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之前一直不明白分为什么上 8 分,当作机械劳动时的背景音,直到彪舅偷偷拿房租的2/3资助刘舒去画室班时,才意识到这部剧的神。
(PS:彪舅给自己和刘舒的理由也说明了农村人只是落后,但脑子也很快。
)前面铺垫很多集,展示了范德彪的各种不着调,干啥都不如马大帅,除了大师级的保全面子术。
之前不懂范德彪总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结合第一部他的事迹,发现这种活法在善良的人那里相当典型。
因为太善良,容易被自己的善良利用,心一软(善良的必然)就用力过猛即便知道玉芬对象是姐夫,心痛无比,也要找个台阶留姐夫玉芬继续住,还给几个孩子住,并继续以舅舅的名义抢着担小翠的部分彩礼账。
又因为严重缺乏混城市的经历,想象不到、见识不赢人的复杂,以为别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毕竟彪哥自己不时有点小骗小毛病,但底色善良淳朴),所以善良被别人利用,被带节奏、被骗于是需要面子,高自尊为自己保驾护航,被人看的起,不容易被欺辱。
一种不管你认为有没有我就是要表现给你看的——面子背后的威严,高自尊。
失去边界保护色有多严重呢?
会乱了心智和节奏!
如第一部的镇长带乡亲大包特产上门赖在范德彪家求赚钱机会,范德彪碍于脸面,留下他们后面马尾男获得了范德彪的信任和防备,范德彪在这个“朋友”面前虚心学习,跟着投资入股,被骗8 万被骗后范德彪在镇长乡亲面前依旧要保留面子,这样也对,如果直接翻脸,哪怕以后还钱了,朋友也没得做了所以保留高自尊,能让人临危不乱,只有心态富裕,人才有绝处逢生的生机优越感、高自尊,使得范德彪厨子翻身,在维多利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给后面的主角团进城提供了机会和故事发展的动力。
优越感也带来强者对弱者的怜悯,范德彪看到骗走自己8 万的辫子男被人打的断腿当街乞讨,又不忍心再追债,反倒像两个难兄难弟一起痛饮,这种怜悯最收买人心,观众也会被收买。
可以说发迹前的自信自尊(哪怕不够完善的 也算为数不多自爱)是很多人在未强大起来时的盔甲和定力,这种高自尊能成为一种魄力让人获得很多主动的、被动的机会,一旦得到几次这些机会,人就会逐渐壮大。
即便狐假虎威来的高自尊(也是现在很多人推崇的借势),也相当重要。
它能让人稳住自我,更好的发挥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失去自我走不远)。
恰逢最近金东带盐翻车事件,也解释了杨某为什么会把这么多男性得罪的如此之严重,尤其是某些大学论坛,反应很大。
想说:莫欺少年少女穷,天生我材必有用刚进社会(0-5 年)的新人,长期能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浮躁社会里不总是迷失方向,保持住自我,是一件相当有挑战的事,这就需要持续的高自尊、适当的优越感。
不然长期看,反而容易活成行尸走肉。
普通,就该有自信,才能逐渐活成你自己。
至于有些普通的,太过于伪装虚假繁荣,给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的那种(好像有些人把这类也归入普信从而厌X),我觉得就像反诈宣传一样,相信天下不会掉馅饼,相信脚踏实地, 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自己不乱,就不容易被欺、被骗、被伤。
我个人不是很崇尚过度的谦虚,因为真正的谦虚是心里有数,而不是总在别人面前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眼睛里没光,光都照亮别人黯淡自己。
但心里有数的前提实际是对自我的高度认知,即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
这是一辈子的事,在这件事上,再去谈谦虚改进不足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有意义。
发心论迹都不伤害他人,普通但自信就是一种德,这种德让人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失德的是,发心论迹伤害了别人,这种不叫自信,叫自负。
这部剧讲的是农村人进城,又好像讲出了超越农村的芸芸众生,特别熟悉、亲切!
