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来,非常不错的一部警匪片!
强烈推荐!!
整体剧情很紧凑,对于一个警匪片爱好者来说,整个片子看下载非常过瘾。
之前在电影院看的,画面音效都比较有代入感,现在电影已经下映,还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片子,大概只能去爱奇艺、腾讯之类的影视网站回顾了,会比在电影院看的感觉差很多。。。。
2003年CEPA协议签署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北上来内陆发展,从一开始的削足适履到成为内地主流电影的中间力量,我们似乎很久没有看过以“屎尿屁”著称的香港电影风貌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港导演集体北上对现实主义的深度思考。
《除暴》某种意义上很港式,有《大块头有大智慧》的肌肉感,也有对上世纪90年代《西楚霸王》等一众港片的缅怀,还有《无间道》式警匪之间的激战,但《除暴》整体上只是停留在更加浅表的层面,它的失败正在于“港味不港”,就像无论是戏剧情节上的“咬耳朵” 还是由此衍生出的主题“咬死不放”,都和内地警察的行事作风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粗糙颗粒的画面质感,友谊商场、熊猫盼盼、XO洋酒、激情挂历、录像厅……导演在营造上世纪90年代的环境氛围下面足见公历,包括运镜的思考,平行蒙太奇的使用等,形式感极强。
影片开头队长王千源说“蹲7天抓到的姓鹿的”,其暗指上世纪90年代的悍匪鹿宪洲,他本来判了死缓,然后越狱成功,又犯下几起恶性银行抢劫案,最后警察就是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停车场苦苦蹲点,最终才让鹿宪洲落网的。
应该说,在近两年特别是今年受疫情与国际环境影响的背景下,表现警匪题材的影片寥寥无几,这样一部片子有胆量,却也着实生不逢时。
显然,在公安顾问与相关部门的加持下,强行拔高人物的做法使人频频出戏,无论是两次揭宣传画上的招贴广告,还是警察局里八月十五一起接家里人电话,亦或是收银员与运钞工作人员恋爱约会的铺垫,都略显生硬。
没有内鬼,也缺乏对作案流程的详细表述,唯一抖机灵的地方就是借助绳扣开了四个保险箱,实现了力的增益,但感觉也经不起细致推敲,完全不及将母版、电版、水印、变色油墨、无酸纸、凹版打印机等专业内容都事无巨细地呈现在大银幕之上的《无双》。
武戏部分,最有看点的莫过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钟诚和吴彦祖饰演的悍匪在浴池的搏斗,但香港导演似乎还没有找到北方澡堂文化的精髓,澡堂成了腐女们欲望投射的场域,淋浴头下全裸的背影,以及吴彦祖和王千源赤裸上半身的对决,都让观众紧盯下三寸——只可惜,围住要害处的浴巾奈何纹丝不动,仅仅是吴彦祖一把抓住王千源的蛋蛋,让人一身冷汗。
说到片中的感情线,真的非常弱,尤其是悍匪张隼和女友相识相爱的过程,不知是被大量和谐还是怎的,就是神经质的恋爱过程,女友动不动就拿枪自杀相逼。
还有划伤耳朵冒名顶替的老鹰派兄弟,宁死顶替的原因竟是不想让张隼输。
真是神经质的绑匪,神经质的一家……
早在《除暴》宣发之初,我就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因为我能再一次看到吴彦祖在一部电影中饰演反派角色。
在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中,吴彦祖饰演的反派角色关祖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他在塑造反派形象方面比正派角色更具优势,从那之后只要是有他出演反派人物的电影我就格外关注。
11月15日,我偶然得知《除暴》已经开启了点映,查了一下正好附近电影院有场次,于是赶紧买票观看。
看完之后,我的评价是:这是一部十分难得,却又非常平庸的电影。
《除暴》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警匪片。
提到警匪片,恐怕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全国的香港警匪片,周润发、刘德华、李修贤等人塑造的经典角色甚至成为几代人心中的港片代表,也使得警匪之间激烈交火、斗智斗勇等场面成为那个时代警匪片必备的经典元素。
而随着时间进入2000年,香港电影逐渐衰落,曾经火爆警匪片题材也逐渐稀少,并且开始改变讲故事的方式和套路,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那种复古的警匪片了。
而《除暴》的出现,则又一次让观众找回了当年的那种感觉,就这一点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这部电影的原型案件,取材于曾经震动全国的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
1991年6月至2000年9月,张君及其同伙在重庆、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地持械抢劫、故意杀人、抢劫枪支弹药22次,手段极其凶残、狡诈,气焰极为嚣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危害。
在本片中,以吴彦祖饰演的“张隼”为核心的犯罪团伙“老鹰帮”真实地还原了当年张君等人的那种凶残、狡诈与嚣张。
