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院线观看瑞士电影,这是一个挺有趣的题材,从《狗神》到《坠落的审判》再到《狗的审判》,近年来很多法国电影喜欢选取具有相似性的故事蓝本,来进行二度创作。
作者总是能够在保留真实历史事件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使其作品既还原了事情真相的同时,也具备了比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本片围绕对“一只狗的审判”为线索,进行多线叙事描写,对于人类种族歧视、地域歧视、信仰歧视、宗教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等,诸多不平等观念进行了拆解。
导演运用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暴露出人类身上的兽性,同时也将“一只小狗”身上的纯真质朴的性格,赋予了其人性的特质。
这一借物喻人的创作手法,在欧洲艺术电影之中几乎比比皆是,也成为一种惯用的艺术表达方式。
另外影片在保留传统律政片思辨性的同时,也融入了哲学、人类学、动物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生物遗传学、物质进化学等,诸多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高深议题。
本作在方方面面所展现出来的巧思和精心设计,彰显了作者在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三个身份的才华与综合实力,让观众和评审以及影评人都为之惊艳,并赞叹不已。
——《狗的审判》电影整体观感
新的一年目前看到最值得推上荧幕的有内涵的好电影(拉踩一下一些流量热度片)也是获奖影片。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荒诞喜剧片,但结尾悄然落泪。
整部电影以荒诞为形式以社会热点为内核,借狗成为被告人,以人的视角审判的话题探讨更深层次的,关于性别、种族、物种、自然等话题。
节奏轻快不失幽默,台词日常不失功底,女导演亲自演女主角,以及被告狗狗科斯莫演技可圈可点,每一帧构图也恰如其分,对于热爱电影的人这些硬件完全优秀打分。
而故事叙述节奏也轻快恰当,有一些转折画面真的很戳笑点,最后也尊重了真实事件的结局,留下非常丰富的思考空间。
女主最后一次辩护发言句句是金,将整部电影的思想汇聚迸发,而对比狗狗残酷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
天性因对人这个群体造成威胁而通过驯化不断被削弱,这个主语不仅是狗,可以是女性,是种族,是自然环境,是这个地球上的物种,而反击被话语权者判死刑,是选择沉默还是尽一切努力去反抗?
映后与导演兼女主连了麦,得知这部电影的上映的确对当地法律有了些积极的影响,以及对影片中小男孩的设定,都对应着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而我认为导演对这些问题通过这部荒诞喜剧片做出了很好的思考引导方向。
映后影迷们的辩论也证明这部影片的成功,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会有一千个答案但是,能让更多人去思考,这部电影便是成功。
《狗的审判》狗与人的故事,情感细腻,让人泪目,值得一看。
狗视角独特,剧情反转不断,结局震撼人心。
影片的节奏轻快,台词日常,却能在欢笑中引发深思。
艾薇儿这一角色展现了律师职业中最真实的人性,她的挣扎和坚守让人信服。
而科斯莫这只狗,被塑造成为一个被人类各种立场裹挟的工具,最终成为舆论的牺牲品。
影片的结局虽然让人沮丧,但这种反套路的处理,反而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
什么是女人的电影?
女人的世界是什么样?
在男性叙事中,努力、逆袭、改变、成功、震惊所有人好像总是那么容易,主角的潜能可以突破人体极限,主角的精神力量总能超越客观现实,主角的人格魅力总会令人倾尽所有乃至生命为之铺路。
只要他想,他就可以。
在这种“燃”中浸染久了,总想当然地以为《狗的审判》《初步举证》的结局是胜诉,女律师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灵光乍现,在法庭上公开呼吁,发表一番言论感动所有人,赢下案件,改变规则,从此声名大噪,新的法令以她的名字命名。
对了,女主最后要在聚光灯的簇拥下走出法院,在那里,手捧着一束鲜花的好男人在等着她,男人拿着戒指单膝下跪,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女主感动流泪接受求婚,happy ending!完结撒花!