此刻吃着老娘舅的鸡汤馄饨还在细细地品,彪舅、范德彪,还有很多值得咂摸
断断续续的刷完了三部《马大帅》,总体回顾一下,个人觉得人物刻画的是鲜明的,主题是深刻的,逻辑是自洽的,节奏是恰到好处的。
从马大帅误打误撞进入城市,到最后幻想着带动投资荣归故里,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一二三结尾有很多不合理和强行解释的场景,这部剧对于本山的刻画一直是恰如其分的——一个单纯、但又十分滑头的农民在光怪陆离的城市的起伏人生。
从第一部初进城市的懵懂不适到慢慢适应,到第二部的逐渐膨胀后跌落谷底,最后到第三部的卷土重来后再次失败。
马大帅的经历如同范德彪一样戏剧,起起落落后回归本原——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懂的农民,一个失败后还是习惯回到家乡种地的农民,仿佛那才是他们的归宿。
从第二部伊始,这部剧就一直在向观众表达一个核心——当人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他的身份地位或野心时,要么会失败,要么会失臆。
剧中马大帅和范德彪很好的表现出编剧的这个意图。
马大帅在收获了意外之财之后误打误撞成为了学校校长,范德彪心怀暴富之梦后却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利,编剧用戏剧性的转折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展现出他们想要呈现出的效果——当你不能认清自己时,社会会教你。
这些情节即使放到今天也适用,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便是:“你永远也挣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搞笑但心酸,喜剧却悲哀。
这一直也是本山大叔试图告诉观众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为什么农民工进城会有那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在第一部中警察非但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制造了许多误会?
为什么第二部中针对打工子弟的福利学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
为什么第三部中医托现象、坑蒙拐骗的情况屡禁不止?
是政府的失职?
是现代化进程的怪象?
还是进城之后人心就不古了?
编剧没有试图去回答或者解释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问题,展现出问题的后果和解决——终究是普通人在消化这一切。
马大帅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追捧称赞,引起海内外那么多人的关注,归根结底还是这部现实主义剧集对于人物刻画的太精彩了:那种人与人之间在争夺资源时产生的猜忌与刻薄,在原本同样落魄的朋友突然成功的嫉妒与仇恨,在落难危困时的团结与协作,这一幅幅一画画的场景向你扑面而来,仿佛这就是你身边时时发生的事实。
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叹,为什么刻画的那么鲜活,那么成功?
很多人说第三部的结尾是败笔,这种强行大团圆的结局破坏了这部剧本该有的深刻与现实。
剖开过审这个角度,最后的结局是符合大众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的,我们在面对超越自己能力事件的发生是,会把结果寄托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上去,幻想着救世主的存在,幻想着万能神的存在,总觉得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总觉得在冥冥之中会有一把无形的手拉着我们,把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正如第三部的结尾一样,冥冥之中玉芬找到了大帅,所有的冤案已经平叛,生活又重归于好,甚至最后大帅和范德彪都一改往常的角色,对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一切都朝着美好幸福的方向发展…………可是——那还是范德彪吗?
那还是《马大帅》吗?
那还是我们吗?
范德彪的梦醒了,我们的梦醒了吗?
而你,认清自己了吗?
2024年10月29日 (三年三部贯穿研三)
辽北大地的著名狠人儿。
佛罗伊德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传承者。
周公钦点的接班人。
开原市的杰出代表。
铁岭的骄傲。
马大帅的小舅子。
维多利亚娱乐广场吴总滴保镖。
彪记靓汤主理人。
小翠儿美容院副董事长。
医疗行业的良心。
范德彪先生在第三季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彪哥在马大帅系列中,对剧中的任何角色,形成碾压之势。
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马大帅,但是,我们永远记得彪哥。
彪哥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彪哥的一生是,追求梦想的一生。
彪哥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善良。
但同时善良也注定了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彪哥最初进入城市的时候,凭借其精湛的厨艺,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但是彪哥不甘心在,葱花与油烟中,默默无闻的度过他的一生。
每当夜深人静,四下无声的时候,彪哥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明亮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那双痴情的眼睛里闪着光,他下定决心,出人头地,名耀四方。
谁又能想到彪哥一出道即是巅峰!
