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们2014》是2014年上映的一部韩国犯罪型态电影,由李都允执导,李光洙,池城及朱智勋主演。
影片讲述了从学生时期起即是好友的三男人之间的深刻友情,他们为了彼此引发善意犯罪的故事。
一部压抑的电影,质疑着友情和人性。
越看到后面越难受,又越觉得演得好。
突然想到现实中或许也会有类似的故事发生。
人的观念是一个不断打碎重建的过程。
了解了人性的恶之后,才能用力地恪守住人性的善,并视如珍宝。
影片里的友情在误会之中被逐渐消磨,渐生仇怨。
最后的结局中,三个朋友中,一个人自杀了,一个人在好友的漠视与误会中死去,唯一活着的,却将在愧疚与懊悔中度过此生。
这是一部值得让人深思的电影,看完有点心塞。
题记:朋友之间友谊在猜疑面前究竟经得起多大的考验。
十七年前,那绝非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已经决定了三个人今后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一开场,导演镜头语言非常明显:一张照片,明洙和仁哲在悬崖边,而贤泰却在相机(真相)最边缘。
导演通过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熟悉朋友之间的谋杀几率,要远远高过陌生人。
交友有风险,相处需谨慎。
用中国传统俗语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电影画面从温馨中开始于残酷中结束。
人作为最为复杂的动物,人性深处的善与恶,在不同时期是有可能相互转换的。
这才是导演良苦用心想要表达的意图,可惜被中国大多数观众误解,低估了导演的野心。
十七年前,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作为电影故事的引子。
导演先后重复进行了着重描述。
开篇引用这一段雪地故事埋下了人性中相互猜疑,恶的一面种子。
只是因为当年纯洁的童真占取了上风,悲剧才没有发生。
十七年后,当朋友之间的友谊褪去了童年时的纯真,事情就会走向极端,一场朋友之间的杀戮开始上演。
不管导演故事过程拍得多么的隐晦,包括贤泰的表演也比较隐忍克制,都掩盖不了贤泰才是谋杀仁哲真凶的血淋淋事实。
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
包括导演在片尾再次引用那场风花雪月的事时候,通过大胆运用穿越画面,再次强化自己需要阐述的观点:贤泰旁观自己十七年前的选择,一脸茫然对曾经的自己竟然是那么的陌生。
导演基本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导演在这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弗洛伊德童年经历阴影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这就有些故意为之的痕迹了。
该片最大争议:杀死仁泰的幕后人究竟是谁?
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梳理。
1)贤泰是怎么知道仁哲女友手上有账本的?
当贤泰看到仁哲的女友时,正好有人短信帮他指证。
根据剧情发展:警察,保险,仁哲,贤泰都在寻找账本的去向。
警方显然对命案真相不是很关心。
从贤泰第一次去地下赌场就碰见警察从妈妈房间出来,妈妈和警方是有贿赂关系的,账本应该就是证据,这才是警察追账本真正目的。
保险追查账本是为了揭穿仁哲骗保,同时找出妈妈和高利贷之间的合伙关系,避免高利贷通过保险理赔来抵债。
而仁哲是为了毁灭证据掩盖自己的杀人真相。
贤泰追查账本就一个目的:凶手是谁?