比如在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犯罪分子们对于银行保安、押运员等人基本上是看到就杀,而且在闹市区敢跟警方正面对峙,甚至还把杀伤力极大的手雷塞到了无知孩童的手中、枪杀警察等等,考虑到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地是在我国内陆省份,因此显得尺度格外的大,可以说,这是我们在近些年中能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尺度最大的警匪片了。
而还有一点比较难得的就是最后枪毙吴彦祖的戏份,这一戏份甚至被片方剪进了11月16日的终极版电影预告中。
这一段给我的感觉十分震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一次在公共影视作品中出现枪决场景的影视作品还是2001年的电视剧《黑冰》。
这部电影中最后的一幕跟《黑冰》中王志文的角色被枪毙时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我甚至非常有理由相信,这一幕本身就是在向《黑冰》致敬。
虽然看过好几次相似的场景,但当最后吴彦祖饰演的张隼被押上刑场的时候,那种压抑感再一次的让我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一幕,以前不多见,以后估计也见不到。
在这里需要夸一下本片的两位男主,王千源和吴彦祖,两人一正一邪的双雄表演相当出彩。
吴彦祖饰演的张隼在鲻鱼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阴狠,在这个人物的眼神中,我再一次看到了十多年前《新警察故事》里关祖的样子,其实这两个角色的性格是重叠的,张隼就像是中年之后的关祖,那种阴险狡诈又十分残忍的性格在这一次得到了数倍的放大。
本年度华语电影最佳反派我觉得非吴彦祖莫属。
而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队长钟诚,则是自带一种“狠人”的气场。
在观众的脑海中,王千源这张脸可以说已经深深的跟东北大地联系了起来,当他笑的时候,能让你想到东北诙谐的二人转;但当他抽上烟或者拿起枪的时候,那种来自东北地区的寒冷肃杀之气就随之而来。
片中钟诚的那股“咬死不放”的劲儿让他来演绎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也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演员表演的好坏,单单从他的眼神中就能让人分辨出来。
影片临近结尾时,两人在浴室的那场打斗戏简直可以用“视觉盛宴”来形容,除了两人身上那如同紧箍咒一般怎么折腾都不松劲的浴巾,其他的就一点毛病都没有了,打的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十分过瘾,同时也将张隼的“狠”和钟诚的“咬”这两个人物性格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里我想恭喜一下被王千源暴揍的吴彦祖,毕竟前两次被王千源揍过的香港男影星分别是郭富城和刘德华,说不定这一顿打,能给吴彦祖换来一个影帝呢。
说完了优点,就该说说这部电影的缺点了。
虽然这部电影有着大尺度的场面和王千源吴彦祖的精彩表演,但在这部电影的剧情上,始终给人一种十分拧巴的感觉。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能十分明确地感受到这部电影是在照着《盗火线》的路子走,影片中多次通过时空置换的方式来表现张隼与钟诚二人的针锋相对与旗鼓相当,你练枪我也练枪,你监视我我也监视你,你下套我解套,这世界上唯一了解你张隼的人就是我钟诚。
但问题是,《盗火线》中罗伯特德尼罗是在一次又一次交锋中逐渐露出破绽从而被阿尔帕西诺击毙的;而在本片中,张隼和钟诚两个人几乎没有什么文戏上的交锋,就是在互相火拼了几轮之后直接通过机械降神的办法把“老鹰帮”一一消灭,剧情推进得相当突然而且逻辑上有问题。
我说这部电影拧巴,是因为我觉得它是把《盗火线》、香港九十年代警匪片和大案纪实片三者混在一起的杂糅。
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都知道在那十几年中,全国发生过相当多的恶性案件,甚至连我所在的烟台市都曾发生过悍匪枪杀四名民警的恶性案件,而我们之所以能从当年的那种“天一黑就不敢出门了”、“火车站方圆2公里都很危险,有人在那里搜身抢钱,不给就打”的混乱情况变成今天半夜十二点能够在大街上自由自在的走动,靠的就是广大的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用他们的热血筑成一面面金色盾牌,保卫我们的生命财产。
在《除暴》中,钟诚与张隼的交锋时走的是《盗火线》的路子;公安民警侦破案件时走的是大案纪实的路子;而到了抓捕罪犯的时候走的又是香港警匪片的路子。
特别是宾馆抓捕的那场戏,甚至有点武侠片的味道,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影片试图建立起来的对广大公安民警的歌颂与赞扬,因为但凡看过九十年代抓捕现场录像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事发突然,在那种罪犯已经被包围的情况下,都会有缜密部署和专业攻坚,而不是像片中那样一窝蜂地冲上去拿命填。
可以理解在这一段里导演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公安干警的英勇无畏和罪犯的凶残,但这种拍摄手法其实是犯了和近几年大多数国内导演拍战争片一样的错误,为了惨烈而惨烈,这种手法很不高明。
而且,本片中很多事情都没有交待清楚,警方怎么知道作案的是老鹰帮?
