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的,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也拍到了第三部。
不同于《少年时代》中林克莱特的成长絮语,也有别于是枝裕和的情绪化家庭表达。
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系列一直是日本描写家庭的电影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在幽默真实的一大家子的相处日常中,山田勤勤恳恳的在担当着当代小津的角色。
予以传统日本家庭现代化的表达。
前两部的家族之苦我都是很喜欢的,有笑有泪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配以成熟但不刻意的场面调度,一切都与影片基调契合的刚刚好。
而这一部不同,虽然什么都没变,但是这次描写的全职家庭妇女的挣扎与妥协让我,一个坚实的女权主义者,对家庭主妇的身份有所释然。
当结束了对家族之苦3沉浸度非常高的观影后,我对着豆瓣介绍怔忪了片刻,却在无意间看到它的小标题:“蔷薇样的妻子”。
依稀记得这是与河濑直美的处女座相似的名字。
蔷薇、蔷薇,我的妻子似蔷薇。
就在蔷薇下面相隔几行字的地方,青春的夏川结衣用梨涡编织的笑容,被我带入了在地铁中初遇幸之助的那亦羞亦喜的史枝,忽然就很感动。
不得不承认,在本部之前史枝一直是我有所忽略的角色,奶奶初来乍到就抛出一纸离婚协议,大姐强势的处事原则,苍井优养眼的舒适感,都让史枝的角色显得有些暗淡,就像她本身家庭主妇的地位一样,在被强调前一直都是不受人瞩目的默默重要着。
大概没有人能想到在史枝些许无趣的家务的背后,弗朗明戈舞兀自明艳着。
有一天她感受到了那股力量,便踩上自行车出发了。
在路上本身就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就像在马路上跳着弗朗明戈舞一样,是一件很私人但很浪漫的事情。
我想她久未体会到那样颊发飞扬的感觉了。
史枝的离家出走的情绪内核就是那曲弗朗明戈舞,再激烈的争吵都只是表面的形式性刺激。
弗朗明戈舞这个原产于热情西班牙的舞种本身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挣扎感,史枝跳起来虽更多了几分坚毅和解脱。
但仍然在表达着自己的挣扎。
我想每个尽职尽责的主妇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对生活有所惋惜,虽然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条路,但她们所见的风景总是单调了些。
她的出走与其说是对丈夫不理解的生气,不如说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挣扎,在家庭主妇有限的圈子里,若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又谈何认同呢?
史枝回到老家后与之前朋友的团聚是我最感动的片段,那是对过往的自我的寻找,在这样的寻寻觅觅中史枝是在慢慢释然的,当她看着朋友的孩子留下泪水时,我想她找到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家庭、孩子、丈夫。
史枝是个非常传统常见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温柔贤惠,或许不同的是比平常的妇女更美些。
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家庭妇女形象的自我救赎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最接地气而创造性的女权主义的表达。
《跨越栅栏》的过分隐喻让这种自我救赎显得有些做作、《下妻物语》中洛丽塔女孩的自我寻找太过流于表面,而山田洋次镜头下找回自我的女性,平平淡淡的,饱含着日式风情,也就那样浅浅的感动震撼了你。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称之为有女权主义精神内涵的电影不太合适,因为史枝最后仍然是以自我妥协的姿态回到了家中,幸之助所做的只是开了两小时车,送了个围巾罢了。
但正如先前所述,史枝并不是对丈夫本身有多少不满,不然为何已经平静相处了这么多年?
