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上多有讲解,这片出很久了(2015),很多剧情解释与解读已有很多豆友短评、评论。
比如下面这位豆友的观点,我基本上观点一致,包括素芳=何定这个较大争议的看法,对结局谁人杀了吴彦祖与宁静,我有不同看法,就单独评论记录下。
豆友 Seven叔 的评论链接,我也留下了短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230867/————————————————————————————原评论:最后一点错了,其他都正确(口误)。
改为是有自己的看法。
01:37:35秒可以看到,吴彦祖头部并无伤口,伤口在脖子处,或者说是下巴。
而何定(素芳)是头部右边有伤口,左边没有。
我已经上传了截图,可以瞧瞧看。
若按原说法,是杀手狙击枪击杀两人。
1.为何吴彦祖头部与何定不同,头部没有化妆血迹,血迹反而从脖子下有。
2.何定又为何是右边有血迹流血,左边没有。
(好吧,或许是左边化妆,观众看到也不明显,所以化右边,不觉得这很勉强吗,我截图都能看到整个头部了)。
3.为何吴彦祖问真名,下个镜头才有开枪声。
至于为什么吴彦祖杀何定,因为问何定真名,何定还是不肯说真话(自己是素芳),是因为得不到你的心??
限于电影剧情,这个我也想不通,有机会看当年剧本吧。
吴彦祖杀何定再自杀的看法,最多人晦话的一点:枪在哪。
我没法解释,我甚至很怀疑当时那个年代(2005)的电影,有没这么严谨、逻辑完美无瑕。
毕竟同时代的影片,虽很多佳作,不也有很多无用情节、漏填伏笔的情况吗。
我更倾向于:剧本刚开始的按素芳=何定的设计去拍摄的,所以才有一开始的各种暗线、隐晦线索(何定接到郭富城电话后笑了、何定吴彦祖聊天沉默伏线)。
后面拍着拍着就中途改动了。
1.可能是导演当时转型风格,发挥不稳定;2.更大可能是限于电影时长,这段剧情拍摄出来篇幅长,且对结局作用没什么意义,真拍出来结局超级不好圆。
你们可以想象出比现在更好的结局吗。
这个很致命,很多电影都是受这个限制。
(主路线4条,演员众多,影长1小时40多分减去开头结尾,能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成功都不错了,结局能不烂不错了吧)3.也可能是资金吧,按当时的年代,我看了下预算,不是大片的档次。
导致拍出来的结果:各有个说法,各有各解读,各有各的证据。
文无第一,武有第二。
看电影,不就是图个娱乐吗
我对Aaron的感情一直很复杂。
香港男星那样多,一个个都是从镁光灯下由青涩懵懂长到沧桑稳重,一卷又一卷的菲林上蜕变成长起来,风霜雨雪刻进皱纹;如此多人里好像只有郭富城——至少在我眼里只有郭富城,多少年岁过去还是有点让人心揪的小孩子气;像在不恰当的时间被过早催熟的果子,成熟表面里瑟瑟缩缩收着一些不期然的酸,是他已经扭捏了很多年不肯示人的天真,怕有人会因此笑话他。
所以你想他演得很好的那些角色,是不是总是带点偏执、带点让人难以苛责的傻。
《柔道龙虎榜》里一心求战的东尼如是,《无双》里苦恋画家女友的阿问如是,这部《三岔口》里为失踪女友思觉失调整整十年的孙兆仁亦如是——纵是在《寒战》里演强干刚毅的港警一哥,你瞧一眼凄冷雨夜在车里为牺牲手足垂泪的他,还是禁不住疼惜得想要捧心;也就不奇怪整个同人创作圈里十几年如一日地写他是兔宝宝、是痴心真意太爱动情的小朋友。
哪里是真看不见五十六岁的老男人嘴边胡茬和眼角皱纹呢?
