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这个世界的复本: 有时候我的身体似乎能感觉到有人想暗算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第六感,有时候也会听到一些声音,这些声音肯定跟监控我的势力有关系,也可能是外星人,至于什么医生被杀,什么病人被脑死亡,谁的军舰闯过来,他们都是无动于衷,唯独看不惯我文艺激情,看不惯我不愿吃喝嫖赌。
前天我就预感到有人想敲诈我,我一直被监控,那么我卡里有多少钱她们也会知道,觉得我家里没有亲戚,又是底层人,敲诈我这样的人很容易。
昨天又发现了诡异,中午去地下充电站,觉得里面热就提前离开了,然后去一家饭店吃饭,喝酒,之前到这家充电站都是去他们家吃饭,下午便觉得有点疲惫,不知道是天热造成还是午饭造成。
如果是午饭造成,那么是饭店的食材有问题还是人有问题,如果是人有问题那就是在菜里面下了什么东西,老板是四川口音,破鞋也是四川口音,破鞋势力可以在福州摇旗呐喊,一样可以在杭州排兵布阵。
如果是天热造成,那这天气就不适合外出干活,富人当然可以蜷伏在空调屋里,底层人因为生活不得已要去面对烈日,早晚一身汗水淋漓,真有一种水深火热的感觉,我当然能体会的到。
傍晚回到租房,我去小卖部里买东西,我在观察啤酒,这时候有个人进来,他看我的眼神有点古怪,像狼发现了猎物的眼神,萍水相逢有这样的眼神当然是来者不善。
他算账的时候估计跟老板说了一些话,他结账完了就到门口呆着一动不动,我回到租房里想了想,估计他是告诉老板我在偷东西,让老板看看监控,也可能说其他的话题,不可能是好话,看不惯我的人一直都是甚嚣尘上。
一直有人到处胡说八道,对我无中生有,这些都是他们的工作,目的就是把我和大家隔离开来,不能让大家同情我的成长不幸,也不能让大家支持我的文艺激情,不能让我接触到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只要教唆大家憎恨我,看不起我,嘲笑我,那么我受的委屈多了也就自然会选择远离大家,因为我已经不敢再相信人了,或者说选择孤独也是一种觉醒。
回到租房又发现风扇倒在地上,原来是放在行李箱上面,不知道是风扇自己滑倒,还是有人进了我的房间把风扇绊倒,把我当成异己可以让他们拿到一笔经费,喝喝酒,抽抽烟,也是一笔生活开支。
自从房间钥匙给了房东我就越担心有人会进我的房间,每天晚上都要反复看房门反锁了没有,甚至觉得楼下住的人也是来者不善,是破鞋势力,我做地推是提心吊胆,租房也是提心吊胆。
在北京住雷庄的时候有一男一女住到隔壁,女的四川口音,后来搬到金盏住,隔壁也是一男一女,在福州的时候租房,大家几乎当我是怪胎,经常说三道四,房东也是阴阳怪气。
福州本来就不是一座文化城市,在北京多少有人觉得爱好历史很正常,毕竟那里曾经是元明清的首都,在杭州爱好文学多少人有人也能理解,毕竟西湖里面的人文历史很浓,如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秋瑾。
不过看不惯我不娶破鞋各地似乎是一样的,真是众志成城,不遗余力。
我是前年再次来到杭州,之前也有来过,呆的日期很短,这一次算是悠久,快两年了,这里算计我的人也很多,我一直不相信人,这些鬼鬼祟祟的陌生人一时也难以对我下手。
前年在西湖苹果店一带做临时保安的时候,我会去超市买东西,比如饮料和矿泉水之类,每次去就有一个陌生人进来,也是一身黑西服,可能也是保安,他进来就一直在打电话,声音很大就怕别人听不见。
好几天,好几次我去买东西他都进来,不停的打电话,说什么钱交了就等着分红,肯定赚,上次大家都赚了几万,尽是说这些话,一边说还一边看着我,有一次直接坐到我身边的位置,我一见就知道他是个骗子。
我是一个爱好文艺的人,我渴望跟文艺群体接触,聊一聊书籍,或什么影视,切磋一下写作,或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件讨论一下自己的见解。
那些不文艺激情的陌生人接近我有什么目的,应该是觉得我有钱想骗一点,还是觉得我家里没人了想给我直接脑死亡。