老鹰帮团伙作案的各地市之间什么关系?
影片中好多问题都含糊不清,看得观众一头雾水,稀里糊涂的被推着往前走,你说是因为电影时长不够的原因吧,但在这部电影中又硬加了一段毫无必要的感情戏。
其实关于张隼情人的戏份只保留最后一段即可,前面的都毫无必要。
套用本山大师的一句台词,对于这段感情戏“我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来滴,我就想知道它是怎么没滴!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制作很精良,但也存在十分致命的问题,从而使得一个本该展现出更高水平的优秀题材成为了一部平庸之作。
除暴稍微了解一下原型的话,大概就会知道这部电影首先是政治任务。
这种级别的大案要做影视化是不会随便交给一个人去操盘的。
更何况王千源所饰演的钟诚原型还牵扯到了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涉黑案件以及敏感的权力斗争。
如果遇到一个想拿这些事儿做文章的人,很容易出现电影之外别的问题。
其次,除暴是一部类型电影。
然而因为第一要务的原因,不可能按照港片或者好莱坞大片那种风格来做一个让人印象过于深刻的复杂反派角色。
在种种受限的条件下,电影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个人觉得还是蛮不错的。
导演是编剧出身,而且好像是hk的编剧工会会长,非常资深。
作为导演,他的视听语言实际上相对朴素,没有什么自己特有的风格,大多还是在沿袭一些成熟的风格。
故事层面,双雄对决,从头打到尾。
一根绳子,紧咬不放也作为元素贯彻了始终。
剧本整体感觉挺好。
有人会说看到要约会的押送员和等下请吃面的刑警就猜到他们马上要领便当了,觉得电影缺乏意外。
稍微电影看得多一点,90%的桥段你都能猜到,猜到本来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猜不到的大部分都在非类型片当中。
也许还有人会提老鹰的情感线和亲情线有问题。
我觉得春夏那个角色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她和老鹰同样是一个追求幻灭的人,从最早的求签和天台上的那场戏,到后面毫不犹豫地执行老鹰的替身计划。
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不能按照普通女人的标准去理解她。
她可是那种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绽放出一回的人。
反倒是亲情线可能真的存在问题,老鹰最后的呼机留言是“上次下雨的地方”,很有趣的是,这也是老鹰原型最后被捕的地方。
只不过在现实中,下雨的地方是一个叫观音岩的风景点。
电影里改成澡堂大战,直接引出母亲角色,这方面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老鹰真的孝顺,怎会让他妈继续开公共浴室。
很有可能是,这段游离在外的情节,可能是后来修改的。
为了节省周期和成本,选择在一个小小的浴池里草草了事。
个人观影体验!!!
我对无双就游艇上的结尾不是很喜欢!!!
并不是说无双整部电影!!!!!