史枝的出走更多的是对自我的一次反叛,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次重新寻找,当她发现自己最在乎的就是家庭时,这无疑是一次女权意义上的自我发现,《末路狂花》那样的肆意固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自我找寻后的平淡回归,来的更让人触动。
My wife, be a rose. 蔷薇蔷薇,愿你永远明艳如弗朗明戈之舞。
蔷薇色之妻……真的是很贴切的名字。
结婚之初美丽艳丽、如蔷薇般光彩照人的妻子,婚后逐渐成为主妇。
每天早早起床,为一大家子人准备早餐,等到所有人都出门以后,才有时间坐在餐桌边吃早饭、逗逗鸟。
洗衣服、晾衣服、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小心翼翼看着丈夫的脸色问物价上涨,能不能多给点生活费。
实在累到不行,才在椅子上打会儿盹。
两层楼的房子,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丈夫回家诸事不做,所有人都由她来照顾,指望公婆、儿子、丈夫搭把手,从来不存在。
她是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儿媳、某人的母亲,唯独不是她自己。
想到《你好,李焕英》地开场白:从我记事以来,我的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
可是,中年妇女也曾是天真烂漫的少女,也曾有自己闪闪发光的梦想啊。
那个史枝骑自行车去弗朗明哥舞蹈班的下午,街道两边的树木都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
她去看舞蹈时,眼睛里有光。
弗朗明哥舞奔放、热烈、自由,与她沉闷乏味地日常生活截然相反。
女人还不是至死是少女。
可她不能。
直到家里家中失窃,私房钱被偷,丈夫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反而大发雷霆,史枝不得不离家出走。
毫不意外,失去了史枝的家乱成一锅粥,婆婆腰疼不能干活,公公用洗衣机甚至不知道脱水,丈夫和儿子早餐就以香蕉和牛奶充饥。
最后,她还是被一条丝巾打动,回来了。
回来了会怎样呢?
大概率是以前的生活还会继续吧。
毕竟,这是她选择的人生,也是她迄今为止全部人生意义。
不过二女儿和小儿子的婚姻生活还是很幸福的。
《家族之苦3》,这次的苦大概常态之苦,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去理解不能理解的苦!
这部是围绕大嫂史枝展开,喜剧元素没有前两部那么多,相对更沉重一些,前两部就觉得这个大嫂在家里太委曲求全了,就像笼中鸟一样,爱好不得伸展,辛苦不得理解,唯有家人都离开之后才得片刻的舒缓。
而在第三部里就这委曲求全的舒缓还被入室行窃的小偷给打破了,然后矛盾爆发,再和解,剧情蛮平淡的,没有了前两部的那种于平淡处起惊雷的惊喜。
但对我触动反而更大,我们为什么总是忽视别人的付出,就像史枝二十年的辛劳和付出为什么得不到理解,就是因为这辛劳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吗?
身边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妈妈天天给做饭孩子不说谢谢,爸爸偶尔买个玩具却能得到真诚的感激;妻子辛苦存点私房钱难以接受,坐出租却能大方的表示不要找零。
所以要让人看到你的付出要做的一定不能是坚持付出,而是要像史枝的出走一样,去打破常态,打破原来的天经地义,这样才会有被理解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建立美好的新常态!
《家族之苦》实则是苦于羁绊,只是这羁绊却也让很多的人甘之如饴。
87岁的山田导演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第三部,这次把镜头对准了全职主妇史枝,很多人本希望《家族之苦》系列可以和寅次郎的故事一样一直拍下去,但时间却已经不再允许,山田导演的思想也愈发的跟不上这个时代。
还是这个家庭的故事,镜头从平田老爷子身上转向了一直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史枝,从《东京家族》到《家族之苦》三部,夏川结衣一直都在扮演着这个家庭主妇的角色。
家庭主妇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她总是这个家庭中起床最早的人,因为她要准备一家人的早饭,丈夫吃完出去上班,为丈夫拿好公文包打好领带,孩子吃完去上学,要给孩子准备好书包,站在门口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嘱咐注意安全,公公婆婆吃完早饭要各自去做他们的事情,饭桌上空无一人的时候,她坐下吃饭,然后收拾餐桌。
家里人都出去的时候她要开始打扫卫生,去每一个卧室叠被子,吸地板上的灰尘,然后洗全家人的脏衣服,忙完这些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马上就要做午饭了。
伺候完全家人吃午饭,把碗筷都收拾好,这才想起自己一直到现在连脸都没有洗,看着洗手间镜子中自己那张粗糙且发黄的脸,自己心中产生了无尽的恐惧,给丈夫打了一个电话,得到的却是不耐烦的回复。
下午是自己难得休息的空闲时间,因为不久之后又要准备晚饭了,晚饭之后很难为情的伸手和丈夫要钱,比平时多一点都会得到这样的质问:“你整天在家也不出门,你能需要买什么东西啊。
”家庭主妇的悲剧,都在丈夫占理的一句话里了,每天都在家里,没有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生命在锅碗瓢盆当中落于窠臼,还要成为全家人的出气筒,因为她没有工作,一分钱都赚不回来,每天都只会伸手和在外面辛苦工作的丈夫伸手要钱。
当家庭主妇每天做的工作被当做是理所应当的时候,那么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感恩啊,能够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丈夫,还不至于太委屈。
史枝就是一个过这样生活的家庭主妇啊,偏偏幸之助还是一个有着极度大男子主义的、不懂得浪漫与体贴的男人。
做家庭主妇本来就够心酸的了,更心酸的是有一个直男癌丈夫
平田家的女儿是一个女强人,她家她说了算,因为丈夫赚钱不如她多,二儿媳宪子是一个护士,有自己的工作,庄太亦是一个懂得爱的男人,即使是大家都在猜测史枝会和幸之助离婚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想过要宪子辞去工作,做一个家庭主妇来照顾一家老小。
可为什么,史枝就理所当然的要来照顾所有人的生活呢?