我能活到今天又恰恰是因为无助,孤独,是非都是跟人接触得来的,少跟陌生人接触就少了一些是非。
社会越来越复杂,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普通人亲近都是利益,就是为了钱,所以我一直不和陌生人接触,我又不是富人,解决不了别人的生活困难,我还有几万分期没还完,现在自己也是在苟且偷生。
一旦跟陌生人热情了,到时候对方就会开口借钱,借几百块都是不会还的,最后微信也会被他拉黑,借几万我也没有,几百块如果给了是自己吃亏,不给对方就会怀恨在心,一脸的杀气,在他们眼里我就是欠他们的。
我自己一直疲于奔命,到处赚点饭钱,日常生活中我会警惕那些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的陌生人,他们不是以文艺激情的样子出现,就是缺乏文艺激情的普通人,我也不认识他们,鬼知道他们有什么阴谋,扫盲,扶贫也不是我的义务,我不是官僚,不是富豪,我解决不了任何人的困难,我自己还在垂死挣扎,我怎么有能力解决别人的困难。
如果我是富甲天下,那就搞一个诗社,给那些不如意的才子佳人出版一下作品,或聚集天下有思想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收集他们的思想编辑成一部经典,像吕不韦编辑《吕氏春秋》那样。
现在的我已经白发苍苍,不知道哪天会一命呜呼,哪有时间去和陌生人纠缠,我更应该把时间留下来给自己,比如听古风歌,给汉服同袍点赞,或看看影视,阅读几本古籍,在头条跟帖留言。
自从在北京住雷庄的时候隔壁来了神秘的一男一女,在其他地方也会出现一男一女,她们总是鬼鬼祟祟,东张西望,他们是什么关系跟我没有关系,难道她们睡一块了生儿育女也跟我有关系吗,可偏偏就有人跟她们狼狈为奸,胡搅蛮缠。
她们时不时的窥视过来,他们的说话会涉及我的日常生活,比如今天做什么,赚了多少钱,或是买了什么东西,似乎我的一举一动都被她们历历在目。
早在前一个租房的时候隔壁就住了几个女生,我没有正眼看过她们,现在早忘记她们的长相,我又不是年青人,我这岁数淫荡不起来,有钱人习惯声色犬马,我有钱还是诗情画意。
她们可能是破鞋生的女儿,觉得我就是她们的爸爸,便住到我的隔壁好叫我爸爸,当时我受刺激想自杀就是因为她们,知道被脏东西纠缠却拿她们没办法,警察来了也于事无补,我又不是浙江人,我和母亲两代人的事也跟当地没有关系,我就是一个过客,而且是一个外地人。
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其实都差不多,就是觉得底层人没有读书的资格,没有选择做自己的资格,没有反对和拒绝的资格。
我就是社会风气埋葬的这种底层人,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不惯,读书被剥夺,爱好文学被剥夺,想找份库房工作也被剥夺,喜欢诗情画意的女生也被剥夺,想出家,想自杀也被看不惯。
底层人没有活着的资格难道想死,要死的资格也没有吗,死了就安全了,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活着的原罪。
这两天在看美剧《人生复本》第一季,主人公是一名大学里的物理老师,会跟学生说到薛定谔的猫的理论,本来未知宇宙对他来说都是课程,假说,或者还在探索中。
想不到在一个夜晚自己被一个不速之客给偷袭,被强迫脱掉衣服裤子,穿上对方为自己准备好的衣服裤子,又被注射了某种药剂让自己昏迷。
等他苏醒后发现自己被一群人围观,随着和大家接触,他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的世界,自己是被弄到这个世界,为了回到自己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他在这个世界老婆的帮助下开始了漫长的多元宇宙之旅。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也被掉包了,几十年来我跟这个世界总觉得格格不入,对大家也很陌生,我经常说到身边有陌生人鬼鬼祟祟,这些人是不是认识我,可我为什么不认识他们。