复仇。
我们不妨来看看贤泰复仇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妈妈出事后,贤泰首先用二十亿的理赔金与高利贷黑帮交换追查真凶的信息。
接着在与仁哲,明洙交谈的时候袒露心迹,不管以前母子关系怎么样,现在死的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并请求两位朋友协助追凶。
高利贷黑帮曾经流露出:警方和保险因为利益驱动,对追查真凶并没有多大兴趣。
提出为贤泰了难的意图,贤泰态度很坚决,表示要自己来解决。
当证据被仁哲交给警方毁灭后,保险再次提醒贤泰,仁哲有最大嫌疑。
但此时证据对贤泰来说已经不重要,贤泰打断保险的话,告诫说:这只是当事人之间自己的事。
开始准备动私刑。
导演想表达的意图通过镜头语言也有迹可循。
当仁哲坐在室外高楼林立的广场等一个陌生人电话时侯,俨然一副《教父》艾尔帕西诺和《新世界》李政宰霸气侧漏的神态。
如此一个浓墨重彩的场景,导演有意忽略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电话内容,而主要是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
仅仅一个背影,对贤泰一系列低机位的仰拍,此时的贤泰早已经杀气笼罩全身。
机场,仁哲上了电梯后,贤泰气定神闲坐在椅子上,对仁哲冷眼回眸一瞥,完全一副局势都在自己掌控的神情。
当贤泰起身随着两人逐渐走进,我当时甚至都猜测下一步剧情:贤泰迎面一刀刺去,两人从楼上翻滚下去的场景。
此时杀气开始飙升到顶点。
接着两人坐下后,贤泰步步紧逼。
一见面就问:“你去哪里?
”潜台词就是你想跑吗?
接着就说起了十七年前那场风花雪月的事,在哭笑不得的表情中说:“当初既然你走了,我是不是可以走”。
贤泰抛出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人性中开始激活的罪恶感寻找一个理由。
后悔当初因为友谊没有放弃朋友,而现在朋友把自己父母都杀了。
贤泰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幼稚,直到现在还需要通过杀人来买单。
说完问了仁哲最后一句话:“你没有什么话要给我说吗”。
这时贤泰已经安排好所有的后事。
这也合理解释了后面对满身鲜血的仁哲见死不救,以及与买凶杀人的黑帮成员擦身而过的场景。
(这里非常鄙视那些以为贤泰没有看清仁哲满身鲜血的观众,还有最弱智的以为贤泰对仁哲误解了17年的观众:贤泰当时回来了,又不是没有回来救他们,误解个鸟啊?
)在电影最后,导演显然是欲言又止,故事结局最大受益人:贤泰。
房子,车子,保险金尽收囊中。
导演故意拖沓剧情,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表现仁哲的仗义?
我的理解:十七年前经受得起猜疑考验的友谊,在经过人生成长的磨练后,当猜疑再次出现,完全走向“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相反结果。
仗义,爱面子的仁哲最后悲剧收场,当友谊拷问人性的最深处,友谊表面下掩盖的也许是冰冷的尖刀。
导演显然是对“好朋友们”的警醒而不是赞美。
题外话:新人导演李都允,前途不可限量,当然也得益于韩国电影工业化水准品质的保证。
三个男主角朱智勋池城李光洙,同台飙戏才是该片最大亮点。
仁哲个性鲜明突出,表演比较容易拿捏出彩;贤泰隐忍老谋深算,人物转反有层次感,比较考验演技;明洙胆小单纯沉沦,只有靠抢戏啦。
三个男演员都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幸甚!
最后整体评价一下:准韩国电影范,看似平凡的主题,从单线开始到多线叙事,张弛有度,反转缝合,虐心震撼!
