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春逝》给朋友看,她很严肃地说,这个女人很过分,简直是在玩弄那个男生的感情。
如此义正词严的反应反而让我觉得意外。
她说,如果你是他,你能原谅吗?
可是面对感情这种飘忽的存在,谁也没有确切答案。
第一次看到《春逝》,大二的悠长夏天,时间是在电影的序列中消磨。
遇到这一部不过是电视上的偶然。
雪中的南韩小城,车站里,是冬意,红色围巾与昏昏欲睡的女主角;两人一起聆听竹林风声,潺潺溪水,山寺铁马的响动;感情的不经意的开始,忘记了是在喝酒的时刻,煮方便面的瞬间,还是其他。
于是,在一起,春去秋来,温情不再。
落花漫天的季节,重逢,女主角想重续前缘,笑着走开。
结束时候,男主角一个人置身在芦苇的浪中,不变的微笑。
音乐中,一切结束。
中国历来的爱情故事,弱势的永远是女人,崔莺莺被抛弃了,霍小玉抑郁而终了,彪悍如潘金莲,在西门庆面前也是千依百顺,哪怕情人的热度还残存鬓发之间。
可是情场如战场,对垒的双方,输的概率大概是一样。
所以看到男主角失恋之后的泪,哀歌,似乎触摸到生活的质地。
最哀痛的时候,就是为了那些缥缈的东西,直到淡淡化解,只有记忆变作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割舍。
他的祖母说道:女人就像公车,一旦错过,就再也追不上。
最后的拒绝,在他不是无法原谅。
我一直这样固执的以为。
在某一种状态下,也无所谓恨。
恨她不过是恨自己。
时光一如电影,故事的细节已经难以记清,昨日无法重现,只有声音鲜活,只有感觉依然。
记得春风沉醉的夜晚,与人一起重温《春逝》,她说,这种文艺片,太慢了,太慢了。
慢的滋味,大概不是人人都懂得。
有些人,不会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不会沉思前事,似梦里。
这世上,有些人必定是为了伤害另一些人而存在的,必赐予他春之甜美,又抛给他最寒冷的冬天。
春是一个怎样缱绻的词语,春风,春雨,春水,春雪,春色……即便是春愁,也如丝丝柳絮淡淡风,轻成了闲愁。
这个季节,除了恋爱,还能做些什么呢?
扁扁脸的大男孩,一看就是好心,好欺负。
也许是巨蟹座的吧,这个星座的男人多半温柔如春水。
而她呢,是冬夜的星空,料峭,明亮,而又寂寥。
你有没有发现,一条红围巾在她脖子上并无暖意,鲜艳得像是一种冷。
他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捕捉声音。
风过疏竹的沙沙声,老树下阅尽人生的清唱,溪水永不疲倦的欢歌。
你有没有在深夜因落雪的声音惊醒,你有没有蹑足而出,坐在台阶上倾听。
寺庙飞檐下的铃铎被微风摇动,叮,叮,叮,宛如天籁。
你有没有觉得,心静成了一面湖水,又有莲花轻轻打开。
你一定听过雨。
神在天上弹奏雨水为弦的琵琶,就有透明的音符纷扬洒落。
哆,来,咪;哆,来,咪。
单调却从不让人厌倦的雨声,你一定坐在窗前听过,在想,他那里是否也有雨水的琵琶声。
你一定也曾在一个春夜奔向远方的爱人。
那样的夜,空气里飘扬着花粉、灰尘,以及一种叫作爱情的微小颗粒,你觉得你甚至能用肉眼看见,伸出手就能触摸。
只有相爱的人才会看见,只有相爱的人才会伸手,只有相爱的人才会在春夜去远方。
街灯亮起,像恭候多时的卫兵。
佻兮鞑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拥抱,只有真实的拥抱才能感觉彼此的存在,感觉到你是属于我的。
穿着绿色毛衣的她,看起来多像一颗春天的树,柔美多情。
爱情有着神奇的力量,将寒气驱散,将积雪融成暖流。
高高大大傻傻的男孩呀。
可是,树已浓绿,春天正一点一点地远离枝头。
生活是多么折磨人的东西,微小颗粒难以避免在空气中的互相摩擦,两个人难以避免的争吵。
爱和春天一样使草木复苏,也和春天一样悄然逝去。
你永远掌握不了它的轨迹。
“你知道消防栓还能用来做什么吗?