只是“男人至死是少年”都已经沦为嘲讽笑话的这个年代,恐怕也只有一个郭天王,哪怕不愿做少年,也还是被粉丝当作少年去心疼和怜爱。
五十六岁尚且褪不干净少年稚气,年轻时那个白白软软眼睛发光的城仔要做四大天王之一,可想而知受过多少争议和指摘;而《三岔口》作为带给他金马最佳男主角的作品,对四十岁的Aaron想必意义匪浅。
作为一个始终摆不脱他兔宝宝形象的影迷、忐忑又揪心地欣赏了整部作品,我还是得要客观地承认:郭富城在这部电影里贡献出了足够有说服力的精湛演技,证明他跻身天王之列的实力。
不只是他,吴彦祖、郑伊健、罗嘉良在内的一众演员在《三岔口》里也都发挥出彩,人物皆尽饱满又生动,每个角色都有几段细腻并且富有张力的单人特写;一瞬间让我恍惚感觉陈木胜导演的电影简直像香港男艺人的修罗场,没有谁是随随便便能抗住这些长镜头的表演试炼。
阿祖的不羁和随性,伊面的隐忍及疯狂,罗嘉良的野心和欲望,加之镜头寥寥却又已经足够鲜活的曾志伟同林雪,整个卡司星云璀璨,剧情发力点比地雷阵都更密集。
够难得也够惊喜,Aaron在星光熠熠之中还是做到了足够夺目。
论及他的角色设定,其实在这部电影里几乎可算硬伤之一,情理上逻辑上都难立住:为一个失踪十年的女友寻寻觅觅,他的心结深重到失常而病态的地步。
观影过程里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角色换了谁能够演得更好?
吴镇宇似乎少一些呆憨,刘青云也欠一分懵懂,张家辉缺了他那种纯粹,刘德华难演出他那丝天真;想来想去古天乐来演会稍微贴近角色些,脑里甚至止不住想起他《扫毒1》里抱住张子伟流泪的脸。
可是好像就连古仔的身上也生着一些锋利而冰冷的刃面,年纪长他五岁的郭富城却还是带着那种原生的粗糙:像没打磨过的一颗石头,伤人也是正面扔过来的,没把对手伤到,倒是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全都一起抛了出去。
是傻呀。
是傻也傻得倔强而执拗,像炸毛的刺猬那样不懂惹人怜,柔软的、白净的肚皮里藏着一条小小的伤口,十年如一日地思念如泉涌。
是多么不合常规、不计代价的一种苦恋,郭富城却真是演了出来。
在那个属于别人的温馨别墅前,躲在阴影里、睁着黑白分明一对澄澈的杏眼,望着望着,眼里就涌出一层薄薄的泪光;不想流泪,即使没人看见也瘪起嘴巴、强忍着不肯流泪——演得比小说还好,比最好的言情小说都情真。
在我有印象看过的电影里,《三岔口》给郭富城的几段在车里的镜头,应该是我看过的Benny呈现最细腻、最浪漫、最有质感的片段。
也因为这些柔软情感的润色,这部无论武打、追车、凶杀镜头都非常激烈精彩、非常陈木胜风格的作品,在杀气和阴仄之余夹杂了不少悱恻心动,如同粗糙硬挺的织物面料里缝进的银线,在不同角度琢磨时暗暗反出细碎的光。
纵然在整个故事讲述不够圆融、人物动机可疑的大背景下,还是给电影增添了很多观赏价值,对我这样情感泛滥的感性观众来说更是如此。
回到我对Aaron的纠结的欣赏,《三岔口》似乎让我困惑很久的一些问题有了答案。
Aaron身上有我介意的某些气质,他背负压力的钻营,他矛盾的气质同年纪,他作为一个艺人本身和他在荧屏上表现的角色,错综复杂得让我无法只是单纯地倾注感情。
可是至少在《三岔口》里,他利用且发挥出自己的特质到极致,演出了一个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孙兆仁,证明了他自己一次——很多的纠结似乎也都不那么重要了。
像他在电影里那么动情而投入过地喜欢过女友一样,我想我愿意这样动情投入地沉迷于他一次。
素芳没有死,吴彦祖没有杀她,可能是因为车祸有存在失忆的可能,导致后面素芳不认识郭富城了,演技都很炸裂,不像那种激烈的枪战片 需要耐心去看完,慢慢才能看懂ヾノ≧∀≦)o整部片子,浩南哥都没有舞刀弄枪,一根钢丝就足以让人心思缜密了,他是个好人专杀坏人,可是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٩̋(๑˃́ꇴ˂̀๑)感觉啊祖的戏份就是为了牵引郭富城的心里戏而产生的,宁静演的很有韵味,阿祖也好帅,可以最后两位都被爆头了:-(