想想现在我们还在靠郭四姑娘和国民岳父韩公子拯救中国电影,一种又被棒子当头几棒子的感觉,满满都是泪啊。
150203大师远去于鹏城
什么是友情,《好朋友们》给了我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民洙一直是傻傻的——17年前傻傻地摔伤晕倒,17年后傻傻地跟着仁哲去实施骗保的砸店,最终傻傻地没有抗住内心的愧疚选择自杀。
也许可以说三人中他对于友谊的感知和回馈是最纯粹的,朋友们啊,只要你们能过得好,我可以为了你们犯罪,也可以为了你们死去。
贤泰则从17年前开始便是寡言的少年。
猜疑不安,脆弱胆怯。
因为随身听遗失怀疑自己和民洙被仁哲抛弃,并丢下民洙一个人逃生。
但是,走出没多远又折回带上他一起,并把心中的猜忌深埋17年。
这并不比民洙的容易,他的笑,他的关怀,都是发自内心,可能无数次想起,又提醒自己,他是我的好朋友。
至于仁哲,这个剧中性格最鲜明的角色,真是从头到尾都那么轰轰烈烈,充满争议。
多坏啊,满嘴脏话,目中无人,更严重的是野心过大,怂恿民洙,以至于闹出这么一场大悲剧。
可是他心里也始终藏着和他俩一样的心情:他们是朋友啊。
我的朋友,我要自己穿越茫茫白雪把你们救出来,我要救你要带着你一起摆脱这件事,我要帮你拿回保证金让你过得更好。
甚至于我在被刺伤时,也要遮掩伤口,让你看到我昂着头毫无悔意,离开你,开始新生活。
希望这会让你心里好受些。
电影从很早就开始铺展开悲伤的气氛。
但真正让我哭出来的是在仁哲对着民洙的尸体嚎哭时。
前半段仁哲表现得与贤泰更为要好,喜欢拍打民洙的头,喜欢唠叨训斥他,当看到他唆使民洙一起犯案时我真的觉得,仁哲并没有那么在乎民洙。
可是看到停尸房那一幕,可以说,它既丰满了电影,也彻底解决了我心里的芥蒂。
仁哲费尽心思去弥补过错,去挽救,民洙的自杀却让这一切都崩溃了。
细想全篇,这三个人还真的是互补到了一定境地。
经营小本生意的民洙单纯质朴,作为消防员的贤泰安静内敛,做保险业务的仁哲狂放不羁。
你们不做朋友,不可惜了么?
对于他们三个来说,用两个人的死换来了二十年来真正的平静,似乎只剩下贤泰孤零零一个人。
但这恰恰把这三个男人的友情展现到了极致——因为我们的感情曾经遗失在随身听里,曾经辗转在化不开的愧疚里,曾经纠结在对弑母之仇的思量里。
但最后,都找回来了。
虽然不是最圆满的结局,却是我能想到的,对你们俩,最好的结局。
仁哲活的最明白却最不明白只想写个标题却要我写够140个字,以前写作文最喜欢写开头,因为我喜欢精炼,一针见血,我最擅长做归纳,中心主旨这类,所以话很少,但又总担心我的一言两语是不是会伤害到谁,是不是会有谁读不懂,是不是会有谁会误会,所以我总是稀稀疏疏又说了很多仁哲,他房子,车子,女人,票子在这个年纪已经应有尽有,没有历经沙场,没有身经百战,没有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他会有这些?
竟然有人说他自私贪财!
他为什么要吃力不讨好,他为什么会那么轻易被刺伤,他为什么被刺后有些许挣扎,看到贤泰后假装什么都没有,这一幕!
难道不是他心中的坚守和希望,活下去的动力,因为贤泰那句话全部瓦解。
【你这二十年就这么看我吗,贤泰啊】仁哲带着抽泣的气声像是失魂儿了一样说,【太累了】。
太累了,这段友谊。
是啊,太累了,累到连哭泣都不能累到连哭泣都在发抖,我讨厌自己哭泣的时候还总是一把鼻涕的,哭泣可以无声,但是鼻涕总是最先把自己暴露,仁哲应该也是吧明洙他最后都坚守和仁哲的诺言,但是在这场友情里他依旧逃跑了那个账本牵扯的很多,我心里的那个解读就放在心里吧,睡觉的时候到了
说贤泰是小人,那是因为你没真正看懂电影。
三个男人为了守护友情都付出惨痛的代价,民洙误杀贤泰的父母,因内疚而自杀。
仁哲和贤泰的母亲合谋骗保却酿成惨剧,也极度内疚,虽然没有自杀,但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留给贤泰出走,只是很不幸在机场被放高利贷的刺死,这不是贤泰能够预料到的。
贤泰明知道凶手是民洙和仁哲,不管是误杀还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其实民洙自杀后,贤泰应该能够猜出是误杀),贤泰明知道真相,做了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选择放弃追究凶手的法律责任,放仁哲远走高飞。
三个男人为了维护20年的友情几乎牺牲了一切。
