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剑莹
主演:姚安娜,张太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简介:陨石撞击地球引发海底火山喷发,江边小镇随时有被海水倒灌的风险,人们纷纷逃离。念念在临行前一天,决定跟儿时好友告别,却意外跟小镇上的人们相遇,这座城市在记忆里的样子渐渐清晰起来。详细 >
两千多短评还未开分,华为的公关是也负责这块儿吗
想法大概来自 你的名字。 建议把演员换成动画角色 #Cannes2022
Miff国际短片1 让我想起上海 这几年儿时学习生活的地方一片片被改建 城市渐渐失去自己的味道 …… 片尾字幕出来才反应过来 女主这么面熟原来是二公主
没什么内容、躁动的摄像充斥着溢出的情绪,反而结合起来更有种可远观的感觉
这部影片获奖让所有一切都成了笑话
金棕榈?2023.07.01
会偏爱的末日设定。儿时玩耍充满回忆的泳池,满池的水现在成了灾难的来源,戴上泳镜后更甚,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海水淹没,逼得人们四散而逃,或离别家乡,或迎接死亡。
名媛导演很有钱,不知所云净扯淡。关系资本玩的转,展映不停让你看。前有唐艺后有莹,就问你们行不行。
大爱宜宾
虽然中国短片拿了金棕榈很开心,但这部的质量……
还行吧,就是雕砌场面,没有整体的世界观,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莫名其妙的感觉。置景方面很好,审美也很高,在情绪烘托上面差点什么,演员表演也一般
画面镜头是真漂亮啊……
陨石坠落,海水即将倒灌,人是会游泳的鱼,要回到广阔的海里,不过仍是禁锢在手里的鱼。最后一次和熟悉的人和景告别,有人准备走四方,有人留在家乡。迷茫的未来,不舍的家乡,失落的自我,如潮湿的水草爬满故居。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命运的浪潮激荡,你我皆置身其中,爬上灯塔远眺,短暂的疏离世外,再看一眼远方的迷途。量产老塔,元素糅合,熟悉的诗电影,对标电影节口味之作。
1/5,慕名来看,果然是拍几个好看的镜头就可以拿戛纳短片金棕榈了,什么玩意啊,符号堆砌都能堆成垃圾山了,另海边为啥要讲四川话呢,和我们安娜的京腔一点都不搭,安娜姐不如演个哑女说不定能救救质感~~~~~~就这还碰瓷路边野餐呢,这就是个路边饭盒~~~
我愿称之为景观诗意现实主义,有充足资金和资源的青年导演的通病,常见于国外院校毕业的导演,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症候。我看到不止一个剧本像这样:主人公并不参与导演构建出来的世界,而只是在其中巡游,观览这个世界中的离别、观览底层、观览那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故事,在魔幻现实的意象中投射自己或有所感的一点小确丧。从某种意义上,过于优渥的创作和成长环境似乎让他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他们所着迷的诗意的地理空间,于是这些诗意的空间便成为了一种“景观”,这些“景观”是非历史化甚至非私人经验化的“符号”。如果如九苍老师的书名,电影的宿命是“擦去符号的印记”的话,那么这些景观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品实际上走向了电影的反面,他们充满对表层符号的迷恋,在女主角空洞而忧愁的表情下,成为一场符号的展演。
短片金棕榈?外国人是多爱异国符号堆砌,除了美术置景可夸外都不及格。语境是早期的新海诚,突然来一句“玻璃碎光了,城市像飞了起来”尬死。姚安娜完全没有“土气”,她像在拍MV。
Cannes 1.5/5。她不知道她在拍什么,她不知道她在演什么,他们不知道大众生活到底是什么。
真的好莫名其妙啊,简直对塔可夫斯基的拙劣模仿。另外这短片剧组也太有钱了吧,头一次看到短片片尾字幕滚了这么久…
29/4/25 前阵子和Li Jie吃饭闲聊,他说他在Busan时候的朋友拍了个短片,进了戛纳。我说我特别很喜欢,Li Jie问我为什么。他说他有时也看豆瓣,发现中国网友对这片子尤其mean。我一下说不上来,于是胡扯了一堆说我也来自四川,对片子里的方言和场景感觉尤其亲切;从小离家留学,这样的离别不过是我体验过无数次的细微情绪的无限放大。后来想起也不应该是这样,可能因为我打小就没心没肺,或者即别时总有一股一厢情愿的还会再见的空洞乐观,任何告别都对我造成不了一点伤害或者打击。今天突然想起一个不会再有联系的朋友,想起最后一次见面,她给我讲起她十六岁第一次离家上学的那个下午去拜访了一个初中朋友,结果在人家门口哭成一尊泪人。这个片子可能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理解她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两千多短评还未开分,华为的公关是也负责这块儿吗