成功来得太突然,也让彪哥有点不知所措。
在此期间,彪哥干了几件大事。
1.为吴总出头。
未遂。
但在吴总心中确立了,勇敢忠诚的形象。
2.救马大帅于水火。
摆平了小翠的婚事。
从此确立了彪哥在范马大家族中的领导位置。
3.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此时的彪哥除了在感情中受到了挫折,事业上已经达到了其人生的巅峰。
在家族内部,他成了当仁不让的一把手。
在父老乡亲的眼中,他也是最有本事的那个人。
古人说得好啊。
月盈则亏。
彪哥还没咂摸出春天的滋味。
凛冽的寒风,就无情的吹了过来。
巨大的成功冲昏了彪哥的头脑,自主创业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彪哥的三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失败,但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
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彪哥太过善良。
1.聚敛民间资金,承包鱼塘,通过水产养殖发家致富。
其形式与内容和后来的民间借贷无异。
而今天互联网时代的p2p有异曲同工之妙。
标哥的钱被卷跑之后,他没有通过相同的手段骗取资金,而是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债。
假如不是因为彪哥的善良,民间借贷的地雷可能最早会在辽北大地炸响而不是浙江温州了。
2彪记靓汤隆重开业。
妄图通过健康养生发家致富。
因为观念超前,宣传力度不够。
主要是没有过分夸大保健品的治疗功能。
在商业方面说来说,就是太保守。
我们普通人说就是太实在。
假如彪哥能不遗余力的鼓吹保健品的治病功能。
相信就没有后来的蚁力神什么事儿了。
3德彪解梦馆。
本来有机会再次成就彪哥的辉煌。
又是因为彪哥太过于正直善良而错失良机。
他始终秉持科学的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有钱送到手边他都不要。
最主要的是他不愿与贪污腐败同流合污。
要知道这才是来钱的大路子。
在彪哥拒绝了银行职员的那笔钱之后,他也就拒绝了所谓世俗的成功。
假如彪哥向自己的原则妥协了。
凭借其周公指定传承人的身份,在辽北大地的官场,也可以叱咤风云。
假如那样的话,也不会有大师王林什么事儿了。
三次创业的失败,外加情感生活的打击,使彪哥这样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也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就这样消失了。
在节目的最后,彪哥最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
我活了40年,梦游了半辈子。
家庭事业亲情爱情。
被我的梦游一一断送了。
结束梦游最好的办法。
就是躺下重睡。
一觉不醒。
其实葬送德彪的是他的善良。
这也是我们喜爱彪哥的原因。
马大帅第9集,编剧用三个梦去串剧情,一开始是范伟说他做梦,梦见马,再接着马大帅为了搬家,谎称自己做了梦,说梦见和范伟住在一起,最后范伟替姐夫出征,去找小唐,然后小唐说自己做了个梦。
小唐这个梦很奇异,他说他梦见玉芬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跑着跑着,前面有一个大坑玉芬就跳下去了,他跑到跟前,看见玉芬变成了一湖水,他咬牙跳下去,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身上在长鱼鳞,自己变成了一条鱼,然后梦做到这里他就吓醒了。
这个梦,很像一个遥远的民间故事,不一定是东北这个地区,这个故事有一种非地区的局限性,让我有点想起三毛讲的那个湖边的少女,那一湖银鱼的故事,不过三毛那个故事里气氛奇异的色彩并不是很重,他这个故事有点像蛙的一篇小说里的一个场景,月光下,小池塘,无数的青蛙在叫,姑姑从桥上走过。