在这个家庭中,只有婆婆是真的懂得她的,因为她也是一个家庭主妇啊,并且发现幸之助和他的父亲愈发的相像,好在她在老去的时候选择完成自己年轻时所放弃的写作,不知道老去后的史枝会不会也穿上红裙跳起弗朗明哥。
儿子虽是自己生的,但大儿媳妇才是和自己最相像的啊,嫁到平田家本就是一个外人,还要忍受丈夫的坏脾气,放弃自己的爱好,牺牲自己的社交,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堆永远都干不完的家务。
史枝成为平田家新一任的主妇之后,富子开始上写作课,和朋友们去北极看极光,即使是没有和周造离婚,也说死后不会和周造葬在一起,她要和自己的朋友葬在一起,终其一生,嫁过来的她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她死后不愿意和陌生人在一起。
电影的前半段是史枝日常的忙碌,给老爷子打电话回家吃饭还被嫌弃烦扰,和丈夫要钱买菜也看起来战战兢兢,庄太家和成子家来的时候她要负责端茶做饭,而故事的开始,是从那个小偷开始的。
风和日丽的下午,史枝铺好床单,躺在窗边的椅子上,眯了一会儿,她实在是太累了,醒来下楼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小偷,小偷看起来和善且不慌不忙,看着楼梯上已经被吓到的史枝还特意数了一下钱,他可能已经遇到了太多这样的家庭主妇了吧,知道她们的胆小与恐惧。
史枝反应过来的时候小偷已经跑远,她拿出手机,第一个却打给了庄太,多年家庭主妇的生活已经使得她和这个社会脱节,她根本就不知道,遇到这种事情,首先是应该要给警察打电话的。
家里没有被偷什么东西,被偷的是她的私房钱,是在这个家中,唯一属于她的东西。
没有收入的她,攒这些钱的辛苦,自是不必多说。
丈夫回家知道了这件事情,最先有的情绪是愤怒,而后是委屈,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辛劳。
为了养家,他辛苦的赚钱,不顾身体健康的喝酒,但是史枝每天在家,不用赚钱,还把他的血汗钱当做自己的私房钱藏起来。
“什么,老子在外面辛苦赚钱,你却在家里睡大觉。
”那个时候他觉得史枝背叛了他,但却忘记了妻子那个时候的害怕,最需要的,还是他给的安慰,也忘记了,在他们最初相遇的时候,每次在站台重逢,他最在意的,是史枝的身体状况。
史枝哭着离开了,这次,实在是被伤了心,绝望主妇,只得离家出走。
她回到了自己长大的地方,和出嫁前的闺蜜相见,她们都已经是中年人了,一番谈话中,我们知道,史枝年轻的时候是个大美女,追求者很多,幸之助不过是其中一个,但她早早的结婚,去了大城市生活,看起来多么令人羡慕啊。
乡下的美女嫁给了东京的丈夫,住大房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肚子上有了一些赘肉,但皮肤看起来也不像是受苦的样子。
闺蜜一直都在做力气活,身材不好,皮肤不好,但看到丈夫和孩子对她言听计从的时候,史枝还是羡慕了。
身为全职主妇的史枝,在那个东京的家庭中,是地位最低的。
任何吵架,只需要丈夫的一句:“你也去赚钱看看呀”,她便只能哑口无言。
晚上一个人在老房子里,心中还是在牵挂着自己的孩子,人到中年的主妇,没有工作,没有社交圈子,与丈夫的争吵越来越多,只能把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寄托,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反感。
而另一边,没有了史枝的平田家更是乱做了一锅粥,孩子们各自有工作,富子因为身体不好只能躺在床上,周造拉着老朋友和老板娘佳代做家务,庄太去找幸之助,劝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家人在客厅里各种猜测,孩子也开始惧怕父母的离婚。
中年夫妻少了共同语言,多了细碎争吵,习惯于在长辈和孩子面前压抑自己的情感,自以为想的周到,旁观者却也不免怀疑,他们真的还有爱情吗?