”似曾相识的对白,如今她说给另一个人听。
离过一次婚的女人,出于经历或者出于天性,内心毕竟要漠然些。
爱情于她,也不过是一场迅疾的春雨,可以说走就走。
而高高大大傻傻的男孩,该用多少的勇气去遗忘一个漫长的春天?
春天离去了,但一样会有单调而永远不让人厌烦的雨,一样会情不自禁地到远方寻找已经不是爱人的爱人,却看见她开着嫩绿色的车投奔另一段爱情。
嫩绿色,多像一个新鲜的开始。
他必须做点什么才能让她感觉到他的痛。
那是她永远不能再体会的痛,因为热血,年轻,全心全意的爱而带来的痛。
他像个孩子一样用钥匙在她象征着新鲜开始的车子上划出了深深的印痕……只有这时才理解了白发苍苍的祖母。
祖母用故意遗忘的方式逃避伤害,她沉浸在自己的谎言里,一次次地去车站等待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他在祖母的怀中哭成了孩子。
季节轮换,有一些成长注定要用伤害完成。
影片最后,是男孩站在麦浪中发自内心地笑了。
你一定理解了这样的笑,因为你说过——我所能做到的不是将你遗忘,而是如何使你不再锋利。
我将站在时间的流里,等待岁月之河将你冲刷成一颗温润的鹅卵石。
我终于明白,《春逝》末尾,男孩站在麦浪中,为何发自内心地微笑了。
06.9.10
高而依人的树傍着汩汩的流水远去的一只纸船载着尚隐痛痛的思念文秀莫名的离开像一列长长的火车留下清晰的轨迹却无法追回尚隐踏着单车依旧送奶奶去站台看她穿着粉红的衣裳等着爷爷归来也许守候一生只看黄一张相片也许今世美丽有过但终究无法长久轻而醉人的风拂着软软的稻穗那里有一轮斜阳说春天已经逝去
《春逝》,奶奶对她因爱情落寞的孙子说:“巴士和女人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她穿起了结婚时的礼服,将生命终结在最美丽的时刻。
我们总是有所选择地去记忆,或忘却;支离破碎,浸润着我们的生命,支配着我们的生存。
任凭岁月再怎么流逝,那张英俊的脸庞,那付美丽的容颜,依旧是我们最真切的清晰;剧中的奶奶,在她生命的最后岁月,每天去车站等候已去世多年的爱人---在她心目中永远年轻永不变心的英俊新郎;她默默的坐在候车室里,独自发呆,却又有所眺望;儿子唱歌好听了,奖励个铜板;孙子失恋哭了,送上个糖果。
我开始怀念上个世纪的女人。
爱情如声音,难以捕捉;爱情如泡面,吃完即抛;许秦豪说,爱情就像一场重感冒,于是爱情在他布置的春天里悄悄溜逝,其实我知道我跟他一样在感叹某种经典美好的不再轮回。
春天去了,爱情没了,爱的情感依旧浓烈,于你的亲人,于你的朋友,于你的同伴,于某个泛起你爱意的陌生人。
(去年无病呻吟的,发表于http://www.topku.com/archives2/000470.html )
这本电影可以说是很文艺很文艺很文艺了,女主贼文艺,男主也文艺,哈哈哈!
男女主每天干的事情竟然是,一起去外面收集各种环境声音,(好像坂本龙一现在就是这样搞创作的)之后再配上古典音乐,女主人公会去午夜fm电台播放。
让我印象最深的最后俩人告别那段,俩人已经分手一段时日。
俩人再相约见面时,已是漫天樱花飞舞盛开的季节,女主带着一盆具有生命力特征的,鲜绿得格外年轻茂盛的一盆植物交给男主,说让他送给他的奶奶,说绿植对老人好,女主并希望男主今天能再次陪陪她,随便走一走。
这段戏我看了一下,差不多三分多钟,俩人没有任何台词,只有表情和肢体传达内心的想说又不能说的淡淡忧伤的感觉。
之后在两人默默地对视完后,男主为难又缓慢的,又不知此时该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把这盆绿色植物交还给女主了,当时的内心,也许有太多想说的,但又不想说。
女主最终握手笑着点点头,表示也明白了,也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了,最终俩人也一句话都没说… 这大概表达的意思可能意味着,爱已离去,奶奶也已离开人世,春天也快过去,任何事就像这盆植物一样。
开始生命的炽热,绿的迷人又让人心醉。
一切也许也都会随着樱花花开花落,都会向我们人生告别。
这个样子,也许有着我们大家很多人自己与“爱”告别时的影子…时间可能会治愈一切,又可能不会治愈… 当年拍韩国爱情文艺片扛把子的导演许秦豪,让俩人选在最最美丽的日子分别,没有西斯底里的悲伤和撕扯,也没有遗憾的眼泪,就这样笑着淡淡的,男演员站在镜头前,好几分钟,把想说的情感也许都留在荧幕上了,女主这边拍了女主握手道别,慢慢走远从一开始实到虚的背影的过程,很喜欢,真所谓非常高级了… 全片缓慢宁静的气息,像水一样流淌,如风一样自在。
爱情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也无声无息。
男人和女人都和巴士一样,一旦走了就无法挽留,他们在影片中的恋爱时光,总会唤醒你心中的那份美好。
开始时恰如春风拂面般的温柔细腻,而结束时也仿若春的离去,不知怎的便让人离开了这个宜人的季节,以此对何为爱的一展虽谈不上什么刻骨铭心,但这何尝又不是在触及着爱的本质呢?