刚刚看完除暴这部电影,其实一开始是不对国产的警匪片不报希望的,就比如说之前上映的《无双》,它有一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让人不免有些遗憾,结局有一些强行圆满收尾的感觉。
所以我对《除暴》这部电影的期待并不是很高,毫不客气的说,我是冲着彦祖的颜值去看的。
不过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却十分让人满意。
这是一部讲述在中国90年代年代发生的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而且尺度放得十分开,抢匪们冷血无情,残暴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妨碍到自己计划的人毫不犹豫地下杀手(开头金店的经理),对待银行保安、押运员等看到就杀。
在最后一次准备抢劫运钞车的时候,张隼团伙坐在路边摊上吃冰棍,这个时候有个小朋友跑过来拣他掉的陀螺,张隼居然把一枚手榴弹给他玩。
在这里有个细节表现的特别好, 团伙中的大狗看到这个情形,深深的看了张隼一眼。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大狗是有老婆孩子,在身为一个爸爸身份来说,他是绝对不会给小朋友这个东西。
从另一方面张隼,一个马上就要当爸爸的人,居然随手就将一个手榴弹给了小朋友。
你说说这个人有多么丧心病狂。
也从侧面体现了90年代的治安情况有多么糟糕,在那个年代做生意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出租车司机在当时算是高危职业了,经常上电视的夜车司机。
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张隼团队的武器是领先于警察的。
当时警察还在用64手枪和79微冲,而张隼劫匪团队已经用上了56式步枪或仿AK步枪。
装备上不领先,甚至在技术上也不如。
在电影后期,在张隼家中搜出一大堆书。
其实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隼团队有几次机会是可以逃跑,不再犯案的。
一沙皮的死,让众人开始理智思考到在这条路上,走到底。
无论如何都会死亡。
二、由于天眼开始逐步装备,极大的改善治安状况,有效地控制了犯罪率。
大狗转行去做走私。
团队其他人也开始不太想干了。
而张隼却一直收不了手(就像是新警察故事里面一样)。
犯罪分子,是不会停止犯罪的脚步。
而对于这些恶行磊磊的罪犯,警察也表达了一个态度——咬死不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部电影刻画的是在90年代警察与罪恶作的斗争。
邪不压正,荒唐动乱的90年代过去了,千禧年来了,监控摄像头普及了,社会治安好转,犯罪率下降了,一些骇人听闻的大案少了。
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可以在半夜12点可以在外面没有心理压力的压马路。
在看到影片最后的结尾的时候,我认为这个结局是完美的,因为这个结局就是对我们现在时代的照写。
致敬人民警察,除暴安良,负重前行!
本來只想發短評吐槽一下,寫著寫著才發現,槽點實在太多。
1,吳彥祖那造型,在餐館吃了個麵,還和店家妹妹面對面說過話,才過沒多久,警察找上來問店家妹妹記不記得他們的樣子,店家妹妹不假思索,立馬答不記得。
我懷疑這店家妹妹根本是同黨啊。
2,隊長叫手下小警察教教賣槍的什麼叫刺激,我以為隊長和小警察就是嚇唬嚇唬對方,結果小警察一時熱血上頭,槍都拔出來了,還要隊長勸他:你把他打死,你也活不了啦。
這情節、對白相當搞笑。
3,劫匪看港產警匪片,說學學警察怎麼抓人;警察也看警匪片,說學學劫匪怎麼逃走。
這是諷刺還是致敬漁村現任警務處處長?
處長在一個明星飯局裡說過,他是學成龍當警察的。
4,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劫匪頭子,在高塔上遇到一個妹子,萍水相逢的兩人突然就說起人生來,突然就在一起了,女的突然又懷孕了。
打劫好好的,談什麼兒女私情。
5,幾乎到了一半,春夏才出場,戲份很少;衛詩雅是幾乎沒看出來是她,戲份稍微比春夏多,不過也只是用來襯托隊長的,十分扁平的角色。
衛詩雅跳樓追捕匪徒那場戲,威也感十足,落地動作十分搞笑,香港團隊拍出這樣的動作戲,真是丟人。
女角都是花瓶這一點,倒是很好地繼承了港產警匪片的傳統。
6,隊長帶著女警去吳彥祖老家調查,女警看著燈火通明的小城,感慨說很久沒看過夜景了。
我倒想知道,1994年的大陸,有幾個城市有夜景?