最后史枝还是回来了,看到淋湿的丈夫,即使心中满是委屈,还是先递上了干毛巾,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可是却变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已经87岁的山田导演,并没有为家庭主妇真的发声啊,史枝的回去,只是因为这个家需要她,需要她做饭,需要她洗衣服,但弗朗明哥呢?
弗朗明哥就是史枝的乌托邦啊,她也渴望自己穿上红裙,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身上,一种久违的,年轻、自信的感觉,就像是蔷薇一样的妻子。
如果可以重新跳起弗朗明哥,那史枝就不再是被豢养在笼子的鸟,她可以飞,可以浪漫,有了自由,也有了自我。
如今的女性,已经不是可以为家庭付出自己一生的一代了,她们追求经济独立,也追求人格独立,不愿意牺牲奉献自己的一辈子来换取一个家庭的和乐,山田导演,已经无法理解现代女性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了。
她们一定会先跳完自己的弗朗明哥,再去做某个人的妻子和某个人的母亲,毕竟,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看完电影,看了眼分数,前两部还8分以上到了这部就变8分以下,我首先是十分理解那些说这部片子说教味变浓了,情节欲言又止,没有深入刨析的人,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大儿子跟媳妇家老宅现了原形之后回来又变回那个又臭又硬的样子了,全家人都感谢了一遍唯独没提自己老婆半个字,这却是从观感上拉低了很多人对家族之苦3的评价,但是很多这样想的人其实从根本上就忽略了一件事,这个系列电影的名字。
家族之苦,家族之苦这个中文译名来自日文的直译,没有任何改动,但是无论是第一部的老夫妻吵架闹离婚,第二部的老年人的生死问题,还是第三部的日本主妇价值问题,在日本社会乃至中国其实都是让人见怪不怪的事情了,简单来说就是他家鸡毛蒜皮别人家饭后谈资,和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这俩同样喜欢拍底层的名导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那么苦从何来呢?
好多人觉得那些鸡毛蒜皮就是苦,小事变大事就是苦,然后山田导演是为了通过鸡毛蒜皮的家族之苦来表现日本普通家族凝聚力的故事,然而,我看到第三部才明白,人家山田导演根本没那么肤浅。
第一部里老夫妻闹矛盾最后以老太太接受了老头子的一句道歉收场,然而到了第三部老太太表示不愿意和老头子合葬,因为她不想死了都不自由。
第二部里全家人阻止老头子开车,怕他出事,而他在见识了自己的老伙计孤独的死去之后也确实放弃了开车,到了第三部面对全家顶梁柱大儿媳的去留未决,老头子第一个表示可以去住养老院。
而贯穿前两部的其他家人的那些轻描淡写问题到了第三部也还是悬而未决的,说白了,每一次电影开始抛出了一个大问题,最后轻描淡写的解决了,其实是在巧妙的告诉你,问题只是雪藏了起来,并没有解决,大家都在寻找能够继续和谐相处下去的方法,方法对了日子暂时过的舒坦,方法不对就如临地狱,结果前两部一直大男子主义过度的大儿子到了第三部就掉进了地狱。
第三部影片最后很多人诟病为什么大儿子就是不肯说一句“老婆辛苦了,老婆这个家有你一半功劳。
”,其实这说明他们不明白这个家的构造,老太太一直强调大儿子最像他爹,她老人家等白了头才等来一句对不起,你指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儿子会这么简单在众人面前夸他老婆吗?
能在大雨中抓着老婆的手说上一句我离不开你,我不能没有你,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况且,回到家全家第一时间给大嫂戴了高帽,大嫂也没理由再生气什么的。
至于大嫂的选择,她离家出走都不忘带走的那个鸟还记得吗?