本来是觉得还行。
虽然郭富城、郑伊健的八字眉悲伤表情一致到一定境界,都是好演技,想留一行泪就不会坠多点泪量。
但是我不喜欢他们,角色上来说。
无论是痴情男子还是精分律师(又有个人正义问题),没有人能替天行道。
吴彦祖宁静这对儿反倒看的真实感。
本来杀手和杀手经纪人还爱恨纠葛还姐弟还不恋还是亡命之徒应该是离我们的生活最远的人,但是吴彦祖的角色的整个心路历程却是表现的最直接最明确的。
无论是他第一次直面死人时的慌张和粗重的呼吸,还是之后的每次处理任务的不羁与神经质,抑或是他对郭富城找女友的整件事情的关注。
清楚的讲述出了他从相对善良软弱的普通人变成了杀人越货及时行乐的小变态杀手。
我觉得他们的结局。
和宁静死在广阔晴朗的海面上,是他们很好的结局,明知道会死,包括宁静的角色也并不是不开心的。
真好。
恩啊,很久没有写影评了。
一是因为最近看的电影不知道有什么好写,第二也是因为懒得写。
我的原则是,要写肯定要写全,要么就直接百度一下,复制几个地址来,看看而已。
看了三岔口,终于下定决心来写啦。。。
我写的影评一般都很主观,且不专业,敬请原谅。。。
一直很喜欢陈木胜and杜琪峰的港片,两个人风格很不一样,不过都是看得的。
我们慢慢来跟着情节走吧。
一开始是一个年轻女子夜晚回家,半路被人跟踪,幸得遇上邻居。
然而那个跟踪她的小伙子却被人用钢索以极大之力勒死。
影片一开始以节奏紧张的背景音乐营造了悬疑的气氛,将观众渐渐带入情节。
转场至飞机仓内。
郭富城(习惯用演员原名)带着一个可以控告罗嘉良的污点证人回国,证人中途提出上厕所。
郭在那时看到一个女子站起身来,却产生幻觉,将她看成是李心洁。
影评在此埋下了伏笔。
回国搭上轿车,不料中途污点证人却被暗杀。
镜头移向天桥,吴彦祖拿着个远射程枪,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待瞄准了从车里连滚带爬出来的郭后,却没有下手,起身走掉。
穿着斯文戴着眼镜的正是郑伊健律师。
他的客户罗嘉良将被告上法庭,此时罗资金被冻结,而合伙生意人詹却一直追他。
罗显得疲惫不堪。
罗的儿子是个歌手,然后生活奢靡。
而郭真是个倒霉的警察,由于带着的污点证人被谋杀,而自己又冲动行事,于是被停职。
他冲去罗的工作楼闹事时,首次与郑律师见面。
倒霉郭在回家时,一个同事问他,要不要去唱歌啊,要不就去跳舞啊,吃顿也行啊。
“一辈子都是这样啊,不要倒车啊,小心点。
”这位同志的话真是话中有话啊。
影评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郭对女友李心洁的思念。
在和失踪人口调查科的曾志伟说话中,描述了李心洁离开了郭十年,而十年内没有丝毫音讯。
郭时不时就会去曾志伟那看看有没有李心洁的消息。
那天是罗嘉良的儿子的排练,重案组的人在那蹲点,郭也去了。
却看到了个惊讶的情景。
郑律师的妻子竟和自己失踪多年的女友极其相像。
影片回到了吴彦祖第一次杀人的情景。
然后转场至吴彦祖回到雇主宁静的住所。
吴彦祖回想起看到n年前看到郭疯狂得粘贴寻找女友的告示那一幕。
又是一个伏笔。
and 罗嘉良那个无辜的儿子失踪了。。。
一个疑点。
影片开始悬疑了。。。
郭找到了旧同事肥打探消息,得知有个女人最近在做杀手生意。
于是打电话过去,呵呵,宁静接了电话,不过很醒目,马上说你打错了。
and 影片开始体现吴彦祖已经渐渐爱上这个雇主宁静咯。。。
在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从杂志上看到罗嘉良儿子失踪的消息。
郭去找杂志照片的摄影师,不料摄影师已被杀死,而那时刚好碰上了也在现场的吴,郭认定吴是杀手,于是追捕他。
嘿嘿,那段追捕很精彩哦。。。。
有点像catch me!