就说杭州,我不是浙江人,没有在浙江长大,在杭州的时间也很短,如果有很多人说认识我那就真的不可思议了。
也许我真的不是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的“我”睡了很多破鞋,生了很多孩子,到处播种,有一天多元宇宙出现了裂缝,他到了我的世界,我到了他的世界。
不管这些假设是真的还是假的,身边很多陌生人我就是不认识,因为我不是这个世界的我,我是另一个世界的我,另一个世界的我是喜欢诗情画意的才女,不是人尽可夫的破鞋,这个世界的我跟我没有关系。
我不知道怎么回去,像剧里一样我得拥有一个箱子,和那些注射的药剂,假如自己的世界里的我一样是一无所有,颠沛流离,那么和这个世界的我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不熟悉这个新世界里的自己,我的记忆也跟这个世界不符,比如那些纠缠不清的人,他们是故意还是真的认识我,我该如何获得这个世界的记忆。
如果植入了这个世界的记忆我就成了这个世界的我,那岂不是真的和破鞋有关系了,假设我的世界里的我会跟一个诗情画意的才女结婚,现在回去也来不及了,毕竟自己已经白发苍苍,我只能在这个不是自己的世界里任人宰割,被她们阴魂不散,纠缠不清。
(2024年7月)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唯有善才能抵达善,唯有真才能求得真。
平行时空看得太多了,而当叠加态薛定谔的猫加上东方哲学时,科幻故事里更多了人生思考。
凌乱而美丽的人生中,勇敢做抉择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抵达爱的圆满彼岸。
最近看过最值得推荐的电视剧,感觉这一季已经很圆满了,不知道第二季会有什么惊喜。
首先这部美剧非常好看,尽管是基于不靠谱的假设,但依然不影响他想表达的内容,剧情相当震撼,强烈推荐年度优秀科幻大作!
本剧是以休埃弗雷特三世的Mwi理论为基础,以薛定谔暗箱的叠加态来演绎剧情。
但最不靠谱的一点其实就是这个暗箱!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为了进一步说明叠加态和坍缩态还需要引入狭义相对论:即再把一个人一起放进薛定谔的盒子里去观察猫,当盒子里的人看到猫死了,请问事实上猫究竟死没死?
如果相对于箱子里面的人来说猫确实死了因为观察已经导致了波函数坍缩,但相对于盒子外面的人来说依然处于叠加态,所以当盒子被打开的一瞬间相对于外面的人来说那只猫有50%概率还是活着的,即有50%概率里面那个人会告诉你猫一直都活着。
这就很奇怪,刚才里面那个看到猫死了的人又是怎么回事?
答案就是这个人和死猫被分配到另一个平行宇宙中,这就是Mwi理论的精髓!
所以平行宇宙如何分叉取决于哪位观察者与环境互相作用(是谁在观察?
),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没有薛定谔的盒子都不影响宇宙分叉,宇宙每分每秒每毫秒每微妙都在不停的分叉,薛定谔的盒子思想实验仅仅只是帮助理解这个抽象概念。
所以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自己作为观察者想看到平行宇宙分叉的关键点并不是要找一个密不透风的暗箱躲进去(这叫掩耳盗铃),而是要解决退相干问题,因为量子力学认为退相干速度比人脑反应速度快的多,只有当大脑运行速度超过退相干的速度才能感知到平行宇宙。
片中瑞安搞出了一种药剂解决了退相干问题。
(现实世界即便搞出这种药剂我相信大脑也是无法承受的,大概率直接脑瘫)下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看到平行宇宙的时候,怎么可能遇见第二个自己?