那就是她自己,因为家里有太多她放不下的东西,山田导演还是善良的让大儿子去现了原形,本质上,大嫂已经第二天就不行了,她喝了酒之后趴桌子上说想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动摇了,所以就像最后片尾字幕时那副画面,那只鸟不管怎样都不会离开主人的手和那个笼子。
现在还觉得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家庭剧吗?
总结:所谓家人就是要想办法抹平相互之间的障碍,砥砺前行,而抹再平,水泥下面的裂痕是不会消失的,带着这些裂痕一起活到死,才是家族之苦。
这段评论写得很好,结尾有韵律感,我把它改成了歌词,题目是《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评论原文(作者西楼尘):屋里住久了容易变成笼中鸟,可房屋久无人住便会垮塌。
曾经站台重逢,最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如今听到你做家务打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辛劳。
小偷偷走的不过是婚姻里的那一点信任,外卖送来的却是家庭中的那一份羁绊。
瞄一眼扔捧花的新娘,她可想过日后生活谁来打理谁来管账,谁负责拧干衣服,谁跟谁合葬。
我改写的歌词:屋子住久了好像囚鸟 闲置久了却会倒你曾扶着我才没有摔倒 如今却只想到自己的辛劳过往的呵护温暖与怀抱 究竟被谁偷盗我的默默付出 在你眼里已经微不足道我曾是那个捧着鲜花的新娘 对未来充满美丽的幻想可是它们全都变成谁应该拧干衣裳 谁应该管账 经过春秋冬夏 我想知道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是否一切都已云散烟消
女性的地位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评价角度只在于她们是不是一位好妻子,一位慈爱的母亲,很少从社会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因此相比于中国女性在社会中日渐提升的地位以及自由度来说,日本女性的地位仍然在艰难中生存。
这与日本的历史以及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有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女性在经济基础方面的薄弱,久而久之整个社会便形成了女性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的社会观念,而不是去为生活奔波打拼,虽然顾全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与繁荣,但对于女性自身的社会价值来说却是不利的,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地位自然也就低下了。
影片讲述了史枝作为一个家庭妇女,为整个家庭、为孩子、为丈夫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辛劳与青春,但经济大权始终没有掌握在她的手中,每个月向丈夫伸手要家用委实很憋屈,明明自己的辛苦与丈夫不相上下,要个家庭生活开销都是这样小心翼翼,这不仅仅是日本女性的现状,包括在中国的许多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男性以及社会没有意识到妇女在家庭中的付出,家庭工作也是不亚于社会工作的一种付出,但社会认为家庭工作很轻松,没有在外工作那么辛苦,事实上家庭工作繁琐又辛苦,要把各个方面整理的井井有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劳累与辛勤付出却没有换来社会对于其地位的认可。
虽然场景在诙谐幽默中进行,也不会使观众觉得压抑,甚至小偷偷走史枝私房钱那一段也是诙谐幽默没有紧张的情景,史枝与丈夫的矛盾不是仅仅因为这次丢失四十万日元,更在于史枝的付出没有得到丈夫的感恩与认可,家庭生活让自己放弃了最喜欢的舞蹈,她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家庭中,却没有得到家庭经济支柱的认可,这才是矛盾的根本点。