… 李英爱姐确实太美了,我感觉这样的女人谁又不欣赏呢,看完…更想拍电影演电影了…!!!
尚优闭上眼,沐浴在夏日的阳光灿烂,耳边响起的,依旧是恩素那甜美的声线,只是春日已逝,昨日也早已远去…… 如果它只是一部爱情片,如果它描写的只是那对青年男女的爱情。
那么它就不是一部让你怦然心动的电影。
它是《春逝》。
因为春日终会逝去,这段爱情,似乎也一并随这春天远去了…… 爱情过了甜蜜期,突然就无端感觉到对方从未有过的陌生,依旧还是那片竹林,闭上眼,你依然听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声音。
在你心中,也许这就是从前。
你小心的张开眼,眼前的这片竹林,似乎比记忆中绿的更加葱郁,你可以感觉的到。
还是那条依然流动的河,还是那曾让你心醉的潺潺流水声。
耳边恩素的歌声,却好像荡出时间的力量了…… 为何一个人可以平静到坦然得,甚至有些不经意的开始经营另一份感情?
没有留恋,没有伤怀,也没有对于未来的憧憬,只是平静,平静得让人甚至觉得有些可怕。
也许从前的恩素本并不是个理智得过分的人,但这些许的麻木,也是这逝去的一个又一个春的赠与吗?
尚优还是个孩子,他的心中,是无法像恩素那般冷静的,也许是他的奶奶,那个会一直在火车站等待永远都不会出现的深爱着自己的爷爷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奶奶,给了他对于爱情无比执着的基因吧。
这种执着,也随着血脉代代相传…… 尚优选择了挽留这段感情,虽然,他所做的一切,无论如何都显得那么苍白…… “恩素,你以为我是你的速食面?
” 尚优不明白,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恩素没有回答,答案本该如此,只是尚优也许永远都不会懂。
他恳求,他甚至跟踪,可是这一切似乎注定都无法挽回了。
茶凉了,还可以续热的,心冷了,无论如何都没法再注入热情的。
尚优像个孩子般,掏出自己的钥匙,在恩素的漂亮的新车上划下深深的痕迹。
我想,这个时候,他的心底,会有一道更深的伤痕吧。
只是,车子的划痕,无论多深都可以修补的,而心底的伤痛,怕是连时间都无法让他痊愈吧。
失恋的尚优抑止不了心中无尽的痛,看着依旧常去火车站等待的奶奶,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对奶奶说,爷爷已经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奶奶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了尚优一颗糖。
“公车和女人一样,一旦走了,就再也无法挽留了。
” …… 只是平静的生活也偶尔会漾起小小波澜,偶然被割伤手的恩素,习惯性的又抬起手臂,在头顶轻轻甩着,一如从前尚优教她那般。
那个冬日的相遇,那个真诚如雪般的尚优,是否仍偶尔会萦绕在她的心头?
…… 他们在咖啡店中重遇,尚优不再是从前那个尚优,恩素也不再是从前那个恩素,他们聊的,也不再是从前那些……那个浪漫而温馨的春已经逝去,只是我在想,它会不会残存在两人早已深埋而不愿唤醒的记忆中呢?
