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骡上“荡”下来的,看过之后觉得大失所望,特别是开头,表面上看着很炫,仔细想想,3个人开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去破坏只有一两门普通防空高射炮的基地。
这不是忽悠人吗?
(虽然是演习试飞)还有,“追杀”无人飞机的时候,其中一架最先进的飞机竟然轻而易举的撞山了?
不过对其中也有感兴趣的东东,那个在天上转圈的加油飞艇,现实中真的有那个东东吗?
如果真有这个东东,拉登不是像炸那里就炸那里了??
就这个东东也有破绽,无人机想加油,但输油管的接口不对,无法加油,无人机一气之下将输油管末端打烂,瞬间燃油不受控制的自由喷洒,说明输油管的阀门在末端,打烂燃油管的同时油管里有燃油,在种情况下居然没有引燃输油管??
而是在喷洒了无数的燃油后,燃油久久不散,形成“O”形的燃油圈,一发航炮的子弹引燃那久久不散的“O”形的燃油圈???
想想空军一号里的镜头,加油机与受油机的速度不一样,扯断燃油管,引发火花,导致加油机爆炸。
还有什么像海军军官身上是空军的军衔(别告诉我那是海军航空兵啊!
),这些恶心人的东西就不说了……
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吧,算是传统好莱坞片,现在似乎对这种片子不是特别感冒了。
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超级计算机因电击产生了更强的自主性,并拥有了感情,后悔自己害死了队友,最后牺牲自己来保护队友的故事。
不知道里面的科技现在能够实现吗?
语音识别就够牛了,还远程视网膜扫描,加指纹识别,感觉有点逆天了。
首先说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语音识别这一点,其他电影中看过可以通过仪器接收远距离语音的,但似乎都是因为附近有接收装置,感觉这种卫星识别的抗干扰能力与信号放大能力有点略强啊;其次说说视网膜扫描,就以前的电影来说,基本上都需要近距离直线扫描,还没见过任意空间任意方向扫描的,这种科技如果民用,那么钥匙什么的就不用了,所有的门都可以变成感应门,仅仅是使用权限不一样了;最后说说指纹识别,目前见到的来说都是要经过指纹采集过程,而这种无需任何处理就实现指纹采集的方式有点牛啊,没有显色、没有荧光、没有放射性,那要实现这种观测,恐怕需要对特定区域的显微显像处理才能观测到这种指纹吧?
飞机失控,在中亚一顿乱射,男主再伙同人工智能去俄罗斯把人家米格连带飞行员干掉几架,再去北朝鲜射爆一群朝鲜人,顺带端掉几个朝鲜炮楼,就为了救出来一个美国人,合着外国人命就是不要钱,美国人命就是尊贵了。
明明应该是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矛盾,莫名其妙把外国人放在对立面一顿社保,太过于以美国自己角度来处理问题了,中亚都是一群恐怖分子该死,俄罗斯跟你美争过也是该死,朝鲜天天搞核武器就是跟我灯塔国作对当然该死,所以也许美国人看了很爽吧,但是外国人对于这部电影的感觉就是一部特效平庸剧情拖沓价值观稀碎的烂片。
其实从开头看还是不错的,包括剧情的翻转,艾德先是“叛变”再转变成“好人”的过程还是可以的,包括特效也都不错,作为05年的片子已经非常好了。
但从进入俄罗斯领域开始开展的时候就有点接受不了了,典型的美国主旋律,以为自己是老大哥,你侵犯了他国的领空,特么二话不说就开干?
这难道不是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去别的国家了说杀人就杀人,你可以是出于自保,但是exm??
BGM还有画面的刻画都展现出了“杀敌”之后死里逃生的英雄感。
特么你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
去别人国家乱杀人还有理了,还刻画的这么英雄主义,这要么是编剧脑残,要么是导演脑残。
如果没有这种侵犯国权的乱逻辑,感觉是可以7分的,但对不起,冲这个我只能给1星!