想法大概来自 你的名字。 建议把演员换成动画角色 #Cannes2022
Miff国际短片1 让我想起上海 这几年儿时学习生活的地方一片片被改建 城市渐渐失去自己的味道 …… 片尾字幕出来才反应过来 女主这么面熟原来是二公主
没什么内容、躁动的摄像充斥着溢出的情绪,反而结合起来更有种可远观的感觉
这部影片获奖让所有一切都成了笑话
金棕榈?2023.07.01
会偏爱的末日设定。儿时玩耍充满回忆的泳池,满池的水现在成了灾难的来源,戴上泳镜后更甚,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海水淹没,逼得人们四散而逃,或离别家乡,或迎接死亡。
名媛导演很有钱,不知所云净扯淡。关系资本玩的转,展映不停让你看。前有唐艺后有莹,就问你们行不行。
大爱宜宾
虽然中国短片拿了金棕榈很开心,但这部的质量……
还行吧,就是雕砌场面,没有整体的世界观,但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莫名其妙的感觉。置景方面很好,审美也很高,在情绪烘托上面差点什么,演员表演也一般
画面镜头是真漂亮啊……
陨石坠落,海水即将倒灌,人是会游泳的鱼,要回到广阔的海里,不过仍是禁锢在手里的鱼。最后一次和熟悉的人和景告别,有人准备走四方,有人留在家乡。迷茫的未来,不舍的家乡,失落的自我,如潮湿的水草爬满故居。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命运的浪潮激荡,你我皆置身其中,爬上灯塔远眺,短暂的疏离世外,再看一眼远方的迷途。量产老塔,元素糅合,熟悉的诗电影,对标电影节口味之作。
1/5,慕名来看,果然是拍几个好看的镜头就可以拿戛纳短片金棕榈了,什么玩意啊,符号堆砌都能堆成垃圾山了,另海边为啥要讲四川话呢,和我们安娜的京腔一点都不搭,安娜姐不如演个哑女说不定能救救质感~~~~~~就这还碰瓷路边野餐呢,这就是个路边饭盒~~~
我愿称之为景观诗意现实主义,有充足资金和资源的青年导演的通病,常见于国外院校毕业的导演,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症候。我看到不止一个剧本像这样:主人公并不参与导演构建出来的世界,而只是在其中巡游,观览这个世界中的离别、观览底层、观览那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故事,在魔幻现实的意象中投射自己或有所感的一点小确丧。从某种意义上,过于优渥的创作和成长环境似乎让他们无法真正进入那些他们所着迷的诗意的地理空间,于是这些诗意的空间便成为了一种“景观”,这些“景观”是非历史化甚至非私人经验化的“符号”。如果如九苍老师的书名,电影的宿命是“擦去符号的印记”的话,那么这些景观诗意现实主义的作品实际上走向了电影的反面,他们充满对表层符号的迷恋,在女主角空洞而忧愁的表情下,成为一场符号的展演。
短片金棕榈?外国人是多爱异国符号堆砌,除了美术置景可夸外都不及格。语境是早期的新海诚,突然来一句“玻璃碎光了,城市像飞了起来”尬死。姚安娜完全没有“土气”,她像在拍MV。
Cannes 1.5/5。她不知道她在拍什么,她不知道她在演什么,他们不知道大众生活到底是什么。
真的好莫名其妙啊,简直对塔可夫斯基的拙劣模仿。另外这短片剧组也太有钱了吧,头一次看到短片片尾字幕滚了这么久…
29/4/25 前阵子和Li Jie吃饭闲聊,他说他在Busan时候的朋友拍了个短片,进了戛纳。我说我特别很喜欢,Li Jie问我为什么。他说他有时也看豆瓣,发现中国网友对这片子尤其mean。我一下说不上来,于是胡扯了一堆说我也来自四川,对片子里的方言和场景感觉尤其亲切;从小离家留学,这样的离别不过是我体验过无数次的细微情绪的无限放大。后来想起也不应该是这样,可能因为我打小就没心没肺,或者即别时总有一股一厢情愿的还会再见的空洞乐观,任何告别都对我造成不了一点伤害或者打击。今天突然想起一个不会再有联系的朋友,想起最后一次见面,她给我讲起她十六岁第一次离家上学的那个下午去拜访了一个初中朋友,结果在人家门口哭成一尊泪人。这个片子可能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理解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