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长假结尾都会欣赏一遍这部佳作,今年也不例外。
这个片子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把恐怖片里的烂梗都嘲笑了一遍,但如果它只停留在嘲笑一遍就完事,那它就跟《惊声尖笑》没什么区别了,它高明之处在于这个嘲笑的行为本身也成为推进故事发展的一个手段。
什么意思?
就是看别的恐怖片你总会看到不以为然的地方,而在这个片子里,导演在你感到不以为然的地方主动对影片嗤之以鼻了,但是这不是他自己作贱自己,他才没那么傻,他这个嗤之以鼻是剧情和主题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当大伙在第一次遭到僵尸攻击后,他们退回到屋里,锤哥说要封死门窗,统一行动,这个是正常逻辑下该做的事情,但在传统的恐怖片里,角色们往往会乱成一团,尤其是女主角会哭着叫着到处爬(连好好走路都不会),还要劳烦男主角搭上一条命来解救她,所以锤哥作出这个正常人都会做的决定等于嘲笑了传统恐怖片的烂梗,但影片中的操纵者马上采取行动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了纠正,因为他们要对“上级”负责,不容许锤哥这个决定付诸实施,所以强行逼迫锤哥改变主意,强行将角色们锁在了各自的房间里。
如果说锤哥的举动是对恐怖片本身的嘲笑,那么操纵者们的这个举动则是对恐怖片制作公司的嘲笑——为了迎合主流观影群体的价值观,他们刻意制造出违反常理、细思极笑的荒唐情节来。
本片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它把所有恐怖片都网罗麾下了。
跟韩国人宣布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他们发明的一样,本片的导演(也是编剧,他同时还是马特达蒙新片《火星救援》、《僵尸世界大战》、《科洛弗档案》以及经典美剧《迷失》的编剧)等于是说所有恐怖片的角色,包括怪物、僵尸、鬼魂、幽灵等等等等,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它们都是从老子的这部片子里走出去的。
它们在不同的文化里(片尾西格妮韦弗所言,她是四部异形的统一女主角,人称异形之母)有着不一样的存在形式,但它们都有着统一的行动纲领,那就是吸食年轻人的血肉来满足远古巨神,从而避免巨神荼毒人间。
所以,世界上所有恐怖片都是从《林中小屋》走出去的,德鲁高达等于宣布自己是世界恐怖片他爹。
——他说得好有道理,我们竟无言以对!
[世界恐怖片导演协会]事实上还有个大巴掌隐藏在最后。
远古巨神派出怪物,时不时的在人类社会里制造小面积伤害来娱乐自己,而知情的部分人类为了稳住巨神,不得不对全人类隐瞒真相,以维持这一危险的平衡,等于是人类的安危全系于巨神之喜怒,这难道不是对电影市场的绝妙讽刺?
知情的人类(也就是本片的操纵者们)是影片制作公司,观众则是那只巨神,是它提出的蛮横无理的要求逼得制作公司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烂俗的恐怖片,当然,巨神并非故意为之,只是本性使然,观众也一样,并不是他们口味恶俗,而是众口难调,在各种意识观念、文化禁忌的限制之下,才形成他们中庸的观赏品味;制作公司也不是每次都是被迫拍烂片,很多烂片是他们为了赚快钱粗制滥造而成,就跟很多片子害怕过不了天朝广电总局的审核而先行自我阉割一样,但是归根结底,制作方总是在考量观众的感受,仔细决定影片该用什么梗,而保险起见,他们一般会采用那些最烂俗的梗。
所以,和很多认为本片烂尾的观众不同,我认为这个结尾也是很好的寓意,因为制作公司永远斗不过市场,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最后还是观众的需求摧毁恐怖片的质量。