晚色秋将至,长风送月来。
家里的电视坏了。
吃完饭出门溜达,看见电影院换了新影片-《绝密飞行》。
因之前听说这是部耗资1.3亿美元的大制作,遂买票入场,先睹为快。
近两个小时的时光,在紧张刺激的酷炫场景中飞速流逝。
总的感觉是:不错。
比起那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大战》来说,不知要强多少倍。
第一,场面宏大,特技酷炫。
不论是隐形战斗机还是林肯号航空母舰,都让人感觉气宇非凡。
尤其是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在崇山峻岭间的辗转腾挪,以及导弹发射、编队飞行、超音速飞行和空中加油等等,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象是一场电子游戏。
高层建筑的轰然倒塌彷佛直接砸向你的心底,空中的巨型火圈就像太阳的光环般绚丽。
真是一顿视觉大餐。
第二,画面唯美,景色怡人。
不论是太平洋汹涌的波涛,还是泰国绿意盎然的田间;不论是印度洋的夕照,还是阿拉斯加的雪峰,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如在画中游。
第三,喜欢摇滚乐的朋友,也可享受一次耳朵的盛宴。
“看景不如听景”,虽说这话放这儿不一定合适,但比较应景。
当然,还是要说一说情节。
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悬念。
与某些莫名其妙的影片相比,尚还能自圆其说。
有两个细节打动了我,一个是在男主角去朝鲜救女主角的最后关头,那架无人驾驶的智能战斗机“艾迪”毅然起飞,与敌机同归于尽,保护了两位主角,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个就是结局,女主角对男主角说:说你爱我,别害羞。
是的,说你爱我,别害羞。
在无聊的时候,CCTV6恰到好处地送上了一部杀时间的电影,一部据说赔到血本无归的电影。
看这种电影的确很轻松,因为剧情的发展决不会出乎你的意料。
里面的特效还是不错的,绝不算含糊。
尤其空中的一段追逐,还有飞机撞崖的那段,很震撼。
有你想要的一切来打发不想思考的无聊时光。
哦,除去女主角长得不怎么养眼,这是一个硬伤.....不过,既然是无大脑片,为什么还搞地那么拖沓呢?
爱情和政治都那么的不伦不类。
先说爱情,搞的莫名奇妙不说,还放到了泰国。
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剧组为了砸钱而搞的一次公费旅游。
要是放到海滨浴场,最好在秀色可餐的夏威夷,再加些穿比基尼的辣妹,那就更符合整部片子的基调了。
非要放泰国,怎么也得来点人妖和杂技之类的,俗的情节就要俗到彻底,反正大家已经放弃在这个片里寻找遥不可及的惊喜了。
至于那个政治,反正导演的意思大概就是说,“这里有个阴谋!
”。
我想也就如此而已吧。
那来点枪战啊飙车啊煽情啊,或者加点紧凑的拍摄技巧和急促的音效,让大家震惊那么一下,只是“砰”的一声就算有了政治阴谋,那是悬疑片的做法,咱这是无聊片,不能太深奥。
也许钱花在泰国了,有点拮据?
博:http://xiaogs.org/2008/11/30/293.html
事实证明,网上信息是有害的。
好好的一台纯情小电脑,上网当了一把音乐(当然是盗版的,又没信用卡),立马就秀逗学坏了。
《绝密飞行》,2011年11月的周末在中央6套看到的2005年电影。
一个美军中战无不胜的3人飞行小队迎来了一个新队友,一个高智能的无人驾驶飞机,而且会自行进行学习。
但是此机在第一次任务时就被雷劈了,从而产生了情感,于是不听从指挥了。
多么俗套的桥段啊。
尽管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力图把此片打造成空战动作大片,但是情节上的大量硬伤使得观众无论如何让人无法接受。
飞行小队随意在缅甸暗杀恐怖分子,在中东地区摧毁核弹头,击落苏联的飞机,最后在朝鲜硬闯军事分界线。
尽管是科幻片,但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随意了,而且相信此片很难捞到外国票房,因为它得罪了不少国家。
而且,片尾的朝鲜人时而说日语,时而说中文,就是不说朝鲜语,说明导演尽管在特效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细节上也未免太粗糙了。
难怪此片最后票房败北。
整部电影大体上有两条主线并列进行,其一,智能机“艾迪”被雷击有了“人性”,而具自主意识对抗人类的命令而造成灾难,最后又因为其具备了“人性”而完成了英雄主义的救赎。
这架人性战斗机最后赢得了观众的心,无情地杀死阻挠它任务的队友让人恨,到最后舍己救人又让人感慨让人尊敬;这线线索进行得很完美。
另一条故事线,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他们因为军规只能彼此压抑相互的爱慕,但是,金童玉女不能在一起总是遗憾的;所以,电影中发生这一切,只为了让那些顾忌在一系列大事件后如烟尘般渺小。
最后俩人可以在甲板上吹着海风浪漫表白,观众也满意了。
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一环套一环,充满张力。
如果细数一下这些由主线串起的有五到六个主要场景,其中三次是任务,加阿拉斯加机场,加朝鲜那次。
不算阿拉斯加那次美帝国主义内部斗争的情节,其余四次都是美国严重侵害别国主权,正因为一次比一次程度更严重,从而把电影最后推向上高潮。
一、缅甸,因为情报说有恐怖份子,就不知会别国政府,直接派飞机在仰光炸了大楼。
当然,这次有说没有伤到平民,只结果了大楼里的(美国定义的)恐怖份子。
二、塔吉克斯坦 ,目标是结果搞到四颗飞毛腿导弹的恐怖份子。
因为无人机对任务的“执着”,在明知会伤及到五百到一千的农民的情况下,仍然实施了爆炸,并造成辐射尘被“强风以时速40英里向南吹”,污染到美国的盟国巴基斯坦。
做盟国也是可以很倒霉的。
三、以追逐失控的无人机为借口,男主角飞到俄罗斯领空,在对方飞机员发出警告的情况下,炸掉三架苏37,飞机员当然是机毁人亡了。
男主角其实是自卫,不过你飞到别人领空难怪人家要请你吃飞弹逼你自卫了;另外,对方飞机员讲的是俄语,不学英语咱哪听得懂,所以沟通什么的就免了,直接炸吧!