片头民洙的随身听,三个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在雪里,仁哲是下山求救,而不是去寻找随身听,贤泰发现随身听不见了,怀疑是仁哲偷走的,留下俩个伤员自己逃跑,贤泰一度想抛下民洙独自逃命,但最终还是回到小木屋,带着民洙一起下山,如果仁哲真的是逃跑了,那么贤泰和民洙就是必死无疑,贤泰在生死抉择的时刻选择放弃独自求生,相信仁哲,和民洙一起面对死亡,这种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三个男人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是选择为另外俩个考虑,所以片名叫好朋友们。
ps,三个男人演得都很好,池城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偶像派和实力派的完美结合,李光洙是看HK2认识的,因为从来不看综艺节目,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印象,朱智勋基本不认识,虽然宫也曾经看过,但是因为太无聊,没看几集就弃剧了,对他什么印象也没有,看过好朋友们之后,牢牢记住了另外两位男演员,说明他们的演技打动了我。
近日国庆假期闲得无聊才终于把电影《好朋友们》搜出来看,一直没看它的原因是当初是男朋友推荐的,而男朋友早已成了前男友。
一直都很羡慕男生之间的友情,那种“好基友一起走”的潇洒与坦荡。
身为女生,不是要特意在这诋毁闺蜜之间的塑料姐妹情,而是说女生独有的细腻与敏感在友情里常给人一种百转千回感,不像男生之间那么直接洒脱,喝顿酒、干场架、放下衣袖还是朋友。
而看完这部影片,有些思绪如同秋日细雨般扎在脸上,不算疼,也不够冷,但只一阵风吹过,却又感觉冷彻心扉,痛入骨髓。
也许爱情最怕开始心动,最后心痛。
也许友情最怕开始真心,最后寒心。
三个同窗好友,三个生死之交,十七年的陪伴与守护,十七年的隐忍与付出,最后换来的却是分道扬镳,阴阳相隔。
两场事故串成一个故事。
十七年后的悲剧早在十七年前就埋下种子。
不是大雪的错,不是相机的错,也不是随身听的错。
错就错在我们要在薄情的世界里讨要一份真情,我们生而为人,想要善良,却不够敞亮,错就错在你没问,我没说,而你却从此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看我。
老话说情比金坚,而真金不怕火炼。
可是,人性多脆弱啊,它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验。
生而为人,我们谁也没资格指责谁。
与其说是事故导致的悲剧,不如说是性格注定的命运。
名洙的单纯直率、胆小懦弱,仁哲的聪明跋扈、重情重义,贤泰的沉稳隐忍、敏感多疑。
所以名洙要在愧疚与悔恨中带着对两个好朋友的爱牺牲自己,他说“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
你们俩小子啊,谢谢了,还有对不起”。
名洙的单纯注定他的落魄,凡事都依赖着两个好兄弟,把他们当一生的亲人。
他最无辜,也最幸福。
因为他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好好地吃完最后一顿饭,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心里却是满足的,因为觉得自己的解脱成全了两个好朋友的余生。
仁哲的小聪明注定酿成大错误。
他的牺牲远比名洙更多,可他得到的却远比名洙少。
兄弟的责怪,恋人的背叛,以及自己最好的哥们长达十七年的不信任。
三个人中他有最聪明的脑袋,最暴躁的性格,他对待朋友的方式是口出脏话,拳脚相加,但这不代表他最无情,最无义。
相反他是最深情的那一个。
十七年前独自下山去找救援队,十七年后为了好兄弟和他母亲化解矛盾不惜剑走偏锋,造成错误后独自承担,就算自残也要在黑势力那里取回兄弟的保险单。
他是可以不死的,他可以向贤泰求救,但他没有,他扣好衣扣,用最后的力气坐在椅子上看名洙留下的信,最后绝望地死去。
我以为他不是死于杀手的残忍,而是死于兄弟的怀疑。
最亲的人下手最狠。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辩解,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吧。
他只是对贤泰说“你这二十年就这么看我吗?