7,吳彥祖打架也太講武德了,拿著地磚,不敲人家腦袋,砸人家的背。
一個會回去殺了受傷同伴滅口的悍匪,打起架來,卻出乎意料地心慈手軟了。
8,毫無意外地,影片最後出一段字,描述國家治安進步。
慣常操作了。
9,開頭友誼商店那個場景,其實讓我想起了杜琪峯《三人行》裡的醫院場景。
說起來,劉浩良也是《三人行》的編劇之一。
10,湊個整數吧。
警察叔叔對清理牛皮蘚廣告的執著,並不令人感動,反倒顯得做作。
我還想起,在香港,連濃牆是一個多大的禁忌。
《除暴》对于我来说属于这样一类电影:知道不会太好,看之前就能预想到它某些火爆的桥段与部分无趣的处理,知道豆瓣不会高于7分,但依旧很想看。
结果观感确实也和想象的差不多,前半部分确实不错,甚至让我有种“港片还魂”的错觉;后半部分立马把我打回现实:哦,没有,它也就只是这样而已。
虽然影片努力地用各种元素让我产生“梦回90年代”的感觉,但过于艳丽的调色几乎把布景和道具的质感全抹掉了,让我恍如置身于某密室逃脱场景之中,一切狠辣都有了一点做戏的意味。
不过闯闹市、轰警察、炸街道这样的设定还是挺带感的,尤其这一切都发生在内地城市,虽然是虚构的常普、庆州等地,但依旧令人兴奋。
片尾阿祖被拉到荒郊野地执行枪决的那一幕也算难得,这种“临终”镜头在内地更难见到,除了《毒战》和《夜车》以外,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太起来。
张隼和钟诚这对警匪的角色设置努力地向《喋血双雄》样式靠拢,不过可惜的是只有“双雄对决”的壳,没有双雄对决的魂。
两个人物的背景与人格都有种语焉不详的模糊感,与其他支线人物一样,工具感太强了。
当年阿祖在《新警察故事》里演悍匪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帅,还因为他是个完整的角色啊,有心理活动、有背景交代。
而这次在《除暴》里面,张隼的一切都很模糊,为什么成为悍匪,钱怎么花,乃至为什么莫名爱上春夏演的那个女的,都完全不交代。
王千源演得中规中矩吧,不知为何,他自从《解救吾先生》之后就仿佛被“华子”这个角色给封印了,几乎所有角色都带着股要弄死谁的狠劲(然后就没别的了),后续的角色明明是演警察居多,但我总想报警先抓他。
完全没有早年《空镜子》、《钢的琴》里面的适应感了,以前他追角色跑,现在都是角色追他跑。
春夏演的其实还不错,虽然角色莫名其妙的,但她本人气质和这个角色还挺契合的,有种风雨飘零的脆弱感,兼具一点倔强。
春夏的演技也是忽高忽低的吧,不是她创作角色,是角色贴合她。
之前的《怪物先生》看得我咬后槽牙,《恋曲1980》搞得我期待值又很高,但其实春夏的发挥跟电影本身好坏的关系并不那么大。
其他角色工具人实锤了,卫诗雅在普通话配音之下毫无魅力可言,另外几位警察仿佛为了献身而生:“抓完贼我就带你去吃那家我从小吃到大的面”,这种台词说完还不死的话就说不过去了。
(由此也可见编剧写对白的能力也挺匮乏,简直是老梗王)至于最后那场浴池打斗戏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吧,两人的身材是亮点,但动作设计除了“拳拳到肉”我也夸不出什么别的来……
吴彦祖的帅,是每个角色都帅。
虽然和新警察里一样也是演反派,但是真的有差别。
相信大家都是在抖音看了“6碗面,要多久”“我们去办点事,等会回来吃”这个片段去看的吧,确实精彩,干脆利落,又嚣张。
抢银行的时候,老鹰对人质们比🤫的动作,真的是不羁,无所畏惧。
前期的影片部分没得说,剪辑运镜,服化道,包括吴彦祖的狼尾发型,代入感很强。
但是后面部分有点太快了,完美抢劫犯,怎么可能这么快露出马脚?
显得警察那边进展迅速,没有那种苦于未结案,终于找到线索的感觉。
但是其实最大的bug是最后被抓的时候,无审问,无那种人物内心整个的大忏悔,不够深刻。
虽然抖音上有在“吹嘘”吴彦祖最后的演技,但是真的不够深刻。
春夏cp感不够,既没有大哥女人的魄力,例如刘嘉玲;也没有单纯女孩无法接受自己心爱的人,竟然是个罪犯的那种,信任崩塌的感觉。
目的单纯是为了辅助:最后一票、“老鹰”被抓。
还有老鹰母亲这个角色,刻画得很莫名其妙。
显然她一开始就知道儿子在干什么,但是吴彦祖又在自家进行最后决斗,没有避讳母亲的意思,这样就没有“我在外面做的事,不想让我妈知道,要让她觉得自己儿子有出息”这样一个表达。
对犯罪起因也没交代,不可能他就是为了钱就要去抢劫吧!