那个电影啊。。。。
特别是郭富城从几层高的楼跳下,在公路上追逐吴彦祖的一场戏尤为抢眼,郭吴二人在公路上精心动魄的狂飙,配上超眩动感的Music,导演从不同角度的拍摄加上快刀疾风似的剪切,出来的画面效果,十足带劲儿、过瘾,陈木胜动作片的内功高深显露无疑。
另外郭吴两人在菜市场的打斗场面也相当有震撼力,画面的气色,表现得相当有张力。
“有本事就不一定要守规矩”吴彦祖在影评中的台词有力地表现了这个杀手很有个性的一面。
也表现了他感性的一面。
在这部电影中,他虽然是一个冷酷的杀手,却为影评增添了不少情趣与人情味,还有一丝浪漫的色彩,味道十足。
于此同时,郑的私家侦探肥拿了一些关于罗儿子失踪的一些资料给郑。
罗对失踪的儿子极为担心,去看算命先生。
而先生告诉他,“处境艰难,只能坚守正道了。
周文王被纣王囚禁,最终采取行动,推翻暴君。
”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算命先生真是厉害啊。。。。
而某次吴却拿着枪逼着郭开车,告诉他,摄影师不是他杀的,他去帮郭找了些照片资料,and 冷静的说了一句“有人托我告诉你,你的女朋友在一次车祸中死了,很快,没有痛苦。
”吴下车后,郭痛苦地欲哭无泪,竟放开双手,任车后退,呵呵,那一段很惊人也很感人,将郭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郭一直跟踪郑律师的妻子,看着她因为丈夫工作的缘故感到不愉快,自己心理也很难受。
她向丈夫哭诉说丈夫对现在的工作状态很不满意。
因为帮助的都市有罪之人。
而在一次跟踪中,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件。
在调查杀手的过程中,曾志伟曾经提供线索说杀手是个力量很大的左撇子。
而郑伊健,用左手拿着一杯咖啡在喝,于是,郭开始跟踪郑。
那晚,罗嘉良已经精神崩溃,认定合伙生意人绑架了儿子,乱枪射死那人,而自己也被他人射死。
临死前,有个人缓缓地走来和他握手“你儿子死得比你惨很多”,镜头上移,出现郑的脸庞。
而他的身后,郭大喊“好啊,这就叫做替天行道!
”郭一一指出了郑杀人的罪行,而郑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好人,那些人都是该死的。
郑与郭在雷雨中的一场厮杀,可谓是影评的高潮。
而郭就快用郑的钢索勒死郑的时候,郑的妻子出现了,哭喊着“放开他”,苦苦哀求郭放过自己的丈夫,而郭却在胡言乱语,说:“我找了你10年了.....”于是她将计就计吧,说我也找了你十年,于是当郭放过郑,想尽情拥抱女友的时候,李心洁却大叫一声,搂住了郑。
霎时,郭富城明白了:眼前这个李心洁,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女友。
她只是长的像而已。
影片结尾很诙谐。
吴彦祖已深深爱上了宁静,在宁静杀他未遂之后,他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他讹诈了300万,买下了一艘游艇,劫持了宁静到船上。
最后在船上,他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他帮了郭富城,赎了自己的罪,同时他也被郭富城的痴情所感动。
他深爱着宁静,却深知无法控制住宁静(他告诉宁静:“你是世界上最信不过的女人。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一切变得美好。
他最后一句问她:“阿定真的是你的名字吗?
”(很有含义的,大家揣摩一下)当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开枪打死了宁静,然后自杀。
两人静静的躺在船上,在大海中飘流,死的轰轰烈烈,浪漫之极。
从导演的心理和影片类型的角度我们也分析一下。
作为一个在远处用狙击枪也能精确射中在高速路上行使的封闭的车厢里的人的专业杀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几名杀手堵截仍能轻松反击的一流杀手,假如结局是被他人轻松两枪搞定,试问从观众的情理上如何能接受?