宇宙分叉是通向未来的,每个复本都被各自分配到一个独立的宇宙中与过去的自己是串行的,而与其他复本是平行的,不然怎么叫平行宇宙?
穿越平行宇宙并不是退相干问题和薛定谔的暗箱就能解决的。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世界的箱子都会完好无损的杵在那里?
没有被破坏?
这个箱子别人都看不见?
除去这些疑问只看电影本身想表达的内容,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哲学艺术作品!
人生每一次选择都会改变一个生命的体验,我们的一生都是被自己的选择所塑造!
—————————————————PS:Mwi是多世界诠释,与哥本哈根诠释在数学上是一回事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概率=宇宙分叉,由于我们的宇宙受到某种限制只能观察到硬币其中一面,但数学可以突破这个限制,数学可以观察到人脑无法理解的东西。
16、7年前,我因为初恋失败痛不欲生,当时有咬牙切齿诅咒他“我想他去死”,有一个朋友十分冷静地告诉我“你真的这么想吗?
小心你的愿望,它可能会成真。
”“你真的希望这个愿望实现吗?
”现在,真的有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是结果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可以说,比自己原先预先的要更糟糕千万倍。
这个剧让我想到了好多个其他的剧,如《群星》,多个宇宙同时存在,本来互不相干,但是由于特定事件,让AB两个世界有了交融和置换;如《1899》,推开一扇门就是一个新的随机的世界,还伴有节奏感明显的“哒”的提示音;再比如《源代码》,在千千万万个世界中,总要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真实世界……但是《人生复本》这个剧要如何结尾呢?
如果,只是两个世界的交缠,只需要杀死入侵自己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就好了——参考《彗星来的那一夜》,可是DARK中,这个世界有N个Jason1号,他们面临的最小问题是“ 杀死入侵自己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更难的问题是N个 Jason1号中如何决定the only one。
第一季通过“十分友爱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有点平淡了。
毕竟,开局的惊喜太大,这样的结尾冲突感不够,略显平淡。
回到现实生活中,“Be careful your wishes it might be come ture"很长时间在警醒着我,让我在内心成为一个更善良、理智的人。
比如,在工作郁闷的时候,我会想“希望老板去死”,然后我也会质问自己“我真的会想要这个事情发生吗?
”“这个事情发生了对我就很好吗?
”不是的,老板出事了,我是第一个遭殃的,而且,平心而论,比起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老板们,我的老板算得是一位好老板——我不想我的愿望成真,我的怒火没有那么严重,我面临的事件也没那么可怕,我可以平复五情绪,继续工作。
再比如,在家庭有矛盾的时候,我会想“唉 离婚了算了!
”真的离婚了对我好吗?
对孩子好吗?
那个事情真的严重到我必须要通过离婚才能解决的地步吗?
并没有……当然我也希望“中了1000千万”的大奖这样的愿望可以成真——But,如果这个宇宙,我可以挑选我的愿意,我可以决定哪个愿望可以实现哪些愿望只是说说而已,那岂不是到时候可怕?
Jason2号应该也是一天比一天更后悔自己的愿望成真了吧?
Be careful your wishes it might be come ture。
两天看完一季,情节很精彩,一些意想不到的反转。
相比同样关于平行世界的《瞬息全宇宙》,要演员有演员,要情节有情节,真的是好看多了。
关于一些人物结局的我的看法: 1. 为什么在Jason1的世界里出现了那么多Jason1而没有出现更多的Jason2? 因为每个Jason1都有共同的回到原来世界的目标,而Jason2只要能够和Daniela幸福生活的任何一个平行世界就可以了,没有回到这个特定的平行世界的目标。
2. 为什么其他的Jason1会让这一家三口进入box?
因为妻子已经明确表明,自己不想成为lottery的奖品,而是做了自己的选择,所以要尊重妻子的选择,这对妻子儿子都最好。
但是代入Jason1的感受,真的非常的纠结痛苦绝望。
3. 剩下的Jason1该何去何从?