世界的真相不是这样的,女人好现实的,女人的电影就是把血淋淋的现实扒开给人看。
女人一直生活在现实里——没有意外、没有奇迹、没有未来。
这就是女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的原因——只有女人,才能在看清自己所处环境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并积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努力改变这个世界。
《狗的审判》中“狗”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初步举证》中泰莎的感受是最不重要的,她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所在:她们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尾,故事的发展却和她们毫无关系。
当弱者成为当事人,就会被排除在真相之外——这是男人的游戏规则,这样的规则是不对的,男人的规则不是规则。
于是她们选择说出事实,反抗权利,她们是勇敢的,一腔孤勇、勇往直前——明知结局如何,依然坚持发声,只是为了真相、为了千千万万和她们一样的存在。
男性叙事中,死亡会成为激发主角潜力的催化剂,是男性叙事的高光时刻。
而女人的死亡、失败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水面,泛几圈涟漪后一切归于沉寂,平静之下,全世界的海水在女人们心中翻腾。
我们生活在压迫性的现实当中,这样的生活或许没有奇迹,但我们《还有明天》
改编自真实故事,表达内容的角度很新颖,从动物的独立性讲到森林、自然、女性,层层叠进,短短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影片能够融合投射出很多思想。
剧情中不同想法的人民争吵、辩论、抗议,拍出了欧洲国家社会很普遍的现象,抗议过后短暂半瘫痪的城市。
人们为狗狗和被咬的人欢呼哭泣争吵。
竞选市长斗志满满的资深律师,为狗狗辩护备受关注的年轻律师,两者也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类人,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思想的不同,看到了女性同样有选择不同道路的权利,可以是政客,可以是大爱者,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
原告与被告也映射了社会中不同的人类和她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我的文字不足以精要概括她们。
电影里包含了很多元素,但并不是为了多而多,而是真正反应了现实问题,值得一看。
纯粹是因为可爱的狗狗才选择进入电影院,再加上影片为导演莉蒂西雅·多施自导自演的作品,北欧女导演关于狗狗故事的喜剧作品,怎么能错过呢?
走进电影院前完全没想到这是一部极具黑色幽默的荒诞喜剧。
自从大学时期撰写等待戈多的影评时,便对荒诞喜剧非常感兴趣,这部狗的审判的剧情呈现令我十分惊喜。
在观看前,狗的审判的翻译便让我想起了2024年同样极具女性导演特色的坠落的审判,而事实证明两部电影的确殊途同归,在讨论女权的问题上都充满讽刺意义。
除此之外,斩获多项殊荣的坠落的审判,两只狗狗也在金棕榈2024最佳狗狗的竞争中相遇,cosmo科斯莫赢了贝拉,两只狗狗明星就像两个真正的演员一样,而这也同样点题了狗的审判的主旨:当一只狗犯了错,到底要把它当做人来处罚,还是要当做一个物体惩罚?
狗的审判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有眼疾基本仅有左眼50%不到视力的残障人士,他养的狗已经记录在案多次咬人,并且划重点受害者都是女孩和女人们,而这在瑞士的法律中咬人超过三次的狗就应该被处死。
于是,主人找到了新人律师(还未打赢过官司)的女主艾薇儿,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因为没有其他律师愿意接手这起案子。
然而,原告的律师则是一个政坛明星,她为这个刚刚从葡萄牙移民来到瑞士打算做清洁工的洛琳而辩护。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虽然结尾给我一种十分迅速的结尾,但这并不影响整部电影的节奏以及叙事逻辑。
影片讨论了诸多议题,非常让我欣喜得是基本都是我日常生活也关心的话题,在每一个现代城市生活的人即便不是在北欧也会经常探讨这些。
1、本片的主旨宠物对于现代人来说,尤其是猫和狗,早就已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然而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对这些动物的法律依旧是当做人的财产或者是一种物体来对待,即便是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而这在类似CN这样基本没有针对于宠物的动物保护法的地方更是如此。
本片用许多场荒诞离奇的人物探讨,到底要如何用法律肾审判犯罪的狗?
宗教人士说:应该审判狗的灵魂。
动物学家说:狗可以与人沟通,甚至表达自己的想法。
法官说:我们只审判人。
……当珍古道尔作为一个非学者的身份进入黑猩猩动物研究的领域,并发表了黑猩猩跟人类一样有感情的论文时,她作为非权威身份却推翻了当时动物学的认知,掀起轩然大波。
在当时的动物学界一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无法与人类一样有感情,只有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然而珍古道尔用自己与黑猩猩的亲身接触与生活发表论文,证实了黑猩猩跟人类一样拥有母爱、拥有兄弟姐妹的感情,甚至拥有邪恶的感情。
那是上世纪一位从小热爱研究动物的珍古道尔女士的故事,她的论文发布甚至可以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比较。
然而即便是从小生长在21世纪的的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环境中,也没有法律至今将猫猫狗狗等宠物当做一个个体来对待,他们不是人也不是物体,是跟人类一样的动物,但是人类的法律都还没有健全,谁又顾及得到这些打破人类规则的动物身上呢?