范德彪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沉吟良久,他说我说的话收回,然后他出门,和姐夫说起这个梦,说他们两个是有缘呀,他和玉芬是鱼水之缘。
这个情节设计得特别精巧,马大帅第3部,从一开始似乎编剧就设置了一个梦世界,通过梦世界来和白日的现实世界进行对照,范德彪就是游走在两界,手里拿一本解梦之书,没有人信他,马大帅更不信,可是编剧让德彪的梦做的似假还真。
另外一个让我惊奇的点是小唐这个人物形象,不像是乡村剧会有的,小唐这种对玉芬的痴迷,那种好声好气的“姐夫我知道我错了,你打我吧,只要让你心里好受一点,我知道我错了,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彪哥我知道我错了,我这个事做的不对”,小唐和每个人都道歉,可是小唐仍然痴迷且狂热,他在小屋子里对着玉芬的照片画画,他偷拍玉芬,他在黑色的夜晚,在远处看着亮着灯的玉芬的窗户,他的头抬起他的头又望去,他蹲下,镜头里没有交代他有没有离去,我知道这个镜头的意味,小唐的爱恋与窥视是绵绵无期的。
小唐很像莫言笔下的乡村人物,莫言在一本小说里写那个男人去吻沙滩上那个女人走过留下的脚印,去闻那脚印的气味,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他爱的像是生了一场狂热的热病,他后来才好,他好了之后说“就像是病了一场”爱一个人,单相思一个人,一旦用上一个病字,就神奇起来了。
不过我现在已经20多岁了,我能知道作家所写的那种狂热,其实并非是假的,是有这种人的,爱人会像生病,单相思也会发狂,这也是爱的禀赋,这种人的爱,会烧掉他自己。
小唐就像莫言笔下那个眼泪大颗大颗落在沙滩上的男人,如果玉芬也走过沙滩,我相信小唐也会跪下去嗅那脚印的气味。
我本来以为只有莫言会写这种乡村,写这种乡村中的人。
一般的乡村剧,其实很少有这种单相思也发狂的家伙,因为穷人、无知者的爱,似乎不会这样不经济,但其实,爱和身份是可以没有关系的,只和人有关系。
小唐说我知道我爱玉芬没有结果,小唐带一顶假发,面容忧郁,小唐不像一个能拿出那么多感情的人,弹幕上说小唐这种人死皮赖脸,我也同意,但我觉得这部剧这个演员,这个情节设计,是演出了一种没有结果的深情的,是演出了一种情感不可遏止的人性的幽深。
丑陋者,无知者,穷苦者的爱,也可以如江如河。
有种爱,本来就是,我爱你,如日暮黄沙,如铁索横江。
马大帅和玉芬的爱,是玉芬一哭泣马大帅焦急和心疼,马大帅从床上滑下来蹲下抬眼望着玉芬。
但我相信如果玉芬不要他的爱,马大帅不会有这种绵绵无绝期的相思。
说到底,玉芬并不适合小唐,玉芬不从喜好的角度单从人格特质的角度也是回应不了的,玉芬就爱马大帅,真切的为他流眼泪,为他担心,为他做一桌子菜。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成双成对的爱,我想倘若我们愿意多一点善意,那就也可以允许有单相思也会发狂的小唐。
毕竟小唐得不到幸福,小唐只能得到故事、照片、绘画还有回忆。
不知是不是每个东北人的记忆里,都藏着一部《马大帅》,这是一部喜剧,逗得人嘎嘎乐,也是一部悲剧,看完不禁让人沉思。
我想把所有的赞美,献给范伟老师,他塑造的德彪,鲜活无比,圆圆的大脑袋,又彪又虎,小嘴一抿,小眼儿一眯,脑袋瓜就活泛了,又要开整了。
第一部的德彪,主打人情。
身为维多利亚广场的第一保镖,彪哥混得不错。
出入门小弟跟随,人人都尊称一声“彪哥”。
以致一家老小甚至整个村子都找上门来,寻个事儿干。
离村多年,彪哥觉得是时候该带领家人们和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的道路,他享受这种众人围着他转的感觉,他觉得自己肩负责任。
那些找他要主意的,找他要生意的,就像一道道光“唰唰唰”地,打在彪哥身上,他喜欢这种温暖的光芒。
后来,彪哥掉进一大坑,那确确实实是字面意思上的大坑,被坑了好几万,撇开其他不说,项目确实是好项目,如果不是人家骗他,事儿也许真被彪哥干成了。
可惜,彪哥随着人情,一起把几万块,明晃晃地扔进了坑里。
第二部的德彪,主打一个面子。