希望Jason2能够回到自己的世界,弄到更多的药剂,分发给这些Jason1,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行世界,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毕竟人生还有很多的精彩。
4. Jason2世界里的Amanda,为什么抛弃原来的生活,追随Jason1穿梭于不同的平行世界?
一方面,她是真的回不去了,她在某一个平行世界看到杀手将她杀死;另一方面,她是真的喜欢Jason2,是真爱吧(所以Jason2离开原来的世界、抛弃Amanda,真是一个十足的渣男!
)。
最后她选择留在一个完美的世界,可以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对她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美好了,我也想去看看。
5. Jason1世界里的Ryan,最后在充满极光的世界里遇上了Amanda,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那个世界看起来充满着科幻感。
6. Jason2世界里的投资人Leighton,最后伤痕累累的出现在盒子里。
他不知道开门的诀窍,也没有通过心理上的培训,一个人进入盒子充满了恐惧和焦虑,去的平行世界应该都比较黑暗,最后的结局估计不太好。
第1季,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故事完整,逻辑清晰。
没有小说的加持,第2季不知道编剧会怎么样继续。
有点期待,有点担心,希望不要烂尾。
关于演员:Jennifer Connelly 年轻的时候很美。
看她的上一部电影还是2009年《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Jennifer当年39岁,在电影里看起来有些老。
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真的好美啊,身材也好,2024年她已经54岁了。
回春有术啊!
演Ryan的演员Jimmy Simpson看着眼熟,才想起来是《西部世界》里的投资人年轻时候,女主的恋人。
问你几个关于多元宇宙的问题吧1,你怎么知道你所处的这个宇宙,是所有宇宙最好的。
如果有个穿越装置,可以去看看,你会好奇吗2,如果遇到更好的,你会和他交换吗,无论对方是否愿意?
3,当你发现自己被另外一个多元宇宙漫游者给替换了现在这个生活,你又如何把你的世界找回来多元宇宙这个设定在这个剧里,被玩透了。
想象力炸裂,但居然和生活本真的体验丝丝入扣。
按理说,满足读者观众的猎奇需求,会和现实越来越不搭界。
但那样的猎奇就算再多奇怪,也毫无意义。
我再问你几个现实问题吧,这次就和多元宇宙没啥关系了1,你因为要照顾孩子和家庭,放弃了在事业上的突破。
生活上遇到糟心事, 你会更加悔恨事业的失败还是直面生活本身?
2,是你潜意识(欲望)在塑造你未来的生活,还是你当下的努力,两者谁对未来影响更大呢?
如果不是去打坐、冥想。
我之前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依赖的思维方式,日常控制自己的焦虑才是真正左右自己未来的东西。
在这个剧里,我居然得到了一种神奇的共鸣。
原来去往多元宇宙的关键,取决于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潜意识。
非常神奇,我才看到第五集,一口气干到凌晨 2 点。
攒多一些一口气看完。
回来再聊。
这是我看到最贴近佛教思想的一部美剧了当身体是叠加状态,潜意识居然在决定去到哪个多元宇宙。
所以对自己潜意识六入六识的了解,就成为最关键的。
另外无论你想的是什么,当下的念头变得无比重要。
最后,既然每个宇宙都有你,无我不就被验证了吗,无限多个我,我成了一个不具体的抽象概念。
继续看。
看到第八集:最好的宇宙是所有宇宙的引力 如果有了多元宇宙旅行器那么可以旅行的人都会寻找最好的宇宙最好的宇宙是基于这个人多个复本的潜意识共识那么最好的宇宙必然像个地心引力一样,吸引不同宇宙的自我前来看到第八集9 分 46 秒的感受。
那么你如果感觉现在的生活很美妙,那就意味着有无数个你从不同的宇宙正在赶来?