如此种种联想与闹剧轮番上演,最终从动物与自然的话题过渡到了,科莫斯为什么只咬女人?
2、影片里提及,科学的研究数据表明,狗咬人的事件中,攻击女性确实比攻击男性要更多。
而动物学界的解释是,女性去抚摸狗的时候需要比男性弯曲更多膝盖,而这在狗的认知语言中,屈膝盖代表了投降与屈服。
在观影途中,我接收到这个信息的炸裂不亚于女主艾薇儿在庭审中的表现。
也就是说,在经过百年来女权运动的努力,女人终于可以走出厨房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与男性一样享有工作的权利的时候,狗却因为这些生理原因,更容易攻击女性。
这真是一个令人无奈、令人抓狂却又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无论女权运动如何努力,也改变了一个问题,女性与男性的生理差异,不会因为任何权利的赋予而改变。
而这在动物界的展现便是,在特定的生理问题,女性永远不如男性。
很明显这样的表达和结论令我感到了不适。
不过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女性在蹲姿的膝盖更容易弯曲,即便是男性的肌肉一般都比女性大,即便男性的平均身高基本高于女性balabala,女性也同样拥有许多男人无法企及的能力,在这一瞬间我还无法确切地去说明,因为缺乏数据支撑。
我要去看不见的女性的书籍里再找找答案,说不定会有一些结果。
我最能确定的是,女性普遍拥有比男性更发达的共情以及情绪感知能力。
3、除了以上两个最喜欢的主题,本影片还提到了关于家暴、恋童癖的问题、甚至贫穷移民女性以及动物与环境保护法的问题。
最终我要回到电影影片的开头,当艾薇儿热闹的客厅中,一名女性嗔怒地说道,觉得人类是最愚蠢的,自己的母亲与几十年的好朋友决裂,即便对方生病了也并未合好,而她们吵架的原因只是因为双方对于小镇安装风力发动机的问题持相反意见。
当女主艾薇儿想到法律不够健全,应该由新的人去改变,量罪定刑,从而放弃去实施最严厉的惩罚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希望。
然而当结尾荧幕上每位主角的表情落幕告知结局的时候,从近80分钟的笑闹中回过神,现实还没有做好准备,科莫斯当晚就被执行了安乐死,主人甚至都没有机会再看他一眼。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而现实的故事依旧在继续,人与自然的边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我们只能被推着向前走,而走的方向很难根据个人的意愿执行,对与错从来不是当下的重点,活在当下去探讨去思考已经拼尽全力,那就够了。
电影狗的审判到底意难平狗咬人,到底该审谁?
零容忍,只能安乐死?
当这些观念在电影《狗的审判》中相互碰撞,折射出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意味深远。
电影的有趣之处:1、小狗可以作为独立被告吗?
女律师从小狗也有尿尿等生理需求,成功证明了小狗的非物品性,从而使得小狗不再跟主人绑定成为共同主体。
小狗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被告。
但小狗是否做为独立被告对于后续审判并没有太大帮助,因为他依然被否认拥有类“人格”,依然得不到尊重和公平,只为电影增加了更多小狗镜头而已。
2.没有灵魂的生命,值得被审判吗?
这是个神学问题,不会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
3.小狗偏爱袭击女性,是因为她们下蹲时膝盖弯曲程度大于男性?
听起来挺荒缪。
但是动物行为学者煞有介事地分析,膝盖弯曲程度大,会使得身体更加蜷缩,从而在小狗眼中丧失了主导地位(高大的身材),更容易诱发小狗的攻击行为。
所以为什么女性的下蹲姿势会有别于男性?
哦,是千百年来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忍迫害!
不得不佩服女律师的审时度势和能言善辩。
4.小狗只会在进食时攻击靠近他的陌生人。
护食是小狗的天性,由护食发起的攻击是本能,而非恶意。
被咬的人,既不明事理,又缺乏边界,难道不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吗?
5.小狗无法做出人类要求的动作,就没有生存的资格吗?
甚至一些不健全的人士,也无法做到跟健全人士一样,所以他们也没有生存的资格吗?