四、女主角的飞机在朝鲜坠毁,飞机碎片四散各处还着火了,这个会不会砸到花花草草妇女儿童的就不说了。
这虽然是个女大兵,但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既不准备做俘虏等引渡啥的,手上又拿着杀伤性武器,朝鲜大兵就派出精英加狼狗追吧!
等跑到边境这里,因为高潮的戏码就在这里,所以男主角还有电影中另一位理所当然的主角无人机“艾迪”一起前来汇合了,惨烈的战斗就发生了。
“艾迪”把人家朝鲜边境的岗哨炸成一片火海,为了救同伴又英勇地跟闻迅而来的朝鲜战斗机同归于尽了;男主角也没闲着,不仅成功击毙了对方战斗力最强的那位发型很那啥的大兵,而且安全地带着女主角逃到美国的好朋友南韩境内。
回顾这整场英雄救美的戏码,不得不说干得真漂亮!
什么叫做完美的电影?
这个就是典范啊!
它讲了爱情,讲了正义,讲了人性,讲了友情与责任。
最后,如果接受了人物的动机与行为,无非是为了救队友,为了救自己,为了救心爱的女人。
那么美国以清除恐怖份子或核危机为理由,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进行任何军事行为,拜托,这真不是我提出的,电影本身所承载的是什么,那么就是什么了。
早就听说这片票房很惨,一亿三的投资收回个零头,所以看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但电影没有预期的那么差。
至少看一遍没后悔浪费了时间,但比起看了五遍还可以再看的《TOP GUN》,就是热闹和经典的区别了。
首先是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大可彻底砍光。
既不感人又不是必要,掺进去干吗呢?
还把杰米福克斯的男二号弄得象个电灯泡,一点发挥余地都没有,草草了结。
基本上男女主角谈情说爱和泰国度假那段可以全部剪掉。
其次是尽信电脑特技不如无电脑特技。
影片里CG用得太多太滥,空战几乎全部是CG。
拍实物得拍出绝对想不到的角度和视角,拍CG得拍得象纪录片,这样才能带来真实的感觉。
这方面《世界大战》简真是标准教材。
这年头大家特技看多了,想引起惊喜是很难的。
再有是故事的处理能力。
电影里有机器人战机的成长与毁灭,有爱情,有战友情,有政治阴谋,有冷战。
结果爱情不感人,阴谋交待不清楚,阴谋不明确(阿拉斯加机场到底是些什么人哪?
我猜倒是猜得出来,但交待剧情是导演跟编剧的责任),连个贯穿始终的反派都没有。
这个故事如果分三集结构就好多了。
象现在作一集,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老老实实把机器人当主角,别的通通砍掉。
总之,这片子如果有得看还可以看看,没得看也别较劲。
票房失败总是有原因的,观众不傻。
绝密的 是不是都比较cool
展现军事实力的电影
Top Gun Again,弱智片。。。
看热闹。
如果战机厉害成这样,还有人什么事···
科幻片也要有情感的好吧
纯粹的视觉片儿,就是那个大楼爆炸很奥特曼
还可以的典型无脑视觉系美国主旋律商业大片
尼玛 无人机都这样了 人呢 人呢·!
如果看完让你记不住 那这片子是个成功的烂片 对不起 我记住了你的名字 所以你连成功的烂片都算不上
晚色秋将至,长风送月来。 家里的电视坏了。吃完饭出门溜达,看见电影院换了新影片-《绝密飞行》。因之前听说这是部耗资1.3亿美元的大制作,遂买票入场,先睹为快。 近两个小时的时光,在紧张刺激的酷炫场景中飞速流逝。 总的感觉是:不错。比起那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世界大战》来说,不知要强多少倍。 第一,场面宏大,特技酷炫。不论是隐形战斗机还是林肯号航空母舰,都让人感觉气宇非凡。尤其是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在崇山峻岭间的辗转腾挪,以及导弹发射、编队飞行、超音速飞行和空中
扯鬼的米国军事科幻,还是在摆一副高高在上渺视众生的救世主嘴脸。
大烂片!
别碰到我的C罩杯.
少男挚爱
一次舒坦的影音按摩,这种电影不必去考虑情节的真实性,故事的逻辑性。片中北朝鲜又一次倒霉的成为了米国的假想敌。有点搞笑的情节就是末尾,男主角兜着圈子想女主角表明爱意时,女主角一句“just tell me you love me,pussy(你就只说你爱我不就得了)。我会心的笑了。
看大灰机
hollywood popcorn film, nothing but some 3D show skills.
这才叫真的烂!!!!
情节烂,但片子好看。空战刺激,配乐精彩,适合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