贤泰啊,太累了。
”没有责怪,而是怜惜。
没有气急败坏,只是云淡风轻。
心寒大概就是这种感受吧。
最后谈谈贤泰,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也是唯一要用余生去完成自我救赎的。
一开始他是看上去最幸福的,有父母,有妻儿,有哥们。
可真是这样吗,不是的。
他在内心深处对父母有埋怨,对妻儿有愧疚,对兄弟有防备。
他的多疑敏感让他凡事都猜忌都保留余地。
十七年前不敢脱了衣服照相,不敢开口质问仁哲是否拿了随身听,即便心里藏着一把刀,也强忍着对哥们微笑。
我知道,谁都不能站在上帝视角评判谁。
贤泰有错,但没有罪。
他大概就是那种连哭都不会发出声音的孩子。
十七年前怀着对仁哲的猜疑与怨恨抛下受伤的名洙,但最终还是半路返回,十七年后知道是两个好朋友失手杀害了自己父母,但最终还是选择不再追究,让仁哲远走。
即便是怀着十七年的猜疑,也不愿意去质问,去揭穿,因为想要维护这份情义。
因为和好容易,如初太难,所以一开始就不能去破坏。
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最后在面对父母为自己遇害,兄弟因自己身亡后,该怎么面对自己呢。
因求救开始,因放弃求救结束。
受伤的身体易救,受伤的心难医。
朋友一场,是互救,还是自救。
人生一场,是求救,还是自保。
都没人知道。
我们都是千疮百孔的人,想在千奇百怪的世界里讨一份真情,求一份安稳。
愿好。
对朱智勋虽到不了喜欢饼叔老河黄政民……的喜欢,但是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之一,从《宫》开始,到他的涉毒传闻,再到他混忠武路在电影里的各种小角色,直到男主,一直没有停止过关注。
因为太帅,所以有些原本演绎很好的角色会被他的颜值所掩盖。
在我看来,《好朋友们》是一个例外。
三个从小就要好的同学、朋友,在毕业典礼那天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没料想民洙从山上坠落,大雪封山,两个醒着的朋友在信任、诱惑、怀疑中度过……三个人物性格各有特点,朱智勋扮演对外人偷奸耍滑却对友谊最忠诚的仁哲。
他是一个保险职员,生活上一团糟,表面光鲜亮丽,西装革履。
衣冠楚楚的背后却过着踩着高压线帮助保户骗保的生活。
然而,令人讽刺的是,这种油嘴滑舌的外表之下又有一颗最诚实、最善良的心。
他的出发点是想和朋友们一起变老一起死去,朋友们的生活也是他的生活,所以他替泰贤亲近他的妈妈,配合他妈妈做最终毁灭他人生的那件事。
他虽然有自己的家,自己的女人,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家庭。
他把泰贤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大多善良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对自己最狠,对自己最亲的家人可以不求回报的付出,又会面对他们的伤害一笑置之。
仁哲恰恰就是这样的人,朱智勋把他演活了。
这部电影的开头推进的很慢,三个少年演员饰演年轻的泰贤仁哲民洙,之后又用十多分钟讲述成年后的三人现在的生活。
三口之家的泰贤,单身的仁哲民洙。
看的时候很是不耐烦,看完回味时才明白导演的良苦用心。
其实三个人物就这样展现在观众面前,自私、自我的泰贤,视朋友为家人的仁哲,老实巴交的民洙。
《朋友们》看似在讲述友谊,实际上则是在探讨人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和亲密。
泰贤有一个消防员的职业,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而对自己的父母绝情、试图划清界限。