地球生物多样性,人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拼图。
电影的遗憾:出庭的证人说着被小狗攻击的经历,但是最后还是肯定小狗是友善的;被咬的人自己也是养狗人士;对方律师称赞女律师善良;小狗的主人患有严重眼疾(所以他并不能随时随地地观察到小狗的状态),左眼失明,右眼视障,他曾经想自杀,是小狗稳定了他的情绪;在动物行为学者的帮助下,小狗能听懂更多指令和完成更多动作了。
所以在一部看起来没有任何人是坏人的电影中,为什么小狗最后依然逃不过安乐死?
主人已经明确表示多少金额都愿意赔偿;女律师也提出将小狗带至某个只有男性的训狗场矫正(或度过余生),且制作特殊的喂食笼子,避免小狗再次发生护食攻击的行为。
不知为何,这些意见均未被采纳。
法庭甚至都没有促使双方和解的意向。
这样的事(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发生在早已废除死刑的瑞士,到底意难平。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个人评分:8分(四星半)
一条叫科斯莫的公狗,在女房客喂食时咬了她,导致女房客被毁容,所以它被告上法庭,法庭需要一场官司来决定它是否应该被判死刑。
这场荒诞的官司引起了哄动和全城的讨论。
患有眼疾残疾的狗主人也是房东,找到败案累累且被上司经常用语言性骚扰的女律师艾薇儿,求她帮他的狗打官司。
一番混乱后她决定接下狗的官司。
在对狗的审判中,串插了歧视问题、选举问题等社会问题,我想,这些次线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叙述的。
职场性骚扰影片一开头就是女律师艾薇儿和上司在咖啡馆,上司一直在用言语对她进行性骚扰,却对她说,不要让他每次只能对她说些色情的笑话,也应该赢几场官司,而她只能用微笑及克制来应对。
因为她败案累累,因为她没有勇气反抗。
第二次是在法庭,庭审厅外,他依然骚扰她。
是不是很像职场中的油腻上司,不止性骚扰还pua,因为你业绩不好。
遇到职场性骚扰,应该怎么面对?
是忍还是反抗,还是有其他的方法?
宠物狗算不算个体咬了人的狗科斯莫算不算独立的个体,它需不需要独立为自己的咬人行为负责?
成为第一次庭前辩论的主题。
负责照料它的有点眼疾的主人是否需要为他的狗的行为买单?
虽然艾薇儿说服了法官,它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审判,但是真的能这样吗?
在我们的认知里,主人应该对自己养的宠物负有教导和照料的责任,不然哪一天谁被狗咬了,只处理狗,而不处理人,社会可能也会变得很可怕,对不养狗人士很不友好,可能有时候法庭审判就是这么荒诞。
谁在歧视这条叫科斯莫的公狗被法庭收监,由专业的动物训练员进行训练。
深受训练员们的喜爱。
没有任何攻击行为。
而法庭上做证受它攻击的均为女性。
所以训练员得出一个结论:它确实会攻击向它喂食女性,因为女性蹲下来喂食的时候,身子不像男性那么直,是弱的,所以会被攻击。
很荒诞是不是?
究竟是狗在歧视女性还是男性在歧视女性?
女性生儿育女负责照料家庭,男性开创事业负责赚钱养家,这些原始社会的分工延续了几千年,虽然现在女性成为职场的重要角色,但是观念还没有变,不仅是男性认为女性就是比男性弱,而且很大部分的女性自己也认同女性是比男性弱的。
这是谁的问题?
可能谁也没问题,观念的更迭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家庭暴力艾薇儿隔壁住了一位酗酒就打儿子的父亲,和一位经常被酗酒父亲打的小男孩,还有小男孩的妈妈。
家庭暴力很典型,也没办法解决,社会救助很难。
影片中艾薇儿帮助小男孩打电话求助,那通电话的过程很可笑也很真实,很多组织都是这样,没完没了的流程,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多荆棘,或许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这是谁的问题?
喧嚣的城市城市很吵,人们都很忙,堵车是经常发生的。
影片中有一个片断,因为堵车所以老妇人和壮男发生的冲突,艾薇儿上前去劝阻,却被壮男吼让她去打她的狗官司。
在这个争先恐后的时代,空气中都飘浮了一种浮躁,这种浮躁也许是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
这是谁的问题?