陈木胜不是猪头,他对死亡的处理,不会让观众有太多伤感的难过。
郭富城申请调到了人口失踪科。
同事李灿森:“人口失踪?
很闷的,整天去殓房。
”郭富城(一脸的坚毅和信心):“也不是,总有些人能找得回来。
” 郭富城已知自己女友已死,但仍是下落不明,干脆调到了人口失踪,也许...... 而插叙的方式,描写了一个镜头,吴那一次第一次杀人后,开车,不小心撞死了一个女人,女人喘息着,然后未避免走漏风声,头要求吴杀了那女人,于是吴杀了她。
最后一次偶然看见郭贴告示,才知道,他那一枪让一个男人痛苦了十年,于是才会帮助郭查案的。
影片中一个镜头吴是和宁静在床上,吴彦祖在射杀蟑螂的时候,说:“那天在机场,如果晚了半秒,我会杀了那个警察!
” 没错,当时吴彦祖的狙击枪已经瞄准,一扣板机,郭富城会立仆。
为何不杀?
吴彦祖接着说出了原因:“我认识那个警察。
”吴彦祖在关键时候,认出了郭富城,是警讯里的孙哥哥,也是在10年前,在街头疯狂贴寻人启示的孙哥哥。
当时吴彦祖就在他后面,同时他也认出了原来郭富城寻找的那个人,就是自己不久前杀害的李心洁。
影片结尾处,郑的妻子平静的走进车子,关门、启动,驶过一个弯道。
注意一下,这个弯道上刷着白油漆,很窄,而李心洁不紧不慢的驶在狭窄的弯道内,不偏不倚......这是一个小细节,说明当时驾驶员的心情很安祥,很宁静,没有什么事需要担心。
郑两夫妻感情好得没话说,老婆尚有如此闲情,老公能有什么大事呢?
呵呵,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的简述啦。。。。
简单介绍一下三岔口。
《三岔口》是一京剧名段,三岔口本身为一地名,说的是两个人在三岔口的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庙里相遇,相互猜疑,于是两人在黑暗中开始打斗。
最后灯亮,发现是自己的同道之人。
遂皆大欢喜,结伴而去。
片名取《三岔口》之意,其实并非像字面意思的那样,有3个人争斗,而是寓意在“黑暗中,总有惺惺相惜的敌人”。
片中也比较淋漓地阐述了这个主题:10年前吴彦祖就杀了郭富城的女友,于是两个人的命运似乎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而作为警察,郭富城也在追查伊面所犯的杀人案,同时发现似乎自己和郑的妻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三个人就像在黑暗里较量一样,相互猜疑,最后却惺惺相惜。
郭富城明知道郑是杀罗嘉良之子的罪犯(在雨中较量的时候伊面曾透露),在警方到来之后却故意放过了他。
吴彦祖身为杀手,却甘冒生命危险,帮助警察。
实在是英雄重英雄啊。
三个男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道路,却走到了一起。
人都会遇上自己人生的岔口,到最后一定要选择一条路走下去,而选择哪一条,是对是错?
没有人能肯定而绝对保证一定正确的路,唯有自身的选择,因为无论是好是坏都将是一种人生。
说句不夸大的,这部影片不会比无间道逊色啊。
有一些镜头还是蛮有意思的。。。
对于佛像的慢镜头拍摄,我想,在体现那时,即使罗嘉良向佛求助,而佛也不搭理他了,嘻嘻。
强烈推荐去看看吧,你会看出比我更多更深刻的东西来的。
说看懂了的人回答我以下问题: 饶夏是谁杀的?
私家侦探是谁杀的?
摄影师是谁杀的?
吴和宁又是怎么死的?