所以说,《林中小屋》之后还是会有源源不断的恶俗的恐怖片出现,胸大脸美皮肤白三观端正的女主角会继续大哭大叫不会跑,警察仍将低估事件的严重性来不及拔枪就被怪物用刀捅死,淫荡的男女配角也会一如既往的无视周遭阴森的环境而宽衣解带并早早命丧黄泉。
这类恐怖片看的越多,就越觉得《林中小屋》实在是一部高明之作,因为它已超越恐怖,有了黑色幽默的意味。
因此我们也要感谢那些恶俗的恐怖片,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造就了《林中小屋》这么一部佳作。
当然,若说有何遗憾,那便是影片里没有出现港片里的僵尸,否则中国的恐怖片迷会看得更high。
V信订阅[野评人],分享更多好电影。
作为一部恐怖片,电影过多的桥段和废话却让它成为了一个四不像。
看得出电影是在压制成本,用了30+分钟讲废话,虽然也在废话里努力制造看点,但是那些看点没了底气,显得苍白空洞。
而那几个大家津津乐道的镜头,技术层面在好莱坞也只能说过的去。
现在的电影没事就“致敬”,而所谓的“致敬”就是把其他电影的元素搬到自己电影里。
有的脑残粉自以为看出了点门道,就热泪盈眶竖起大拇指。
再烂的片,也可能被刷成人气王。
那些以前只在网络恶搞里用到的伎俩,如今竟然也给正大光明地搬到台面上来了。
致敬不是这么致敬的。
有本事就让自己成为经典。
主角Virgin妹子,早就不是Virgin了,对象是她的某个老师。
证据:1、Virgin深情款款盯着看的一张男像素描图,Whore跑进来说“Professor F**ker”,“上了床了以为一封email就算分手的混蛋”。
2、Virgin和蛋头男调情,Virgin说“I mean,I never...”紧跟着,"I don't mean never..."。
明显是有段不那么容易想起但是明明还在那里的往事。
3、然后就是最后了,异形杀手导演大妈出场,"The virgin."。
女主角迷惑状,"Me?Virgin?",大妈接着说:"We work with what we have."(喂喂,其实整个美国都没处女了是吧……)。
嗯……好吧,其实我也没明白为什么要加这么个噱头。
求分析。
《林中小屋》当初上映的时候好评如潮,我以为是像温子仁那种特别恐怖或者《恐怖游艇》那样特别悬疑,就没去看。
这次看完了,才发现这是一部完全不一样的“恐怖片”。
影片从三男两女开始——一个体育男,一个书呆子男,一个另类男;一个金发美女,一个朴素女生。
五个大学生,非要作死去一个鸟不拉屎的山区度假屋度假。
慢着,这不就是基本所有恐怖片的设定吗?
看了这个设定,你是不是都能猜到,哪个桥段是吓唬你,哪个是真章,哪个非要作死,哪个活到了最后?
如果不能猜到,是不是肯定能猜到谁最先死?
对了,这就是这部恐怖片的设定——它把观众和剧组也放在了电影中,拍了一部“拍给你看”的恐怖片。
不是金发大胸无脑美女必须要有戏份吗?
那就放给你看。
不是必须要有R级镜头吗?
脱。
不是美女必须要先死吗?
死。
观众成为了制造恐怖片的创造者,和电影里的“制作公司”一起,对男女主角的命运评头品足,下注开盘,欣赏着他人的堕落,看这部片,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是身临其境恐怖氛围,而是身临其境剧组拍摄。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电影工业纪录片。
创作者在记录一部恐怖片诞生的过程的同时,也在自嘲他们被观众的喜好绑架而创作不出好作品,同时还嘲笑了观众的品位和智商。
几个例子:大家要看金发美女,可是美女的金发都是染的——染的也要先死吗?
还有人家体育哥明明是有智商的——说大家要呆在一起,结果,由于观众的需求,非得给人吹一阵仙风,把人家吹成了让大家每人呆在一个房间的弱智。
非要让“朴素女生”最后一个死,或者死不死都不所谓,因为这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但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朴素”,刚和教授睡完。
影片的主角们意识到自己是被抛入了真人秀之后,终于开始反抗了。
反抗的后果是什么?