沉默的被告科斯莫作为独立的个体被审判,因为语言不通,所以它只能保持沉默。
聪明的动物心理专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设计了很多简单答题的按键,并对科斯莫进行了教育,让它可以通过按键回答法官的问题进行答辩。
多么有趣的方法,这位专家和法官通过这么幽默的方式让这场审判很喜剧,却又很荒诞。
和自己和解艾薇儿想证明狗并不会因为歧视女性而咬女性,它一定是因为其他原因。
因此艾薇儿说服了动物训练员,把狗单独带出来,他们在公园草地上“撕咬”战斗,最后一人一狗累倒在草地上,相互依靠在一起,画面是那么和谐而美好,没有任何迹象狗会歧视女性。
我认为这一幕具有象征意义,狗的撕咬就像艾薇儿内心跟自己的抗争和挣扎。
自我的战斗没有输和赢,而是为了和解,只有接纳自己的全部,才能获得平静和美好。
现在的生存环境可能有点不发那么美好,原告作为从贫穷的移民国家过来,从事保姆职业的女性,可能就更不容易了,也代表了很多人的现状。
她在被艾薇儿刺激之下拿下了一直戴着的口罩,并大声地说出来她的国家,她的职业,说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靠劳动自食其力,没有什么羞耻的,最后她从事了和动物相关的工作,那一刻她也和她自己和解了。
这条叫科斯莫的狗最后被判死刑。
艾薇儿又输了官司其实这部电影看似荒诞,实际上很真实。
我们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看似合理,实际很荒诞,看似很讲规则,实际上这些规则本身就很荒诞。
人应该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也接受这个荒诞世界的各种规则,接受不公平,内心平静地和荒诞的世界友好的相处。
要相信,凡发生的,一定有利于我,凡发生的,一定是为了教会我些什么。
祝福阅读文章的朋友,凡发生的,都是好事!
当我在法学课上听到中世纪的法国一只母猪因为谋杀婴儿而被判处死刑,就一直非常佩服欧洲这种“审判”传统。
正是有了这些看似不着调的案例和传统,才有了这个电影,所以看到“狗的审判”我倒也不惊讶。
一只只会在特定情况下咬人来表示拒绝的狗会在法庭上被判“安乐死”,不是因为它的罪行多么令人发指,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在听别人在讲什么。
人人都想对方“听”他的,以为自己声音足够大,便可以达到目的,然而结果是双方只听见噪音。
政治宣讲台、街头、法庭这些空间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自大。
狗科斯莫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牺牲品,“人人都可能是科斯莫”。
看起来,女主的言辞似乎在为一个“厌女狗”辩护,似乎在“受害者有罪论”,导演把最罕见对立的两个群体(女性主义、“狗道主义”)“对立”起来,那是因为导演在最大限度地自省,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来让这个世界的观念碰撞少一些自负。
然而评论区还在“能得戛纳,估计是因为女性主义、狗道主义”。
现实的荒诞程度远超想象。
这些话题对于此地还是太超过了,毕竟至今还没发展到能与虐狗者及其拥趸势均力敌。
有几个细节我很喜欢:一是电视节目讲到法学生为了完成学业不得不接客。
二是女主作为律师最希望自己能在法庭拥有低沉的嗓音来表现自己的稳重和有力,但每次的表现都不如意,以至于她听到训犬师的低音炮会高潮。
然后就是那个屁股。
会被导演的癫狂幽默到。
文/梦里诗书 当一只专门咬女性的狗成为被告,围绕狗所展开的审判,成为了《狗的审判》荒诞且不乏现实主义表达的焦点。
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导演利蒂希亚·多施,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长片,电影虽然没有做到预想对社会各方面问题呈现的深度,但确不失为一部短小精悍的喜剧。
“狗咬人”事件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人与动物冲突的小事,但事实上不管在哪个国家,每隔一段时间,随着事情的发生,往往都会成为一个热度居高不下、争议性极大的社会话题。
这在于它本就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元的价值观念。
爱狗的人总在强调狗的行为可能受到环境、主人不当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呼吁理性对待涉事动物;而讨厌狗的人群则往往坚决主张对咬人的狗采取安乐死的严厉措施。
而部分别有用心者则试图利用此类热点事件,通过制造舆论话题来获取流量和关注度。