我来说下我的理解吧:从最初吴杀污点证人可以看出吴和宁静是收了罗的钱为他办事杀人的.饶夏失踪后私家侦探查到了摄影师家,为了夺得照片把摄影师杀了.但他竟然发现饶的死是和委托他的郑有关.所以他便直接找到了郑用照片要挟敲诈郑.郑被迫除掉了私家侦探.而饶夏当然也是郑除掉的(因为他想逃离这种为坏人卖命的生活,所以他要让罗失去理智)设想如果是罗的老板派人杀或绑架饶夏的话,郑得到照片为什么不直接交给罗,这样不正好激怒了罗让罗黑吃黑吗?
所以饶不是罗的老板杀的.只能是郑下的手.而当报纸上刊登了吴出现在摄影师家的新闻后,罗当然的以为杀(绑架)他儿子的凶手就是吴,他以为吴是要去杀摄影师抢照片,所以他又委托了宁静杀吴.所以宁静在得知吴出现在摄影师家后才那样的愤怒,并说出了:是你自己照成的 这样的话.杀吴失败后吴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反要挟罗并得到了300万.而最后在船上宁静又埋伏了杀手除掉吴,船上的两枪一枪是杀手给了吴,一枪是吴给了宁,至于先后我更倾向于是杀手先开枪,吴临死前杀的宁.凭剧中他俩的感情是没有谁先杀谁然后自杀的可能性的.吴即使主动杀了宁他也不会字杀因为他刚得到300万,他要的是钱,宁也不可能,她要真那么爱吴她之前就不会派人杀吴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只有6.5,这是个不及格的分数,而且电影里并没有我喜欢的的演员和导演,如果不是因为郭富城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马奖,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看到这部电影。
《三岔口》的剧情还可以,简单易懂,没有过于严重的剧情bug,郭富城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爆表,成功的诠释了一个颓废爱哭的警察,感谢金马奖,我才可以欣赏到这么精彩的表演。
这部电影居然只有6.5,感觉豆瓣的评分并不是很靠谱啊。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象马达那样找我吗? 会呀。
会一直找我吗? 会呀。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呀。
你撒谎。
看了陈木胜导演的《三岔口》。
郭富城(一向记不住电影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用演员代替;如果演员不认识而且看了这部片他也没有能够让我去片尾的演员表找他名字的话,我想我也就不会想到要提及他了)十年一直找失踪的女朋友(李心洁)的片断,总是让自己想到另一部与寻找有关的片子——《苏州河》,想到了前面那段对话。
一个情节让自己有点鼻子酸酸的,虽然从分类学上讲这部片子是一部动作片。
当吴彦祖对郭说:“有人让我转告你,你女朋友已经死了……是意外,她没有什么痛苦”之后,郭整个人呆住,停在坡路上的车子开始后滑,后滑,车外险象环生,而车中的人却在另一个世界。
直至激烈的碰撞发生,车子变型,碎片横飞……人从车中弹飞出来,飞入迎面而来的卡车轮下(这里有个败笔,电脑合成的痕迹太明显,有点破坏情绪),而卡车居然(?
果然:p)停住。
郭起身,摸女友照片,茫然四顾,又摸胸口口袋女友照片,喘息……当车子后滑开始,一首歌的旋律就在我脑中浮现,“要飞向哪里 能飞向哪里 愚笨的问题 我躲在天空里 自由的很无力 远离地面 在接近三万英尺的距离 思念像粘着身体的引力 还拉着泪不停的往下滴”。
——可惜,潜意识的寻死欲望被导演的剧情需要嘎然喝止,里比多的释放告一段落。
李心洁演的两个角色(郭的女友:素芳,律师郑伊健的妻子:艾美)在片子中并不重要,塑造的也一般。
不过当人们看到郭苦心寻找的女子是这样一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时,一切都变得合理和有价值了。