他们来到了恐怖片的迪士尼乐园中,各种经典恐怖形象层出不穷,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各种盲盒,任君选择; 最后,他们来到了恐怖片的神殿中,殿中的主角就是他们自己,女制片人苦口婆心,劝女主杀了男主,“拯救世界”,其实就是拯救他们赖以谋生的恐怖片产业;而最后无厘头的结尾,男女主角坐在神殿的台阶上,点燃一支烟,看巨大的手——代表观众,从地下伸出,毁灭世界,山河融化,星辰吞没。
影片不光打破了第四面墙,而且把第四面墙筑入了电影里面。
作为恐怖片观众的我们不在墙外,而在墙里和主创们一起拍摄这部影片。
这不是致敬恐怖片,而是哀悼恐怖片产业。
唱玩各的还不止美国。
你看,日本恐怖片也式微了,贞子都能被小学生感化,一起唱着爱的歌曲。
谁让你们造出“恐怖片”这一类型片,谁让你们非要把电影归类,一部成功了就要拍一百部一样的片子?
电梯“叮”的一声,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恐怖怪物吃掉,这就是下场。
今天看了720P的林中小屋,因为之前觉得字幕翻译的实在太扯淡(“drawer”翻译成“贞操带”之类),于是这次是720P片源直接带着英文字幕看的,自觉应该少了不少烂翻译的误导。
看完后觉得这真的是美国恐怖片的一次彻头彻尾睿智的自嘲。
看完让人——所有观众,甚至部分美恐导演——都不由得对着编剧说一句牛逼。
首先要确定的是,本片与其说是恐怖片或悬疑片,不如说是一部黑色喜剧。
还记得一般恐怖片的标准开头么?
没错,都是一个/一群无脑年轻人被本片标志性怪物杀死的过程。
本片却只是两个nerd主管在不停地讨论cabinet和drawer的问题。
但如果仔细揣摩台词,还有意外的惊喜。
女主管加入两人之后,说过一句“Stockholm went south”(斯德哥尔摩完蛋了)这句话要联系起后面的对话来理解,两人问不出原因,只能嘲讽到“他们那边的产业一向很不稳定”,然后又补充了两句“everyone knows you can’t trust Swedes”,“there’s just Japan and us”
那只好我来写了但是看起来很长很厉害的影评我也不会写,就简单说几句,主要是抛砖引玉用首先是科普克苏鲁神话:http://baike.baidu.com/view/774884.htm旧日支配者:http://baike.baidu.com/view/8679984.htm神话创造者H.P.Lovecraft:http://baike.baidu.com/view/1611989.htm在了解了以上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很容易看出这部电影到底是在说什么电影里的各种经典怪物,不是在向其他恐怖片致敬(当然我们可以这样去解读),而是为了完成献祭,让祭品们在恐惧中死去全程直播五个人的死,不是在讽刺恐怖电影的老桥段,更不是什么饥饿游戏(真难理解为什么会跟那东西联系起来),而是很单纯的目的——保证仪式不会出错。
那些工作人员下注也好,把五个人的死当成娱乐也好,只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就好像公务员一样平常这个工作就是献祭五种人,电影里的五种人算是很随便地设定了,黑色幽默,也带点讽刺吧……总之这个献祭并不严谨,没有严格遵循克苏鲁神话,虽然克苏鲁神话里也没有具体设定过这个……就像最后那个女人说的,这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有过很多种形式,相同的只有目的,就是安抚旧日支配者不过大家都知道最后失败了这部电影用一个多小时来把自己伪装成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恐怖片,直到女主角按下开关把怪物全部释放时,才露出了真正的本体可惜好多人都觉得这是超展开,好过瘾,好娱乐更可惜的是另外的人觉得这是电影编不下去了,在圆谎,有些人觉得拙劣,有些人则满怀优越感地说“这敷衍方式倒挺有创意”真的是很可惜,电影一开头其实就明示了自己的主题,主角根本不是那五个祭品,而是那些负责献祭的工作人员,或者说是整个仪式本身对于克苏鲁神话的粉来说,剧情根本就是一早定好的啊,哪里存在什么神展开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电影把重头戏给了愚者(处女略过不谈,这是老梗,什么献祭都用处女)。