四十多岁,没有存款,在餐馆吭哧吭哧炒菜,明明是老板娘的老公,却被底下员工一口一个“老范”。
德彪觉得很没面子,尤其是跟曾经过得不如自己的姐夫马大帅一比,更没面子。
第二部德彪的所有行为来源,都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挣个自己面子,干出那桩桩件件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一度让人觉得魔怔了。
第三步的德彪,为着一个“梦”字。
德彪的卧室背后,大大的毛笔字“梦想成就未来”,德彪有“梦想”,但尚且看不到未来,因为“做梦”是他的现实。
德彪不肯脚踏实地,依旧不肯承认自己的一事无成,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添油加醋的一番解说,事儿便似乎穿上了光鲜的外壳,德彪的小胖脸也泛着微微的光亮,眼睛也闪着星光,对他的未来信心十足——他开解梦馆,开精神分析研究所,他做着梦,在帮世人解梦。
德彪的很多台词都引人发笑,他一本正经地输出大量不文不白的话语,夹带着一些也许从书上摘抄的词汇,毫不留情地拍在对方脸上,嘴角挂着一丝蔑笑,那是属于曾经风光过的辽宁地区著名狠人,维多利亚第一保镖,水库浪子等等携带多种光环下的“带佬”给小辈们的一丝丝忠告(彪式口吃)
我一度觉得,德彪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充满孤独感。
他就像辽宁的堂吉诃德,有着敢于孤身执矛冲向想象中的巨型风车的那股彪劲儿。
只是那一瞬间站在旁人的我们,看他们,看不透,只觉他们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心中满是异想天开的主意,他们相信自己能锄强扶弱,能以先富带动后富,能闯荡出自己的天地。
一颗滚烫的心,不安分地跳动着,一生只有一条路,那便是冒险之路。
他们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世人觉着这人可笑,却有时候又常常被其中的精神所感动。
彪哥这样的人,也许在生活中很多,也许就是你我身边的二舅,也许我们也藏着一部分德彪的影子,但又常常忽略自我,笑属于别人那部分德彪的影子......
彪式鹰抓挠,咔咔咔!
南方人看热闹,北方人看的也是热闹,但过了20年再看,看得又是回忆了,而且当时看得时候岁数小,现在回看,这个剧的悲剧内核,利用弗洛伊德式的梦境解析剖析出一个如此真实的范德彪与马大帅,这部戏虽然叫做马大帅,实际应该叫马大帅与范德彪,因为彪哥的戏份一点都不少,范德彪的喜剧效果就是建立在他的悲剧性格基础上的,不得不佩服和让人感慨,这个编剧,赵本山,还有范伟配合的默契程度之高,其他一众演员呢,演技都很优秀,但赵本山和范伟可以种传神来形容不为过。
比如在马大帅3 的最后一集,范伟在整个系列的所有对女性的爱慕,都以失败告终,他最该珍惜的桂英,也彻底清醒离他而去,只有范德彪一个人活在自己世界里,究其根本原因这个角色是不进行自我反思的,他只在每部剧的最后才产生一次深刻的反思,这也保持了范德彪这个角色的性格连贯性,第一部,是范德彪自我感觉良好,轻信他人,被骗后沦落换气,最后桂英可怜完美解决,第二部,又是被桂英原谅,第三部,桂英是彻底明白了离开了范德彪,这种在自负和内省的比例是小说喜剧以人物为主线的故事的基础,自负过多就是范德彪,内省过多,就是林黛玉了,多愁善感,喜剧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就是自负。
第二部的结尾,范德彪疯了,因为现实与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他从井里拉出来,他觉得一切都是被他预见的现实世界的崩塌,其实呢,是真的崩塌,现实的残忍可远远超过戏剧的刺激。
第三部,彪哥再次爱上刘佩云,却发现自己又被姐夫截胡,一生,爱上阿威,桂英,玉芬,刘佩云都以失败告终,范德彪在一个正常社会人的基本关系里,丧失了爱情,亲情,友情,当这个时候,你觉得范德彪第三部最后去自杀是合乎逻辑的,他已经没有牵挂,也没有人牵挂他了,这部剧的主题曲,一个情字活一生,剧中怎么解释这个情?