加上导演很有技巧的插入两个人幸福的片断,不由得观众不为郭的近乎病态的行为投了赞成票,为后来的冲突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想到了那年夏天,背着一个背包在那个城市寻找她,像一个溺水的人拼命想要抓住什么……是的,如果你消失不见,我会去找你,会一直找的,会找到死的……是,我是骗你的。
片子最后说:总有些人能够找回来。
我也相信是这样的。
看得我昏昏欲睡,情节拖沓,结局草率,不知道影片想表达什么主题。
导演喜欢搞一些小细节处理,雕虫小技,感觉是拍MTV出身。
每个人都再寻找有的找刺激有的找儿子有的找女朋友有的找钱有的找正义但是最终还不是找死感叹一下郭富成老了吴彦祖好帅~
这几个主角我都不喜欢。看陈木胜行么= =
太失望了。岸西的剧本就垮,最后替天行道?然后人物塑造上,郑伊健和吴彦祖都比郭富城值得深挖,结果都不清不楚。宁静除了光头也没啥发挥,李心洁也没有角色应有的魅力,郭富城演得一塌糊涂拿奖水死了,反而罗嘉良不错。
一贯的水准,无突破,郭富城再怎么努力也不过尔尔
岔口的意思是选择,三岔口即是三种选择,但是选择在哪里呢郑伊健的表演完全没有说服力啊,郭富城还是太暴躁,内心戏非得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实在掉分
二刷,2.5分,片头花字吓人。郭富城与吴彦祖在马路上的追击战很精彩。长得和自己十年前失踪的女朋友很像的女人现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郭只能躲在角落默默注视、窝在车里吃汉堡那里表演很细腻,配合着音乐让观众心里更是心酸。律师老婆为了搏得郭的同情装素芳那里太可恶,为了救丈夫推开郭的一霎,郭终于接受了她不是素芳的事实。但郭最终没有相信吴彦祖说的素芳已死的消息,而是带着继续找寻素芳的信念活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吴没有对郭下狠手反而帮助他。郭和才叔的cp感不错。
不好意思 不及格 演员挺好 挺喜欢郭富城半坡溜车的那场戏 导演功力不行 故事也欠佳 亏了这帮演员了
孙哥哥真痴情啊,精神都快出问题了= =|||
不用去计较,时间会告诉你发生了些什么,过了一个岔口还有别的岔口在等你,在路上,你就得面对心魔!
有本事就不一定要守规矩,遭遇三岔口时必须要改变方向,而十字路口时则不然。活着只是为了一个幻灭的理由,最执着也是最可怜的。
平心而论,郭富城演的很不错...
看过连情节都想不起来算不算差
温吞无聊,毫无特色。总想通过镜头去表现心理,但镜头还不如配乐有效,隔靴搔痒,完全无法引起共鸣。情绪没法靠镜头累积,所以演得越用力,看着越吃力。武戏可能很精彩,但我对武戏一点兴趣也没有。看前排的影评,传达了一些导演原本想传递的东西——只能说是个好创意/纲领,但从本子到成片都不行。
有好点子却没拍好,郑伊健这糟糕的演技在郭富城吴彦祖面前活该红不下去。
明明可以表现的更好
男演员颜值并领衔排序,数到第四都是罗嘉良。罗嘉良第四?!然而他们要演的不是云裳风暴T形台,而是谋杀失踪三岔口?虽然个个演技均在线,与今日之鲜肉扎堆远不可同日而语,但以更高标准审视,这种美颜堆叠所造成的同质性和分神度,会在相当程度上削弱角色与剧情……真正看过之后你会发现,前面这段观察视角已是在往影片的脸上贴金!这故事编的,怎么说呢?郭想要讨回女友,吴想要讨回金钱,罗想要讨回儿子,宁想要讨回头发,而观众想对导演说:把我的时间还给我!两星半。
郭天王演技有惊喜,情绪表达相当到位,闹市追逐戏配合鼓点,充满张力。郑伊健作为一个心理有问题型罪犯,前因后果铺垫不足,人物情感刻画不够深刻,加上其本人演技淡如白水,算是败笔。其他人物线索也没有很好的组织起来。
郭富城这个警察差点被吴彦祖用塑料袋搞定。跑步姿势还没有人吴彦祖潇洒。吴彦祖这个漂泊在海上的杀手哥。郭富城在斜坡上松开离合器车后退。
结尾那个神似NTR的剧情让我搁置了很久才看这部电影。除了编剧本片的各部门都很卖力。
当年的男星密集效应,诺基亚多款新机型。其实故事底子不错,可惜在悬疑/动作/腻歪之间徘徊不定,致使哪一点都不够。如果缩小感情的部分,收紧节奏,加强悬念,应该还不错。
之言没怎么看懂,陈木胜快点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