愚者活到了最后,而且基本上就是因为他,整个仪式失败了,人类毁在了愚者手上“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
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
”这是H.P.Lovecraft写在《克苏鲁的呼唤》开篇的第一段话对比电影中铲除了幽灵欢呼雀跃的日本小朋雨,还有在世界各地失败的仪式现场的,那些自以为战胜了恐怖怪物的人们,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梗真的太多了,除了克苏鲁以外还有一大堆的怪物,各种典故各种出处,笔者太菜,没能力整理,不过很希望有人能做全不过可以提几个那个被大家叫做空手指脸的跳芭蕾的女孩,其实脸是七鳃鳗的嘴- -(我没有说出处哦,只是说形象男女主角被巨型吸血蝙蝠追出来时,有个警卫躺在地上,一直向后挪,他前面站着的那个只有背影的女孩出自游戏《F.E.A.R》最后他们两个说想要看看旧日支配者那段,直接被那个手给秒杀了,估计是没看到。
其实没看到才是比较幸运的……旧日支配者的形象本身就是人类无法理解、无法承受的,以前有部小短片,是说两男两女半夜偷偷跑到游泳池里玩结果三个变成怪物一个去了异世界(这个短片也挺有意思的,和电影前半部很像),那个去了异世界的姑娘看到了旧日支配者之一,结果脑子和眼睛直接烧坏了……啊啊,写了一堆没太大用的东西,主要就是想说这部电影跟克苏鲁神话关系太密切了,导演和编剧一定也是忠实爱好者,拍得很cult很爽,真的好像狂欢一样!
(最后再来一个梗,和电影无关(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 蠕动之混沌,无貌之神,阿撒托斯之信使 象征“地”的存在之一,常化身为一个高大、纤瘦、肤色黝黑的男人形象(真是让人再熟悉不过了,连续多年被评为最亲近人类的旧日支配者……
这部电影对于天生的选择性障碍患者来说,是个噩梦。
如果我是片中的主人公之一,光是要不要和朋友出去玩儿,我就要研究一段时间。
在遇到那个加油站的所谓先知时,我肯定会被蛊惑。
在房间的地下室门打开后我不会进去,那些怪物所代表的召唤物,我可能根本不会碰触……好吧,恐怖电影不适合过分谨慎的人。
《林中小屋》的背景设定真是屌到爆,开始我还以为那个正在幕后观看游戏进程的是国家首脑或财阀,没想到就是恶魔本人。
片中最后“愚蠢者”和“处女”互相选择上的逆转着实能让我思考一生,到底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人类。
好在美国人在结尾时表现出了“爱咋咋地”的风格,让我释然。
不然一个男人因为一部电影沉思良久,显然不是一条汉子。
可做汉子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肯定先死。
精神病人思维广不是瞎说的,你看愚蠢者抽完大麻脑袋和身手那叫一个灵光。
有时间这部电影可以考虑出品电子游戏,我一定会买来玩一玩。
我很期待对抗那个脸上只有一张嘴的芭蕾舞女孩儿。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低声细唱,石兽、狼人、僵尸、蝙蝠、女巫、鬼魂、狂蟒、小丑,在兰香的空灵之声中手舞足蹈。
我爱这也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溺之女、桥姬、雪女、涂佛、酒吞童子、蛇骨婆、红叶狩,在怀旧的神秘仪式中唱经念诗。
一种狂想,四十九日后长出一树,百日之后树上开花,一年后长出果实,皆为女子之面;一种癫骨,九十九边萤窗异草,一百九十九页子不语,两百九十九眼聊斋志异,皆为白纸一卷;还有一种妄梦,一辆面包车装一车人,一个私服堡垒邀来蒲松龄干宝鸟山石燕一起搓麻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只鬼怪妖魔从他们的麻将牌上神笔马良。
于是,死神的团购服务——旅游,再一次在从一个活腻了地方,搬到了另一个活腻了地方,泥土还是那些泥土,树木还是那些树木,只不过,私服BUG的冗繁变态之极,根本管不了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种旅行社文案吃泡面想到的口号的氛围,为了尽显神秘仪式的狂妄,用高档榨汁机过滤肉体的血,为了标榜曲高寡和的志向,用日式铁板烧烹饪绿巨人的手。