而他们也不敢杀了你取而代之。
原因如下1,他们自己之间要互相竞争,谁最有资格是个问题2,杀了你他们任何一个都无法让这个宇宙继续好,他们的宇宙不好,核心原因是他们之前的选择不 ok所以,我可以命令已经在我宇宙里的所有我。
可以观察可以帮助我,我会和你们分享喜悦。
但是你们不可以破坏我的当下。
谢谢合作,写给多元宇宙正在赶来的其他的我。
谢谢了。
这个剧应该是继西部世界之后对人类商业、科技、娱乐影响最大的内容了。
我们已知的下一代娱乐模式是,你扮演角色,体会别样人生,影响故事。
但是如果在你自己记忆里,寻找不同分支故事,岂不是更震撼。
所有人都不止一次想过同一个问题:如果当时选择另一条路,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
特别是人生重大节点的选择,在哪里上什么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做哪一种工作,遇见心动的人是谁,甚至和真爱相识相知相爱即将有孩子,是选择结婚过家庭生活,还是选择放弃爱情,将时间精力全部投入事业,每一个不同的选择都将是不同的人生。
无论选择哪一种,都会有“当时选另一种将会是怎样”的念头在心中浮现,区别在于如果过的很糟糕就会经常那么想,是很明确的后悔,而即使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美好,那样的念头也会偶尔出现,就像剧中的物理老师杰森,那不是后悔,是自然会冒出来的念头,没有任何的人生是毫无缺憾的。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盒子里无数的门),如果执着于一个欲望,走上执念引领的道路,它会导向“目的达成”这个结果,而这,会是幸福吗?
科学家杰森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我”的欲望固执、膨胀,吞噬了他美好的特质,幸好在完全堕落进深渊之前,恢复内心清明。
执念就不好吗?
物理教师的执念是:如果不能再见到你们,不能和你们在一起,我将不再是我。
这个执念支撑着他在盒子里和各个世界苦苦寻觅,带他回家。
说起来,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真的很适合做插曲。
一念一世界,不同重大选择所走之路塑造不同的人,在盒子里每一次选择都生死攸关。
很早以前听和氏璧的故事,觉得残忍之外,心里一直疑惑,我的内心为什么喜欢有瑕疵的玉,不喜欢无瑕?
成人后,审美取向是喜欢有缺点的人不完美的物,感觉不完美才是真实,真实的人必然有人性的弱点,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如剧中所言“正是生命中的不完美造就了另一种完美(that it is the imperfections of life that amount to a different kind of perfection )”。
谨慎选择,不要后悔选择,不要害怕做出选择,“我们必须选择,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变得美好(but we have to choose to make our life as great as it can be)”关于欲望:如果一个人知所节制,当可得更多的闲暇,较少的烦恼——玛克斯·奥勒留(梁实秋译本)
想当年,多元宇宙还是独立电影中的高概念,偶尔有《神秘博士》这类科幻节目染指,但都不成气候,拜漫威票冠《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所赐,近年它核裂变成了民粹主义的内容,直至同题材的《瞬息全宇宙》夺得奥斯卡金像奖。
这部Apple TV+ 和索尼联合打造的脑力科幻惊悚片也加入了多元宇宙的战队,讲述我们所做的选择如何定义了我们的生活,用聪明到可怕的方式,通过不断擦亮我们关于遗憾的痛苦记忆,勾出脑中那个念念不忘的声音:“如果——”如果我做出不同的选择会怎样?
如果我走上另一条岔路又当如何?
会更正确?
更有效吗?
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会更满足?
更快乐?
《人生复本》根据量子物理理论发明了一台后悔药机器——一只盒子,它是多元宇宙的入口,提供对同时存在于同一时间和空间中的无限维度的访问。
以无数的门构成的无尽走廊中,每一扇门后面都存在着无限可能——美女或野兽。
这是这部剧无比性感的地方,许你无限未来。
在浩瀚而混乱的宇宙中变幻莫测的物质排列意味着什么,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观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然而说到底科学不过是个情节工具,用来探索人性幽暗,欲望和恐惧。
要知道,从来就没有对的选择。
可能性就意味着黑洞,会让你一飞冲天,也许也是万劫不复,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要落棋无悔,还是要一遍遍地重掷骰子(180)?