但影片最后也没有呈现出解决史枝与幸之助的矛盾,虽然呈现出了温情的结尾,幸之助也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离不开史枝,史枝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确证,但她仍然没有去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没有进入社会,还是回到了原点,也许她终于对现状做出了妥协,这是整个日本社会压在妇女身上的重担,日本女性从小就接受着妇女的价值就在于对于家庭的价值,所以她们没哟改变的意识,因为周围女性都是一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她们不会想到去反抗,文化的熏陶让她们认可了社会赋予她们的价值观念,但如果她们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日本本土对于女性的念就难以接受,世界是发展进步的,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会逐渐走向平等的地位,只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转眼间这个系列第三部了。
固执偏执,唯唯诺诺,婆婆妈妈,口直心快,每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开始惯性演出,水准有点下滑。
家庭矛盾大多围绕着可以调节的程度,即使是女主人离家出走,也是不痛不痒的程度。
俩儿子上初中高中的主妇,从年龄来说大概也是80后吧。
说话低眉顺眼,争执两句就掩面而泣,完全像软柿子一样的日本女性,只存在影视作品中了。
大概这也是一种日本电影的传统误导,多看点NHK的纪录片就知道了,现实中的日本女人绝不是这个样子的。
平成年号都快终结了,依然保留着浓浓的昭和时代的气息,多少显得不合时宜。
三代同堂同一屋檐下的和和气气,是耄耋之年的山田洋次的情怀。
夫妻闹别扭,冲突雷声大雨点小,连个推搡骂咧都没有。
把那些摩擦的尖锥用厚厚的棉花包起来,点到即止。
家庭的凝聚感日渐薄弱的今天,一有事就能迅速的全员集合开会,女婿媳妇什么随叫随到,在现时的日本恐怕不大可能。
寂寞空虚的主妇竟然没有沉迷网络,毅然离家出走往往因为背后有人唆使,返回故乡也没有重逢初恋情人…怎么看都过于草率的回避了问题。
女人一旦迈出家门,要再追回来绝非易事。
不涉及偷情外遇,不关系利益再分割,就没有不能坐下来谈的事。
演到第三集,已经像固定模式的小品,合家欢的插科打诨,大家欢欢喜喜的看暮年的导演重温旧梦,乐也融融,也很难有所突破了。
先上评论:1和2很好,3我实在忍不了。
这是第一和二的评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199517/珠玉在前,因此第三部情节之俗套,以及解决方法之粗暴简单就异常令人失望。
大嫂的隐忍日积月累多年,一直想重学舞蹈,勇敢出走之后,居然就能凭丈夫的只言片语而继续心甘情愿回去。
更过分的是,她的处境没有一分一毫的改变,连业余时间去上课的交代都没有,那请问前面的铺垫是为了什么?
其次,丈夫完全没有意识到自身问题,反而是与弟弟等人的交谈振振有词,但随后莫名其妙说离不开老婆,送上丝巾就完事了?
这样彻彻底底以妻子自我牺牲回归家庭为结局的价值观,我完全没法接受。
弗朗明哥舞在剧中显而易见就是自由的象征,全职主妇不配拥有?
离开笼中的小鸟依然没有飞走,或许是导演有意为之,暗喻家庭主妇的无能为力和安于现状,但这部片子传递出的价值观依然让我十分厌恶。
女生们,永远永远不要当全职主妇!
作为电脑上看电影基本上要分两三次的观影困难症患者来说,在直播频道看电影大概率是不可能一次性看完整部电影的,让我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更是从哈利波特最后一部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
但是昨晚的《家族之苦3》显然是个例外,可能是下午睡了两个小时的缘故,我才能熬夜看完。
昨天是911,一整天我没怎么说话,看了几段视频几篇文字,下午看了kindle上的《重生》前几章,跟朋友聊聊宗教什么的,总算等到10点感觉精神尚好,就看看中央6的佳片有约吧。
已经长久不看,因为都是中文配音版本,听着就觉得不地道。
要问佳片有约有什么电影印象深刻,那可能还是20多年前在学生宿舍12寸黑白电视上看《卡萨布兰卡》吧。
这是一部日本电影,所以中文配音一点也不重要。
因为没怎么关注日本电影,导演和演员都一无所知,还是所谓第3部,管它呢,不好看就当助眠吧。
片子本身情节不复杂,太多情节铺垫太明显,比如警察发传单提醒小偷,老朋友提醒关煤气灶,以及我看着就感觉除了男主角幸之助有两个十多岁的儿子,他的弟弟妹妹婚姻都挺好却都没有孩子,说明日本人口负增长真的是个大问题,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弟媳妇怀孕了。
而且有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日本电影的情节发展基本上慢慢悠悠,滞后于观众的思考,台词更是充分的留白,这是为了增强观众的观影自信心吗?