他是一个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从开始惦记民洙的随身听到成为三个朋友之中唯一成家的人,他在看似其乐融融中,按部就班走着自己最冷漠的人生。
仁哲最终才知道,自己真心对待的朋友原来20年前就不信任他,那种伤害足以让他原本有生的机会时却选择不求救,就那样哀伤的死去,莫名的悲哀。
而民洙更像大多数的普通人,没有机会选择人生,就那样如草芥一样生活吧,死了都没人可惜,死了也没人去凭吊。
不得不说,影片的结尾震到我了,泰贤在机场的自私与电影的开头相呼应,把人性的冷漠表露到极致。
池晟,让我刮目相看的演员,自《名堂》之后。
想你想到二十年,人真的不能有心结。
虐心抑郁的一部韩国标签,压抑得就像仁哲在停尸间里的泣不成声。
“太笨”,太单纯,一个没有亲人只相信朋友,只要朋友幸福下去的民洙。
“太聪明”,外冷内热,好像做了个大坏人其实在默默承担又默默付出的仁哲。
“太自以为是”,其实我不觉得泰贤是自以为是或者自私的角色。
我想其实世上最多的人是泰贤这样的。
我们没有民洙单纯,没有仁哲隐忍。
知道妈妈的生意不光彩没在认妈,虚荣。
“你二十年来都是这样看我的吗”,不信任又不想破坏友谊。
友情有时候真的很难诠释。
别去比较谁付出的多一点。
多年前,雪山上,笨手笨脚的民洙意外受伤,风雪渐大,性命受到威胁。
多年后,笨手笨脚的民洙意外伤害贤泰父母,拖累浩哲,日渐惭愧,自杀而死。
多年前,不知随身听真相的贤泰怀疑被仁哲抛弃了,最先抛弃友情而去,最后又因友情而回。
多年后,不知打劫真相的贤泰怀疑仁哲,又再一次抛弃友情而去,最后结尾又因友情而流泪。
多年前,民洙昏迷,贤泰脚受伤,仁哲独自冒着风雪下山一心援救朋友,民洙一直昏迷而贤泰一直在心里质疑他。
多年后,民洙失魂落魄,贤泰丧母而悲痛,仁哲拿账本跟警察换回可能拍摄到民洙的录像资料,割手臂用血泪哀求回贤泰的保险赔偿单,而民洙已经自杀而贤泰早就开始怀疑他。
下面讲详细点方便大家理解,民洙一直都很笨手笨脚,在三个人里也是较为窝囊,但也是最单纯善良,学生时代就傻乎乎的被朋友忽悠在冰天雪地里拍裸照,后面还不小心摔破头昏迷。
长大后意外伤害贤泰父亲,后面又因在楼梯上追得太紧或当时抓住贤母的脚,过于紧张的贤母双手抓在网盖上大力摇晃一时没抓稳摔死,然后民洙每天都活在惭愧里,后面见了贤泰老婆可能被安慰了心情也平静了点,回家拉铁闸看见旁边有人在等着,主动跟对方说这里不是便利店,便利店在前面,然后那个人也就是保险调查员讲的话深深的触动民洙愧疚的心,最终无法释怀无法按浩哲说的坚持下去,选择了自杀,留下了遗书。
贤泰表面上很正直正派,其实性格比较多疑,有事都藏在心里,看上去很认真,但做事有时比较糊涂,身边的事时常做不好,本性善良内心复杂的人。
学生时代拍照弄错倒计时,背民洙的时候又不小心弄丢随身听,还弄伤自己的脚,因为弄伤脚,被仁哲留在屋子里,又因为发现随身听不见了而去怀疑浩哲,怀疑了仁哲后又犹豫着丢下民洙自己走,最后又良心发现回去救民洙。
长大后在他们去KTV喝完酒送完民洙回家,贤泰跟仁哲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仁哲见过贤泰父母,而贤泰娶哑巴妻子,好像也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娶的,也因为这件事或者也跟父母攒钱的方式不光彩而跟父母闹僵,直到父母出事才后悔,跟高利贷谈判中不欢而散,调查凶手过程中偶然听到桌球室的人说前几天好像社长(贤泰母亲)的孩子去找过社长,从而暗暗怀疑仁哲然后不知几时跟高利贷的达成协议,收到高利贷短信说找到凶手,跟仁哲一起开车去找,然后会和仁哲后从他出来的巷子里去找发现是死胡同,然后怀疑又更深一层。
父亲醒过来后除了写了母亲字然后他看仁哲一眼后又写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写了仁哲的名,反正贤泰坐在医院走廊座椅上叫住仁哲欲言又止。
民洙自杀把罪责一个人揽了,停尸间门口贤泰看着仁哲对着民洙痛哭,面无表情可能心里又在想东想西了吧!