就像一面湖水,被顽童嬉闹的石块惊出了波澜,被无意掠过的微风荡起了涟漪,待到人寂风停时,从前的宁静又无语的悄然降临了吧。
我们总是会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拍拍周围的人,“哎,开始了开始了。
”然后正襟危坐,用心去体会一份情感,一段故事。
可是在现实中,没有人会提醒你,“哎,这个和你一起仰脸蹲在地上听竹林摇晃的人,是你要珍惜的人。
”往往忽略掉的那些微小的细节,就是那些擦身的幸福。
他静静地坐在深夜的雪地里,录下雪簌簌的声音的表情那样专注;他喝醉了不顾一切奔向你紧紧抱住你的体温那样温暖;他为了和你一起耍小聪明请假时的笑容那么天真;他赶来为你送东西,揉你头发的大手那样怜惜;他为你煮泡面看你吃下的眼神那么温柔。。。。。。
你为了刺激与新奇,忽略掉身边这些默默的幸福。
你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怀念他,会后悔。
当手指流血的时候,非常习惯的用他告诉你的止血方法,高高抬起来摇晃的时候,和他一起的时光,是不是突然像潮水般涌来,你像即将溺亡的人,有些窒息?
原来,那些被忽略掉的,才是幸福。
有些时候,当局者是迷的。
等到我们跳出到旁观者的位置,成长、再成长一点,才能看清,那个人曾为你的牺牲。
那不是理所当然的,那是,爱。
或许你和我一样,是爱钻牛角尖的人。
恋爱到不顾一切。
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卑微到沙里去了。
爱是需要技巧的吧。
这样的全心全意,并不见得她会领情。
被抛弃后痛哭流涕也好,赌咒发誓也好,都无法唤回她流失的感情。
孩子气的破坏,更是将自己最后的尊严也拱手让出。
当时间帮你重新抬起头,哦,原来前面的路,还那么长。
这就是成长。
你经历伤痛,然后好起来。
伤疤就是成长为你留下的勋章。
有些伤,是永远也无法复原的;就像有些爱,是不能回头的。
当她再来找回你,你淡淡的笑,然后,松开她的手。
不是报复,不是潇洒,是真的只是变成了一块伤疤。
一块和别的皮肤颜色不同的皮肤,而已。
发生了这么多,你和她的生活,已经不再重叠。
她不知道奶奶不在了,就像不知道你的爱不在了一样。
她以为对她好的人,会默默的等待她的归来,却不明白春天的花也会飘落夏天的树。
在麦田里,你听着麦浪的摇曳,笑了起来。
当她,和爱情,都成为了美好的记忆的时候,痛苦,会悄悄离开,生活,也重新开始。
春天的花落下,夏天就到了。
《春逝》的故事核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就像速食面”的现代感情故事,恩素、尚优相聚、离开,伴随着奶奶的离去,尚优的成长,以及最后的释然。
影片秉承了许秦豪导演一贯的特点,平淡不惊,娓娓道来一个冲突发展缓慢的故事,却能让观众融入戏的气氛中,让人有所思有所想。
很多好的电影,画面的特点总是一句话就能总结的,《春逝》就是如此,具有着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
长镜头、微微地移动、波澜不惊。
电影的画面一样波澜不惊,好像观察者的视角,运用了大量的大景别镜头(包括远景和全景);而相对的,特写与近景等更强烈的表现人的情感的景别就极少出现,由此形成的是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观众与角色之间的疏离与男女主角之间的疏离。
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运动,最常见的就是小幅度的跟摇;只在最后男主角释然之后,才有一个长长的在斯坦尼康上的跟镜头与在田野中摇升的镜头,放佛吐出了一口长气。
画面构图中正,我们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黄金分割的镜头,反复出现;同时也不失灵动,摄影师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很舒缓的对角线以及曲线,如小河边录音的镜头,使画面很有生气。
恩素与尚优分手时的构图亦很有特色,后景中的两栋楼制造了边框,分别将两人框在其中,而中间用天空隔开,强调了两个人情感上的分歧与冲突。
《春逝》的用光上大量地采用了低反差的小侧光,夜景反差也控制得很小并且层次丰富,没有极为戏剧性的大反差用光。
色彩上讲,画面泛出了淡淡的黄绿色,很好地烘托出了一种怀旧的、缓慢的气氛。
纯度很高的红色作为贯穿色,在前半部中反复出现;恩素出场时的红围巾,暗示了她对小镇中的尚优的生活即将产生的影响。
在此后的许多镜头里,那条红围巾也经常出现,有时仅仅是画面的一角,却总是围绕在男女主角周围,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而在他们感情破裂以后,这条红色的围巾却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