最近看了几部欧美的女性的电影,比如《她》《斯隆女士》,显然都是观众被情节的跳跃所牵引,目不暇接,信息量超大,看完甚至要借助看影评才能理解全貌。
日本人的礼貌意识也是根深蒂固,即便向警察描述小偷,也要用敬语,居家生活更是处处客客气气,女主角的闺蜜喊三个儿子过来打招呼,三个儿子就毕恭毕敬鞠躬。
家人回来也要按门铃,进来之后说我回来了,其他说欢迎回来等等。
另外日本那么干净,用得着那么频繁拖地吗,我也很好奇。
故事聚焦于一个20年长期全职主妇因为小偷偷走私房钱被丈夫训斥后离家出走,让家里乱成一锅粥的故事。
今年上半年吧,国内有判例判决夫妻离婚,全职太太有权利获得赔偿,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我不想太去代入别人的生活,我看到用上了VR眼镜的日本人,普遍还把存折当个宝藏起来,可见电子支付不够发达,倒是老奶奶用上了指纹登陆的电子银行账户,儿媳妇却还要冰箱里面藏私房钱,40万日元相当于2.5万人民币,存了20年,平均一个月100元,真够凄惨的。
虽然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客气,但是男人真的是四体不勤,老爷子连个洗衣机都不会用,丈夫回家喝水都是指挥妻子,而我则是因为早上晾衣服又一次没有按照她的要求把袖子都拉好被她斥责,那仅仅是儿子的短袖子T恤衫而已。
看来日本女人的家庭地位低下是确凿无疑的。
在我初中同学里面,有一对日本留学回来的夫妻看上去特别像,丈夫打游戏亏了几十万,妻子都不敢多问一句,忙两个孩子昏天黑地面容枯槁,满足丈夫的需求却丝毫不肯怠慢,丈夫依旧在外面喝酒聚会到一两点美其名曰为了工作维护客户关系,区别在于妻子拿的工资也不少,但也依旧卑微到如此地位。
摆脱了媳妇地位的奶奶还是在抗争的,不但提出死后不跟丈夫同穴,自己继承弟弟的遗产也不跟家人共享。
男主角的妹妹虽然嫁了个比自己大不少的老公,家庭地位还不错,明显是从事财务法律方面工作的原因。
男主角的弟弟也是一个觉醒的角色,鼓足勇气给哥哥上一堂尊重女性的课,说是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跟哥哥好好谈过一次心。
这恐怕就是男人的矜持吧,我在这方面倒是一点也不,甚至主动找姐姐找外甥聊天,尽管外甥侄子他们从来不主动找我。
只是看到男主角满头白发,我还是有点心有戚戚的……他的儿子要跟着母亲,跟我家的一样,但是却没有问过我们,没有爱情了还住在一起干什么?
看着边上呼噜的人,以及隔壁儿子看球一声叫好一声惊呼,我很快沉沉睡去。
我一直很佩服我妈一年365日全年无休上班和照顾家庭,似乎从来没有像我们一样生病了或者生理痛就随时请假休息的福利
恍惚像上个世纪
属于日本特色的家庭伦理喜剧,要是发生在中国,怕是要被女权打死
结局还是和解,主妇的价值得到承认,但是那只鸟还在笼子里被把玩而没有飞走。
好可惜好可惜,这一系列拍到第三部(或者算第四部?)显出一些疲态。对人物的挖掘明显不足,看看只给了出走的大嫂几分钟的戏份?没能真正走入女性人物的内心,勉强去表达她们的意识觉醒,显得讽刺。
这个系列大概也就这样了,现在尬的像大陆电视剧,无聊透顶
情感上最喜欢的一部。冷酷现实的东西,温情的东西,俗不可耐的,和一点奇妙,都恰到好处。
真的棒,甚至觉得是三部曲里最好的了。真正的有笑有泪。细节见长,人物状态情绪都太到位了。
寡淡无味,老气横秋。
祝导演,演员长命百岁!
很好看的系列
本集:出走的大嫂 感觉这系列要衰...
这个普通家庭的琐碎故事估计要一直拍下去了,下一部的主题已经呼之欲出;第三部终于开始关注家庭主妇的大嫂了!虽然没前两部好笑,但主题还是不错
三部里面最喜欢的 虽然没有任何惊喜可言 温情与些许陈旧感才是日本电影最迷人的味道 我也想要优酱那么温柔的小姑妈
家庭主妇之苦
长出了双下巴的聪聪说教起来都尤其没有说服力
看得依然有哭有笑,心里还是有温暖在的。小偷都有些喜感,对私房钱的态度带出各个小家挺的性格和气质,并引出更深层的问题,做得虽然说不上多么厉害但是也蛮巧的。去香港出差简直成了这个年岁事业有成行事冷漠大叔的标签了。家务琐事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难以维持,尤其是这样的大家庭更是难上加难,深有体会,不过看了之后总是会有一种“做得还不够啊,要更好,像电影中那样的家才可以”。
感动常在
我怎么错过了第三集?继续期待第四集。
老调重弹,感觉过于拖沓了。