这个情分东北人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大家都听说过,南方人做生意,谈的都直接和简洁,东北不行,东北人就得先交朋友,先喝酒,然后再谈事,你也听说过,火车上,仨陌生的东北老爷们,喝点酒,吃点花生米,就在火车上磕头拜把子成兄弟了,所以在东北人的价值观里,一个人没有牵挂了就表示他已经死了一样,这个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道理完全一样,当一个人轻飘飘的活在世界上,毫无压力也没人牵挂的时候,比起压力也许更让人内心生出一种荒凉与寂寞,这个跟岁数和性格是有关系的,这也是我认为有价值的文学影视作品该去探讨的问题。
当然,东北的哲学里没有神。
《马大帅》里范德彪,初看只是滑稽,他以为自己是一个骑士,是一个屹立在辽北地区上的巨人,范德彪是有理想主义的,因了这理想主义,他不想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
于是他提起长枪一次次朝生活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落败了,而且不是悲壮的落败,而是滑稽的落败。
细想之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本正经举起盾牌、提起长枪向庞大的风车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滑稽的落败了,一点悲壮的色彩也没有。
《马大帅》里范德彪,初看只是滑稽,他以为自己是一个骑士,是一个屹立在辽北地区上巨人,于是他提起长枪一次次朝生活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落败了,而且不是悲壮的落败,而是滑稽的落败。
细想之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唐吉诃德式的人物,一本正经举起盾牌、提起长枪向庞大的风车冲杀过去,结果自然是滑稽的落败了,一点悲壮的色彩也没有。
如果没有后面玉芬找到马大帅开始的转折,马大帅会是什么结果?
冬季日常零下十多度的东北,四面漏风纸壳糊窗的砖瓦房,没有灶台,没有热炕,男人火力得有多壮能扛得住这么冻?
玉芬可以说是全剧人设唯一不现实的人。
除了第二部看起来像个现实中的人之外,一三部都漂亮、温柔、贤惠并忠贞,对马大帅的误会她除了哭之外就是无力的辩解,佯装的逃避,只要你接受她她永远都在家里等你,就算你作闹她也对你不离不弃。
第二部或许是一个试验版的玉芬,事实证明人都不会喜欢精明的女子,一个理想型的妻子不能像小云心眼儿那么多,也不能像小翠那么倔,颜值能力爆表的阿薇需要灵魂的欣赏与共鸣,事业型的江帆守不住家,精明商人桂英在一次次失望中耗尽了对善良但不实际的彪哥的信任,她失望的原因也是佩云想要避免的结果。
只有玉芬像刘大脑袋(装什么胡总hhh)说的那样,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男人理想中的温柔乡,她的美好品质让接触她的男性对她的倾慕合情合理,明明不是玛丽苏女主,属性却因更贴近梦幻也更真实的象征了人的欲望。
梦幻中的玉芬在一片黑暗中不知道用什么操作方法找到了马大帅,这里就且当是所有人都从马家堡子出来分头寻找马大帅去了吧。
城市待拆迁的地方有很多,马大帅的话中也透露出他们住在一个很好的地段,周围应该都是待拆的平房,马大帅所居住的废墟应该也离他家不远,不然他应该不会那么快找到一个没有人但房子还没扒干净的住所了。
要知道在刚进城的时候,火车站候车室坐着也是可以对付一宿的。
玉芬没找到马大帅,马大帅也未必会立刻冻死在外面,但这也是不排除可能会发生的一种情况。
毕竟失踪人口那么多,状况也都是千差万别后殊途同归。
马大帅没有家,没有老婆,连女儿女婿都想不起来了,还想着过年,精神上实现返祖了,到这里就是彻底的悲剧。
悲剧之所以是悲剧,在于其问题是无解的,没有希望,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出路。
有解的人生,无一不需要物质和精神铺路。
这时再看编剧给的一团和气大结局,会觉得更加的不真实,现实哪有那么凑巧?