《狗的审判》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最为不错的一个点,就是它的导演利蒂希亚·多施,在这部电影中非常清楚,它不是要去还原一个狗被审判安乐的场景,而是“借狗喻人”。
电影用喜剧的荒诞,将这些现实中的争议与矛盾融入到了电影情节之中。
去展现在这场争议漩涡中不同人的立场,以至于电影居然能将争议的焦点,从狗到底有没有罪,该不该被安乐死,延伸成了一场涉及社会,法律,未成年人保护,女权等多方议题,错综复杂,层层反转的冲突。
在简短的85分钟时间里,电影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效果,在我看来离不开对为狗辩护的女律师和咬人的狗这两个核心角色的刻画。
一个屡战屡败的律师,女主艾薇儿迫切的需要一场官司的赢来改变现状,她也因此成为了电影中狗的代言人,而那只咬人的狗,在影片中的呈现更是突破了传统认知中“加害者或是被害者”的单一形象。
它被塑造成为一个被人类各种立场裹挟的工具,最终更是成为了舆论的牺牲品。
在这样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又饱含现实讽刺的作品中,不得不说,倘若《狗的审判》能有一个更为精妙、升华主题的收尾,它将会是一部喜剧佳作。
然而能明显的感受到电影对最后收尾的把控还是稍显逊色,整个故事的结尾犯了很多新人导演的通病——贪多求全。
看似最后做到了面面俱到,但其实在结局处并没有形成一股诱人共情的力量,甚至于使前段部分戏剧冲突的存在显得刻意,失去了意义。
尽管《狗的审判》存在着一些瑕疵,但其以狗为镜,用荒诞之光照见人性复杂的独特视角,在千篇一律的宠物煽情片与单纯抖包袱的喜剧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我看懂了,Cosmo是我们,每一个人。
理性但沉默的狗,总是在处理各种议题却动物性的人,有趣的对调。
感受到一种女性电影的能量,或者说感受到一种自由的能量
死亡的确能改变活着人的生活。前提是死亡是否引起了该有的重视。
开年就看这么抽象的片
没想到关于狗狗的电影,表达的是一种女性电影。狗是演的真好,借着狗的审判,女性与小孩大胆输出两性、同性议题,法庭上则直指政治、宗教、种族、社会,在剧情上稍显不足,女主到后来只是在试验狗在喂食时的表现,而非如何辩护。这些都与《好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时长原因,没有更加深入,比较小品。
确实是瑞士背景能拍出来的电影,丰富的议题穿插在影片中个体生活的每个角落,不避讳地指出现有制度和状态的局限性(真的很好,点到的很多议题虽无法深入,但是让我看见了就很好)。从“厌女”的狗狗引申出文化环境的普遍驯化和广泛的影响。用喜剧的方法讲沉重的事情,聪明,也很灵动。Kodi太棒啦,狗狗金棕榈实至名归眼神非常有戏🥹/提醒我自己,小众国家的电影要多看,能看到更多的视角。/给我带来了新的感兴趣去探索的方向。
感觉导演把800个想讲的议题都塞进来了,结果连故事本身都没讲好
也就瑞士人能拍这片,一点都不矫情。这里有各种奇奇怪怪的ngo,每年有好多听上去很荒诞的投票。好像就各种议题都走在前沿,但真正关心的人也没多少。一直在犹疑。
瑞士人都这么闲的吗,看不懂
Showcasing the problems across the society by a ridiculous-sounded case. Great performances, short but sharp. Could be better if it dig a bit deeper.
狗好可爱,但法庭是人类给自己设立的,所以不会公平。唉。另外这种狗好像就是音乐感受力很好?我在卢布尔雅那看到的卖艺唱歌狗好像也是这个品种诶~
“We do not own living beings, Your Honour. We are part of them.”
宗教哲学专家组建伦理委员会对狗的主体性进行概念讨论,行为学按钮取消对话可能性,外劳受害者阶级矛盾和美役规训,论狗的厌女天性和人类种族优越性……《坠落的审判》里狗演得那么好,于是又赶紧来一部《狗的审判》?典型的白左现实讽刺喜剧,探讨议题过多结果每一点都在隔靴搔痒,看个热闹的话倒还可以
从狗咬人的案件入手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虐爱儿童、男女平等、职场性骚扰、人与自然是平等的、网络上的键盘侠、社会的浮躁等等,短短的八十分钟讲了很多,显得有点杂糅
最后现实很残酷讲得挺好的,世界不是一个巨大的脱口秀舞台,好像现在不会讲几个段子,都显得严肃得无趣了
荒诞程度跟真实案例的拿捏刚刚好,狗狗演技炸裂,可以颁个最会呲牙奖23333
拍得毫无意义。中心思想乱得七零八落,完全没有任何被正经对待的内容,到了结尾却要强装自己正经。
嗯,狗是可以被买卖、囚禁、人工繁育的“独立个体”。养狗人是片叶不沾身的白莲花
结局是没预料的残酷,短短电影里议题真还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