对量子物理、多重宇宙理论的演绎。
是对不同人生选择的隐喻。
很认同一句话,选择决定命运。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选错了方向,现在有后悔药可以吃,可以让你再选一次过另一种人生,你选吗?
天啊,这个命题太吸引人了,有谁不想看看另外一个自己的人生呢?
如果确实是幸福美满的,又怎会不想取而代之呢?
故事的演变完全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之内,比如交换人生后,一些生活细节的丢失导致需要不断扯谎,不断掩盖自己的虚假身份。
超时空冒险中,各种各样人生的呈现,遇见另一个她,谈另一段恋爱,或者留在别的世界的诱惑,完全是我想要看到的剧情。
在结尾两集又突破了预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感受太妙了。
看完真的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慎重做出选择,现实中没有后悔药可吃,就算有,也会遭遇诅咒。
另外,太爱詹妮弗康纳利了。
跟妻子的关系目前是影片呈现的状态,两人平等、尊重、交心,是夫妻的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
有查理这样的儿子也不错,懂事酷哥,有自己的烦恼,但也有能力和勇气解决问题。
一个人身上有太多可能性,那个艺术家版本的妻子,确实是最迷人的版本,但当下的版本,也有机会通过一起努力,一起变得更好。
只要是非现实主义的故事就一定会有bug。
首先一个问题,杰森2号明明可以去找自己世界的丹尼斯再续前缘,为啥非要去其他世界抢老婆呢?
这一点没有交代,难道去另外一个世界大费周章会比直接去找她开口更难吗?
更何况杰森2号是有能力回到自己世界的。。
其二,杰森2号的世界中的黑人怎么样了没有交代。
其三,最后那众多杰森,按理说都应该是杰森1号,大家不应该有那么大不同,当然,不同的时空经历的抉择会重新塑造一个人,姑且说的过去,但个性不应该差那么大,他们都是杰森1号啊。
那到底凭什么得到丹尼斯信任的杰森就是原来的杰森呢?
丹尼斯又凭什么只信任这一个杰森呢?
其他的也是真的杰森啊。
也许这不是这部剧应该回答的,而是一个高深的哲学问题了。
总之,很厉害了,视听手法制造了足够的紧张,故事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故事,立意也是一个好的立意,那些bug就不那么重要了。
连夜看完原著小说再来评价剧,可以说大体上蛮还原的,也添加了好多剧情,那个冒牌男主的性格更加刚愎自用、自大狂妄,给故事剧情增加了好几个人物间的矛盾关系,如冒牌男主与原配老婆、冒牌男主与女心理医生、冒牌男主与原配好基友、冒牌男主和老黑金主等。
现在第6集的剧情进展里,已经掺和平行宇宙的角色有原配和冒牌男主,俩世界里的老黑金主,原配男主的好基友,以及女心理医生,这比原著多了不少,很明显是剧想多拍几季,估计本季结束也就是原配男主回到自己世界,下一季才会涉及男主大乱斗,而且还会原创出女心理医生、男主好基友已经老黑金主在平行宇宙里的故事。
6月28日看完了第一季。
我以为主创们会把小说内容延展成两季,没想到居然是第一季把小说内容讲完然后第二季原创,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根据公开信息,原作者本人就是第二季的制片和编剧,原创即是原著。
剧里把杰森的故事写的稍微温情了些,比如阿曼达不是偷偷离开而是和杰森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别离,那个坏科学家杰森最后不是临死前把穿越药交出来而是主动去救主视角杰森,还留了段语音来自白,最后主视角杰森要带家人离开的时候,一群杰森也是主动告别而不是抗议,丰富了杰森的好人形象。
结尾把前几集的几个伏笔都点了一下,穿越的阿曼达与瑞安、流落异世界的科学家克莱尔、还有穿越的金主老黑,不知道主创打算怎么编。
说来看这部剧的缘起是我觉得《群星》拍的挺好的,还期待后续呢结果就听说被砍了蛮失落的,后面发现apple tv又有这么个类似平行时空题材的剧,所以来看了。
说实话我觉得两部剧都不错,不能都看到续集真的蛮遗憾的。
看到初评打低分的笑了,你们可能看走眼了。多重宇宙的“我”之间无法共享感知,但如果能信息交流也不乏是一种人生慰藉(仅为看到第二集时的感悟)。