就算是用违法途径去获得💰,非得抢劫吗?
就显得被抓之后就很潦草。
就枪决了。
不然?
这结局还用看吗?
就啥也没有,录口供、忏悔也没有。
剧情紧凑、打戏精彩。
但是不够饱满有张力!
最大败笔就是结尾没有那种“要是能重来……”的代入感。
没有忏悔、没有整个就懊恼,都要死了还是不服,不知错!
说到底这都不是警匪片,是主旋律影片,弘扬正能量。
👌👌👌这部分就可以和当年的阿祖对比。
(就剧情而言)玩世不恭嚣张跋扈,挑战香港权威。
最后老爸还是只对自己训斥,那种情绪就很有共情力。
这个就是单纯犯罪被抓就要付出代价,你犯罪为什么不忏悔啊,都要死了,但是给人感觉就是很不甘,还想再犯罪…总统而言,我个人觉得吴彦祖演技是在线的。
王千源部分的话,更像是局里办案,少了点警匪,对抗这种感觉。
以90年代中国城市为背景,以真实的悍匪为原型,这样的题材属实难得,加上阿祖和王千源两个实力派的碰撞,我十分期待这部与众不同的警匪片,一上映就去影院看了。
结果大失所望,没有像13年同样是香港导演杜琪峰拍摄的《毒战》那样给我带来惊喜,本来的一个心惊动魄警匪故事被改编得十分平庸平淡,甚至我给别人复述起这个电影大概故事时,只能说:“警察抓了劫匪几次,劫匪准备充分跑掉了,最后警察吸取教训提前警戒最后逐个抓到劫匪。
”现在回味起来故事确实就是这么平淡。
导演很想拍老练果断的警察钟诚与凶狠稳重劫匪张隼的个人对决以此展现警匪之间激烈的智斗,本可以通过刻画两人更加丰满的形象来展现两人的水火不容,但是这两人的对决除了本来的警与匪的对立面,只有在开篇完全相反的一些言语行为和结局在澡堂子的solo来表现,这就使得本来精彩的智斗显得寡淡。
其中的第三场抢劫戏份,那么多警察拿着自动步枪在那么近的距离下打在马路上逃跑的劫匪竟然一枪都没有中,我明白虽然电影可以艺术加工,到这也太夸张了。
《毒战》里那种枪战,没有火花四溅,只中枪倒地血流不止的冷冽感或许更能体现劫匪的残酷无情。
作为整个故事的反派,张隼和他的5个手下都应该有的故事背景,但是对这几个人甚至张隼这个主角的刻画都少之又少,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各种保险柜结构了如指掌,甚至还会利用各种物理知识抢劫,很难让我去体会到悍匪本该具备的匪气。
这部电影唯二让我满意的就是对于90年代中国城市面貌的刻画以及阿祖和王千源的表演了(个人觉得王千源真的该去演匪而不是警)。
总结一下,这就是一部以中国内地真实事件为故事的平淡的传统香港警匪电影。
如果吴彦祖和王千源联合起来肯定很牛,他们想法一致,共同点有很多,但一个是贼,一个是警察,选择不同的路。
一个是猫,一个是鼠,鼠溜猫,猫抓鼠。
我不想鼠被猫捉住,他们没有折磨别人,只是为了钱,为了生活而已,鼠做事干净利落,有组织可靠,真的很刺激。
电影主要也是侧重贼怎么抢为主,我更带入贼的心里,张隼遇到的人对他都很忠诚,说明他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里面有一个光头男,我没见他说话,但就他的两个笑容,他的人格特点就很明显了,两个镜头的笑,我喜欢上这个人物,我觉得这个人物超级帅。
一个是在庆州羽毛球馆,张隼说要兄弟们再干一票,这个光头男的笑,意思就是他喜欢抢劫这项活动,他喜欢大家,一起干票,喜欢跟着老大混,喜欢这种刺激的刀尖舔血的感觉。
第二个是在劫运钞车时给,张隼给小男孩儿一个真的手榴弹时其他三个人都有变脸色,唯有这个光头男是笑,救命,我更爱上这个人物了。
他就是恶,他就是单纯的恶,他就是一个恶人,他喜欢作恶,这只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游戏,他觉得很有趣。
我在想,这电影不会是为了致敬《新警察故事》里的吴彦祖吧?