对于保险调查员,贤泰直接警告对方是最后见民洙的人,暗示不要继续追查,目的可能是不想仁哲坐牢而是想杀了对方,或者只是怀疑仁哲还没下定决心。
而在高利贷打电话告诉贤泰,仁哲承认人是他杀的,保险单也拿走了,然后贤泰就下决心跟高利贷达成某些协议。
在飞机场告诉仁哲早在雪山上时就怀疑浩哲的人品,还祝他走好,收到电话知道高利贷已经派人去杀浩哲,贤泰在机场等待在想很多很多,然后转头看到仁哲站在不远处,心里又在想很多很多,心里乱成麻,表情麻木的下楼梯跟高利贷错身而过,而高利贷手拿衣服包好的凶器,看着他走远。
最后贤泰看见仁哲留下的保险单跟仁哲的财产还有照片,看着照片里的友谊心中只有悲痛而不断的流泪。
仁哲表面像个流氓,看似没心没肺,实则重情重义,脾气有点暴躁,爱动手动脚,但非常讲义气,会为他人着想,说不上是个好人,却是个混江湖的义气儿女。
学生时代讲话就大大咧咧,兔崽子什么的常挂嘴边,不屈小节,带头逃出毕业礼,跟朋友开心的一起玩一起拍照,后来民洙昏迷,贤泰脚又受伤,独自一个顶着风雪下山报警,带着警察到田地里找到民洙他们。
长大后做着保险,知道民洙一个人生活经常找他吃饭,因为贤泰跟父母闹僵,也经常去看望贤泰父母,迫于生活也顺道跟贤泰父母介绍保险,知道贤泰生活过得不易,而贤泰母亲是当社长的,劝贤泰于情于理都应该跟父母和好。
而仁哲在跟贤母签合同的时候,贤母暗示可能很快要关店,而贤爸又颓废的过活,贤爸以前住过院身体不好腿脚不利索撑着拐杖。
仁哲在贤母的暗示下同意了假抢劫,到时店不开了,贤泰就不会因为贤母攒钱不光彩而继续僵持,有了保险金贤泰一家三口也能过上好日子,他自己也能多少得到点好处。
就拉上民洙一起去假抢劫,没想到闹出意外,一方面对于贤泰愧疚不想让他知道,一方面不想民洙跟他自己都出事,一方面是真相是跟贤母造假而闹出的意外,被人知道是拿不到保险金的,所以一直隐瞒,一直补救,一直想着对朋友都好的方法。
后面所发生的事就是民洙跟仁哲故事里提到过的,要补充的是,他女人拿了他假打劫贤母保险柜里的钱跟账本,还不知死的派人联系高利贷想用账本换钱,谁知派的人被高利贷找到并抓起来,而她先一步被仁哲找到,仁哲只要求拿回账本,钱就没去提,因为仁哲知道高利贷在找她,她需要钱跑路,所以拿了账本只是叫她滚。
而仁哲拿到账本先去找警察换回拍摄到民洙的录像带资料(保险调查员之前找到他时有提到警察有录像带资料),那时还不知道民洙死了,不是就可以找高利贷换保险单了,因为之前贤泰偏偏拿保险单换了贤母的借款单,刚从警察手里换回资料,民洙却自杀了,想帮贤泰拿回保险单却没账本只有复印件,最后还是拿到就是了。
最后在机场听到贤泰说雪山上的怀疑,还在洗手间被刀捅,门外伪装没事与贤泰对望,最后看完民洙的信百感交集悲伤的死去。
最后附上民洙的信:贤泰啊好久没提笔写信 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我呀 一直都很感谢你和仁哲我那时候就该了结自己的啊 这样的话你们就不会过得像现在这么累了尤其 最近 一直会这样想贤泰啊 最近很累吧我一直想啊 你不再这么继续累下去就好了我们三个说好一起走完一生的啊 妈的 我就你们两个亲人啊我恨自己 因我的失手 让我们无法像从前那样相处要是我从这个世界消失 你们俩就会好好过下去的吧我现在的心愿只有这个仁哲啊 你这小子 我先走了啊你呀 要对贤泰好 带上我的那份改改你那暴脾气 一定要对贤泰好啊 知道吗你们俩小子啊 谢谢了 还有 对不起