一群开香槟的人,等待成为石兽、狼人、僵尸、蝙蝠的下酒菜,一个睥睨状的神,等待溺之女、桥姬、雪女、蛇骨婆的夜来香。
夜来香,我为你歌唱,鬼魅魍魉的眼睛闪烁,夜来香,我为你思量,神秘信仰的山崩地裂。
《林中小屋》的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几个科研实验室里的人在瞎对话,几个悲催的年轻人开车上路。
看起来,它和一般的无脑恐怖片没啥区别。
然而,当那只电脑特技做出来的老鹰撞上了隐形防护网,我开始明白,这是恐怖片版的《饥饿游戏》,一场献给观众的真人秀。
加油站怪大叔预示了恐怖来袭,挑逗狼头是戏弄观众的有惊无险,而这部电影的最大爆点并不是僵尸虐人。
至于最大乐趣,那当然不能被剧透,可以稍加提示的是到了后面,《林中小屋》变成了怪物的大联欢。
尤其是出现小屋开始,电影开始变成了各种恐怖片的致敬,像《鬼玩人》的场景、《寂静岭》的小姑娘。
与年轻人在小屋受虐的心惊肉跳相比,实验室的气氛轻松幽默,这些都为结尾的大反转留下了伏笔。
影片的创举不在于致敬或引用了众多恐怖片的人物形象或者精彩桥段,而是架空了世界,引入正常故事以外的全新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恐怖片的元素成为了各种被随机触发的道具,电影甚至进一步把观众的不满引申为诸神的怒火。
所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献祭活动,表面是为了平息诸神,实际上是纾解观众的情绪。
因而,当日本出了《午夜凶铃》,瑞典出了《生人勿进》,一切就平安无事了。
表面上,《林中小屋》延续了女英雄、受害者和怪物的架构模式,众多被人为修改的设定成了某种讽刺,因为很多恐怖片会出现类似桥段。
实际上,在恐怖片已经被拍滥了的今天,观众想看到新鲜元素,就像超级英雄都要组成联盟来并肩作战。
《林中小屋》揭示了这个残酷的循环,各种惨死的角色,其实就是观众恶趣味的牺牲品。
面对《Cube》一样的魔方迷宫,我们不免要想到,其实,观众已经参与到这个机器程序的构建当中,成为了变相的编剧。
【mangazine|名牌】
起初看The cabin in the woods(《林中小屋》)的预告片时,觉得不以为然,不过是又一部青少年惊悚商业片。
可是,之后想起毫无出彩之处的预告片镜头时,You think you know the story, Think again. 该死的!
这两条字幕就划过我的脑海。
一周之后,我跑到影院,很挑衅地坐在大屏幕前,好吧,Show me your difference!恩,刚开始,跟所有恐怖片一样,俊男靓女一起出游,读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咒语,然后僵尸从土里爬出来。
毫无新意。
如果说有一点创意,那就是片子开头是两个白大褂技术员在讨论家长里短,而非马上让主角出现。
后来剧情发展,我发现这两个无聊的中老年男人原来是大屠杀的操控者。
可这也不足为奇。
前段时间的影片The hunger games(《饥饿游戏》)有过类似的桥段,一群无辜的人走进真人秀现场,被场外的人观察、下注和娱乐。
不过,这群旁观者似乎更冷血,更残忍。
《饥饿游戏》里的赞助者会暂时心软,送进一瓶药给Katniss治腿伤;Katniss只要亲亲Peeta, 观众就会被感动,开始支持这对恋人。
然而在《林中小屋》,控制者穿着白大褂,摁摁按钮,调高温度、调亮光线,就为了让场内的人昏头,然后猥亵地看别人做爱;再摁摁按钮,就会有僵尸歪着头从地里钻出来;无助的少女趴在地上被僵尸暴打,他们这边在开香槟庆祝。
实在是无耻下流卑劣残忍。
忽然,谜底揭开,剧情大翻转。
这群旁观者加操控者之所以这么无耻下流卑劣残忍,完全是为了拯救全人类。
据说远古之神已经无法忍受人类的恶行了,决定将这个世界毁灭,然后重新建造。
除非人类定期献祭,来平息神灵的怒火。
于是这群杀害年轻人的残忍屠夫转瞬变成无私的祭司。
于是,这部片子很哲学地告诉大家,不要通过表面看问题。
《饥饿的游戏》里的旁观者也许温情,可是他们只为娱乐;《林中小屋》的操纵者看似残忍,但是他们是为了向上帝献祭,牺牲少数人,拯救全人类。
哈哈,讽刺吧!
