样乱找,差点把自己小命也交代了,有意思。
和贾冰的人物冲突更是尴尬,一个孩子丢了的爸爸着急找孩子,硬是碰到一个杠精警察,不仅不帮人想办法,还一直质疑甄子丹骗人和泼冷水,有一手嗷铁汁!
结局更是烂的不行,消失了三天的孩子安然无恙在车上睡觉,汽车被大雪掩埋,爸爸为了救儿子放弃自己的生命,永远沉睡在了湖底。
设定: 故事大约发生在冬季。
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的天气,两个疑似来自深圳的南方人来到北方,要带一儿一女去天池看水怪。
甄子丹饰演一位在工地工作的大男子主义,十年没让老婆去工作,然后在给几岁的孩子筹几十万美金的留学资金。
孩子丢失了三天后,奇迹般的在车上睡觉,等待爸爸的到来。
先不说孩子不见三天,没水没粮食,冰天雪地被大雪埋车里,还能奇迹生还是真的牛。
虽然最后找到了孩子,孩子生还了,但是为了救这个熊孩子牺牲了一个爸爸,一个所长,找孩子遇上雪崩受伤的若干人。
总结: 本来星期一上完班,晚上想找部电影放松一下身心,舒缓下疲惫的身体。
看完后,没想到身心俱疲,脚趾更是累得不行,影院位置上还有我脚趾扣出来的城堡,想给脚趾接工程的推荐观看!
这是本人看过的最垃圾的国产电影之一,剧情逻辑还不如一些“抗日神剧”例如:大冷天冰天雪地,景区关闭,一家三口还开电动车去看天池怪兽,拿我们东北话说,这就是脑袋让驴给踢了;其次,孩子失踪后,家长先是刁难警察,之后竟然多次指挥救援队,直到救援队多人受伤住院为止;就是找个精神病人担任编剧都不太可能如此安排吧;再说,一个小孩先是被扔在一个屋子里,之后搭车遭遇车祸(关键是司机受伤,🉑汽车和孩子毫发未损,真稀奇)在车里被困三天,环境温度零下二三十度,竟然还能存活,不服行吗?
另外,在救援队搜救过程中,所有队员突然唱起前南斯拉夫经典佳片《桥》的插曲,令人费解;结尾处,来了四艘气垫船,可实际最多一艘,另外的都是电脑特技,还是制作水平低下,一看就特别假的那种。
该片题材其实非常棒,男主角还是香港著名演员,可拍出如此效果,再好的题材也没有意义了,遗憾!
挺意外的,对甄子丹以往遇强则强的功夫高手形象做了解构(有被混混暴揍的桥段)。他饰演一位平凡的父亲,有普通人的弱点,面对儿子丢失,会脆弱、焦灼、局促难安,甚至会对救援工作带来阻碍。这个角色可能不如超级英雄般的连姆尼森式父亲讨喜,但也更为写实。平凡父亲始终一往无前,也更加动人。
阿德真的是一个败笔,我觉得自己性格没有养成好的人,不能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就不要随便生孩子,这同时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希望能给大家提起一个惊醒
为拯救一个熊孩子牺牲几个人的故事,且不说剧情合不合理,就突然尬唱就如坐针毡……
绝对不是烂片,但是太挑观众了,如果没有孩子甚至说不是父亲的话会很难看进去,叙事角度的主观性太强,没有共情点难免不能理解男主,看评论都是恐婚和骂熊孩子就知道了。另外电影的侧重点有些飘忽,尤其是好几场莫名的灾难戏对主线的推动作用很小,而文戏又切教育,融合不太好。ps:原声配音+1星。
【黑米影库】丹哥告别了叶问的光环,尝试着其它戏路的突破,只能感叹路还很长哪!反而白所那一段感人肺腑的往事叙述让人动容!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孩子成材,那就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不论在看多少遍,总是会对那些搜救人员感到钦佩和敬仰,他们只为一个信仰,为人民服务,哪怕付出生命代价。真的会被戳中。
为甄子丹打call, 效果不错,值得推荐
唱歌那里真不能理解
除了甄子丹的普通话和贾冰有点出戏之外,其实我倒觉得蛮好的。虽然为了救援这熊孩子,牺牲了好多公安干警,还是父亲用生命救回了濒临死亡边缘的的儿子,故事还算完整,过程中讨论了家庭教育、夫妻感情、新闻媒体,也只是点到为止,但这是一个全新的电影尝试,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现实题材的尝试了,我们的社会需要新思想的冲击。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就会改变很多人的家庭和命运。往往说正确的话容易,坚持用正确的方式去说却很难。教育的意义不只小孩,还有成人。
真的是又尬又烂,还我票钱😭
熊爸作精必须死
甄子丹打打杀杀没死过,救个孩子死了!
甄子丹的男主大部分时间是来捣乱的,突然唱起啊朋友再见是得多尬啊。
这个剧本看得人真的很难不血压升高……能够理解丹哥出演这个一身毛病的父亲的意图,褪去昔日武打巨星光环的他,这次回归到一个传统的家庭,有很多就算是依靠武力也解决不了的生活烦恼。坦白说人物复杂性是能体会到的,但是完全没做出来,反而只放大了人物的偏执和性格中的缺陷,情节走向基本上都在观众雷区上蹦迪。即便整个故事算是今年国庆档里相对而言最不“主旋律”的了,但是大本营里吵到一半突然唱起歌来我也是真的没想到,整个人尬在座位上……有一说一,这熊孩子的问题,真的也不能全赖父母,但是吧,看到最后最大的感触还是觉得,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也不会沟通的成年人还是不要结婚生孩子了吧谢谢,也算是助人助己。
摸着良心说,一星都给多了。所有人集体脑干缺失,挨个莫名其妙生气,莫名其妙大合唱起了“好朋友再见”,莫名其妙拐出去搞了一段家庭惊悚戏。太可怕了!这啥啊!
熊孩子!熊家长!
看的过程血压持续升高,警察暴躁,父亲撒泼,母亲哭丧。搜救人员身为专业人士总是被丢孩子的父亲指手画脚,反复PUA,连续搜索一天一夜不让休息,连续搜索48小时暴风雪天气不让休息,直到死了一堆人才消停了。看的生气。
垃圾中的垃圾,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