犯罪剧情片,讲述了从学生时期起即是好友的三男人之间的深刻友情,他们为了彼此引发善意犯罪的故事。
看的好心塞。
曾经那么要好、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三个人,改变不了世界,却被世界改变了…安逸等死者李光洙,在崔英道坏坏哒爸爸催化剂下直接上了路,RM里外号背叛者的李光洙在本片是最大的友谊死忠者。
此刻,李光洙虽然out了,但是背叛者的名号被洗白白了。
最后池城身后也暗藏危机……雪地里掉落的随身听或许预示着他们往后的一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许就是如此脆弱。
喜欢朱帝勋的表演以及仁哲的人设,为了朋友付出了所有,却被最重要的人一句话给击溃,死在绝望中……
好电影,我的兄弟我对阿牛哥有点小失望
朱智勋有点帅
各自为友情的付出,到底该不该让对方知道?
电影情节安排太过刻意了 好像就是为了最后让观众感动才设置前面一系列情节 非常抓人的点也没有 把本应该很紧凑的剧情拍的很松散 也不能细琢磨 电影bug太多 光洙表演在我期待之上 朱智勋后半段表现要好过前半段
导演整部剧大概一直在致力于三个男人之间友情的叙述,而丝毫没有给这三个男人代入该有的男人该有的理性。在开始策划犯罪时,整部电影的智商都开始降低了,满是逻辑硬伤,本身一个挺好的故事拍的这么俗气。
结尾的反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一直看起来自私又贪财的朱智勋到最后扣好满是血的纽扣隐忍的表情,还有看起来很正义的池城最后人格的反转,男人的友谊真的很奇妙。所以说啊,朋友之间一定要有话直说,一点点误会也会毁灭全部的。
打分光荣!
剧情弱,拍摄弱,三位演员的表演又很夸张。too much
哪怕之一万分之一的可能,也害怕那万一发生无法挽回的无力感。不要侥幸。
不够黑暗。
就几个小流氓就不要搞黑社会了 听到个风吹草动就要去砍人 每次砍人都被人砍 个个挂彩还死人 然后各种死鱼样 看出导演和编剧很想古惑仔 但是完全说不好故事 画虎不成反类犬 歇歇吧
想拥抱那个满身伤痕,却依旧系好扣子端庄地坐到机场大厅,绝望的死去的男人。与人交往,一定要做个坦诚有担当讲义气的人啊!ps朱智勋痞痞的叼着烟说着脏话的样子太迷人了!阿加西演技炸裂!
朱智勋的演技从这里开始爆发吧,反而池城没有什么表现空间?
应该是目前看过的朱智勋演过最好的一部。是部以身试法告诉大家三观不合的人不要做朋友的教学片(误)
太慢了!
2015/4/19@大礼堂
太拧巴了
“过去二十年你就用这样的心态看我么”,好难过啊。
真希望豆瓣能弄个十星的评分方式。这样就可以更精细的打分了。这个片子七分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三个人的煎熬实在太让人难过了。
节奏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