讽刺的还在后面,故事里讲,能平息上帝怒火的祭品由五名身份各异的人类组成:荡妇、运动员、学者、处女和傻瓜。
前四个人都很好定义,可是傻瓜,什么是傻瓜?
故事里的傻瓜是一个语无伦次,行为颠三倒四,偶尔语出惊人的……嗯……年轻人。
他一出场就很惊艳,烟雾缭绕地从车里拿出一个堪比魔杖的水烟杯。
就是这么一个无厘头的傻瓜,用他的神奇水烟杯,带着处女Dana逃出陷阱,直捣龙潭。
当谜底揭晓时,他说也许人类是时候改变了,那就die with the human好了;处女Dana则很圣女地拿起枪对准傻瓜,她决定die for the human,那把枪是傻瓜之前塞给她的。
傻人有傻福,怪兽和僵尸间接救了他。
最后,他从不知那里找出一根烟点上,倚在台阶上和Dana一起抽烟,周围的世界开始摇晃,石块降落……我忽然笑了,这不是恐怖片,这是一只傻瓜的欢乐狂想曲:让这个世界毁灭重建吧,我只要在消失前抽一支烟,有朋友陪伴,这就够了。
看完之后看了一些深度解析,这确实美国恐怖片的一次彻头彻尾睿智的自嘲,编剧和导演真心牛逼。恐怖的气氛从头到尾啊。
所以最后内手是还要排续集吗!!!要不是飞机上太无聊我绝对不会看!!
牛鬼蛇神大集合
扯上神明、仪式这些大而不当的东西就无趣了,早点儿放出怪物乱炖替代阳痿僵尸家族不好么?
难得一见的美国惊悚耐人寻味喜剧!赞一个!
真心挺好玩儿的。开头很无聊结尾很搞笑,吐槽日本也很有趣。番茄炒大肠场面居然也没太大反应。我大概是不知不觉中口味变重了~\(≧▽≦)/~
乱七八糟....可以改名<妖怪大作战>可能还喜气些~~~~
挺颠覆的一部恐怖片,前半部分不乏搞笑,后半部分很“人性”。
只有处女才能活到最后好么。
各种高科技啊
其实前半部分真觉得戏路老套 到了后来 才眼前一亮 还是不错滴
果然遵循原则露胸的人先死!但没有想象中的好 纯粹胡编滥造还不如弄个电锯杀人狂呢 电梯间怪物云集算是一大亮点 死几个人就算祭奠了 这事要是放在中国就好办多了!!!
节奏紧凑跌宕起伏,笑点和爆点满天飞。本片对各种惊悚恐怖片都作了自嘲和解构,从角色设定到怪物套路、从机关陷阱到情节发展,从国别特色到整个恐怖片(甚至科幻魔幻片)产业,颠覆得太彻底了。叮叮叮简直High翻天,看过的惊悚/恐怖片越多,越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神作属性!(9.5/10)
编剧想象力确实很强大,但是感觉融合的不伦不类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我看不了这种类型的片。好无聊啊
导演一开始信心满满的编了一个天大的阴谋,看似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一松一紧的节奏之间,后面,后面就编不下去了。。。真替那个被mark为傻子的贡品感到悲凉。。。
主要表达了对日本恐怖片的瞧不起……当然美国佬也只会搞搞异宠大乱斗,然后升华下人类主题什么的……
很不一样的恐怖片,赞
哦草这部恐怖片(?),看到独角兽的一瞬间我就各种绝望了,最后竟然还给我来个世界毁灭,灭你个脑残编剧
太颠覆世界观了,观影过程一直瞠目结舌,到了后面竟然变得跟爬梯一样热闹,用了好几吨番茄酱吧。。。设定倒是有点像《饥饿游戏》,不过结尾略扯,像是编不下去。但总的来说的确是部很不一样的恐怖片啊~~女主角身体技能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