两人第一次在恩素的屋中接吻时,是一个俯拍镜头,地面的地毯是一种暧昧的淡绿色,伴着爱意荡漾开来,用得恰到好处。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在男女主角分手后,尚优坐在家中的桌子上与父亲一起吃饭,机位设置在户外,高角度俯拍,屋外墙上的小窗口正好将父子两人圈在其中,两人构图在画面中只占很小面积,暖色调小反差,父子二人在屋中默默地喝酒,画面温暖,正对应家的感觉。
《春逝》中墨镜的运用也值得一提。
在电影中墨镜通常暗示着冷漠、隔阂、自我逃避等等心理状态;剧中人摘下墨镜,也就预示了他们之间即将发生某种程度上的联系。
《春逝》中,音乐评论家在恩素的调笑的感染下摘下墨镜,正预示着他们之间即将发生的故事;《春逝如此》,《这个杀手不太冷》如此,《重庆森林》亦如此。
从某种角度来说,许秦豪对现代人的感情的关注与王家卫很相像,在风格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重庆森林》形式感十足,《春逝》却有浓厚的现实主义味道,不过现实主义也是一种形式,甚至在很多电影中作为更为极端的形式出现。
《春逝》的故事不温不火,甚至连景深控制的也不温不火。
在尚优喝酒之后的戏中,是一个全景的小散景,却不像一般的夜景镜头光圈大开,后景全部虚化;而是采用了景深的镜头,朋友的出租车徐徐开来,慢慢由虚变实。
片尾处,导演使用了长焦镜头正拍,使得人物运动格外缓慢,恩素和尚优向前景缓缓走来,由全景变为中景;一个长镜头,仿佛有走不完的路,却也有尚优告别时的决绝显示他的成长。
《春逝》的音乐、音响也很美,不煽情,自然,动人,恰到好处。
就这样安静且富有意境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像速食面的都市故事,整体颇有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的神韵。
我看到最后还是没有明白恩素究竟到底为什么要和尚优分手,我想妈的不会又出来一段绝症吧,我又想难道是恩素有婚姻恐惧症?
影片结束,许秦豪再次放起让人心潮澎湃的钢琴曲,我好像渐渐有点明白了,又不明白。
于是我把电影倒带,想去寻找那个爱情流逝的瞬间。
我本来以为是尚优提出要把恩素带回家的那一瞬间。
结果不是,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那个瞬间。
是恩素在电台门口等尚优,尚优把车开过来,把一卷纸给恩素,爱抚地摸摸她的头。
恩素却敷衍着躲避着闪开了。
然后同事问,前辈,那是谁啊,恩素说,是我学弟。
我发现了我做了一件无聊的事。
这件事写出来就是这么无聊。
况且,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幕,说不定爱情开始流逝还要更早,只是我们都看不到而已。
我又前进到了吃泡面泡菜的那一幕。
尚优说,我爸要我带女朋友回家。
恩素一下被震住。
从那一刻起她要被逼面对自己的内心了。
我清楚地理解这种感受。
我想如果我的生活也可以像电影这样倒带前进,那么或许我也能找到爱情流逝的那一瞬间了。
但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捉摸的事。
你永远不能知道,你永远不能把握,爱情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候流逝。
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
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
你所能做的,只是从绝望到平静,从狂躁到释然。
受过伤的人和没受过伤的人面对爱情会一样吗?
受过伤的人对爱情的戒心和和神经质似的反复是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吗?
没受过伤的人不顾一切的深陷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吗?
韩恩素离过婚,她对爱情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留下了阴影。
每个人刚来到世界上时都是天使,纯真、善良、乐观。
大概对对感情看得很神圣吧。
经过了爱情和婚姻的失败,圣器也已被玷污。
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这就是悲剧了。
韩恩素和李尚优因为工作的原因认识了,并且很快相爱了(姑且这么说吧,“相爱”这个词用的不太严谨)。
身为过来人的韩恩素起到了主导作用。
每个人都是需要爱和被爱的,韩心里面空缺已久的位子可能有人会来填补了,当然会有涟漪。
不过李并不是韩所期待的那种人,这从她的言行里看的出来。
而李这个纯情大男孩自然是基本上没有免疫力的,他不顾一切的陷进去了。
二人的感情升温很快,降温也是一样。
韩感到无趣了,她想结束这场游戏。
而李想到了确立关系,甚至,他想到了结婚。
感情上受过伤的人大概都会对感情有一种恐惧感,戒心会很强,总是提醒自己不要陷的太深,不要再受同样的伤。
这种恐惧感是一辈子也无法消除的。
人为什么会怕蛇、蜘蛛之类的毒物?