那里面吴彦祖也是一个坏人,他把杀人当游戏,不是为了钱,更多是为了杀人,尤其是想杀jc,吴彦祖在里面也特别喜欢坏笑,尤其是当击败“敌人”之后。
还是很推荐看看的,虽然最后鼠被一网打尽的时候也很抓马,但总体来说还不错。
最近不错的警匪片,很久没有看到这个时段的影片了,上次应该还是《星际穿越》吧;年代感很强,尤其是第一场抢金店部分,服化道都好;王千源这拍胸脯子的伟光正形象,到今儿了,西新派出所不还是那个熊样嘛;吴彦祖跟春夏的戏也不违和啊,最后不都是要过日子嘛;一个黑一个白,敌人在明我在暗呐;对手戏的切换这不也跟《隐秘的角落》似的么,越玩越成熟了,以后别玩烂了就行今儿我把话放这;女一就是女版鹿晗啊;那么强调防弹衣最后不还是自己进澡堂子嘛;最后,我彦祖还是那么有味儿!!
美术真的挺好的。
吃着五块钱的泡面,看六块钱的电影~
中规中矩,除了做旧的美术效果之外,突袭宾馆的那个伪长镜最印象深刻,警察顺着拥挤的楼梯冲向悍匪,临场感不要太突出。有两个出戏的地方,一是录像厅里贴着2017重映版《英雄本色》的海报;二是回忆部分的VHS录像带特效,我在最近的三个视频里一直在用,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建议后期把Tape Damage下的Adjust Noise Scale参数调成1.10。
最近看过最好的警匪片,为啥评分这么低。看了以后觉得我们中国电影中午也有帅大叔了
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所以剧情没有特别大的起伏和反转),九十年代果真太硬核了。演员撑起了整部戏,以及导演为了让海报是“裸男互搏”(还是吴彦祖),特意把重头戏安排在了澡堂子,也是很用心了(bushi),家属灵魂拷问:他们这么凶狠的打架,围在腰上的浴巾都不会掉的么???
刚看到演员表才知道龙套老太太是鲍起静,小时候觉得演得最好最有气质的母亲形象,难怪看了那么熟悉。也是奇怪,三十年前她演老太太,现在也还演老太太,驻颜有术,也没有耄耋外形。为了鲍起静,二星改三星。
预告片这么生猛,果然被打脸鸭,正片成了导演讲的古着笑话。有多少人是被预告片骗去电影院的,最好的东西都在预告片里了,包括“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比想象中好,有点大案纪实的感觉,最后抓老鹰那段稍微有点玄乎,其他相当流畅,没有一点多余情节,动作枪战片还是这样过瘾。王千源真影帝。
一贯的电影,一贯的演员。这种沟壁痒 拍的正能量电影就是愚弄底层利器,连主演都该挂路灯
从配乐和一些情节的设计上看得出导演的野心,也许是想拍一部精致犯罪警匪片,但显然失败了,澡堂戏这样的收尾也接不住前面的铺垫啊。
弱人物弱剧情,大场面,尤其抓捕的长镜头恐怖感十足,和平戏院播放着吕良伟的霸王穷途末路,看戏的匪首也将被抓(吴彦祖也演过霸王)算是个小彩蛋吧,最后澡堂太搞笑了也
未解之谜:为什么好演员都去参演导演水平特别差的电影了,而导演水平好的电影里又塞了一堆没演技的流量
谁脸长,谁说话。(竟然51个有用啦)看了点映,阿祖反派气场强大,没挑
放周润发李修贤名场面片段只能反衬这片的不好看……
国产大银幕上能看到这么悍的匪,真的还挺过瘾的!虽然叙事有点凌乱潦草,但枪战、飙车戏和看着都疼到咬牙的近身肉搏还是很上头的!
坐不住,一直想快进,人物脸谱化太严重了,化妆就差京剧那一套直接给你套个红白脸了。有意思的是,为了塑造双雄对立的角色,电影中插播了《喋血双雄》,人家80年代,就能刻画那样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匪徒形象,而我们今天,为了避讳,还要虚构出一个省一个城市来打造警匪片,还是蛮尴尬的。
比较写实,还可以。明显和香港的片子不一样。片尾曲不错。
这个阵容怎么会制作出这样质量的成片...除了某些道具场景+无节制暴戾溯回的三十年前印记,就只有阿祖的身子能看了。
为了最后的浴室打戏,阿祖的腱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