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
Blitz,战火寻亲路(台)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主演:西尔莎·罗南,埃利奥特·赫弗南,哈里斯·迪金森,本杰明·克莱曼汀,凯西·伯克,保罗·韦勒,斯蒂芬·格拉汉姆,雷·吉尔,Mica Ricketts,C·J·贝克福德,阿历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伦敦的9岁男孩George(埃利奥特·赫弗南 饰)的史诗之旅,他的母亲Rita(西尔莎·罗南 饰)将他送到了安全的英国乡村。George不屈不挠,决心回到伦敦东部的Rita和外祖父Gerald(保罗·韦勒 饰)身边,于是他开始了一场冒险,却发现自己身处巨大的危险之中,而心烦意乱的Rita则在寻找..详细 >
罗南比起妈还是更适合演少女,这片的亮点在于她唱歌还蛮好听的。这个母子双线进行的结构其实是不成立的,小男孩确实在回家路上,但妈也不过在家附近转来转去。罗南今年两部冲奥成片都太差了。
3.5
20250116215800
完全没必要拍...
服化道真的很好看!喜欢这种复古的造型
每熟一部明年奥斯卡就往小年迈进一步。
麦昆自称希望这部影片成为“在战争期间穿越伦敦的过山车”。开头十分钟的节奏让人看到了熟悉的一度惊为天人的麦昆,但很快那种令人会心一笑的作者气质就稀释在情节剧的洪流之中。过于密集的类型,过于匆忙的场面陈列,和过于表面的政治正确大旗,让这个本应是黑人版雾都孤儿的奥德赛,显得尤为速食主义。
好普好无聊
乔治流浪历险记
NYFF 太忧伤了扣一星
曾经《赎罪》里眼神闪烁着对世界无限好奇与憧憬的小女孩;在《可爱的骨头》中化身为遇害后从天堂俯视人间的纯真苏茜;在《布鲁克林》中诠释着对爱与梦想的执着追求的漂泊者;在《伯德小姐》里跳车逃学满身叛逆与不羁的少女;在《小妇人》中用笔触记录生活点滴性格独立、有主见的乔;在《菊石》中与温斯莱特一同探索化石与情感秘密的少妇,不知不觉中,步入而立之年的西尔莎罗南不再只演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女性,更能展现出岁月的厚重感,2024年她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自我,《超脱》中的救赎自我的酗酒者,《闪电战》中在二战的死亡阴影下苦苦寻找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体验了“初为人母”的心态,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西尔莎·罗南3⭐for罗南难以言喻的浅蓝色眼瞳永远光芒
一流的视听,让人有一种非常classic的战争电影的观感。但故事实在有点撑不起来,母亲和儿子两条分线故事也失衡严重,儿子所经历的战时历险旨在呈现出人间百态,但每一段都非常仓促且肤浅,没有一处可以打动人,几乎成了流水账。
片名和故事完全是两种概念,除了叙事背景沾边,其余的内容应该叫《一个孩子的回家路》才对。影片采用的双线叙事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两者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性都硬靠着角色关系支撑,运用的并不好。对于战争造成百姓水深火热的场景画面过于流水账,配角的始终也没有交代清楚,整体的情绪感染力不强。叙事主旨议题表达也很杂乱,反战主题用流水账堆积,种族矛盾又表达的很刻意,反复的使用善恶对比,将善意全部塑造给了有色人种,很明显有政治正确的参与。西尔莎•罗南成熟美满分。
爱尔兰后裔的罗南演一个伦敦妈妈,英国人没意见吧,可这小孩哪来的?既然在正确和常识之间,你们选择了正确,那你们自己玩去吧。
罗南最近两年的选片感觉都不太行啊,基本都是无脑点开失望而归。故事太流水账了,母亲视角的故事感觉什么都没说,孩子的故事简直在开挂,没看到什么表达,视听比不上《1917》,故事比不上《乔乔兔》,类型和上面两部太像了
视听效果不错,然而大场面却不是很多,毕竟主线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叙述这一次战争,反而西尔莎饰演的Rita成了陪衬。过文艺式的表达扰乱了整个叙事节奏,George的冒险旅途中遇到的各个人物刻画非常片面,地下避难、激情演讲、空袭后的惨状都只是点到为止,过深的表达也只有为这一对母子穿插些许回忆,重逢结尾时的剪辑呼应还挺不错的
借黑人混血小男孩视角展现伦敦被轰炸的另一番景象。被遣送的小孩子们,伦敦地铁里躲炸弹,在歌厅里歌舞升平的有钱人,趁机捞一笔的小偷团体,想举报他的白人居民,一片废墟的家园,仿佛一场伦敦浮世绘,展现了众生相。小男孩有点儿阎王的感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能看出当时黑人被歧视的严重。爸爸妈妈正常的情侣交流,被白人嗤笑,爸爸只是维护妈妈,爸爸就被遣返了。小男孩会遭遇同龄人的歧视,黑人没爹刻板印象+1,小孩残忍刻板印象+1。好心的黑人片警。助纣为虐的黑人女孩儿。当然还有善心温暖的妈妈和姥爷。妈妈工厂唱歌好美,西尔莎就是太全面了!这部可以提名女配角。西尔莎2024年三部电影,都挺黑人友好的,都有跟黑人的对手戏,两部里演了情侣,黑人演员也都有精彩表演,不是白人陪衬那种,让我想起爱尔兰人是白人中的黑人那句话。
#LFF 结束后观众稀稀拉拉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跟类似电影比,不如Jo Jo rabbit好看。罗南、伦敦地铁站内避空袭、战争都让我想到赎罪,看了评论确实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个感觉。
Rita哪怕丢工作也要找孩子那幕,本该是个情绪爆点,但突然念头会岔到,Ronan比整个厂的演员都有钱啊,确实没什么好在乎的。演员是喜欢的,但出戏也是频繁的,因为始终太安全了,母子俩一定是安全的,甚至残酷都不太多直面半分,最后一幕尤其凸显人造布景的刻意空泛。很多议题不断被点出,但也就是buff叠加的算计而已,很多角色甚至还没完成价值陈述就断了尾,最急功近利的是黑人警察在避难所的演讲,虽然这是我们希望的平等与和平,可种族歧视如此严重,一点可信度都没有。(Christopher Chung可以嘛,跟Lowden夫妇都有合作。)
可真无聊啊,罗南也是不容易,为了冲奥啥片都接,今年两部电影全是和黑人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