哪怕从没被它们伤害过,哪怕明知道那是没毒的。
据说是因为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在它们身上吃过大亏,这种恐惧感固化在基因中,几百万年了,依然传了下来。
也许恐惧感的生命力真的很强,让人难以抵抗。
李无法理解这种变故。
为什么爱情会无缘无故的离去?
两个人的感情不是很好吗?
接下来应该结婚,共渡一生才对。
显然,两人彼此之间还不算很了解。
后来,李终于找到了原因:韩有了新欢。
他有钱,有地位,善于讨女人欢心。
于是他接受了现实。
但他并不知道她还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开心,不过这是凭他所处的位置,凭他当时的心态所无法观察到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韩来找李,表现的主动热情,就像二人刚刚认识一样。
我想,这个时候,韩发现自己真的爱上李了。
李拒绝了。
报复?
恐惧?
说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还不了解李。
可能受过伤的女人需要更多的包容与耐心。
她会忽冷忽热让人无法理解,她会反复无常显得有点神经质。
她并没有对爱情麻木,只是她要求更多,她也能给予对方更多。
显然,李不是那个能够理解她的人。
他会对爱情悲观吗?
不会。
她会找到自己的真爱吗?
应该会吧。
他们两个人能最终在一起吗?
大概,不会吧。
没法看下去。
画面和音效很出色,没有更多了
九年后看还是评五星!李英爱的头发好可爱~///看到许秦豪本人了!
一星给李英爱,有点韩国林青霞的感觉。韩国电影也有过这种纯文艺青年路线。有点女权,还有那么一丝丝安妮宝贝的味道。
听不到爱情是在哪个时间的节点流逝,就像春天到夏天的季节变换。
我们都喜欢爱情一开始的模样。------学着释怀,学着没有解释没有原因的释怀。
节奏实在是太慢了,忍不住睡着了...
又一部传说中的文艺片。
为什么对弟弟挥之则来弃之则去一个季节怎么够,怎么也要好个半年。
纵有荆棘难留阳光,西山夕阳终将日没,远路情人难免道别
爱的感冒
1.两位演员都很不错,格外喜欢李英爱,知道是在演戏,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觉得这俨然就是真实恋爱的模样;2.看到后半段,实在太生气了,严重谴责这部作品,将初涉情场的男主,那种分手后,等电话(不相信)、喝醉后跑去找女主(抱着一丝希望)、刮花女主的车(报复性逆反心理)的“幼稚”行为,简直生动入魂,让我怀疑情场中火热的大叔市场,此片绝对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还未成为大叔而又单身的我太生气了。
英爱阿姨真是纯爱女王 能像春风一样不留痕迹也只能是电影里的事
八月照相馆、春逝、外出,又称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三部曲~
也许是我没有心境看这部影片吧,过慢的节奏和文艺到骨子里面的小清新让我再次睡着,唯一记得的,就是整部影片的配乐都很好。推荐喜欢慢节奏文艺片的各位观看,也许会有和我不同的观感吧。
爱情轻轻地走了,正如它轻轻地来。而男孩成长为男人。
爱情失去的时候往往让人很疼,想起来的也都是那些痛苦的事情,但当这份爱情沉淀后,再想起来的时候,大概就只是那些美好的事情。影片前半部分美好的一塌糊涂,后半部分纠结的让人难以忍受,不过结尾实在是很好很好……还有那让人忘也忘不了的OST
2003 记得是在大学的演讲厅看的。之所以才打三星,不是电影不好,而是那时的我可能根本没看懂。唯一记得的镜头是男主站在林间闭上眼倾听风的声音。可能爱情就像风,不知其所起,不只其所终,无法把握,只能感受。
又名: One Fine Spring Day.导演: 许秦豪 (Jin-ho Hur)主演: 李英爱 / 刘智泰上映年度: 2001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日本 / 韩国imdb链接: tt0295192
初中时对这部电影的感觉一直很好。里面老人的爱情更让人动容。总是以为爱情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两个人无论有多相爱,最后还是会分开。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