如果复制出100个你都不会引发混乱的话,那你真可以算得上一个好人。
先别弃,打着哈欠撑过第4集,第5集会豁然开朗。说的是,一念即达,我心即宇宙。是,世界在我心之内,心不唤,物不至。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示现一切色,各个不相知。是,身资财所住,皆为心影像,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
DDL火烧眉毛的周六半夜看完,心理医生真的温柔又善良,但是有没有一个盒子让我进去之后来到DDL全部划掉的世界
是强大的情感力量让作品保有时代性,而不是它带来了多么耀眼的世界观,重要的是如何讲述这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为了显得“新”,你得有那种让人艳羡的天赋与当下同频共振,或者不得不挖空心思放入你最隐秘的主体性,放在今天拍,开篇很难再吸引人,但好在叙事稳健,即便如此也是到了第六集(67%)才真正有力量,后面就全是开大了,归根结底还是个电影体量,结尾硬开宇宙给第二季 ...
打破物理界限所有宇宙里没有前往的路,但还是family matters,妻子儿子不感到窒息吗。想看更多Amanda的情节甚至Ryan的后续,而这一家人迷惘中有所向往是最好的结局了
好小家子气的故事啊。。。。。。 盒子Jason九集半都在我行我素谁挡弄谁,结果最后半集突然悔悟牺牲自己了,这大概可能是个哲学片,我不太能欣赏
老男人总是在科幻题材里玩自我感动那一套屡试不爽。
前三集在科普平行宇宙理论就很无聊,逐渐探索平行世界的过程中还是玩出了新意,最后两集算是开了花,无限的裂变带来无限个Jason都汇聚到一个世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确实没法选,只能离开
好像不错 但不喜欢
核爆芝加哥,乌托邦芝加哥,疫情芝加哥。 数学问题遇上现实问题。哪个首先爆炸
[暖TV]本以为是恶人版《彗星来的那一夜》:恶人是找遍平行宇宙的各个“相邻房间”,企图找到内心残存的那一点点善良的自我,并光速取代之。烂尾了,最后变成了《开到荼蘼》,为了圆满男主不惜堆砌真善美,看那个讨论集体供养的data panel编剧也不是缺乏腹黑因子,更可惜了。
说悬疑不够刺激,说科幻没什么逻辑,说生活与婚姻毫无新意。
好概念却越来越往俗套发展,失望
Just so so, 作为一个程序员,可以负责任地说编剧不懂什么叫递归。
出色的创意,完美的执行,是吧,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最终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但我还是要忍不住感叹,“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甚至你的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这样伟大的设定只在他们生活的世界才成立,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原本的设定又有些狭隘了,因为如果放在不同的社会当中,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或者准确来说是你可以有选择的那部分,大多数时候在你的人生中根本无足轻重,因为到头来可能都是一样的啊。
感觉还得是优秀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啥的靠谱,原创的剧本大多数是烂。这个设定有点瑞克和莫蒂的感觉。正是因为人生不能重来,所以人类才能坦然接受命运中突然而至的不幸。心有戚戚,所以并不希望时间机器发明出来,那只会让不幸变得更难以接受,但生活中总是会有不幸。最后,只能变得不断回头,而难以朝前迈开一步。
创意不错,但是细节雕琢比较一般,很难完全走心
3.5 恰恰是科幻小说的底色过于强大才能改编得如此概念具象化,可是剧情上明显过于草率和短板,这个结尾不太认可,填坑任重道远了属于是~
剧情拖拉,最后靠爱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