对比之下更显荒诞,强行给的希望不是希望,就是告诉观众谁都会希望的结局实际上根本不会出现。
直到看到结尾生扭成一团喜剧,我才发现原来我不那么擅长接受无解的人生,无解的悲剧,原来我过去看的影视剧没有一部像马大帅这样纯悲剧。
小人物的生老病死,是大写的天地不仁。
屹立在辽北大地上的梦境巨人,彪哥的一生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和深邃的哲理性,生命中各种不确定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我们凡人在精神层面的综合的具象化表现。
在主流社会他往往表现的是那么的不主流,甚至不具有普通人的智力,但却又在大是大非上那么的悲天悯人,充满了神性。
他活了四十年,梦游了大半辈子,他说是梦毁了他,看书解梦,但其实什么都看不明白。
他也许真的什么都看不明白,却又一次又一次帮人成功的解了梦。
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跟他在一起的马大帅,注定只是一个凡人,他注定只能从城市逃回农村,但是活在人世间,如同苦行僧一般的,在辽北地区叱咤风云的彪哥,才真的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中洗脱了凡性,得到了升华,他可以是哲学家,是心理学家,是圣母,也可以称之为神。
就像在现实之中,赵本山虽然挣得盆满钵满,最后只能销声匿迹,而范伟则金马封帝,功成名就。
从马大帅里,似乎冥冥中早就注定了。
范伟把演技的巅峰献给了范德彪,他给了范德彪生命,他赋予了这个辽北第一狠人,永远的水库浪子最好的灵魂。
个人觉得第三部最好看了。
这一季马大帅更加让人讨厌,彪舅却特别可爱。
导演: 赵本山主演: 赵本山 / 孟真 / 范伟 / 王雅捷 / 赵钢类型: 喜剧 / 家庭
最值得看的就是倒数第二集了 辽北大地小有名气彪哥安眠药死掉 就可以结束了
好剧,其实想一想大团圆也不是不可能,但愿都能大团圆...
最后几集是精华
梦游这么久,也该醒醒了。
建议改名叫全员恶人
还是喜欢第一部,哈哈
有点没话找话了,没啥主线剧情
这一部小翠终于不那么恶心了,彪哥还是那个彪哥,人生冷暖,世态炎凉,德彪啊,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开局比2好,后面还是逻辑不通,人设崩塌,主角一点魅力都没有,一个个都干嘛呢,也不知道要讲什么,为了惨而惨?马大帅只有第一部。
范德彪绝了,光芒盖过马大帅
B站刷完 看到好多乡爱里的熟脸 快乐彪哥绝了 结尾从为佩云唱歌开始直到打车去医院 全是文艺电影范儿 影帝看点基本集中在彪马组合 相比之下其他角色就黯淡太多 几条支线都没有亮点 可有可无小翠儿和玉芬没第二部那么讨嫌 广坤叔的精神病患者很到位 冷饮厂厂长绝对群演mvp够自然 小刘舒也不错挺自然结尾如果停在玉芬找到马大帅之前的悲剧部分就精彩了 全剧升华 梦的概念更完整 结果硬凑个大团圆 可惜了最喜欢的吴总和桂英没有出场 相当怨念…
上一部的主题是装的话,这一部就是作,烂的很
寡淡
范伟第一大功臣。
不停的扯犊子,居然能看进去(第二年春季又看了一遍,马大帅和其他电视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拍出了中年人的窘迫)
人人嘲笑范德彪,人人都是范德彪。
要是能结束到倒数第二集就好了,彪哥依然奉献了绝大多数的非常经典的笑点和绝佳的表演,尤其是前期和马大帅一起扯淡的场景,太好看了,中间像神探加吉特一样的装扮,两个人去铁岭探险,最后自杀前的大彻大悟,最精巧的设计是这一部的主题就是梦,用梦来贯穿整个剧情,最后让所有人的梦都破碎,扣一星是其他人废物场景太多,不得不多次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